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二数学下知识点

更新时间:2023-09-01 22:1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初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二元一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并且含有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 的整式方程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集:适合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的每一对未知数的值,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个解.对于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令其中一个未知数取任意一个值,都能求出与它对应的另一个未知数的值.因此,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都有无数多个解.由这些解组成的集合,叫做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的解集.

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两个二元一次方程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一般地,能使

(5)答:在对求出的方程的解做出是否合理判断的基础上,写出答案.

第八章 平行线的有关证明:

1、 定义与命题;2、证明的必要性;3、基本事实与定理; 4.平行线的判定定理;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5.平行线的性质定理;

(1)两直线平行,则同位角相等 (2)两直线平行,则内错角相等 (3)两直线平行,则同内角互补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两个方程左右两边的值都相等的两个未知数的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代入消元法:在二元一次方程组中选取一个适当的方程,将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消去一个未知数得到一元一次方程,求出这个未知数的值,进而求得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做代入消元法.

两个二元一次方程中同一未知数的系数相反或相等时,将两个方程的两边分别相加或相差,从而消去这个未知数,得到一个一元一次方程,这种求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方法叫做加减消元法,简称加减法.

6.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推论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第九章 概率初步

1、事件类型 ①必然事件; ②不可能事件 ③不确定事件,

说明:生活中的随机事件分为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确定事件又分为必然事件和不可能事件,其中,

①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即P(必然事件)=1; ②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即P(不可能事件)=0; ③如果A为不确定事件,那么0<P(A)<1 2、概率定义

1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列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可概括为“审、找、列、解、答”五步,即:

(1)审:通过审题,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分析已知数和未知数,并用字母表示其中的两个未知数;

(2)找:找出能够表示题意两个相等关系;

(3)列:根据这两个相等关系列出必需的代数式,从而列出方程组; (4)解:解这个方程组,求出两个未知数的值;

(1)概率的频率定义:一般地,在大量重复试验中,如果事件A发生的频率在某个常数p附近,那么这个常数p就叫做事件A的概率

n

会稳定m

(2)概率的一般定义:就是刻画(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叫做概率,是对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度量,一般以一个在0到1之间的实数表示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越接近1,该事件更可能发生,越接近0,则该事件更不可能发生。 3.概率的表示方法:一般地,事件用英文大写字母A、B、C ,表示 事件A的概率P,可记为P(A)= 4、概率的计算: 等可能事件的概率 (1)古典概型

事件A发生的概率表示为P(A) 事件A发生的结果数

所有可能的结果总数

个数比

(2)几何概型

事件A发生的概率表示为P(A)

事件A所占面积

总面积 面积比

事件A发生的概率表示为P(A)

事件A所占度数

360

第十章 三角形的证明

知识点1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2

知识点6

为了更好的理解新旧知识之间的异同,便以表格形式将二者进行比较。

比如:不等式ax b的解集是x

,一定会有a 0 a

第十一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知识点及方法

1、不等式的定义:

一般地,用符号“<”、“≤”、“>”、“≥”、“≠”连接的式子叫做不等式。 注意:⑴要弄清不等式和等式的区别:等式有等号,而不等式没有。

⑵常用的不等号有:<、≤、>、≥、≠。

⑶列不等式是数学化与符号化的过程,它与列方程类似,列不等式注意找到问题中不等关系的词,如:

“正数(>0)”, “负数(<0)”, “非正数(≤0)”, “非负数(≥0)”, “超过(>0)”, “不足(<0)”, “至少(≥0)”, “至多(≤0)”, “不大于(≤0)”, “不小于(≥0)”

⑷除了⑶常见不等式所表示的基本语言与含义还有:

①若a-b>0,则a大于b ;②若a-b<0,则a小于b ;③若a-b≥0,则a不小于b ;④若a

aa

0,则a、b同号;⑥若ab<0或 0,则a、b异号。

bb

⑸不等号具有方向性,其左右两边不能随意交换:a<b可转换为b>a,c≥d可转换为d≤c。

-b≤0,则a不大于b ;⑤若ab>0或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

3、不等式的解和不等式的解集的定义:

⑴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一个或几个),叫做不等式的解。 ⑵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所有解,组成这个不等式的解集。 注意:不等式的解集,包含两方面的含义:

⑴未知数取解集中的任何一个值时,不等式都成立。 ⑵未知数取解集外的任何一个值时,不等式都不成立。 ⑶求不等式的解集的过程叫做解不等式。

⑷不等式的解集可在数轴上直观表示。注意: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应记住规律: 大于向右画,小于向左画,有等号(≤、≥)画实心点,无等号(<、>)画空心圈。

例如:不等式x>5的解集可以用数轴上表示5的点的右边部分来表示,在数轴上表示5的点的位置上画空心圆圈,表示5不在这个解集内。

不等式x-5≤-1的解集x≤4可以用数轴上表示4的点及其左边部分来表示,在数轴上表示4的点的位置画实心圆点,表示4在这个解集内。

4、一元一次不等式的定义和解法:

⑴不等式的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这样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其标准形式:ax+b<0或ax+b≤0,ax+b>0或ax+b≥0(a≠0).

⑵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步骤:

x 13x 1

例:解不等式: 1

23

解:去分母,得:

去括号,得: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⑴关于同一个未知数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⑵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中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公共部分,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 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先解出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然后再找出它们的公共部分。

移 项,得: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 得:

⑶根据实际问题列不等式并求解,主要有以下环节:

①审题,找出不等关系;②设未知数;③列出不等式;④求出不等式的解集; ⑤找出符合题意的值;⑥作答。 5、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

⑴利用函数图象求解不等式,通过直接观察图象,得到不等式的解集,并用解不等式方法加以验证;

⑵借助于函数关系建立不等式,即先建立函数模型,再建立不等式模型。 ⑶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区别

①从表达含义来看:一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是不等关系,一元一次方程表示的是相等关系。 ②从解法来看:解法的5个步骤相同,但是“去分母”“系数化为1”时,如果不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时,不等号方向改变。

③从解的情况来看:不等式有无数个解,而一元一次方程只有唯一解。 ⑷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互相转化作用

令一次函数y=kx+b(k≠0)中的y=0,即可得一元一次方程,将一元一次方程中的等号改为不等号,

一元一次方程则转化为一元一次不等式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1b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