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正山小种

更新时间:2024-03-22 15: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寻找”正山小种”

——林清玄

容我为你再续 一壶好茶 在另一个生命的形貌里

偿还 所有未尽的因缘 ——陈育虹

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桐木关,海拔一千六百公尺,我们坐在茶农家里,品饮着今年刚刚制成的春茶,春茶有一个美丽的名字:“‘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的茶叶未冲泡时,极细极细,有如针尖;颜色极黑,有如墨汁;香气极深极沉,有如沉香。

光看茶叶,像西方一般的红茶,黑黑细细并不醒目。

开水一冲,茶叶的灵魂在水中复活,舒缓张开的茶叶大小如指尖,颜色像被仙女的棒子点过,化为纯红而带一点金色,香气随烟,缭绕在山村屋内。

像桂花,像肉桂,又像兰花,但比桂花含蓄,比肉桂清雅,比兰花深厚。 含啜一口茶汤,学习武夷山人试茶,把茶汤吸漱的震天价响,让茶汁在舌尖四周打转,并让茶汁充溢在口腔,这时才在心里深叹了一口气:“‘正山小种’真是名不虚传!“

我喝过的红茶难以计数, “正山小种”当是其中的佼佼者。 会遇到”正山小种”,算是姻缘殊胜。

今年春天,我和妻子计划到武夷山,寻找著名的“武夷岩茶”。武夷岩茶名冠天下,其中尤以大红袍、半天妖、金钥匙、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水仙、肉桂闻名。爱

茶的人总会以朝圣的心情,不远千里到武夷山访茶。因为这些名山好茶,一定要亲自前往才能找到。

为了到武夷山,我阅读了许多武夷岩茶的书籍和资料,”正山小种”这个奇特的茶吸引了我的注意。

十五世纪末到十六世纪初,武夷山的红茶不仅闻名中国,还远销到欧洲,其中最出名的是”正山小种”。早在明万历三十五年(一六〇七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就从澳门收购武夷茶,经印尼哇输往西欧,”正山小种”是最早被欧洲皇室贵族饮用的茶。

因为”正山小种”扬名四海,他的制法传入福建东北,发展成“功夫红茶”,传入闽北的成为政和、坦洋、白琳三大功夫红茶;传入江西宁州,成为“宁红”;传入铅山,成为“河红”;传入安徽祁门,成为“祁门红茶”。

这传承了四百年,几乎是红茶发源的”正山小种”竟然少有听闻,便在我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神秘的种子,这颗种子不时萌发:到了武夷山,非要到山上去找找英国女皇喝的”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的品级,从清朝(一七一七年)崇安县令陆延灿的《续茶经》里可以看出:

武夷山在山上者为岩茶,水边者为洲茶,……其中最佳者,名曰功夫茶。功夫这上,又有小种,则以树名为名,每株不过数两。

后来,董天工著作的《武夷山志》(一七五一年)中也写到小种:

茶之产不一,崇建延泉,随地皆有,分岩茶、洲茶,附山为岩,沿溪为洲,岩为上品,洲次之,采摘烘焙,须得其宜,然后香味两绝。第岩茶反不甚细,有小种、花香、功夫、松萝诸名,烹之有天然真味,其色不红。

我到了武夷山,才知道一般的茶叶店里买不到真正上好的”正山小种”,因为产量太少了。政协的朋友告诉我:“上好的‘正山小种‘产在自然保护区,要申请入山后才能进入,而且路途遥远,来回要一整天。“

为了寻找传闻中的好茶,一天算什么呢?决定等证件申请下来后,入山找”正山小种”。

武夷山是观光圣地,从早到晚都是人潮汹涌,但一般观光客不会进入自然保护区。我们租了车从人潮拥挤的观光区,做了两个小时,进入人迹稀少的自然保护区,才看

见真正的武夷山之美,也知道为什么武夷山会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选为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了。

小时候在地理课本里读到武夷山,以为武夷山只是一座山,直到亲见,才知道武夷山是无数的山连绵堆叠而成,共有九十几座大山,它的高大与壮阔远远超过我的想像,保护区的面积超过五百六十五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夏日的武夷山区,一片翠绿,深浓无边的绿,完全把人间的烟火阻隔在重山之外。

车子爬升到海拔一千公尺,就到了星村乡桐木关一代,”正山小种”就产在这里。 武夷山人告诉我:“‘正山小种’从前的名字是‘星村小种’或‘桐木关小种’,后来,因为小种红茶盛行,政和、坦洋、北岭、屏南、古田、沙县及江西铅山都盛产红茶,为了区别,才把武夷山生产的称为”正山小种”,以维持正统外地的红茶成为‘外山小种’或‘人工小种’来加以区别。”

小小的桐木关约只有五十户人家,户户相闻,像极了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正在沏茶时,我看见一位中年男子端着一碗饭,走出家门,到隔壁串门子,便于邻居一起吃起中饭,这种情景,使我回想起儿时的乡间情趣。

在 “正山小种”的茶香中,为我们沏茶的小姑娘说, “正山小种”虽然价格高,但产量很少,茶农不能赖以维生。他们除了种茶,还种种子、采红菇、捕角怪维持生计。

“两百多年来,英国女皇就是喝这个茶呢!”小姑娘边沏茶边笑盈盈地说,然后指着山上的一个教堂十字架,说:“那个教堂就是英国人盖的,还有清朝留下的英国官舍,那时设有‘监茶使’,就是英国女皇的特使。每年负责监察、收购,并用船运回英国!“

她话题一转,说道”正山小种”不止味美圆润,是完全不用加味的红茶,而且非常耐泡,可以泡七、八次,一般的红茶是没有这个能耐的。

“我在电视上,看英国人用大壶泡这种茶,不对!不对!”正山小种”就像一般功夫茶,要用小小壶泡才好喝!

他非常轻巧的把仿若白玉的瓷杯推到我们面前,”正山小种”的颜色酒红,松香与茶香飘动。

我屏气凝神,喝了第一口魂牵梦绕的”正山小种”。

“正山小种”有一种古朴之气,正如古代隐居深山的侠士,或在森林古寺修行的禅师。平时劈水担柴,褐衣布履,看来并不起眼,只要凝神敛目,就会让人感受功夫深不可测。

“可以带我去看看茶树吗?”我说。

我们跟着小姑娘穿过后院的门扉,抵达”正山小种”的茶园。说是茶园,实非茶园,只见零零落落的茶树,蔓生在石砾缝中,枝干强劲,高约两尺。茶叶小如眼睑——呀!原来”正山小种”是由此得名,茶树与茶叶都是出奇的小。

“自古以来,在武夷山区都是半发酵茶,为什么唯独”正山小种”是全发酵的红茶呢?“

小姑娘告诉我们一个有趣的故事:

清朝道光年间,市局动乱不安,有一队官兵路过崇安星村,当时青茶刚刚采摘,尚未烘干。茶农见官,纷纷走避,官兵也不知青茶是茶,据水灾青茶上面。等官兵走后,青茶已因挤压发酵,变成黑色。

茶农赶紧烘吵,以松柴烘干,竟产生了特殊的香气,运到福州销售。洋行的人“物以稀为贵”,定了高价,想不到反而销路大好,全发酵的”正山小种”于是正式诞生,在一八七〇年左右,外销欧美即高达两万四千担。

另一种说法是,制好的半发酵茶,在长期海路运送欧洲时,继续发酵,而成为全发酵茶,这是为什么欧洲人不懂饮用青茶的缘故。

我想,是第一种说法比较可信,这也正如山中的侠士与禅师,他们的修行总是带着偶然的天机,不是人工制造的。

唯一的必然是,”正山小种”从古到今,都是以松木烘制,茶叶中带着淡淡的松烟之香,与桂圆的清甜相融合,形成了独一无二的滋味。

同样是”正山小种”,品级也分成多种,最好的是春天以茶芽制成的,其次是叠词采摘的,在其次是秋天采摘的。茶价低者一百,高者上千。

在茶农家试茶,最好的茶总是最后才会出场。小姑娘泡了今年最好的”正山小种”,茶色乌润,汤色红浓,滋味更含蓄而深长。前面的几泡”正山小种”令人啧啧称奇,后面的这一泡令人无言以对!

品茶结束,小姑娘说:“这一泡是不卖的!

寻以何故?她说:“卖给英国茶商后,我只剩下两斤,都被订走了,一斤是去年一位中央领导特别吩咐,另外一斤是一位英国的生物学家去年就订了,今年来做研究时喝。泡给你们喝可以,要卖就没了。”

爱茶的人怎可喝了好茶之后,空手离开呢?

我向小姑娘展开了游说,中央领导好茶很多,半斤也就足够了;英国学者一个人来做研究,半斤也就够了;我们远从千里之外来找茶,若不能带点茶回去,实在太可怜了。

小姑娘看我们心诚意切,就把仅存的”正山小种”让了一斤给我们。

但我们带着那一斤”正山小种”下山时,感觉行囊中非常饱满,仿佛把整个武夷山的山水,天地灵气所钟,全部化为片片茶香,带出山外。

回到台北,每次泡”正山小种”就想到武夷山高深而遥远的山村,极小极小的茶叶仿佛饱含着深意。文学家对这个世界的追索正是如此,在偶然的阅读中升起一个意念,随着意念的丝线去追索,于是有了武夷山,也有了桐木关,又有了”正山小种”,有了人生一次奇特的因缘。

创作是在玄想的一念与锲而不舍的实践中完成的,两百年前英国女皇派出监茶使是一念玄想的实践,我和淳珍跑到武夷山寻找在人间已被遗忘的珍品,不也是一念玄想的实践吗?

我想到欧阳修写《醉翁亭记》,说到醉翁之意不在酒,意在山水之间。 在寻找”正山小种”的过程,我也是意不在茶,意在会心,意在一点永不失去的浪漫之情。

创作与人生的追寻探索,也是如此,一般人渴望之情或会意之心突然击中自己;文学家不知向外追求,而是保有诗情,创造浪漫之情,也保有慧心,期待相约而再来的时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28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