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专题)必做作业——读书报告完

更新时间:2023-05-22 12:33: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考查课

《政治经济学(专题)》读书报告

姓名:

年级: 董佳晖 2012秋 学 号: 学习中心: 712070232001 杭州余杭社区学院 ————————————————————————————— 课程考核方式:考查,网上递交读书报告

具体要求:

1. 结合学习课件的体会,理论联系实际,完成一篇读书报告。

2. 读书报告的内容要求涉及课程学习中多章内容(至少2-3章),联系要有机紧密,论述充分。如果只涉及单一章节内容或简单就事论事,都算没有达到基本要求。

3. 独立完成,切勿抄袭剽窃他人成果,一旦发现将以不合格处理。

4. 请在作业截止日期前,在课程作业栏目自行上传读书报告电子版。

正文:

这是本人远程教育的第一学期,通过对这门课的学习,从中我全面深刻地学习了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运行等一些基本理论知识。书中,主要阐述了我们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成和变化、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及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在本门课的第二章中,主要阐述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变,关于经济体制的形式总所周知在我国现代历史发展的轨迹中出现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改革开放后的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一样首先是一种资源配置的手段,但作为经济活动基础的资源配置手段,决定和影响着社会组织和企业运行方式,以及企业制度与结构。

计划经济是以政府为主导的资源配置方式,相应地人们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的形成都离不开政府的意志,企业也必然成为政府的附属物。资源配置手段决定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资源配置方式的变化,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也必然相应变化。邓小平提倡在中国搞市场经济正是基于对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认识提出的,一定的社会的发展阶段通过物质利益的刺激或诱惑;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通过价格杠杆的调节等,会调动人们内在生存与发展

的强烈愿望,从而改变自己和社会的状况,促进生产力水平的提高。1978年我国迈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是不正确的观点。上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用商品经济弥补计划经济不足的做法,实际上商品经济和计划经济两中不同范畴的东西不能将两者混同起来。

我们知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生产之间的矛盾。要满足人民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其途径只能依靠经济发展,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其次,加快经济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需要。任何国家,要想发达起来,处于世界前列,都必须有较快的经济发展。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为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尽快从根本上改变原来落后的经济面貌,赶上西方发达国家,立足于世界先进强国之列,取得和我们这样一个大国相适应的国际地位,经济的快速发展是最基本的条件,没有一定的经济发展,我国就业问题、社会稳定问题等都会接受严峻考验。再次,加快经济发展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需要。社会主义制度要创造出比资本主义制度更高的劳动生产率,才能在各方面充分显示自身的巨大优越性,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增强社会主义制度对人们的吸引力,实际上没有经济发展就谈不上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和吸引力的问题。

在本门课的第三章中讲述的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的问题。在学习的过程中课程知识让我联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并进行了简单的思考与归纳,力求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些年在现实生活中我发现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那就是有的地方的房子造了很多,超过了人们的购买能力,可是房价却还是居高不下,甚至还屡创新高。按经济学的理论来说,当供过于求的时候,价格就会下跌,那为什么房地产市场会有如此奇怪的现象呢?通过学习我才知道原来是地方利益在作祟。长期在GDP增长论的影响下,有的地方官员把房地产市场看做是救命稻草,大批大批的房产项目上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地王”,甚至催生了所谓的“楼市泡沫经济”,使得经济发展不能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我们知道,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到的是主导作用,但是它又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固有缺陷,主要表现在局限性、盲目性和滞后性上。因此,这个时候政府只“看不见”的手就会采取行动,这就有了国家的宏观调控,以克服市场自身的缺陷,使得经济得以正常、健康运转。当中央政府看到楼市的怪相以后,相继颁布了新旧“国八条”,通过“限购令”,征收房产税以及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措施对房地产进行宏观调控。由此,我知道了政府对经济宏观调控的一些知识。宏观调控就是国家对国民经济总量进行的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在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

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主要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汇率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及行政手段。简而言之,宏观调控是指政府对宏观经济运行进行干预和调节,以达到一定的目标。

第七章我们学习的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帮我们深度的分析了我国进入市场经济后当前社会保障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法。社会保障制度可以说是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的积极作用是非常明显的,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稳定了人民生活;第二,调动了人民群众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生产的发展;第三,促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中也暴露出来很多弊病,现在的社保制度在当初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就业的非正规性。社保改革的起因之一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需要,传统的企业保险是不适应改革的,必须改为社会保险,所以当时设计的统账结合制度及其缴费公式和记发公式等都适用于国企等正规企业的参保。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只能选择放在整个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国民经济发展状况的客观要求中来。具体说,首先,应该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完善看作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其次,建立新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搞活企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再次,改革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改进我国劳动就业制度的客观要求;最后,改革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也是充分体现我国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必要保证。我们分析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优缺点,目的并不是为了盲目崇尚或简单批判。我们的目的是为了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在建立与完善过程中可有多少值得我们借鉴的内容,以便于我们自己少走弯路,为更好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社会保障制度服务。

本课程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实际,做到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学习能认识、解答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中的疑难问题,了解我国经济理论的发展变化过程,立足于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能够对社会认识更加深刻,也能随着社会的进步快速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4i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