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美学

更新时间:2024-05-01 19: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4.一、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 4.1.审美经验与美感的区别

4.2.审美活动是人生实践活动的一部分

4.3.审荚经验不仅发生在艺术领域,也发生在社会和自然领域 4.二、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 4.1.直观性 4.2.非功利性 4.3.超越性

4.三、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 4.1.感知 4.2.想象 4.3.情感 4.4.理解

4.四、审美经验的结构法则 4.五、审美经验的心理建构 4.六、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4.1.呈现阶段 4.2.构成阶段 4.3.评价阶段

4.一、审美经验的基本性质

[易考单选题、简答题]。审美经验指的是人们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当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审美的愉悦而把握到了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因而构成了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4.1.审美经验与美感的区别

.(1)主体(人)与对象关系:美感仅仅是主体对于对象的主观感受,而审美经验则是人与对象形成的审美关系。

(2)形态上的差别:美感仅仅是对于审美经验静态的、瞬间的理解,审美经验体现为一个动态的感受和评价过程。

(3)对于审美对象理解的差异:美感是指一种主体对某种现成对象的反应,其对象的审美性质是先验存在的,而审美经验认为审美对象是在审美活动中建构起来的。

4.2.审美活动是人生实践活动的一部分.

(1)艺术活动本身就是艺术家审美的人生实践。(2)这种艺术活动的实践性导致了审美经验具有创造性和生成性。(3)艺术作品在被接受过程中,必然要和广大接受者的人生实践发生紧密的联系。

4.3.审美经验不仅发生在艺术领域,也发生在社会和自然领域

(1)社会领域的道德实践和审美经验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

(2)自然美的发现欣赏与人生实践的密切关系:如中国的“比德”说;西方重视自然激起主体的道德体验。

4.二、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易考单选题、多选题、简答题]。

审美经验在根本上是一种非理性活动,但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理性与感性、理性与非理性的统一。可以说,非理性的直觉是比理性更高的认识能力,从这一立场出发,才可以确定审美经验的真理性地位,才可以认识审美经验的主要特征。

4.1.直观性。“感性直观性”,是指主体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与对象打交道,对象也以自己的感性外观呈现给主体,从而在主客体之间建立起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另外一个方面是“本质直观性”,因为排除了概念对于理性认识的干扰,所以审美经验能够有效地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把握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尤其要注意到“排除了概念对于理性认识的干扰”对于本质直观的重要性。

4.2.非功利性。审美经验具有的非功利性,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首先,从审美对象的角度来看,审美经验只是涉及到事物的外观和形式,与实际事物的存在毫无关系,是直接将事物的形式与自身的感受相联系;其次,从主体的角度来看,审美经验的基本功能在于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这要求排除功利因素的干扰。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审美经验不会产生功利性的作用,因为任何形式总是与一定的内容结合在一起的,纯粹形式是不可能成为理想的审美对象;并且主体一定会受到对象的思想教育和道德启迪作用。这种功利色彩的浸染使得审美经验不再那么纯粹和自由,但使其变得更为丰富和重要。

4.3.超越性。超越概念包含了“横向超越”与“纵向超越”两个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审美经验能够实现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超越。(2)审美经验还能实现从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的超越。(3)审美经验还能实现从经验世界向超验世界的超越。

4.三、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易考单选题、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审美经验由四种基本要素构成:

4.1.感知。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感觉是对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把握,知觉则能够通过对于感觉材料的加工和整理而达到对于对象的完整把握。感觉本身是社会化的产物,其中视觉和听觉的作用尤其大。审美感知相对于一般感知,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它总是与情感活动紧紧交织;第二,它具有积极的选择能力;第三,它总是以完形的方式把握对象,具有整体性特点。

4.2.想象。想象活动包括初级和高级形式,初级形式是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高级形式则是再创造联想、创造性想象。高级形式对于审美活动的意义十分重大。在审美经验中,想象是一个核心因素。

4.3.情感。情感是审美经验中最为活跃的因素,它一方面构成了其他因素产生的诱因,另一方面又是它们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同时它还作为一种弥漫性因素伴随于审美活动的全过程。情感和感觉一样,都是对于现实的肯定方式,它的产生根本上是因为自然的人化和感觉的人化是相互对应的。

4.4.理解。审美经验需要理性的参与,以作出具有普遍性的审美判断和评价,审美理解具有两个特点,一个是非概念性,一个是多义性。但是,审美对象必然具有自身的规定性,所

以理解活动虽然没有止境,但也不是主观任意的。

4.四、审美经验的结构法则[易考单选题、论述题]。

4.1.审美感知处于起点的位置,它构成了其他心理要素的基础。 4.2.审美情感与审美想象的相互关系:

(1)审美情感是审美想象的原动力。

(2)情感不仅是审美想象的动力,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审美想象的对象和内容。

(3)情感活动对审美想象的支配和调节,渗透在艺术形象之中,使其染上明显的情感色彩。 4.3.审美想象和审美理解之间应该是一种自由的游戏关系。 4.4.审美经验中,理智渗透于情感之中,情感又受到理智的引导。

4.五、审美经验的心理建构[易考简答题、论述题]。

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知结构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一旦一种结构形成认知图式,就试图用它来同化对象,但无法同化时,就设法调节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图式。

审美主体的自我调节分为有意识与无意识,有意识的调节是功能性的,而调节本身在心理结构中是无意识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影响结构,审美主体的自我调节就是这种有意识的的功能调节和无意识的结构调解的有机统一。 不仅个体,而且人类的审美经验的产生发展都是同化——调节辩证关系的产物,同化——调节律是审美经验的生成规律。自调节审美的特殊要求。第一,有目的与无目的的辩证统一;第二,反馈调节。

4.六、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易考单选题、多选题、论述题]。 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可划分为呈现阶段、构成阶段、评价阶段。

4.1.呈现阶段。审美态度的确立是审美活动开始的主观标志,审美主体并不是首先通过五官,而是通过自己的整个身心与对象建立关系,达到主体与对象的合一状态。主体与对象的合一状态并不意味着对于对象的占有,而是摆脱物质欲望的束缚之后出现的一种忘我状态,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平等的精神交流关系。

4.2.构成阶段。审美想象在构成阶段中非常重要,想象的先验层面和经验层面具有不同的功能,先验想象力图打破主体对象之间的浑然一体状态,形成审美距离;经验想象力则能在此基础上,改造原初经验材料,形成关于审美对象的格式塔。其实,它们并不是两种不同的想象力,而是同一思维活动的两个方面。

4.3.评价阶段。主体的理解力在评价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可以抑制想象力,松弛它在我们与世界之间结成的纽带(康德的“反思判断力”概念)。现象学关于自我、主体间性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他人的存在以及主体间性都是自明的,而个体自我则是在此基础上才逐渐形成的。审美体验从感觉开始,也以感觉告终,但是作为结果的审美感觉与前者不仅对象不同,而且还使得主体呈现出一种新的态度,达到了一种体验的深度。这种深度也使得审美活动本质上成为一种主体间的精神交流,而审美对象实际上成为了一种准主体。本章的布局较之旧教材的美感部分,已经有了相当大的变动,所以说以前的资料甚至考题的参考价值已经不大,本章重要的知识点都必须掌握。并且因为改动大,所以显示出在这一部分美学界的进展也比较大,进而很有可能在新的自考试卷中占重要分值,每一个考生都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4.1.提出“迷狂”说的古希腊哲学家是(B)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德谟克里特

4.2.“回忆说”在柏拉图的美学理论中涉及审美的(A)A.一般规律B.特殊现象C.不可知性D.虚幻性

4.3.在亚里士多德的美学理论中,悲剧的作用在于(C)A.惩恶扬善B.愉人耳目C.净化心灵D.克制欲望

4.4.西方美学十八世纪出现的转向集中体现在(B)A.德国古典主义美学B.英国经验主义美学C.分析美学D.语义学美学

4.5.将审美经验明确地归结为情感活动。(D)A.奥古斯丁B.哈奇生C.伽达默尔D.休谟

4.6.康德提出了“游戏说”,其核心在于想象力和知性之间的(B)A.龃龉不合B.协调一致C.似是而非D.互为前提

4.7.科学主义美学的思想基础是(A)A.逻辑经验主义B.社会实证主义C.语言学D.自然主义

4.8.在现代美学体系中,科学主义美学的对立面是(C)A.社会主义美学B.印象主义美学C.人本主义美学D.经验主义美学

4.9.分析美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是(A)A.维特根斯坦B.叔本华C.海德格尔D.杜威

4.10.“直觉是把握生命及其生成过程的唯一方法。”这一论点来源于(C)A.尼采B.维特根斯坦C.叔本华D.柏格森

4.11.在解释学的“本体论转折”中起到了核心作用的人物是(C)A.施莱尔马赫B.狄尔泰C.海德格尔D.胡塞尔

4.12.系统的解释学美学形成于(B)A.海德格尔B.伽达默尔C.胡塞尔D.维特根斯坦

4.13.美感理论建立在思维方式的基础上。(C)A.形式逻辑B.经验主义哲学C.形而上学二元对立D.自然主义

4.14.审美经验在根本上是的一种重要形式。(A)A.人生实践B.日常生活C.阅读接受D.艺术创造

4.15.自然对象的道德内涵在中国一般体现在(A)A.自然特征比附人类道德B.写作抒情性C.激发主体道德体验D.抒情的泛道德化

4.16.审美经验在根本上是一种(D)A.理性活动B.思维活动C.感官反映D.非理性活动

4.17.主张非理性是一种低级混乱的认识,这一观点是出于——的偏见。(C)A.科学主义B.自

然主义C.形而上学D.辩证法

4.18.审美经验的本质直观性是在于它把理性从——解放出来。(C)A.客观B.推理C.概念D.判断

4.19.有人说,因为审美经验是直接将形式与自身感受相联系,所以无法把握本质。在这里他混淆了(A)A.外观与现象B.直觉与本质C.形式与外观D.感受与直觉

4.20.审美经验也可能产生功利的效果,从对象角度来看(C)A.接受者有受教育的意愿B.对象是有形式的C.对象的形式是与内容结合的D.审美愉悦不同于一般的生理快感

4.21.审美经验把握和表现超验世界的主要方式是(B)A.抒情B.象征C.描写D.夸张

4.22.作品的超验本质构成了它的(C)A.冥想性B.深沉感C.形而上质D.距离感

4.23.人的五官具有审美能力,根本上是因为(B)A.审美所关涉的是形式B.感觉在实践中获得了社会性C.五官是人与外在接触的通道D.感觉在实践中部分扬弃了生物性

4.24.在审美经验中,起点是(B)A.情感B.感知C.想象D.理解

4.25.审美感知总是以的形式把握对象的。(D)A.唯美B.理想C.现实D.完形

4.26.下列不属于想象的初级形式的是(B)A.类似联想B.再创造想象C.对比联想D.接近联想

4.27.在审美经验中,是一个核心因素。(C)A.情感B.感知C.想象D.理解 4.28.在审美经验中,是最活跃的因素。(A)A.情感B.感知C.想象D.理解

4.29.“移情说”是谁提出来的?(C)A.康德B.叔本华C.里普斯D.柯林伍德

4.30.审美想象受到审美理解的(A)A.制约B.补充C.指导D.压制

4.31.创立“发生认识论”学说的是(D)A.莱布尼茨B.荣格C.弗洛伊德D.皮亚杰

4.32.中国禅宗的坐忘境界是一种心理的调节。(B)A.理想B.功能C.结构D.形态

4.33.审美经验生成的规律是(C)A.通感规律B.渐进规律C.同化——调节律D.三一律

4.34.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是通过——与对象建立联系的。(C)A.观察B.感官C.整个身心D.视觉

4.35.在审美经验的构成阶段中,——的作用是最关键的。(A)A.审美想象B.审美理解C.审美感知D.审美情感

4.36.对象的审美特征的充分显现必须借助于____,使我们得以与对象拉开一定的距离。(B)A.审美理解B.先验想象力C.经验想象力D.审美情感

4.37.审美距离是提出来的。(D)A.叔本华B.尼采C.克罗齐D.布洛

4.38.在审美经验的评价阶段中,——的作用是最关键的。(B)A.审美想象B.审美理解C.审美感知D.审美情感

4.39.“反思判断力”这一概念是从——出发去探讨事物规律的。(D)A.概念B.设想C.历史D.特殊

4.40.反思判断力是哪一位著名哲学家提出来的概念?(B)A.黑格尔B.康德C.尼采D.鲍桑葵

多选题

4.1.柏拉图的“回忆说”这一论点的深刻性集中体现在(AB)A.揭示了审美主体的亢奋状态B.触及到了审美的非功利性和超越性C.强调了审美的形而上D.揭示了情感宣泄的社会功用E.强调了审美活动的不可知性

4.2.下面的哲学家、美学家中,属于英国经验主义美学重要代表的是(BCDE)A.罗素B.夏夫兹博里C.荷加兹D.哈奇生E.休谟

4.3.审美经验在下列哪些领域中可能发生?(ACE)A.艺术B.生产C.自然D.政治E.社会

4.4.审美具有直观性,它包括(CE)A.艺术直观性B.体验直观性C.本质直观性D.活动直观性E.感性直观性

4.5.审美经验的三个主要特征是(ABC)A.超越性B.非功利性C.直观性D.体验性E.启示性

4.6.审美经验的非功利性体现在(BD)A.艺术行为不同于生产行为的逻辑B.审美只涉及对象的外观和形式C.艺术接受的多种动机D.审美愉悦与一般快感有本质区别E.审美活动无动机性

4.7.审美经验是具有功利作用的,这种功利作用来源于(AC)A.任何形式都是与内容结合的B.主体的功利性C.主体的精神思想必然被影响D.审美活动体现为一个价值活动E.审美经验也能够满足一般的快感

4.8.审美经验的超越性体现在向——的超越。(BCD)A.形而上世界B.精神世界C.理想世界D.超验世界E.主体世界

4.9.审美经验的构成要素是(ABCE)A.感知B.想象C.情感D.回昧E.理解

4.10.在人的诸种感官感觉中,——等感觉在美学上的作用是最重要的。(AB)A.、视觉B.听觉C.触觉D.嗅觉E.味觉

4.11.想象活动包括(ABCDE)A.创造性想象B.类似联想C.对比联想D.接近联想E.再创造想象

4.12.审美理解的特点是(BD)A.自由性B.非概念性C.即时性D.多义性E.变动性

4.13.审美情感是审美想象的(BC)A.基础B.原动力C.对象和内容D.补充E.反面

4.14.审美主体通过自我调节来强化心理图式,这其中涉及(ABCD)A.审美对象的层次高低B.审美能力的大小C.人生态度的积极与否D.人生境界的高低E.人生理想的远近

4.15.自调节的特殊要求是(CE)A.审美理解先于审美想象B.透过形式把握本质C.有目的与无目的的辩证统一D.纯化审美情感E.反馈调节

4.16.审美经验具有一个完整的动态过程,它可以分为(ACD)A.呈现阶段B.感知阶段C.构成阶段D.评价阶段E.体验阶段

4.17.根据法国现象学家杜夫海纳的分析,先验想象力具有的功能有(AB)A.后退B.开拓C.再现D.创生E.凝固

4.18.想象力的两个层面是(CD)A.自由B.约束C.先验D.经验E.超验

4.19.在康德的哲学体系中,判断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分为(AC)A.决定判断力B.推理判断力C.反思判断力D.形而上判断力E.准判断力

4.2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BCE)A.审美对象不是先天就有,而是后天培养的B.审美体验所达到的深度,与审美对象的存在形式有关C.审美体验开始和结束的感觉是不同的D.审美深度体验使得主体在对象面前更为主导E.我们可以根据作品回溯到作者的自我

名词解释题

4.1.人本主义美学 4.2.审美经验 4.3.本质直观 4.4.超验世界 4.5.感知

4.6.同化——调节律 4.7.审美态度 4.8.先验想象力 4.9.审美距离 4.10.反思判断力 4.11.准主体

4.1.人本主义美学与科学主义美学相对,是现代西方美学的两大类型之一。它把美学建立

在人文科学或精神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其中包括直观主义和解释学两大传统。代表人物有柏格森、海德格尔等。

4.2.审美经验指的是人们在与对象的审美关系当中,构成并评价审美对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通过审美的愉悦而把握到了存在的意义和人生的真谛,因而构成了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4.3.本质直观是审美经验直观性的一个方面,审美经验能够有效地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既能够把握事物的现象,又能构揭示事物的本质。

4.4.审美经验中的超验世界是通过本质直观认识的,通过象征的方式来把握的世界,超越了“再现客体”这一层面,体现了艺术创造者的终极关怀,震撼着主体的精神世界,实现了艺术的纵向超越。

4.5.感知是感觉和知觉的总称,感觉是对于对象的个别属性的把握,知觉则能够通过对于感觉材料的加工和整理而达到对于对象的完整把握。感觉本身是社会化的产物,其中视觉和听觉的作用尤其大。

4.6.根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知结构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一旦一种结构形成认知图式,就试图用它来同化对象,但无法同化时,就设法调节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图式。个体和人类的审美经验的产生发展部是同化——调节辩证关系的产物,它是审美经验的生成规律。

4.7.审美态度指的是主体在摆脱了日常的功利和实用态度之后,所产生的一种观照、欣赏的态度。

4.8.先验想象力在根本上为审美对象的构成提供了前提条件,提供了对事物观察必需的时间与空间的能力,打破了主体与客体浑然一体的状态。

4.9.审美距离是由瑞士心理学家布洛提出的一个审美心理学概念,指的是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必须与对象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

4.10.反思判断力是康德的美学概念,指的是从特殊的事物和感受出发去寻找普遍的概念、规律,它能够达到普遍性是因为它只涉及对象的形式而不是质料。

4.11.审美对象的特殊存在方式实际上使它自己成为了一种准主体,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会发生精神交流,使得审美活动达到一种深度的体验。但我们这里所说的准主体却并不是指实际存在的作者而言的。这个主体是我们完全以审美对象为依据而构造出来的。就艺术作品而言,由于它总是作家的意识活动的结果,我们自然也可以在阅读中进行一种模仿性的意识行为,即在自己的意识中重新开始作家的思想行为,这样,我们就能够发现他的感觉和思维方式,由此回溯到作者的自我。

简答题目录

4.1.简述审美经验是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4.2.审美经验的两种直观性是什么? 4.3.为什么审美经验具有非功利性?

4.4.谈谈对于审美经验的超越性的基本看法。

4.5.请简述审美感知相对于一般感知的特点。 4.6.审美理解具有什么特点?

4.7.审美主体的功能调节和结构调节分别指的是什么? 4.8.想象的先验层面和经验层面是怎样两个不同的层面? 4.9.请简述审美体验的起始终结都是感觉。

4.1.简述审美经验是人生实践的一种重要形式。

答:(1)艺术活动本身就是艺术家审美的人生实践。(2)这种艺术活动的实践性导致了审美经验具有创造性和生成性。(3)艺术作品在被接受过程中,必然要和广大接受者的人生实践发生紧密的联系。

4.2.审美经验的两种直观性是什么? 答:第一个方面是“感性直观性”,主体凭借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与对象打交道,对象也以自己的感性外观呈现给主体,从而在主客体之间建立起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另外一个方面是“本质直观性”,因为排除了概念对于理性认识的干扰,所以审美经验能够有效地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起来,把握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

4.3.为什么审美经验具有非功利性?

答:首先,从审美对象的角度来看,审美经验只涉及事物的外观和形式,与实际事物的存在毫无关系,是直接将事物的形式与自身的感受相联系;其次,从主体的角度来看,审美经验的基本功能在于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这要求排除功利因素的干扰。

4.4.谈谈对于审美经验的超越性的基本看法。

答:审美经验的超越性中的超越概念包含了“横向超越”与“纵向超越”两个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审美经验能够实现从物质世界向精神世界的超越。(2)审美经验还能实现从现实世界向理想世界的超越。(3)审美经验还能实现从经验世界向超验世界的超越。

4.5.请简述审美感知相对于一般感知的特点。

答:审美感知相对于一般感知,具有以下特点:(1)它总是与情感活动紧紧交织。(2)它具有积极的选择能力。(2)它总是以完形的方式把握对象,具有整体性特点

4.6.审美理解具有什么特点?

答:审美经验需要理性的参与,以作出具有普遍性的审美判断和评价。据此,我们可以把审芙经验中理解的特点归结为以下两个方面:

(1)审美理解具有非概念性的特点。由于在反思判断中主体并没有明确的规律可循,而必须直接从特殊的审美对象出发去发现其普遍性,因而他不需要也不可能把对象分解为抽象的概念,而必须保持其完整的感性形象。

(2)审美理解具有多义性的特点,从而使审美对象的含叉显得丰富多彩和不可穷尽。由于审美对象中所包含的理性因素并不是以抽象概念的形式表现出来,而是通过感性形象暗示出来的,因而对其的理解也不可能以抽象思维的方式来进行,而必须通过渗透着理性因素的直观活动来进行。与抽象的逻辑推理相比较,这种直观活动看似更加具体,实际上却更加模糊和含蓄,所把握到的意义也显得不够确定,却意蕴丰富,回味悠长。但是,审美对象必然具有自身的规定性,所以理解活动虽然没有止境,但也不是主观任意的,而必须始终围绕对象来

进行。

4.7.审美主体的功能调节和结构调节分别指的是什么?

答:审美主体的自我调节分为有意识与无意识,有意识的调节是功能性的,而调节本身在心理结构中是无意识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影响结构,审美主体的自我调节就是这种有意识的功能调节和无意识的结构调节的有机统一。

4.8.想象的先验层面和经验层面是怎样两个不同的层面? 答:想象的先验层面和经验层面具有不同的功能,先验想象力打破主体对象之间的浑然一体状态,形成审美距离;经验想象力则能在此基础上,改造原初经验材料,形成关于审美对象的格式塔。其实,先验想象力并不是一种独立的想象力,并且它们并不是两种不同的想象力,而是同一思维活动的两个方面。

4.9.请简述审美体验的起始终结都是感觉。

答:审美体验从感觉开始,也以感觉告终,但是,这两种感觉显然有着本质的差异。首先,它们的对象不同。前者把握的只是对象的外观,而后者所把握的是具有一定深度的意义。其次,他们的区别还在于后者还使得主体呈现出一种新的态度,达到了一种体验的深度。

论述题目录

4.1.审美经验各构成要素间的关系如何?

4.2.审美经验的心理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请论述此一过程的各个层面。

4.1.审美经验各构成要素间的关系如何?

答:在审美活动中,各个心理要素虽然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作用,但它们却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互交织在一起,既互相渗透,又相互制约,从而组成了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1)在整个审美经验的发展过程中,直接与现实相联系的感知无疑处于起点的位置。(2)想象与情感在审美经验中的相互关系。在审美活动中,想象总是伴随着强烈的情感活动,没有强烈的情感,也就没有活跃的想象。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①审美情感是审美想象的原动力;②情感不仅是审美想象的动力,而且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审美想象的对象和内容;③情感活动对审美想象的支配和调节,渗透在艺术形象之中,使其染上明显的情感色彩。(3)审美想象与审美理解的关系。想象活动本身并不是审美的最终目的,而只是产生一定审美价值的工具和手段。这样一来,想象活动就必须受到一定的限制,而这种制约力量就来自于审美理解。借用康德的话来说,审美想象与审美理解之间应该是一种自由的游戏关系。伽达默尔从解释学的角度提出了富于启发性的论述。他认为,审美经验的游戏本质并不是指主体在审美活动中所获得的自由体验,而是指艺术作品或审美对象的存在方式。这就是说,游戏活动的存在方式本身就决定了它包含着一定的理性因素。而艺术活动的游戏本质也就决定了,它必然是以游戏而不是逻辑推理的方式包含着一定的理性内涵。同理,审美经验在一定意义上也是一种想象力的游戏活动,而理解力或理性因素本来就是一切游戏活动的本体论内涵。正是这样一种本体论特征从根本上决定了,想象力和理解力在审美经验中是以游戏的方式统一在一起的。(4)审美经验中情感与理智的关系。在审美经验中,情感与理智的关系表现为,理智渗透于情感之中,而情感又受到理智的引导。总之,情感与理智在审美经验中只有和谐地统一在一起,才符合审美活动的基本要求。

4.2.审美经验的心理建构具有重要的意义,

请论述此一过程的各个层面。

答:根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知结构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一旦一种结构形成认知图式,就试图用它来同化对象,但无法同化时,就设法调节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图式。这一心理学的研究探讨可以帮助理解审美经验的心理建构。首先,审美主体通过同化使得自己能够理解对象,也通过调节来修正心理图式。自我调节分为有意识与无意识,有意识的调节是功能性的,而调节本身在心理结构中是无意识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影响结构,审美主体的自我调节就是这种有意识的功能调节和无意识的结构调解的有机统一。不仅个体,而且人类的审美经验的产生发展都是同化——调节辩证关系的产物。所以我们说,同化——调节律是审美经验的生成规律。其次,自调节审美有自己的特殊要求,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有目的与无目的的辩证统一,按照康德的话来说,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这里所谓的目的指的是在确定审美目标的情况下,通过努力的自我调节以达到审美目的;第二,反馈调节,为了实现审美目的,主体无论在创作中还是在欣赏中都必须注重反馈调节,而反馈调节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在无意识中完成的。

请论述此一过程的各个层面。

答:根据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知结构是一个不断建构的过程,一旦一种结构形成认知图式,就试图用它来同化对象,但无法同化时,就设法调节认知结构,形成新的认知图式。这一心理学的研究探讨可以帮助理解审美经验的心理建构。首先,审美主体通过同化使得自己能够理解对象,也通过调节来修正心理图式。自我调节分为有意识与无意识,有意识的调节是功能性的,而调节本身在心理结构中是无意识的,结构决定功能,功能影响结构,审美主体的自我调节就是这种有意识的功能调节和无意识的结构调解的有机统一。不仅个体,而且人类的审美经验的产生发展都是同化——调节辩证关系的产物。所以我们说,同化——调节律是审美经验的生成规律。其次,自调节审美有自己的特殊要求,体现在以下两点:第一,有目的与无目的的辩证统一,按照康德的话来说,就是无目的的合目的,这里所谓的目的指的是在确定审美目标的情况下,通过努力的自我调节以达到审美目的;第二,反馈调节,为了实现审美目的,主体无论在创作中还是在欣赏中都必须注重反馈调节,而反馈调节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在无意识中完成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2e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