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书院与中世纪大学课程内容之比较-论文

更新时间:2023-07-19 06:5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 0 1 4年 6月 (第 6期,总第 2 0 6期 )【历史纵横】

社会科学家S o CI AL S C玎 NTI S T

J u n ., 2 0 1 4

( N o . 6, Ge n e r a l No . 2 0 6 )

宋代书院与中世纪大学课程内容之比较刘河燕(乐 1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四川乐山 6 1 4 0 0 4 )

要:宋代书院以“儒家经典”为主要课程内容,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欧洲中世纪大学以“七艺”为基础的课

程内容,培养“全能的人”。二者课程内容的共性是都具有人文性,这对高校课程内容改革的启示是实现科学主义课程观与人本主义课程观的融舍,确立科学人文性课程观。 关键词:课程内容;书院;宋代;中世纪大学;比较

中图分类号: G 6 2 2 .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2— 3 2 4 0 ( 2 0 1 4) 0 6— 0 1 4 7— 0 4

宋代书院和欧洲中世纪大学都是古代高等教育两种颇有特色的教育制度。这两颗在各自不同的历史天空下孕育出来的耀眼的明珠,对当代教育以至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有着巨大的影响。二者在办学方式、宗旨、教学形式、管理模式以及课程内容等各个方面都留下了许多宝贵遗产,并且值得我们进行分析、总结以及

借鉴。目前,关于我国宋代书院和欧洲中世纪大学研究的论文、报告以及专著比较多,但通过比较来剖析二者的论文屈指可数,而以此为题的论文目前还没有,也无人对此作专题研究。因此,本文对宋代书院和欧洲中世纪大学从课程内容角度进行初步的比较探索,这对我国的高校课程改革也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一

课程内容的含义

课程内容是课程结构中的基本核心要素,它是构成课程论的基本元素之一,也是进行课程设计和课程评价的主要依据和参考。就课程内容的概念,国内外课程研究学者、专家所持的观点分歧较大,他们从不同的研究视角出发,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所持的观点不同。有学者从教学的过程出发,认为“课程内容是根据课程目 标.有目的地选择各种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知识体系”,并且认为课程内容包括教学前“预期的”和教学中的“非预期的”两个方面。I l l也有

学者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认为课程内容与教育目标直接相关,课程内容反映了

社会权利控制的法则,是在教育机构范围内要向学生灌输的知识。也有学者从技术学的角度出发,从课程内容的设计及其构成的角度来定义课程内容的,认为课程内容是在一门课程中所教授或包含的知识,也是指一些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法则、问题等。【 2施良方先生将课程内容定义为: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3 l上述观点都从不同视角反映出了课程内容某个方面,课程内容包涵着人类社会所有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而通过课程的编制,将其进行科学、有序呈现。

■、宋代书院和中世纪大学课程内容的异同(一)二者的差异性收稿日期: 2 0 1 4— 0 4— 2 0

基金项目:本文系乐山师范学院项目“宋代书院与欧洲巾世纪大学课程内容比较研究” (编号: S 1 1 6 7 )成果

作者简介:刘河燕( 1 9 7 6一),女,四川达县人,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史研究。

1 4 7

社会科学家

2 0 1 4年第 6期

1 .书院课程内容以德为先

由于书院受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尤其是儒家的熏陶时间较长,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主要是儒家学说。除了儒家学说、历史、诗词、诸子百家实用技术之外,还有严格的学规、严谨的学风、融洽的师生关系、宽

容的学术环境等等。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 1 )四书、五经。宋代书院以培养“希贤希圣”之士为己任,提倡“为己之学”,主张“进德”与“修业”并重。儒学作为“为己之学”,抑或人学,它所要强调的核心问题是“仁”。南宋著名理学家朱熹继承二程主张,将《礼记》 中《大学》、《中庸》两篇拿出来单独成书,和《论语》《孟子》合为四书。儒家经典中的《四书》、《五经》成为书院通用的基本教材。

( 2 )宋代理学大师的著作、讲义、语录、注疏。尽管不同流派的宋代书院理学家们在对《四书》、《五经》的研究各有不同的视角,各有侧重点,但常常将他们学习总结的心得体会、批注、讲义或对话语录也作为重要的课程内容,他们的著作也理所当然地是生徒

学习的重要课程内容。比如北宋的包括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和《通书》、程颢的《明道学案语录》、程颐的《伊川语录》、张载的《正蒙》和《西铭》以及朱熹的《小学集注》、《近思录》和《朱子语类》等等。特别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了南宋及其后历代书院必学的课程内容了。 ( 3 )史学著作和诗词。“当时的诸理学大师们,也几乎无一例外地皆与史学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因此, 历史典籍作为课程内容是自然而然的事。宋代书院生徒学习的历史著作主要,包括:《左传》、《公羊传》、《谷梁传》、《汉书》、《史记》、《战国策》等。中国自古是一个诗的国度,因而书院也将诗赋作为教材之一,主要有《诗经》、《楚辞》等经典诗赋作品。自南唐庐山国学之始,白鹿洞就设有《诗经》、《楚辞》等经典诗赋作品的解读课程。宋代随着主流社会思潮的改变,理学家的诗赋作品也被作为课程内容之一。 ( 4 )实用技术。宋代院已将实用的科学技术列为课程内容。书院教学形式主要采用“分斋教学”,也即将教学分为“经义”和“治事”两斋:“经义”斋生徒用来学习儒家经典的,而“治事”斋则是分科授徒,讲授生徒治民、 武术、水利、数学(主要是算术 )等方面中的某一科,当然生徒们也可以兼修数科。其目的是为了“治民以案其生,讲武以御其寇,堰水以利田,算历以明数也”翻。但这种实用技术的比例少,而且在当时远不如儒家经典的地位高。 宋代书院侧重于儒家经典知识的传授外,也在课程内容上也特别重视德育,尤其强调生徒的身心修养。这主要体现在学规和学风方面,这也是书院经验课程内容的组成部分。许多书院都制定了学规、课规、规约,而这些书院的规章制度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可行性,不是一纸空谈,执行起来很是方便。书院把这类课程内容体现在日常生活、学习的行为规范上,书院师生必须认真研习、共同遵守。书院学规中系统最完整、社会影响最大的是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学规》。这是淳熙七年( 1 1 8 0年),朱熹为兴复的白鹿洞书院制定的。因揭示于书院楣间,因此也称《白鹿洞书院揭示》。其中有关言行举止的规定较多,现摘录如下: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右五教之目。尧舜使契为司徒,敬敷五教,即此是也。学者学此

而已。而其所以学之之序,亦有五焉,其别如左: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右为学

之序。学、问、思、辨四者,所以穷理也。若夫笃行之事,则自修身以至于处事接物,亦各有要,其别如左: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右修身之要。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右处事之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右接物之要。 虽然这是份以维护封建伦理纲常为目的学规,但它提出了立教之目、为学之序、修身之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们做人做学问的基本。就是在今天也毫不褪色。这也是我国宋代书院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南宋以后,大多数书院都将遵循这一学规,只是在不同的时候和不同的书院根据实际情况补充一些大同小异的条目而己。 由此可见,书院课程内容以经史为主,道德教育居首要地位,与自然科学知识较为疏离。2 .中世纪大学的课程内容以理为先

早期中世纪大学的课程内容不稳定,同一教授规定的内容,均不一样,即使同一所大学的不同时期表现出 来也不尽相同。如早期较为著名的博洛尼亚大学、萨莱诺大学和巴黎大学属于较为单一的单科大学,他们分别是法学、医学、神学等单科型大学,其课程内容也分别以法、医、神学等为主体。 1 l一 1 2世纪的中期,欧洲中世纪

1 4 8

宋代书院与中世纪大学课程内容之比较/刘河燕

大学的课程内容主要是承载了传统的古罗马、古希腊时期的教育内容。而到了 l 2世纪末期的时候,随着阿拉伯哲学、科学 1 2 1 N t古典时期的希腊教育内容开始植人到了大学课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应大学教育的发展以

及教学的需要,其课程内容也需要相对稳定。到了 1 3世纪,欧洲中世纪大学的课程内容开始由大学规程或者是教皇敕令稳固下来。这时的大学里的基础学院 (文学院)的课程内容通常是七艺,即语法、修辞、逻辑、算术、 几何、天文、音乐等内容。通常是在文学院里学习这些七艺,修完七艺后,学生被授予文学硕士,只有得到此学

位后才能到高级学院里进行学习,即就是到高级的法学、医学、神学院里进行学习其中的一门。因此,法学、医学、神学是中世纪大学高级学院的课程内容之一

。相应地关于法学、医学、神学方面的教材就成了当时的大学里重要的课程内容。如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多纳托斯的《初级语法》、《语法书》和普利士兴的 l 8本语法著作。法学课程分为民法与教会法两种,民法以《民法类编》为教材,教会法的正式教材则是《古氏法令》。法学课程内容在巴黎大学不受重视,而且所有教材须受教皇审定,内容仅限于讲授教会法。法律课程的主要目的是培养教会需要的高级人才,从法律和理论上解决不同的宗教、教皇与世俗当局的纷争和矛盾,因此又称之为“一

门关于实践神学的课程的学问”。 I 7 关于神学的课程有《圣经》、彼得伦巴得的《意见集》和阿奎那的《神学大全》。 而医学课程有希波克拉底的《箴言》、盖伦的有关解剖、生理、诊断、病理、治疗、药物、外科、卫生和食物疗法等作品,还有阿维森纳的《医典》,伊萨克 尤德的《热症编》和《饮食篇》,萨莱诺医学家尼柯劳斯的《消毒述要》等书。『 8叽何学以欧几里德的著作或阿尔哈森、维特里奥的透视法为主。天文学以《行星论》或托勒密的《至大论》为主。同时,越来越多的以探索自然和人体奥秘为内容的知识也成为了当时大学的课程内容之一。(二)二者的共性——人文性 1 .人文的含义

人文作为人类文化的一种特有基因,作为一种朴素的习惯和意识,古已有之。人文一词,早在《易经》中的

贲卦就有记载:“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9 N颐《伊川 I易传》卷二记有:“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迁改也。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 l t O]人文是指人的

各种传统属性。在《辞海》上称:“人文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 l 1】广义地讲,人文就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文化。狭义意义上讲人文就是人类文化中的先进部分和核心内容,即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尊重人。人文作为一种社会潮流,作为一种普遍的文化,则始于文艺复兴时期,发展于2 0世纪中后期

2 .宋代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课程内容人文性的体现宋代书院教育本着以人为本,以德育人为主旨,体现以德育人的人文精神,把“明道”、“传道”置于教育的首位。在课程内容的精选上,要做到教同时有定本,如朱熹的所说,“圣人教人有定本”[ 1 2 1。张杭的教育思想主要

侧重于道德教育,这可以从他所主持的书院课程内容中看出。张械批评那些认为对学生传授知识在于“言语文辞之工”上,并认为当时教育的弊病就在于此,而真正的关键是在于传授儒学的伦理道德,也就是重德行。这可

以从他在《南轩集》中说: 今日大患,是不悦儒学,争弛乎功利之末,而以先王严恭寅畏事天保民之心,为迂阔迟钝之说,向来对时亦尝论及此,上聪明,所恨无人朝夕讲道至理,以开广圣心,此实今日兴衰之本也。[ 1 3 1

因此他主张学生学习儒家传统经典,极为重视《大学》、《孟子》。书院所选择的教材主要为儒家经典之作。书院的生徒学习主要是对儒学所蕴含的人文精神进行阐发。 中世纪大学早期的课程内容神学性比较强,但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人们在意识形态中开始觉醒,开始追求人权,呼吁人陛的,倡导人本文义思想。并反对封建思想文化对人的桎梏,不断挑战教会神学的权威,并且这种斗争越演越烈,此起彼伏,反映在大学教育的内容上,就是以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本作为课程内容。人文主义者进人大学后,人文学科在大学里很快确立了自己的地位。人文课程,如希腊语、希伯莱语、拉丁语、诗歌、艺

术、法学、医学、逻辑学、自然哲学、修辞学、经济学、政治学、伦理学等课程内容成为当时大学教学的主要内容。1 4 9

社会科学家

2 0 1 4年第 6期

三、启示——确立科学人文性课程观宋代书院以“儒家经典”为主要课程内容,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中世纪大学以“七艺”为主要课程内容,

培养“全能的人”的。宋代书院和中世纪大学将人文教育渗透到其课程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同时,它们注重对学生主体的关注,充满着一种推崇主体人格和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然而,随着时光的流转,书院和欧洲中 世纪大学的传统教育的精神却黯然失色、光华不再。

长期以来,“科学认识论”成为大学教学认识活动的理论前提,决定了大学教育的本质,也就造成了人们在知识观上的逻辑化和教学的机械化,课程内容中的人文内涵和人文精神也逐渐减少了。事实上,在过去相当长段时间内,人们都采用的是科学主义教育,在其课程内容上体现出了重理轻文,自然科学成为课程的主要内一

容。这对人类的理性思维发展与科学技术推动产生了极大的作用,这一点是不能抹去的功劳。但是,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机械化、程序化程度越来越高,科学主义教育的缺陷也 1 3渐显露。“工具理性”日益膨胀, 学校成了教育生产的工厂,五彩的人生变得单调,丰富的人性正在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唯科学主义。而在进入 2 0世纪 7 0年代,在人本主义哲学思潮的影响下,人文精神再次被唤醒,时代急切呼吁以人为本,以人为主体, 充分关注全人发展、尊重人的尊严、价值、潜能。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_凸显人文精神的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课

程观逐渐被确立。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入文学科的重要性,要求课程的全部重点必须从事物世界转移到人格世界。【 4 I从人本主义者的视角来看,重要的课程内容不再是那些自然学科知识,而是能够陶冶人的情感的文学、 哲学、历史、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可见,无论是科学主义课程观还是人本主义课程观都有自身的缺陷,都不自觉地陷入了一叶障目的境地,都做得不够,从而使课程内容失去原有的鲜活的文化生命。许多睿智教育家、课程论学者开始思考,如何在这二者问找到一个平衡点或是将其二者融合。 当今教育正在走向多元化,多样性,传统的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教育观念正逐步走向融合。科学的人文主义教育观正在逐渐确立起来。既要运用科学的理性和发挥科学的工具性,同时也要真正的尊重人,发挥人的主体性。也就是以建立在科学理性基础之上的人文精神来规范、统领科学,从而实现科学与人文彼此关照,相

互包容,最终达到二者协调统一,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浑然一体的关系。“邓}学的人文性课程观为当今高校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参考文献王萍.论课程内容的预期性生成:原点、原则【 J J .现代中小学教育, 2 0 0 6, ( 9 ) . 江山野.简明国际教育百

科全书 课程【 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 9 9 1 . 6 9 . 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I M1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 9 9 6 . 1 0 6 . 范学辉,齐金江.儒家史学思想研究【 Mj .北京:中华书局, 2 0 0 3 .导言; 3 7 . (清)黄宗羲, (清)全祖望,陈金生,梁运华.宋元学案 安定学案【 M】 .北京:中华书局, 1 9 8 6 . 2 4 . (宋)朱熹.晦庵集卷(七四 ) l M】 .文渊阁四库全书.J A M E S B O WE N . A H i s t o r y o f We s t e m E d u c a t i o n[ J] . Me t h u e n& C o . L i d。 1 9 8 1, ( 2 ): 1 2 3 .

贺国庆,华筑信.国外高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动向和趋势【 M】 .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2 0 0 0 . 8 3— 8 4 .黄山文化书院,徐澍,张新旭埸经【 M】 .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1 9 9 2 . 1 2 6 . (宋)程颐.伊川易传【 M1 .文渊阁四库全书. 夏征捉.辞海( 1 9 9 9年版缩印本 )【 M】 .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 0 0 0 . 3 6 8 . (宋)黎靖德.朱子语类f M】 .北京:中华书局, 1 9 8 6 . 1 2 9 . (宋)张拭.南轩集【 MI .文渊阁四库全书. (美)白恩斯,白劳纳,瞿菊农.当代资产阶级教育哲学【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 9 6 4 . 1 2 . 靳玉乐,李森.现代教育学【 M】 .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 2 0 0 5 . 1 7 8 .

[责任编校:周玉林

1 5 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2g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