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怀理论及其对当今中国社会关怀匮乏的启示

更新时间:2023-10-13 19: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关怀理论及其对当今中国社会关怀匮乏的启示

摘要:关怀理论是当代德育理论的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这一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受到西方世界的普遍关注并产生广泛影响。诺丁斯的关怀理论主张学校以关怀为核心来组织教育,以把学生培养成为关心的人为目标。关怀理论的内容对当今中国社会关怀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本文通过概述诺丁斯关怀理论提出的社会背景、内容和局限性,进而阐述本人从关怀理论中体会到的关于关怀的重要性和当今中国社会关怀教育缺乏的原因的认识,以期为改善当下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关怀之心匮乏的现象提供一些启发和借鉴。

关键词:诺丁斯;关怀理论;关心;关怀匮乏

1

关怀理论是当代德育理论中的重要流派之一,代表人物是美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哲学家,德育学家内尔·诺丁斯。

内尔· 诺丁斯是当代美国著名的教育哲学家, 后现代女性主义课程学家的杰出代表,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育学院教授。诺丁斯曾做过中学数学教师,长期从事学校的实际教学、管理工作。作为教育哲学领域的研究者,她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女性主义伦理学、道德教育以及数学教育中的哲学问题等。她的主要著作有《关怀:一个伦理和道德教育的女性主义视角》,《努力实现学校教育中的关怀》,《培育有道德的人》等作品。诺丁斯于1984年完成关怀: 女性主义的伦理学和道德教育( Caring: A Feminine Approach to Ethics & Moral Education) 一书的出版后, 她又陆续出版了一系列关于关怀伦理学和关怀教育思想的著作, 系统论述了她的关怀伦理学和关怀教育思想。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从关怀是人的基本需要出发, 强调情感在个体道德发展中的作用, 主张以关怀为核心来组织教育。如今,她的关怀伦理学及其教育思想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其作品先后被翻译成5 国文字, 获得了跨国界、跨文化的接受。诺丁斯的关怀教育理论受到了教育界的关注。

一.关怀理论提出的社会背景

1.美国社会中关怀的迷失

二战后,美国经济虽然日益繁荣,但是社会问题也日益突出。人们发现,在这个以追求金钱和社会地位为生活目标的社会里,全部活动按照经济规则进行运转,人们缺乏对彼此的关心,也就是说人们对于金钱,财产,名利,地位的关心超过了一切。另外,美国传统家庭的结构功能发生急剧的变革,崇尚个性化的人们促使他们以冲突的方式面对家庭中的不平等,许多家庭遭遇了破裂和重组。由于单亲家庭的增加,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交流成为问题,儿童也就成为首当其冲的受害者。这造成青少年的价值观普遍下降,一时间整个社会出现了道德堕落,精神空虚,犯罪吸毒等负面状况。诺丁斯通过对美国这一社会背景的分析,提出了关怀理论。

2.学校教育中关怀的缺失

在美国目前的学校道德教育中, 有些人主张模仿严密的数学方式, 给学生

2

完美无暇的结论, 而不需要让学生参与情感冲突的过程。诺丁斯对于这种道德教育理论和某些做法表示出不同看法。诺丁斯认为这样做忽视了道德情感思维过程, 仅仅集中于道德行为和认知理性的教学上, 使得道德教育有很大的片面性,是一种简单庸俗化的做法。这样的标准化步骤搬砖块式的教育模式扼杀了教师的创造精神和关怀能力, 只能使教学变的了无生趣。

二.关怀理论的主要内容

1.学校道德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关心型的人。

诺丁斯认为关怀他人和被他人关怀都是人的基本需要,每个人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得到人们的理解、尊重和认同。在生活中,人们对关心的需要尤其迫切。人们呼唤关心。诺丁斯认为,一向合乎道德的教育政策,应认同人类兴趣和能力的多样性。应教育学生尊重一切诚实劳动,让所有的孩子都学会关心他人。因此,她主张把关心学生和培养学生的关心作为教育的首要的道德目的。学校被视为关心的中心,被看作是关心学生且鼓励他们去关心的地方。然而,学校中的学生问题却层出不穷,但尽管学校中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却有许多人对它视而不见,仍然认为学校的主要问题是学生的学术成绩。

2.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关心者与被关心者的关系。 诺丁斯主张教师与学生建立起一种关心型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关心者来关心学生,在关心关系中培养学生的关心品质,通过建立自己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良好关系,形成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优秀品质,并最终使学生成为未来的关心者。关心需要关心者全身心地投入,同样也需要被关心者对关心者的承认。诺丁斯主张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关心关系: 教师作为关心者来关心学生,培养学生的关心意识和关心能力;学生也不应是消极被动的,学生应以积极的反应来促成师生间关心关系的形成,并在这一过程中学会关心。

3.批判当前的教育模式,过分强调知识的学习,特别是语言能力和数学能力的培养,忽略了学生内心的感受和需要,也忽略了学生能力的多样性和个体差异。

4.提出淡化教师的职业角色,跟班教学,增加教师人数以保证关怀的质量和数量,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问题和学生平等交流关心学生才是教师的首要任

3

务。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应当相互配合。诺丁斯认为,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是以关心者的身份出现的,他们负有关心学生及使学生学会关心的重任。这种关心的核心价值存在于成人和儿童通过信任和相互尊重的行为而建立的关系中。这种关心观是建立在这种观点的基础之上的培养他们关心的观念和技能。

5.道德教育应当特别强调的四种成分或教育要素,这四部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四者缺一不可。

一.榜样(以身作则),教师以身作则和学生建立关怀关系,在这种关系中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学生展示如何去关怀。诺丁斯认为,教师的作用不在于监督学生遵守规则,关键在于以身作则。没有被关怀的体验,学生只会以冷漠的理性去待人接物,很难产生关怀的冲动。

二.对话,通过对话来建立和维持关怀关系。诺丁斯所说的对话是一种开放性的对话,对话的目的是寻求理解或欣赏。教师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要求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保持深刻、持久的个人关系,但是,当学生和教师对话时,教师一定要全身心地向学生开放,聆听他的心声。对话发生在我、你之间,教师不仅要在意学生说了什么,更要思考他为什么这么说。

三.实践,关怀理论需要的实践是基于关怀的实践。诺丁斯认为学生的关怀实践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学生必须通过践行学习关怀,诺丁斯将这个过程称为关怀实习。学生在实习中做一些与平时角色不一致的事是有益的,如数学尖子可以做他不擅长的技工活,而平时数学不太好的学生可以教小学生数学,这种角色变换能使学生分享到成功感和失败感,超越骄傲与自卑,有利于学生间增进了解,相互关心。

四.认可,是对他人道德行为的肯定和鼓励,认可只有在了解某个人到能够看出他本来的意图及他的理想人格时才能达到效果。诺丁斯认为,教师应该赋予学生与现实相符的积极的自我形象。认可是现实性和理想性的最佳结合点,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道德理想都很脆弱,需要师长鼓励才能巩固和发展。不仅学生需要认可,教师也需要认可。对教师最好的认可就是学生对教师关怀的敏感反应性。正如教师不应控制学生一样,教育管理部门也不应该控制教师,而应该通过对话倾听教师的心声,让教师相互分享教学经验。

4

三.关怀理论自身的缺陷

首先,关怀理论本身过多强调教育者顺应儿童, 忽略了儿童也有要求他律的心理特征。还有就是关怀既然是一种双方对应的互惠关系, 那么, 在师生关系中如何保证教师无私付出关怀的持续性,诺丁斯也没有给出理想的答案。因此, 我们必须批判地继承这种关怀理论, 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要给予认真地反思。

其次,关怀理论认为关心就是关心者与被关心者之间的关系。它始于关心者,终于被关心者。然而,关心不仅非常复杂,而且有很大的主观性。在很多情况下都无法判断一种行为到底是不是关心。在一般情况下,当我们想知道一个人是否关心时, 我们会以这个人是否有代表被关心者利益的行为为判断标准。这时就会有很多问题出现:有了代表被关心者利益的行为就一定是关心吗? 关心必须有直接的、外显的行为吗?如果没有代表被关心者利益的行为,关心就不存在吗? 间接的关心不是关心吗?

最后,关怀理论以道德教育为突破口围绕关心主题对整个教育领域进行了改革,在教育内容、师生关系、教师培养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有建设性的主张。然而,这些变革听起来容易,真正实施却很难。中学的教科书里面至今几乎没有诺丁斯所提到过的补充材料,并且教师也没准备把这些资料纳入其中。当前,教育机构并没有把精力放在关心主题上。可见关心主题至今仍未取得在课程中的合法地位。不是学生不需要,也不是教师注意不到,而是现行的教育过于注重知识的教育而忽视关怀理论教育。

四.当今中国社会关怀之心缺乏的原因及解决措施

当今中国社会普遍存在着人情淡薄、各自为利的现象。人与人之间缺乏关怀之情。尤其是已经步入社会的人们,更是缺乏彼此的互相关心和理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们为了争取到工作机会,纷纷将对方树之为敌。总认为自己的利益是最重要的。他人生活的如何,是否需要帮助,那些都是别人的事情,与己无关。就如古语所说“只扫自家门前雪,不顾他人瓦上霜”。不仅步入社会的人们彼此间缺乏关怀,学生之间也普遍存在关怀匮乏的现象。造成如此不良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家庭最为教会孩子关心他人的重要阵地,并没有真正发挥其正效用。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独生子女的数量迅猛增加。对生子女作为家中的独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01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