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教育学

更新时间:2023-10-22 03: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部分、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

1、广义:教育是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所有活动。

2、狭义: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3、更狭义:教育指思想教育活动。——组织性、计划性、专业性

准确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二、教育的要素:(从系统的角度认识) 1、教育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人民文明和知识的象征。凡是对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的教育影响的作用人具有主体性、目的性、社会性。 2、受教育者:学习者:是教育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包括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三个要素间的关系:相互独立,又相互规定,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少任何一个都不可。教育是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系统。 三、教育的形态:

1、非制度化的教育与制度化的教育(正规与非正规教育); 2、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家庭教育:指在家庭内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新生一代和其他家庭成员所进行的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

广义:指一个人在一生中接受的来自家庭其他成员的有目的、有意识的影响。

狭义:指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之前,由父母或其他家庭长者对其所施加的有意识的教育。 家庭教育具有先导性、感染性、权威性、针对性和终身性等特点。其局限性主要表现在它内容的零散性与方式的随意性上。

学校教育:是指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教育活动。

学校教育具有职能的专门性、组织的严密性、作用的全面性、内容的系统性、手段的有效性及形式的稳定性等特点。

社会教育:广义指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

狭义:指学校和家庭以外社会文化机构以及有关的社会团体或组织,对社会成员所进行的教育。 社会教育主要有社会举办型和学校兴办型两种类型。社会教育具有开放性、群众性、多样性、补偿性、融合性等特点。

三种教育力量的整合:有利于教育在时空上的相互衔接;有利于整个教育在方向上的高度一致;有利于加强各种教育的互补作用,实现教育的整体效应。

3、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和近代社会的教育:

四、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社会实践活动。社会的属性包括永恒性、相对独立性、时代性。

五、教育的基本规律:

(一)教育外部关系规律——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教育与生产力相互制约:

①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生产力对教育目的、内容,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学校结构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的制约;

②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是科学知识技术再生产的手段;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技术的手段;

(2)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相互制约:

①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对教育性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权等方面的制约; 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

(二)教育内部关系规律:——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影响人的发展的主要因素

①遗传——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②环境——环境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 ③教育对人的发展的制约——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2)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 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人的发展; 阶段性:

不均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 互补性:

稳定性和可变性: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可变性,充分挖掘儿童的发展潜力; 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 (三)两条基本规律的关系:

第二节、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一、教育的起源: 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教育是由神创造的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法:勒图尔诺——英:沛西·能 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美:孟禄 无意识模仿是本能的 教育生产劳动起源

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

儿童对成人行为的“无意识模仿”

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

1、原始社会教育:水平低、没有阶级、与原始宗教货仪式有着机密联系 2、古代社会教育:

(1)、奴隶社会教育:六艺——礼、乐、御、书、数;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 (2)、封建社会教育: 3、近代社会教育

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

教育的终身化:终生学习、终生发展。保罗·朗格朗提出 教育的全民化:所有人开发、受教育权、必须接受一定的教育 教育的民主化: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专制性

教育的多元化: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的多元化 教育手段和技术的现代化:——前所未有的手段

第三节、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对象: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二、研究的基本问题: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学的萌芽(前教育学时期17世纪以前):

萌芽的教育学是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的教育学

1、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孔子:“仁,礼”诗书礼乐墨霍:兼爱非攻;

《学记》是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大学》、《师说》等 2、西方古代的教育思想:

古希腊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政治学记》、柏拉图《理想国》、昆体良《雄辩术原理》

(二)、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创立: 1、教育学科的教育建立:

捷克夸美纽斯《大教育学》——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 英洛克《教育漫画》白板说 法卢梭《爱弥尔》

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笃德》

2、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德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提出。

英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提出了归纳法;

德康德《康德论教育》——认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 美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三)19世纪末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1、实验教育学——欧美梅伊曼拉伊——《实验教育学纲要》 2、文化教育学——德狄尔泰、斯普朗格—— 3、实用主义教育学——杜威、克伯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47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