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铃虫的发生与防治

更新时间:2024-06-05 21:1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棉铃虫的发生与防治

摘要介绍了棉铃虫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总结了棉铃虫为害特点、发生与环境的关系,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指导大田生产。

关键词棉铃虫;发生;防治

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rea(Hfibner))属鳞翅目夜蛾科昆虫,是为害棉花的主要害虫之一。以幼虫危害,钻入幼蕾取食形成“张口蕾”。取食花粉头形成虫花,取食青铃形成烂铃,被害蕾、花、幼铃不久脱落,严重时全部脱落形成“公棉花”,造成严重减产。

1形态特征

(1)成虫。体长l5~20mm,翅展27~38mm。雌蛾前翅赤褐色或黄褐色,雄蛾多为灰绿色或青灰色;内横线不明显,中横线很斜,末端达翅后缘,位于环状纹的正下方;亚外缘线波形幅度较小,与外横线之间呈褐色宽带,带内有清晰的白点8个;外缘有7个红褐色小点排列于翅脉间;肾状纹和环状纹暗褐色,雄蛾较明显。后翅灰白色,翅脉褐色,中室末端有1褐色斜纹,外缘有1条茶褐色宽带纹,带纹中有2个牙形白斑。雄蛾腹末抱握器毛丛呈一字形。

(2)卵。近半球形,高0.52mm,宽0.46mm,顶部稍隆起。初产卵黄白色,慢慢变为红褐色。

(3)幼虫。初龄幼虫为青灰色,头为黑色,前胸背板为红褐色。老熟幼虫体长42~46mm,各体节有毛片12个,体色变化大,有绿色、黄绿色、黄褐色、红褐色等,前胸气门前2根刚毛的连线通过气门或与气门下缘相切,气门线为白色。

(4)蛹。纺锤形,体长l7~20mm,赤褐色,第5~7腹节前缘密布比体色略深的刻点。尾端有臂棘2枚。初蛹为灰褐色、绿褐色,复眼淡红色。近羽化时,呈深褐色,有光泽,复眼褐红色。

2生物学特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2h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