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科学研究中的越轨行为

更新时间:2024-01-28 17:0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怎么看待科学研究中的越轨行为?

摘要:科学研究中的越轨行为损害学术形象、败坏学术风气、阻碍科学发展,本文从科学心

理学和科学社会学的角度简析了科学研究中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 关键词:科研越轨行为、科学心理学、科学社会学、科研活动。

越轨行为是指社会成员对社会普遍行为规范的背叛。

科学家的越轨行为主要是指按照某种科学假说和理论演绎出的期望值伪造虚假的观察与实验结果,从而支持理论的正确性或者确认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科学研究中的越轨行为分为三类:伪造类;剽窃类;僭誉类。 科研越轨行为的原因简析:

从科学心理学分析,科学家的越轨行为可能源于个性特点,更有可能源于社会压力。 从科学心理学分析,科学家的越轨行为也可能源于他们渴望对社会生活中的丰富多彩做出回应,因此他们有尽快得到科学共同体承认的冲动。当一个年轻的科学家被认为论文发表数量不够职位得不到提升时,他可能会疯狂地炮制论文。

从科学社会学角度分析,没有科学家生来就是越轨者,而是社会环境通过多种方式造成了越轨者的越轨行为。 1. 科学规范不完善。

科学家的行为规范是从科学家的价值观念派生出来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构成了科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征。支配着从事科学活动的人的行为。默顿把这些行为规范概括地总结为普遍性、公有性、无私利性和合理的批判性。然而默顿理想中的科学规范与现实是存在一定反差的。

2. 科学奖励制度的缺陷。

科学奖励的本质是对科学成果的杜会承认。科学奖励制度,可以激励科学家们进行创新研究,从而促进科学的进步。科学奖励制度应该遵守普遍性原则.然而在事实中往往会受到马太效应、评审专家的个人偏见、奖励名额有限等因素的影响。就拿诺贝尔奖来说,往往受该奖项名额的限制,一些科学家得不到奖励。 3. 科学评价体制不健全。

科学评价就是对科学工作者创新劳动的仲裁.是对其科研成果的有效性、可靠性、科学性及其价值的评定,科学评价是科学奖励的基础,只有通过科学评价才有可能判定科学家的

成果及其他们贡献的大小,才有可能对科学进行控制和导向,抵制科学活动中的越轨行为和不良倾向。

科学活动提出了作为普遍欲求的目标(科学家成功的最重要标志是得到科学共同体的承认),同时也明确指出了实现这些目标的合法手段(如发表科学论文)或社会认可的手段(同行评议)。但是在科学快速变化和科学界的分层中不平等广泛存在的环境里,属于某些层次的科学家可能很难有机会通过合法的途径去实现成功目标。科层结构和不合理的制度限制了他们获得成功的机会。

现行制度鼓励研究人员更多地发表论文,以便丰富他们的成就。当发表科学论文的数量而不是质量决定科学家的一切(项目的申请、职位的升迁、同行的认可)时,就要求科学家多发表论文,致使科学家心理压力普遍较大,只能采取一系列手段追求论文发表数量,如化整为零甚至伪造、剽窃。

同行评议是科学活动最重要的评价制度,也被认为是越轨自我控制机理。但它固有的缺陷不能阻止越轨行为的产生,也成为越轨行为的有空可钻的严重漏洞。

同行评议难以把关,原因有四:

第一,科学研究是探索性活动,对前沿问题的研究水平和研究质量难以确定; 第二,论文审稿的随机性比较大,稿件的命运与审稿人的个人偏爱有很大关系。 第三,同行评议中的保守性倾向使得一些新颖的科研思想得不到赞助或者发表。 第四,在同行评议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被默顿称为马太效应的现象。

4. 从主体来看,科研人员不注重学术道德的培养,也会导致科研越轨行为的产生。

在科学的社会化过程中。人们往往只侧重技术规范的传播或接受,而忽视学术道德素质的培养。这就使得科研人员缺乏学术规范意识,当自身利益受到损害时,往往就会导致越轨行为的产生。

总之,对科学家来说,需要进行科学方法的培养,科学精神和社会道德的灌输。对科学共同体而言,要完善科学规范、科学奖励制度和科学评价体制等科学活动的自我控制机理,尽量减少同行评议、论文审查的失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yq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