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化学知识点

更新时间:2024-04-27 23: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讲 开启化学之门

1 化学的作用

⑴ 化学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物质 ⑵ 化学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

① 氮气的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铁生锈的条件:_______、________。

③ 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化学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 2 化学研究什么

⑴ 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① 定义

__________: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__________: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__________:物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__________: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 ② 比较

表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比较

物理变化 没有新物质生成,物质的状态和形状发生改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变化过程中常伴随着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 特征 变,也可能有发光、放热等现象出现 实例 本质区别 相互联系 表2 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

实例 性质确定 本质区别 物理性质 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定得知 化学性质 通过化学变化可知 ⑵ 研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

① 红磷固体能与_______发生反应,生成_______________。 ②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_。

③ 混合物:由______或__________物质混合而成的。 ④ 纯净物:只由______物质组成。

? 纯净物是相对的,混合物是绝对的。

⑤ 一切物质都是由________组成,一种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变化变成其他物质,但反应物及

生成物中应含有__________。

⑶ 研究物质的用途和制法

表3 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及用途比较

金刚石 性质 无色透明,加工琢磨后有夺目光泽 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质软、滑,是最软的矿物之一 用途 石墨 导电性良好 3 学习和研究化学的方法 3.1 进行化学实验 ⑴ 铜绿实验

① 实验现象:加入盐酸的试管中绿色粉末逐渐减少,有_______产生,溶液由______色变为 ________色;

加热的试管中绿色粉末变为______色,试管内壁有_________出现。

② 实验结论:铜绿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_______;

铜绿受热分解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化学仪器

① 常用的容器和反应器 I 可直接加热

_______:常温反应时,液体的量不能超过容积的_____,加热反应时,液体的量不能超

过容积的_____,防止液体沸出。

_______:用于固体物质的高温灼烧,放置于泥三角上加热。

_______:用于蒸发溶剂或浓缩溶液,加热时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______。 _______:少量固体燃烧反应器。 II 可间接加热(加热时需要________)

_______:常温下,液体的量不得超过容积的______,加热时,液体的量不得超过容积

的______。

____________:所装液体的量不得超过其容积的______,_________不易长时间加热。

_______:用于较大量液体反应的容器和气体发生装置。 III 不能加热

_______:收集和贮存少量气体,进行物质和气体之间的反应。

_______:一般用于盛放______药品,具有___________可作为集气瓶使用。 _______:用于盛放_______药品。 ② 计量仪器

_______:不能加热,读数时视线要与液体的_____________持平。 _______:使用前先调节平衡,称量时注意“___________”,精确度为0.1g。 _______:用于测量温度,测量完高温不能立即冲洗,以防骤冷破裂。 ③ 夹持仪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 药品取用仪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其他仪器 漏斗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药品取用原则

① “三不”: ② “三不一要”:

③ 严格药品用量,若未说明,则取最少量:液体取___________,固体只需_______________。 ? 固体药品的取用:

I 粉末状:“一斜二送三直立“,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I 块状:“一横二放三慢竖“,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少量液体时,可用_________;取用较多量时,可用________,其步骤为:先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再拿起试剂瓶,使标签朝向_______,瓶口紧挨着试管口,将液体缓缓倒入试管中。

3.2 进行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是主动参与并获得知识的过程,其主要过程为:提出问

题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记录与总结 _________。 3.3 使用化学符号

第2讲 性质活泼的氧气

1 空气的组成成分及体积分数

空气的成分 体积分数 2 氧气的物理性质

⑴ 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_______、_______的气体; ⑵ 密度_______空气; ⑶ 氧气__________水;

⑷ 在1.01×105Pa、-183℃时,氧气变为_______液体,-218.4℃时变为_______的______固体。 3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并放出热量, 在化学反应中提供氧,具有________,是常用的________。 ⑴ 物质与氧气反应

表1 部分物质与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和化学方程式

物质(颜色状态) 空气中 反应现象 氧气中 ① 剧烈燃烧, ① 持续红热 ② 发出白光, ③ 生成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① 燃烧放热 ② 发出明亮的_____ 反应式 注意事项 碳+氧气 点燃 二氧化碳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燃烧匙由上往下慢慢伸入瓶中 木炭(灰黑色固体) ② 无烟、无焰 ① 燃烧放热 ②发出微弱的______硫(淡黄色固体) 火焰 ③ 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硫+氧气 点燃 二氧化硫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硫的用量不能过多且瓶内预先放少量水 火焰 ③ 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① _______火焰 红磷(暗红色固体) ② 放出热量 ③ 大量白烟 ① 发出耀眼白光 ② 放出热量 ③ 生成大量白烟 ① 剧烈燃烧 磷+氧气 点燃 五氧化二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固体小颗粒描述为白烟,小液滴为白雾 预先放少量铁+氧气 点燃 四氧化三铁 ① 灼烧至红热 铁(银白色固体) ② 不易燃烧 ③ 放出大量热 ④ __________ ① 灼烧至红热 ② 表面失去银白色铝(银白色固体) 金属光泽,变为白色 ③ 不易燃烧 ① 剧烈燃烧 ②发出耀眼的强白光 镁(银白色固体) ③ 放出大量热 ④ 生成白色固体 ① 黄白色光亮火焰 ② 火焰分层 ③ 放出热量 蜡烛(主要成分石蜡) ④ 稍有黑烟 ④ 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① 发出白光 二氧化碳 石蜡+氧气 点燃 水或细沙,放置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②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剧烈燃烧 ② 发出 ③ 放出大量的热 ④ 生成白色固体 铝+氧气 点燃 三氧化二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铁 镁+氧气 点燃 氧化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不能手持镁条,应用坩埚钳夹持 ② 放出热量 ③ 瓶壁有水雾出现 +水 集气瓶要干燥 ⑵ 氧化反应

物质与______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⑶ 燃烧和缓慢氧化

表2 燃烧和缓慢氧化的区别和联系

燃烧 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都是氧化反应,都放出热量 缓慢氧化 概念 举例 区别 联系 4 氧气的用途

⑴ __________:物质在纯氧中_____更剧烈,可以达到更高的温度,工业上常利用液态氧作助

燃剂,利用氧炔焰来焊接和切割金属。

⑵ __________:动植物的_____都要吸入空气就是空气中的氧气能_________的原理。 5 氧气的实验室制法 ⑴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①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实验装置:固体加热型制取气体 ③ 实验步骤:

a. 检查装置_________;

b. 把药品斜铺在试管底部,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口; c. 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试管口略_______倾斜; d. 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倒立在水槽中; e. 点燃酒精灯,加热,先预热,再固定在盛药品处加热; f. 当导管口有气泡__________地逸出时开始收集气体; g. 实验完毕后,先把_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_。 ④ 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 验满方法:

I.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把___________________放在集气瓶口,若________,

则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II. 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当集气瓶口向外______________时,证明氧气已收集满。 ⑥ 注意事项 ???

a. 药品要斜铺在试管底部,便于均匀受热; b. 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距管口大约1/3处; c. 试管内导管应稍露出胶塞即可,便于气体导出;

d. 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以防止水冷凝回流到试管底部,炸裂试管; e. 加热时一定要先预热,以防止试管局部温度过高;

f. 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应当气泡连续均匀地放出时再收集,否则收集到的气体不纯; g. 停止反应时,应先把导管从水槽中移出,再熄灭酒精灯,以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入试

管,使试管炸裂;

h. 采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在集气瓶口,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应伸

到集气瓶底部;

i. 由于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所以盛放氧气的集气瓶应正放在桌面上;

j.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放一团蓬松的棉花,以防止氧气流把高锰酸钾吹入

导管,使导管堵塞。

⑵ 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①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实验装置、步骤、收集方法、验满等参考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⑶ 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①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实验装置:固液不加热制取气体 ? 催化剂及催化作用

I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而本身的_______和________ 在反应前后都______发生变化的物质。

II 催化作用: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6 氧气的工业制法

分离液态空气:根据______和______沸点不同,采用低温蒸发的方法分离出氧气,次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空气 加压 液态空气 蒸发 氮气

降温

-196℃ 液态氧(一般储存在蓝色钢瓶中)

第3讲 奇妙的二氧化碳

1 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

产生途径 消耗途径 ? 温室效应

I 定义:当大气中二氧化碳或某些其他气体的含量升高时,会增强大气对长波辐射的吸收,阻止地球表面的热量向外散失,使地球表面的平均气温上升,这就是所谓的“温室效应”。

II 危害及防治措施

危害: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更多水分散失,土地沙漠化、农业减产等。 防治措施:减少含碳燃料的使用,更多地利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等;植树造林,禁止

乱砍滥伐,提倡种花种草,扩大绿化面积。

2 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⑴ 通常为______、______的气体。 ⑵ 密度比空气_____,

⑶ _____溶于水,通常状况下,1L水中大约能溶解1L二氧化碳气体,加大压强可溶解更多。 ⑷ 状态变化

气态二氧化碳 加压降温 液态二氧化碳 进一步加压降温 固态二氧化碳(俗称_____) 3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⑴ 不燃烧也_____________。 ⑵ 不能供给呼吸。

⑶ 与水反应(实验试剂____________________)

① 二氧化碳+水 碳酸 (颜色变化:_____ 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碳酸 加热 二氧化碳+水 (颜色变化:_____ 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 ? 基本反应类型

化合反应:由_____或__________物质生成_____新物质的反应。 分解反应:由_____物质生成______或__________新物质的反应。 ⑷ 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二氧化碳+氢氧化钙 碳酸钙+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二氧化碳的用途

⑴ 灭火:原因 ① 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干冰用于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植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 ⑷ 化工原料

5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⑴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实验装置:固液不加热制取气体。 ⑶ 收集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⑷ 验满方法:将______的小木条放在__________,如果木条_______,则证明气体已集满。 ⑸ 检验方法:将制取的气体通入___________中,若________________,证明其是二氧化碳。 ⑹ 注意事项

① 不能直接用纯的碳酸钙或碳酸钠制取二氧化碳,因为它们的反应速率过快,且成本高; ② 不能用浓盐酸,因为浓盐酸易挥发,会使生成的二氧化碳中有氯化氢气体;

③ 不能用稀硫酸,因为硫酸与大理石反应生成的微溶于水的硫酸钙会覆盖在大理石表面,阻止反应进行;

④ 若用长颈漏斗,其下端管口必须伸到液面以下。 6 二氧化碳与人体健康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1% 4%-5% 6%以上 对人体的影响 感到气闷、头昏、心悸 感到气闷、头痛、晕眩

第4讲 自然界的水

1 水的组成 ⑴ 电解水实验 ① 实验现象

a. 通电后可以发现,两个电极的表面都有_______放出;

b. 电解后,连接电源负极的玻璃管内的气体体积大约是连接电源正极的玻璃管内气体体

积的_______;

c. 连接电源负极的玻璃管内的气体可以燃烧,产生________火焰; d. 连接电源正极的玻璃管内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_______。

② 实验结论: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由此可知,水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组成的。 水 通电 氢气+氧气 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注意事项

I 电解水所用电源为直流电,通常在水中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或稀硫酸,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他们本身并未参加反应。

II 理论上与正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手机的气体体积比应是1:2,但是在实验操作中两玻璃

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比往往小于1:2,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a. 氧气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比氢气大;b. 氧气在电极上发生了化学反应,被电极消耗了一部分。

⑵ 水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水是一种______、______的液体,在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

1g/cm3,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为______,沸点是______。

② 化学性质:水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即使在高温条件下也不易分解,但在通直流电的条

件下可以分解生成_______和_______。

⑶ 氢气的性质

① 物理性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氢气是密度______的气体,标准

状况下,氢气______溶于水。

② 化学性质:氢气具有_______,纯净的氢气可在空气里安静地燃烧,产生________的火焰,

在氢气火焰上方罩一个干燥的小烧杯,烧杯内壁有______产生,燃烧产生热量。

? 氢气的验纯:氢气与空气混合,遇火易发生爆炸,因此点燃氢气前要检验氢气纯度。 验纯的方法:取一支小试管收集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向下移近酒精灯火

焰,若听到____________,表示氢气不纯;若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表示氢气是纯净的。

2 水的净化

天然水、自来水、饮用水、矿泉水都含有杂质,属于_______物,蒸馏水属于________物。 ⑴ 硬水和软水

表1 硬水的软水的比较

概念 举例 区分方法 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硬水 软水 含较少或不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蒸馏水、雨水、煮沸过的水 泉水、井水 ① 肥皂水:产生泡沫较多的是_______,产生泡沫较少的是_______; ② 煮沸:有较多沉淀产生的是_______,不产生沉淀或较少沉淀的是_______ ? 硬水的危害:在生活中,用硬水洗涤衣服既浪费肥皂又不易洗净;锅炉用硬水,易结垢,

浪费燃料;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也有不利影响。

? 硬水的软化: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工业上用离子交换法和药剂软化法。 ⑵ 水的净化方法

① 常见的净化水的方法有静置沉淀、过滤、吸附和蒸馏,它们的进化能力比较如下:

表2 几种净化方法的作用及比较

方法 静置沉淀 作用 能除去水中一些比较大的固体颗粒,对于质量较小的固体颗粒,则不能除去 净化程度高于沉淀,不仅可以除去已沉淀下来的杂质,还可以除去质量较小过滤 但体积较大的固体颗粒,对一些_____溶于水的杂质不能除去 相对过滤而言,吸附净化水的程度要高些,它不仅能除去水中漂浮的固体杂吸附 质,还可以除去溶解到水中一些物质,如有颜色和具有特殊气味的物质,但它不能除去一些能溶于水的离子杂质 是一个比较全面综合的净化水的过程,不仅可以除去不溶于水的杂质,也能蒸馏 去颜色和异味,还能降低水的硬度,蒸馏出来的水基本上是纯净的水,但成本高,只适合特殊用途。 ? 净化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_,能降低水硬度的最有效的方法也是_________. ② 自来水净化过程

原水 生活用水 ⑶ 过滤

过滤是将不溶于液体的固体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① 过滤操作要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_______,中间不要留有________。 二低:滤纸边缘_______漏斗边缘,液面_______滤纸边缘。

三靠:玻璃棒下端斜靠在___________处,烧杯口紧靠_________,漏斗下端管口紧靠

_______________。

② 玻璃棒的作用:_________,防止液体冲破滤纸或溅出。 3 水资源的综合利用 ⑴ 水资源现状

① 地球水资源丰富,但绝大多数是海水,目前难以淡化使用; ② 我国水资源分布不均匀,南丰北缺。 ⑵ 水污染的原因与危害 ① 原因

a. 工业污染:工业“三废“(______ 、_______、_______)的任意排放。

b. 农业污染:农业上农药和化肥的不合理使用。

c. 生活污染: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城镇垃圾的随处堆积等。 ② 危害

a. 水体污染使原本短缺的淡水资源更加紧缺。

b. 大量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及含磷洗衣粉的使用等,使海洋中出现”_______”,

江湖中出现“_______“现象,造成大批水生动物大量死亡。

⑶ 水污染的防治

① 工业上:运用新技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工业废水经处理后再排放。 ② 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③ 生活上: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排放,禁止生产并使用含磷洗衣粉。

第5讲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1 微粒的性质 ⑴ 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微粒运动的快慢与_______有关。温度越高,运动速率_______;温度越低,运动速率越慢。 ⑵ 微粒之间有空隙

① 微粒之间的空隙与_______有关。一般,温度升高,微粒之间的空隙_______;温度降低,

微粒之间的空隙________。

② 同种物质处于三种不同状态时,微粒间隙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 构成物质的微粒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子

⑴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_____的最小微粒。 ⑵ 分子的性质

① 分子的_______和_______都很小; ②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_______;

③ 分子之间有_______。 3 原子

⑴ 原子是___________中的最小微粒。 ⑵ 原子的性质

① 原子的_______和_______都很小; ② 原子在不停地________; ③ 原子之间有_______。

表1 分子和原子的比较

分子 ①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原子 ①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② 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 区别 性质的最小微粒 ②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 ① 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② 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③ 都在不停地运动 ④ 微粒之间有空隙 相似点 ⑤ 都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保持其化学性质;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原子保持其化学性质。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原子。 联系 原子 构成 分子 分解 ① 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其他 ②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③ 原子不一定比分子小。 ⑶ 原子的构成

原子核

中子 质子

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_____电荷 质子数决定原子_______ 中子不带电 影响原子_______

原子

核外电子

每个电子带一个单位_____电荷 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_____________

? ① 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 ______________; ② 原子核内的质子数_________等于中子数;

③ 并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有中子,如氢原子中就没有中子;

④ 在原子中,由于质子与电子所带的电荷________,且电性________,因而原子中虽然

存在带电的粒子,但原子在整体上不显电性。

⑷ 原子结构示意图

?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① 电子总是尽量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再排在能量高的电子层; ② 每个电子层最多能容纳2n2个电子;

③ 最外层不能超过8个电子(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2个) ⑷ 相对原子质量

① 定义:以一种________原子质量的______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

比,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② 注意点:a. 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b. 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也不读出; c. 由于电子质量很小,几乎忽略不计,所以: 相对原子质量≈ __________ + __________ ⑸ 相对分子质量

由于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质量总和,故相对分子质量等于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 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4 离子

⑴ 定义:在化学变化中,电中性的原子经常因得到或失去________而成为带________的微粒,这种带电的微粒称为离子。 ..⑵ 离子的分类

阴离子(原子得到_______带____电荷):质子数_____核外电子数 阳离子(原子失去_______带____电荷):质子数_____核外电子数

+11 2 8 1

表2 原子和离子及其关系如下表所示

概念 电性 数量关系 相似点 相互转化

原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不带电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离子 原子因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的带电荷的微粒 带电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阴离子 原子 阳离子

第6讲 组成物质的化学元素

1 元素

⑴ 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___________(即_________)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⑵ 分类

元素可分为以下三类:

表1 元素的分类

元素种类 偏旁 代表元素的种类 实例 特别说明 汞是一种特殊的金__________元素 “钅”字旁 金属元素 属,常温下呈液态 “石”字旁 固体非金属元素 液态非金属元素 气态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溴是唯一一种液态非金属 __________元素 “氵”字旁 “气”字头 __________元素 ⑶ 元素符号

“气”字头 ① 元素符号的意义

既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对于由原子构成的物质,元素符号还表示一种物质。

② 利用元素符号表示离子

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右上角标注离子的_______数目和电性,当电荷数目为1时,“1”

省略不写。

⑷ 元素周期表

____个周期,_____个族。

2 物质的简单分类

物质 根据组成

___________

物质的种类 3 自然界中元素的分布

① 地壳中的前四位:氧、硅、铝、铁;

根据组成 元素的种类

__________ (多种元素)

___________ (多种物

__________ (一种元素)

稀有气体 金属 非金属 氧化物

1 H

1.008

其他

② 人体内的前四位:氧、碳、氢、氮; 4 元素与人体健康

⑴ 常量元素:O、C、H、N、Ca、P、S、K等; ⑵ 微量元素:Fe、Cu、Mn、Zn、Co、I等。 ⑶ 元素与人体健康

表2 一些元素的相关介绍

食品 海带 鱼、虾 肝脏、瘦肉 核桃 海米、肉 元素名称 碘 钙 铁 铜 硒 对健康的作用 防止甲状腺肿大 防止骨质疏松、佝偻病等 治疗及预防贫血 治疗关节炎 防癌、抗癌 ? 人体中的元素也不可摄入过多,否则可能适得其反。

第7讲 物质的组成

1 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__________组成的式子,称为该物质的化学式。 ⑴ 意义

化学式的意义 实例H2O 表示水这种物质 表示水是由____元素和____元素组成 表示一个水分子 表示1个分子是由_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 水的相对分子质量等于______ 水分子中氢原子:氧原子等于________ 水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等于_______ 宏观意义微观意义 表示一种物质 表示物质的组成元素 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表示物质的分子构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反映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量的意义反映物质的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反映物质中各元素的质量分数 ? ① 只有纯净物才可以用化学式表示,并且每种纯净物只有一个化学式;

② 化学式前面的数字表示粒子的个数时,这个数只具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2H和2H2; ③ 化学式中元素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一个分子所含某原子的个数,如H2;

④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其化学式表示三种意义,如Fe表示铁这种物质,也表示铁元素和铁原子。

⑵ 写法和读法 类型 元素符号型 双原子 元素符号右下角写2 写法 写元素符号 读法 读单字 常温下为气体,读某气; 举例 常温下为固体,读单字 单质单质型 多原子 元素符号右下角写数字 单质型 ①氧化物:X元素在前,氧元素化合物 约定读法或元素加数字 ①从后往前读作某化某;②读出每种元素的原子个数 两原子 在后;②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化合物 组成的化合物,金属元素在前,(一般1不读,特殊时要读) 非金属元素在后 多原子 一般原子团在后,其他元素在前 化合物 ①以原子团命名 ②以中心原子命名 2 原子团

一种或多种元素的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________________,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化学反应,这样的原子集合称为原子团,化学上常用“根”来命名。 部分原子团所带电荷情况如下表所示

离子名称 铵根离子 氢氧根离子 硝酸根离子 硫酸根离子 碳酸根离子 离子符号 离子名称 氯酸根离子 亚硫酸根离子 锰酸根离子 磷酸根离子 高锰酸根离子 离子符号 ? 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常作为一个整体出现,但并不是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总不变化。 3 化合价

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时,每一个原子得失电子个数或与其他原子形成的共用电子对数。 ⑴ 化合价的表示方法

通常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正上方用+n或-n表示,如n为1,不可省略。 ⑵ 离子符号与化合价的书写比较

位置 离子符号 元素符号的_____________ 化合价 元素符号的_____________ “+、-”在前 在“+、-”之后 “1”不能省略 正、负号 “+、-”在后 数值 实例 在“+、-”之前 “1”要省略 ⑶ 化合价的一般规律

①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化合时,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显负价;

非金属元素和氧元素形成化合物时,非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氧元素通常为-2价。 ② 一些元素在不同物质中可显不同的化合价。 ③ 在单质里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④ 在化合物里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⑷ 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① 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② 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

⑸ 化合价的应用

① 应用化合价可以推出实际存在的化合物的化学式 一般步骤:排列元素符号(一般正价在前,负价在后) 确定原子个数

写出化学式并检查

例:已知某氧化物中,铝为+3 价,氧为-2 价,写出这种含铝化合物的化学式。

② 由化学式求化合价

例:已知氧为-2 价,计算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

4 简单化合物的命名 ⑴ 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从右往左读作“某化某”,有时需读出各种元素的原子个数,具有变价的元素,一般在低价 元素前面加“亚”字。 ________和________除外。 ⑵ 含氢氧根原子团的化合物 一般命名为“氢氧化某”。 ⑶ 含有其他原子团的化合物

一般根据原子团和另一元素的名称从右往左读作“某酸某”。酸类物质除外。 ⑷ 某些比较复杂的物质

如碱式碳酸铜__________________,过氧化氢______________。 5 纯净物中元素之间的质量关系 ⑴ 计算化合物中各元素的质量

某元素的质量=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该元素的原子个数

例:计算CO2 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

⑵ 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原子

某元素的质量分数= × 100%

该化合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例:计算硝酸铵( NH4NO3 )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⑶ 计算一定量的某物质中含有某元素的质量

某元素的质量=物质的总质量×

例:求11g CO2 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

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

该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

⑷ 确定物质化学式的计算。

例:吸入“笑气”会使人发笑。“笑气”是由氮、氧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44,,“笑气”

中氮、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4,求“笑气”的化学式。

第8讲 常见的化学反应-燃烧

1 燃烧及燃烧条件

⑴ 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

狭义的燃烧是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氧化反应;

其实燃烧没有氧气也能发生,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镁条在二氧化碳中燃烧等。

⑵ 燃烧的现象:可燃物燃烧时有新物质生成,发生了_______变化,一般会伴随着光、热、焰、

烟、雾等现象。

⑶ 燃烧的条件:① 物质具有可燃性,即_____________; ② 可燃物与_______接触;

③ 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物质

本身的固有属性,一般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⑴ 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比较

名称 解释 当氧气充足时,可燃物完全燃烧,燃烧得举例 说明 此反应中,参加反应的完全燃烧 快,放出的热量多,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当氧气不充足时,可燃物不完全燃烧,燃C+O2====CO2 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8 不完全燃烧 烧得慢,放出的热量少,可燃物中的部分2C+O2====2CO 碳、氢元素生成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炭黑颗粒等物质 此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3:4 ? 判断碳与氧气燃烧的产物:

① 当反应物中:C:O2≤3/8时,只生成CO2; ② 当反应物中:C:O2≥3/4时,只生成CO;

③ 当反应物中:3/8≤C:O2≤3/4时,生成物中既有CO2,也有CO。

? CO

① 性质: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它是一种有毒气体,因此收集时只能采取排水法;

CO具有可燃性,能够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并放出热量。

② 中毒机理:CO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能力比O2强,从而导致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使人窒息

而死。

⑵ 完全燃烧的意义

① 使有限的能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② 降低环境污染的程度 ⑶ 使物质完全燃烧可采取的措施 ① 增大氧气浓度或减少可燃物的量; ② 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3 燃烧引起的爆炸现象

⑴ 爆炸:在有限空间内,如果发生急速燃烧,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就会引起爆炸。爆炸的条件可概括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如果氧气浓度较高或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较大,燃烧范围广,周围的空气迅速猛烈

膨胀,也会发生爆炸

⑵ 爆炸极限:人们把容易导致爆炸的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称为该气体的爆炸极限。集中常见气体的爆炸极限:H2(4%-75%)、CO(5%-15%)、CH4(12.5% -74%)。 ⑶ 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燃烧 可燃物与氧气发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缓慢进行的氧化反应 发生的急速燃烧 剧烈的化学反应 发燃烧 爆炸 缓慢氧化 自燃 概念 生的发光、发热的能量变化 放热明显 达到可燃物的着放热明显 放出的热量随时散失 放热明显 温度 火点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未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是否发光 联系 4 防火与灭火

发光 发光 无明显发光现象 发光 都属于氧化反应,都有热量放出,只是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⑴ 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燃烧必须同时具有三个条件,所以只要能控制住其中任何一个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灭火的常用方法有:① 隔离可燃物;② 隔绝空气;③ 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 特殊物质着火要用特殊的方法扑灭:电器设备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选择合适的方法的方法灭火;酒精、

油类着火不能用水扑灭,可用干粉灭火器扑灭;图书馆、贵重设备等失火应用液态灭火器。

⑵ 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① 比较容易发生爆炸的地点:加油站、化工厂、面粉加工厂、煤矿的矿井等,在这些地方

就要通风、禁止烟火。

② 当发现家中煤气等可燃性气体泄漏时,应该马上关闭阀门,打开门窗,切记不能打开电

灯、排风扇等电器,防止产生电火花,引起爆炸。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3c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