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南开中学2019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文综历史试卷 Word版无答案

更新时间:2024-01-10 08:5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考不是高不可攀,是要你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永不停息;高考不是煎熬煎烤,是让你完善自我的磨考,不断超越。高考到了,祝你成竹在胸,高人一筹,考试成绩门门优秀。重庆市南开中学2018-2019学年度春期高三下高考模拟文综

历史试卷金榜题名,高考必胜!蝉鸣声里勾起高考记忆三年的生活,每天睡眠不足六个小时,十二节四十五分钟的课加上早晚自习,每天可以用完一支中性笔,在无数杯速溶咖啡的刺激下,依然活蹦乱跳,当我穿过昏暗的清晨走向教学楼时,我看到了远方地平线上渐渐升起的黎明充满自信,相信自己很多考生失利不是输在知识技能上而是败在信心上,觉得自己不行。临近考试前可以设置完成一些小目标,比如说今天走1万步等,考试之前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我一定行”!

24.历史文献记载:周初定贵族墓葬列鼎制度,规定“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最最新试卷多少汗水曾洒下,多少期待曾播种,终是在高考交卷的一刹尘埃落地,多少记忆梦中惦记,多少青春付与流水,人生,总有一次这样的成败,才算长大。 新试卷十年寒窗苦,踏上高考路,心态放平和,信心要十足,面对考试卷,下笔如有神,短信送祝福,愿你能高中,马到功自成,金榜定题名。 三鼎战一鼎。”考古发掘:湖北随县曾侯乙(公元前475年—433年)墓,挖掘出了九鼎。对材料的解读最合理的是

A.历史文献记载是可信的,推测考古发掘出的曾侯乙应该是周代某位天子 B.考古发掘实物是可信的,推测历史文献记载的周初“列鼎制度”是假的 C.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周天子在战国时期改革了列鼎制度 D.历史文献和考古实物都可信,推测出战国初曾侯乙僭越了传统礼乐制度

25.中国古代戏剧在明清时期形成了所谓的“洞房花烛”模式、“金榜题名”模式和“衣锦还乡”模式,体现了一种“大团圆“主义。此种戏剧模式 A.抨击了封建君王专制制度 B.反映了人民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C.冲破了宋明理学对思想的柬缚 D.说明科举制度得到了很大发展

26.史学家钱穆在《国史新论》中指出:“中国自秦以下,传统政治,论位则君最高,论职则百官分治,论权则各有所掌,各自斟酌。如汉代之选举,唐代以下之考试,皆有职司,其权不操于君。”在这里,作者认为自秦以下传统政治的特点是 A.皇帝地位高而大权独揽 B.体现一定的分权原则 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 D.君臣共治,皇权削弱

27.清末至民国,大量汉人涌入东北地区。满人对汉人的习俗加以优化整合,形成了既不完全同于中原地区又具有鲜明中原色彩的风俗习惯,使得东北地区文化习俗由民族性向地方性转化。这说明

A.人口迁移利于文化融合 B.政府民族政策较为开明 C.满族地区已经完全汉化 D.中累文化优于东北文化

28.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颁布《农会法》,提出重建农会组织,“一方面提高冀社会道德,

增进其智识技能,促进其生产与生产额,以达到改善生计之目的;一方面健全其组织,对内则使其协助政府;实行本党之土地政策……”。这说明

A.国民党吸取大革命失败的教训 B.国民政府有改善民生的考虑 C.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得以实施 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取得显著成效

29.1897年11月《时务报》曾记载。“乡人某蓄鸡鸭甚伙,而得蛋甚少,约计徒食而无所出者,五分而有其一。于是以曷格司射光(即X射线)验之,果见所蓄鸡鸭中,不生蛋者居其弱半。自此后,该乡人购鸡鸭,必携射光机器,能生蛋者留之,否则售之于市。”这一记载反映了

A.西方科技在农村得到广泛应用 B.大众媒介关注近代科技的应用 C.维新思想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D.西方科学思想在中国得到弘扬

30.1862年,恭亲王奕忻奏请成立京师同文馆以授西洋之学,并主张从举人、优贡及五品以下京外各宫中招考生源。未料“京师各省士大夫聚众私议,约法阻拦,甚且以无稽谣言煽惑人心,遂无复有投考者”。这一事件反映了

A.招生不公影响士子利益 B.晚清官场派系斗争严重 C.贵族官僚反对开办新学 D.守旧观念阻碍社会进步 31.从下表(1876~1911年中外糖料贸易表)可以反映出,当时中国 年份 1876~1881(平均) 1882~1891(平均) 1892~1901(平均) 1902~1911(平均) 进口数量(担) 154,148 155,029 1,706,981 4,658,185 进口价值(两) 出口数量(担) 596,571 748,712 8,312,830 1,007,572 1,000,667 722,566 出口价值(两) 2,662,237 2,617,646 2,403,042 1,200,921 22,538,554 307,256 A.传统手工业呈现破产之趋势 B.农产品商品化之趋势日益增强 C.逐步沦为列强资本输出场所 D.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2.《十二铜表法》规定:“杀人者处死刑;过失致人于死的,应以公羊一只祭神,以代本人。”该规定集中反映了罗马法

A.内容叙述庞杂繁琐 B.具有浓厚神权色彩 C.注意甄别案件性质 D.深受习惯法的影响

33.孟德斯鸠说:“如果一国的法律认为应该容忍好几种宗教的话,那么法律也就必须要求这些宗教互相容忍。一切受到压制的宗教,自己必将成为压制异教的宗教。……因为当一种

宗教侥幸而脱离了压迫的时候,它就要立即攻击曾经压迫它的其他宗教。”这段话 A.论述宗教自由在法律上的必要性 B.探讨宗教信仰和法律的相互依存关系 C.论证宗教迫害存在的必然性 D.主张法律要为宗教服务

34.1935年,美国国会通过的《紧急救济拨款法》赋予总统建立适当行政机构的广泛权力。1950年美国政治学会的一项研究表明:“一个有纪律和协调一致的政党,通过内阁和其他机构把总统和国会联系起来,能够超越宪法分权而造成的沟壑。”这反映了当时的美国 A.制衡原则发生了变化 B.总统与国会利益一致 C.新政促进了政局稳定 D.权力模式出现新格局

35.2012年版俄罗斯普通学校历史教科书《俄罗斯1917年的革命风暴》将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它们不矛盾主要表现在 A.努力实现和平民主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D.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医院一直是宫廷的产物,传统的医疗制度基本上是围绕王权的需要而设置的,朝廷医宫主要通过选拔医家子弟入宫。古代医疗机构为平民医治的程度和规模相当有限,民间的医生主要由儒医和游方郎中充任,走乡串户,悬壶行医。“家庭”是原始的医疗单位和护理空间,医生对病人的诊治以及病人家属照方护理皆在家中完成。在医患关系上,医疗的主体是病人,病人自由地择医而求治,医生只是被动地提供医疗服务。中医的学术传承一直恪守着师徒相授的模式,这种方式无论规模抑或质量都相当有限。

——据廖育群《岐黄医道》等

材料二 1820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澳门开设一家眼科诊所,随后政府和民间人士相继开办了数目可观的新式医院,到1920年,在大城市新式医院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医家”,成为医疗机构的主体部分。在工作效率上,近代医院制度借助科学化的医疗器械和严密的病理分析,使医生的专业化水平大为提高。在医疗行政方面,1905年清政府开始设巡警部(兼管卫生事务),1912年,南京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卫生司,医院不再是传统的专侍皇宫的太医院,它的服务对象是京城官吏和居民,开始呈现社会化、大众化趋势………西方医疗制度还

开启了中国近代医学教育之先河,各方的努力下尤其是各地开始设置医科或医学院,医学人才的培养迅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西方医学在中国的整体传播,改变了单一的中医学独立存在的局面,中国出现中西医并存的医疗格局,现代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事业逐渐确立,中国人的医疗观念也发生了转变。

——据马伯英《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医疗制度的特点及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12分)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医疗制度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13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阶段 研究概况 20世纪20年代以 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各种文集、翰墨、资料、史籍谱传、回忆录之类,前 30年代 大多属于史事记述,粗疏浅薄。 基本被纳入国民党党史范畴,许多史书削足适履,掩饰涂改,以致往事面目全非。 50年代末一文革期相关文章由上百篇逐步下降到十来篇,1956年下半年以来的研究小高潮间 至l958年陷入冷落困境。尤其文革期间辛亥革命历史被歪曲得面目全非,正常的学术研究被迫完全中断。 1979年以来 研究学术会议纷纷召开,学者跨越大陆,港澳台乃至欧美地区。重要人物文集(如孙中山)、重要档案文献、重要专题资料以及各省市相关文史资料陆续刊印,研究内容不断深化(如对章太炎学术思想的深入探讨等)国外学者主编的相关学术资料集也己中译本形式进入国内,研究呈现空前的繁荣。 ——据章开沅《50年来的辛亥革命研究》整理

整合材料信息,提取不同阶段有关辛亥革命研究的特点,并任选其中一阶段予以说明。(观点明确,

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魏文侯问李吏(李悝)曰:“为国如何?”对曰:“臣闻为国之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文侯曰;“吾赏罚皆当,面民不与,何也?”对曰;“国其有淫民(无功食禄之人)乎?要闻之曰: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西汉(刘向)《说苑·政理》 李悝为魏文侯作尽地力之教,以为地方百里……治田勤谨则晦(计量单位)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地方百里之增减,辄为粟百八十万石矣。

又日籴(买进粮食)甚贵伤民,甚贱伤农,民伤则离散,农伤则国贫。故甚贵与甚贱,其伤一也。普为国者,使民毋伤而农益劝。……是故善平籴者,必谨观岁有上、中、下孰……小饥则发小孰之所敛、中饥则发中孰之所敛、大饥则发大孰之所敛而粜(卖出粮食)之。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而补不足。行之魏国,国以富强。——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

悝撰次诸国法,著《法经>。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是故所著六篇而己,然皆罪名之制也。商君受之以相秦,汉承秦制。——唐(房玄龄)《晋书·刑法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李惺变法的时代背景。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李悝变法的主要内容。 (9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 神学不一定要听理智的使唤,理智也不一定要听神学的使唤,二者各有其领域,我们认为这是不可争辫的。……理智的范围是真理与智慧,神学的范围是虔敬与服从。

——斯宾诺莎《神学政治论》

当立法者们图谋夺取和破坏人民的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下的奴役状态对时,人民无须再予服从……,当人民发现立法行为与他们的委托相抵触时,人民仍然享有最高的权力来罢免或更换立法机关。——约翰·洛克《政府论》

(1)根据材料,指出斯宾诺莎处理神学与理智关系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说明斯宾诺莎民主理论产生的背景。(8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3z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