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迁村腾地”建设模式初探

更新时间:2024-04-16 14: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农村“迁村腾地”建设模式初探

----洛党镇村镇建设规划管理所 苏祺银

[摘要] 新农村“迁村腾地”建设中一是坚持政府主导,

建立共同推进的机制。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城市理念建设农村、用现代理念教育农民,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二是注重统筹规划,有效控制建设规模。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与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等规划有机结合,科学合理地布局生产生活,分期实施原则;三是坚持耕地红线。进一步加强对耕地的质量监管,将新增耕地作为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四是坚持尊重民意,确保农民收益和保持农村特色。五是坚持量力而行,协调发展的原则。在民居房建设模式中积极探索出了一条“政策引导、政府扶持、村组实施、群众参与”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前 言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和国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目标,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涉及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农村四个大的方面,是一个系统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 1 -

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农业现代化、深化农村改革、破解“三农”问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惠及亿万农民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实惠工程。在建设中,我镇积极响应市委、政府的“新家园行动”号召,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通力合作下,整合项目,一是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城市理念建设农村、用现代理念教育农民,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二是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分期实施原则;三是坚持尊重民意,量力而行,协调发展的原则;在民居房建设模式中积极探索出了一条“政策引导、政府扶持、村组实施、群众参与”的新农村建设之路---“迁村腾地”建设模式,特别在农村民居房改造项目建设上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农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形成的原因

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农业和农村发展仍处于爬坡阶段,建设新农村任重而道远。主要表现在:

1、人多地少,耕地日益减少。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的进程提速,厚丰村人均0.64亩耕地远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矛盾日趋突出,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2、居住分散而造成土地得不到集约利用、产业不能连片发展。由于资源匮乏,没有龙头产业支撑,主导产业还是

- 2 -

以种植业为主,大量的劳动力被束缚在土地上,更多的劳动力没有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因此存在着地区与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户与户之间的差异;加之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项目,由于土地流转困难重重,企业不能大规模连片开发,致使农业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带动作用还不够强。

3、居住分散而造成人民群众不能共享公共资源的矛盾。 由于乡村与城市之间的差别,融资渠道单一,建设资金筹集困难。厚丰村很多公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特别是村庄道路、人畜饮水、集镇农村交易市场开发、紧急避险场所、活动中心、文化广场等建设资金投入较大,导致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即使耗巨资建成,也不能实现资源共享。

二、“迁村腾地”是破解阻碍新农村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迁村腾地”概念

“迁村”即把居住在大山深处、环境恶劣、不适宜人居住、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条件较差的农村群众迁移到交通便利、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地区进行集中安置,同时合理配置公共资源。

“腾地”即通过迁村集中安置农户,腾出大量的零散宅基地,将腾出的耕地复垦用于发展经济林果,增加耕地面积、改善村容村貌、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群众收入。实现千人资源共享、建设新农村的目标。

(二)“迁村腾地”的运作模式

- 3 -

建设中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建立共同推进的机制。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用城市理念建设农村、用现代理念教育农民,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二是注重统筹规划,有效控制建设规模。坚持因地制宜,规划先行,与城乡建设、产业发展、生态建设、新农村建设等规划有机结合,科学合理地布局生产生活,分期实施原则;三是坚持耕地红线。进一步加强对耕地的质量监管,将新增耕地作为基本农田实行永久保护。四是坚持尊重民意,确保农民收益和保持农村特色。五是坚持量力而行,协调发展的原则。在民居房建设模式中积极探索出了一条“政策引导、政府扶持、村组实施、群众参与”的新农村建设之路,以洛党镇厚丰村为例。

(一)、厚丰村现状 1、自然状况

洛党镇厚丰村位于云凤二级路线上,在镇政府与凤庆县城之间,离政府驻地5公里,距县城10公里,辖区内以山地为主,高温多湿,植被生长茂盛,土壤肥沃,适合种植多种经济作物和粮食作物,全村4.931平方公里。

2、人口状况

洛党镇厚丰村下辖4个自然村,有21个村民小组,农户739户,总人口2851人。拥有劳动力2480人,其中外出务工1240人,占总人口的40%。

3、经济状况

- 4 -

厚丰村拥有耕地1943.6亩,其中水田1642亩,旱地301.6亩,人均耕地面积0.64亩。拥有林地322.6亩,茶园1933亩,蚕桑106亩,泡核桃2950亩,森林覆盖率20%。2009年底全村经济总收入607.08万元,人均纯收入2222元,粮食总产量824772公斤,人均292公斤。

(二)、迁村腾地运作模式

1、“政策引导”:厚丰村一是危旧房新建中按照标准和建设要求验收完成的户均补助20000元;二是民居房改造按照标准和要求验收完成的户均补助2500元;三是在烤烟产业扶持中“烟水、烟路、无菌烟苗及集中式烤群房”等基础设施配套。

2、“政府扶持”: 一是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在安置点共规划迁村腾地农户120户320人,共流转土地60亩,补偿农户资金72万元。二是多方筹集资金,协调整合项目,就入住安置点农户配套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具体包括:整个安置点16宽的环村公路664米,8米宽的次干道380米,争取硬板化。农村人畜饮水工程配套项目资金50万元;电网改造工程30万元;广播电视和电信设施配套30万元,合计配套资金430万元。三是集中培训,进行产业扶持。规划区范围内积极引进烤烟种植,调结构、兴产业,预计2011年将实施1000亩烤烟产业。四是协调金融部门,给予建房户资金扶持,积极向上级争取“信誉村”,共向农村信用社

- 5 -

和中国农业银行每户5—10万元建房贷款,共计160万元。五是现场技术指导,协调县新农办从建房图纸设计:找施工队到合同文本签订再到施工,都有专业人员监督,保证整个项目建设的进度和质量。

3、“村组实施”:厚丰村一是在村委会领导下,成立迁村腾地项目理事会,共计9人,根据工程内容下设协调组、工程技术服务组、后勤组和安全保卫组等职能。保证整个工程正常运转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发动农户,积极参与项目建设,召开村民小组会议,宣传政策、文件及建设标准和要求,做到家喻户晓,粘贴标语80余条,召开村民小组群众会议8场320人次。三是现场服务及协调,每天安排值班人员不少于3人,现场进行服务、协调。

4、“群众参与”:项目建设的主体是农户,利用各种手段积极引导群众参与,配合是整个项目建设的保障,因此首先在户型选择方案上征求农户意见,在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的基础上选择施工队,现场办把关,签订建房合同书。其次在施工中群众参与,“自己在自家打工”减少建房投入。再次,在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中积极发动群众参与建设,特别是道路和人畜饮水项目,真正发挥了群众的主人翁作用。

四、“迁村腾地”建设模式取得的成果

第一是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建设了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高标准基本农田。据统计,厚

- 6 -

丰村实施“迁村腾地”后,项目建设民居房占用土地60亩,可安置农户120户,户均占地0.5亩(包括绿化、公共设施用地),通过集中整治,把老居住点恢复成耕地,种植经济林果泡核桃、茶叶等,共腾出耕地120亩,实现新增耕地60亩。即节约了耕地,减少土地浪费,又改善了民居,提高了农民的生质量,实现了项目建设的双赢,效果非常明显。

第二是改善了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农村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不断增加的人口数量与不可再生的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越加突出,目前全国农村人均建设用地高达229平方米,远远超过了国家规定的上限150平方米。因此,化解这一矛盾的根本途径一是控制人口增长,二是节约、合理利用土地。通过“迁村腾地”对农村散乱、废弃、闲置的建设用地整治,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用地节地率可达到30%以上。

第三是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一方面将腾出的土地通过招商引资,引导和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产业化经营,进一步提升生产力,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农民就业和增加收入。另一方面,通过建设用地节余指标的使用,解决了部分建设资金,统一规划、合理布局,配套公共基础设施,又进一步推动了新农村建设和发展。

第四是扩展了城乡建设发展空间,促进了城乡统筹发展。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村土地

- 7 -

进入市场流通是其土地财产属性的自然回归。而小城镇位于农村之首、城市之尾,与农村经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点;又与大中城市关系密切,是大中城市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和后盾。节约出来的部分集体建设用地可以直接用于当地发展非农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同时,按照总量不增加的原则,将农村节约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小城镇建设,优化了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获得的土地收益返还农村,有利于农村的发展和建设。

第五是促进了公共设施配套利用的最大化,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资源共享。“迁村腾地”项目建设中积极探索新农村建设的思路,把村民委员会、村卫生室、厚丰完小、厚丰中学、老年协会、环村公路、集贸交易市场、紧急避险场所、文化活动中心等公共设施进行合理配置,有机整合,大大改善了人民群众就医、就学、就路、就市场、就活动中心的条件,方便群众的生活。真正意义上实现了资源共享。

五、结语

洛党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思路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围绕乡村道路硬板化,人畜饮水洁净化,农户住房特色化,村寨村貌靓丽化,村寨环境生态化,活动场所功能化,信息服务网络化,管理决策民主化,群众服务方便化的要求,创新工作方法,改进推进方式,坚持按照示范带动、重点突破、梯次推进的工作思路,

- 8 -

新农村建设由过去“分布式”的面上抓,转变为“席卷式”的整乡推进。

“迁村腾地”,实现了新农村建设连片发展,既有效地节约集约利用了土地资源,同时合理配置共公资源,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拓展了农村建设发展的空间,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通过规划有序的集中安置建房,这样做可有效的配置起水、电、路公共设施,置换出更多的土地集中进行产业开发,这是一条一举多得的好途径,在建设新家园中,率先尝试破解山区配置公共资源难题,取得了很好效果。

参考文献:

1、《洛党彝族乡志》;

2、《洛党镇厚丰村小平地自然村“迁村腾地”示范点实施方案》

3、《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国土资源部耕地保护司司长 朱留华)

4、《迁村腾地“腾”出新生活——临沧市凤庆县集约节约用地建设新农村》(王燕 戴涛)

5、《新农村建设之我见》(邓炳辉)

- 9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21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