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 -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培训讲义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1-13 01:3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有效教学——小学语文 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培 训 讲 义

培训教师:陈绍斌

培训时间:2014年7月6日--16日

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培训讲义

培训教师:陈绍斌

尊敬的各位老师: 你们好。《有效教学——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这本书由我来和大家一起学习。由于自己教学水平有限,且教学经验不足,在讲解的 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足,在这先敬请大家原谅。当然,我会尽全力和大家共同探讨,希望通过我的一些感悟与体会,大家都能够有所收获。 在我备课的时候, 曾经仔细阅读了 《有效教学》 这本书, 发现其中所讲述的道理不是生硬的, 深刻的,而是我们老师在教学实践中经常会碰到的问题,也是时常困扰我们的一些现象。通过解读,我收获不少。现在就让我们共同探讨第一个问题。

一、识字、写字:起点、规范与功底

问题? 过早识字:纷争还是应对?

第一课时

你遇到这个问题了吗?

一位重点小学的老师曾对自己班学生的识字情况作过统计,一年级时,在一类字还没有开始教的情况下,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70%左右,并且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当然,这个数据不具有普遍意义,却足以引起我们对一种现象的重视,儿童教育的起点之争,已导致了幼儿教育小学化。这一现状带来的问题,必然会波及小学教育,第一个受到冲击的将是识字教学。既然事实如此,就需要我们暂时放下该与不该的纷争,思考如何变革与应对。

事实上,教与学的脱节,识字效率不高,回生现象严重等等问题,也与我们不正视这一现实,不积极了解学生的基础有关。

结合当前识字教学的实际,以下几个问题应引起注意。 一、我的识字教学假设是不是零起点 学龄初期学生的识字不是零起点,可我们的教学往往从零起点的假设开始。这种零起点的假设表现在教学中,就是不调查、不了解学生的识字基础,不进行幼小衔接的研究,关起学校大门,依照教材的进程规规矩矩地教,勤勤恳恳地学,结果是好心办了坏事,不但效果不好,还伤及学生的识字兴趣。

二、我是不是忽略了孩子识字差异

为什么识字教学的课堂常出现教与学的脱节现象,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师没有仔细研究每个学生的识字基础,忽略了不同时代孩子的变化。其实,如果认真地作一番课前调查就会发现,当代孩子的实际状况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现实中还有许多老师想当然地认为,现在的孩子和自己儿时没什么差别。这其实是忽略了时代的发展,也忽略了孩子的个性差别,从而沉醉于自我预想之中,一厢情愿地按自己的思路进行教学。当学生的课堂表现远远髙过老师的预设时,当学生集中不起注意力时,当老师的问题还没说完,孩子已脱口而出答案时,我们不妨停止滔滔不绝的述说,问问自己:“我是不是忽略了孩子?”

三、低年段识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没有突出出来

识字教学是要建立音、形、义之间的多向联系,而实际教学中还存在着平均用力的情况,这就有待教师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进行调查,确定识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对低年段的学生来说,字形教学应是识字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我有没有考虑到不同地区、不同学校识字差异较大 学校与学校之间学生整体平均识字量差异比较大,这就要求在对“课标”规定的识字量的把握上体现出一定的灵活性。

就像有人说的,如果我们改变不了现实,那么我们就改变自己,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学实际中,我们要正视学生过早识字的现实,并有效地加以利用和引导,调整和变革传统的教学思路和做法,以求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二课时

识字教学:原来可以这么做

一、结合低年段学生的识字基础,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课标”明确肯定了“识字是一、二年级的教学重点”。那么,低年段识字教学的重点是什么?难点在哪里?应如何结合学生的识字基础来解决?这些都是识字教学必须解决的问题。

要特别注意的是,现实教学中学生^只字负担重,重就重在机械识记字形的负担上。虽说学龄初期的孩子有意注意有了发展,但因其神经系统机能的发展还欠完善,知识经验缺乏,对事物缺乏理解,对记忆内容难以进行逻辑加工,所以常是机械记忆。教师要善于沟通字

形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增强意义识记能力;注重生字和学生已掌握的熟字之间的关系,以减轻学生的机械记忆的负担。

1.明了儿童的字形认知特点

学龄初期儿童的各种感觉分析器已有较好的发展,但对客观事物又往往限于大体轮廓的知觉,笼统,粗略,不精确。如掌握半包围字不如全包围字,不对称字不如对称字,尤其对字形内各部件大小、长短、距离、方位等把握起来更困难。因此,多一横,少一点,或部件相互推移,或两字相混的情况较为常见。教师应根据儿童精细辨别事物能力不高,空间知觉的完整性、精确性和分化性发展水平不强,不大注意事物的形状等特点,引导他们多在生字和熟字之间观察、比较、书写,以逐步达到要求。

2.借助学生已掌握的字形、部件、独体字等学习新字 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最初记忆字形时,是将生字分解成笔画记忆,随着识字量的增加,逐渐以部件为单位来记忆新字形。这时学生已有的字形知识在同化新字形时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也可从现代认知心理学中有关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理论找到依据。奥苏贝尔的同化论就是从新旧知识的相互作用的角度来解释新知识学习的,其新知识学习的内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在学习新知识前,学生头脑中要具有与新知识有关的原有知识。

(2)学习一方面是在新知识与头脑屮相关的原有知识之间建立联系。

(3)学习另一方面还要在新知识内部建立联系。

(4)要牢固地记住新知识,防止遗忘,还要辨别新旧知识的差异。 应用上述理论的关键,在于找出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在字形学习中的具体体现。新知识即所学生字,旧知识就是已经掌握的笔画、部件或整字。根据奥苏贝尔的同化理论,已掌握的笔画、部件或整字越是巩固,其同化效果也越好。可见学生已掌握的笔画、部件或整字是新字形学习的关键,具体教学时可灵活采用多

种方式,比如“找朋友”、“猜字谜”等各种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 二、调查学生的识宇基础,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 识字教学备课时老师应先问自己三个问题:这些生字学生入学前已经掌握了多少?学生具备哪些与生字相关的背景知识或是生活经验?学生对这些生字了解情况的差异在哪儿?在解决三个问题的基

础上,.以课文内容与要求为依托,才能确定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并在上课过程中根据教与学的实际,调整教学方法,最终提高识字效率。

三、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识字实际,照顾到个体差异

由于多种因素的存在,一些孩子初始识字就少,进学校后识字增长速度也慢,这就给其在集体学习中带来一些负担,有可能在起点上拉开差距,对学生的发展很是不利。另外,在照顾弱势群体的同时,还要考虑保护有潜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须要指出的是,识字教学过程中在注重识字的量的同时,不能忽视识字的质,即挖掘识字教学本身所带来的教育意义。

四、考虑各地实际,让教师有调整识字量的权利 学生与学生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差异也很大。如果将发达地区学习能力强的孩子的识字量和欠发达地区学七能力差的孩子的相比较,他们之间的差异将会更大。鉴于此,建议教师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最低识字量。

问题? 识字教学——莫要造成符号与文化的割裂? 第三课时 老师们,我想考一考大家。“木”怎么教呢?“果”怎么教?“巢”呢?我有不同的教法:我们可以给孩子们板演这三个字的演变过程:巢:上从甾,像巢形,表示树上有一个鸟窝。篆文将巢的上缘与巢断开,遂被后人误解为露出的三个小鸟的头。

让我们看看识字教学的缺失

几十年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改革与探索的脚步始终没有停止,识字教法是异彩纷呈。每个老师都可以感受到,在我们的识字教学课堂里发生了许多喜人的变化:课堂枯燥乏味的少了,有趣新颖的多了;机械呆板的少了,人文浸染的多了;死气沉沉的少了,激昂碰撞的多了。但是,透过这一个个所谓的示范课、公开课和优质课,在喧嚣渐渐退去之后,我们静下心来总觉得识字教学似乎还缺少点什么。

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善于利用熟字学习生字,或者让孩子展开丰富的想象,采用他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以适应他们形象化认知的特点等,这些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识字教学不仅仅是掌握字的音形意,还应该是一个文化积淀的过

程。我们往往津津乐道于孩子的识字量,孩子的识字能力。也在不断寻求各种方法,尽快度过识字关,好让孩子尽快地进入阅读、写作的领地。当我们理直气壮这样做了的时候,让我们静下心问问自己:汉字本身的文化生命是否在孩子身上植活了?是否被我们轻轻抹去了?加上电脑打字越来越普及,汉字也越来越从文化和符号的合体走向纯粹的符号。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拿什么来热爱我们祖国的文字,又凭什么让学生有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讨论:那么,在识字教学中我们该注意什么呢?请大家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第四课时

原来我们可以这样做

一、正确认识汉字的文化价值,追求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结合,注意汉字文化的渗透.

新课改背景下,我们发现,低年级语文学期总课时量少了,课文数量却多了,课文篇幅也长了,识字量更是增加了不少。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一些老师为了赶进度或挤出时间进行所谓的“阅读分析”,生字教学像是走过场,独体字数数笔画,合体字说说结构,或干脆让学生课前自学、课后机械抄写,或者是简单地想办法让学生识记,却不得汉字的魂,不得汉字的神韵、汉字的风骨。久而久之导致识字效益下降,学生造句、作文错别字连篇。

二、结合汉字自身规律和学生发展特点进行教学

识字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在简单的零打碎敲中,缺失规律的发现。

我们也应该注意两方面:不光是抓住汉字自身特点,进行文化渗透;还要侧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体现出识字的趣味性。

一年级下学期到二年级的学生,其机械识记处于优势,并逐步开始意义识记的过渡,对字形的感知以及分析、比较等能力有了明显发展。此时是他们识字的最佳时机,我们可以将分散识字方法和集中识字方法相结合。不要抽象地讲解汉字的特点及其构字规律,而是选择孩子可以接受的形象化的方式,并在方式运用中渗透汉字的特点及规律。

结合汉字自身规律和学生发展特点教孩子识记,我想对他们来说是厚重的,是终生难忘的。老师们,尽管老师贫穷清苦,但是能让孩

子有这样的想法,我觉得也是自豪的。

三、教师要以教材为依托进行文化渗透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新教材编排本身就有意识地突出多元开放的识字方式。

四、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基础上,更要注重价值的引领。 “人生识字聪明始”。识字能力是学习能力的基础,是创新能力的基础。因此,在小学生低年级识字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无疑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常常看到由于学生个人认知等能力的局限,学生发表个人观点时,往往会出现价值取向背离社会公德等时代和民族倡导、尊崇的主流价值的独特的“创新”体验。

如果识字教学一味追求趣味性,而丢掉了思想性;如果识字教学一味追求新颖性,而不顾价值取向,那一定是得不偿失的。识字教学需要我们用自己的灵心慧眼在独特体验和价值取向之间找到支点!时刻清醒地认识到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必须是建立在“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的基础上的。

五、我们不能在简单的机械训练中,缺失思维深度的开掘

长期以来,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让每一个孩子从一踏进学校大门之日起,就陷入了日复一日地对汉字的机械记忆中,每天大量的抄写背记,逐渐淹没了许多人与生俱来地对汉语言的兴趣和偏爱,继而产生了一种由厌倦变为厌恶的心理,不能不说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悲哀。

所以识字教学,我们不能在汉字本体的外围徘徊延误着,不能让我们的孩子们在作业本上一行行十遍十几遍的写,沉湎于笔画笔顺上下左右半包围等结构的机械记忆之中,我们要让学生看到汉字的风骨、汉字的魂,感受到汉字的神韵。

六:让识字与生活相连,体现开放性和实践性。

学习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因此,识字教学应该紧密地联系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多多识字。

1、以生活劳动经验为媒。

比如学习“编”字,教师可拿一些小绳子或小藤条让学生做自己喜欢的小人、中国结、玩具、小箩筐等,学生做这些小玩意从幼儿园的时候就学会,又特别在行,一般不用老师示范。之后,告诉学生:

大家刚才做这些小东西的过程就叫“编”,请看这个字的左边是“绞丝旁”,表示用细线、藤条等来做东西才叫“编”,再看它的右上部是“户”,说明古时候人们家家户户都要编一些生活用品或工具,“编”的右下部则很像一个编好的箩筐。这样,借助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劳动经验来识字,使学生识字的兴趣大增,促进了识字的效率,拓展了思维的深度。

2、利用学校身边的资源。

我们的校园本身就是一个识字的智慧宝库,也许是太过熟悉反而不在意,许多人浪费了这个好资源。校园里,校名、小学生守则、班级名、课程表、值日表、墙报、班规、宣传栏、标语??如此都是学生识字的好素材和好途径。我们应该做个有心人,经常引导学生认认这些字,日子一久,学生就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把熟悉的环境与识字结合起来。

汉文字是中华民族的根,她像母亲的乳汁哺育着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张扬汉字的美丽、睿智与广博,启迪初入语文殿堂的孩童心智,传播中华民族悠远厚重的文明,是每一个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使命。希望我们的老师在识字教学中再多一点文化的渗透,多一点规律的发现,多一点价值的引领,多一点思维的深度开掘!

问题? 写字教学——独特价值在哪里?

第五课时

其实,写好字,不仅是一种“门面学问”,还会增加“第一好感”和个人竞争力。《南京晨报》曾报道:一名东南大学研究生去南京某初中应聘英语老师,谁知竟然因为字写得不好当场被拒绝。记者还在一些学校招聘新教师现场了解到,中国书法成为很多学校培养学生传统礼仪的重要手段,也成了选聘教师的重要标准。由此看来,写好汉字对于孩子们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等书写工具的迅速普及,汉字的书写已渐渐被人们所忽视,中小学的写字教学也被淡化,导致写字教学的质量严重下降.现实让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为什么写字

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地位总得不到体现?写字教学的独特价值到底在哪里?

让我们都来问问自己:

老师们,针对我们的教学实际,让我们都来问问自己:你认为我们的写字教学存在着哪些问题?我们在写字教学中都有着什么困惑呢?

1.重视程度。

教师都能理解写字教学对于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基本语文素养的意义。但在具体的教学实际工作中,个别老师(学校领导)并不重视写字教学。虽然开了写字课,但形同虚设:或让学生做作业,或挪用上其他课。可是学校还要检查作业怎么办?一节课有的写2张,有的甚至写3张。效果可想而知。低年级语文教师的重视程度要远远高于中、高年级。但是,低年级在实际教学中重识字轻写字的现象也极为严重。

2. 学生兴趣。

学生写字兴趣从总体来看呈低迷态势。分析其中原因:

一是教师对写字缺乏有效、有趣的指导,写字教学中“满堂灌”、“满堂练”的状况极为普遍,在写字课堂上常常是教师讲一笔,学生练一笔,或是教师大讲特讲书写技巧,完全由示范者变成了陈述者,学生却听得漫不经心,这样的教学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二是平时的作业中,教师对学生写字训练量的安排失当,重复机械的练习使学生写字的过程变得枯燥乏味,罚写成了惩罚学生的一种重要手段;

三是写字练习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和艰苦的过程,成绩的取得并非易事,学生在写字上取得的成绩对学生成长的激励因素较为弱小。

3.写字指导。

教师自身的写字水平参差不齐,个别教师缺乏写字教学的基本功,影响了教师写字教学的有效指导。有的老师只布置写字作业而不进行写字指导,让学生“放羊式”地练习。

4.练习时间。

受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的冲击,许多语文教师都不自觉地将语文学习引入题海战术,学生写字专项练习的时间占语文学习的时间呈越来越少的趋势。因为面临学期总时间过短,教学内容与教学时间的矛盾突出,极大地挤压了学生写字练习的时间。许多教师只能将学生写字

练习的时间安排在课外或回家后的时间,学生写字练习时间的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写字教学的质量。

第六课时

原来我们可以这样做!

我们的写字教学,该走向何方?

一、加强对写字教学功能的科学认识。 1、弘扬民族文化,热爱祖国的文字。

通过写字教学,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审美能力,增进学识修养,增强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文化的理解。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中说道: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第一学段的目标是: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第二学段的目标是: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

第三学段的目标是: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所以,我们应该在重视学生掌握计算机汉字输入技术的同时,高度重视和加强写字教学,家长也应积极配合,共同培养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把有着悠久历史的中国汉字写好、写美。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是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具备熟练的写字技能,具有初步的书法欣赏能力,是现代中国公民应有的基本素养。

2、写字能益智 与学习成绩相关

大家应该有这样的感受:凡是字体比较工整的孩子,学习成绩都较好(学习态度端正);而字体比较潦草的孩子,学习成绩都较差。这是因为长期书写汉字时的手指运动对脑的智力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另外,汉字构字有一定规律性,要把字写规范端正,必须通过观察,比较辨析.联想,想象,动脑,动手等活动,反复地认字,写字,才能把字写好,在写好汉字的过程中,学生的智力会获得交好的发展。

将课堂引向一个自己无法控制的方向。其实,我们认识到,牵并无过错,不能认为,牵着学生走就是传统,让学生自己走就是改革。 5、应试与发展的关系。

应试教育是围绕“为了孩子考个高分”而教,而素质教育则是为了孩子的发展而教。作为现代教育而言,我们肯定是要面向每一个孩子的发展而进行教学,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允许他们的奇思妙想,鼓励他们大胆质疑。

第六个问题:100 顶高帽子:好不好戴?

第十七课时

于永正老师在接受访谈时曾经说过:老师走进课堂之前,要准备 100 顶高帽子,上课的时候,随时戴在学生的头上。是的,现在的公开课或者观摩课上,随时都可以听到老师对学生的赞 美性的评价,还有的老师“别出心裁”的将一顶顶高帽使劲往学生头上戴,把学生弄得晕晕 乎乎的,高兴得好像捡到什么宝贝似的。然后,这顶高帽子真的就那么好戴吗?真的就可以 随时戴吗?真的戴上就高枕无忧了吗?

其实,评价不单单可以是老师对学生的评价, 还可以开展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或是自我评价。只要抓住学生的闪光点或是进步点,进 行合适的、充满爱心与尊重的评价,那么这顶高帽子戴起来自然就水道渠成了。

第十八课时

怎样才能更好地把高帽子给学生戴上? 一是针对学生不同方面进行评价。智力在每个人身上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程度组合存在,使得每个人的智力都各具特色。“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多出一批好学生”。因此,评价时要关 注到每个学生独特性的地方,闪光的地方,积极、热情、多角度寻找闪光点进行评价。二是针对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不同的评价。 那什么时候戴高帽好呢? 1、学生缺乏信心时。

在学生缺失信心的时候, 老师适当的评价,会拔开他眼前的迷雾,看见胜利的曙光。 2、学生迷茫时。

老师应通过评价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比如:谁还有不同的想法吗?还有不同的吗?展示你的不同,展示你的精彩;一双双发现的眼睛,靠得是会思考的大脑等等。 3、学生取得成功时。

老师可通过评价指出学生成功之处,如“你读得声音真响亮” “你有一 双慧眼,能读懂藏在字后的意思。“你的问题真的很重要”、“你的回答让我们茅塞顿开”等等。 4、学生答错时。

老师要善于从错误中指出闪光点,比如“真好,她不仅读出了她喜欢的这 一段,而且讲出了喜欢的原因。只是有一个字音没有读准。“你真勇敢,你敢于暴露自己的 ”弱点;你更会有毅力,读错了再读,一直努力着,相信你一定能读对它! ”

其实,给学生戴高帽,只是一种手段,我们目的是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正确的评价,从而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能够得到提高。这种评价,其出发点是应该充满爱心与尊重的。

以上就是我所要讲述的阅读教学中的几大问题,其实只是照本宣科,并没有真正讲好,还希 望大家见谅。也希望自己的“抛砖”,能引来“美玉”,以让我们共同在小学语文教学的神圣 殿堂里共同成

问题七 资料收集:意义与效果的追问

第十九课时

第二十课时

第二十一课时

问题八——学生查的资料:跑哪去了?

让我们都来问问自己

第二十二课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1q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