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金海艳

更新时间:2023-04-22 05:4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分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金海艳

1.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也就是经历一个丰富、生动的思维过程,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将以学生发展为立足点,以自我探究为主线,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和对大量材料的感知,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辨析、自主探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使学生观察、操作、口头表达等能力得以培养,使学生的思维的灵活性。

布鲁纳强调,认知过程是人主动地对进入感觉的事物进行选择、转换、储存和应用的过程,是主动地学习环境、适应环境和改造环境的过程,人的动机、思维和经验在期间起重要作用。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师生共同探讨的模式,鼓励学生动手操作,积极思考,让学生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在已有知识经验和动手操作经验,以及大量感知分数的产生过程之后,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获取知识的过程,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本课在设计的过程中,让学生在已有对分数初步认识基础上,借助丰富的学具材料,在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中不断加深对分数的理解,在对具体分数意义理解的前提下,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自觉地把新的知识纳入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2. 教学背景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分数的意义是在分数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认识分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对分数的认识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理解分数的产生,并且能够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是进一步学习分数的运算,以及比的知识的重要基础。

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基础。

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以小组合做的方式为主,通过动手操作,集体交流,在大量感知的情况下,理解分数的意义,从大量实例中,抽象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技术准备:多媒体课件。

前期教学状况: 三年级的时候,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分数。知道了分子分母;并且在可能性的学习过程中也接触了一些分数,所以学生可以通过对大量穴居的操作,找到很多具体的分数,为概括提升做好了准备。

3. 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体会单位“1”的含义,从而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 在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中,体会分子、分母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3. 在各种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 在分析、比较、辨析等活动中,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5.在研究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了解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体会数学知识的有用性。

教学内容安排: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的认识。

4. 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分数的意义

教学要求:

1.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体会单位“1”的含义,从而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在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中,体会分子、分母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3.在各种实际情境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4.在分析、比较、辨析等活动中,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5.在研究分数的意义的过程中,了解分数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体会数学知识的有用性。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1.概括分数的意义。

2.多角度多层次体会分数的意义。

课前准备:课件

学具袋:一个苹果;一条长7分米的线段、一个正方形、6辆汽车贴图、4个苹果、10朵花、8只蝴蝶、12颗草莓贴图。

教学过程:

一、唤起学生原有经验,回顾对分数的初步认识。

1.(教师演示:将一块月饼平均分成2份)我把一块苹果平均分成两半,这一半是多少可以用什么数表示?

2.你对分数还有哪些了解?

3.我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到分数? (出示测量和分东西的情 景图)

二、通过动手操作,经历分数产生的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过渡语:我们对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今天我们就在这个基础上来进一步研究分数。

1. 动手操作准备。

(1) 老是为每组同学准备了学具袋,谁来说说你们小组的学具袋里有什么?(教师同时在黑板上贴)

(2) 下面请各小组的同学利用你手中的学具动手分一分,看看你能得到哪

些分数?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搜集研讨资源。学生把得到的分数写在相 应图片的下面。

3.学生汇报。

(1)汇报正方形。

①你是怎么得到这个分数的?(1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4就是122;是把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2份就是;其它同理) 444

② 1132与有关系吗?有什么关系?与有什么关系? 4444 ③还有得到其它分数的吗?(课件演示以其它数为分母的分数)

(2)汇报一个苹果。 ①你是怎么得到这个分数的? (3)汇报8只蝴蝶。 ①你是怎么得到这个分数的?(汇报以8为分母的分数) 153②里面有几个?几个是? 888③还有得到其它分数的吗?(课件演示)

(4)汇报6辆汽车

①你是怎么得到这个分数的?(汇报以3为分母的分数) (5)汇报7分米的线段 ①你是怎么得到这个分数的? ②还能想到哪些分数? (6)汇报4个苹果 ①你是怎么得到这个分数的?(黑板上汇报分母是2的分数) ②还有得到其它分数的吗?(课件演示) (7)汇报12颗草莓 ①你是怎么得到这个分数的?(黑板上汇报分母是4的分数) ②还有得到其它分数的吗?(课件演示) (8)汇报10朵花 ①你是怎么得到这个分数的?(黑板上汇报分母是5的分数) ②113142里面有几个?几个就是?加上几个就是? 555555③还有得到其它分数的吗?(课件演示)

4.概括分数的意义。

①我们分了这么多,产生这么多分数,那这些分数我们都是怎么得到的? ②你能说说什是分数吗?能不能再概括一些?

监控:如果出现“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几份,表示其中的几份就是分数” ①平均分成几份,就取几份,如果平均分成4份就取4份吗?容易产生误解,所以我们说平均分成若干份。

② 几份怎么理解?包括1份吗?为了更加明确,我们说其中的1份或者几份。

三、深化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1、 (利用两幅苹果图)深化对单位“1”的认识。

(1) (指一个苹果那幅图)1/2表示几个苹果?(半个)(指4个苹果的图)

这个1/2呢?(2个)

(2) 为什么同是1/2,这个表示半个苹果,这个表示2个呢?

我们可以把1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也可以把4个苹果看成一个整体(集合圈圈起来)1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1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3) 看看黑板上的这些分数,还有哪些分数是把1个物体当作整体平均分得到

的?哪些分数是?

(4) 你还能举出一些把一些物体当成整体平均分得到分数的例子吗?

2、 理解量与率。

(1)(根据10朵花图)把10朵花平均分成5份,每一分是几朵花?(2)每一

11份2朵花,可是你们刚刚怎么说是啊?是什么意思? 55

(3)(根据汽车图)把6辆汽车平均分成3份,每一份是几辆车?

1(4)每一份是几辆车,为什么又说是? 3

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对分数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一个物体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者是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4、认识分数单位、分子、分母。

(1)(根据8个苹果图)观察这些分数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分母相同,都是8,分子不同)

(2)分母表示什么?分子表示什么?

213与有什么关系?呢? 888

11(4)这些分数都表示几个 ,就是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 88

1342(4)(指草莓图)那么,,,的分数单位是什么? 4444(3)

(5)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是分数单位吗?

小结: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知道了分数单位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就叫做分数单位。

三、分数的应用

1、分数在历史上的应用。

在历史上,分数几乎与自然数一样古老。早在人类文化发明的初期,由于进行测量和均分的需要,引入并使用了分数。

在许多民族的古代文献中都有关于分数的记载和各种不同的分数制度。早在公元前2100多年,古代巴比伦人(现处伊拉克一带)就使用了分母是60的分数。

公元前1850年左右的埃及算学文献中,也开始使用分数。

我国春秋时代(公元前770年~前476年)的《左传》中,规定了诸侯的都城大小:最大不可超过周文王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可超过五分之一,小的不可超过九分之一。秦始皇时代的历法规定:一年的天数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这说明:分数在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并且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

2、理解分数的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

过渡语:分数在古代就开始应用于生活中,在现代生活中,我们更离不开分数了。

3(1)长江干流约的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5

71(2)中国的耕地大约占世界的,中国的人口大约占世界的。(中国依1005

711靠占世界耕地养活了世界的人口)。 10055

65(3)一次性筷子是日本人发明的,日本的森林覆盖率高达,但是他们一次100

14性筷子全靠进口,我国森林覆盖率不到,却是出口一次性筷子的大国。 100

设问:(1)谁来读读这句话?

(2)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3)了解到这些信息后,你有什么感想?

(4)生活中哪儿还用到了分数,你能举个例子吗?

3.猜一猜

(1)投影出示:露出1、2、3个萝卜, 他们都表示单位“1”的1/3,你

们猜那堆萝卜多呀?

(2)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你们是怎么想的?

(4)在同学们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老师可以看到同学们对知识理解得很好,

能够灵活的解决问题。

3、 老师买了一袋糖,从中拿出6块糖,拿出的块数 占总数的1/6,(1)你知道

这袋糖一共有多少块吗?你是怎么想的?

(2)请你拿走剩下糖的1/10,你应该拿走多少块?怎么想的?

(3)请你拿走剩下糖的1/3,你应该拿走多少块?怎么想的?

四、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5.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 教学过程的评价:学生是否积极参与,是否觉得学习内容有意思。

(2) 教学设计的评价: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学生的学习过程水到渠成。

(3) 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课堂检测

(4) 学生学习态度的评价:结合数字化校园平台的德育系统对学生的学习

态度进行评价。

6. 本次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1) 不为了情境而情境。为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了体现把教学内

容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在一堂课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往往比较注重对教学情境的创设,以至于会出现为了情境而情境的课堂。我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本节课的设计并没有创设什么有趣的生活情景,而是从学生的原有知识经验入手,通过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回

顾学生对分数的初步认识,从而进入本节课的主题。简单直接,效率较高。

(2) 提供给学生的学习材料比较丰富。在认识分数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

提供了大量的资料,有以一个物体作为整体的图形和实物,也有以一些物体作为整体的物体。通过对这些材料的操作,学生可以从中找到大量的分数,为学生抽象概括分数的意义提供了大量地感性认识。

(3) 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和与人交流的能力。知识

的获得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在于同学老师的交流中获得的。

(4) 不断创设认知冲突,让学生在冲突中,通过比较分析,提高学生对知

识的认识。

(5) 注重数学文化与历史的感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2f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