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教学随笔

更新时间:2024-05-10 14: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洋思课堂教学模式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启示

耿庄中学 赵会领

启示1:更新教育观念,推进教学改革,树立人本思想服务全体学生

蔡校长讲:许多学校学习洋思的经验,把经念歪了。有的学校人为地规定在课堂上教师讲几分钟,学生学几分钟,把活生生的教堂教学变成了教条。蔡校长说,“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实质是:从上课到下课,学习的全过程都是让学生自学,教师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先学后教,当堂训练”不是一种方法,而是一个原则,要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思想不解放的人课堂教学改革是搞不好的。洋思中学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面向全体学生”的现代教育观念,真心实意地尊重学生,关心学生,热爱学生,突出学生在学校的主体地位,为“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创设良好的环境。在洋思,“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让每一位家长满意”、“没有差生,只有差异”诸如此类的话编织成了师生之间的一条条感情纽带,让每位踏进洋思的人都感受到一种温暖。对于洋思人来说,这是一种期望、一种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一种责任、一种工作态度、一种追求,正是这句话给予了家长希冀,提高了学生的自我期望值,从而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家长都对不久的将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同时也让老师和学校深深感到任重而道远。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信念使得师生都坚信每个学生都会成才,每个学生都是人才,从而密切合作,共同进步。

启示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就是:教师教,学生学。换言之:假如今天老师要教100%的东西,而学生学到了你要教的绝大部分,就说明今天的课堂效率高了,反之就不高。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就像钻山洞一样,老师领着学生钻,比学生自己摸索可能更快一些。但是我们没有想到,这样做会养成许多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够解决,老师的讲反而更耽误时间。洋思中学的经验证明,平时老师需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可以了。学生

自学几分钟就开始做题,不会的再回头看例题或相互讨论,基本就能做练习题了。这个过程是个不断反馈的过程,不是看一遍就全部会了。这样,学生自学积极性更大,效率更高。因为老师规定学生自学几分钟就要做练习题,学生有一种紧迫感,不认真看就不会做练习题,落在别人后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所以学生自学比被动地听老师讲课积极得多,这样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突了出来。 启示3:兵教兵策略缩小两极分化,后进生转化步入良性循环 。后进生是个老大难问题,虽然目前国内有许多转化后进生的经验,但做到大面积丰收还不容易。洋思中学基本不存在后进生的问题,全校学生的每一门功课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少了,可以抽出更多的时间个别辅导后进生。二是在学生相互讨论的过程,实际是好学生教后进学生的过程。好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明白了,而后进生还有一些问题没搞清楚,通过好学生的讲解,自然也就明白了,在这里实际上运用了陶行知的小先生制。后进生光靠老师一个人忙不过来,发动好学生都来帮后进生力量就大了。三是后进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也有一种紧迫感,别人在有限的时间看完了例题能做练习题,自己不会做也丢人,增强了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好胜心。四是这种做法培养了后进生的自学能力,一旦自学能力形成了,他们进步的幅度就会加快,就会在较短的时间赶上班内的中游学生。

启示4 :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 。洋思中学的许多课都是自习课,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与课下的自学不同,课上的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教师的主导仍在起作用。蔡校长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说:“学生在课堂上的自学好比是在高速公路上跑的汽车,而老师好比是引桥,引导学生走上高速路,不要走岔路。另外对后进生要督促、鼓励、辅导,对好学生要不断表扬。教师在巡回辅导的过程中,把学生中的疑难问题写到黑板上,并考虑如何解决。”可见,在这里教师的主导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与传统的教师主导作用不同的是:过去教师的主导作用是靠系统讲授来实现的,现在是“从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激发者、组织者和引导者”。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大幅标语,高悬在洋思教学楼的上方,

也烙在洋思人的内心深处。这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崇高追求也是洋思人把全部身心献给学生的施教宣言。先进的教育理念铸就了洋思之魂。他们坚持“周周插插红旗,日日送喜报”,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真正实现了“让每个学生合格”、“让每位家长满意”的诺言。

“教然后而知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常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激发教师终身学习。以下是本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真实体会与反思。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数学学习是中学生增长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广阔天地。而数学学习方法指导是教育者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对学习者进行学习方法的传授、诱导、诊治,使学习者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并灵活运用于学习之中,逐步形成较强的自学能力的方法。

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一般都要经过主动探究,小组合作,主动建构过程。 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感到数学好学,把学数学当成一种乐趣,真正做初中数学的小主人。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使我们的学生能够主动地、独立地学习,达到新课程要求标准。具体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长期艰巨的任务,抓好学法指导对今后的学习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引导学生预习,细心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堂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新学一个章节内容,先粗粗读一遍,即浏览本章节所学内容的枝干,然后一边读一边勾,粗略懂得教材的内容的重点、难点所在,对不理解的地方打上记号。然后细细的读,即根据每章节后的学习要求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加强互助学习,共同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差生的自信心外,更应该充分利用优等生这个教育资源,进行好生差生配对,这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它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关注了差生的发展,构建了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的,和谐的学习环境。同时它也弥补了教师课后辅导时间不足的缺陷。

三、课内重视听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新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重视听法指导,使他们学会听,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

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首先要在做各种习题之前将老师所讲的知识点回忆一遍,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尽量回忆而不采用不清楚立即翻书之举。认真独立完成作业,勤于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应造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对于有些题目由于自己的思路不清,一时难以解出,应让自己冷静下来认真分析题目,尽量自己解决。在每个阶段的学习中要进行整理和归纳总结,把知识的点、线、面结合起来交织成知识网络,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听教师讲课要重点突出,层次分明,要注意防止“注入式”、“满堂灌”,一定掌握最佳讲授时间,使学生听之有效。这样,让学生抓住重、难点,沿着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来听课,不仅能提高听课效率,而且能使其由“听会”转变为“会听”。

四、指导学生思考

数学学习是学习者在原有数学认知结构基础上,通过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新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由于这种工作最终必须由每个学习者相对独立地完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对学生要进行思法指导,教师应着力于以下几点:使学生达到融会贯通的境界。在思维方法指导时,应使学生注意:多思、勤思,随听随思;深思,即追根溯源地思考,善于大胆提出问题;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

五、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但不是烂做搞题海战术,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

在作业书写方面也应注意“写法”指导,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条理要清楚。对于一些易错题,可备有错题集,写出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正确的解题过程两者一起比较找出自己的错误所在,以便及时更正。在平时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让自己的精力高度集中,使大脑兴奋,思维敏捷,能够进入最佳状态,在考试中能运用自如。实践证明:越到关键时候,你所表现的解题习惯与平时练习无异。如果平时解题时随便、粗心、大意等,往往在大考中充分暴露,故在平时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六、指导学生记忆。

教学生如何克服遗忘,以科学的方法记忆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很有益处的。初中新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中学生的新要求。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指导,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

教学中,首先要重视改革教学方法,抛弃满堂灌,以避免学生“消化不良”,其次要善于结合数学实际,教给学生相应的方法。总之,对初中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必须与教学改革同步进行,协调开展,持之以恒。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课上与课下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统一指导与个别指导结合,建立纵横交错的学法指导网络,促进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以上这些只是我个人在从事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一点心得体会,说出来,与大家共勉。

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2008-07-24 23:49:12) 转载 标签:

王娟 杂谈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的心理是在外界环境的影响下发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必须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最佳氛围。

1、用爱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情绪,意志等个性心理品质对其思维能力、记忆力等智力因素有着直接的干扰和破坏作用。可见,一种亲密无间的师生关系,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因而,教师要关心、爱护、尊重、理解学生,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2、鼓励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使他们相信自己能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多层次的开放性的问题,使每位学生都感到自己能解决这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注意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让他们在表现自己的时候,不知不觉地树立自信心。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时充满了“奇思异想”,在教师看来有些甚至是荒谬的,但请千万不要轻易下结论,可以把问题抛给同学们,让他们通过讨论来获得最后的结论比起教师简单的肯定或否定有价值得多。尽管学生的质疑问题给教师的课堂调控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4、提供独立思考,自我展示的机会。

除有特殊原因外,每个学生都有相当强的潜在的和显在的独立学习能力,都有一种表现自己独立学习能力的欲望。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立性,积极鼓励学生独立学习,并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从而让学生发挥自己的独立性,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只要学生能读懂的就不要再讲,只要学生能够自己领悟的就不要再作多余的分析,节省教学时间,给学生足够的自我学习的时间,让学生

自主活动、自主探索、自我展示。小组讨论、大组交流,这些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效率

在我校进行的小组合作自主学习模式下,除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之外,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也是非常必要的。初中生随着年龄增长,对于社会交往意思增强,与家长和老师相比,他们更喜欢同辈群体。而初中阶段也是学生学会学业求助的关键时期,所以,学会有效的合作学习,对于初中生的成长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 一、分组要合理

在数学课堂中按照六人一组建立合作学习小组,根据学生成绩和兴趣分组,其目的是形成一种互补。建立好小组后,对于每一个小组来说都有组长,记录员,纪律员等。一段时间后,小组内各成员的角色可以相互的调换,每个组员都能在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一定的体验、锻炼和提高,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作的任务要合适

教师须提出合适的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任务过于简单就没有合作的意义;过难就会打消同学积极性。所以必须选择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开放性、探索性的问题才能开展好合作学习。

1.选择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对于个人而言较难独立完成,在合作中大家共同分析问题、相互交流,教师作适当的指导,使得问题变得越来越清晰,这样相对于个人独立解决问题变得容易而且深刻。

2.选择开放型问题和解决途径多样化的问题:由于开放型题答案不唯一,给合作的同学有机会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方法,展示自己、了解别人,因此能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三、突出教师指导作用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应是旁观者,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教师在合作学习中应起以下作用:

1.规范行为。教师要认真观察和了解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及时加以引导,提出明确的要求,确保合作学习能够顺利开展,不流于形式。

2.深入了解。交流的过程是学生间思维碰撞的过程,时常会出现独具特色的解决方法。这种方法,也可能是一个富有创意的想法,还可能是富有哲理的话。教师要在倾听中努力去感受和寻找。

3.及时指导和总结。在开始采用合作学习这种形式时,小组的交流和讨论往往容易出现交流与讨论浅层次、表现化。比如,老师要求学生对一个问题寻找更多的解法,学生往往满足于解法的数量,而忽略解法的类型和独特性。这是在开展合作学习时教师必须有引起注意的。而且由于初中生归纳能力欠缺,老师就要在讨论结束是及时的总结和归纳,将问题上升的理论高度,可以举一反三。 总之,小组学习一定不要流于形式,一定要充分利用小组的力量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知识!

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必要

在读书的过程中,回想起自己一年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必要性。 首先,具备自主学习能力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在真的是活到老学到老的社会,一辈子都要不停的学习,但不可能每一阶段的学习都有老师的辅导,所以自主学习是每个人都要掌握的能力。从我自身来说吧,读了那么多年书,到了工作中才发现自己掌握的远远不够。就像我导师说过的,当一本理论书籍出版的时候,它已经过时了,因为现在社会发展太快,理论时刻都在更新。于是,一年来,我要继续学习各种理论,向其他老师虚心请教。其实这也是我的自主学习过程。

其次,自主学习能培养人的各种能力。一个学生如果能够做到自主学习,首先他明白了自己上学目的是学习;其次,他也在逐渐学习了解自己并未自己制定学习方案。最后,如果能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对他各方面的学习能力都是很大的提升。

再者,初中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最佳时期。根据《自主学习--学与教的策略》中对学生每成长阶段各类学习特点的分析,初中是孩子各种能力都有提升,也是发展的最佳时期。小学是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但是由于儿童自身限制,很难发展自主学习。而初中是孩子从儿童向成人逐步发展的过度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虽然具备发展自主学习的条件,但是受到课堂、教师的教法等个因素的影响,却没有很好的发挥孩子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我们应该大胆的还课堂、时间与孩子。

最后,自主学习很适合我们学校的情况。大家都知道我们学校周围的环境。这些孩子的家长很难为他们创造优越的学习环境。大多数孩子都有靠自己奋斗。如果我们让他们在学校就能学会自主学习,那他到家里也能不受其他因素影响。 总之,如果我们教会孩子如何有效的自主学习,对他来说一生都受益匪浅。

1楼

我从多方面搜集到一些初中数学学习方法,希望能对学生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课前预习法

一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初步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

二分析: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等进行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

三准备: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如学习用具、相关学习资料等。

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成良好的自学能力。

二、课堂学习法

课堂学习要做到―认真听课‖、―积极思考‖、―努力探究‖、―及时做笔记‖相结合。

做笔记的方法:

(1) 要在认真听老师讲解的前提下掌握记录时机;

(2) 要记关键点、记疑问点、记解题思路和方法;

(3) 要记小记、记探究结论、记课后思考题等。

三、课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

在做作业前一定要先复习所学内容,弄懂后再去完成作业,这样所学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四、小结方法

每学完一个章节后,要进行一次小结。盘点一下所学章节内容,将不懂的地方完全弄明白,想清楚,课后的练习题要全部能做。

初中数学考前解题技巧总结

来源:E度教育社区 文章作者:—— 2010-04-19 15:42:22 [标签:数学]中考热点资讯 免费订阅

考试前,尤其是面临重要考试时,老师都会谆谆告诫莘莘学子们一条非常重要的答题方法--------会答的先答,不会答的后答。事实证明,这个方法是使考试获得成功、出奇制胜的法宝。但到了今天,这件法宝在许多同学身上不灵了,考试居然达不到平时写作业的水平,让同学们确实倍感困扰。三轮解题法就是解决怎样在考试时发挥出自己最佳水平的一种方法。它的理念是以我为主,以发挥出考试最佳状态为本,按照分轮次解题的要求,构建自信、有序。可控的机制平台,拓展自我进步、成功的轻松空间,实现应试能力的跨越。三轮解题法要通过以下七点实现:

1.对考试成功的标志要有明确的认识

初中生身经无数次的考试,有成功也有失败,有考顺之时,也有别扭之日。那么什么是考试成功的标志呢?有人说是分数,有人说是名次,还有人讲只有超过某人才算??其实分数也有绝对值和相对值,绝对值是拿你自己的分数与及格线、满分线等比较的结果。相对值是将你自己的分数放在个人、班级、年级、全市等参照系中衡量其相对位置的结果。正是由于选择的参照系不同,有的同学越比信心越足,越比干劲越大,越比越乐观;而有的同学则越比越没信心,越比对自己越怀疑,越比热情越低。我的观点是,考试成功的标志有两条:一是,只要将自己的水平正常发挥出来了,就是一次成功的考试。二是,不要横向与其他同学比,要纵向自己与自己比。按着前述《良性循环学习法》中提到的,只要将第一类问题消灭到既定目标,就是一次成功的考试。

2.确定考试目标

有资料显示,每年中考考砸的考生约占25%。因此考试前确定目标时,虽然你心中有了上述两条考试成功的标志,但是对于第一条,你千万不要以为我可以100%的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这才叫正常发挥,更不要幻想超常发挥。而应该按三层递进模式实施你的目标。三层递进模式就是:第一要保证不考砸。第二要正常发挥。正常发挥就是将自己的水平发挥

出80%,发挥出80%已经很不简单了,发挥出80%无疑是没考砸。第三要向更高标准迈进,就是在保证已发挥出80%以后,再向发挥100%努力,再向超常发挥进发。虽然看似简单的三层,但我提出的是:不砸→80%→100%→超常。你若考试一上来,就想100%发挥,超常发挥,就可能出现全盘皆输的惨局。那么保证实施三层递进模式的一种最佳方法就是——三轮解题法。

3.第一轮答题要敢于放弃三轮解题法的第一轮是,当你从前往后答题时,一看这题会,就答。一看这题不会,就不答。一看这题会,答的中间被困住卡壳了,就放。这是非常关键的一点。为什么。―会答的先答,不会答的后答’到了考场就做不到呢?要害在会与不会之间,难在会与不会的判定上。你想,会的题这很清楚。不会的题也很明了。但恰恰有些题是你乍一看会,一做起(此_资_料_转_贴_于_学_习_网]hTtP://wWw.gZu521.cOm来就卡壳,或者我不能立即得出结论,我需要看一看,思考思考、演算演算、琢磨琢磨……真是欲行不能,欲罢不忍。每每都是在这不知不觉中丧失了宝贵的时间,每次考试都觉得时间不够用,稀里糊涂地败下阵来。―会答的先答,不会答的后答‖作为一条原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但若同时将它当作考试方法,因为它仅是定性地指出了方向,定量分析不清楚,缺乏可操作性,所以出现有人用它灵,有人用它不灵;有时灵,有时就不灵的现象。尤其是重要的考试,每题必争,每分必夺,哪道题都不想轻易放弃,哪一问都想攻下来,哪一分都不想丢的时候,就往往失灵。而―三轮解题法’是一种定量的方法,量化清楚,可操作性强。当第一轮做完,有一个重要的环节——

4.敢于休息30秒

当按着会做的则解,不会做的则放,卡壳的也放的方法,从前做到最后一道题之后,要敢于休息30秒。而且这个休息一定是老老实实地休息。比如,可以看看窗外的自然景观,树在摇曳,鸟在飞翔等。也可以想想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电视剧等,当然不能想得太远,如果你想出十集去,考试早结束了。还可以采取一些深呼吸放松法、自我深度松驰法、积极的自我暗示法等。当然也可以什么都不想,就是闭目养神。在休息过程中要注意一点,采用什么休息方法悉听尊便,但千万不要想自己没做上来的某道题。

为什么要用敢于休息30秒的―敢于‖两字呢?是因为绝大多数同学每每都觉得时间不够,哪还敢挤出时间休息呀!其实恰恰相反,因为考试是高度的耗氧活动,对脑力、体力消耗很大,经过一段时间便会出现疲劳的现象,此时若*意志力来坚持,效率自然不高。经过休息就会使脑力得到恢复,使体力得到补充,经休息后再投入到解题过程中会高效发挥,所以敢于休息的同学反而时间就够了,这就是辩证法。这也正是俗话所说―磨刀不误砍柴工‖的道理。敢于休息30秒也是心理状态提升的体现。考试时有的同学一听到其他同学快速翻页的声响就着急,眼睛的余光一看别的同学答得较快就发慌……现在我能做到不为所动,不

被所引,我还敢于主动休息。急答出现差错,稳答一次成功,孰优孰劣是不言自明的道理。心理状态的提升需要一个磨炼过程。敢于休息30秒,就是心理状态走向成熟的开始,因此一定要敢于休息。休息后进人第二轮。

5.第二轮查缺补漏

第一轮将会做的题都做了,休息后还有没有会做的题了呢?回答是肯定的。依据有两条:一条是实践的依据;一条是理论的依据。

任何一名考生几乎都曾有过这样的考试经历,在考试过程中某道题不会,不得不放弃了,但当答到后边某处时,忽悠一下想起前边那道题该怎么做了。或者是答到后边某道题,或者看见一道题的某句话、某个符号等,立刻唤醒了记忆,产生了顿悟,激发了灵感等,前边那道题就做出来了。这就是实践的依据。

考试时,从答题开始到达到考试最佳思维状态即图中①点处需要一个上升过程,但是达到最佳思维状态后,有些人还能下来,如碰到一道4分左右的小题,自以为能做出来,但抠了半天就是做不出来,心情一团糟,这时绝不是最佳状态了,这时思维状态就下降了。有人一落千丈,如图中①点至②点沿虚线至④点处所示。也有人下降后还能升上去,再度达到最佳思维状态,如图中②点至③点处。而我们希望的理想状态是,角大点,尽快达到最佳思维状态,当达到最佳思维状态后,一直持续到考试结束。由于第一轮将会做的题做了,这时你的思维状态在0~①点之间,而决不会是①~②~④点之间。因此,经休息后仍旧有会做的题。

实践和理论都证实,做过第一轮后仍旧会有能解出来的题。那么这时如第一轮所述,一看这题会,就答。一看这题不会,就不答。一看这题会,答的中间卡壳了,就放。这样从前做到最后一道题,接下来要再次敢于休息30秒。怎样休息前文已有详述不再赘述。

6.第三轮换思路解题

休息以后,要从前到后检查一遍自己做过的题。检查通过后,从理论上讲,你已经将自己的水平100%的发挥出来了,但实际上是80%。因为你检查虽然通过了,可还存在你没检查出来或检查错了的可能性,所以说是80%。虽然是80%,但已经很不简单了。在一次考

试中,能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80%就是一次成功的考试。你看体育竞赛,你观奥运会,有多少运动员,有多少运动队积多年训练之精华,蓄埋藏4年之心愿,只为了场上一搏。这一搏往往是发挥出平时训练水平的80%就可以取得胜利,就可以拿牌。对发挥出80%,你一定认识到,我的水平已经发挥出来了,我就是这个水平。我对得起自己,对得起父母,对得起……但如果这时考试还没结束,还有时间,也没有必要检查第二遍,这时决不能满足80%,要向100%进发,向超常发挥努力,做那些没做上来的题。但是做是做不出来了,已经做过两轮都没做出来,说明是难点,是―硬骨头‖。对于难点和―硬骨头‖采用常规做法已经不行了。这时要攻,要向难点和―硬骨头‖发起总攻。那么如何攻呢?可用换思路解题法来攻。

换思路解题法是基于这样的思考,当你解题时,仅仅将题做对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知道此题有几种解法,哪种是优化的解法才算优秀。许多人都曾有过这样的经历,解题时想起了这题出自哪章哪节,老师讲这点时是如何强调的,此题是考哪个或哪几个知识点,老师出这题想考什么……此时答这题感觉非常有把握,解题非常顺。这就是灵感。其实灵感也没有什么神秘,谁都曾经在考试过程中迸发过灵感的火花。当然如果你甚至能看透某题的陷阱和迷惑在哪里,你就是顶尖高手了。总之,此时已是不攻白不攻,不得白不得,攻一步进一寸,得1分是1分的时候了。但要换思路,看看哪题能攻下来攻哪题,哪点能拿下来拿哪点。想想它是出自哪章哪节?老师想考哪个知识点?各点之间是什么关系……这时要放飞你的记忆能力、领悟能力、多向联想能力、逆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思考。这时新的思路就有可能被打开,兴奋点就可能被激活,灵感的火花就可能如年三十的礼花一样在空中绽放。同学们,大胆尝试吧!你曾经有过的灵感定会一次次再现。

7.变三轮解题法为自定理

三轮解题法是一种全新的考试答题方法,是经过实践验证的科学、合理、有效的考试答题方法。认识掌握并运用了三轮解题法的同学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但应用三轮解题法却要因人‖而异,因科而异。若想灵活运用三轮解题法,第一要认识它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第二要实践,没有多次的实践是不能掌握这样一种全新的方法的;第三要总结,看看自己究竟是三轮好,还是二轮妙,或是四轮高。中间的两次休息,多长时间为宜。总之,绝不是一轮到底,不管会不会的题都要跟它拼上三、五回合的从小学沿用至今的考试答题方法了。这是一种全新的分轮次解题方法。对不同的科目,应用三轮解题法也应有所差异。比

如数、理、化等是这样的三轮。而语文则应该是阅读题之前是一轮,做完就要检查结束。然后阅读题是一轮,最后一轮全身心地写作文。理想状态是作文写完,剩余时间少于5分钟。如果剩多了,说明你前边的时间分配不合理,要改进。英语、历史。政治、地理等的三轮也要因科而异。

这样,经过实践一总结一再实践一再总结循环往复,什么时候形成一套你自己得心应手运用自如的分轮次解题法,什么时候你用自己的名字将其命名为某某定理,这时你才是真正掌握了三轮解题法。此时你的精力主要用于过程的完善,过程的完成,忽略结果,你就能取得胜利。这时你才会感到考试是无憾的、考试是轻松的、考试是愉快的、考试是幸福的。考试会使你信心越来越强,考试会使你思维越来越活跃、考试会使你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考试会使你的应试能力实现跨越。

初一数学计算如何打牢基础 不拖“后腿”

来源:学而思中考研究中心 文章作者:周强 2011-09-09 09:41:46 [标签:初一 北京中考 学习方法 计算]中考热点资讯 免费订阅

刚升入初中的孩子,学习的第一部分内容就是有理数,在暑假的十次课的过程中能发现孩子出现了一些计算问题,后续的讲座中也有家长不断向我反映孩子的计算会出现问题,归纳起来问题主要是这么几个方面:

1.计算速度慢。很多孩子在进行有理数计算的时候,计算速度非常慢,很简单的几道题目需要很长时间,究其原因主要是基本运算法则不熟悉、计算技巧没有掌握。

2.计算准确率低。这是一个困扰着家长和孩子的大问题,算了半天结果算错了,自己检查可能还查不出错误。这里面包含着孩子从小学带上来的计算和做题习惯的问题,当然也有对不同计算法则的混淆、基本计算概念的不清晰(比如去括号的顺序、运算级别的顺序等)。还有就是使用方法笨拙,没有看出简单的计算方法,导致计算量徒然增大,降低准确率。 3.计算方法笨。其实这一点在前两点里都有体现,计算方法笨导致计算的速度慢、准确率低。主要体现在不会使用简便方法,不能熟练运用凑整、裂项、错位等运算技巧。 总结起来主要原因是计算习惯不好、计算法则掌握不牢、计算方法和技巧不了解或者不能熟练运用,解决的办法主要是下面几个:

1.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在平时做题的过程中让孩子养成使用草稿纸的习惯,有必要时定期检查草稿纸的书写情况;做完题之后重视检查,可每道题多算几遍。

2.巩固基本计算法则。计算要想算好必须进行练习,每天家长可以从练习册、或者网上选几道计算题,不一定有多么高深的技巧,只要能算就可以了,在限定的时间内算完。 3.练习掌握计算规律和技巧。掌握计算习惯和基本知识对于初中生的计算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平时还应该加强计算技巧的训练,特别是一些典型的计算技巧。在期中、期末考试的难题、附加题中甚至中考的技巧性运算里都会出现。

其实,初一是初中三年打基础的一年,掌握好各种运算本领和计算能力对孩子今后学习代数式运算、函数计算至关重要,在中考越来越重视\坚韧的计算毅力\的背景下,由于计算能力对初一的重要性,因此一定要引起家长们的重视,以便在中考中不出现“瘸腿”的现象。 相关阅读:

对症下药:两类学生不可忽视的短处

来源:学而思中考研究中心 2011-09-07 09:49:58 [标签:初三 高分经验 心理指导 北京中考]中考热点资讯 免费订阅

分析一下处于特殊群体的同学,分别是“想学、不会学”和“会学、不想学” 第一种同学是那种比较听话或者说对自己的要求比较高,平常做很多题但是成绩一直普普通通的同学。

这相信大多数这样的同学学习能力处于上文所述的第一阶段,但是学习意愿却高于这个阶段的水平。些同学需要提升的一是基础知识的熟练程度。基础知识注意回归课本,将课本中重要的定理、模型、公式、方程、现象都熟记于心,这才能够保证在做题当中会用、能用、用对。二是要提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做题的同时要对比着以前学习过的知识点,相似的题型进行分析,寻找其中的相同点,将其提炼出来,例如数学的几何模型、物理的模型和套用公式、化学的现象分析等等。同类型的题目和题目之间都会有由知识点串连起来的纽带,看到一道题回想相似题目的突破点,解题套路或是辅助线添加方法。也就是做到做题时能想到用。

第二种同学属于那种聪明有余但是刻苦不足的同学。也就是天赋很高但是不重视学习或者懒得认真学习的“天才”们。

他们一般都会能够很快明白老师上课的内容,对于一些有难度的题目也会灵光一现。然而问题在于学习成绩忽上忽下,很不稳定。归根结底就是知识掌握的不扎实,态度不够重视。这些同学出现的问题大多是“马虎”“不仔细”“忘了”等原因.这就需要同学们在学习意愿上严格要求自己。要充分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中考的紧迫感。未来的命运不仅仅决定于中考,实际上自从初三开始就已经开始潜移默化着你将来的学业生涯。首先这个阶段的学习习惯的养成将会逐渐成形并带到高中,其次这个阶段的重要考试的成绩排名也会作为各个学校签约的参考指标。故而,如果认为自己脑子够用,勤奋不足的同学,要从初三上学期开始重视起来学习。

当然,出了主观上的重视,同学们也要通过实际行动改正马虎粗心等小毛病。最好的方法还是回归课本,总结错题,将以前错过的题目记录下来,定期的翻阅重做,保证自己不会在曾经摔倒的地方在摔跟头。并且要提高基础题型的正切率,不要以追求做难题的成就感为目的,毕竟考试成绩看得是分数,而占分比最大的还是基础题。平日可以按时按量的做一些基础题型,在小题不错,大题会做的情况下,让自己的分数保持稳定并有所提升。

名师指导:初二各阶段学习注意事项

来源:中考网整合 2011-08-22 14:45:44 [标签:初二 学习方法]中考热点资讯 免费订阅

初二是一个平稳的发展时期,没有了初一对中学生活的新奇和暂时压力,也没有初三面临毕业升学,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时期,这一时期是潜心努力学习的时期,也是一个产生剧烈变化的时期,更是一个危险的时期,也是一个爬坡的时期,是一个分水岭。这个“分水岭”并不是仅仅体现在初二的期末考试中,最重要的它会更加清楚的体现在你的初三复习中,体现在最终的中考当中。

一、不要等到初三再发现你与同学的差距,到时即使发现了也没什么必要了。在关心自己的考试成绩的同时更要关心自己的学习状态。不懂的就问,没跟上的马上跟同学讨论,千万不要想着等到初三去“查缺补漏”。

二、有个远大的目标,有个合适的计划--严格管理时间,科学安排时间。大部分初三学生的时间真的是挤出来的,幸运的是我们距离初三还有一个学期和一个暑假的时间,把握住这段时间,我们的初三将会无比的轻松。

三、有意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做题习惯,这些习惯包括:

1、培养怎么处理审题与做题的联系。很多初三同学已知条件都读不全、读不懂,其实这是做题没有思路的主要原因,你仔细体会一下,越是综合的题目就越需要你从已知条件中去“挖”,去挖掘新的已知。所以这点就格外的重要,就需要我们在初二的学习之中努力克服对审题重视不够,匆匆一看急于下笔的不严谨的做法,要吃透题目的条件与要求,更要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之后再去着手做题。

2、培养怎么处理“会做”与“得分”的关系。要将你的解题思路转化为得分点,主要体现在准确、完整的推理和精确、严密的计算,要克服卷面上大量出现“会而不对”“对而不全”的情况。而这些只有重视解题过程的严密推理和精确计算——也就是过程的书写,“会做”的题才能得分。这就需要我们在初二的学习中重视步骤的书写,特别是我们广大的可爱的男同学们,用心书写过程,改变自己的“重思路,轻步骤,不计算”的不良学习习惯。 3、培养如何高效的学习。习题整理,方法总结。代课当中发现,做题好的学生有个非常相似的学习习惯:不仅都有个习题整理的本子,并且都视这个本子为宝。“题量诚可贵,整理效更高”--主动整理,经过反复体会的整理。 四、偏科!

偏科相当的可怕,我虽然只教数学可是深有体会。有个人大附的男生几乎每个压轴题都能第一个做出来,做完之后就在那“默写”某某个课文。一问才知道,偏科,语文总在90边缘徘徊。偏科的危害就不用我说了,可是同学们可能不知道,到初三再想补“瘸腿”是多么的可怕--原因很简单,每科都在复习!

学习方法:如何打好七年级数学的基础

来源:E度教育社区 文章作者:—— 2010-04-19 15:09:58 [标签:学习方法 数学]中考热点资讯 免费订阅

初中数学是一个整体。八年级的难点最多,九年级的考点最多。相对而言,七年级数学知识点虽然很多,但都比较简单。很多同学在学习中感受不到压力,慢慢积累了很多小问题,这些问题在进入八年级,遇到困难(如学科的增加、难度的加深)后,就凸现出来。

现在八年级学生中,有一部分同学就是对七年级数学不够重视,在进入八年级后,发现跟不上老师的进度,感觉学习数学越来越吃力,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七年级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这里先列举一下在七年级数学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

1、对知识点的理解停留在一知半解的层次上;

2、解题始终不能把握其中关键的数学技巧,孤立的看待每一道题,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

3、解题时,小错误太多,始终不能完整的解决问题;

4、解题效率低,在规定的时间内不能完成一定量的题目,不适应考试节奏;

5、未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以上这些问题如果在七年级阶段不能很好的解决,在八年级的两极分化阶段,同学们可能就会出现成绩的滑坡。相反,如果能够打好七年级数学基础,八年级的学习只会是知识点上的增多和难度的增加,在学习方法上同学们是很容易适应的。

那怎样才能打好七年级的数学基础呢?

(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

我的建议是: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

(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

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要学会自己做。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在进入八年级、九年级以后,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升反降。其原因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会做的题目也因为缺乏对数学的整体把握,弄的一团糟。

我的建议是:“总结归纳”是将题目越做越少的最好办法。

(3)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同学们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同学们做题目,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演练。另外一个就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它。这个不足,也包括两个方面,容易犯的错误和完全不会的内容。但现实情况是,同学们只追求做题的数量,草草的应付作业了事,而不追求解决出现的问题,更谈不上收集错误。我们之所以建议大家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是因为,一旦你做了这件事,你就会发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现在发现原来就是这一个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自己有很多问题都不懂,现在发现原来就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我的建议是: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才会有收获。

(4)就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讨论

发现了不懂的问题,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但就是这一点,很多同学都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该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瞧不起。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知识本身是有连贯性的,前面的知识不清楚,学到后面时,会更难理解。这些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该学科慢慢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赶上步伐。

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讨论,你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与自己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

我的建议是:“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5)注重实战(考试)经验的培养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做题中

解决。自己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

我的建议是:把“做作业”当成考试,把“考试”当成做作业。

以上,就七年级数学经常出现的问题,谈了我个人的一些建议,但有一点要强调的是,任何方法最重要的是有效,同学们在学习中千万要避免形式化,要追求实效。任何考试都是考人的头脑,决不是考大家的笔记记的是否清楚,计划制定的是否周全。

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习中的作用 超有趣的物理实验课

来源:本站原创 2011-07-12 10:55:53 [标签:物理]中考热点资讯 免费订阅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物理知识都是通过观察实验,经过认真的思索总结出来的。物理学习若离开了观察和实验,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纸上谈兵.下面就物理实验在物理学习中作用说一下我的认识:

物理兴趣激发与启蒙系列课程之力学相关

课程名称 实验名称 实验解析 美丽的喷泉-------固体压强和液体压强 气球上站人 一个由杂技表演演变过来的(这讲通过惊险刺激的实验,来引入学生力学实验,让学生感叹物理的神奇。 对压强知识学习,同时液体压强知识的让学生认识了我们身边好多东西中蕴含的物理知识,如洗手池下的连通器,船闸等。) 一、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曾经指出:“成功的秘诀是兴趣。”兴趣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心理表现,是人获得知识,开阔视野推动学习的一种强劲内部驱动力。兴趣是求知之源,鲜明生动的实验,可使学生喜爱学习物理。实验对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很重要,这主要有两个原因:

1.对中学生(特别是初中学生),物理实验有很强的吸引力,极易唤起他们的直接兴趣。中学生天生好奇好动,让他们观察生动有趣的实验,他们的注意力会高度集中,新奇的实验现象常常出乎他们的意料之外,使他们兴趣盎然。如在实验激发课程的第五讲大气压章节中:我利用了矿泉水瓶增加了几个趣味性实验。一矿泉水瓶底部钻一小孔,向里面倒水,会看到水不断流出。在此我提出问题“如果盖上盖子拧紧,会看到什么现象?”“仍流出来吧?”“不会”“流的慢些”“不知道”—— 多种可能的情况都出来了。“那到底谁的猜测正确呢?我现在就拧紧盖子揭晓答案。”想知道结果的兴趣被调动起来了。当我拧紧盖子,学生看到现象之后,一部分喜悦,一部分眉头紧锁“怎么会这样?”还有的学生叹道“真神奇!”我又趁热打铁“想知道原因吗?”“想知道”异口同声的回答。“好好学习物理吧,学完大气压强就能解决这一问题。”为学生认真学习大气压强埋下伏笔,激发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很多学生因为本节引言部分的小实验对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实验是一种有目的性的操作行为。学生观察实验,自然也会产生自己动手的欲望。设法让学生多动手做实验(边学边实验、),不仅可以满足学生操作的愿望,更重要是可以让学生不断体会和品尝到“发现”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获得成功”后的喜悦,从而提高兴趣,增强信心,增强学习的欲望,进而转化为一种热爱科学的素质和志向。如在课程中我讲重心知识的时候利用瓶塞和叉子和同学们一起自制了平衡鸟,当自制的平衡鸟做好后能站在自己手心的时候,学生自己就知道了重心在什么位置。 二、创设学生有效掌握知识的学习环境。

我们知道,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从大量的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来的,在教学中,必须重视感性认识,使学生通过物理现象、过程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基础。

1.实验能够展现典型的物理现象。实验能创造一个确实的,排除了干扰的环境,它对产生多种现象的条件进行了严格、精密的控制,排除了次要因素的影响,突出了现象的本质规律。如在课程中通过实验过程把阿基米德原理表达出来,参与实验过程的同学对原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非常轻松。

2.实验能根据需要重复的再现物理现象。实验能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的反复,以供学生反复观察。有些实验现象做一次学生观察现象不明显,可以重复做。如在讲大气压章节时候,我用纸片托住了一杯水,并且反复翻转杯子水不会漏出来,可以借助这个现象让学生自己就明白大气压是向各个方向都有的。

3.实验能让学生体验到物理学的趣味性。实验能充分运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自觉主动地学习。如在讲固体压强知识的时候,我通过电视上看到的杂技表演中涉及的物理知识,改成了实验,就是在几个气球上放了一个木板,然后我就站到了木板上,气球没有破裂,让学生感受到不可思议的压强。 4.实验具有定性和定量研究的全面性。实验不仅能观察现象的全过程,进行定性研究,如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多次改变力或力臂,出现各种情况,让学生自己得出杠杆平衡的正确结论是动力乘动力臂等于阻力乘阻力臂,而没有做过这个实验的同学,或实验次数不够多的同学,往往得出错误的结论:动力加动力臂等于阻力加阻力臂。

“我听了,忘记了;我看了,记住了;我做了,理解了。”这是对实验与掌握知识的关系的通俗概括。

如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初升高杂谈

来源:智康1对1 文章作者:中考网整合 2011-06-10 13:39:24 [标签:如何 巨人 肩膀 升高 杂谈]中考热点资讯 免费订阅

决战高中1:您意识到初升高的重要性了么?

媒体链接

四川师范大学游永恒教授曾专门针对高一新生组织了\适应高中学习\的问卷调查。据调查统计,进入高中后,新生在很多方面都感到不适应,包括学习内容、学习节奏、学习方法等各个方面。其中只有30%的高一新生能迅速摸索出一套较好的学习方法??进入高中后的适应快慢已成为造成\初中不相上下,高中两级分化\的重要原因之一。(摘自《华西都市报》2008年6月)

残酷现实

在知识容量上,高中是初中的3.5倍;在学习节奏上,初中两年半要学的内容,高中两年就得学完;在学习方法上,高中对每个学生的推理、想象、运算、创新、研究的能力要求大幅度提高,完全达到成人标准。

高中的竞争是残酷的,能够考进高中的同学本身就是高手,高手与高手较量由此开始了!

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你的假期能悠闲度过吗?

决战高中2:高中不同于初中的特点在哪里?

一是知识量大。

高中三年开设的十几门学科虽和初中差不多,但每一门学科的知识量比初中要增加若干。高中是学生求学阶段获取大量基础知识的重要阶段,每一学期所学内容的容量都很大。

二是难度大。

表现在初中和高中知识上有些跨度,这一跨度不可能细嚼慢咽,对把握知识带来一定困难,而且高中所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比初中高得多。

三是学习进度快。

如果跟不上进度,往往出现\消化不良\或\负债\现象。

四是综合性强。

要解决一个问题,往往需要综合应用各科知识。

五是系统性强。

各学科知识的前后关联性越来越强,对学生的知识系统整合能力要求也更高。

六是能力要求高。

如观察能力、表达能力等,特别是分析综合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自学能力大为重要。

七是理解要求高。

要理解概念、法则的本质,形成某种理念、方法,才能把知识学到手。

八是自主学习要求高。

高中教学对学生的学习较为放手,不可能像初中那么具体地要求学生每个环节怎样做,而是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各个环节的任务,如预习、听讲、记笔记、课后复习、独立作业、单元小结、考后分析等。孩子应寻找适合自己学习的方式方法。

如果不了解这些,还是用初中老一套办法远远不够,学习成绩也会下降的。我们要指导孩子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变死记为活用,孩子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以致用,从而做好\初升高衔接关\。

决战高中3:给家长的几点建议

优化孩子成长的环境。

学校教育需要家庭教育的支持与补充。为孩子创造一个有利于健康成长的家庭环境,家庭中具有民主和谐的气氛,积极进取的精神,保证孩子有宁静的学习环境。

指导孩子科学安排时间。

开学前制订两张表。一张是一天的学习生活作息时间表,从早到晚,从起床到睡觉,将学习时间、休息时间安排得井井有条。另一张是一周学习计划表,正常的学习和单元学习,查漏补缺合理安排,课内学习与知识面的拓宽合理安排。这两张表的制定,可促使孩子克服忙乱现象,有条不紊地学习、活动、休息,有利于提高孩子学习效率和身心健康的发展。

放下架子,与孩子做朋友。

父母不要以长辈高居,不独断,不以孩子气来教育孩子。与孩子有平等之心,设法与孩子做朋友相互沟通,开展谈心活动,不定期召开家庭民主生活会。

家长要会展现爱之情感。家长不要吝啬爱子女的语言,不要深藏爱子女的情感,要善于言表,要适时用语言表达爱意,让他们能体会到爱。孩子是夸好的,孩子做了好事,取得了好成绩要及时表扬、激励,少用或不用命令式,常用一起商讨的口气形成共识。孩子遇到困难,家长要全身心帮助,这最能取得孩子的信任,能达到心与心真诚地交流。一旦孩子做错了事,要帮助分析危害找原因,让他心服口服。

改进教育方法。现在的时代是信息时代,社会是开放的社会,孩子吸收了时代的活水,新鲜的知识,接受的信息多而广,他们有时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对周围的事评头论足,家长应\小心\自己的\霸主\地位,在工作繁忙之余能抽时间读些心理学、教育学等书籍,加强自己的修养,跟上时代的步伐和孩子的思想,以免孩子在心里小瞧你,使教育大打折扣。

总之,孩子在高中阶段,心理压力很大。家长要做的主要是为孩子创设温馨的、宽松的、

平静的家庭环境,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孩子成绩好时,给以表扬与鼓励;孩子有困难时,进行安慰与激励,给孩子足够的信心和勇气。让孩子在家长的爱中度过他人生关键的学习阶段!

审题是中考数学取胜的关键

来源:北京中考网 文章作者:—— 2010-04-09 11:54:15 [标签:数学]中考热点资讯 免费订阅

纵观去年中考,考生在数学上失分的主要原因有三大方面:运算、操作和理解,其中由于理解上的失误造成失分的现象较多。那么怎么才能避免审题失误呢?

一、审题时注意力要高度集中,思维直接指向试题,一定要眼到、手到、心到。尽管是中考这种关键时刻,也并不是所有的考生都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试卷上,尤其是一些心理素质欠佳的考生。

在规定时间内高度集中注意力,这是考试基本功之一。这种基本功的训练在于平时。同学们自己在做练习时,包括做回家作业,不妨试试限时完成法,即规定自己在一定的时间内,集中注意力完成练习。不要有停顿,不要喝水,不要说话。

二、审题时可以采用以下几个步骤:1、第一遍粗读题,使自己大致了解题目的意思。2、第二遍精读题,要逐字逐句地读,仔细理解题目中各个条件的含义。读的过程中不妨用笔把题目中的重要条件,重要语句划下来,圈出来,以提醒自己,引起重视。3、第三遍重读题。作完一道习题后应回过头来重新审题,看看哪些数据、关系还没有用上,已用上的用得是否准确;关键词句的理解是否准确、到位;结果是否符合题意,符合生活经验。

三、要学会翻译数学题。别以为只有语言需要翻译,数学同样也需要翻译,就是把大家觉得特别长的题翻译成自己能够理解的简单的语言,把文字性的东西翻译成数学语言,进一步用代数式或者是符号语言来表达,有助于审题。

四、审题时要克服思维定势的影响。考试之前,考生做了大量的题目,考试不可避免地会在某些地方令考生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原本是件好事,但考生的思维定式把这变成了一件坏事。有的考生看题还没过半,发现类似的题目老师讲解过,立即兴奋地动笔,有的同学甚至靠记忆老师讲过的解法来依葫芦画瓢,谁知道试题的其他条件、需要求证的结果已经做过变化,错解是必然结果。

总之,请同学们牢记:审清题意是致胜的前提。粗心就等于把成功推向你的竞争对手。因此一定要细之又细,慎之又慎,滴“分”不漏。

数学学习要做到“五要五先五会五心”

来源:E度教育社区 2010-04-09 11:52:15 [标签:数学]中考热点资讯 免费订阅

五要:

1、围绕老师讲述展开联想;

2、理清教材文字叙述思路;

3、听出教师讲述的重点难点;

4、跨越听课的学习障碍,不受干扰;

5、在理解基础上扼要笔记。

五先:

1、先预习后听课;

2、先尝试回忆后看书;

3、先看书后做作业;

4、先理解后记忆;

5、先知识整理后入眠。

五会:

1、会制定学习计划;

2、会利用时间充分学习;

3、会进行学习小结;

4、会提出问题讨论学习;

5、会阅读参考资料扩展学习。

五心:

1、开始学习有决心;

2、碰到困难有信心;

3、研究问题有专心;

4、反复学习有耐心;

初中数学常用的10种解题方法

来源:E度教育社区 2010-04-09 11:49:31 [标签:数学]中考热点资讯 免费订阅

数学的解题方法是随着对数学对象的研究的深入而发展起来的。教师钻研习题、精通解题方法,可以促进教师进一步熟练地掌握中学数学教材,练好解题的基本功,提高解题技巧,积累教学资料,提高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

下面介绍的解题方法,都是初中数学中最常用的,有些方法也是中学教学大纲要求掌握的。

1、配方法

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2、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3、换元法

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属于R,a≠0)根的判别,△=b2-4ac,不仅用来判定根的性质,而且作为一种解题方法,在代数式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研究函数乃至几何、三角运算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韦达定理除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根;已知两个数的和与积,求这两个数等简单应用外,还可以求根的对称函数,计论二次方程根的符号,解对称方程组,以及解一些有关二次曲线的问题等,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5、待定系数法

在解数学问题时,若先判断所求的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其中含有某些待定的系数,而后根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等式,最后解出这些待定系数的值或找到这些待定系数间的某种关系,从而解答数学问题,这种解题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它是中学数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6、构造法

在解题时,我们常常会采用这样的方法,通过对条件和结论的分析,构造辅助元素,它可以是一个图形、一个方程(组)、一个等式、一个函数、一个等价命题等,架起一座连接条件和结论的桥梁,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这种解题的数学方法,我们称为构造法。运用构造法解题,可以使代数、三角、几何等各种数学知识互相渗透,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7、反证法

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法,它是先提出一个与命题的结论相反的假设,然后,从这个假设出发,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矛盾,从而否定相反的假设,达到肯定原命题正确的一种方法。反证法可以分为归谬反证法(结论的反面只有一种)与穷举反证法(结论的反面不只一种)。用反证法证明一个命题的步骤,大体上分为:(1)反设;(2)归谬;(3)结论。

反设是反证法的基础,为了正确地作出反设,掌握一些常用的互为否定的表述形式是有必要的,例如:是/不是;存在/不存在;平行于/不平行于;垂直于/不垂直于;等于/不等于;大(小)于/不大(小)于;都是/不都是;至少有一个/一个也没有;至少有n个/至多有(n一1)个;至多有一个/至少有两个;唯一/至少有两个。

归谬是反证法的关键,导出矛盾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必须从反设出发,否则推导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推理必须严谨。导出的矛盾有如下几种类型:与已知条件矛盾;与已知的公理、定义、定理、公式矛盾;与反设矛盾;自相矛盾。

8、面积法

平面几何中讲的面积公式以及由面积公式推出的与面积计算有关的性质定理,不仅可用于计算面积,而且用它来证明平面几何题有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运用面积关系来证明或计算平面几何题的方法,称为面积方法,它是几何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用归纳法或分析法证明平面几何题,其困难在添置辅助线。面积法的特点是把已知和未知各量用面积公式联系起来,通过运算达到求证的结果。所以用面积法来解几何题,几何元素之间关系变成数量之间的关系,只需要计算,有时可以不添置补助线,即使需要添置辅助线,也很容易考虑到。

9、几何变换法

在数学问题的研究中,,常常运用变换法,把复杂性问题转化为简单性的问题而得到解决。所谓变换是一个集合的任一元素到同一集合的元素的一个一一映射。中学数学中所涉及的变换主要是初等变换。有一些看来很难甚至于无法下手的习题,可以借助几何变换法,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另一方面,也可将变换的观点渗透到中学数学教学中。将图形从相等静止条件下的研究和运动中的研究结合起来,有利于对图形本质的认识。

几何变换包括:(1)平移;(2)旋转;(3)对称。

10、客观性题的解题方法

10、客观性题的解题方法

选择题是给出条件和结论,要求根据一定的关系找出正确答案的一类题型。选择题的题型构思精巧,形式灵活,可以比较全面地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增大了试卷的容量和知识覆盖面。

填空题是标准化考试的重要题型之一,它同选择题一样具有考查目标明确,知识复盖面广,评卷准确迅速,有利于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计算能力等优点,不同的是填空题未给出答案,可以防止学生猜估答案的情况。

要想迅速、正确地解选择题、填空题,除了具有准确的计算、严密的推理外,还要有解选择题、填空题的方法与技巧。下面通过实例介绍常用方法。

(1)直接推演法:直接从命题给出的条件出发,运用概念、公式、定理等进行推理或运算,得出结论,选择正确答案,这就是传统的解题方法,这种解法叫直接推演法。

(2)验证法:由题设找出合适的验证条件,再通过验证,找出正确答案,亦可将供选择的答案代入条件中去验证,找出正确答案,此法称为验证法(也称代入法)。当遇到定量命题时,常用此法。

(3)特殊元素法:用合适的特殊元素(如数或图形)代入题设条件或结论中去,从而获得解答。这种方法叫特殊元素法。

(4)排除、筛选法:对于正确答案有且只有一个的选择题,根据数学知识或推理、演算,把不正确的结论排除,余下的结论再经筛选,从而作出正确的结论的解法叫排除、筛选法。(5)图解法:借助于符合题设条件的图形或图像的性质、特点来判断,作出正确的选择称为图解法。图解法是解选择题常用方法之一。

(6)分析法:直接通过对选择题的条件和结论,作详尽的分析、归纳和判断,从而选出正确的结果,称为分析法。

初中几何常见辅助线作法歌诀汇编

来源:中学学科网 文章作者:—— 2010-04-07 14:34:54 [标签:几何 几何问题]中考热点资讯 免费订阅

人说几何很困难,难点就在辅助线。

辅助线,如何添?把握定理和概念。

还要刻苦加钻研,找出规律凭经验。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

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

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

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

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平行四边形出现,对称中心等分点。

梯形里面作高线,平移一腰试试看。

平行移动对角线,补成三角形常见。

证相似,比线段,添线平行成习惯。

等积式子比例换,寻找线段很关键。

直接证明有困难,等量代换少麻烦。

斜边上面作高线,比例中项一大片。

半径与弦长计算,弦心距来中间站。

圆上若有一切线,切点圆心半径连。

切线长度的计算,勾股定理最方便。

要想证明是切线,半径垂线仔细辨。

是直径,成半圆,想成直角径连弦。

弧有中点圆心连,垂径定理要记全。

圆周角边两条弦,直径和弦端点连。

弦切角边切线弦,同弧对角等找完。

要想作个外接圆,各边作出中垂线。

还要作个内接圆,内角平分线梦圆。

如果遇到相交圆,不要忘作公共弦。

内外相切的两圆,经过切点公切线。

若是添上连心线,切点肯定在上面。

要作等角添个圆,证明题目少困难。

辅助线,是虚线,画图注意勿改变。

假如图形较分散,对称旋转去实验。

基本作图很关键,平时掌握要熟练。

解题还要多心眼,经常总结方法显。

切勿盲目乱添线,方法灵活应多变。

分析综合方法选,困难再多也会减。

虚心勤学加苦练,成绩上升成直线。

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及对策(读书笔记)

开卷有益。最近读了几篇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收获不小。拿出来与大家分享。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顺便谈谈自己的认识。

A

发表在《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初中版)2009年1-2期中旬上的文

章:《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分析》:

此文比较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一.专家给出的有效教学的概念:

只有通过有效的教学才能谈教学有效性,那么,什么是有效的教学呢? ① 外国学者认为,有效的教学就是通过有效的教学准备、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来

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学。

② 国内学者认为,有效的教学是师生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最优的速度和

效率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上获得整合、协调、可持续的进步与发展,从而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而组织实施的教学活动。 二.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些原因分析:

借助有效教学概念的内涵,结合现在部分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数学

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一些原因。 (一 )教材理解肤浅化

课堂教学要达到预设的教学目标,关键在于课前预设的教学方案,就是最大限度地把握住课前预设方案的效率是有效教学的起始点,理解教材是有效的设计教学方案的重要基础,而新教材的简约性正好给教师理解教材提出了严峻的考验,“有效的教学准备”着力点应该就在此。如果数学教师不能对教材进行全面、深刻的理解,不能搞清数学知识的前因后果,不能把握数学教材的编写意图,可以肯定,这样的课前预设方案必然会使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

案例1:“成比例的线段”,教师在处理例题时,出现了知识性错误,也许是教师的一次疏忽。但作者认为是不可原谅的,这就是教师对教材对教材理解肤浅化的体现。如此何谈教好学生,何谈有效教学?这样的教学是没有效率的。教学对教材理解的肤浅化的例子是很多的。

教师对教材中定义、定理、法则、公式等数学基础知识只知表面,不求本质,只知结果,不究原因的肤浅化理解,将严重地影响到当堂课教学效果,影响学生今后的发展,而且对教师自身发展也是不利的,所以,加强教师对新教材的深层次理解,是摆在我们面前最紧迫的任务,这也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前提。 (二)教学过程简单化

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注意课堂教学,有效教学概念中的“有效教学活动”就体现了教学过程的重要性,要使教学活动有效,使课堂教学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同步达成,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做足文章,因为没有过程的教学只能达到知识与技能目标,所以能力和数学素养的提高只是一句空话。

案例2:

就“单项式除以单项式”这节课,两位教师教学过程的对比:

第一位教师,经过简单的复习提问,引导学生得出单项式除以单项式以后,随即讲解例题。就开始组织学生做了大量的习题来熟悉和巩固法则。

第二位教师,(1)经过创设情景,引入新课;(2)探索问题,,根据单项式乘以单项式的法则和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的特点,归纳得出法则。(3)应用巩固,拓展提高;(4)小结归纳,自主建构。

从两位教师对教学过程的处理,我们不难发现,前者教学过程简单化,学生通过大

量做练习题获得了知识(法则),通过简单模仿和重复形成了一定的运算技能,但是能力和思维方面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和发展;而后者注重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过程,从简单到复杂,逐步把未知问题转化为已知问题,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与技能,还学到了转化、数形结合、类比等数学思想和方法,通过积极地动脑训练,不仅融会了前面的知识,而且贯通了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思考、讨论、交流、猜想、归纳等活动过程,积累了一定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学生在获得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思维和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这样的课堂教学当然是最为有效的。

(三)课后任务单一化

新课程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时代的发展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数学决不是教师让学生简单地做几个题目就可以达到提高数学素养、服务发展的目的。

部分教师还是习惯只是布置几道题目作为数学课堂教学的延伸。作者提出,课后任务的形式可以多样化。

三.结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

综上所述,造成数学课堂教学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明确其主要原因,我们就可以设法找回课堂教学中缺失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课前预设方案的有效性,即透彻理解教材是前提;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课堂中教学实施的有效性,即注重教学过程是关键;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取决于课后学习任务的多样性,即养成良好习惯是保障。

B另外一篇文章中写到:(《中学数学教学参考》(初中版)2009年1-2

期中旬《基于数学规定的“有理数乘法”教学》)

此文比较注重对数学知识本质的理解 应该重视对数学知识的本质理解:

学习数学,更重要的是学习数学的内在实质,即学习数学化的思考,学习数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此,数学教师要精通数学学科的知识内容、把握数学的本质特征、领悟数学思想方法的精髓、理解数学教学的价值,将它们渗

透到数学教学当中,也就是说,数学教学要展示数学核心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揭示它们的内涵与外延,再现基本结论的发展过程,理清知识点间的逻辑关系。数学学习,要让学生以“再创造”的方式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领悟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分析问题的策略。

C

期)

再和大家分享《成功教师的15个特征》:(《教师博览》,2009第3

此文比较注重教师和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

1.饱满的教学热情。教师对教学拥有饱满的热情,能使学习充满乐趣。 2.娴熟的专业知识。教师需密切关注自己专业的发展。不论是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还是有着多年教龄的老教师,请跟上您所学专业的发展趋势。 3.有组织的教学。教师有效组织教学能使学生拥有更多有效学习时间。 4.有活力的教学。成功的教师对教学是全情投入的,课堂上,他们不是站在某一固定的地方,而是活跃与教室的每一个角落。

5.良好的态度。学生需要积极向上的教师,因此请关注您对学生说的内容,倾听您对学生说话的语调。

6.能成功的管理课堂。有纪律、有秩序的班级环境是学生完成学业的基本保证。

7.有计划的教学进程。教师应在开学初计划好整个教学进程,安排好各类教学活动。

8.拥有成功的人际交往技巧。教育是一项关于人的事业,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至关重要。

9.清晰的表达。很多学生并不知道他们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这就需要教师清晰的表达,简洁讲解、示范教学内容,清楚解释学习目的。

10.有效的提问。问题(直接向全班或个别学生提问)是一种有力的教学工具,能有效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向学生提问时,要留出一定的思考时间,不要立即请同学豁达。

11.因材施教。教学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就是学生有着巨大的差异性。教需要综合运用听觉、视觉和动手技巧组织教学,并能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12.带给班级成功感。成功率是很重要的,如果学生一直从事艰巨的学习任务,就容易产生挫折感,缺乏自信。研究表明,百分之八十的成功率是最佳状态。 13.保持高期望。教师必须对学生充满期望,保持对学生的期望能引导学生良好的行为。

14.创造愉悦的氛围。教师不是要创造有魔力的学习环境,而是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这个愉悦的学习环境是学生成功学习的燃烧剂。

15.有弹性的教学。教学需要弹性,您能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而不是呆板地遵循教学计划吗?您能敏锐地感觉到学生的需要,从而不断改变惯例和规则一帮助学生吗?

D.自己的认识:

综合以上观点,我认为:

1. 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第一前提。

2. 有了教师饱满的教学热情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何创造愉悦的氛

围,取决于教师的人格魅力。我市万国锋老师的公开课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值得我们学习。

3. 对课程标准、教材的深刻理解,对知识的发生、发展变化、数学的内在实质的

把握也是提高教学的重要前提。要教好学生,自己应该先深刻理解教材。 4. 教学中要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

5. 教学要注重过程。避免教学过程的简单化。不能只注重知识与结论、例题和习

题,更不能沉迷于题海战术,用枷锁捆住学生的手脚,让学生早早的厌倦数学学习。

6. 有活力、有计划且有弹性的教学是充满人性化的教学。教学效果一定会好。 7. 教师上课的效果体现在课外。教师对学生的把握关键看学生有没有有效的学习、

有没有自主的学习。

教师要千方百计的引导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北京四中特级教师刘坤指出:有的孩子常考90分,而有些孩子常考70 分,这并不是简单的20分的差距,而是表现出学生在学习水平上带有本质性的差异。而这一差距源于他们在―第三次学...习‖上的不同。

学生学习知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上课听讲”可称为“第一次学习”,更多的表现为接受性学习;“回家作业”是“第二次学习”,是对课堂学习的消化与记忆;而此后的知识深化过程便是“第三次学习”,是一种由此及彼的梳理和举一反三的升华。是知识内化的过程,是真正形成能力的关键一环。这种“第三次学习”

实际上是学习上的“智慧学”。

总之,说来容易,做起来难。只有教师有效的教和学生有效的学,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我们要不断努力着。

初中数学《上好课,问题与对策》读书笔记

在数学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数学教师凭着教育理想和教育智慧,从教育科研的高度,积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一条适合教学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有效途径,总结了大量的经验和案例。本书深刻地反映 了我们中学课堂中的常我从中受益匪浅,先将摘录和体会展示如下:

本书开篇罗列了在进行有理数混合运算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概念不清:运算符号错误;错用运算律;对负解不清;违背运算律;违背去括号法则。―这六大点也是我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在以后的授课中应提前纠错弯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教师的宽容与爱、尊重和理解。在学生出错时,教师要尊重、理解并宽容地对待可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也体现了教师的素养及学生的热爱。―的确,在平时的授课中,我门太严了,不苟言笑,张,这些做法不可取,应该严就严,多给学生勇气敢于说话,私下也应多关心关注学生。同时还指出教师如何帮通过一个典型例题,让学生暴露错误、师生共同分析错误原因,学生从反面吸取教训,迅速从错误中走出来,从误的能力。2。教师应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对待错误和失败,备课时适当从学生易错的思路去构思,课堂上加强对典让学生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3。让学生通过自我评价,找出解题过程中的问题,自行纠错 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应结合实例助其理解。如:‖有些数学概念从客观事物的定向形式和数量关系中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注意从实际事例或从学生已有知识中,退步引入并加以抽象,尤其要从学生接触过的具体时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中学生具有的上进心强正强好胜的心理特点。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帮助他们获成功的喜悦,进而减少运算的错误。‖ 即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同时‖在授课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法的指导,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使学生主动地,积极地参―体现了新课程理论中充分发挥学生主题作用的理念。

新课程理念指出教学活动不在是独角戏,而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一节课若开始没上好,学生就然,下面的课就将难以进行。导课能吸引学生的兴趣,就为本堂可打下了基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表身手的动力。导课的方法:1。设置情景,激发兴趣;2。设置疑点,引起重视;3。联系生活,灵活应用。 问题提出后,学生出现沉默:原因:1。教师提出的问题过难,超出学生的能力范围,使得学生不会回答题表述不清,学生不知如何回答,3。教师提问时问题不当,学生不愿回答。总结:问题的难易不是有教师说了算知识的理解程序,不理解的就是难的,能理解的就是简单的,(教师应调查学生,再评判难易,不要唱独角戏, 课堂讨论时,教师要善于启发诱思,高屋建瓴,掌握好火候。当讨论出现沉默时,教师要拨开话题,打破生发言;当讨论进入高潮时,特别是出现争论时,教师要因势利导,紧扣主题,将讨论引向纵深,最后做好总结 提问的策略:1。切忌问题的设计。注意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在课堂时,不以自己为中心,不注意学生的生都懂的要问,不懂的反而不问。学生被动地回答,没有自由提问和思考,缺乏师生互动。2。所提问题少而精。教师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充分吃透了教材和学情之后设计出来的。 小结:以后课堂问题设计应参照次原则,避免重复错误。

小组合作:合作过程中,教师应以课堂的组织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加如到个组内的合作讨论中,起

的作用。小组合作时,教师应当好导演,不能让讨论只是走过场。 课堂上,敢于放手就是把时间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观察和操作,独立思考,及群体讨台说个不停,影响学生思路,效果不好。) 总之:通过这本书的学习,我将尝试将传统的数学学习方式与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相结合。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主要有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教师应始终是学生提供充分思考和交流时间。所有前提,做为哟名教师首先应备好课,设计好问题,精心组师打好基础。 第一次翻开《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时,心中并没有太多期望与希翼,凭感觉认为它只是一本普通的教育丛书,仅此而已。仔细阅读之后,我却汗颜了,深深的自责与愧疚萦绕在心头,使我不由得对自己的教育方式进行发自内心的拷问:“我们是称职的父母吗?”

从书中精辟的教育观点和生动的教育事例中,我找到了答案,我们并不是称职的父母。当得知答案的那一刻,我第一次,深深的震撼了……

女儿今年已经10岁半了,虽不是才智过人,却也活泼可爱,从儿时的咿呀学语到今天的小荷初露头角,我们欣喜地看着女儿一路蹒跚走来,心中充满着无限的幸福和感动。和天下大多数父母一样,我们心中始终萦绕着一种情结:女儿必须超越我们,必须是出色的、优秀的。在这种想法的驱使下,一套精心构思的家庭教育方法诞生了,女儿的家庭教育被郑重的列入我们家庭生活的重要日程,从此,女儿成长中的一切都成为我们忧喜的风向标。

一年级初入学,女儿学的很吃力,经常对要做的事情一脸茫然,我们悉心指导的同时不停地安慰自己,这时初入学的必然现象,过一段时间就会好起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女儿已经逐步适应了学校井然有序的学习环境,到了一年级下半学期,明显感觉认知能力较上学期有了很大的进步,还代表班级参加了学校的口算比赛,并且获得了二等奖,望着女儿那张被幸福和激动漾红的小脸,我们开心的笑了……这就是家庭教育的硕果,是对我们教育方法的最好肯定。

转眼之间到了二年级,我们的家庭教育目标又向前迈了一大步,女儿在二年级期间的成绩必须保持在班级前五名。当我们雄心勃勃的继续编制着自己的家庭教育计划时,女儿的成绩却开始不稳定起来,几次单元检测成绩都非常不理想,有一次甚至排在了班级倒数十几名,懊恼之余我们震怒了,没有及时帮助女儿查找原因,反而开始不断地责怪、训斥,同时更加

严格的实施着自己的家庭教育计划,但事情并没有向我们想像的方向发展,女儿的成绩与我们的目标始终相差那么的远……我们一度曾陷入迷茫与困惑,有时工作压力无法排解,女儿稍有不慎就可能成为我们爆发的导火索,女儿很伤心,我们很生气,总觉得自己的辛苦付出没有从女儿身上得到回报,于是家庭中开始有不和谐的音符蹦跳起来,似乎想打破往日的那份温馨与宁静……

感谢家长学校,让我非常及时阅读了《不输在家庭教育上》这本书,读着那些粗暴无知的教育实例,从中或多或少看到自己的影子,我开始对自己和自己的家庭教育方法进行重新审视,我终于明白了:检验一个家庭教育好坏最简单的办法是看孩子是否快乐,而并非单单只是那些分数,成绩固然重要,但培养孩子健康的心智,让她始终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快乐生活、健康成长则更重要!我想,在今后的家庭教育中,我一定会更加理性,更加平和,注重女儿的感受,关注女儿的成长,让她成为一个快乐、豁达、自信又有爱心的阳光小女孩!

感谢一年级四班的班主任老师,她总是不辞劳苦的利用时间与我们及时沟通,为我们的家庭教育提供了许多非常有益的指导和帮助,从她身上,我们深切感受到了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精神与博大爱心,我们为孩子拥有这样的好老师感到高兴!

感谢所有为我们家庭教育提供过帮助的老师和学生家长,与你们的探讨与交流使我们受益匪浅,相信通过在家长学校的学习,通过我们自己的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寻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家庭教育方法,我们的孩子也一定会越来越值得我们骄傲与自豪!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孩子精心编织美丽的童年,让他们在希望和梦想中快乐成长,朝着自己美好的理想努力振飞……

读《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的读书笔记

(2010-09-14 23:02)

? 标签: - 分类: 读书笔记

2010年9月10日晚上,我读《初中数学创新教学设计》一书对我很有帮助,感想很多。 教学设计作为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工作之一,对教学起着先导作用,它往往决定着教学工作的方向;同时教学设计的技能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已成为教师从师任教必备的基本功。所以教师了解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内容很有必要。新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的内容可以包括: (1)教学目标。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0p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