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不成器造句

更新时间:2024-02-10 23:09:03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订正作业(100字)作文

精选作文:订正作业(100字)作文 今天,数学老师把大练习册发下来,我没有看,就

和同学去玩了。放学后,一回到家,爸爸妈妈看我的大练习册,真让我感到大吃一惊,从来

都没有错过这么多的题目,我以后一定要改掉这个坏毛病。江西宜春宜丰县宜丰县新昌镇第

二小学一年级:伍慧欣

篇一:你的作文订正了吗?

你的作文订正了

吗?

——实施小学生习

作有效订正的策略研究

【内容摘要】 有效

的作文订正是作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的有效手段。针对当前作文教学“重指导,轻订正”的现状,笔者提出了“有效订正”这一

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策略,旨在通过强化订正意识、同化订正要求、落实订正方法等有

效策略研究,使孩子们都能在订正作文的过程中学会作文,锻炼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能力。

【关键词】 习作

有效订正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

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

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由此可见,写作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项重要工作。如何提

高学生整体作文水平,这是每个语文教师经常考虑和积极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有

效的作文订正是作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提升语文素

养的有效手段。

一、学生习作订正现

日前笔者在《叶圣陶

语文教育论集》看到叶老给我们算了这样一笔账:“首先得算算,四五十本作文本全都给‘精

批细改’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教师办得到吗?即使办得到,把作文本发还学生就完事了吗?

假如学生不完全理解你的用意,岂不就是白费?那就还得给四五十个学生说明为什么这么改,

这又要花多少时间和精力?教师办得到吗?即使办得到,可是学生听了教师这一回的说明,

知道了该这样写不该那样写,未必就能转化为作文的实践能力,因而下一回作文又那样写了;

那岂不是照旧要给他‘精批细改’,再来个循环?再说,任何能力的锻炼总是越频繁越好,而

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因而中小学的作文每学期不过五六次,有些学校有大作文和小作文,

加起来也不过十次光景。就学生作文能力的锻炼说,实在太少了;就教师改作文的辛劳说,

实在太重了。尽管费心费力,总收不到实效,于是来了‘徒劳无功’的共同感慨。”

读完这段话,我

的脑海里就出现了这样一个情景:教师命题,学生写作;教师精批细改,学生草草一翻;教

师指指点点,学生进进出出。可是往往这样“呕心沥血”出来的作文还是没有多大的进步,

亦或是就像叶老说的学生听了教师这一回的说明,知道了该这样写不该那样写然而下一回作

文还是老方一贴。所以我们得实实在在问学生一句:“你的作文订正了吗?”这里的“订正”

当然不是只停留在错字、病句的修改。

当然产生上述现象

的原因不仅仅是学生的缘故。经过调查,我们发现现在学生在自己订正作文的方面确实存在

着很多误区:

(1)不仅仅是学生

对待自己作文的订正抱着若有若无态度,有的老师也存在着这样的心理,有的则较忽视学生

能力的培养,认为改作文是自己的事。

(2)学生自改作文

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大部分只停留在错字、病句的框架内。

(3)缺少合作,甚

至是羞于以自己的文章示人。

(4)教师对作文自

改缺乏有效地指导、调控和评价。

二、习作订正的重要

为什么要让学生自

己订正作文呢?“玉不琢不成器,文不改不成形”。改文章的效果从某种角度上说并不比写文

章的效果差。“修改作文”是写作文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工序”,是提高作文质量的重要措

施,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写成之后,自己看,优点何在,毛病何在。眼光渐高,笔下渐熟,

定会写出好东西。”“文章不厌千回改,佳作常自次中来”说的正是这个道理。作文自我订正

是小学生作文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在整个作文教学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我们的《语文新课标》中就也有这样的要求:

三、引导学生习

作订正的有效策略

针对以上的这些问

题,我们通过强化订正意识,同化订正要求,落实订正方法的策略来提高学生作文自改能力,

从而提高写作水平,提升语文素养。

(一)强化订正意识

一般来讲,学生作文

之后不愿修改,一是不会改,二是认为修改作文是教师的事。我们作为老师就应该反复讲清

修改文章是师生共同的事。凡学习写作的人,写一篇文章不可能一写就完全正确,有的意思

不顺,有的文字不通或有错误,都要认真修改。当然,简单的说教可能很难让学生理解、接

受。因此,为了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订正作文的重要性,我是这样做的:先利用班会课

发下一张白纸让学生写出主动修改作文的好处。再让学生收集有关作家、诗人、著名人物或

身边人物主动修改文章的例子(我国文学巨匠鲁迅先生的散文《藤野先生》全文不足四千字,

改动地方却达160多处;王安石锤炼“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的故事等)以及名言,在

每天的语文课前三分钟交流。后一个星期的班会课上让他们讨论好处后,我再发下纸,让他

们再写下好处。结果发现通过以上做法,学生对主动修改作文的重要性的认识有了明显的提

高。明白了这一点,学生自己订正作文就更积极主动了。当然要提高学生自改作文的意识仅

仅靠这一两节课肯定是不够的,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也应该注意时时强调,使学生在潜移默

化中不断提高认识。

(二)同化订正要求

学生订正作文不仅

是学生学习态度的体现,更是学习品质的培养。而良好的学习品质又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力

保证。因此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到订正作文的重要性,更要培养他们订正作文的良好习惯。

一般来说我会要求学生做到以下三点要求:

1.正确审题,着眼

全篇。一提到作文订正,有的学生可能就认为这简单,不就是看文中有没有错别字,病句嘛。

于是一动笔就埋头于词句的修改中,对作文整体的失误却没有察觉,这样做是本末倒置,无

益于作文水平的提高。

面对已起草好的作

文,我们应先整体浏览,从全局出发,看作文中心是否明确,是否有新意,看所选材料是否

紧紧围绕中心。只有从全篇入手进行修改,才能统观全局,从大的背景上权衡得失,局部修

改才能有依据,才能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

2.订正错别字、漏

字、多字,修改标点等情况,尽量做到语句通顺、书写

规范端正整洁。

做到这一点是作文订正的最基本也是最起码的要求,而初学写作的人常爱堆砌辞藻,滥用修

辞,过分追求文辞的华美,并以此为荣,夸示于人。其实,文章的美并不在于用了多少修饰

语,有多少名言警句,而是要看它词句是否通顺,表现是否合理确切,因此我们在修改作文

时应先求“清通”,使作文文从字顺,简洁明了,在此基础上,再对语言进行适当的加工润色。

3.推敲润色文字,

调整结构,深化主题。对一篇文章,要从中心、内容、段落结构、字词句各方面都进行评析

和修改,不是轻易能做到的。因此,学生开始修改时,要强调夯实基础,做好保底工程,然

后再考虑中心是否正确、鲜明、集中,选材是否围绕中心,是否典型,语言是否准确、简练、

通顺等;最后才要求推敲润色文字,调整结构,深化主题。这样层层推进,降低了订正难度,

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当然,这些要求并不是在一次作文修改时都要面面俱到,除基本要

求每次相同之外,根据不同的作文要求,重点训练其他一、两点即可。

(三)落实订正方法

作业订正是学生学

习过程中“古老”的环节。其他的作业发生了错误要订正,我们的作文当然也要订正。在平

时的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有意识地去做这项工作,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形式,精心组织学生训练,

让学生置身具体的教学过程,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领悟理解和掌握作文订正的精华所在。

故针对学生作文订正存在的问题,通过自身实践总结,我们提出并在班里实施了这些作文自

己订正的方法。

1、范改引路,授之

以渔。

叶圣陶先生说过:

“修改文章的权力首先应属于作者本人,老师只给些引导和指导,该怎么改,让学生自己考

虑决定,养成自己修改的能力。”在学生乐于修改以后,老师还必须给予具体的方法指导,即

“授之以渔”。

(1)示范订正

每次作文收上来,教

师不要忙于下笔批改,而应把学生的作文浏览一遍,根据习作训练的要求,概括出主要优点,

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然后有针对性进行范改引路,教之以法。俗话说得好:喊破嗓子,不

如作出样子。因此,在引导学生学习修改作文时,教师要下水示范,由易到难,秩序渐进,

带着学生走一程,让他们从老师的范改中领悟修改作文的一般方法。

教师可选择某个学

生某篇习作中典型的片段投影出来,引导学生通过读、议,找出错漏的地方,说说修改意见;

教师用彩色笔在原文上修改,着重说明修改的

理由和方法。如

在校运会结束后,我要求学生写运动会的一个场面,其中有一个学生这样写:“八百米跑比赛

非常激烈(漏用标点)(缺少主语)在跑道上你追我赶。他们都跑得很快,观众不停的(错别

字)喊‘加油’(漏用标点),都愿望(用词不当)本班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于是我便选定

这一典型片段,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方面进行修改,并说明修改理由。这样,学生通过范例,

在老师引导下发现问题,找准“修改点”,领悟该改什么,怎样改,为什么这样改。经过多次

范改,反复训练,学生逐步养成了修改语言文字的基本技能。

(2)点拨修改

教师在批阅全班作

文时,根据这次作文的要求,把学生作文中需要修改的地方用符号划出来,稍加提示性批语,

如:“这里能写具体点吗?这些词语用得准确吗?”等。然后引导学生对照作文要求,读读、

查查自己的作文,想想老师画的符号,参照老师的意见,自己动脑筋修改。学生通过反复朗

读订正,经历这“发现——修改——提高”的三个过程,能有效地提高他们自改作文的能力。

比如六年级上册

下页 余下全文篇二:小学语文自主

订正作业的研究总结

小学语文自主订正作业的研究总结 白云区穗丰小学谢文星

时间飞逝,转眼间一

学期又过去了,本学期《生本理念下的小学语文自主订正作业的研究》的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扎实开展活

动,不断提高研究水平。

1.回顾与梳理

新的一学期又到来

了,《生本理念指导下小学语文自主评价作业的研究》课题组迎来了一些新的成员,大家都围

坐在一起,对这个课题的研究目标与内容,以及前期所开展的一些活动做了一次回顾与梳理。、

2.计划与分工

我们还一起商讨课

题组的活动安排。大家各抒己见,纷纷出谋划策,共同制定本学期的课题计划,显示了三小

浓厚的课题研究氛围;每个人都主动要求每一次活动自己要负责的板块,展现了三小教师的自

主。

3.交流与学习

这学期我们还一起交流了在课题开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困惑,比如学生对订正作业的认识还不够,自主订正的意识还不够强烈,只重视订正的结果,轻视订正的过程。并交流了各自的经验。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在探讨中,研究能力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

二、积极进行课题研究,总结研究成果。

根据课题组制定的研究计划,课题组的成员们认真地在各自分工的领域上展开课题实践。大家对自主订正也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并有了自己的想法。束晨一老师和金婷婷老师还分别撰写了课题相关论文。束晨一老师的论文《自主学习 共同进步》、《学会学习 自主订正》都分别获得了

短短的一学期很快过去了,,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将更加深入地学习研究,力求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

篇三:强化学生的作文订正意识

强化学生的作文订正意识

数理化作业做错了,教师会让学生订正,学生也会自觉去订正。这种学习习惯有效地防止了做错的习题再发生错误的现象产生。学生作文也有错误发生,或审题错了,或主题错了,或材料处理错了,或字写错了,或句子有语病了??一篇作文,教师批改讲评之后,教师也好,学生也好,都觉得万事大吉了,其中的错误和缺憾,学生自己恐怕都没有想,便束之高阁了,最多写几句“作文后记”,大多也是应付之作。下次作文,同样的毛病照出不误,几次作文,甚至几年作文下来,作文水平未见明显提高。笔者以为:学生作文能力的滞后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忽视作文的订正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每次作文要求学生掌握一种或几种作文技巧,但是在写作过程中,学生对这些技巧不可能完全掌握,作文中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之后,教师虽有详细批语或作认真讲评,指出学生作文中的问题所在,但是由于没有重新实践(即订正)环节,学生还是不可能真正掌握并准确运用作文技巧,形成自己的作文能力,以后仍有可能反复出现同样的问题,我相信许多语文教师都会遇到这种现象。

我们常说,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修改在学生作文训练中的地位是谁也不能否定的,但由于我们忽视、甚至是放弃了作文订正这一环节,作文修改这一训练作文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也被放弃了。因此,我们有必要向数理化教师学习,培养和强化学生的作文订正意识,养成认真订正的好习惯。 学生要订正好作文,就必须认真听教师的讲评,仔细研究自己的作文,这样就能养成学生自我修改作文的好习惯,不至于写一篇扔一篇,连教师的批语和讲评也不认真看,不仔细听,每次作文都能有实实在在的收获。

培养和强化作文订正意识,还可以有效地杜绝少数同学马虎作文的坏现象,因为写不好要订正,“过得了初一,过不了十五”,唯有认认真真写好每一篇作文。

篇二:俗语解释及造句

俗语解释及造句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冻冰了的话 , 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冻上的 , 需要日积月累 , 这和水滴石穿意思差不多 , 都是需要一个过程。

例句: 1,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这些错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 2, 练二胡要从小练 ,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正是这个道理。

3, 所有的明星成名都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的。

4,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这些错误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

5, 会造成今日的结果,只能说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每一个人在平时就要谨言慎行循规蹈矩。

6,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他们感情的决裂,也不是一天两天造成的。

7,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你一定是先前做了什麼事,现在才会发生这种事。 8, 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要不是你从前太过蛮横,今天大家也不会联合起来抵制你。

【吃一堑,长一智】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

例句:为了节约一些钱,我买了劣质的商品,吃了不少亏,真是吃一堑 , 长一智 ,以后再也不贪小便宜了!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尺也有不足的时候,一寸也有多余的时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各自都有可取之处。

例句: 1 ,俗话说得好 : “尺有所短 , 寸有所长”。人有所长 , 也有所短。

2 ,古人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只要尽忠辅佐闯王,总还是有可用之处。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受了别人的一滴水这样小的恩惠就应当以涌泉一样的恩情还人! 例句:无论别人给予了我们多少,我们都要把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世界上没有太难的事 , 只要你肯努力去争取 , 就一定能成功 ! 例句: 1 ,他历尽千辛万苦爬上了珠穆朗玛峰,在成功的那一刻发出了这样的感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2 ,教师常用“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句俗语来鼓励我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身经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例句: 1 ,中国人有一句老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对人们的实践是真理。

2 ,想发达就得有不入虎穴 , 焉得虎子精神准备。

【初生牛犊不怕虎】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例句: 1 ,满意答案这些小伙子无论什么事说干就干,真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

2 ,我的哥哥小小年纪就去闯了一番事业,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曲不离口,拳不离手】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例句: 1 ,我们只有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才能使功夫日益纯熟。

2 ,我们学习上要做到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书到用时方恨少】等到真正用到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读的书太少了。

例句: 1 ,作为学生,平时要多读书积累,才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

2 ,直到中考作文的时候我才真切的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这句话真正的含义啊!

【众人拾柴火焰高】比喻人多力量大。

例句:通过这次的合作探究,大家明白了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一深刻的的道理。

新增俗语的解释和例句

1. 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大意是说能够克服一切困难,解决各种问题。

①“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中国足球目前的水平并不高,只要准备充分,我们谁也不怕。”

②几乎所有的留言都是“前程似锦”,“大展宏图”之类的东西,相比之下,“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倒是另有一番意味。

2. 吃着碗里看着锅里:大意是说一个人贪欲过强,一边占有着,另一边还想着继续占有。

①人天生只会珍惜失去的和没有得到的东西 , 这话实在精辟。换个民间通俗的说法人的本性就是吃着碗里看着锅里。

②已成全国三强的苏宁电器还不满足吃着碗里看着锅里想着地里。

3. 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大意是说一个人善于见风使舵,阳奉阴违,随时改变自己对策。

①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曾经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来比喻写文章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②到了上海,生活环境变了,但我认为人应该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尽快适应。

4. 前事不忘 , 后事之师: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的借鉴。

①前事不忘 , 后事之师,日本政府应以史为鉴 , 用实际行动消除教科书问题造成的影响。

②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只有理性面对已发生的事情,及时汲取教训,才会警醒自己不犯同样的错误。

5. 磨刀不误砍柴工:简单说也就是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①累了就先休息一下,等精神状态好了再学。磨刀不误砍柴工嘛。

②磨刀不误砍柴工这个谁都知道,但是却很难坚持去做。

6. 大意失荆州:粗心大意、骄傲轻敌的意思。

①每次我去参加考试,母亲嘴边总爱挂上一句:“答题时千万别大意失荆州。”

②关羽“大意失荆州” , 然后“败走麦城” , 父子同死 , 让人不胜欷觑。

7. 独木不成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①人生活在这世上 , 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是密切的。正所谓“独木不成林”。

②一个优秀的个体只有存在于一个成功的团队中,才会更出色,所谓独木不成林嘛。

8. 行百里者半九十: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困难 , 常用以勉励人做事要善始善终。

①习近平希望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务实精神,确保北京奥运会、残奥会马术比赛热烈、精彩、成功;

②日前在上海结束的世界围棋团体锦标赛,韩国队后来居上第三次蝉联桂冠。功亏一篑的中国队不幸应验了领队华以刚赛前说的话——“行百里者半九十”。

9.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①你们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的成绩。

②律师犯了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错误,当事人不堪其苦。

10. 玉不琢,不成器: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不受教育、不学习就不能有成就。 ①这时我悟出了老话说的“玉不琢不成器”的道理,原来只有一块优质的玉料是远远不够的,配上人类丰富的想象力和巧夺天工的雕刻,才十全十美。

②“玉不琢不成器,人不炼不成才”,这本是很浅显的道理,但我们往往没有下意识地去磨练自己,在不经意间浪费了美好的时光。

篇三:200个成语解释(含造句)【

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发音】:bǎi chǐ gān t?u,gang jìn yī bù

【解释】: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出自】: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示例】:故聊复言之,恐或可以少助~之势也。 ◎宋。朱熹《答巩仲至书》

【近义词】:再接再厉

【反义词】:每况愈下、固步自封

【语法】:复句式;作谓语、状语;比喻即使取得好成绩,还要努力

2.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发音】:dāng jú zhě mí,páng guān zhě qīng

【解释】:当局者:下棋的人;旁观者:看棋的人。比喻当事人因直接涉及到利害得失,有时难以对事情做出客观、正确的判断,反而不如局外人认识清醒。

【出自】:《旧唐书?元行冲传》:“当局称迷,傍(旁)观见审。”

【示例】:谁怪着你呢,实在说的不错,倒是没有人说过的话!可见“~。”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三回)

【语法】:复句式;作宾语、定语;含褒义

3.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发音】:yī fāng shǔi tǔ yǎng yī fāng r?n

【解释】:比喻一定的环境造就一定的人才。

4. 吃一堑,长一智

【发音】:chī yī qiàn,zhǎng yī zhì

【解释】: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受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

【出自】:明?王阳明《与薛尚谦书》:“经一蹶者长一智,今日之失,未必不为后日之得。”

【近义词】:失败乃成功之母、上当学乖

【反义词】:重蹈覆辙

【语法】:复句式;作主语、谓语、分句;用于总结经验教训

5.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发音】:chǐ y?u suǒ duǎn,cùn y?u suǒ chánɡ

【解释】:短:不足,长:有余。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出自】:战国?楚?屈原《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示例】: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八章:但古人云:“~。”我们只要尽忠辅佐闯王,总还是有可用之处。

6. 初生牛犊不怕虎

【发音】:chū shēng niú dú bù pà hǔ

【解释】:犊:小牛。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出自】:《庄子?知北游》:“德将为汝美,道将为汝居,汝瞳焉如新出之犊,而无求其故。”

【示例】:天禅年方十七岁,正所谓“~”,催开战马,摇枪冲杀过来。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十三回)

1 / 13

【近义词】:无所畏惧、敢作敢为

【反义词】:胆小怕事

【语法】:复句式;作定语、补语、分句;一般形容年轻人

7.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发音】:bīng d?ng sān chǐ,fēi yī rì zhī hán

【解释】: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出自】:高阳《胭脂井》:“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局坏到如此,也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错。”

【近义词】:滴水穿石、铁杵磨针

【反义词】:浅尝辄止

【语法】:复句式;作主语、谓语;比喻事态的严重不是一时所致而是长期造成的。

8.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发音】:dī shuǐ zhī ēn,dāng yǒng quán xiāng bào

【释义】受人一点小小的恩惠应当加倍报答

【出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其句原为民间的俗语,广为进报者采用,后来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采用。

9. 独木不成林

【发音】:dú mù bù ch?ng lín

【解释】:一棵树成不了森林。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出自】:汉?崔骃《达旨》:“高树靡阴,独木不林。”

【近义词】:独木不林、单丝不成线

【语法】:复句式;作主语、分句;比喻个人力量有限,办不成大事

10. 磨刀不误砍柴工

【读音】:m? dāo bù wù kǎn chái gōng

【解释】:磨刀花费时间,但不耽误砍柴。比喻事先充分做好准备,就能使工作加快。

11.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发音】:qián shì bù wàng,h?u shì zhī shī

【解释】:师:借鉴。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出自】:《战国策?赵策一》:“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

【示例】:~,我们要记取这次失败的教训,争取下次实验成功。

12. 曲不离口,拳不离手

【发音】:qǔ bù lí kǒu quán bù lí shǒu

【解释】:练武的人应该经常练,唱歌的人应该经常唱。比喻只有勤学苦练,才能使功夫纯熟。

【出处】:林雨《刀尖》:“离手,曲不离口,当战士的离不开刺刀手榴弹。”

【造句】:我们学习上要做到~。

13.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发音】:shí nián shù mù,bǎi nián shù r?n

【解释】:树:培植,培养。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出自】:《管子?权修》:“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示例】:西人都知道~,我们应该把培养人才这件大事抓好。

【语法】:复句式;作分句;含褒义,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2 / 13

14.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发音】:shì shàng wú nán shì,zhǐ pà yǒu xīn r?n

【释义】:指只要肯下决心去做,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示例】:教师常用“~”这句俗语来鼓励我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

【出处】:宋?陈元靓《事林广记》第九卷:“世上无难事,人心自不坚。”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15. 书到用时方恨少

【发音】:shū dào y?ng shí fāng han shǎo

【解释】:等到真正用到的时候才知道自己读的书太少了。

【例句】:作为学生,平时要多读书积累,才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

【出处】: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陆游撰 诗句

16. 行百里者半九十

【发音】:xíng bǎi lǐ zhě bàn jiǔ shí

【解释】: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

【出自】:《战国策?秦策五》:“诗云:行百里者半九十。此言末路之难也。”

17.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发音】:bù rù hǔ xu?,yān d? hǔ zǐ

【解释】:焉:怎么。不进老虎窝,怎能捉到小老虎。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示例】:中国人有一句老话:“~。”这句话对人们的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 (毛泽东《实践论》)

【近义词】:亲临其境

【反义词】:胆小如鼠

【语法】:复句式;作主语、分句;指只有经历艰难才能成功

18. 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发音】:yī ya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

【解释】:蔽:遮。一片树叶挡住了眼睛,连面前高大的泰山都看不见。比喻为局部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或整体。

【出自】:《鹖冠子?天则》:“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示例】:你们不能~,仅仅因为一些小的失误就全盘否定我们所取得的成就。

【近义词】:一叶障目,不见森林

【语法】:复句式;作宾语、分句;含贬义

19. 玉不琢不成器

【发音】:yù bù zhu?bù ch?ng qì

【解释】:琢:雕。玉石不经雕琢,成不了器物。比喻人如果不经历磨难,就难以成才。

【出自】:《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然玉之为物,有不变之常德,虽不琢以为器,而犹不害为玉也。人之性,因物则迁,不学,则舍君子而为小人,可不慎哉?”

20. 众人拾柴火焰高

【发音】:zh?ng r?n shí chái huǒ yàn gāo

【释义】: 众多人都往燃烧的火里添柴,火焰就必然很高。比喻人多力量大。

3 / 13

【例句】: 通过这次的合作探究,大家明白了众人拾柴火焰高这一深刻的道理。

【用法】:作宾语、分句、定语;指人多力量大

删除的10个四字词语:

春和景明;得不偿失;各尽所能;夸夸其谈;美不胜收;前赴后继;一望无际;一语双关;枝繁叶茂;自得其乐。

新增的10个四字词语:

不期而遇、惩恶扬善、高瞻远瞩、惊涛骇浪、情投意合、贻笑大方、异曲同工、杞人忧天、气冲霄汉、专心致志。

1. 不期而遇 ( bù qī ?r yù )

【解释】 期:约定时间。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形容意外相遇。

示 例 前在公主府内,也是我们姐妹三十三个先会面;今日不期而遇,又是如此。(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六十九回)

2.惩恶扬善

【解释】惩戒恶行,显扬善举。

示例:人人都应有~的精神。

3. 高瞻远瞩( gāo zhān yuǎn zhǔ )

【释 义】高瞻:站在高处看。瞩:注意地看。站得高,看得远。比喻眼光远大。 联合式;作谓语、状语、定语;含褒义,比喻目光远大

4.惊涛骇浪( jīng tāo hài làng )

【解释】 涛:大波浪;骇:使惊怕。汹涌吓人的浪涛。比喻险恶的环境、遭遇或艰难的考验。

5.情投意合(qíng t?u yì h?)

【释 义】 投:相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6.贻笑大方(yí xiào dà fāng) ”

【解 释】贻:遗留;贻笑:让人笑话;大方:原指懂得大道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有专长的人。指让内行人笑话,含贬义。

7.异曲同工(yì qǔ t?ng gōng )

【释义】工:细致,巧妙;异:不同的。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

8.杞人忧天qǐ r?n yōu tiān

【解释】杞: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杞县一带。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据的忧虑和担心。

9.气冲霄汉qì chōng xiāo hàn

4 / 13

【解 释】 :霄汉,云霄和天河,泛指天空;形容魄力非常大,有大无畏的精神和气节。含褒义

近义词 :气冲牛斗

反义词 :垂头丧气

10.专心致志

【解 释】形容一心一意地做某件事情,集中精神,聚精会神,把心思全放在上面。 致:尽,极;志:意志。

【歇后语】 王羲之看鹅——专心致志

【造 句】 同学们在专心致志地写作业。

安然无恙ān rán wú yàng

【解释】:恙:病。原指人平安没有疾病。现泛指事物平安未遭损害。

拔苗助长bá miáo zhù zhǎng

【解释】:比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

跋山涉水bá shān sha shuǐ

【解释】:跋山:翻过山岭;涉水:用脚趟着水渡过大河。翻山越岭,趟水过河。形容走远路的艰苦。

百看不厌 bǎi kàn bù yàn

【解释】: 对喜欢的人、事物等看多少遍都不厌倦,比喻非常喜欢。

班门弄斧bān m?n n?ng fǔ

【解释】: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搬弄是非bān n?ng shì fēi

【解释】:搬弄:挑拔。把别人的话传来传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后乱加议论,引起纠纷。 变本加厉biàn běn jiā lì

【解释】:厉:猛烈。指比原来更加发展。现指情况变得比本来更加严重。

变幻莫测biàn huàn m? ca 【解释】:变幻:变化不可测度。变化很多,不能预料。 别具匠心bi? jù jiàng xīn

【解释】:匠心:巧妙的心思。指在技巧和艺术方面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 不耻下问bù chǐ xià wan

【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不可救药bù kě jiù yào

【解释】:药:治疗。病已重到无法用药医治的程度。比喻已经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不可思议bù kě sī yì 【解释】:原有神秘奥妙的意思。现多指无法想象,难以理解。 不期而遇bù qī ?r yù 【解释】:期:约定时间。没有约定而遇见。指意外碰见。 不屈不挠bù qū bù náo

【解释】:屈:屈服;挠:弯曲。比喻在压力和困难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不速之客bù sù zhī ka 【解释】:速:邀请。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

5 / 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2l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