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

更新时间:2023-07-21 10:23: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政府传播

分类号:
UDC‘自心二。洲周下万。
暨南大晋
硕士学位论文
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
学位申请人:晋绮
导师姓名及职称:
专业名称:
薛国林教授
新闻学
2006年5月1日置南大学周面d匕学位论文
题名(中英对照):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
Resea二 hontheSPokesman匆 stemofChinesegoveoment
作者姓名:晋绮
指导教师姓名
及学位、职称:薛国林教授
学科、专业名称:新闻学
论文提交日期:2006年5月
论文答辩日期:2006年6月
答辩委员会主席:
论文评阅人:
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里红巡邃或其他教育机
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
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香妈签字日期:姗啤‘”厂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一鱼立~生主-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
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
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屠铸
签字日期:“年夕月了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导师签名:魂心尸碑殊
签字日期:,铸年犷月〔。日
电话:
邮编:暨南大学 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
内容摘要
近年来,新闻发言人逐渐开始活跃于国内政治舞台,到2005年底,中国政
府三个层次的新闻发布制度已经基本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全国27个省市自
治区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确立标志着我国政治传播形态的变化,也标志着我
国政府新闻发布工作正在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在一些地区和部门取得一定成绩
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中国政府的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从整体上看仍
然处于起步阶段,鱼待相关的法律保障和运行机制的进一步规范。本
文试图从新
闻发言人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入手,在对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践进行定性和定
量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有中国特色新闻发言人制度建构的问题单,并对新闻发言
人制度建构中的理念定位、正式规则和实施机制、新闻发布会实务等做出系统的
分析和建议。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还就新闻发言人制度的

政府传播

一些具体理论问题,
如发言人的社会角色和归属、发言人与记者的关系,发言人的活动准则问题进行
了探讨。
新闻发言人制度是一个涉及新闻学、传播学、政治学、社会学、法学等领域
的综合课题,因此本文吸收了多学科的的研究成果,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内
容分析法、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统计法等。
关键词: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实证研究;建构
J暨南大学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
研究创新点:
1.对新闻发言人的起源、发展以及在我国建立和发展的过程进行梳理,并对新
闻发言人制度的现实意义进行深入解读。
2.结合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的方法,首次对03年以来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全国展
开的实践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定量研究选取了中央两个部门—外交部和
国新办以及五个省市(直辖市)、近900场新闻发布会为研究对象,为研究新
闻发言人制度的建构和新闻发布会实务提供了鲜活的第一手材料。
3.提出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建构中函需解决的问题,并从正式规则和
实施机制、新闻发布会实务两个层面对之进行系统研究。
4.尝试对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中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有创新性的认识。
玉暨南大学 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
Ab5traet
Reeenilyyears,sPokesIT以 nhasPlayedan而 PortantroleinChinesepolity.Until
theendof2005, Spokesmansystemineludingthreelevelhasbeeninstitutedamund
27Provineesandeityautonomousregions.Thespokesrnansystemensuresthe
eit滋ns, righttoinforrr以 tfonandmarkstheehangeofnationalpolitieal
eonununieatingstrategy.ThebureauholdsnewseonferencestoPublie滋 policiesand
relevantinforff坦 tinnwhieheloselyimPacttheloealpeoPle, 5lives.Thoughsomearea
即 ddePartments11扭 keProgress, spokesmansystemandne、 vsreleasingsystemof
ChinesegovenunentstillstandatthefirststeP.ThePaperintendtoanalysistheorigin
即 ddeveloPingProeessofspokesman.Byquaniitativeanalysis, authorPutsforwarda
ratinnaliZationProposalontheidea, measuresProvidedforbylaw, rulesand
regulatinnsofspokesmansystem, thensuggeststhestandardofPresseonference.At
theendofthethesis, authorProbesiniosomePartieulartheoreticalquestions,汕 dtries
tobringuPereativeviewpoint.
TheresearehonSpokesmansystem15asynihetiealstudy,involvingjo二alism,
masseonununieatinnscience, soeialseienee, Politicalseience,】 awandotherbranch
oflearning, 50thisthesiseombinetheresuitsofanysubjeetofstudy.Themain
met
hodsincludeeonientanalysis, Doeumenimetho氏 statistiealmethod.
Keywords:s伪 kesmansystem:positiveanalysis:eonstruct
卜盛南大学 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

政府传播

制度研究
目录
绪论..........................................................……1
1.新闻发言人的发端和现状.....................................……3
1.1新闻发言人的起源.........................................................................……3
1.2国外新闻发言人制度.....................................................................……4
﹄匀1.3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
2.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现实意义解读.......……
2.1从政治学角度........................................................·························……7
2.2从传播学角度...............................................................................……10
2.3从社会学角度...............................................................................……13
2.4从公共关系学角度.......................................................................……13
3.关于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证研究 ..........................……15
3.1硬币的两面—对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辩证分析..……15
3.1.1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己经初步建立并显露成效........……,5
3.1.2来自学者、媒体和公众的质疑.....……,.....................……18
3.2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样本研究........................................……19
3.2.1样本设计..................................................................……19
3.2.1样本调查..……,...................................……,...............……20
3.2.1几个问题.......................................................................……26
4.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构..................................……29
4.1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理念定位................................................……29
4.2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正式规则和实施机制....................................……31
4.2.1从新闻发言人的“不敢说、不想说、不会说”谈新闻发言
人制度的法律依据、责任模式和选拔机制.......................................……32
4.2.2建立合理有效的信息沟通渠道....................................……37
4.2.3配套制度的完善...........................................................……39
4.3举办新闻发布会的作业程序和规范............................................……39
5.具体理论问题探讨..........................................……44
7盛南大学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
5.1新闻发言人的角色定位和归属....................................................……44
5.2新闻发言人的活动准则.......................................
........................……47
5.3新闻发言人与记者的关系—合作之中的博弈...................……50
结语........................................................……52
注释.

政府传播

.......................................................……53
参考文献 ....................................................……54
附录........................................................……59
后记........................................................……60
乃暨南大学 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
绪论
2003年的一场SARS风波,不仅引发了我国突发卫生防疫事业的大变革,也
将政府公共信息传播机制的建设提到了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上。在抗击非典的过
程中暴露出的政务信息封闭、公共信息流通不畅的弊病,使得中国政府开始重视
政务信息的公共传播机制建设。2003年6月3日,上海市政府率先建立新闻发
言人制度,随后,广东、云南、南京、青岛等省市纷纷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到
2005年底,我国政府已经基本建立了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各部门和省级
人民政府三个层次的新闻发言人体系,共有27个省级地方政府建立了新闻发言
人制度,各地市的新闻发言人建设也十分活跃。据国新办统计,仅2005年一年,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区市就举办新闻发布会1088场,数量
为历年来最高,新闻发布会成为各地政府政策的风向标。与实践领域新闻发言人
制度的“热烈登场”和“全面铺开”相比,国内对于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研究还是
相对滞后的,中国期刊网上研究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论文70余篇,散见于各类新
闻学、决策学、法学期刊,新闻发言人制度方面的专著不到十本,主要以中国传
媒大学出版社新闻发言人系列教材为主,总体来看研究的力度和深度都是欠缺
的,因此,从不同角度对新闻发言人制度进行系统的理论探讨不仅具有重要的学
术意义,也会对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构和完善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闻发言人最早起源于美国,其对应的英语单词是“spok。Sman”,从语义来
讲,即是指公开发布新闻的人。《辞海》中新闻发言人的定义是指由国家机关、
政党组织、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任命或指定的新闻发布人员。刘建明在其主编
的《宜传舆论学大辞典》中给新闻发言人下的定义是:“国家、政党、社会团体
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比较小的部门为兼职)新闻发布人员,其职位一般是该部
「1中层以上的负责人。新闻发
言人的职责是在一定时间内就某一重大事件或时局
的问题,举行新闻发布会,或约见个别记者,发布有关新闻或阐述本部门的观点
立场,并代表有关部门回答记者的提问。”①这一定义是目前对新闻发言人的定义
中比较全面和权威的,也被广为引用。
“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在一

政府传播

定历史条件下形
成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体系。新闻发言人制度可以理解为是新闻发言人盛南大学 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
作为国家、政党、社会团体任命或指定的专职新闻发布人员,定期举行新闻发布
会等形式的新闻发布活动,以传达所代表组织的立场和观点的制度体系,它包含
法制化、经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内在要求。从我国目前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
践来看,处于初衷良好但实际作用弱化的现状,因此,分析各级政府新闻发言人
制度展开的实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规范和机制的方
案,是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完善政府新闻发布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促进我国社
会民主进程、形成信息开放的格局有着深远的意义。暨南大学 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
1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发端和现状
1.1新闻发言人的起源
从世界历史上看,政府新闻发言人最早出现在19世纪20一30年代的美国。
19世纪20年代,美国普通民众获得了选举权,政党制度开始完善,平民政治崛
起;30年代,廉价报纸诞生,美国的新闻传播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新闻发言
人正是萌芽于这样一个政治改革、经济增长、传媒大众化的年代。
最早聘用新闻发言人的美国总统是1829年当选的安德鲁·杰克逊。②但是杰
克逊以及后面几位总统的新闻发言人都是以私人秘书身份出现,不属于政府系
统,政府并不提供资助。直到1897年,麦金利总统上台,他的6名助理刁’开始
领取政府薪水,其中包括负责新闻宣传的科特柳。1897年3月麦金利总统在白
宫东厅举行了有120名记者参加的招待会。由于科特柳的出色工作,他又得到西
奥多·罗斯福的青睐,先是留用了他,后又在1903年提名他入阁。
第一个安排正式定期记者招待会的总统是威廉·霍华德。塔夫脱,他安排每
周两次举行定期的记者招待会。③但塔夫脱和前几任设立新闻发言人职位的总统
一样,对于新闻界的负面报道颇为反感,因此,在一次令人不快的会议后,塔夫
脱总统便只向他的家族报纸《辛辛那提明星时报》提供消息。这一时期美国的新
闻发言人制度以随机性和非制度化为特征,总统的喜好直接决定着白宫新闻发言
人的设置和地位。
新闻发言人的
正式出现是在塔夫脱总统的下一任伍德罗·威尔逊总统任期
中,催生这一制度产生的直接动因是“卢西塔尼亚事件”。
卢西塔尼亚是英国丘纳德轮船公司开行在大西洋航线上最大的客轮。19巧
年5月7日,该轮在爱尔兰海岸附近被德国潜水艇击沉,船上1924名乘客中1198
人遇难,其中有

政府传播

114名美国乘客。噩耗传来,美国举国震惊,引起了强烈公愤。
迫于舆论压力,威尔逊总统正式任命他的秘书约瑟夫·P·图马尔蒂担任政府的
新闻发言人,负责沟通新闻界,定期举办主持一记者招待会。这就是现代新闻发言
人制度的发端,并被以后的继任者哈丁、柯立芝、胡佛、罗斯福等继续沿用,成
为了一种制度。
在政府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同时,民间也兴起了雇用新闻代理人处理与新
闻界关系的风潮,一些社会团体、大型企业乃至于社会名流、电影明星等纷纷聘
3暨南大学 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
用新闻代理人安排接受记者采访、回答问题等。
1.2国外新闻发言人制度
二战以后,特别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发言人制度在许多国家的各个
部门开始建立和完善。以新闻发布制度发展较为完备的美国为例,在罗斯福总统
之后,历任的美国总统延续了罗斯福时期的制度,出现了一些著名的发言人,新
闻发言人体系包括固定的各级各部门的新闻机构和专职的新闻官员,相对固定的
新闻发布场所和发布对象,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吹风会、与记者交谈沟通
等多样的发布方式;定期、不定期和随时发布的机制逐步形成。1966年美国国
会通过了《信息自由法》,1977年通过《阳光下的政府法》,为保障公众知情权
和政府新闻发布提供了法律依据。据美国全国政府传播者协会估计,在美国各级
政府大约有40000名政府传播者。
美国新闻发言人制度比较典型,其他国家在战后也纷纷设立新闻发言人,新
闻发布制度经历了从无到有,逐步完善形成自己特色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
挪威、法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哥伦比亚、奥地利、希腊、荷兰等国
陆续制定了专门的信息公开法律。1992年冷战结束后,政府信息公开法制化甚
至成为一种潮流,欧洲的葡萄牙、比利时、俄罗斯、爱尔兰、意大利、英国;亚
洲的韩国、巴基斯坦、泰国、乌兹别克斯坦、以色列、日本、印度;非洲的埃塞
俄比亚、尼日利亚、南非等都制定了相关的信息公开法律和法规。这些法律法规
基本上以公开是常规,不公开是例外为原则,强调政府信息是公众资源,政府有
信息公开的义务,是当代新闻发布制度的
基础。
各国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具体实践中各具特色:德国法院的新闻发言人与记
者建立起了长期的信任关系,可以以口头的方式向严肃媒体提供额外的信息。英
国的新闻发布很谨慎,在司法和行政部门非常强调保密。日本建立了内阁广报室
和非官方记者俱乐部作为联系政府与新闻界的桥梁。法国有政府信息

政府传播

商业化的政
策规则,实践中,可以向私营部门提供经营政府信息的特许;突发事件的发布体
系也非常完善,涉及外交、国防、治安、灾害等分别有不同的政府部门负责发布,
记者们知道什么样的事到哪里找消息……各国的新闻发布制度具体形态和运行
机制有区别,但新闻发言人制度在许多国家的各级政府中普遍存在。盛南大学 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
1.3新闻发言人制度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
尽管有文献记载,新中国成立之前的抗战后期和国共内战时期,就曾出现过
新闻发言人,当时的国统区官方普遍用一记者招待会的形式发布新闻,但在之后的
近40年中,新闻发布活动只是零散出现在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后,大都以表明
立场为主,有很强的政治目的。我国真正对新闻发布工作予以规范化的推动是从
1982年开始的。
1982年初,中央对外宣传领导小组起草了关于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请示,
同年3月26日,外交部就第一次以外交部发言人名义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当时
由时任外交部新闻司司长的钱其深同志就中苏关系发布了消息。但这时,外交部
发言人制度并未正式确立。1983年3月l日,新闻司司长的齐怀远走马上任成
为外交部第一任发言人,举行新闻发布会。1983年4月23日,中国记协首次向
中外记者介绍国务院各部委和人民团体的新闻发言人,正式宣布我国建立新闻发
言人制度。④新闻发布制度建立初期,每周一次发布会,只发布消息,基本上不
回答提问。同年九月开始尝试在每月第一周发布会上现场答问。这时的新闻发言
人制度是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为了满足对外宣传的需要建立起来的。实践中,
基本局限在中央一级人民政府。
1988年中央进一步明确了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新闻发布制度。此后,中国政府
的新闻发布工作进入了制度化建设阶段。外经贸部、国家统计局、国务院台湾事
务办公室都是较早设立新闻发言人制度的部委。到2003年,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了
240多次关于中国建设和发展状况的新闻发布会,先后有60多个部委的官员或新
闻发言人出席。
2003年3月一场突如其来的SARS危机,不仅给卫生防疫的信息通报系统打
了一剂强心针,同时也将政府的信息发布和新闻发言人制度推向
了纵深。在非典
发生期间和之后的一段时间,各地政府相关部门开始设立自己的新闻发言人为民
众解答疑惑。其中北京市就建立了专门的新闻发布会机制,由当时的北京市代市
长王岐山牵头,在非典期间召开了多场新闻发布会。4月1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
行新闻发布会,请卫生部常务副部长高强介绍最新疫情

政府传播

,并从20日起,每天举
行疫情通报会,由中央电视台进行直播。2003年6月3日,上海市政府建立新
闻发言人制度,两名市政府新闻发言人登台亮相,随后,广东、云南、南京、青盛南大学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
岛等省市纷纷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一般规定每月举行两次新闻发布会。
2004年至2005年是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稳健发展的两年,我国的新闻发布
工作和新闻发言人制度朝着建立多个层次的新闻发布架构迈进。一些部委、省级
政府也仿效制订了自己的三级新闻发布机制。深圳市的“政府新闻发言人、政府
新闻公室新闻发言人、区和政府各部门新闻发言人”三级新闻发布机制己在施行。
公安部也于2004年春节普遍建立部、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地)三级,定
期新闻发布的机制。此外,2004年重庆、杭州、武汉、福建、沈阳、湖北、柳
州、佛山各地纷纷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2005年宁波市出台《宁波市政府新闻
发布会管理试行意见》;江苏省无锡市在各主要部门,市委各部委办、市政府各
委办局、各市(县)区人民政府设立新闻发言人;之后,天津、辽宁、新疆等地
也纷纷启动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布工作在全国起步较早的南京已经有73个
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设立了新闻发布制度,有近80名新闻发言人正式走向台前。
目前,我国三个层次的新闻发布体制己基本建立。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5
年12月29日,国务院各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全年共举办新闻发布会1020场,
国务院近70个部门,包括部委,包括直属的国家局,建立了新闻发布和发言人
制度,一共有80多位新闻发言人,31个省区市中,还有4个省区还没有正式建
立新闻发布会和发言人制度,27个省区市已建立了此项制度。⑤
在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全国遍地开花的同时,新闻发言人培训热也在全国兴
起,据统计,国务院新闻办分别在03年9月、11月以及04年5月、05年12
月组织了四期全国发言人培训班,单独为一个省举办的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已办完
五期,共有近5000名各级新闻发言人接受了培训。
纵观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从正式建立到不断发展的20余年,大致经历了三
个阶段:外交部新闻发言人—中央政府及中央各级部委新闻发言人—各省
市、基层政
府、行业、区多层次条块式的新闻发言人制度。新闻发言人制度从无
到有,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外到对内,权力机关从过去的“不说话”到主动“说
话”,反射出的是我国政治传播形态的变化,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
积极意义。盛南大学 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
2

政府传播

新闻发言人制度的现实意义解读
2.1从政治学的角度
政治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在民主社会中政府的权力来自公民的授权,公民将
手中的权利交由政府代行使,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政府所占有的大量公共信息在
归属上是属于公民的,必须向公民公开。
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宪法也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保障人民群众依
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维护和实现自身的根本利益,对政府进行有效的监督是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应有之义。而新闻发言人制度的产生和发展,既是保障
公民权利的重要手段,又是我国民主政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也
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设一个服务型政府的必要举措。
1.公众知情权的保护
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建设与民主政治的进程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
展,我国公众民主观念有了进一步的增强,在维护自身民主权利尤其是参政议政
方面富于热情,这就迫切地要求政府公布公开公共信息。公众首先要对新闻信息
知晓,了解国家政治生活的情况,然后才能形成自己的政治主张和意见,更好的
行使其权利。⑧这就涉及了“知情权”的概念。
知情权是指公众自由知悉、获取社会公共信息的权利。最早是由美国记者肯
特·库柏在1945年首先使用,194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第59(I)号决议中,
知情权被宜布为基本人权之一。⑦1948年知情权被写进了联合国的《世界人权宣
言》。虽然知情权最初提出时是作为新闻自由的一部分提出的,但随着西方学术
界的深入探讨,一般认为:只有新闻自由而没有知情权只是单方面的,也是远远
不够的。在信息社会,知情权是公民行使一切民主自由权利的基本前提,是现代
国家民主宪政的基础要素,也是防止出现恶劣政府的必要条件。二战后,特别是
20世纪80年代后,“知情权”理论被学术界、社会和各国政府普遍接受,知情
权作为一种基本人权在许多国家以法律形式加以确认。
我国虽然没有哪一部法律明文规定公民的知情权,然而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
的《宪法》中,就包含着有关的精神。《宪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暨南
大学 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
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这个规定就表明,我
国公民有权通过新闻传媒传播和获得信息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权通
过新闻传媒对国家事务、工作人员实行监督。⑧从这里就可以逻辑性的推出,享
有知情

政府传播

权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性权力,而尊重和保障知情权,首要的就是政务信息
的公开化,新闻发言人制度正是我国政府政务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
2.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有利于政府的科学决策和建立高效服务型政府
首先,政务信息的公开是建立服务型政府的需要。政府的职能发展在国际历
史上表现为两个过程:一是20世纪30年代开始由主要履行政治职能向扩大管理
领域,管理包括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由统治到治理的转变;二是20
世纪80年代后,由于政府机构膨胀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出现后,政府开始渐渐
退出经济和一些社会领域,将服务概念加入到行政实践中。⑨我国政府职能的发
展过程虽然与西方国家的具体演变有差异,但总体来看,也从计划经济时代的全
能型政府,“统分统支、统一管理”向服务型政府、有限政府转化。政府从直接
参与社会经济生活到宏观调控与提供服务的转型,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政府
政务信息的公开和新闻发布。据有关学者的统计,中国政府信息一直处在封闭、
闲置或半封闭、半闲置的状态,其中只有20%是公开的。⑩政策信息和公共信息
的逐步开放将大大丰富流通中的信息资源,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活力。
其次,政府政策信息的发布,有助于公民更好的监督政府行为,增加政府工
作的透明度,从而提升政府工作的效率。没有监督的权力是滥用的权力,新闻发
言人制度是民主监督的重要方式之一。政府新闻发言人定期举行发布会或约见个
别记者,向媒体发布政府信息,使公众了解一段时期内政府的行政行为和行政结
果,通过舆论监督,促使政府工作更为勤政、高效和廉洁。
再次,政府政务信息的公开有利于决策的公共性,新闻发言人通过接受媒体
的质询,和解答疑惑能够更清楚地了解媒体背后的民意、及时掌握公众的想法和
意见,能够使决策更为科学化和合理化。在既往的政府管理模式下,绝大多数的
公共政策的制定往往是在政府系统内部完成的,往往体现出封闭性的特征。有的
决策甚至是小范围内的几个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作出的,公众的意见往往得不
到重视,公众智慧也没有得到利用。新闻发言人制度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以及公暨南大学2006届硕
士学位论文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
众参与政府治理、决策提供了一个平台。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
导师喻国明在阐述新闻发言人制度对公共决策的作用时说到,“新闻发言人制度
是政务信息公开的一个层面。现代社会不能光靠少数人决策,必须要有一个社会
各个成员协同配合、分散决策

政府传播

的过程,这种分散决策要通过制度安排来实现。这
个制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信息的社会分享。新闻发言人实际上是专门用于向公
众沟通政府的信息,有针对性地回答社会对于公共管理方面的疑问的专门职
务。”
3.应对信息多元化的威胁,强化舆论控制能力的需要
在信息社会中,政府对舆论控制的能力正在接受严峻的挑战。一方面,随着
信息传播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多媒体信息平台等新兴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彻
底改变了新闻信息传播的单一途径,人际传播的模式开始渗入大众传播领域,国
际信息交流日益频密,信息出口在日益多元化;另一方面,与几十年以前的中国
媒介生态环境不同,随着中国的媒体产业化、商业化、集团化、股份化趋势,媒
体政治工具的性质在弱化,市场价值和商业追求越来越受到强调,这种情势下政
府的权威度和信任度受到了冲击,也面临一种失语的危险状态,因此,如何变被
动为主动,在信息多元化的社会中寻找一条出路,来争取舆论阵地的权威制高点
成为政府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在媒介、受众需求均走向多元化和国际国内信息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只有通
过强化政府主流、权威的信息发布口刁能在舆论阵地上争取到主导地位。因此,
我国政府开始建立和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体系,通过主动的发声,指定相对固定
的新闻发言人,以定期的、规范化的形式强化政府官方权威的口径。
信息社会给政府的带来的新挑战还包括公共事件或危机发生时能否有效的
稳定舆论。突发事件的发生常常导致社会危机的产生,如果政府在危机发生后没
有第一时间出来“说话”,舆论很快就会被谣言和小道消息填塞,人心惶惶,既
不利于危机的化解,有时还会引发更大的危机。
2003年春节刚过,广州市便开始出现“非典”恐慌,最初的信息披露是从
手机短信发出的,之后各种传言充斥街头,并一度引发“抢购风”。2月11日,
广州市卫生局与广东省卫生厅分别召开新闻发布会,以记者提问,官员、专家接
受采访的形式,向市民提供了关于“怪病”的相关情况。政府部门的权威信息得贬南大学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
以正常发布,街头传言才迅速遏制,“抢购风“也嘎然而
止。此后在5月的北京,
SARS肆虐之时,北京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也显现了同样的威力。北京市代
市长的王歧山作为北京市政府的“新闻发言人”,其冷静、负责的态度给社会各
界吃了一剂定心丸。实践证明,政府新闻发布的渠道越畅通,越有利于事件的解
决。主动地发布新闻,可以有效地避免小道

政府传播

消息和谣言的传播,安定人心,防止事
态进一步扩大。
4.加入wTO以后,进一步推进政务透明化、与国际社会融合的需要
我国于2001年12月H日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成为该组织的第
143个成员。加入世贸组织标志着中国走向了世界经济的中心(中国入世首席谈
判代表龙永图语),也标志着中国以更开放的姿态,融入国际社会和国际市场。
著名报人方汉奇说过,“入世后的中国,意味着已经接受了WTO的以下原则,即:
无歧视待遇的原则,最惠国待遇的原则,贸易自由化的原则……透明度原则和国
际贸易中公认的其他的一些游戏规则。”其中透明度原则对我国的政治经济领域
信息公开程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透明度原则的基本内容是要求各成员方必须将有效实施的所有有关对外贸
易的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司法判决、行政措施、政策命令以及双边多边协定、
条约等迅速加以公布,以便世贸组织成员各方能随时获取相关信息,所体现的主
要原则是公开。信息透明原则不仅对新闻传媒的报道的透明度提出了更高的要
求,而且也对我国政府管理工作提出了相应的更高的要求。由于所要求信息公开
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因此,该项原则对信息透明的法定化、制度化具有重要意
义。
2.2从传播学的角度
1.拓宽了新闻发布的渠道,以双向传播代替单向传播,以更人性化的方式向
媒体传递新闻
新闻信息的发布不仅涉及信息的发布者或信息发布的内容,同时也包括信息
发布的不同渠道和模式。新闻发言人制度产生之前,我国的政务信息主要通过组暨南大学 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
织传播和会议传播的渠道传递。重要的政策出台后,往往通过层层召开会议、宣
读文件、领导讲话或专题辅导报告、组织收看电视等形式传播政策。这种形式的
传播范围局限明显,主要集中在组织内部,一级一级传递,成本也较高。在利用
大众传播渠道的过程中,从建国初就确定由新华社统一发布政府新闻,由《人民
H报》负责刊载,发布的形式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两种。1982年,第五届全国
人大常委会决议决定:“新华通讯社作为国务院的组成部门,是国家集中统一的
新闻发布机关。”1987年,中宣部等部门又在
《关于改进新闻报道若干问题的意
见》中再一次明确:新华社是“党和国家发布新闻的机关,它的一个主要职能就
是负责准确地、及时地统一发布党和政府的重要新闻。”这里的重要新闻主要是
指党和政府的重大政策、决定,重要文件,重要会议新闻,中央领导人的重要活
动,中央领导人同外宾会见、会谈时

政府传播

发表的涉及国内国际重大问题的谈话,重要
人事任免,领导人去世等新闻。
随着中国政府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新闻发布的渠道开始走上多元化的道
路。首先是互联网的出现和普及,大大降低了信息传播的成本,政府开始利用网
络进行政务信息的传播。1999年政府上网工程启动,到2000年7月底,政府上
网工程下注册的政府网站域名就达到4000个。”其次,政府开始建立新闻发言人
制度,设立专职或兼职的新闻发言人,通过定期举行规范的新闻发布会、新闻吹
风会或个别约见等形式,传递政务信息。新闻发言人制度至少给政府政务公开的
机制带来三个突破:第一,将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的传播形式融合起来,新闻发
言人代表政府发布相关的政府公务信息,接受来自媒体的提问,记者也可以就政
府出台的相关政策、规章、统计资料、工作报告等进行质询、反馈大众舆论,政
府与媒体、公众开始形成了双向沟通的模式;第二,新闻发言人代言政府发布新
闻,借助大众媒介以最快、最形象的传播方式将政府的决策告知受众,提高了政
务信息的到达率,增进了公众对政府工作的了解,增进了公众对政府的情感认知;
第三,政府信息传播的渠道更宽广了,除了组织传播和会议传播,以及单一依赖
新华社发布新闻之外,政务信息发布又多了一种方式。虽然有关中央领导人的重
要新闻仍旧由新华社和人民日报社发布统一口径,但涉及老百姓民生、社会、交
通、法制、教育、卫生等问题的新闻政府都会邀请一定比例的媒体参与采访,信
息采集和发布的渠道大大扩展了。暨南大学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
2.政府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通过议程设置对舆论进行隐蔽的控制
议程设置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在美国风行起来的一种有关大众传播效果的
假说。其主要含义是:大众媒介注意某些问题,忽略另一些问题的做法本身可以
影响公众舆论,人们将倾向于了解大众媒介注意的那些问题,并采用大众媒介为
各种问题所确定的轻重缓急顺序来安排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关注程度。任何未列
入这个议程的话题都得不到正式的讨论。这种情况就是媒介议程设置的情形,特
别是那些新闻、时事、评论能将公众注意
力聚集于一系列获得解释与受到限制的、
经过选择的问题,同时忽略其他的问题。其结果是媒介强调的话题在公共领域得
到广泛的讨论。与此同时议程设置理论的另一层含义是,这个话题是如何被呈现
的,如何被排序、或被赋予重要性和意义的也将影响到公众舆论对议题的认知。
因此,政府在进行新闻发布时

政府传播

,可以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将官方对事件的
次序、观点、立场通过媒体进行放大,从而隐蔽地引导和控制社会舆论。
议程设置理论对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影响并不仅如此,随着研究的深入,
传播学者发现议程设置过程并非只是政府单方面设置这样简单,传媒议程背后存
在着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力量博弈的关系。当代美国著名的传播学学者埃弗
里特·M·罗杰斯 (EvorettM.Rogers)等构造出媒介议程、公众议程和政策议
程的三足鼎立的扩展模型(如下图),认为应该从三者以及其他外在因素的互动
中寻找议程设置的规律。
守守门人、、
影影响性 性
媒媒体和 和
特特定的 的
新新闻事件件
个人经验以及精英、其他个人中的人际传播
媒媒介介一{公众议程卜 卜政策 策议议程程程公众议程程 程议程 程
一一个议程问题或事件的真实世界指数数
Dean叹gJ理浅尺侧夕rs,E.似 (I992).CommunicationConcePt6..Agend匕一se“初侈肠口好口”J
oa七,cA,&心e
罗杰斯等学者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传媒议程的设定、公众议程的设定、政策
议程的设定这三个环节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在不同的情况下,可以相互设
置议程。例如,公众在一段时间内关注度高的事件,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媒体的
议程以及政策议程;媒介通过新闻、评论强调的某一新闻事件,媒体对这一事件暨南大学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
的态度也会影响政策议程和公众议程。此外,个人经验以及精英、其他个人中的
人际传播和一个议程问题或事件的真实世界指数都会对媒介议程、公众议程、政
策议程产生影响。
这个更为复杂的框架理论,展示了新闻发布、形成政策议题的复杂性,因此,
新闻发言人在对政策议程设置的过程中,所关注的并不应该仅仅是简单化的新闻
发布,而应立足于寻找与传媒议程、公众议程有契合点的议题进行传播,刁能最
大效果的达到影响舆论的效果。同时,也要重视精英及其他个人中的人际传播对
政策议题的影响力。
2.3从社会学的角度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理解,新闻发言人制度是政府所控制之下的政府与新闻界
的互动或者说是政府与市民社会之间的互动,虽然制度的程序以及内容在相当大
的程度
上由政府所规定,但是该制度毕竟为市民社会介入政府话语机制提供了一
条渠道、一种参与的路径。市民社会的概念发展到今天,一些西方学者认为其应
该由社会和文化领域构成,同时强调它的社会整合功能和文化传播与再生产功
能。市民社会概念的这一转型更加突出强调信息在其中的作用,因为信息的传播

政府传播

和公开涉及到的不仅仅是文化传播与再生产,而且关系到市民社会与政治团体之
间的交融整合。因此,新闻公开制度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传播学意义上的议程设
置,它还在社会学、政治学的意义上传递有更多的意义,它是一种政府传递公共
信息的载体,也是一种政府与市民社会对话的话语机制。
2.4从公共关系学角度
新闻发言人诞生之初,一个重要的社会因素就是当时美国新闻界掀起的一场
揭露企业丑闻的“扒粪运动”,工商界为了自身的生存发展,为了改善与新闻媒
介以及公众的关系,开始广泛地开展公共关系活动,包括设立新闻发言人和召开
一记者招待会。与此同时,政府和民间的一些社会名人为了防止火势蔓延到自身,
也纷纷聘用专门处理媒体关系的“新闻代理人”,以缓和与媒体和公众的紧张关
系。从这个意义来讲,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实际上是公共关系理论从企业界向政
府实践领域扩展的结果,也是政府公关框架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
l3赞南大学 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
现代政府行政事务日渐复杂,很难在所有事项上与公众取得一致意见,当政
府与媒体和公众的意见相左时,政府政令通行和有效管理国家的任务就会遭遇挑
战,因此,政府越来越重视与媒体和公众之间的有效沟通和和谐关系,开始认识
到“政通人和”的内外部环境和良好的政府形象对政府履行管理职能的重要性。
政府公关应运而生,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政府公关的组成部分,能够帮助政府达
到对外公关的目标。
政府公关涵盖对内公关和对外公关两个层面,对内即政府公务人员内部的传
播,也就是组织内的传播,是通过组织文化、管理架构、规章制度等内化的过程,
而对外公关则包括增加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使媒体和公众知悉政府的决策过程及
其执行情况,消除公众对政府的疑虑,增进与媒体、公众的沟通,其目标是提高
公众对政府的认可度。新闻发言人制度作为有限的信息源,是协调政府与媒体、
公众之间关系的润滑油,通过新闻发布和政策公布使公众了解政府的行为和态
度,从而争取媒体和公众对政府工作的认可和支持。
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另一意义在于塑造良好的政府形象。
政府形象是指政
府在各类活动中表现出的并为公众所感知的总体印象。如果一个政府有优良的工
作作风、较高的管理绩效,并且能够为公众提供优质的服务,就会获得公众的信
任和美誉,良好的政府形象是公众对政府信任度的综合表现,也是政府的“无形
资产”。树立现代政府的形象是一个由内而外的系统工

政府传播

程,而最首要的是政务信
息的公开,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有助于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增进公众对
政府工作的了解,打破老百姓对政府深宅大院中高深莫测的既往印象,逐步确立
透明、高效、政务公开的政府形象。新闻发言人以政府代言人的身份与公众沟通,
直接的形象传播更有利于使公众对政府形成形象、立体的印象,增加亲近感,提
高政府的美誉度。赞南大学 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
3关于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证研究
3.1硬币的两面—对我国新闻发言人制度建设的辩证分析
3.1.1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已经初步建立并显露成效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各部门和省级人民政府三个层次的新闻发言人体系
已经建立,各地市新闻发言人建设活跃
目前,我国政府已经基本建立了三个层次的新闻发言人制度。国务院新闻办
公室是统筹管理国家新闻发布工作的职能部门,在新闻发布会的举办,新闻发言
人建设工作的规范和促进、新闻发言人的培训等方面都起着示范作用。外交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公安部等近70个国务院部门,包括部委和直属的国家
局建立了新闻发布制度,共有80多位新闻发言人己经走入公众视野。31个省
级人民政府中,27个省区市已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其他4个省区也正在筹
划进行相关的工作。
2005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区市举办的新闻发布会
数量均为历年来最高,共举办新闻发布会1088场。其中,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
办了68场;外交部、教育部、卫生部、公安部等51个国务院有关部门以本部门
名义召开了390场;北京、黑龙江、上海、广西壮族自治区、重庆等31个省区
市组织举办了630场。”
各部、省市地区在推进新闻发言人建设的过程中因地制宜,在发布方式、发
言人设置、发布制度和体系上都逐渐摸索出自己的路子。上海、南京、青岛是新
闻发言人制度建设较成熟的地区。上海市从03年6月3日市政府建立新闻发言
人制度,两位专职发言人与媒体见面后,基本按制度规定,每两周举行一次发布
会,新闻发布会时效性强,质量和规格也都较高。沿海开放城市青岛03年6月
24日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难能可贵的是其在制度实施前就坚持正常的新闻发
布,总体每月可达三场。新闻发布工作在全国
起步较早的南京已经有73个政府
部门和相关单位设立了新闻发布制度,有近80名新闻发言人正式走向台前。05
年7月7日市政府向媒体统一公布了所有新闻发言人的具体资料和联系方式。一
个名为“南京·新闻发布”的网站(~)也正在试运行

政府传播

。公安
部04年l月宣布在全国公安机关实行定期新闻发布制度,并规定原则上,公安里南大学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
部和省、自治区公安厅每一个月举行一次新闻发布活动:直辖市、省会市、副省
级市公安局每半个月举行一次,也可以根据需要每周举行一次。在定期举行新闻
发布活动的同时,对于发布内容、即时发生的重要新闻的发布也做出了规定。上
海、重庆市还设立了固定的新闻发布中心,重庆市新闻发布中心面积为252平方
米,设有发布大厅、记者休息室、贵宾室等,可容纳80余名记者,发布大厅有
宽带、视频等设施。武汉出台了首席新闻发言人制,在04年7月1日颁布的《武
汉市人民政府新闻发布工作暂行办法》中,任命武汉市政府副秘书长吴勇出任武
汉市政府首席新闻发言人,并规定各市直委办局、各区的新闻发言人,都由首席
新闻发言人统一协调。04年11月13日,成都市工商局在全系统推行新闻发言
人制度,并推出10项新闻采访原则。
2005年,部分大型国有企业、医院、学校和金融机构也纷纷开始建立健全
新闻发言人制度,完善突发事件新闻发布机制。
新闻发言人培训热在各地兴起
从2004年开始,新闻发言人的培训、履职和亮相一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各省市自治区普遍开展新闻发言人培训,国务院新闻办在2003年9月、11月
以及2004年5月、2005年12月共组织了四期全国发言人培训班,对来自中央
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新闻发言人和新闻官进行了集中培训,学习课程包括新闻
发布,新闻发言人制度、危机时刻的媒体公关,面对媒体的语言艺术和心理技
巧,新闻发布策划和案例分析等。此外,国务院新闻办公室还与国务院国有资
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合作举办了一期国有大中型企业新闻发布培训班。2005年国
新办与各地各部门联合举办或由各地、各部门单独举办、国新办协助的各种各
类新闻发布和发言人培训班一共有40期,参加各类培训的新闻发言人达到3000
人次。参加培训的官员们普遍表示通过培训,提高了对新闻发布工作重要性的
认识,学习到了与媒体和记者打交道的基本技能,增强了开展新闻发布工作的
信心。贾南大学 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

新闻发布会的质量提高、形势更为多样,起到了及时、准确传递政府声音
的作用
新闻发言人制度从无到有,从星星点点到形成燎原之势,新闻发布会的数量
和质量都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及时、准确、全面地向国内外新闻界提供政府信息
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新闻发布会的内容涵盖了国内外舆论和民生关注的

政府传播

各个
领域,包括防治禽流感、全国人大释法、中国的“三农”问题、国有企业改革和
金融改革、人口与计划生育、两岸关系、艾滋病的防治、中国保护知识产权情况
等,在这些问题上新闻发言人及时公布相关情况、说明政府的工作和态度,得到
了国内外新闻界和民众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04年下半年邀请了一些外国媒体就国新办的新闻发布
会提意见和建议。其结果是,国外的媒体认为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已经基本和国
际上的做法一模一样,己经达到国际水准。比如,发布会上的开场白是5一8分
钟,就符合国际惯例,境外记者还高度赞扬国新办新闻发布会的中、英文电视直
播和网络直播,德国某杂志的总裁和记者说:中国的电视台直播部长讲话,这在
国际上也是鲜见的。
新闻发布会收到了传递信息、引导舆论的效果,以上海市为例,两周举办一
次的新闻发布会上媒体记者出席率始终比较高,每次参加发布会的中外媒体保持
在60一80家,记者保持在100人左右,发布会现场气氛相当活跃,提问不断,中
外媒体对新闻发布的内容也给与及时报道和客观传播。据不完全统计,从2003
年6月到2004年8月,西方主要英文媒体对上海政府新闻发布会的报道达400
多篇,国内媒体,包括港澳台媒体和网站相关报道近4万篇,起到了积极引导舆
论的作用。同时,上海市政府的新闻发布会也受到了老百姓的普遍关注和好评,
据统计,承担新闻发布会直播任务的上海东方网每次发布会后的新闻栏目日点击
数平均增加16万次,点击率增加20%,新闻发言人发挥了沟通政府、媒体和民
众的桥梁作用。‘’
在发布形式上,新疆、青岛、南京、上海等一些城市也有所创新:邀请发言
人举行网络新闻发布会,通过网络嘉宾聊天室的形式发布新闻、解答疑惑;开辟
网上新闻发言人信箱;在相关网站上提供新闻发布会直播、或视频新闻等,形式
更为多样,气氛比较轻松,受到了网友们的欢迎。暨南大学 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
3.1.2来自学者、媒体和公众的质疑
新闻发言人制度的实施,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举措,在及时准确传递政府
声音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该制度在我国发展建立的历史较短,在制度设计

法律保障、制度实施层面上仍然存在着各种问题,随着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各级政
府的展开实施,也渐渐暴露出了自身的局限性。
据05年1月10日《新京报》的报道称,尽管国新办公布了各部委新闻发言
人及其联络方式,但记者联系起来仍然很困难,原因是各部委新闻发言人大多身
兼要职。目前我国

政府传播

的新闻发言人通常由部门领导兼任,以行政级别来确定新闻发
言人,一方面导致负责人因为忙碌而无暇将新闻发布作为经常性的工作(未受过
新闻方面的训练和学习,角色转换的问题);另一方面,发言人缺乏正规的新闻
培训,很容易造成不按新闻规律发布新闻的现象。新闻发言人选拔和授权的机制
不规范,一般由单位推荐,经上级部门认可,参加过一定的培训,就可以上岗,
缺乏考核和监督机制。
一些学者还担心由政府单方面决定新闻发布的时间、内容、公布程度会导致
信源单一和信息垄断。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喻国明表示,“新闻发
言人有可能成为回避采访、回避披露必要公共信息的挡箭牌。只有建立起一个对
称的责任机制,政府官员说和不说都要承担责任,不说要对不说的后果承担责任,
说要对说的相关资讯负责任,这样才能鞭策和激励政府把必要的资讯向社会开
放。”中国科学院国情中心研究员康晓光也认为,“从现有情况看,(新闻发言人
制度的)具体操作权还在政府,实质性进步可能说不上。采访难的问题依然会存
在。”
此外,政府新闻发言人在资讯披露、保障公众知情权等方面作用也还比较微
弱,尤其是遭遇对社会形成广泛影响的公共事件时,往往采取含糊其辞、甚至躲
避的态度。2004年6月下旬国家审计署掀起审计风暴,在半个多月中,李金华
审计长报告中被点名的中央部门和机关迟迟没有积极地向公众做出回应,甚至对
媒体的采访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而本应在此时大显身手的各部门新闻发言人,迟
迟不见身影。上海市在周正毅案、上海房地产专案等事件发生后,新闻发言人更
多的是站在政府的角度为政府辩护,而没有更详尽的披露信息。危机发生时新闻
发言人的缺位会直接削弱公众对政府的信赖程度,但更严重的情况是,部分政府赞南大学 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
滥用权力,对不配合政府宣传工作的媒体进行封杀。据2003年12月3日《江南
时报》报道:“南京市有关部门日前召开的公布新拆迁办法的新闻发布会上,竟
然没有通知包括《现代快报》和《江南时报》在内的三家省级媒体。事后证实,
这一疏漏绝非无意,而是有意为之。”实际上这三家省
级媒体遭到新闻发布会的
封杀在于此前均披露过南京市违规拆迁的重重问题。20天后的重庆开县井喷事
故,一下子夺去了200夺条人命,新闻发言人却用“没有预见”、“没有经验”这
些类似托词的话做了回答。难怪部分媒体和社会群众会担忧新闻发言人制度会在
实质上沦为“形象工程”,并在某种程度

政府传播

上成为屏蔽信息,堵塞舆论的工具。
3.2我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的样本研究
3.2.1样本设计:
为了更进一步对03年以来各级中央政府部门和各省市地区政府新闻发言人
制度的实践进行全面、清晰、直观的分析,笔者对各地新闻发言人的设置、政策
规定和举办新闻发布会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量化研究。
由于涉及的调查范围庞大,此次研究选取了两个中央部一级新闻发言人制度
较为规范成熟的部门—外交部和国新办以及五个省市(直辖市)为样本,对
03一05年来这七个样本的每场新闻发布会的内容、程序、发布方式、出台的相关
条例等进行详细调查,涉及的研究内容包括:
1.举办新闻发布会的数量,03年的统计数据部分样本从其“建立新闻
发言人制度”后开始计算(表一)
一类:
.新闻发布会的内容,
政府颁布的重要政策、
分为四类:(表二)
制度和法规,政府工作和重要活动的介绍和通
报,以及政府在一个时期内工作的回顾和规划等
二类:回答记者的提问
三类:对于紧急突发公共事件或危机、事故、灾害、疫情等作出说明和情况
通报
四类:其他内容,如为了活跃现场气氛而增加的内容、背景资料等。
统计方法:如果该场新闻发布会有此项内容,则记1分,例如外交部在03暨南大学 2006届硕十学位沦文‘},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
年共举办61场新闻发布会,一类内容39分,占总场数的64%,含义是在外交部
03年召开的61场新闻发布会中64%的场次有重要政策、法规、政府重要活动的
信息,二类内容61分,占总场数的95%,即外交部03年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中95%
的场次容许记者提问,以此类推。
3.举办新闻发布会的类型(表三)
4.新闻发言人是否专职、新闻发布会是否有主题以及新闻发布会上记
者提问与主题的相关程度(表四)
5.各地方政府新闻发布的管理条例和实施细则(表五)
3.2.2样本调查
表一:新闻发布会数量统计
22222003年年2004年年2005年年
外外交部部 6lll74448333
国国新办办 455560006888
北北京市市 l6661777l333
上上海市市 200025552888
广广东省省 2llll555l222
云云南省省 llllll333
南南京市市 88845554lll
口外交部
.国新办
.北京市
.卜海市
.)’‘东省
.云南省
.[tJ京市
2003年2004年2005年
O自 nUnU0nUnUnU口 0nU98︻了︸卜 U工n‘j.’I马.j’)自l里南大学 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
表二:新闻发布
会内容统计
000003年 年05年 年
一 一一类类二类类三类类四类类一类类二类类三类类四类类
外外交部部 3999611100022265558333555l000

政府传播


666664%%%95%%%%%3%%%78%%%100%%%6%%%12%%%
国国新办办 3999455555522257776888888333
888887%%%100%%%11%%%4%%%84%%%100%%%12%%%4%%%
北北京市市 l555l666l000l666l333l333000222
999994%%%100%%%63%%%100%%%100%%%100%%%%%15%%%
上上海市市 llll2000333l6660002888000000
555555%%%100%%%15%%%80%%%%%100%%%%%%%
广广东省省 l4442lll666l444999l222000333
666667%%%100%%%29%%%67%%%75%%%100%%%%%25%%%
云云南省省 lll000000OOO333000000000
1111100%%%%%%%%%100%%%%%%%%%
南南京市市 8885550003334lll3lll000777
1111100%%%63%%%%%38%%%100%%%76%%%%%17%%%
表三:新闻发布会的类型
外 外外交部 部国新办 办北京市 市上海市 市广东省 省云南省 省南京市 市
发发布类型型自行发布布搭台发布布搭台发布布自行发布布搭台发布布搭台发布布搭台发布布
表四:其他内容
新 新新闻发言人人新闻发布会会新闻发布会提问的相关程程
是 是是否专职 职是否有主题题度 度
外外交部部专职 职无主题 题不相关 关
国国新办办兼职 职有主题 题完全相关 关
北北京市市兼职 职有主题 题完全相关 关
上上海市市专职 职无主题 题一定相关 关
广广东省省兼职 职有主题 题完全相关 关
云云南省省兼职 职有主题 题 题
南南京市市专职 职有主题 题完全相关 盛南大学 2006届硕士学位论文中国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研究
表五:相关政策规定、法律规范和管理细则
相 相相关条例、管理细则或工工性质 质出台时间 间备注 注
作 作作意见 见 见 见 见
北北京市市《关于在各部委办局、各各政府公文文 2003.1.99999
区 区区县设立新闻发言人规 规 规 规 规
范 范范发布制度的意见》 》 》 》 》
上上海市市《关于建立上海市新闻 闻政府公文文 2003.444较为完备的规范政府信 信
发 发发言人制度的意见》 》地方性法法 2004.5.111息公开行为的地方性法 法
《 《《上海市政府信息公开 开规 规 规规。 。
规 规
规定》 》 》 》 》
广广东省省《广东省政务公开条例》》地方性法法 2005.10.111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规规
规 规 规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1y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