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论文

更新时间:2023-11-23 22:0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中国的通货膨胀趋势和应对措施

邓诗弘 00948168

【摘要】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了5.1%,这是又一个出乎市场意料的数字,高出我国年初通胀控制目标(3%)2.1个百分点,令该目标面临落空的危险。而接下来的问题是,5.1%会是此轮CPI的峰顶吗?中国的通货膨胀会不会失控呢?这是一个所有人都关心的问题,也是所有市场观察家都不能回避的问题。笔者通过应用所学知识对现象进行了浅略的分析并提出了对中国未来通货膨胀趋势的一些看法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通货膨胀 CPI 货币政策 【正文】 一、现象

最近生活中涨声一片,网络上出现了“豆你玩”、“算(蒜)你狠”的说法,市场上不仅是绿豆、大蒜,生姜、猪肉、玉米、蔬菜等价格出现了不正常的上涨。中国目前是否面临通货膨胀压力?生活中感受到的现象是否有数据以及理论上的支持?经过一学期经济学原理的学习,笔者对运用掌握的知识对其中的经济学现象展开自己的分析。

近期国家统计局公布了包括CPI在内的11月份各项经济数据。11月份CPI同比上涨5.1%,今年1到11月份C PI同比上涨3.2%。如果说在此之前还存在目前通胀是正常范围的声音,那么11月份CPI上涨5.1%则宣布了这种说法的破产。11月的CPI创下28个月以来的新高,国内经济面临的通胀压力继续增强。

首先让我们看看今年1到11月的CPI走势图(图一)。今年前11个月,CPI呈义无反顾的向上趋势。从一月份开始,物价便先声夺人,从1.5猛增到2.7,经过中间几个月的缓慢上升,9到11月又呈45度角向上攀升。导致11月CPI“破五”的主要因素,与7月份以来CPI不断走高的原因基本一致:食品涨价(11月份食品类价格对CPI上涨的“贡献”率为74%)。在造成通胀的因素没有得到消除的背景下,CPI这种带有巨大惯性的向上趋势会否继续?

图一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表一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再看PPI即工业品出厂价格的走势图(图二)。PPI的走势与同期CPI走势很不一致。它在今年前11个月的走势图呈反S型,有涨有跌。引人关注的是,从9月份到11月份构成了反S型的后半部,是连续上升走势,而且图形较为陡峭。这是否意味着前期食品和资源类价格的上涨,已经化为成本因素向制造业传导?PPI这种被动的、无可奈何的上涨,预示着今年最后一个月,乃至明年上半年,由食品类和资源类产品的疯狂涨价形成的巨大势能,将以成本推动的方式带动价格全面上涨,也就是说,在上一轮没涨的,接下来可能会一个一个地涨上去。明年上半年的通胀形势确实不容乐观。

图二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表二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二、分析原因

通过笔者的观察和分析,根据所学宏观经济学中关于通货膨胀的原因,中国这轮通货膨胀不仅仅是单纯的需求攻击型通货膨胀,还有相当大一部分的货币因素。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一)多发的自然灾害

国际市场:今年以来,因为气候反常,导致各种天灾不断,从而给粮食生产带来严重的危机。因此,俄罗斯今年的大旱爆发,全球农产品应声而涨,到现在,全球农产品价格仍然在继续上涨中,因为农产品减产而需求却不断上涨。在庞大又强劲的需求预期下,全球农产品价格想不暴涨恐怕都难。

国内市场:因为今年气候反常,导致旱灾和具备洪灾,雪灾交替,再加上风暴,沙尘暴,和虫灾,鼠灾,导致今年中国农产品生产遭受重击,从而导致农产品价格的飙升。因为,供求关系是主宰商品价格波动的主要因素,在供求关系失衡的情况下,农产品自然不断暴涨。

(二)生产成本上升

农业生产成本的上升:近年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有下降之势,各种农业生产资料价格则不断上涨,同时农业用地却被大量侵占用于商业建设。尽管国家给予了足够的补贴,但这种补贴仍然无法弥补成本的上升所带来的损失。这些都推高了农业生产成本,也是导致食品价格上涨的主因。其中土地是最关键的,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受国家严格控制,土地的取得成本大幅增加,因此,房地产价格持续上涨。带动其相关的产业链条同时受影响; 当然房地产价格上涨还有很大原因是因为炒房引起的。

工业生产成本的上升:①在劳动力上,据农业部农村固定观察点监测,今年1—5月,到中部和西部就业的外出劳动力比重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了1.7和2.1个百分点。与此同时,许多地区相继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农民工工资水平明显增长,1—5月农村外出劳动力月平均工资同比增长16.5%。其次是各地区已经颁布2010年最低工资上调的标准。其中,福建的上调幅度最大,达46%。也就是说,工厂由于工资成本提高而不得不提高产品售价,造成物价普遍提高,引发通货膨胀的局面。②在原材料成本上,国家为调整产业结构,近年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资源配置,部分产品价格反弹且涨势强劲。多年来,我国实行关闭小钢厂政策,关、停、并、转了一批“五小”钢铁企业,扭转了部分能源原材料产品价格背离价值状况;不仅如此,自1999年起,我国开始调整水泥产品结构,依靠行政手段强制淘汰了技术落后、产品质量低、规模小、污染严重的立窑小水泥生产企业。这些宏观调控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钢材、水泥等产品的有效供应量,致使其价格上扬。

(三)国内实体经济发展不健康、投机现象严重

实体经济如果有较大的发展,则资本会相继跟进,从而形成较好的经济环境。然而,国内实体经济发展很不健康,年贷款总额计划为7.5万亿元,可是大部分贷款下去之后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而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了投机领域,各地涨价潮此起彼伏,这些都是这些投机资本炒起来的。在轮番的大炒下,国人越发感觉口袋里钱不值钱,急于出手,持币待购,结果造成经济恐慌加剧,囤货现象严重,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物价上涨。

(四)市场货币供应量过多

通过比较表三和表四,能够很容易发现2010年广义货币的供应量相比09年有大幅的增加。

又有数据显示,截至目前(11月),我国广义货币供应(M2)已达71万亿元,成为全球货币最多的国家。基于对流动性过多的担忧,一些企业和投资者参与到屯地屯房又屯物的行为中,不但导致了社会通胀预期的进一步上涨,而且也令一部分社会资金从实体经济中流失。

表三 2010年货币供应量

表四 2009年货币供应量

(五)负利率的影响

所谓负利率,是指通货膨胀率高过银行存款利率。这种情形下,如果你只把钱存在银行里,会发现财富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随着物价的上涨缩水了。

在今年,我国长期处于负利率的情况中,人们认为钱存入银行不如消费和投资,因为造成了我国需求欲望强烈,人们持币待购,引起物价上涨。

(六)我国经济政策的影响

为防范通胀的继续严重,前不久,央行采取了加息政策,提高存贷款率和准备金率,也是会给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带来一定的影响,从而有可能使得投资在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资金抽出,流向了产品市场,刺激了物价的上涨。

(七)国际因素的影响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预期及实行。本轮通货膨胀带有明显的输入性特征,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连创新高,美元启动第二轮量化宽松政策,正常途径往市场注入流动性达6000亿美元,再加上其他的途径,其冲击性可想而知。如此大的流动性注入全球市场,各国货币升值趋势预期较强,而日本为了阻止日元升值,也启动宽松货币政策注入流动性,进一步恶化国际环境。大量的新资本四处寻找出路,刚好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且形成长期趋势,再加上加息吸引热钱流入,从而很大程度上刺激了国内通胀的高涨。

国际经济动荡不安,各国央行都意在调节国内经济,通胀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像爱尔兰危机、韩国英国等等的物价上涨,中国当然连带着受影响。 三、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

鉴于目前流动性泛滥的程度以及内外部环境的复杂性,货币政策已经独木难支。最好的办法应当是财政、货币和产业政策相配合,来治理眼前的通货通胀。

(一)国务院出台16项措施稳定物价 (1)大力发展农业生产 (2)稳定农副产品供应 (3)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 (4)保障化肥生产供应 (5)做好煤电油气协调工作 (6)发放价格临时补贴

(7)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8)继续落实规范收费的各项规定 (9)积极稳妥推进价格改革 (10)规范农产品经营和深加工秩序 (11)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 (12)健全价格监管法规

(13)加强价格监督检查和反价格垄断执法 (14)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

(15)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 (16)建立市场价格调控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从12月份的情况来看,各地蔬菜价格开始明显回落,粮食、食用油价格开始趋

稳,面粉价格开始小幅下降,生猪出场价连续两周下降等。也就是说,今年中央的管理效果比以往要略胜一筹,这次没有把重点完全放在对商品价格干预上,而是放在管理通货膨胀的预期上,放在打击流通领域中的炒买炒卖上,从而使得整个农产品及食品价格快速上涨的趋势很快就得到控制。

(二)货币政策

近来,央行多次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利率也增加了0.25个百分点。再加上两

年来第一次宣布货币政策由“适度宽松”转化为“稳健”,货币政策转向已有实际行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12月10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指出,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宏观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此次会议涉及“遏通胀”、“扩内需 ”、“保民生”等重要内容。而调控物价、货币政策回归稳健、为“十二五”开局之年打基础成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四、总结

通货膨胀比失业更加有害于经济运行和社会的稳定。失业只会导致一部分人的生存状态恶化,而且这个不和谐因素还可以通过送温暖等多种行动和政策暂时缓解。但是,通货膨胀却可能导致全民不满,而且,即使是暂时的补偿,政府也力所不及。因此,通货膨胀破坏和谐的能力远非失业可比。如果认识到这一点,那么宏观经济政策对通货膨胀的反应一定比对失业更加灵敏。所以,当通货膨胀真正来临的时候,经济政策从“保增长”过渡到“防通胀”的速度可能比当前的预期要快。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z9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