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阅读书目推荐

更新时间:2024-01-26 23:0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师阅读书目推荐

2015.3

作 者 克莱因 王薇华 雷夫?艾斯奎斯 陈 萍 方 明 马克斯·范梅南 朱永新 郑 杰 魏书生 王晓春 彭 钢 周 勇 阿莫纳什维利 吴 非 薛瑞萍 李镇西 菲利普·杰克森 江本胜 佐藤学 黄武雄 书 名 《幸福之源》 《幸福力》 《第56号教室》 《教师专业发展之道:我的教育叙事与生命感悟》 《陶行知教育名篇》 《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 《教育的奇迹》 《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班主任工作漫谈》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小学)》 《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 《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 《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孩子们,你们好!》 《不跪着教书》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 《做最好的老师》 《什么是教育》 《水知道答案》 《静悄悄的革命》 《学校在窗外》

1

1.《幸福之源》(德)克莱因 著

斯特凡·克莱因,1965年出生于德国慕尼黑,拥有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1996-1999年间在德国知名的《明镜周刊》担任科学编辑。1999-2000年在《国家地理杂志》担任编辑。1998年获得乔治-治-霍尔茨帕林克科学新闻奖。2000年出版了《宇宙创造的日记》。目前为自由作家,居于柏林。

在这本畅销德国的幸福之书中,你会了解到爱与性、富裕与工作,认识与幸福相关的种种情绪产生的原因及其控制之道,在作者生动的科学分析与对心理的阐述中,最终找到获得幸福的方法。想幸福就会幸福,只要你行动!

第一部分 幸福是什么

第一章 微笑的秘密 石器时代的表情 美妙的“杜兴微笑” 幸福源于躯体 美好感觉的产生 无法了解的内部系统 艾奥瓦纸牌游戏 来自内心世界的图像 微笑能使人愉快吗

第二章 好感觉是指南针 感觉让我们灵活 埃里欧特的失败 偏爱悲剧

为什么没有无偿的幸福 第三章 幸福开关 双重意义的感觉 喜悦和痛苦的电路

右侧——不幸,左侧——幸福 积极感觉和消极感觉 巧克力甜饼的功效 断开生气和愤怒的电路 排放蒸汽无济于事 星期天的孩子

有一种幸福基因吗 基因不是命运

第四章 脑的学习之道 通向新感觉的路 世界出现在脑中

2

哲学家的培训

巴甫洛夫的狗

看得见的神经元生长 停车场问题 盲人的触觉

脑中的青春不老泉 脑是一座花园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东方智慧 幸福的愿望

第二部分 激情与幸福 第五章 情绪,古老的存在 感觉的进化

脑扩展的三级阶梯

和谐的乐队 激情地生活

第六章 渴望,永远追求更多 推动我们的元素 脑中的接力赛

对事前喜悦的赞美

兴趣使人聪明 追求更多 柯立芝效应

卡萨诺瓦的秘密 喜新的瘾

小礼物的激励作用 幸福和理智兼得

第七章 享受,心醉神迷的时刻精神快感的信息 拥抱全世界

好味道,享受的起源 抚摸的刺激 和谐之路 当疼痛减轻时

幸福感觉的跷跷板

第八章 欲望,无止境的嗜好 没有目的的驱动 拉斯韦加斯原则

3

兴趣,杀人狂

我们怎样被诱惑 什么样的人会上瘾 逃不出的魔鬼圈

第九章 爱情,从服下灵药到诞生结晶 爱情的灵丹妙药 女人脑,男人脑 性欲怎样传递到大脑 要爱,不要战争 爱是否上瘾

母爱的幸福 孩子:喜悦和压力 第十章 友谊,亲近知己的温暖 有朋友,活得长 害怕被遗弃

因为安全而幸福 给予和索取 达维德的记忆

第十一章 激情使用手册 懒惰使人悲哀

不需要运动,只要威士忌和雪茄

我要得到一切,并要马上得到,在我最后一个梦想化为泡影之前 变换口味带来喜悦 美丽在观察家的眼睛里 强者最孤独

宁可独处,也不要一个糟糕的社交圈 女人没有丈夫,就像鱼儿没有水 第三部分 幸福的战略 第十二章 战胜阴影 一个危险的节能程序 学会的无助 解剖不幸

痛苦是怎样白发产生的 坏情绪的不良影响 治疗不幸的药丸 从抑郁中走出来 重新启动大脑 摆脱抑郁 鲁滨逊疗法

白行车的辅助轮

4

第十三章 认识脑的圈套 圈套一:自欺欺人 圈套二:不恰当的时刻 圈套三:错误的期待 圈套四:斜视和攀比 圈套五:嫉妒

圈套六:金钱与虚荣心 出路:认识你自己 幸福日记

第十四章 陶醉时刻 水上散步

知觉的兴趣 如果时间静止

太容易和太困难一样糟糕 流动的秘密

苦思冥想的境界

第四部分 幸福的社会 第十五章 幸福的神奇三角 绝境中的政治

一个值得称道的地方 身体,幸福的传感器 关于金钱和幸福的谬论 罗塞托的改变 团结的保护伞 出于自私的参与

市民意识建立在信任之上 慢镜头中的生活 毁灭的原因 自主的恩赐 民主带来幸福

幸福的神奇三角

跋 60亿条通往幸福的大道致谢

5

2.《幸福力》 王薇华 著

王薇华,中国地质大学博士。作为二野部队中一名军人的后代,出生在古丝绸之路的重镇新疆喀什市。从共青团委书记到第一批闯海人;从民建海南省委妇委会主任到独立策划并将“中国太太”推上新时代的舞台;从专科毕业生到工学博士、大学客座教授;从媒体策划的领队人到积极心理咨询师。作为一名积极心理学的实践者,结合十年研修心理学的人生体悟,将幸福你我的积极心理学,奉献给每一位热爱生命的朋友们。

第一堂课 情感力

人为什么会不快乐 记性太好易烦恼

烦恼是自己找的 大脑偏爱负面记忆 脑海中的北极熊

不偏不倚的中庸

中彩票的快乐能持续多久 疯狂购物能否缓解压力 最美的是过程

积极心理学倡导“现在人生”工作在左,生活在右 放慢奔波的脚步 心流体验的魔力 地球上最快乐的人 第二堂课 认知力 坚持做自己 改变从心开始 整容带来的改变 积极的自我意象 习得性无助的小狗 乐观解释风格

我命由我,不由天 极端化的人格纬度 山不过来,我过去 生命再生的奇迹 何时改变都不晚 知人知面不知心 情绪诱发疾病知多少

6

第三堂课

健康力

小心认知扭曲的陷阱 非黑即白的思维习惯 公式化的一概而论 一叶障目的自我安慰 对正面事物打折扣 杞人忧天的疑心病 放大痛苦的凹凸镜 感情用事的消极拖延 应该式的必须强迫症 为自己贴负面标签 完美主义者的自我施压 第四堂课

抗挫力

玉不琢,不成器 家庭文化编码的烙印 在蜕变中成长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心理奴隶的扮演者 再多坚持一下 心理暗示的力量

学会失败,就是学会成长吃一堑,长一智 第五堂课 意志力

成功需要苦练1万个小时成功路上的两口暗井 龟兔赛跑新说 从头再来一次 接受自己被人说 乐观者眼中的失败 心怀恐惧,依然向前 世界首富崇拜的偶像 第六堂课

微笑力

微笑是天生的吗

人类的微笑都是一样的

7

十九种真假微笑 真实的微笑

女大学生的微笑测试 空姐的微笑抑郁症 职业性微笑 微笑的奇迹

蒙娜丽莎的微笑 微笑需要练习 第七堂课 财富力

宽恕源自内心的平和 从内心解放自己 吃小亏占大便宜 让他三尺又何妨 遗忘是最好的排毒方法在忍让中爱着

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让心轻松才能飞 心灵深处的救赎 吃亏就是福

一报还一报

瞎子点灯不费蜡 魑蝠的血液反哺行为 施予比接受更快乐 面对流言要筛一筛 心存感激的人最幸福 后记

8

3.《第56号教室》 雷夫?艾斯奎斯(Rafe Espuith) 美国

雷夫?艾斯奎斯,1981年毕业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现为美国洛杉矶市霍巴特小学的五年级教师。艾斯奎斯从教20多年,获得众多国内外大奖,其中包括美国“总统国家艺术奖”、1992年“全美最佳教师奖”、1997年美国著名亲子杂志《父母》杂志年度“成长奖”、美国媒体天后欧普拉的“善待生命奖”、并获英国女王颁发的不列颠帝国勋章(M.B.E)等。他把奖金捐给了所在学校和学生,并成立了“霍巴特莎士比亚”慈善基金。 25年来,雷夫?艾斯奎斯老师一直在霍伯特小学担任五年级的老师,该校是美国第二大小学,高达九成的学生家庭贫困,且多出自非英语系的移民家庭。可是,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雷夫老师创造了轰动全美的教育奇迹,被《纽约时报》尊称为 “天才与圣徒”。在第56号教室里,雷夫老师独创的阅读、数学等基础课程深受孩子们喜欢,他们如着迷般每天提前2小时到校,放学后数小时内仍不愿离去。学生不仅能在全国标准化测试中取得高居全美标准化测试前5%的好成绩,而且雷夫还依据“道德发展六阶段”理论引导学生的人格成长,他所提倡的“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甚至与儒家思想所提倡的“慎独”不谋而合。在这种引导下,孩子们的品行发生了令人惊异的变化,个个谦逊有礼、诚实善良的,收获了受用一生的财富——高尚的人格和坚韧的信念,长大后他们纷纷顺利进入哈佛、普林斯顿、斯坦福等美国的常春藤名校就读,一时间成为美国教育界的佳话。

当一名教师倾其所有精力、美德与创造力,他能为学生做什么?《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美国的传奇教师雷夫?艾斯奎斯,依他的行动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生动的答案。

第56号教室的孩子大多贫困,来自移民家庭,英语也不是他们的母语,这些似乎注定平凡的学生却在一个充满爱心与智慧的老师的培养下,全国测试成绩高居全美TOP5%,他们长大后纷纷就读于哈佛、斯坦福等顶尖大学并取得不凡成就。这一切奇迹的谛造者就是——雷夫?艾斯奎斯老师。这位心灵导师,教给学生一生受用的技巧,以及人格、信念的培养。

他用简单而有效的教育方法,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终身阅读”、“亲手劳作”、“以运动为本”等课程不仅可以在课堂上立刻实践,而且在家庭教育中也同样实用。此外,与铁腕管理相反,他提倡的是“没有害怕的教育”和彼此信任;与“小红花”奖励不同,他则反复强调知识本身就是最好的奖品??优异的教学质量,孩子个个谦逊有礼、诚实善良。这样的成就,追溯其根源则是雷夫反复强调的“道德培养的六阶段”理论: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近25年的教育实践,雷夫深信:着力孩子的品格培养,激发孩子自身的高要求才是成就孩子一生的根本。

第一部分 家最温暖 第一章 给我一些真相 以信任取代恐惧

9

做孩子们可靠的肩膀

纪津必须合乎逻辑 你就是榜样

第二章 寻找第六阶段 第一阶段:我不想惹麻烦 第二阶段:我想要奖赏 第三阶段:我想取悦某人 第四阶段:我要遵守规则 第五阶段:我能体贴别人

第六阶段: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 第二部分 方法

第三章 培养终身阅读的孩子 另一种焦点 大人的指导

善用图书馆 挑选文学作品 不会阅读的学生 初高中老师 阅读评估

把阅读和世界联结起来

笑声和泪水 第四章 写作

步骤一写作之始——语法 步骤二每周作文 步骤三每月读书心得

步骤四平装书作者:少年创作计划 第五章 加加看 BUZZ

玛西库克(Mercy Cook) 第六章 我们不会被骗第二次 如何学习 结果 应试技巧

人格品性才是教育本质 第七章 世界真美好 邀游世界 学习的延伸

给家长的好主意

10

第56号教室最喜爱的历史作业 第八章 火箭人 敬请触摸 捐款

我没有时间上自然课 失败是好事 实验室小白鼠

第九章 艺术爱好者 注意:让他们演奏

五项不容错过的美术作业 第十章 教练,让我参加 体育的正道

棒球:史上最神圣的运动 独立练习

记录数据

终极记录:世界大赛之夜 去看比赛:教学的大好良机 第十一章 经济学的天空 组织与规划 所有权

节省每一分钱 延迟享乐

一项终身受用的技能 第三部分 疯狂之举 第十二章 独立思考 圣经

去哪里找题目 雪箭霜刀

第十三章 电影英雄 周末电影俱乐部

星期二放学后

什么电影以及如何获得它们 传统

第十四章 行万里路 万里路,为何故

行前准备是关键 钱从哪里来

华盛顿特区:不只是美国历史

11

在旅途中改变生活

第十五章 不过是摇滚乐而已(但是我喜欢) 开始学音乐

吉他长在树上吗 莺声相应

配乐和网络的危险 键盘和鼓 演唱会上 摇滚之囚

第十六章 知道吗?今天是圣诞节 一通电话 四月的圣诞颂歌 事前准备

衣物和生活用品 以前的学生也来帮忙 更高,更远

第十七章 意志力 目标 选戏 启动

用心倾听诚恳评判我们的演出吧 哪个版本的剧本 电影帮助大

莎剧台词怎么记 好戏上演

没有比家更温暖的地方 使用音乐和舞蹈 中场休息 明年再见

后记:宁静的港湾

Q&A:与雷夫老师有约 附录A好莱坞的喝彩

附录B 华盛顿旅行安排范例 附录C 莎士比亚摇滚版 附录D 一天生活纪事 致谢

12

4. 《教师专业发展之道:我的教育叙事与生命感悟》 陈萍 著 陈萍,女,1970年出生于江苏省靖江县。现任扬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小学语文、品德学科教研员。毕业于江苏省泰兴师范学校;自学汉语言文学获大专学历;在江苏省教育学院进修获教育管理本科学历;北京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硕士研究生同等学历。在一线教学9年,担任教研员12年。江苏省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扬州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语文、品德学科带头人,国家级普通话水平测试员,江苏省语言文字咨询委员,教育部新课程远程研修项目小学语文专家组核心成员,中央教科所小学语文课标教材讲师团核心成员。

全书以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为线索,全面阐发了作者的成功之路和成才之道。本书分为上、中、下三篇,分别描述作者在学生时代铸就的教育理想,在三尺讲坛上的求索、耕耘,在教育教学科研中所彰显出的生命力量。书中倾注了作者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孩子们的爱。全书图文并茂,文笔优美,用多姿多彩的教育实践体现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可读性极强。对广大中小学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师范院校师生以及教育科研和行政人员而言,这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上篇 求学铸就教育理想

第一章 快乐村小时光──种子萌发的地方 竹枝上的黑板──感念启蒙老师 防震棚里的大拇指──感受激励力量 第一次的舞台──感怀村小的素质教育

第二章 农村生活磨砺──涵养人格的土壤 家庭关怀──爱心的滋养 乡村启蒙──个性的舒展 劳动乐趣──意志的锤炼 亲人期待──不竭的动力

第三章 多彩中师经历──锻造师能的殿堂 勤学苦练──学业发展没有捷径 阅读与旅行──不断开阔的视野 毕业抉择──沐浴理想的光华 回母校感言──去往事里走走

中篇 讲台延续童真梦想

第四章 初登讲台──迅速度过适应期 面对第一批学生──怀疑与担忧 挑战第一次公开课──赏识与信赖

迎接教学活动的伙伴──做好低幼衔接 第五章 知识与智慧的原点──体味语文本真 语文教学的起点──汉语拼音教学 自读自悟的尝试──倾听批评声音

13

发展创造性思维──在语言训练中激活 张扬教育的激情──陶冶学生情感 分享学习的方法──让教学变得轻松

第六章 追寻教育的暖意──回归品德生活 用事实说话──源于生活,引导生活

找寻道德生长的起点──激发动机,抵达心灵 专家的点化──多元化价值取向 变革与探索──拓展课堂的空间

第七章 探寻教学的理性──催生专业成长 初涉课题研究──触电情境教学

消解职业倦怠──不断找寻可触的标高 善待工作中的苦与累──劳者多能

用心感悟每一个日子──与教育日记同行 不断提升综合素养──历练与滋养

第八章 追求教育的感动──班主任角色境界 渐渐开启心扉──与学生家长交朋友 静静感悟价值──爱心创造的奇迹

细细品味情感──烈火中点燃生命的希望 慢慢体会人生──为每一个学生而骄傲 下篇 教研彰显生命力量

第九章 教学研究者──履行教研职业使命 在自觉自悟中探索──与时俱进的角色定位 领跑教师专业成长──鼓舞士气,探索创新 听课评课艺术──设身处地,互动引领 保持反思状态──发生在课改课堂的追问 凸显教育哲理──从生命的高度看教学 锁定教学主体──抓住学生发展的本质 透视学生评价──问题与对策

教师事业伙伴──冲刺全国语文赛课

变革教研方式──彰显课改理念的语文赛课 创新教研机制──培植乡村种子教师

第十章 课程建设者──提升开发拓展才能 亲历三阶段教材建设──见证品德课程的变革 静悄悄的革命──国标本品德教材编写历程 诠释新教材特色──儿童是教材的主角 探索新教材教法──秉持专业的视角 建构地方文化课程──洋溢文化的暖意 实现新教材功能──在同构的基础上异构

14

提高语文课程实施有效性──简约语文的“六简”设计 筛选语文课堂教学资源──目标与效益

第十一章 理念践行者──不断丰富实践智慧 重返讲台前的犹豫──挑战自我,感悟理念 广州课内课外的故事──站在课改第一现场 为高等师范院校教师授课──自信自由的对话 品德课程的有效选择──生活化教学

互动游戏引发碰撞──我的新课程推广策略 与大师同台支教──乡村孩子的《掌声》 洋溢诗情与画意──都市里的《月光启蒙》 第十二章 课题主持者──汲取持续发展内力 选题价值定位──聚焦“草根”问题 慎待课题申报──充分预设论证 抓实过程管理──达成阶段目标

精心策划结题──集智共享成长

拓展课题视野──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探究

持续探索前行──语文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研究 附录 部分报道评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15

7.《教育的奇迹》 朱永新 著

朱永新,男,1958年生,江苏大丰人。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教育部心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新教育实验”发起人,台湾《本土心理学研究》顾问。著有《朱永新教育文集》(十卷)、《新教育之思》、《写在新教育的边上》等,主编《当代日本教育丛书》等30余种,并主持《新世纪教育文库》的编选与出版工作。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00余篇。曾多次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及省级研究项目。

本书以青少年的成功教育为中心,从家长、老师和学校三个方面阐述了成功教育的要旨和方式。全书提供给读者十二个成功教育的典范,从著名的美国盲女作家海伦?凯勒到中国的女神童周婷婷,无一不是成功教育下的奇迹。全书涵盖面广,针对性强,在感人至深的情感震撼中使读者受到教育和启迪。

序:无限相信学生与教师的潜力

第一篇 推动摇篮的手就是推动世界的手——家庭教育的奇迹 第二篇 点燃学生的生命之火——教师的教育奇迹 第三篇 做自己命运的主人——自我教育的奇迹 第四篇 英才,从这里走出——学校教育的奇迹

21

8.《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郑杰 著

郑杰,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上海市十佳青年校长,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上海市十大读书成材标兵。近年来,郑杰致力于学校重建,在北郊学校尝试建立现代学校文化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并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因其观点新锐而独特,被戏称为“另类校长”。

本书是一位新锐校长给教师的建议,也是一位教育改革者的畅想。他关注教师的生命质量,走进教师的心灵世界,并努力为教师增添职业欢乐。本书部分文章在《全球 教育展望》、《上海教育》等杂志上选登后,立即引起广泛反响。

1.不妨一读郑杰《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代序) 2.教师要有精神空间

3.教师对美好的事物应保持敏税 4.教师应享受生活 5.让我们“现代”起来 6.教师要有赤子之心 7.自我“启蒙” 8.做自己的主人 9.学会赞美真的很难

10.登上人生幸福的三层楼 11.要学会敬畏

12.教师要继续学习

13.为沉重的负担找到良好的理由 14.关怀身边的每一个普通人 15.讲演使人完美??

22

9. 《班主任工作漫谈》 魏书生 著

魏书生,改革开放30年“中国教育时代人物”,特级教师,知名教育家,家长信任、学生信赖的班主任, 31个省、市、自治区及港澳台地区、1000多场报告、1000多次公开课。精彩的班主任工作案例,全方位阐释班级管理的艺术,朴实、诗意而又激情的文字,详尽班级管理艺术和具体操作方法。 30年前,中国教育界的传奇人物魏书生以严整、科学、极具前瞻性的教育 理念,新颖的互动教学方式,学生自主学习的教育方式,民主科学的管理指导思想,引领了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方向。本书是他的代表作,以班主任工作为主题,涵盖了教育、教学、管理的策略和实施方法,包括班主任的自身定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高效学习方法,班级管理的人性化、自主化、个性化、特色化等,从指导思想到管理措施,再到工作细节,完美展现了作者独具一格的工作作风和人格力量。

《班主任工作漫谈》情感厚重,风格平实,内容丰富,大量生动感人的事例让人身临其境,富于故事性、趣味性、启发性和可操作性。深刻的思考闪烁着智慧光芒,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和震撼人心的力量,是广大班主任、普通教师的必读书。

第一章 做什么样的班主任 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 多互助,少互斗

多学习,少批判

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 选择积极角色进入生活

专业阅读,提高班主任工作效率 笑对人生

制怒,学生来帮忙 服装与发型

发展自己的长处 做园丁,当然收硕果 动力来自心的交流

——答同行来信附:致魏书生老师的公开信 第二章 培养什么样的学生 第三章 班级管理人性化 第四章 日常管理自主化??

23

10.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小学)》王晓春 著

王晓春,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有家庭教育、教师观念更新和语文教学改革等,多年来出版家庭教育难题会诊、家教参谋、走进孩子的心灵、寻找素质教育的感觉、开辟素质教育的绿地等十余部专著,总计逾150万字。经常在报刊发表家教研究文章,多次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电视台做家教专题讲座。多年来应邀给全国各地家长及老师做报告,目前已达数百场,受到广泛好评。多年的家教研究、咨询、培训工作,使他在家教领域显示出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洞察力,并致力于帮助家长解决当代家教难题,被广大家长称为“家教救星”。

《教育智慧从哪里来》(点评100个教育案例小学)主要是写给小学教师的,所选案例都是小学发生的事情,但是也有若干案例虽然是发生在中学,本书所选的案例,凡是没有注明出处,只注明作者名字(一般都是网名)的,均出自“教育在线”各栏目。本书将告诉你如何做好教育工作。

第一部分 教师问题

【案例1】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感化心灵(1) 【案例2】找骂(6)

【案例3】教育专家的方法为何不灵?(11)

【案例4】师范教育中到底什么是最要紧的?(13) 【案例5】质疑数十万元造神童(16) 【案例6】爬树风波(18)

【案例7】来,让我抱抱你(22) 【案例8】课间有学生打架了(24) 【案例9】水彩笔的故事(27) 【案例10】换个角度(摘要) (29) 【案例ll】意外的收获(33) 【案例12】秘密约定(35)

【案例13】让老师困惑不解的孩子(37) 【案例14】大眼睛春(43)??

24

11. 《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彭钢等主编

《新课程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最为贴近教师,最能贴近课堂。分析教学细节,感悟教学道理,相信大批教师得到此书后,会一口气读完,多有恍然顿悟。全书从教学现场的描述与教学细节的分析入手,阐述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体现、贯彻、落实这些理念。

第一章 研究视域 第一节 教学现场 一、教学现场的理解 二、教学现场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现场的预设与生成

第二节 教学细节 一、教学细节的理解 二、教学细节的基本特征 三、教学细节与教学理念一 第三节 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

一、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构成一对教学基本范畴 二、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具有研究的独特性 三、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具有丰富的研究空间 第二章 师生关系 ??

25

12.《新课程说课、听课与评课》 周勇等主编

周勇,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博士。现供职于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研究领域为教育、文化与社会。译有《解释性交往行动主义》。

教育的一切改革,最终要以促进人的发展、为人的发展服务作为指导思想。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应当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基本信念。要把为学生终身发展而高度负责的精神贯穿于教育改革的始终。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学,所以当课程方案确定后,教学改革自然成了课程改革的重头戏。为此,更新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是教学改革首先要做的事情。

第一章 相关理论:背景、平台和桥梁 第一节 课程改革:搭建宏观的背景

一、课程概念的来源 二、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三、新课程的功能与目标

四、课程标准的内涵辨析

第二节 课堂教学:解读微观的世界 一、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

二、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转变

第三节 教学研究:架起宏观和微观的桥梁 一、传统教研制度的弊端

二、构建新颖的教研组织结构 三、采取有效的教研方式

第二章 说课:拓宽教学研究的新视野

第一节 说课理念:走出传统说课的藩篱??

26

13. 《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孩子们,你们好!》阿莫纳什维利 著 《学校无分数教育三部曲:孩子们,你们好!》是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所著,主要描述小学一年级(书中为6岁儿童预备班,按新学制为一年级)的教学和教育工作。作者以一个教师在9月1日前夜的思考开始,最后以他对一年级学生的明天的畅想告终。作者选择了5个学日(如开学第一天、学完识字课本、第122个学日,最后一个学日等)展开他的叙述,在叙述解决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的任务时,论证了基于从儿童个性的观点和对儿童人道态度的立场解决这些任务的原则和方法,阐述了组织儿童学校生活的总方针和在解决对最年幼的学生进行教学和教育的任务中,教师内在的创造活动.此外,作者还叙述了种种与众不同的把儿童吸引到教学和教育过程中来的方式方法。

译者的话 序言 作者自序

第一章 前夜(8月31日)

儿童是我的老师 通讯相识 第一个老师

教时的“会计学”

第二章 “我在小孩子的时候” (开学第1天)

未来一代人的榜样 学校是你的

单词的“透明度”

课间休息的教育学和儿童的顽皮 “我们究竟谁对?”

体贴入微地爱护儿童的心灵 成长的台阶 障碍物 家长会

80年代的现象

建议和询问

第三章 在课上欢笑赶走了睡神 (第20天) 相互律 “字母狂”

做单词结构分析的游戏 认识的快乐是怎样产生的

思考着的人看上去是令人愉快的

27

使教育的秒时裂变

激起良心

用俄语交际的快乐 爸爸们是形形色色的 家庭和学校的联系

学日延长班:丰富多彩的活动 第四章 识字课本的节日(第84天) 阅读——通向认识的必由之路 编写初级教科书的原则 谢谢你,识字课本! 全校祝贺

儿童——宇宙“无穷无尽”的缩影 每一个儿童的权利 奇迹的“秘密”

6岁儿童的快乐和悲伤 为家长们举行的歌舞会 不仅仅是委屈

第五章 一个学日的总谱(第122天) 音乐和教育学

教育“交响乐”的主旋律

使儿童的生活在课上得到继续的原则 确立与儿童实事求是关系的原则 按适当的速度上课的原则 第122学日的总谱实录 教学法的疏漏

要是迈娅不生病的话 “请您做我的爸爸”

第六章 个性(第170天,最后一个学日) 9月5日 关于单词和句子的选择 11月29日 “派谁去做客人” 12月4日 秘密会议 12月6日 生日

2月20日 个性与墨水的颜色 3月7日 几件“小事”

没有你们在一起,光我一个人在这空旷

的教室里,感到很寂寞 “学校精神”??

28

14. 《不跪着教书》 吴非 著

吴非,本名王陈生,1950年生于南京。江苏省特级教师、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任教于南京师大附中。1988年以来写作杂文随笔,1996年被授予首届“林放杂文奖”。著有《中国人的人生观》、《中国人的用人术》、《污浊也爱唱纯洁》等,主编((新语文读本·写作》、《高中文言读本》、《激情的森林》等。

《不跪着教书》是一本教育随笔,收录了吴非先生近年来的教育随笔一百篇。文章篇幅虽短,但篇篇掷地有声,视角极广,涉及教师素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阅读教学、品德教育、教育制度问题等,对许多大家都已习以为常的现象进行有见地的犀利分析,洋溢着浓郁的责任意识和人文气息。

“不跪着教书”的书名来自于其中的一篇文章《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中写到的一句话:“语文教师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还有一篇文章《不要跪着读》又写道:“读书也要站直了读,跪着读,和不读书差别不大。”其实,“不跪着”绝不止是对语文或谓人文类学科教师的要求,而应当成为对所有教师以及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从另一个层面来说,也应当让所有的教育管理者、教育政策的制订者、教育事业的关心者好好地看看这本书。

本书收有“永不凋谢的玫瑰”、“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爱与敬重的阅读”、“往高处飞!”等六部分内容的教育随笔。

第一辑 永不调谢的玫瑰

1 永不凋谢的玫瑰 2 感恩之心

3 老师,我的神 4 祖国的歌

5 告诉你几个故事 6 善良的心是一盏灯 7 人,不能和野兽一样 8 幸福的高三 9 母亲教我的歌 10 期待伟大的歌

第二辑 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 1 永远的山峰

2 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 3 教师要有精神追求 4 做最出色的教师

5 不要跪着读

6 “地动仪”真的那么灵吗? 7 从雄辩到调侃

29

8 只要肯读书

9 通过封锁线

10 谈“作家高考秀”兼说“下水” 11 纯净我们的教学语言 12 口才 13 呼唤风格 14 诫徒

15 融洽与守法 16 理智地保持距离 17 你为何要释放粗鄙? 第三辑 爱与敬重的阅读 第四辑 往高处飞!

第五辑 “实话”怎么说?第六辑 在欢乐中沉思

30

15.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薛瑞萍 著

薛瑞萍,网名“看云”。1965年生,籍贯江苏省海安县。1984年毕业于安徽省霍山师范学校。安徽省合肥市第62中学小学部语文教师,曾获合肥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合肥市优秀教师《中国教师报》2005年元旦首期曾以头版头条的显著位置和整版的篇幅对其进行了报道。自称“布衣”“草根”,却有着普通教师难以企及的广博精深的专业素养、开阔睿智的人文视野。上网仅一个月,即被评为“教育在线”最佳网友。“看云说”几乎成了很多语文老师的口头禅。她于2004年9月在“教育在线”网上贴出的,以她第三次带一年级的每日经历为主题的\心平气和的一年级\帖子,更是掀起了低年级教师和家长的追看热潮。《我们班的阅读日志》《我们二年级啦》《薛瑞萍读教育理论》《书声琅琅的三年级》《日有所诵》均在2007年出版。2007年应邀赴南京、杭州、佛山、广州、扬州、上海、无锡、温州、太原、深圳等地讲学,以讲座的形式和各地同行交流教学及读书心得。

《心平气和的一年级》是一本帮助刚入学的孩子尽快适应学校生活,建立学习秩序,形成学习能力的指导用书,本书全程记录了一名小学一年级教师的工作历程,对于刚踏上教育一线的您,或许是不无裨益的!

第一部分 走向平和 九月:\飘风不终朝\

十月:每天给自己献一朵花 36

十一月:一切都在摸索、变动、进步中 64 十二月:世界上最美最珍贵的东西 105

一月:\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第二部分 请跟我来 呼唤 156 拜托 157 感谢配合 158

做和不做,怎会一样 160 定能生慧 161

你是真正的收信人吗 163 孩子需要你的

31

16. 《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 著

李镇西,1958年9月生。1982年2月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 年6月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毕业。先后任四川乐山一中、成都玉林中学、成都石室中学班主任、语文教师,成都市教科所教育发展研究室主任,现任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语文教师、班主任。 他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作教育学术报告数百场,上语文教学示范公开课200多堂,出版了19部著作。他的书成为近十年来中国教育教学类畅销书。很多学校、教育局把他的著作作为培训教材,教师人手一册。其赛课、论文、著作曾获各种大奖,本人获“四川省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成都市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等称号,享受成都市人民政府专家特殊津贴待遇。2000年被提名为“全国十杰教师”。 本书是李镇西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的精华集萃,全方位阐释了李镇西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其中有的观点已经深入人心:“变语文教学为语文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是中学教育的核心”“把班主任的权威转化为学生的集权威”“让语文教学走进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班级管理要以‘法治’取代'人治'”“解放班主任和班主任的自我解放”“童心是师爱之源”“变应试语文为生活语文”“德育观念的十大碰撞”“教育呼吸民主、科学、个性”“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民主是教育的灵魂”??其“爱心、民主”教育,素质教育的思想和实践让广大教师感动、哲服,“未来班”的模式演绎着教师的理想主义、浪漫主义情怀,令人向往,很多身处“迷茫”中的教师表示从中找到了方向,看到了未来和希望。 本书集中展示了作者的教育教学思想、艺要主和具体操作方法。作者的教育表朴实、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他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故事之中,在一个个跌宕起伏、典折动人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演省,撼人心魄,催人泪下。

本书为教师培训、进修、自身素质提高的教材首选! 序言

第一章 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

激情燃烧的岁月,教师职业选择了我 愧在初为人师

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爱心是好教师的基本条件 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教师对学生应博爱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有了爱,不等于就有了教育 民主教育的内涵 在平等中培养平等

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32

把童年还给童年

第二章 提高教师的素养 做有思想的教师/026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027 ——学习陶行知伟大的师爱精神

一、奉献之心:“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 只要你的心”

二、理解之心:“我们要懂得儿童” 三、平等之心:“拜小孩为老师”

四、责任之心:“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追随苏霍姆林斯基/032

一、真诚的人道主义情怀 二、素质教育的先行者

阅读和写作,提高教师素质/036

从做学生的“灵魂工程师”到“向学生学习”/041 请尊重学生的选举权/043 应回答学生最关心的问题/045 青年班主任怎样提高科研修养/047 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049 第三章 育人之道

“我们与他们不一样!”/052 培养学生爱他人的良好品质/055 “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057 怎样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58 用人格魅力征服学生/064 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066 什么是真正的素质教育/068 素质教育呼唤高素质教师/070 从“他律”到“自律”/071 警惕“素质教育”变味/072 “减负”不仅仅是少布置作业/073 教师对学生应博爱/076 第四章 走出教育误区

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078 罚站任安妮——我永久的痛/079 无意中伤害了童心/I)82 拳头,竟对准了学生/083 那一夜。我通宵未眠??/085

33

绝不培养告密者/088

教育也是“遗憾的艺术”/091 警惕专制的“爱”/094 第五章 :班主任工作

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096 学生评语能否换张面孔/097 为自己的班起一个名/102

形成班级管理独特的基本模式/105 引导学生自己教育自己/107 班主任的苦与乐/108 班主任的解放/111

做胸襟开阔、心灵自由的班主任/114 展开小组竞争增强班级活力/119 假集体主义倾向的防止/122 怎样处理“早恋”/124

第六章 班级管理以学生为主体 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管理者/128 ——谈学生干部的培养 以集体的力量影响学生/130 培养学生干部的自治能力/131

权威转化——学生自理的良策/133

班规管理:从“人治”走向“法治”/135 “法治”管理的意义/140 教育惩罚与民主教育/142

第七章 锻造卓越人格一“优生”的培养 对“优生”培养的思考/148 一、引导“优生”树立志向 二、帮助“优生”认识自己 三、教育“优生”保持童心 四、激励“优生”超越自我

五、训练“优生”受挫心理 六、培养“优生”创造能力

杨嵩:在顺境中不断战胜自我/152 黄金涛:日记中的心路历程/162 第八章 转化“后进生”

转化“后进生”是最好的教育科研/172 让“后进学生”享受成功/175

把更多的关爱给“后进生”/18l??

34

17.《什么是教育》 菲利普·杰克森

菲利普·杰克森(Philip W. Jackson,1928—),美国当今最著名的教育家之一,现为芝加哥大学教育与心理系“大卫·李·西林劳杰出贡献荣誉退休教授”。发表过诸多著作,包括《课堂中的生活》、《教学方法与传统》、《约翰·杜威与哲学家的任务》等。

作者在书中总结了自己对“教育”的思考,主张从第一线的教学实际出发,而不是从理论出发来思考教育的本质,主要教育应该是“道德”的,教育从根本上属于一项道德事业,教师与学生都应当成为“更好的人”。

001 / 言 \前

007 / 杜威的结束语 第一章 013 相信杜威的话

014 杜威的四个问题 016 寻找一个简短的答案

019 黑格尔有关抽象性和具体性的一般概念 022 偶然真理和内在真理 025 / 贩运真理 第二章 027 不同类型的真理 028 事实性真理 028 系统性真理 030 工具性真理

030 道德性真理 031 主观性真理

033 将贩运真理视为教育的使命 039 / 教育的先决条件 第三章 042 活动着的思维 044 水平思维 044 垂直思维 046 椭圆形思维 047 教育的基础

051 教育中理性至上的原则 051 常识的缺点

053 康德笔下的知性与理性 054 从理性到思辨思维 056 思辨思维中否定的作用 059 作为自身回报的思维 063 思考和感悟

065 / 统一本质与存在 第四章 075 教学的崇高和世俗观

35

080 结合实际与沉思

084 塑造和接受的教学策略 085 杜威版本的两类活动

088 在塑造模式中对他人“做” 091 / 确定题材 第五章 097 史蒂文斯的《乡村修女》 103 扩大修女故事的视野 107 / 追求完美 第六章

111 面向无条件有效的规范开放的自由 115 重返杜威的结束语 121 杜威的教育信条

133 完美的无限性

137 / 教育是一项道德事业 第七章 139 彼此承认和人格

143 “告知”优于“塑造”的教学目标 148 爱在教学和学习中的首要地位 152 重新考虑教育的定义 158 / 延伸阅读 159 杜威 164 康德

166 黑格尔

170 更广泛的哲学背景 173 / 索引 187 / 译后记

36

18.《水知道答案》(日)江本胜 著

江本胜(1943年7月22日-)是一位出生于日本横滨的日本作家,合同会社江本胜办公室董事长,IHM研究所所长,国际波动之友会会长。西元1966年毕业于横浜市立大学文理学部国际关系论学科。西元1986年他创立了IHM株式会社(Institute of Hado Medicine,波动医学研究所)。

在本书中,作者用拍摄的122张水结晶照片提出水不仅自己有喜怒哀乐,而且还能感知人类的感情。该书曾在日本和中国风靡一时,被誉为是一本“与《时间简史》同样神奇的科普读物”。前科学界的主流观点则认为该书只是无科学依据的照片小品文(photo essay)。

作者认为“水接受不同的信息,结晶就会呈现出不同形状,能够启发人们对很多社会现实思考的新角度。比如,当水‘看’到‘爱与感谢’时,会呈现出几乎接近完美的结晶,让人们联想到‘爱与感谢’本是宇宙存在与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美好的情感与心念会对世界产生有益的影响,所以,我们更应该多一些‘爱与感谢’。”作者试图向读者传递“世界需要更多赞美”的观点。

前言 序章

宇宙是由什么构成的? 水是不同空间的入口

意识创造奇迹?

一瞬间世界能否改变? 微笑起涟漪 后记

37

19. 《静悄悄的革命》(日)佐藤学 著

实践新课程教学参考。本书是通过和事物对话、和他人对话、和自身对话的活动过程,创造一种活动性的、合作性的、反思性的学习。

佐藤学(Manabu sato),1951年生,教育学博士(东京大学)。历任三重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东京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东京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教授,现任东京大学大学院教育学研究科科长、学部长。同时,他也是美国教育科学院外国院士、日本学术会议会员、日本教育学会会长、日本教育哲学学会常务理事、日本教育方法学会常务理事、日本课程学会常务理事、日本教师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日本教育史学会理事、文部科学省学术审议会专业委员、东京大学出版会理事。佐藤学教授著述丰硕。主要著作有:《美国课程改造史研究——单元学习的创造》(1990)、《学习,其死亡与再生》(1995)、《教育方法学》(1996)、《课程论评——走向公共性的重建》(1996)、《教师这一难题——走向反思性实践》(1997)、《学习的快乐——走向对话》(1999)、《教育方法》(1999)、《教育时评(1997—1999)》(1999)、《教育改革设计》(1999)、《改变教学,学校改变》(2000)、《“学习”再考》(2O01)等。其中《课程论评——走向公共性的重建》和《教师这一难题——走向反思性实践》的主要内容已结集成中译本《课程与教师》(钟启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出版,《改变教学,学校改变》的中译本《静悄悄的革命》(李季湄译,长春出版社,2003)也已出版。

译者序

作者序(中文版)

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

Ⅰ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性学习迈进 一、教室里的风景——关于“主体性”神话

二、产生主体性假象的温床——教学中的形式主义

三、以“应对”为中心的学习和教学——超越“主体性”神话 四、“应对”的教师的身体和言语——倾听学生的发言 五、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千方百计地促进交往 六、每个学生相互作用——交响乐团式的教学 七、创造相互学习的教室——息息相通 Ⅱ 改变教学——学校改变 一、为了让学校从内部开始变化

二、相互开放教室——改革的第一步 三、校内教研活动的三个原则

四、学校组织的简化——为了能让教研活动成为核心 五、召开公开研讨会

六、学校向社区开放——校外人士参与学习的挑战

38

Ⅲ 设计课程

一、什么是课程?

二、以“学的课程”为中心

三、“综合学习”为什么会混乱? 四、综合学习和学科学习 五、综合学习诞生的时候 六、综合学习的乐趣 七、创造综合学习的教师

八、公民教育和学习“学习”方法 九、没有正确答案的学习 十、从现实出发进行学习

十一、虚假的“自主性、主体性” 十二、从“勉强”到“学习”的转换 十三、在活动中的合作学习 十四、组织合作的探究 十五、通过对话深化学习 十六、校本课程建设

十七、从综合学习到课程的创造 十八、向学习共同体的学校发展

Ⅳ 学校改革的挑战——中小学的实践 一、培育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关系 二、向学校的未来挑战

三、迈向相互探究、创造、表现的共同体 四、由对话创造出的学校文化

五、“学习共同体”的实验学校结束语

39

20. 《学校在窗外》黄武雄 著

《学校在窗外》是继《童年与解放》之后,台湾教育名家黄武雄推出的又一扛鼎之作。作者以“孩子为了什么去学校”这个追问为引线,深入探讨了人存在于世界的原始趣向,提出要重新看知识、看学校教育、看当前社会。本书直指受教育与不受教育有什么差别、知识是什么、学校要不要存在、为什么要学语文与数学等一连串根本问题,在探寻中一一揭露出学校教育、知识和当下教改的真面目。

作者以“孩子为了什么去学校”这个追问为引线,深入人存在于世界的原始趣向,重新看知识、看学校教育、看当前社会。

作者探询一连串的根本问题:“受教育与不受教育有什么差别?”、“知识是什么?”、“学校要不要存在?”、“抽象与想象相互矛盾吗?”、“为什么要学语文与数学?”、“教改发生了什么事?”。

作者在书中与读者一起静静思索,一扇大窗缓缓开启,望向窗外是远方因想象而愈见真实的景致,无尽的视野,像马蒂斯不断描画的窗外,想象世界逐渐与真实世界合而为一。

继《童年与解放》之后,作者将关注的焦点从人的自然能力转移到属于文明的抽象能力,一步步揭露它的面目。

黄武雄,一九四三年生于台湾新竹。曾任台湾大学数学系教授,专业几何研究。一向关怀教育发展,是社区大学的创办人和教改的先驱者。除专业论著外,还著有《学校在窗外》、《童年与解放》、《黑眼珠的困惑》、《台湾教育的重建》、《木匠的儿子》、《老师,我们去哪里?》等书。其散文作品曾获第四届(一九八一年)时报文学散文推荐奖。《童年与解放》获一九九四年联合报非文学类十大好书奖。

篇一 孩子为了什么去学校 之一 替那些死去的孩子活下去 之二 如果死亡只是像睡梦 之三 天上还会再长出一个月亮 之四 我要到那不知名的地方

之五 学校教育的本来面目是一顶小丑帽

之六 一个不存在的女人名叫丽娜 篇二 通往普遍世界的云梯

之一 学校该做而且只做这两件事 之二 猫在画廊里看画

之三 在看不见摸不到的世界里思考 篇三 知识是人的创造经验

之一 套装知识与经验知识——兼谈社区大学学术课程的定位 之二 独立思考与主体经验一比较通识教育与社区大学的理念

40

之三 料理性的叛逆与解放——论通识教育与科学教育

篇四 教育改革是一团迷雾?

之一 唐·吉诃德的眼睛黑白分明——当前教改问题对话录 之一 之二 学校在窗外一当前教改问题对话录 之二

之三 教育改革要发展公共论沭——当前教改问题对话录 之三 之四 教改怎么办?

(上)教改的架构与精英思维 (中)底层部分的改造 (下)向上层部分渗透

之五 十年教改烟云过(文集) 再等半个世纪

九二八与教师自觉运动

附录 我们要办什么样的社区大学?

41

之三 料理性的叛逆与解放——论通识教育与科学教育

篇四 教育改革是一团迷雾?

之一 唐·吉诃德的眼睛黑白分明——当前教改问题对话录 之一 之二 学校在窗外一当前教改问题对话录 之二

之三 教育改革要发展公共论沭——当前教改问题对话录 之三 之四 教改怎么办?

(上)教改的架构与精英思维 (中)底层部分的改造 (下)向上层部分渗透

之五 十年教改烟云过(文集) 再等半个世纪

九二八与教师自觉运动

附录 我们要办什么样的社区大学?

41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zs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