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位一体网格化

更新时间:2024-04-04 02: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地质灾害防治四位一体网格化方案

一、基本原则

1、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地方政府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做到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

2、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科学运用监测预警、搬迁避让和工程治理等多种手段,有效规避灾害风险;

3、坚持专群结合、群测群防的原则,充分发挥专业技术人员支撑作用,紧紧依靠广大基层群众全面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二、目标任务

1、以县(市、区)为单元,逐步建立乡(镇)、村、国土资源所、地质环境监测保护站“四位一体、网格管理、区域联防、绩效考核”的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体系;

2、以乡(镇、街办)为区域,以行政村(居委会)为网格,全面查清区域网格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情况,并对各隐患点实行数据化、标准化、动态化管理,达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

3、以网格内群众为对象,因地制宜,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应急演练,提高群众识灾、防灾、避灾能力;

4、建立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绩效考核机制,全面提升地质灾害综合防治水平与能力。

三、工作内容

“四位一体”指乡(镇)、村、国土资源所、地质环境监测保护站协同管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一体化模式;通过划定网格、落实人员、明确职责和任务,实施分片包干的管理方式。

(一) 网格划分

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划分坚持“属地负责、数量适度、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原则。以乡(镇、街办)为区域,以行政村(居委会)行政边界作为网格。

县(区)国土资源局绘制本行政区域网格图,界定网格的四至范围,确保“全面覆盖,界线明确,不留空白,不交叉重叠”。建立网格档案,确定网格负责人、网格管理员、网格协管员及网格员专管员。

(二) 网格职责

地质灾害防治各个网格由网格责任人、网格管理员、网格协管员、网格专管员等共同管理,分工承担网格内地质灾害防治各项事务。

1、网格责任人:由乡(镇、街办)长(主任)或分管副乡(镇、街办)长(主任)担任。网格责任人职责如下:

(1)根据地质灾害防治“属地管理、分级处置”的原则,履行政府地质灾害防治主体责任,负责本乡(镇、街办)辖区全部网格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第一责任人。

(2)审定网格管理员汇总、核实的地质灾害点基本信息、巡查、排查、核查成果及日常监测成果,并上报县(市、区)国土资源局。

(3)定期召开网格工作例会,安排网格成员具体工作。组织汛期地质灾害排查、巡查及核查工作。

(4)负责网格内地质灾害点(隐患点)的防灾撤离预案的落实、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及组织开展宣传培训。

(5)督促网格专管员按地质灾害监测制度和预警制度按时监测,出现险情时及时报警。突发地质灾害时,在防灾救灾指挥部领导下执行防灾撤离预案,并协助应急抢险工作。

(6)联合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对网格成员日常工作进行绩效考核。 2、网格管理员:由乡(镇、街办)国土资源所所长担任网格管理员,其职责如下:

(1)在网格责任人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网格日常工作的管理、监督和考评,为网格管理直接责任人。

(2)负责网格内地质灾害点(隐患点)防灾预案的编制及更新;指导网格专管员填写“两卡”(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建立两卡档案。负责建立和维护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相关设备和设施。

(3)负责地质灾害点基础数据、监测数据的整理、汇总、上报;完成本区域网

格地质灾害防治年度工作总结。

(4)组织、协调网格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排查及核查;督促、指导群测群防监测员开展日常监测。

(5)出现地质灾害灾(险)情时,迅速组织核实灾(险)情,协助进行灾(险)情上报及应急处置,做好自救和互救工作。

(6)建立网格化管理台账,做好日常工作记录。

3、网格协管员:由省地质局下属各地质环境监测保护站(水文队)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网格协管员,其职责如下:

(1)协助编制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避灾预案,明确撤离路线和监测预警相关措施。

(2)对网格内地质灾害点群测群防工作进行技术指导及宣传培训,指导开展地质灾害应急演练。

(3)协助对网格内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开展情况的检查和监督。协助网格管理员进行地质灾害点(隐患点)基础数据、监测数据进行统一的、标准化的整理、汇总、上报,并对数据进行动态化管理、维护。

(4)参与汛期地质灾害巡排查,突发地质灾害时开展应急调查、协助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处置与救援工作。

4、网格专管员:由行政村村长或党支部书记担任网格专管员,其职责如下: (1)负责网格内地质灾害防治的监测(专业监测点除外)、预警工作,组织网格内群众做好防灾避灾工作,确保网格内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落实网格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测群防监测员,督促开展日常监测工作。 (3)负责落实地质灾害点的防灾避灾预案,维护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相关设施。 (4)参与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日常巡查及汛期巡查、排查、核查;配合网格管理员、网格协管员进行地质灾害点日常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汇总及数据录入。

(5)发生地质灾害险情时及时向网格管理员上报险情,做好自救和互救工作。 (三)

网格日常工作内容

各个网格是地质灾害防治的前沿阵地,日常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收集、分析、整理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背景资料和已有调查资料,网格成员应对网格内相关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点(隐患点)做到了如指掌。

2、定期或不定期开展地质灾害隐患点现场核查,主要核查群测群防监测员工作开展情况,核查地质灾害现状变化及其变化程度。

3、汛前组织开展本区域、网格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及地质灾害易发区巡查、排查,并核实地质灾害的规模、危险区范围、威胁对象、稳定性、危害性,分析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划定应急避险区。

4、地质灾害出现险情时及时上报,及时按预案采取相应措施,开展自救及互救。 5、落实地质灾害监测设施、监测责任人、群测群防人员、“两卡”发放、防灾预案及简易实用演练。

6、对网格内新增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地调查,查明其灾害类型、规模、成因、诱发因素、变形破坏特征,对其稳定性、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价,并及时上报。

7、开展数据统一的、标准化的采集录入,及时更新并维护好网格内地质灾害数据库,统一汇总至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远程会商及应急指挥平台

四、工作步骤

全省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建设按四个阶段分步进行: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要在辖区内进行一次摸底调查,并在调查的基础上,编制本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县(市、区)政府、乡(镇、街办)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完成区域网格划分工作,落实网格成员、明确责任及时间要求。

第二阶段:宣传发动阶段。各县(市、区)要在地质灾害周边居民集中区设置宣传栏、张贴宣传材料,在醒目位置设置网格化图谱,公布网格成员照片、姓名、联系电话、工作内容和职责等信息。更新“两卡”时同步发放网格管理员联系卡。

第三阶段:拉网排查阶段。在网格责任人的组织、协调下,对区域、网格内开展拉网式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核查,填写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点排查情况统计表(台账),并对数据统一分类设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用性。根据排查结果,县(区)国土资源局绘制本行政区域网格图。

第四阶段:广泛宣传阶段。应用网格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制订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避灾预案,在网格内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并组织网格内群众进行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增强民众防险抗灾意识,实现群测群防全

覆盖、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全覆盖。

附网格划分和工作流程图

原则: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专群结合、群测群防

行政分级地灾点网格建立网格网格职责管理责任人审定、核实、上报行政村1行政村2行政村3行政村1行政村2行政村3属地负责数量适度方便管理界定清晰乡(镇)长乡(镇)1乡(镇)2区域管理员土资源所所长管理、督促、考评建网格县(区)国土资源局协助 汇总单元协管员环境监测站技术员指导、检查、监督地质环境监测站汇总专管员村长或村支书监测、预报、协助

方法:建网格,通过建QQ群、电话等手段,原则上每周(汛期每天)监测,及时从低到高传递数据,动态更新网格数据库,达到及时高效防灾救灾目的。

工作阶段及任务第一阶段摸底调查、网格划分、落实网格成员前期准备阶段第二阶段宣传发动阶段宣传、公布网格成员信息、明确任务第三阶段拉网排查阶段地灾点排核查,登记台账,绘网格图第四阶段广泛宣传阶段制定防避灾预案,宣传增强抗灾意识群测群防全覆盖、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全覆盖

现阶段(试点)工作安排:

1、查阅详调地质灾害资料,整理地质灾害点信息,补充添加新增地灾点信息,划分网格,落实网格成员;

2、集中宣传网格作用,公布网格成员信息,明确各网格成员工作任务;(宣传方式,宣传地点)

3、根据地灾点信息整理结果,对省市县三级地灾点及新增灾害点进行排核查,登记地灾点排核查台账,绘网格图;

4、根据网格图的地灾隐患点信息,制定防灾避灾预案,建立“两卡”(防灾工作明白卡和避险明白卡)档案;广泛宣传,增强民众防灾抗灾意识,实现群测群防全覆盖、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全覆盖。

地质灾害点网格化管理与实时动态监测

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专群结合、群测群防”原则,以行政村为网格,乡(镇)为区域,县(区)为单元,设立网格责任人、管理员、协管员和专管员四级网格责任人员,根据地质灾害点详查及汛期排查数据,结合“一张图”管理模式,建立地质灾害点网格数据图库,对地质灾害点实行网格化管理与实时动态监测,使地质灾害管理精确到点,且实时更新点数据信息,以实现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全覆盖、信息化全覆盖,达到高效防灾救灾目的。

1、地质灾害点网格化管理模式 (1)模式结构示意图

根据地质灾害点详查及汛期排查数据,结合“一张图”模式,以行政村为网格,乡(镇)为区域,县(区)为单元,各地质灾害点分别设立网格责任人、管理员、协管员和专管员四级网格责任人员,建立地质灾害点网格管理数据图库。

竹山县 竹溪县 房县 …… 信息包括:1、县局负责人;2、县总地灾灾害点数量,省、县、乡级数量;3、县包含区域(乡镇)数量。 单元

上庸镇 城关镇 柳林乡…… 区域(以竹山县为例)

信息包括:1、网格管理员(分局局长);2、网格责任人(乡镇长);3、各乡(镇)总地质灾害点数量,省、县、乡级数量;4、各乡(镇)包含行政村数量。 九华村 峪口村 信息包括:1、网格专管员(村书记或主任);2、各村地质灾害点数量,省、县、乡级数量。 南坝村 …… 网格(以上庸镇为例)

秦家院 何家寨 信息包括:1、灾害点特征;2、变化动态数据3、各级网格员信息。 4、示范点数据信息。 阳坡院 …… 网格点(以九华村为例) (2)数据动态更新

建立的网格数据图库,设计友好可视化操作界面,借助专用内网,便于各级网格员对监测点数据进行复核纠正,实时动态更新灾害点变化特征信息。例如,网格专管员接入端口的界面,允许实时更新灾害点变化特征信息;网格管理员接入端口的界面,允许对该区域网格专管员录入的灾害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审核;网格管理员接入端口的界面,允许对该区域网格管理员录入的灾害点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审核。

(3)数据输出

上述各级界面中数据信息可以根据需要按所需格式导出。 2、地质灾害点网格化管理数据库

地质灾害点网格化管理数据库包括两套:地质灾害点信息数据库和网格员信息数据库。

(1)地质灾害点信息数据库按地灾点、灾害类型、规模、险情等级、新增情况分类整理,其信息包括地灾点、灾害类型、规模、威胁对象、潜在经济损失、稳定现状、险情等级、防治对策、新增情况、网格员信息等。

(2)地质灾害点网格员信息数据库按网格划分模式整理,其信息包括行政村、乡(镇)、县、网格责任人、管理员、协管员和专管员等。

该两套数据库间数据相互关联,可以任意查询,选取并导出所需信息。 3、地质灾害点远程动态监测

选择某个或几个地质灾害点为例,采取远程监测,观察效果,若效果良好,考虑进行推广。

4、工作步骤

我市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建设按四个阶段分步进行: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各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在辖区内进行地质灾害

点摸底调查,在调查基础上,编制本县(市、区)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成立县(市、区)政府、乡(镇、街办)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完成区域网格划分工作,落实网格成员、明确责任及时间要求。

第二阶段:宣传发动阶段。各县(市、区)在地质灾害周边居民集中区设置宣传栏、张贴宣传材料,在醒目位置设置网格化图谱,公布网格成员照片、姓名、联系电话、工作内容和职责等信息。更新“两卡”时同步发放网格管理员联系卡。

第三阶段:拉网排查阶段。在网格责任人的组织、协调下,对区域、网格内开展拉网式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核查,填写地质灾害风险隐患点排查情况统计表(台账),并对数据统一分类设置,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可用性。根据排查结果,县(区)国土资源局绘制本行政区域网格图。

第四阶段:广泛宣传阶段。应用网格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数据,进行科学分析,制订每个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灾避灾预案,在网格内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并组织网格内群众进行针对性的应急演练,增强民众防险抗灾意识,实现群测群防全覆盖、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全覆盖。

地质灾害防治网格化建设工作阶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1v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