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初探-2019年教育文档

更新时间:2024-07-12 08:0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素质教育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初探

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在语文课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应针对学生真实思想进行适时教育。好像细雨润物一样,潜移默化地进行思想教育,使之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去,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自觉地受到思想品德的熏陶。

1在教学中找准切入点。适时地渗透

1.1巧扣题眼渗透。课题是文章的眼睛,也是德育的凝聚点。抓住题眼,既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能使学生在分析课题中受到思想教育。如:《诚实的孩子》一课中,“诚实”二字就是思想教育的凝聚点。“诚实”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列宁是“诚实”的孩子?因为列宁不小心打碎了花瓶,做错了事能自己承认,所以说他是个诚实的孩子。抓住了“诚实”这个题眼,教育学生做错了事要勇于承认错误,做个诚实的孩子。 1.2导语中渗透。生动巧妙的导语,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德育的渗透。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课可这样导人:1976年1月18日,是我们见敬爱的周总理最后一面的时候,天灰蒙蒙的,地灰蒙蒙的,人民的心情也灰蒙蒙的,在十里长街两边站满了向东望不到头,向西望不见尾的人群。现在就让他们在长安街上送别周总理吧!这样导入,让学生体会

到在“那个非常时期”人们失去周总理的悲痛心情及当时的社会环境,感受人们对周总理的崇敬和热爱,受到一定的思想教育。 1.3朗读中渗透。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仔细吟诵课文,不仅可以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音韵美,而且可以陶冶爱国情操。读的时候,要把心放到课文中去,设身处地去读,去想,是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主要方法。例如:读《长征》诗,仿佛自己就是一名红军战士,行进在万里长征途上。这时,读到“万水千山只等闲”,更能感受到红军大无畏的精神;读到“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更能体会到红军把种种艰难险阻视为平常的豪迈气概;读到“三军过后尽开颜”,就能和历尽艰难困苦、取得长征胜利的红军战士一样,无比喜悦之情油然而生。 1.4品词析句中渗透。对于蕴涵在课文内容中的德育因素,我们要深入课文的语言文字之中,透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及其所处的环境去深人体会。通过对课文中关键的字、词、句、段及标点的仔细推敲,体味出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渗透德育。 2在生活中明确德育要求,有目地渗透

德育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不仅要充分认识德育的重要性,还要使学生明白小学语文学科德育的基本要求。使学生认识祖国山河壮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人民勤劳智慧,语言文字优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使学生了解革命领袖、千千万万共产党人和广大人民群众在革命和建设中作出的杰出贡献,培养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感情。

使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的辉煌成就,了解在资本主义国家里劳动人民受压迫、受剥削的状况,懂得社会主义好,从而更加热爱社会主义。使学生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受到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和爱科学、爱劳动、爱护公共财物、艰苦朴素、诚实勇敢、关心集体、团结友爱等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明确了小学语文德育的基本要求后,再把基本要求分散到每一单元的每一课中,对学生提出具体要求,在教学中就会做到有的放矢。如:《祖国多么广大》一课的德育要求是:使学生懂得祖国地大物博,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明确了要求后,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海南岛、长江、大兴安岭等几幅彩色画面的观察,把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融于思维活动中,领会出“祖国多么广大”的含义,体现出“润物细无声”的渗透特性。 3在活动中注意科学延伸,巧妙渗透

将德育寓于语文活动课程的教学之中,既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后,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狐狸与乌鸦”。学生表演得相当出色。从而使学生明白了乌鸦爱听奉承话而上当受骗的道理。课外阅读是最经常最重要的语文活动,如开展“中华杰出人物”红领巾读书活动,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的杰出代表,是缔造共和国的功臣,是民族的英雄,人民的骄傲,他们为中国革命立下了丰功伟绩,学习他们的爱国精神,报国志向和效国行为。

4在备课中深入挖掘教材。进行“美感”渗透

4.1开拓视野,启发想象。教师要在教学当中,注意重视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使他们从想象中悟出道理,获得更多的美感经历。在教学《穷人》这一课时,我启发学生想象桑娜抱养西蒙孩子以后的艰难生活情景,从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她心地善良的美好思想境界,唤起学生对美的追求。 4.2增强感受,促进升华。提高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不仅要增强感性认识,而且要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上来。如能如此,往往能使学生产生巨大的精神力量,从而产生潜移默化的好效果。

总之,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教书育人。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2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