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小班额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

更新时间:2024-03-13 23:1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农村小学小班额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

作者:冯发泉 邮编:733206

单位: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哈溪镇西滩小学

摘要: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小班额背景下,农村家长和学生要求享受

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的文化生活。因此,农村学校在小班额背景下更需要建设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留得住学生的重要保障和措施。学校即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也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吸收世界文明成果,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智,构筑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师生精神的养分。

关键词:小班额 校园文化 建设

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限制,农村小学与城镇小学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文化环境等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学校所处的地理环境,群众文化素质相对低,文化生活相对单一。一方面,在城镇化建设的大形势下,农村小学大量学生转入城镇就读,学生数客观减少“被迫”出现“小班额”化。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生活方式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农村家庭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农村家长和学生要求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的文化生活。因此,农村学校在小班额背景下更需要建设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提升学校办学品位、留得住学生的重要保障和措施。

校园文化指的是学校所具有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气氛,是学校在

长期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包括全体师生所认同的具有本校特色的办学理念,行为准则,培养目标,学校传统,师生工作、学习、生活态度等因素。著名的教育学家蔡元培曾说“预知明日之社会,须看今日之校园”,可见校园文化作用之重要。学校即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摇篮,也是传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阵地。健康积极的校园文化,吸收世界文明成果,继承发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发展,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心智,构筑学生健康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师生精神的养分。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和灵魂,是学校教育的向导和有益补充,有利于浓厚的教育、学习氛围的形成。陈宗伟等编著的《校园文化论》中指出“它不需要用任何抽象的理智形式,像知识灌输一样包围着受教育者,让他不知不觉而有自觉自愿的去感受,去体会,从而心甘情愿地去接受教育。它像风一样无影无踪,却又像风一样有力而不可抗拒:东风一吹,草木皆绿,百花齐放。像呼吸空气一样,从四面八方吹来的美的风,吸进自己的肺腑,渗入自己的血液,从而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人品美化,感情高尚化。”[1]当前,西部农村小学由于受升学压力和学生的分数、教学成绩为主的评价机制的影响,对学校文化建设不够重视,没认清文化育人的价值,对学校文化的作用估计不够,认为文化建设可有可无。学校在对校园文化建设上没有整体、长远的规划,也没有精心培育。因此,西部农村小学加强文化建设首先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学校领导要对学校的文化建设在整体上规划布局,通过多种途径宣传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转变学校、教师过分强调教学工作而忽视文化建

设的观念,使教师明白校园文化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对学生的知情意行产生着潜移默化的深远影响,实现对学生精神、心灵、性格的塑造,而这种影响往往是任何课程所无法代替的。只有转变了教育观念,才能抓好校园文化建设。抓好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才是传承文化的阵地,是学生成长的乐园、进步的摇篮。

校园文化建设不能一蹴而就,文化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长期坚持,不懈努力,要在不断建设完善中提高凝练,要在精心培育中营造升华。国外教育专家研究一种习惯的养成最少需要21天,国内教育专家的研究是最少需要6个月,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的研究,都说明习惯的养成是需要时间的。因此,我们在文化建设中不能急于求成,急功近利。切忌在学校文化建设中今天刮一种风,明天再刮另一种风。这样必将导致领导随心所欲、朝令夕改,教师无所适从,走过场、搞形式,学生置之不理,不明所以。不仅起不到教育导向作用,反而会起反作用,潜移默化中教会了学生弄虚作假、注重面子,导致学生不诚实、不守信。所以,学校文化建设需要持之以恒,反复渗透提升,不断积淀创新,要注重校园文化的内涵,赋予校园文化建设以内涵,才能营造浓厚文化氛围。

学校文化建设不是孤立的,而是渗透于学校建设的方方面面。文化建设与课堂教学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从学生的课内课外可以看出学校的行为文化建设,从学生、教师的待人接物可以看出学校的礼仪文化建设,从教师、学生的工作学习可以看出课程文化建设。不能认为农村小学搞文化建设,就是蚍蜉撼树,自不量力。也不能片面的认为文化建设就是搞几次活动。文化建设要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加深和

扩大学生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有利于开发和发展学生的智力。

学校文化建设不是封闭的、粗放单一的,而是开放的、精美丰富的。恩格斯说:“一切方法的背后,如果没有生气勃勃的精神,到头来不过是一堆笨拙的工具”。当今,社会文化丰富多彩。学校文化既要有本土的,又要有外来的;既要有传统的,更要有现代的。多元、多彩、多变的社会文化,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符合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就要有选择的渗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之中。学校要从教师、学生的角度出发设计文化活动,放手让师生主动构建自身特色文化,加强平时文化活动,提升深层次的科技艺术文化活动质量。学校组织的文化活动既要具有丰富性,又要注重普及性,还应有吸引力和凝聚力,才能把校园文化建设内化为师生的自觉行动,让学生在多元、多彩的文化环境中茁壮成长。

一所学校不论其教学成绩的高低、地域位置的偏远与中心,教学设施的落后和先进,都有其自身的文化。只不过有些是积极文化,有些是消极文化。农村小学在文化建设中切不可照抄照搬经验,我们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长期规划,按照整体规划,分工负责、逐步实施的原则,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要摒弃消极文化,依托自身优势文化、当地优秀传统文化、民间文化,结合学校实际,开展文化建设。在整合各种资源的基础上,从小处着眼,从美化、绿化、净化做起,从文明礼仪教育做起,结合农村传统文化丰厚的基础和新时代的特点,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融入新时代文化特点,彰显校园文化的地域特色。注重营造文化氛围去诱导学生,把制度管理提高到文化层面来建设,努力营造“工作是愉快的、

学习是轻松的”浓厚文化氛围。

总之,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前提,制度文化是内在机制,精神文化是灵魂。农村学校文化建设要将学校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这三个方面有机统一起来,科学、全面、协调的发展,才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师生素质,提升学校校园文化品味。优秀的校园文化是一幅精美的画,是一本内容丰富的书,是一首优美的歌,只要用心打造,精心培育,学校一定会建成学生成才的乐园。

注释:[1]陈宗伟等编著《校园文化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第16页。

参考文献:《校园文化论》,陈宗伟等编著 《名校校园文化构建力》,岳春峰主编

作者简介:冯发泉(1973.11—),男,汉族,甘肃武威市天祝县人,本科学历,汉语言文学专业,一级教师。1992年参加工作,从事小学教学工作24年,现任教小学语文和数学学科。 联系电话:13884593161

地址:甘肃省武威市天祝县哈溪镇西滩小学 邮箱:gsffq@126.com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zq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