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剪0.2Q0的调整

更新时间:2024-01-24 09:3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判断计算结果正确与否系列一

周期是否合理:

1)周期、振型和地震力。非耦联计算地震作用时,其第一周期一般在以下范围内:

框架结构 T1=0.1~0.15N; 框剪结构 T1=0.08~0.12N;

剪力墙结构 T1=0.04~0.08N。其中N为计算层数(N≤40) 振型曲线光滑连续,零点位置符合一般规律。

2)位移 位移曲线应上下渐变,不应出现较大的突变,位移值满足规范要求。 3)构件配筋的合理性。 满足构造要求,最小配筋率,箍筋肢距,梁加腰筋等

判断计算结果正确与否系列二

粱和扳计算结果是否可信 梁、板、柱的电算结果一般都是不去验证的,前提是你的荷载和参数的设置正确,因为校核这些东西是太麻烦了,而且,这些都是些基本的东西,软件使用都这么多年了,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的。如果验证的话,就有点主次不分了!一般最好验证的是,周期,位移等等一些抗震的主要指标!

在出来电算结果以后,一般可采用手算结构中一些比较重要的地方,采用公式As=M/(fy*h0),在这儿漏算了γs,我一般是算出配筋面积以后,再除以0.95,0.9,0.85三个数字(因为大部分情况下γs在1和0.85之间),算出结果以后与电算结果进行比较,如果相差不大,则认同电算结果,我通过很多次计算发现一般情况下是电算结果远远小于手算结果(如果电算结果真的有错的话),这种情况一般是电算过程中计算机漏算了荷载,或者与个人计算参数设置有误有关。作为大致的估算,我们所要知道的承载力不外乎就是弯矩(验算梁板)和轴压力(验算柱),这些都是最基本的,我想大家都应该会算的,简明构件计算手册上也有这些构件的计算方法。

判断计算结果正确与否系列三

关于软件:

对于带转换层的结构,对于25层以上的高层结构等尽量选用两套软件计算!比较两软件的结果。

基本风压:新的荷载规范将风荷载基本值的重现期由原来的30年一遇改为50年一遇;

新高规3.2.2条规定:对于B级高度的高层建筑或特别重要的高层建筑,应按100年一遇的风压值采用

结构的基本周期:脉动增大系数ξ与结构的基本周期有关(WoT12)。结构的基本周期可采用结构力学方法计算,对于比较规则的结构,也可以采用近似方法计算:框架结构T=(0.08-1.00)N:框剪结构、框筒结构T=(0.06-0.08)N:剪力墙结构、筒中筒结构T=(0.05-0.06)N。其中N为结构层数。 计算振型数取20个偏少。

柱配筋计算原则按单偏压计算应该斟酌。

楼层刚度很大,位移控制很严,会不经济。要精益求精的话,我感觉应做适当调整。

一是计算振型数一般来说取为3的倍数,计算更快更准确些。二是振型数不宜过大,只要满足参振质量大于等于90%就行;相反,如果振型数太大才满足参振质量的要求,就要考虑调整结构方案了。 位移控制在1100--1300之间比较合适

此部分如何在0.2Q文本计算书中看出是否满足?

抗震规范第6.2.13条规定,侧向刚度沿竖向分布基本均匀的框剪,任一层框架部分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按框剪结构分析的框架部分各楼层地震剪力中最大值1.5倍二者的较小值。 试问此部分如何在0.2Q文本计算书中看出是否满足? 请看下面的计算书:

********************************************************************** 框架柱地震倾覆弯矩百分比

********************************************************************** 柱倾覆弯矩 墙倾覆弯矩 柱倾覆弯矩百分比 X向地震: 169784.2 202026.6 45.66% Y向地震: 163870.5 257733.4 38.87% ********************************************************************* 框架柱地震剪力百分比

********************************************************************** 层号 塔号 柱剪力 墙剪力 柱剪力百分比 1 1 X 493.7 846.3 36.84% Y 635.4 3019.2 17.39% 2 1 X 2467.5 6872.1 26.42% Y 2851.0 7679.0 27.08% 3 1 X 3732.9 4961.3 42.94% Y 3465.3 6064.4 36.36% 4 1 X 3837.6 3802.5 50.23% Y 3297.1 4643.6 41.52% 5 1 X 3609.6 2867.4 55.73% Y 3167.5 2886.7 52.32% 6 1 X 2948.9 2610.7 53.04% Y 2403.0 2631.8 47.73% 7 1 X 2855.1 2387.6 54.46% Y 2500.2 2374.0 51.30% 8 1 X 2694.3 2222.6 54.80% Y 2462.0 2248.2 52.27%

9 1 X 2542.4 1997.6 56.00% Y 2386.7 2123.8 52.91% 10 1 X 2332.0 1754.1 57.07% Y 2261.3 1964.9 53.51% 11 1 X 2071.5 1448.4 58.85% Y 2081.7 1712.2 54.87% 12 1 X 1792.7 1034.1 63.42% Y 1806.6 1332.3 57.56% 13 1 X 1494.4 507.3 74.66% Y 1777.8 609.1 74.48% 14 1 X 534.8 213.0 71.51% Y 526.2 245.8 68.16% 15 1 X 132.6 0.0 100.00% Y 124.0 0.0 100.00%

********************************************************************** 0.2Q0 调整系数

********************************************************************** 0.2Qox = 1957.90 1.5Vxmax = 5756.43 0.2Qoy = 2082.85 1.5Vymax = 5197.95

Floor Coef_x Coef_y Vcx Vcy 1 2.000 2.000 493.662 635.355 2 1.000 1.000 2467.548 2851.004 3 1.000 1.000 3732.879 3465.302 4 1.000 1.000 3837.617 3297.121 5 1.000 1.000 3609.567 3167.519 6 1.000 1.000 2948.935 2402.954 7 1.000 1.000 2855.121 2500.230 8 1.000 1.000 2694.337 2461.992 9 1.000 1.000 2542.447 2386.717 10 1.000 1.000 2331.972 2261.289 11 1.000 1.001 2071.495 2081.734 12 1.092 1.153 1792.652 1806.628 13 1.310 1.172 1494.376 1777.838 14 2.000 2.000 534.788 526.175

15 2.000 2.000 132.631 124.043

我记得0.2Q文本的最后应该给出是否满足和是否进行了剪力调整的哦!看

你的计算书,应该是满足要求的。

框-剪结构的0.2Q0调整

框-剪结构,框架总剪力按0.2V0和1.5Vf,max二者的较小值采用。如果柱

子数量极少,那么显然要按照1.5Vf,max调整。

短肢剪力墙和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短肢剪力墙规范中有明确定义,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规范没有明确规定。参照一些地方实施细则,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指短肢剪力墙倾覆力矩在40~50%之间,小于40%的不算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大于50%的宜调整结构布置。

pkpm调整0.2Q0是有问题的。高规规定与柱相连的框架梁需同时调整,pkpm对不与柱相连的框架梁都做了调整。不管是调幅梁还是普通梁,都根据比值进行调整;但连梁没有调整,pkpm2005我亲自测试过的。

0.2Q0调整只针对框剪结构中的框架梁、柱的弯矩和剪力,不调整轴力;若不调整(纯框架结构),这两个参数均填0。《抗规》6.2.13条规定,侧向刚度沿竖向分布基本均匀的框-剪结构,任一层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剪力,不应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0%和按框-剪结构分析的框架部分各楼层地震剪力中最大值1.5倍二者的较小值。框架剪力的调整必须满足规范规定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剪重比)”的前提下进行。在设计过程中根据“计算结果”来确定调整层数。调整起始层号,当有地下室时宜从地下一层顶板开始调整;调整终止层号,应设在剪力墙到达的层号;当有塔楼时,宜算到不包括塔楼在内的顶层为止,或者填写SATINPUT.02Q文件实现人工指定各层的调整系数。 对于转换层框支柱,《高规》10.2.7条规定了地震剪力调整方法。SATWE只需在特殊构件中选定框

支柱,程序会自动进行框支柱的地震剪力调整,不需再进行0.2Q0调整。

0.2Q0调整系数的具体修改办法如下:在工作目录下建立一个名为SATINPUT.02Q的文本文件,

其格式如下:

IST1(层号) CX1(X向0.2Q0调整系数) CY1(Y向0.2Q0调整系数)该文件建立后程序

将按该文件中的调整系数进行此项调整。

注意:程序默认的最大调整系数为2.0,实际工程中可能不满足规范要求,此时用户可把“起始层号”填为负值(如-2),则程序将不控制上限,否则程序仍按上限为2.0控制。

注:调整系数的上限为2.0是pkpm自己定的,我本人觉得应设个上限比较合理,否则纯粹按高规或抗规6.2.13的调整,顶部会调整好多倍,甚至几十倍。 如果要分段调整,则需要用户在<①接PM生成SATWE数据>菜单中增设的<11.用户指定0.2Q0

调整系数>菜单下进行,修改结果保存在SATINPUT.02Q文件中。详细方法可参见《PKPM新天地》05

年6期中“0.2Q0的系数调整和应用”一文。对于钢框架-支撑结构,程序将自动作Min{0.25Q0,1.8Vfmax} 的调整。

根据高规对框架剪力墙结构,要求0.2Q0 调整对于结构沿高度方向有内收时,应按内收层作为Q0

的基础调整值,来调整内收以上层的地震内力。

1) 软件并没有这样设计,所以当有内收时,内收层的调整系数将偏大;

2) 统计Q0时,应在:最小剪力系数、薄弱层放大系数调整以后(注意不应在双向地震组合以后);

3) 然后进行双向地震组合。组合后的地震内力再乘以0.2 Q0的放大系数; 4) 放大系数对柱和框架梁端的剪力、弯矩起作用;

5) 可以人工定义调整系数,以解决内收结构调整系数偏大的问题;

6) 对于多塔框架剪力墙结构,应特别注意。软件目前没有分塔的调整系数,当两个塔的刚度、质量等

相差较大时,应分塔再计算、调整一次,以便对比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1u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