八年级下册《自主学习指导课程》参考答案2015.3

更新时间:2024-03-01 05: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自主学习指导课程参考答案 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1藤野先生

〔自主性探究〕 1.略2.略3.C4

鲁迅朝花夕拾回忆性散文5.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第一部

分(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第二部分(4—35段):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第三部分(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6.四件事。①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②纠正解剖图:对学生要求严格。③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④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开放性作业〕

1.首先是一种感激和怀念之情,体现在: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然后是一种愧疚之情,因为“一直到现在,竟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2.略3.字字句句都倾诉着鲁迅先生的爱国心声,蕴含着热切的爱国之情。4.文章组织严密,脉络分明,选用典型事例,运用了白描、对比、映衬等方法刻画人物。“启发”略。5.受毒害的日本青年学生;麻木的中国人。6.深深地伤害了作者的民族自尊心。7.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8.对同胞的麻木的讽刺。9.略 〔拓展性学习〕

1.先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我”比喻成雕塑,突出“我”的窘迫;接着用一个动词“埋”,生动形象地将“我”羞愧至极的样子表现了出来。2.一是这段经历给“我”的印象太深了;二是交代“我”的贫困,为后面写“我”成为贫困生作铺垫;三是这段报名经历也折射出了老师对贫困生的关爱。3.示例:虽然生活困窘,可我的内心十分安静。

4.一开始很自卑,后来不再顾影自怜,而是坦然面对,并把贫困生视为一生最高的荣誉,从中汲取动力,自强不息。是班主任的谈心和鼓励触动了“我”,使“我”调整了心态。 5.略6

(1)①“召见”改为“接见”“接待”等;②“独特的研究视角”改为“研究视角

独特”;③“故宫博物院”后的逗号改为顿号。(2)法国考古学家H教授将于本月16日上午9时在市文化宫报告厅作关于文物收藏的讲座。 2我的母亲

〔自主性探究〕 1—3

略4

作者在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回忆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

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和敬爱之情。

5. 5—12段。写了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C.母亲用舌头舔我的病眼;D.除夕夜从容对付债主,她对败家的大哥从不骂一句,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E.如何与“我”的大嫂、二嫂相处以及对待她们之间的矛盾;F.受了人格上的侮辱,非常生气,直到叫那个说了坏话的五叔当面认错赔罪才罢休。这些事情突出母亲: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但也有“刚气”的一面。 〔开放性作业〕

1.不能,文章前三段写作者的性格与童年生活,单调与失落,他的童年生活除了看书之外,

1

是贫乏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是母亲给了他做人的训练,这不仅弥足珍贵,值得铭记永存,而且影响巨大。为后文做铺垫,与文末相呼应。2.①文章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和合理严谨的结构,与作者真挚、发自内心的情感相辅相成。②作者用童年的视角来回忆,毫无修饰,是掏出心灵来写的,全文自然地洋溢着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之情。3.主要写对我的管教,主要写了学习上的督促和做人上的训导。教之严,爱之慈。4

如:母亲听了“我”一句轻薄的话

后,重重地责罚我;“用舌头舔我的病眼”,充分表现了“我的母亲”既是“严父”又是“慈母”。母亲对我的管教,表现了母亲对我既严格又慈祥,即她“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5这些语句质朴、真切,饱醮感情,表现出母亲对“我”的挚爱,字里行间渗透着“我”对母亲的爱戴、感激之情。 〔拓展性学习〕 1

“我”不喜欢读书,母亲硬要逼着“我”去。“我”离开了家后没去学校上课,却躲在教

母亲一直想让“我”努力读书,但是“我”却对读书不上心,没

学楼的围墙背后睡觉。2

能如她所愿,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是她“解不开”的难题;然而不管“我”如何差劲,母亲都没有放弃对“我”的教育,对“我”始终充满期待,从这个意义上说“我”是母亲“放不下”的难题。(意思相近即可)3

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上文的交代,

又引出下文母亲求情的情节;在内容上,表现了“我”的问题已经十分严重,同时也衬托母亲求情所遭遇的困难及其坚定的决心和对“我”放不下的爱。4

这一句是从“我”的角度

来写,通过描写自我的心理感受来展开故事情节;运用漫画的笔法,形象逼真地表现了母亲为了帮“我”走上正道而全然不顾尊严与形象,其急切之状、恨铁不成钢之心尽在其中。(与此相近,符合文意即可)5原因”。6

(1)“奇”改为“其”。(2)第二个逗号改为分号。(3)删去“的

3我的第一本书 〔自主性探究〕 1—5

略6.表达了对第一本书的珍视之情。7.同学、朋友之情,人与狗的默契和情趣。

〔开放性作业〕

1.不仅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这人生的第一课,蕴含着生活的艰辛,人间的真情,同学的友谊和上学的乐趣。2.文中的父亲温和、善良、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友情,对孩子负责;“我”的母亲对“我”既严格又慈祥,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3.略4.父亲为我装订制作了“第一本书”。5.作者对那个时代的苦难进行着心酸的诉说,对苦难生活中小伙伴寄予了深切的同情,也让读者从乔元贞的命运中严肃思考生活与人生。6.因为这本书凝聚着同学间的真情,包含着父亲对我的物质上的支持与精神上的鼓励,我赞美它,不仅因为它是我人生的第一本书,更给我上了人生第一课;不仅因为它是我识字读书的课本,更是我精神世界的寄托。7.作者对童年的感受是辛酸的,童年没有幽默,童年生活得很沉重,不仅自己家,几乎所有的家庭都生活在生存的底线上,但是无论童年怎样艰难,也抹不去童年与生俱来的好奇、天真和淘气。8.略

2

4列夫·托尔斯泰 〔自主性探究〕 1—2

略3.①颔首低眉:低着头显得很谦卑恭顺的样子。②广袤无垠:广阔无边。③鹤立

鸡群:比喻一个人的才能或仪表在一群人里头显得很突出。④黯然失色:心里不舒服,情绪低落,脸上失去了光彩。4—5众不同的是目光 〔开放性作业〕 1—2

略3.一致。作者先抑后扬,写胡子、眉毛、头发等,面貌平庸,反衬富于洞察力的眼

略(能谈出自己的见解即可)6.须发眉毛皮肤鼻子眼睛最与

睛,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4.着力描绘了托尔斯泰的眼睛。5.有一双异常锐利、情感丰富、能洞察世事的眼睛。6.因为像托尔斯泰这样的伟人,已经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全人类和整个世界,没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情感,没有那份安逸和舒适,也就没有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另外,目光敏锐、犀利,看事深刻透彻的人,往往容易无情地触及到某些人的私利,也因此很容易受到伤害,从这个角度说,他也没有属于自己的那份幸福。 〔拓展性学习〕 1.①突出夏里亚宾和拉赫玛尼诺夫拜访托尔斯泰时紧张而激动的心情。②体现了托尔斯泰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以及人们对托尔斯泰的无比崇敬。③与下文跟托尔斯泰进一步接触之后的感受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托翁的形象。2“伟大”体现在:他写过《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代表着一个时代精神的最高成就的巨人。“平凡”体现在:他也有作为普通人的脆弱。他待人接物和蔼可亲,对于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关心爱护。3

意在表明托尔

斯泰是真诚关心别人。没有过多的客套,没有程式化的接待,有的是对每一位来访者最真诚的关心、问候。4

①文学巨人托尔斯泰在生活中更多地展示出一个普通人的风貌。②他从

未以伟人自居,不为名声所累,还原回归自我的本真状态,有着作为普通人的脆弱。③他待人谦恭,把每一位客人当作朋友,给予每一位来访者最热切的接待,他让人们感受到他最真诚的一面。④这种生命本真状态的展示,是任何赞颂溢美之词所无法达到的。5

①吸收水

分和吸取养料②固定植株的位置③之所以称其为假根 5我的童年

〔自主性探究〕

1.略2.略3.①龙肝凤髓:比喻极难得的珍贵食品。②家徒四壁:家里只有四堵墙。形容十分贫穷。③习以为常:常常做某件事,成了习惯。4.略5.介绍了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父亲与叔父艰难的生活;我每天最高的享受;偷吃死面饼子的趣事;介绍我的启蒙老师;回忆童年时的小伙伴;交代我离开故乡的原因。6.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作者对童年的感受。第二部分(第2—13段):写童年的生活。 第一层(第2—10段):交代生活背景,回忆童年在家乡的生活。第二层(第11—13段):离开故乡,抒发思乡之情。 〔开放性作业〕

1.作者的童年是物质和精神都饱受苦难的年代。在父母身边时,物质生活极度匮乏,吃的是红高粱面饼,连基本的生活物资——盐,都无钱可买;“半个白面馒头”就是作者眼中最好吃的东西,家里“连带字的什么纸条子也没见过”;在济南叔父家,我的精神生活并不如意,一

3

个六七岁的孩子离开母亲,几次梦里哭醒。所以作者回忆起童年生活,眼前没有喜气洋洋的红色,也没有生气勃勃的绿色,只是一片无奈悲凉的灰黄。2.略3. 作者写这两部分是为了交代童年生活贫困的背景和原因。4. 因为这些琐事激励作者前进,鼓舞作者振作,使作者始终保有对日常生活要求不高,对吃喝从不计较(或“不追求物质享受”)的从容态度。5.表达了作者在历经世事沧桑后,慨叹人生瞬息多变的无奈之情。6.如:“我父亲同另外的一个弟弟(九叔)孤苦伶仃,相依为命。房无一间,地无一垄,两个无父无母的孤儿,活下去是什么滋味,活着是多么困难,概可想见。”虽无过多的描述,仅是平平淡淡的记述事实,但让人读来心酸不已。 第一单元综合练习 一、积累运用

1.B2.C3.B4.B5.①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人到中年后对童年生活的回忆②俄《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6.略 二、阅读理解 7.①将这一场景的热闹与游方僧人无人搭理的冷落形成对比。②更能突出游方僧人气定神闲、从容不迫的境界。8

他不受有钱的和尚们走来走去的影响,沉着大度,心无杂念。挑好自

普遍意义是不受世俗干扰,做好分内的事情,全身

己那桶水,达到了宁静淡泊的境界。9

心为理想奋斗。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应以学习为本,脚踏实地,勤勉坚定,积蓄知识和能力,方能在今后大展宏图。10

朴素中的伟大磊落,淡泊中的高风亮

节。11.①我拒绝回家接他上学;②我只给他留两个月的生活费;③我没有直接帮他找份兼职;④弟弟诉苦时教他自强(弟弟诉苦仍然没有资助他)。12.(1)母亲对我做法的不理解;(2)我对弟弟残酷得不近人情。13.(1)通过两段文字对于弟弟的具体描写的对比,充分表现了弟弟历经磨难而成熟起来。(2)表明我对弟弟的“残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14.理由:①姐姐深知嘲弄与讽刺,自信与骄傲,都是要经历的,只有这样,弟弟被贫穷折磨的心,才会愈加坚韧顽强。②姐姐是让生活来教会弟弟如何生存,想让弟弟尽快地成熟起来。启示: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三、写作表达(略) 第二单元 6雪

〔自主性探究〕

1—3.略4.散文诗鲁迅《野草》5.江南的雪有着丰富多彩之美,它平和恬静,富有生机,孕育着生命,却也易于消逝;北方的雪更像一个战士,坚强勇敢,甘于忍受寂寞独自抗争,决不妥协。6.作者的意图是通过对南北方的雪的对比,赞颂北方的雪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 〔开放性作业〕

1.说明江南的雪固然美丽,但这种美未经磨炼,并不能保持长久。2.朔方的雪更多地体现出一种顽强抗争的精神,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它的赞美的感情,如写它“在日光中灿灿地生光”,在“凛冽的天宇下”“蓬勃地奋飞”,俨然一个一往无前、奋勇战斗的勇士。3.略4.“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的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5.孤独是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同时它也是雨的另一种新生命形式。北方的雪完成升华是与死亡联系在一起的,也正是它的这种完全的献身,让它成为了雨的精魂——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6.对江南的雪的感情是在赞美中流露出些许遗憾,对北方的

4

雪的感情是在竭力赞颂中将它比作雨的精魂。因为北方的雪有着与江南的雪不一样的美丽,这种美是经过磨炼并能保持长久的,是一种独立与张扬的个性精神的体现,这种精神已经成为作者一以贯之的前行动力。 〔拓展性学习〕 1.(1)东西还是原来的东西,可是人已不是原来的人了。文中用于表达鲁迅回到故乡后已经时过境迁,因而怀念故人,感慨万千。(2)能够望见他的颈部和背脊,表达差距不大,赶得上或比得上。文中是说在一些方面常文难以比得上鲁迅文章。2少年闰土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年英雄形象,与中年闰土的神情麻木、寡言少语判若两人,因而更能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从其他角度来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3

鲁迅对群众的同情,对国运的担忧,对黑暗

社会的不满和反抗,是那个黑暗时代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发出的最猛烈的呐喊。因而,伟大的鲁迅,是我们民族之魂。4

示例:鲁迅文章内容离现在社会时代较远,文字晦涩难懂等,

示例:这个冬季,天气异常寒冷。天空中

是现在中学生不喜欢学鲁迅文章的主要原因。5

下起了鹅毛大雪,北风呼呼吹来,平静的湖面结了一层厚厚的冰,大地一片素白。在寂静的世界里,动物们要么躲在窝里呼呼大睡,要么悄悄地出来觅食。在外面,人们都穿上了厚厚的棉袄,戴上了厚厚的帽子,还戴上了厚厚的口罩,全身上下裹得密不透风。而在家里,人们却穿得单薄多了。关紧门窗,生好暖炉,家里暖和如春,一切严冬寒冷的感觉消失得无影无踪。6

A(B前一问号应改为逗号,C两处分号应改为逗号,D冒号应改为逗号)

7雷电颂

〔自主性探究〕 1—3.略4.《屈原》郭沫若屈原5.痛恨黑暗,向往光明,忠于祖国,热爱人民,富于斗争精神。6.第一部分从开头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诗人呼唤歌颂风雷电,表达对黑暗的愤怒和对光明的礼赞与向往。剩余的为第二部分。借指斥神鬼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开放性作业〕

1.渴望自由,追求光明的未来。2.如第六段和第七段(“光明”相连),第八段和第九段(“烧毁”相连)。3.课文通篇运用了拟人兼呼告的修辞手法,还有反复、排比、比喻、反问等方法。例如:“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啊,这宇宙中的伟大的诗!你们风,你们雷,你们电??你们都是诗,都是音乐,都是跳舞。”这些语句,兼用拟人、呼告、排比;“电!你这宇宙中最犀利的剑呀!”运用比喻,热切地向往和赞美风、雷、电这种自然界的伟力;而“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等语句兼用反复、排比、反问,无比愤怒地斥责恶神。这样,就直接有力地抒发了爱憎的感情,好像是“生之颤动,灵之喊叫”,达到了最大限度的抒情效果,往往能感人肺腑,撼动人心。句子本身又具有诗的形式美和节奏感,增强了语句的气势,琅琅上口,铿锵有力。4.象征了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象征了人民群众。5.“有形的长剑”指屈原被囚禁前佩带的长剑,“无形的长剑”指屈原坚定的信念。6.对风、雷、电的呼唤与歌颂,表现了诗人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摧毁黑暗的热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8短文两篇

〔自主性探究〕

5

1—3.略4.《巴金选集》《龙·虎·狗》巴金李尧棠5.追求光明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6.冰冷。告诉人们要勇敢地追求光明和热,驱除黑暗和寒冷,为追求自由、幸福而勇于斗争。 〔开放性作业〕

1.因为这里的飞蛾已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生物,它寄托了作者的理想,它成为了一种象征,是为了追求光明不惜牺牲自己生命的美好人格的象征,作者写的虽然是“日”,但主要表达的却是飞蛾努力追求“日”,追求光和热的行为。2.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对自我的看法。即勇于追求光明和正义,即使牺牲了生命,也死得其所,虽死犹生,体现了人生价值。3.为了某种理想,为了可以改变月光的冰冷,为了使这个已死的星球再生而奔月的,在姮娥的身上,作者寄托了自己的人格理想。4.如“寒夜对镜,只觉冷光扑面”“面对凉月”“我望着明月,总感到寒光冷气侵入我的身子”“月光冷得很”“月的光是死的光”等等。这种意境能使人想起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苏轼的“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李商隐的“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等。5.表达了作者对光和热的向往和渴求。6.如:“静夜”“明月”“露台”“寒光”这几个词语连在一起便构成了一组凄美的图画,有一种“独倚望江楼”的寂寞、痴心、孤独与执着,一个“侵”字境界全出。 9海燕

〔自主性探究〕 1—3.略4.《春天的旋律》“海燕之歌”《母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5.海燕是一个勇猛坚强、乐观自信、富于献身精神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的形象。作者借赞美海燕,来赞美像海燕一样的无产阶级革命者,表现了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 〔开放性作业〕

1.①“海燕”象征英勇善战、大智大勇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者;②“暴风雨”象征1905年俄国革命前夕一触即发的革命形势,一场酝酿中的推翻沙皇独裁统治的无产阶级革命;③“大海”象征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④“海鸥”“海鸭”“企鹅”象征害怕革命会破坏他们的安乐窝的形形色色的假革命和不革命者;⑤“乌云”“闪电”“雷声”“狂风”象征了反革命的黑暗势力和黑暗的社会环境。2.①拟人。连用“抱”“甩”“摔”几个动词,还有“恶狠狠”,赋予狂风以人的性格和行为,写出了风的猖狂气焰。②拟人。“抓住”“熄灭”突出大海的巨大声势和强大力量。③比喻、拟人和反复。“敏感的精灵”,“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比喻和拟人的手法显示了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说明无产阶级革命者高度的预见性和敏锐的洞察力。“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运用反复,语气肯定,表达了坚定不移的必胜信念。3.面对生活中的“暴风雨”,应该学会冷静、理智地去分析、去思考,学会处变不惊,让“暴风雨”能够平安过渡,并能从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4.豪放、激昂的语调。5.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黑色的闪电”比喻精确、传神,寥寥数字展现了海燕矫健、勇猛的雄姿;“高傲地飞翔”总写海燕的行动,“高傲”赋予海燕以人的性格,是拟人的写法。这一句从形、色两方面突出了海燕勇猛、善战的姿态。6.是为了与海燕形成对比。通过对比进一步突出海燕面对风起云涌的海面勇敢无畏的精神气概。 〔拓展性学习〕 1.这是作者在海上见到海燕时的联想,写故乡的小燕子是托物寄思,借以抒发思乡之情。2.小燕子与大海形成对比,字里行间充满着作者对海燕的关切与爱意。3.作者借海燕这一形象抒发了对家乡、对祖国的怀念之情。4.相同点:同是镇定、勇敢、自由的海上英雄的形象。不同点:生活的环境虽都是大海,却有本质的区别,一个温秀可喜,一个汹涌澎湃;一个从容、安闲、舒适,一个高傲、呼号、战斗;一个寄托着作者的乡愁,一个象征着作者的抗争精神。5.D6

①删掉“法官、律师、公安干警和”或“和法律工作者”。或把“和”改为“等”。②

在“慰问”前加上“参加”。③在“临沂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单位”上加上双引号。

6

10组歌(节选) 〔自主性探究〕 1—3.略4.《泪与笑》纪伯伦黎巴嫩5.是一个博爱者的形象,是世间种种美好价值的守护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忠贞不渝的情感和火热的衷肠。6.是一个奉献者和使者的形象,是传情的信使。表达了作者对那些甘为奉献者和爱的使者的人们的无比赞美和敬佩之情。 〔开放性作业〕

1.《浪之歌》是按时间顺序写的;《雨之歌》是按空间顺序写的。这两首散文诗,都采用第一人称,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借助于丰富的想象,艺术地描绘了“浪”和“雨”的生活,表现出对人生的思考。2.表面上,“海浪”是忠于爱情的浪漫化身;实际上,“海浪”代表的就是作者,作者借“海浪”,表达了对祖国无限的眷念以及至死不渝的忠诚。

3.点拨:喜欢浪的形象:浪怀有满腔的热情,执着地追求着与海岸的“爱情”,即使礁石不理他,也不能让他的情感有丝毫的改变,在他的心中,对祖国无限的眷念以及至死不渝的忠诚,就是一场最伟大的爱情。喜欢雨的形象:雨怀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为奉献而生,也为奉献而死,是传播着爱、传递着情感的快乐天使,以给别人幸福快乐为乐,特别感人。4.作者把雨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雨的无私奉献精神,给人以亲切自然的感觉,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5.示例:当我流泪的时候,我的泪水和奔腾的河水一起激荡澎湃,释放我内心的挚爱,我会因山河的欢乐而极度兴奋;当我滴落在田野里的时候,将默默地滋润万物,令花草复苏,争奇斗艳,此时的我虽然已经退到幕后不再被人想起,但是想到这世间的美丽有我一份,便拥有了自身价值得到实现的幸福与骄傲。6.雨的奉献者之路其实是从大海开始的。雨是从大海里蒸发出来的水气,变成了天空多情的“泪水”,当雨降到田野里,又成了花朵与草叶闪光的微笑。这一切,都表现出了雨的使者与奉献者的胸怀。 第二单元综合练习 一、积累运用

1.B2.A3.D4.B5.D6.D7.①《海燕》高尔基②岂不罹凝寒③例: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8.示例:像点点繁星在天幕上向你眨着眼睛(又像一群惊艳动人的美女在纸上欢歌跳舞) 二、阅读理解

(一)9.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咫尺的邻居一样,我们一秦一蜀又算得了什么呢?诗人高尚的志趣远远超出流俗的常情,诗人广阔的襟怀真的可以囊括世界;这两句诗发出的光亮可以使许多送别诗黯然失色。10.B (二)11.这些都不能让作者驻足,直到遇见那一大排的木槿花。作者这样写是为下文作铺垫,突出木槿花的不寻常,引人注目,发人深省。12欣赏的木槿花,感到忧伤落寞。13

空中缥缈的香气,让我为那独自盛开无人

(1)颜色丰富,娇美艳丽。(2)功用多样,可药用,

(1)先写傍晚雨后散步,发现美好纷繁的木槿花。

可食用。(3)坚韧倔强,安静坦然。14

(2)再写童年时期有关母亲和木槿花的美好回忆。(3)最后赞美木槿花寂寂生长开放并引发我对人生的思考。以现实—回忆—现实为序组织材料。

(三)15.白菜花、萝卜花、油菜花。它们都平凡、自然、朴实,易生易长易开花,无须精心养护。16.反衬出作者看到菜花时的惊喜。17.①意外所得而特意种植。②消除自己因萝卜花被毁而感到的遗憾,又出乎意料地满足了自己今年对白菜花的欣赏需要。18.因为“父亲”平凡的人生、平凡的生活像菜花一样平凡,与菜花的象征意义相似,有他生命的美。 三、写作表达(略)

7

第三单元 11敬畏自然 〔自主性探究〕

1—3.略4.B5.人类智慧是大自然智慧的一部分,人类应该敬畏自然,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6.略 〔开放性作业〕

1.①第一,即使拿高科技来说,航天事业的空间,在大宇宙中间,还是非常狭小。第二,人类的认识史也是一部不断纠错的历史,一万年以后看今天,我们的认识还幼稚得很。第三,矿坑也可能成为人类自掘的陷阱。第四,作者推断,在宇宙中,一定存在着远比我们的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②第一,人类智慧也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人类智慧是大自然智慧的一部分,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第二,人类智慧是宇宙智慧的高级形态。人类智慧与宇宙智慧,是同一智慧的不同阶段。③人类应该爱护自然(或敬畏自然)人类既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人与自然是一体的,只有爱护自然,才能求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或自然是伟大的,人类应该敬畏自然。人类也是伟大的,人类有不容忽视的创造力。但是,人类在前进的过程中,应谋求与自然和谐发展。)2.反问句: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呢?陈述句:我们没有理由和资格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好处:反问句更有力地强调了嘲笑古人,在大自然面前卖弄小聪明是毫无理由,毫无资格的,课文采用的句式语气更强烈,更发人深省。3.只要想想苍蝇蚊子的身体构造和生理机制就会觉得精巧了。苍蝇有复眼,蚊子能够吸血,我们不能不觉得奇妙。灰尘也是物质,何以如此微小,假如深入地探究到它的内部结构,也会觉得精巧。我们不得不佩服大自然深邃、高超的智慧。4.①大自然使人体众多细胞分工合理并且相互协调;②大自然创造了人类有感情会思维的大脑;③大自然创造了人体难以形容的美。5.人与宇宙是休戚与共的,例如毁林造田,造成水土流失,生态失衡。因此说“我痛苦即是宇宙在痛苦”,反之亦然。(答案不具备唯一性)6.“也许”,猜测语气,留有余地,这样的语言显得有分寸。 〔拓展性学习〕

1.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沙尘卷起,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天气现象。

2.①沙尘这种天气现象古已有之,它在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②沙尘含有碱性,能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得到平衡,从而减缓酸雨的发生。③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3.①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造成生态巨变。②沙尘暴中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③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生成速度。4.人类不要去改变自然规律;否则,会受到大自然惩罚。5.B(A分号应为顿号,C后引号之后的句号应在引号内,D两处问号应为逗号)6.示例:无论是波澜壮阔的大海,还是涓涓的细流;无论是高贵典雅的钻石,还是朴实无华的泥土 12罗布泊,消逝的仙湖 〔自主性探究〕

1—3.略4.①B②C③D④A⑤A5.C6.神秘沙漠美丽绿洲改道“四盲”青海湖月牙泉7.以强烈的呼声警醒世人,要树立全民环保意识,搞好生态保护。 〔开放性作业〕 1.过去:“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映入张骞眼中的是遍地的绿色和金黄的麦浪”“罗布泊像座仙湖??欢娱地歌唱着”广阔、美丽、充满生机的美丽仙湖,是牛马成群、绿林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现在:“那奇形怪状的枯枝??求救之手!”“站在罗布泊边缘??痛苦与无奈。”是寸草不生、令人恐怖的死寂的荒漠。2.原因:一是20世纪20年代塔里木河曾经人为改道,导致下游干旱缺水;二是盲目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致使下游河道干

8

涸、罗布泊断水,生态环境彻底破坏。深层原因:“盲目增加耕地用水??抽干了。”是人类目光短浅,急功近利,不顾整体利益,没有可持续发展观念,不懂自然规律和生态平衡,导致生态的恶化直至荒漠化。教训:开发要克服盲目性,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平衡,谋求发展必须抓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3.作者站在罗布泊边缘感慨万千。4.抒情说明5.前者运用了形象的比喻,抒发了作者的痛惜之情,而后者只是客观地描述。6.(1)直抒内心痛苦而沉重的感情,有力地烘托了罗布泊的惨状,强化了生态被破坏的悲剧。(2)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罗布泊的消失是人为破坏生态的恶果,具有强烈的谴责意味,指责悲剧制造者的盲目和愚昧。(3)用数据来说明由于胡杨林的锐减而导致了沙漠化的扩大。从而说明了人们盲目地滥用塔里木河水资源是造成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7.合适。30年在历史的长河里只是一瞬,从而突出了土地荒漠化的速度之快。8.提示: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只要有道理,自圆其说即可。当然我们还是应当对未来充满信心。 13旅鼠之谜 〔自主性探究〕 1—3

略4.第一是旅鼠繁殖能力惊人;第二是旅鼠的繁殖不但有所节制,而且一旦繁殖过多,

会出现种种怪现象,好像想方设法要自杀似的;第三是死亡大迁移,数百万旅鼠奔往大海,

葬身大海。5.略6.旅鼠奇特的行为给我们一个启示:人类也不应该毫无节制地繁衍下去,如果继续下去,人类终有一天将会走旅鼠的道路。 〔开放性作业〕

1.作用:引出说明对象;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思考。2.作者的写法是逐步展开,有详有略。3.本题是开放性的,言之有理即可。4.焦躁不安,停止进食,主动进攻敌人。毛色变得鲜亮,以吸引天敌。5.“如此”:千方百计吸引天敌注意,以“自杀”的方式来减少种群的数量。“当初”:齐心协力大量繁殖,数量剧增。6.略 14大雁归来 〔自主性探究〕 1—2

略3.介绍了大雁的迁徙、觅食,集会时的鸣叫,群居的习性,迁徙的范围及意义。流

露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开放性作业〕

1.作者描写了南飞的大雁,描写了冬季的大雁,描写了大雁归来的情景,描写了春雁觅食过程的鸣叫,描写了孤雁,描写了4月夜间大雁群居的鸣叫。2.作者在大雁身上找到了善性、友情、亲情,找到了联合的观念,找到了大自然的诗意。3.略4.大雁是春天真正的使者,大雁给人们带来了春天的生机,春天的希望,春天的喜悦。5.威斯康星的法规规定,春季禁止猎杀大雁,冬季则允许猎杀。文中说大雁也知道这个法规,所以它们在冬天里,只有到了晚上才到刚刚收割了的地里偷食玉米,春季则放心地活动、觅食。6.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句话是说,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摆脱了冬日的严寒,香蒲乃至万物从此迎来春天,欣欣向荣,生动形象。7.这是一句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15喂——出来 〔自主性探究〕

1—2.略3.众目睽睽:大家的眼睛都注视着。莫衷一是:不能得出一致的结论。胸有成竹:画竹子时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比喻做事之前已经有通盘的考虑。不容置疑:不容许有什么怀疑,指真实可信。4.略5.一场台风过后地球上突然出现了一个无底洞,人们在经过了种种猜疑及测试后,把它变成了可以容纳人类一切垃圾的场所;人类没了后顾之忧,城市的天空越来越美好,人们心安理得享受着无底洞带来的福利。然而,好景不长,先前抛进的那个

9

小石子掉了回来。6.开端:风吹庙倒,深洞出现(洞现);发展:各路人马,各显神通(探洞);高潮:新奇公司,尽收垃圾(填洞);结局:石头飞出,危机初现(洞满) 〔开放性作业〕

1.原子反应废料、尸体、废物污水、生活垃圾、工业垃圾等;这表现了人类贪婪、自私、愚蠢、虚伪、目光短浅等弱点。(有道理即可)2.人们不仅把一切废弃的东西交给这个洞,还让这个洞去掩饰人类灵魂的肮脏。3.现实中,人类把海洋和大气层作为可以自我净化的无底洞。人们把废水排向大海,把废气排到大气中。人类只看重短期内的效益,无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和谐的重要性,那么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自己。4.村里人扔石头,做栅栏保护洞;城里人看热闹、猜测、怀有各种企图;记者量洞的深度;学者测量洞深。好奇、贪婪、自以为是、虚伪等。5.①神态、心理描写,刻画出人的贪婪。②神态、语言描写,刻画出学者虚伪、自以为是的嘴脸。6.提示:可以从发现洞口的心理及对待深洞的态度两方面谈自己的态度和想法。

〔拓展性学习〕

1.认同。因为,这个机器人什么都能干,不仅会点烟、做饭、收拾房间、修理钟表,还能讲故事,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运用各种方法让人多运动,保持人们的身体健康。2

示例:“它

是不是想玩捉迷藏呢?不,一定是身上哪部分出了毛病。我买了个‘神经’不正常的机器人!”3

博士对于自己的机器人的表现早预料到了,因为他就是这样设计的,他设计的机器人是

什么都会做的,包括以各种手段促进人们的运动;同时博士对于N先生的反应也早有预料,这也是基于他对自己的机器人的了解。4

他明白了他买的机器人没有毛病,博士就是这样

①空气的成分是比较

设计的,但他对博士的设计从心理上又有点不满意,所以会嘟囔。5固定的;②这些有害物质会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6第三单元综合练习

一、积累运用 1

A2

C3

C4

D5

略6

B

二、阅读理解

(一)7.表达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意思对即可。)8.运用拟人手法,赋予白雪以人的灵性,把初春的景象写得富有情趣。 (二)9.①于是②靠近,可译为“拜访”③曾经10.B1112.答案要点:率性而为高尚有节正直谦虚坚韧不拔13

B(两文中传达的心情感受不同)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安道家门前

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安道呢?”

(三)14.旷野是舒缓的,城市是激烈的。旷野是宁静的,城市喧嚣不已。旷野对万物具有强大的包容性,城市几乎是人的一统天下。15

(1)将乡村比作城市的兄长,用比喻生动形

象地写出了乡村与城市的密切关系,体现了作者对乡村的亲切与熟悉(喜爱)。(2)将旷野人格化,通过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旷野能力的强大远远超过了人类,体现了作者对旷野的敬

10

1.①跑行走②热水菜羮③二次又④交往游玩2.“支”通“肢”“被”通“披”3.A4.①写出了人们乐于借书给他,他“遍观群书”的原因。②写出了他不畏艰苦的学习精神。5.行、衣、食、住对比6.略7.第一层写青少年时期读书的刻苦勤奋。第二层(既加冠??)叙述求师之难8.如:梅花香自苦寒来理由略 9.略

〔拓展性学习〕

1.①依仗②交往③懂得、明了,此处指记住。④认为??对,此处可以理解为“赞同”。2AD3

近几年来,我常告诫自己要发愤读书,对以前的所作所为很是后悔,可精力耗损,恐

B5

告诉我们要乘大好时光,勤奋学业,有所成就,而不应

怕不如过去的十分之一二。4终日玩耍荒废学业。6

①李清照是山东济南人。②她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在诗、

词、散文方面都很有成就,并且特别擅长写词。③她的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④她的丈夫赵明诚也是当时很有名气的金石专家。 25诗词曲五首 〔自主性探究〕 1—4

略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诗句表现了作者奋发向上的昂扬情绪和不甘

沉沦的乐观精神。6.上片:叙述身世之感和思想矛盾。下片:抒发对兄弟的怀念之情。7.抒

发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8.略 〔开放性作业〕

1.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2.作者用磅礴的气势,高昂的基调把全诗推向高潮,表现了诗人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决心。诗句感召了后世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的事业而英勇献身。3.C4.这两句话曲折地反映了他的抑郁之情和豪爽胸襟,诗人感慨英雄成名都需要一定条件,否则就是英雄也无能为力。它似乎还有另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一定会有一番作为。显出一种逼人的英气。5.描写、抒情、议论6.①写出了水势汹涌咆哮、摄人心魄的气势,也写出了潼关的天然险势。②“苦”字写出人民遭受的苦难之深,苦之无穷,一字概括,也表达了作者的同情心。7.C8.B9.归结全篇主旨。“兴”指封建王朝之建立兴起;“亡”则指封建王朝覆灭。“兴,百姓苦”一句尤为深刻。 〔拓展性学习〕

1.远处群山若隐若现,像画轴般横在天地间;忽有白鸥翩翩飞来,给人带来吟诗的雅兴。2愉悦、快乐。(大意相近即可)3

示例:刘禹锡说,生活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的安闲;龚自珍说,生活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忠贞4.绝句是最能展示人的性情、气质、素养和才思,最能出珍品的诗歌体裁,王维却运用得出神入化,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 第五单元综合练习 一、积累运用

1.B2.B3.C4.B5.C6.(1)韩愈苏轼词牌名(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3)不汲汲于富贵(4)兴,百姓苦;亡,百姓苦7.老黄牛:为人民埋头苦干的人。千里马:杰出的人才。(意对即可)8.生活中常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使你欢乐,使你忧愁,使你沉思,这不是诗又是什么呢?

16

二、阅读理解

(一)9.①出名②这,这样10.①??者/??/而食也②且/??等/不可得 11.D12.食马者能辨识人才的统治者人才人才被埋没 (二)13.(1)引来,得到(2)询问,请教(3)书信(4)醒,睡醒(5)懈怠、放松(6)穿着旧棉袄、破衣服14.(1)抄写完毕,赶快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2)(杨时)以拜师的礼节到颍昌拜程颢为师,师生之间相处十分融洽。15.(1)内容上都写到“求师”这一内容;都体现出求师的诚恳和对老师的尊重。(2)两文都写了天气的寒冷,但目的并不相同。甲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自己学习的刻苦,其目的是为了鼓励马生刻苦努力学习;乙文从侧面写天气寒冷,意在突出杨时对老师的虔诚、恭敬(或尊重)的态度,表达尊师重教的思想。16.B

(三)17.周瑜曹操18.杜诗慨叹周瑜侥幸成功,胡诗赞美了年轻统帅周瑜的功绩。19.杜牧诗开头描写发现旧日武器,磨洗辨认朝代的场景,引起人们冷静的历史沉思。胡曾诗却是直接陈述历史,表达对英雄的热情赞颂。20.“铜雀春深锁二乔”的意思是春色幽深的铜雀台早就锁着二乔,即东吴被曹魏所灭。作者借“二乔”两个美女的命运象征国家命运,运用“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以小见大,别出心裁。若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意思自然没错,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 三、作文(略) 第六单元 26小石潭记 〔自主性探究〕 1—7

略8.①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②水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无所依托。③朝小石潭西南望去,弯弯曲曲的溪流,时明时灭,隐约可见。④因为这里的环境过于冷清,不能久呆,于是记下这件事便离开了。9.先写小石潭全貌,再写游鱼和水源,最后写潭的环境和游者的感受。

10.①隔篁竹,??水尤清冽。②全石以为底??为岩。③潭中鱼可百许头??与游者相乐。④青树翠蔓??参差披拂。四面竹树环合??幽邃。 〔开放性作业〕

1.C2.本文蕴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他借“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样的句子,来表达因被贬而引起的寂寞心情;在极其细致的景物描写背后,隐约地反映出久谪远荒的不满情绪。3.略4.写游鱼的情趣。5.静态: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动态:俶尔远逝,往来翕忽。6.潭小水清。7.潭的水源,由近而远的顺序8.小石潭的气氛和作者的感受“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清幽凄苦悲凉压抑不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拓展性学习〕

1.腊月:农历12月春中:春天里矫翼:张开翅膀斯:这样的时间2

B3.实写华子冈朦胧、

旷远和幽静的冬夜景色,联想此地生机盎然的春天景象,抒发了隐逸生活的深趣。4.①寒冷的山间那远处的火光,在山林外忽隐忽现。②不是你这样天生聪明清闲的好人,哪能用这样并不急的事相邀请呢。可是这里有无穷的趣味啊!5.如果选择居住的地方,就不能不追求雅致了。6.第一种:他童年时候讨过饭,少年时候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青年时候又在深山老林里打过短工。第二种:童年时候他讨过饭,少年时候他在财东马房里睡过觉,青年时候他在深山老林里打过短工。 27岳阳楼记 〔自主性探究〕

17

1—3.略4.①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③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5.写景抒情散文宋范仲淹《范文正公集》6.略7.课文记叙了作记的缘由,描绘了岳阳楼的景物,叙述了迁客骚人登楼览物的情怀,抒发了自己旷达的胸襟和政治抱负。 〔开放性作业〕

1.文章第一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的缘由。因是应滕子京之邀而作记,而滕子京修岳阳楼是在他谪守岳州之后,作者把此事同滕子京的政绩放在一起点明,含蓄地表明了作者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和对当局者的不满。2.“衔远山,吞长江??气象万千”“览物之情,得无异乎?”3.略4.心忧天下。(关心百姓疾苦的意思亦可)我们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类似意思即可)5—8.略9.居??处??是进亦忧,退亦忧10.D 〔拓展性学习〕

1.①有人②几乎、差不多③这④赶得上、来得及2

B(B均为代词,可译为“它的”。A介

词,在;连词,来,表目的关系。C代词,那些;表反问,难道。D表递进;表修饰,才)3B(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这三个时间段的景色。)4(1)等到已经登上泰山,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2)回头看日观峰以西的山峰,有的照到日光,有的照不到。5

如“其级七千有余”“半山居雾若带然”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等。不直接写泰山的高峻,而是运用侧面烘托的方式来写,给人以想

象,又生动有趣。6.B 28醉翁亭记 〔自主性探究〕

1.①C②B2.略3.①ccba②ab③bdae④eabc4—5洵、苏辙、苏轼、曾巩。7—8

略6.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

〔开放性作业〕

1.作者用层层递进,托出主景的写法,先勾出滁州地理环境,接着从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再写琅琊山,再写酿泉,最后推出醉翁亭,再由亭到亭名,由亭名到人,由人而自然地引出全文的核心:“醉翁之意??也。”不一样平时说的是“事物的表面现象”。2.从朝暮之景和四时之景两个角度来写的。这一段紧承上文“山水之乐”展开写景,并点出“乐亦无穷”,引导读者如入佳境,为下文写“与民同乐”作铺垫。3.第③自然段。 表现略。4.范仲淹以天下为忧5.略。6.A7.B8—9醉

〔拓展性学习〕

1.①降职,贬谪②说③使??感到劳累④一起2历尽坎坷的心酸,苦闷,失意与不满)4自号曰醉翁也。5

D3

C(表面上感激,实则是对宦海沉浮、略10.①滁人游②太守宴③众宾欢④太守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

①年老体弱,又多病,将要辞别官场,到颍水之滨颐养天年。②被这些

物品所吸引,既很安逸,又庆幸没有祸患。6.示例:欧阳修饮酒醉翁亭,醒也乐,醉也乐7.

18

示例: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是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是激流直下的陡壁。 29满井游记 〔自主性探究〕 1—2

略3.D4—6

略7.第一段写燕地的气候特征和自己想出游而“不得”的心情。第二

段是全文重点,写游满井所见秀美的初春景色和游人的雅兴。第三段写游满井后的心情。8.乍暖还寒、万物复苏;鲜明如画、赏心悦目的(从不同角度说都可以。也可用文中词语回答)兴奋惬意心情。9.清新自然,生动形象。 〔开放性作业〕

1.不能。从全文结构来看,这一段是极必要的铺垫,作者欲扬先抑,欲进先退,把那种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给读者;同时,又向读者交代了出游的时间,作者所处的地点。下文也就给人一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2.通过文中比喻句感受体会。3.抓住初春特有景象描述。“山峦为晴雪所洗??”一句,作者抓住了初春天气乍暖,冬雪初融,经过雪水洗净的山峦明净清新的特点。又如“凡曝沙之鸟??有喜气”一句,作者捕捉到了经过严冬酷寒之后鸟兽们动作神态的特写镜头:林中鸟、水中鱼,都到浅滩或水面享受春天温暖的阳光。4.“天稍和”与“余寒”相应,是写天气的变化,也是写作者心绪的解冻。“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连用三个动词组成一个连动式句子,单刀直入,点明游玩所在,准确地表达出作者那种兴奋惬意的心情;“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与上文“飞沙走砾”相呼应;“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与上文“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相呼应;等等。5.A6.B7.“若脱笼之鹄”,写出了出游的欢愉畅快之情,与“局促一室”的郁闷形成鲜明的对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春天已经来了,但如果我们不去寻找探求,就可能不知道。8.可分三层:一层点出出游的时间、人物、地点;二层写满井的早春景色;三层写作者的感受。 30诗五首

〔自主性探究〕 1—6

〔开放性作业〕

1—2.略3.心系国家,关心民生疾苦。4.“瀚海风雪图”“风雪送客图”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6.略7.卷、折8.合适。本来一夜风雪后应该是个冰雪世界,但诗人以梨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贴切动人,眼前的冰天雪地变幻成一片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明媚春光,可谓“妙手回春”。9.诗句略。侧面烘托。10.“愁”“惨”;渲染送别的气氛;送别友人归去时依依不舍的深情,以及他的思乡之情。 〔拓展性学习〕 1.《读〈山海经〉》豪放豁达,属于“金刚怒目”式(鲁迅语)的诗;而《饮酒》则显得清新自然,悠闲恬静。23

内容上两诗都表现了作者不愿与黑暗现实同流合污的情感。

示例:(1)一阵微风吹过,小草就像一个穿着绿裙子的春姑娘,在风中轻轻飞舞。(2)

示例:秋

这棵小草被压在大石下,那么纤细,那么柔弱,孤独地向阳光伸出一只小手。4

天的风,凉爽而惬意,为落叶送去温馨的问候;冬天的雪,慈祥而温厚,为庄稼带来多情的呵护。(运用拟人修辞手法) 第六单元综合练习

19

一、积累运用

1.A2.C3.C4.C(A项“暴发”指突然发作,多用于洪水、传染病等,“爆发”多用于火山、重大事件等,这里用“爆发”更恰当;B项不是递进关系;D项“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对象使用错误,可改为“活灵活现”或“惟妙惟肖”)5.D(A项残缺主语,应去掉“对于”或“使”;B项中“具有”后缺宾语,应在“无副作用”后加“的特点”;C项句式杂糅,可改为“关键在于??造就??人才”或删去“关键在于”)6—7

略8.①示例:让诗

歌点燃我们的激情。②示例:A.组织诗歌征文比赛。B.进行经典诗歌朗诵会。 二、阅读理解 (一)9

①澈:同“彻”,穿过,透。②犬牙:像犬牙(像狗的牙齿)。③趋:快走。④观:

A11

①(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翻译成

①清②伟(奇)13

D

景象(景观)。10

使动用法亦可。)②走了几步,听到很响的雷声,心里很害怕。12(甲文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二)14

(1)周到、周全。(2)全、都。15

D16

(1)当时擅长写文章的人,很少有

因为曾巩觉得王安石往往不能

能超过他的。(2)王安石把富贵看得很轻,吝啬什么呢?17

知错就改。曾巩品性中的“孝顺、有担当、公正、待人真诚”等方面值得我们学习。(能联系

文段内容分析,言之成理即可)

(三)18.①端起酒杯②考虑或想着19.B20.①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②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21.C22.例:世界上不可能有永远圆满的事情,人生有欢聚,也必然有离别——正如月亮有圆时,也总有缺时一样,原本是自然的规律。 三、作文(略) 期末综合测试

一、积累运用(28分)

1.C2.C3.B4.A5.B(A项,改逗号为顿号。C项,句末句号改为问号。D项,后双引号应在叹号外。)6.科幻小说儒勒·凡尔纳《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神秘岛》7.(1)长风破浪会有时(2)留取丹心照汗青(3)自缘身在最高层(4)但愿人长久(5)千树万树梨花开(6)上下天光,一碧万顷(7)水落而石出者8.答案示例: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作为中国人不能忘本。9

示例:生于北坡,风雪交加,土壤贫瘠,可谓逆境

二、阅读理解(42分)

(一)10.闻笛赋烂柯人11.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过”“万木春”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的仕途得意,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蕴含的哲理是,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二)12.(1)沿着山路行走。(2)好像。(3)竟然是。13

D14

B(“凶者”不是指“村里的凶徒”,而是指老妇人被村里人当成凶犯。“老

虎来救老妇人”以及老妇人对老虎说的话都不正确,应是老妇人登上矮墙等着老虎来,对老虎说:“我对你的回报已是感激不尽,我现在要向你叩头,请以后千万不要再把咬死的人扔进来了。”)15

即使怀着美好的愿望做事,也要权衡利弊,考虑后果。(意思相近即可)16

20

(1)老妇人看虎的前爪,脚掌上面扎了芒刺,就替它拔掉了芒刺。(2)老妇人就把这件事全部告诉了家族里的人,大家都感到非常奇怪。(三)17

因为工作极度疲劳而露天睡觉。18

(1)他们承受着繁重的劳动,人疲劳的时候就会打瞌睡,况且他们醒来马上就要投入工作,这也是他们处事灵活的体现,没有什么不体面。(2)他们在为改变命运和追求美好生活而努力奋斗,没有什么不体面。(3)他们在辛苦劳动后没有分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只能如此,没有什么不体面。(答出两点即可)19

C(四)20

“似乎”表明作者表达的是一种感觉;

本句作者由梧桐树感受到人生的使命感和紧迫感,体味了人生的沧桑和生命的静美,因而心态坦然平和,心灵诗意栖息,超然观照人生,内心充盈,充满信心和期待。(意思相近即可)21

为行人提供一片绿荫;陪伴一代人成长,分享人们的悲欢离合;让人触景生情升华为文

梧桐树,

学意境;启发人生使命感、紧迫感;见证历史、寄托情感。(答出四点即可)22

原生长于中国云南,在欧洲等许多地区也能生长。树形高大;树龄久(或:多年生乔木);春天开花,花黄绿色;为阔叶植物,秋天落叶,适宜栽种为行道树。(只要答出其中的四点即可)23

用拟人(或比喻)手法,赋予树、风以人的习性,写出了风中梧桐枝叶为城市晨昏带来

了美妙悦耳的声音,表达了作者对梧桐树的喜爱之情。 三、写作表达(50分)略

2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4i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