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17秋《微生物学》作业答案

更新时间:2024-04-21 13: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细菌在下列哪个生长期中最易出现变异

1. 2. 3. 4. 5.

迟缓期 对数期 稳定期 衰亡期 以上均可

2、属于细菌分解性代谢产物的是

1. 2. 3. 4. 5.

热原质 硫化氢 外毒素 维生素 抗生素

3、关于细胞因子

1. 2. 3. 4. 5.

细胞因子是由细胞产生的

单一细胞因子可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

细胞因子可以自分泌和旁分泌两种方式发挥作用 细胞因子的作用不是孤立存在的 以上均正确

4、下列哪一类细胞产生IgE抗体

1. 2. 3.

T淋巴细胞 淋巴细胞 巨噬细胞

4. 5.

肥大细胞 嗜碱粒细胞

5、5种免疫球蛋白的划分是根据

1. 2. 3. 4. 5.

H链和L链均不同 V区不同 L链不同 H链不同

连接H链的二硫键位置和数目不同

6、木瓜蛋白酶水解IgG得到的片段包括Fab和

1. 2. 3. 4. 5.

Fc’ F(ab)’ Fc VH

F(ab’)2

7、人体内半衰期最长的抗体是

1. 2. 3. 4. 5.

IgG IgM IgA IgE IgC

8、预示早期感染的抗体是

1. IgG

2. 3. 4. 5.

IgM IgA IgE IgC

9、鸟类B细胞成熟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1. 2. 3. 4. 5.

骨髓 胸腺 法氏囊 淋巴结 脾

10、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1. 2. 3. 4. 5.

破伤风痉挛毒素 霍乱肠毒素 白喉外毒素 肉毒毒素

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

11、细菌内毒素的成分是

1. 2. 3. 4. 5.

H抗原 肽聚糖 O抗原 荚膜多糖 脂多糖

12、质粒在细菌间的转移方式主要是

1. 2. 3. 4. 5.

接合 转导 转化 突变 溶原性转换

13、湿热灭菌法中效果最好的是

1. 2. 3. 4. 5.

高压蒸汽灭菌法 流通蒸汽法 间歇灭菌法 巴氏消毒法 煮沸法

14、紫外线杀菌原理是

1. 2. 3. 4. 5.

破坏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 使菌体蛋白变性凝固 破坏D.NA.构型 影响细胞膜通透性 与细菌核蛋白结合

15、病毒的最基本结构为

1. 2. 3.

核心 .衣壳 包膜

4. 5.

核衣壳 刺突

16、关于皮肤癣菌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1. 2. 3. 4. 5.

主观题

主要侵犯皮肤.毛发和指(趾)甲 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 在沙氏培养基上形成丝状菌落 一种皮肤癣菌仅能引起一种癣病

可根据菌丝.孢子及菌落形态作出初步诊断

17、菌株又称品系(在病毒中则称毒株或株)

参考答案:

菌株又称品系(在病毒中则称毒株或株),表示任何由一个独立分离的单细胞(或单个病毒粒子)一切后代。每个3分,其中内含为2分,外延为1分。

18、鞭毛

参考答案:

是从细菌细胞膜伸出于菌体外的细长弯曲的蛋白丝状物,是细菌的运动器官,见于革兰阴性菌、弧中内含为2分,外延为1分。

19、Ⅲ型超敏反应

参考答案:

Ⅲ型超敏反应是IgG和IgM类抗体与相应可溶性抗原异性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并在一定条件血管壁、皮肤或滑膜等组织中引起的。每个3分,其中内含为2分,外延为1分。

20、化能自养型微生物

参考答案:

化能自养型微生物以CO2(或碳酸盐)为碳源,以无机物氧化所产生的化学能为能源。每个3分,分。

21、顿挫感染

参考答案:

当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因细胞缺乏病毒所需的酶和能量,可以表达病毒的某些成分,但不能复制染性的病毒。每个3分,其中内含为2分,外延为1分。

22、树突状细胞(dentriticcells)

参考答案:

树突状细胞(dentriticcells)是定居于体内不同部位的由不同干细胞分化而来的一类专职的抗原提呈作用最强的一类细胞。每个3分,其中内含为2分,外延为1分。

23、血清学诊断

参考答案:

用已知抗原(如细菌)检测病人体液中有无相应的抗体以及抗体效价的动态变化,可作为某些传染取病人的血清进行试验,故通常称之为血清学诊断。每个3分,其中内含为2分,外延为1分。

24、生长因子

参考答案:

一类对微生物正常代谢必不可少且又不能从简单的碳、氮源自行合成的所需极微量的有机物。

25、无性孢子

参考答案:

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由菌丝分化形成的繁殖性小体。每个3分,其中内含为2分,外延为

26、原核生物

参考答案:

即广义的细菌,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

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每个3分,其中内含为2分,外延为1分

27、 支原体缺乏 结构,故在形态上呈

参考答案:

细胞壁;L型

28、

生命三域学说中的三域是____ ___域. _______域和真核生物域。 参考答案:

古菌域;细菌域

29、

培养立克次体的方法有 、 和动物接种。 参考答案:

鸡胚卵黄囊接种;细胞培养

30、

构成非特异性免疫的屏障结构主要有 、血脑屏障、 参考答案:

皮肤与粘膜屏障;血胎屏障或血睾屏障

31、 微生物有两种主要的代谢调节方式:一种是____ ___的调节,这是一种“粗调”;另一种

种“细调”。 参考答案:

酶合成;酶活力

32、

抗原递呈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 、 和参考答案:

树突状细胞;B淋巴细胞

33、

根据最适生长温度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三大类:__ __ ___、___ _ ___和嗜热微生物。参考答案:

嗜冷微生物;嗜温微生物

34、 免疫的三项基本功能是 、免疫自稳和 。

参考答案:

免疫防御;免疫监视

35、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____ ___、_______和螺旋状。

参考答案: 球状;杆状

36、 按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强度和广度分为散发、地方性、 和 四种形式。

参考答案:

大流行;爆发

37、简述细菌合成代谢产物及其临床意义

参考答案:

(1)热原质:由革兰阳性菌产生的,进入机体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其化学成分是菌体中的脂180℃4小时,250℃或650℃1分钟才使热原质失去作用。除去热原质的最好方法是蒸馏法。生物制热原质水制备。

(2)内毒素:即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的脂多糖,其毒性成分是类肢A,当菌体死亡后才释放出来。可应和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

(3)外毒素:是细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蛋白成分。主要由革兰阳性菌强、特异性强的特点。不同细菌产生的外毒素毒性作用不一。根据外毒素对宿主的亲和性及作用方神经毒素和肠毒素。

(4)酶: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酶类物质。如透明质酸酶,是链球菌产生的一种侵袭性酶菌的侵袭、扩散,是细菌的重要致病物质。

(5)色素:有些细菌能产生色素,对细菌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细菌的色素分为:水溶性色素,能周围组织,如绿脓色素;脂溶性色素,不溶于水,仅保持在菌落内使菌落呈色而培养基颜色不变,

(6)抗生素:有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可产生一些能抑制细菌或杀死其他微生物或癌细胞的物质。抗生。

(7)细菌素:某些细菌能产生一种仅作用于近缘关系细菌的抗生物质。其抗菌范围窄,在细菌分型意义。

38、

试述湿热灭菌的原理和种类 参考答案:

原理:使细菌菌体蛋白质凝固和变性;使细菌核酸降解;使细菌的胞浆膜损伤。 类别:

(1)煮沸法:煮沸10分钟可达到消毒的目的,若需杀死芽孢,应延长时间至1-3小时。可用于外

消毒。

(2)流通蒸汽灭菌法:是在常压下用100℃的水蒸气进行消毒,通常10-15分钟可杀死细菌的繁

(4) 间歇灭菌法:利用反复多次的流通蒸汽加热,能够杀死细菌所有的繁殖体和芽孢,主要用于养培养基的灭菌。

(5) 高压蒸汽灭菌法:是灭菌效果最好.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通常压力为1.05kg/cm2,温分钟。可杀死包括细菌芽孢在内的所有微生物。该方法适用于耐高温和潮湿物品的灭菌,如生理盐水

(6) 巴氏消毒法:加热61.1-68.8℃30分钟或者71.7℃15-30秒,可杀死物品中的病原菌和杂技如牛奶和酒类的消毒。

39、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有哪些?它们在免疫中各有哪些主要作用?

参考答案:

1.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有胸腺和骨髓。(分)

2.人类的中外周免疫器官有淋巴结、脾及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扁桃体、阑尾等)。(分) 3.它们在免疫中的主要作用是:

(1)胸腺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同时可分泌多种激素,如胸腺素。(分) (2)骨髓是各种免疫细胞的发源地和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分)

(3)淋巴结是免疫细胞定居及产生免疫应答的场所,另外还有过滤淋巴液的作用及参与淋巴细胞再

(4)脾既是血液的滤器,能有效清除病原体及衰老的红细胞,又是免疫细胞定居并产生免疫应答的

(5)扁桃体、阑尾、肠集合淋巴结及弥散的淋巴组织等淋巴组织内富含B细胞、浆细胞、T细胞及巨原体激活,除固有免疫外,还分泌sIgA,执行局部特异性免疫功能,发挥粘膜的防御作用。(分

40、试述五类免疫球蛋白的主要功能特点。

参考答案:

1.IgG :

(1)是人类血清中含量最多的主要抗体,半衰期最长,约23天;(分) (2)具有抗细菌、抗病毒、中和毒素的作用;(分) (3)是唯一能通过胎盘的抗体;(分)

(4)参与ADCC作用、活化补体及某些类型(Ⅱ、Ⅲ型)的超敏反应。(分) 2.IgM:

(1)为五聚体,分子量最大;(分)

(2)IgM是最早合成和分泌的抗体,为近期感染的指标,有助于早期诊断;(分) (3)新生儿脐血中该抗体水平升高提示有宫内感染;(分) (4)天然血型抗体,凝聚作用和激活补体的能力比IgG强;(分)

(5)具有调理吞噬作用、溶菌、溶细胞作用,但中和毒素和病毒作用较弱;(分)

(6)参与Ⅱ、Ⅲ型超敏反应。此外,B细胞膜表面抗原受体组成中的IgM为单体分子。(分)

3.IgA:有血清型和分泌型IgA两种,血清型为单体。分泌型IgA(SIgA)为双体,是机体局部粘膜4.IgD:功能尚不清楚。成熟B细胞表面表达膜IgD(mIgD),为B细胞抗原识别受体。(分) 5.IgE:是血清中含量最低的一类Ig,为亲细胞抗体,与I型超敏反应的发生有关。(分)

41、简述革兰染色的原理.主要步骤,结果及其实际意义?

参考答案:

1)原理:

①G+菌细胞壁结构:较致密,肽聚糖层厚,脂质少,酒精不容易透入并可使细胞壁脱水形成一层屏从胞内渗出。5分

②G+菌等电点(PI2-3):比G+菌(PI4-5)低,在相同pH染色环境中,G+菌所带负电荷比G-菌多染料结合较牢固,不容易脱色。5分

③G+菌体内有核糖核酸镁盐与多糖复合物。2分

(2)革兰染色的方法:细菌标本固定后,先用结晶紫初染,再用碘液媒染,使之生成结晶紫-碘复色,最后用稀释的复红复染。可将细菌分成2类,不被酒精脱色仍保留紫色者为革兰阳性菌;被酒革兰阴性菌。5分

(3)用途:细菌形态鉴定.菌种鉴定3分

(4)意义:鉴别细菌:可分为2类.研究细菌对抗生素的敏感性,选择抗菌药物.研究细菌对结晶紫指导临床用药有重要意义。5分

42、什么是典型生长曲线?它可分几期?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各期特点如何?

参考答案:

分4个时期:

(1)迟缓期:细菌被接种于培养基后,对新的环境有一个短暂的适应过程。因细菌繁殖极少,故生1~4小时。此期细菌菌体增大,代谢活跃,为细菌进一步分裂增殖而合成充足的酶、能量及中间

(2)对数期(指数期):此期细菌大量繁殖,活菌数以恒定的几何级数极快增长,持续几小时至染色和生物活性都很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十分敏感,因此,研究细菌的生物学性状以此期

(3)稳定期:该期细菌总数处于稳定状态,细菌群体活力变化较大。此期细菌死亡数与增殖数渐生物活性可出现改变,并产生很多代谢产物如外毒素、内毒素、抗生素等。细菌芽孢一般在该期形

(4)衰亡期:随着稳定期发展,细菌繁殖越来越缓慢,死亡细菌数明显增多,与培养时间成正比。于停滞,细菌形态呈现肿胀或畸形衰亡,甚至自溶。(分)

43、试述病毒的致病机制?

参考答案:

病毒的致病机制主要有 (1)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损伤

①杀细胞效应 由于病毒的复制,干扰了宿主细胞的正常代谢,破坏细胞膜的功能,直接对细胞细胞溶解。体外培养细胞被病毒感染后出现病毒的致细胞病变效应。

②非杀细胞效应 被病毒感染细胞膜嵌合有病毒特异性新抗原,或形成包涵体,而影响细胞正常③阻断或诱发细胞凋亡。

④细胞增生与转化,具有转化能力的病毒和致瘤病毒与人类肿瘤有关。 (2)病毒感染免疫病理损伤 。

①大部分病毒感染宿主后由于病毒抗原或受病毒作用后变性的机体自身成分刺激宿主的免疫应答。②起的免疫病理损伤机制主要包括Ⅱ型、Ⅲ型、Ⅳ型超敏反应。 ③病毒对免疫系统的致病作用引起免疫抑制、自身免疫病等。

44、

试述干扰素的类型,抗病毒机理,特点及应用. 参考答案:

(1)类型:IFN-α(主要由白细胞产生)、IFN-β(由成纤维细胞产生)、IFN-γ(由T细胞产

(2)抗病毒机理:当干扰素作用于细胞后,促进其第21对染色体上的基因表达,产生抗病毒蛋白成酶(以ATP为底物合成低分子量的2’-5’合成酶,可降解病毒的mRNA);合成蛋白激酶(可使白质磷酸化,使病毒懂得蛋白质合成受阻);磷酸二脂酶(抑制病毒肽链的延长和蛋白质的翻译)(4)抗病毒效能的应用:治疗病毒性肝炎、治疗人毛细胞白血病、肿瘤和其他病毒感染等。

(3)抗病毒特点:有物种特异性、无病毒特异性;作用于细胞而非作用于病毒;作用的暂时性广

45、试述影响化学消毒剂作用效果的因素主要有:

参考答案:

(1)消毒剂的浓度和作用时间:消毒剂浓度越大,作用的时间越长,杀菌效果就越好。但应注意菌的效果最强,而其浓度过高,会使菌体表面的蛋白迅速凝固,使酒精无法渗入菌体内部发挥作用

(2)温度和酸碱度:通常温度升高,消毒剂的杀菌作用也增强。消毒剂的杀菌作用也与酸碱度有适酸碱度,如酚类消毒剂在酸性环境中的效果比较好。另外,细菌在适宜的酸碱度抵抗力较强,如细菌就很容易被杀死。

(3)细菌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种类的细菌对消毒剂的敏感性不同,细菌的数量越大,所需的消毒剂越长。所以应根据细菌的种类和数量来选择消毒剂的种类和浓度。

(4)环境中的有机物和其他拮抗物的影响:不同的化学消毒剂有其各自的拮抗物质。细菌也经常物混合在一起。这些混杂物可和消毒剂结合,从而影响化学消毒剂的杀菌作用。

46、

试述补体的主要生物学作用。

参考答案:

补体主要的生物学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溶菌、溶细胞作用。

②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裂解产物C3b、C4b是重要的调理素。这些成分一端与细复合物)结合,另一端与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在细菌和吞噬细胞之间起桥此为补体的调理作用,又如IgM的调理作用也是通过激活补体而间接发挥的。

③免疫粘附作用。C3b和C4b具有免疫粘附作用,使抗原抗体复合物通过C3b或C4b粘附于细胞、血小板等表面,并被吞噬细胞吞噬和清除。

④炎症介质作用。如C2a能增加血管通透性,引起炎症性充血,C3a、C5a、C567还是一种有性粒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向炎症部位聚集,称趋化作用。C3a、C5a、等还具有过敏毒素作用。

⑤中和、溶解病毒作用。当病毒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在补体的参与下,可显著增强抗体对病

47、 试述细菌的耐药机制。

参考答案:

1)、产生灭活酶:

细菌产生灭活抗菌药物的酶使抗菌药物失活是耐药性产生的最重要机制之一,使抗菌药物作用于细抗菌作用。

2)、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由于改变了细胞内膜上与抗生素结合部位的靶蛋白,降低与抗生素其结合,导致抗菌的失败。

3)、改变细菌外膜通透性:很多光谱抗菌药都对铜绿假单胞菌无效或作用很弱,主要是抗菌药物不内,故产生天然耐药。

4)、影响主动流出系统:某些细菌能将进入菌体的药物泵出体外,这种泵因需能量,故称主动流出系统

5)、细菌生物被膜的形成:细菌生物被膜是指细菌粘附于固体或有机腔道表面,形成微菌落,并分泌自身包裹其中而形成的膜状物。

48、简述病毒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参考答案:

病毒的基本结构是指所有病毒都具有的结构,包括核酸内芯和蛋白衣壳,两者合称衣壳体。在无体即为病毒体。病毒的特殊结构是包膜和须触。(2分) 1.病毒的基本结构

(1) 病毒的核酸内芯:位于病毒体的最内部,是其生命遗传中枢,与其他细胞型微生物不同的是或RNA,据此将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病毒核酸分子是病毒的遗传信息载体,它控内进行复制和增殖。(3分)

(2) 蛋白衣壳是包囊或镶嵌在病毒核酸内芯外面的蛋白质结构,由若干个衣壳亚单位即壳粒构成多肽。(3分) 2.病毒的特殊结构

(1) 包膜或称囊膜:为包膜在某些病毒核衣壳外面的肥厚但较疏松的膜样结构,主要由类脂质和构的病毒称为有包膜病毒。(3分)

①病毒包膜的类脂质是宿主细胞的成分,有些病毒从宿主细胞表面获得,如正粘病毒科、副粘病毒主细胞胞质内膜,如虫媒病毒;有些病毒则来源于宿主细胞核膜,如疱疹病毒。病毒包膜中类脂质有敏感性,并使其病毒对宿主细胞具有“种”特异性以及特定的侵入部位。(3分)

②病毒包膜的粘蛋白,其中蛋白质由病毒自身合成,而碳水化合物成分源于宿主细胞。包膜的成的包膜子粒称为刺突,镶嵌于包膜的类脂质中。例如,正粘病毒科病毒包膜上的血凝素和神经氨的致病性及免疫性密切相关。(3分)

(2)须触:病毒的须触是无包膜病毒中的某些病毒表面所特有大头针状结构,例如腺病毒核衣壳的细长须触,与该病毒的吸附、侵害其敏感细胞、凝集红细胞及病毒型别分类均有关。(3分)

49、细菌特殊结构的生物学意义。

参考答案:

(1)荚膜:是细菌的毒力因素,对干燥和其它因素有抵抗力,同时对溶菌酶、补体等杀菌素有抗性,菌。

(2)鞭毛:与致病性有关,如霍乱弧菌鞭毛是其主要致病因素;其功能主要是运动,具有抗原性鉴别(鞭毛数目、位置和动力)。

(3)菌毛:普通菌毛:有致病作用,主要是与黏膜细胞粘附,如淋球菌;性菌毛:在细菌间传递

(4)芽胞:使细菌具有对外界不良环境具有抵抗力;临床上依芽胞的有无作为灭菌、杀菌是否彻底

置和数目鉴别细菌。

50、 在抗感染免疫中,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如何发挥协同作用?

参考答案: 答:

1.当病原生物入侵机体,首先遇到的是非特异性防御机能:(1分)

(1)机体皮肤粘膜屏障的机械性阻挡作用、分泌化学物质和各种正常菌群的拮抗作用;(3分)(2)吞噬细胞吞噬作用和炎症作用;(2分)

(3)体液中的补体、溶菌酶、干扰素等抗微生物物质可发挥杀菌作用。(2分) 2.在此基础上,机体的特异性免疫功能逐渐建立:(1分)

(1)特异性细胞免疫的建立,致敏T细胞释放各种淋巴因子可激活吞噬细胞的功能,CTL细胞可增胞内寄生菌感染的作用。(4分)

(2)特异性体液免疫产生的抗体,可中和毒素、中和病毒并可发挥抗体的调理作用促进吞噬及参

3.因此,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是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的,以清除入侵的病原菌。(3分)

51、 试述真菌性疾病的几种形式及皮肤癣菌为何能引起皮肤癣病?

参考答案:

1. 不同的真菌可以通过不同形式致病,真菌的致病形式主要有:(2分)

(1)致病性真菌感染:主要是外源性真菌感染,可引起皮肤、皮下和全身性真菌感染。(3分)

(2)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主要是内源性真菌感染,寄居在体内的正常菌群中的真菌在人体免疫功感染。通常发生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的过程中。(4分) (3)真菌变态反应性疾病:有2种类型。(2分)

①一种是感染性变态反应,为迟发型变态反应,它是在病原性真菌感染的基础上发生的;(3分)

②另一种是变态反应,发生原因复杂且常见,大多数是由吸入或食入真菌孢子或菌丝而引起。Ⅰ~(3分)

2.因皮肤癣菌具有嗜角质蛋白的特性,故多侵犯角化的表皮、毛发和指甲,引起手(足)癣、发癣菌的增殖及其代谢产物刺激引起的。(3分)

52、试述机体免疫应答的基本过程。

参考答案:

答:免疫应答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生物学过程,除了由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和淋巴细胞系统协同完成

细胞因子发挥辅助效应。(3分)

1. 致敏阶段(sensitizationstage)

又称感应阶段,是抗原物质进入体内,抗原递呈细胞对其识别、捕获、加工处理和递呈以及抗原特细胞)对抗原的识别阶段。(3分) 2.反应阶段(reactionstage)

又称增殖与分化阶段,此阶段是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后活化,进行增殖与分化,以及产生子的过程。(3分)

(1)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淋巴母细胞,最终成为效应性淋巴细胞,并产生多种细胞因子;(3分(2)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2分)

(3)一部分T、B淋巴细胞在分化的过程中变为记忆性细胞(Tm和Bm)。(3分) 3.效应阶段(effectstage)

此阶段是由活化的效应性细胞CTL与TD细胞和效应分子抗体与细胞因子发挥细胞免疫效应和体液细胞和效应分子共同作用清除抗原物质。(3分)

53、 试述几种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

参考答案: 答:

1.传代培养保藏法:又有斜面培养、穿刺培养、疱肉培养基培养等。(2分)

2.液体石蜡覆盖保藏法是传代培养的变相方法,能够适当延长保藏时间,它是在斜面培养物和穿刺体石蜡,一方面可防止因培养基水分蒸发而引起菌种死亡,另一方面可阻止氧气进入以减弱代谢作

3.载体保藏法:是将微生物吸附在适当的载体,如土壤、沙子、硅胶、滤纸上,而后进行干燥的保藏纸保藏法应用相当广泛。(4分)

4.寄主保藏法:用于目前尚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的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等,虫、鸡胚内感染并传代,此法相当于一般微生物的传代培养保藏法。病毒等微生物亦可用其他方法保藏法进行保藏。(4分)

5.冷冻保藏法:可分低温冰箱(-20—-30℃,-50—-80℃)、干冰酒精快速冻结(约-70℃)和液氮(-1

6.冷冻干燥保藏法:先使微生物在极低温度(-70℃左右)下快速冷冻,然后在减压下利用升华现象除分)

54、 试述肠道正常菌群对机体的有益作用。

参考答案: (1)防御外来致病菌:如组成人体肠道黏膜表面形成一道生物学屏障,阻止病原体的入侵和粘附。造成肠内酸性环境,抑制病原体生长。(5分)

(2)营养作用:参与宿主的营养代谢及吸收。合成人体必需的维生素,如烟酸、生物素、泛酸等

(3)免疫作用: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包括:促进免疫系统的发育成熟;作为非特异性抗原来刺激机胞的活性。(5分)

(4)抗肿瘤作用:能产生一些酶类代谢产物作用于致癌物质;抑制硝胺的合成或降解硝胺;作为系统,增强机体的非特异性和特异性免疫功能。(5分)

55、试述病毒的基本结构及病毒的增殖方式。

参考答案:

1.病毒的基本结构是指所有病毒都具有的结构,包括核酸内芯和蛋白衣壳,两者合称衣壳体。在壳体即为病毒体。(3分)

(1) 病毒的核酸内芯:位于病毒体的最内部,是其生命遗传中枢,与其他细胞型微生物不同的是或RNA,据此将病毒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两大类。病毒核酸分子是病毒的遗传信息载体,它控内进行复制和增殖。(4分)

(2) 蛋白衣壳是包囊或镶嵌在病毒核酸内芯外面的蛋白质结构,由若干个衣壳亚单位即壳粒构成多肽。(3分)

2.病毒与其他微生物增殖方式的不同:病毒没有完整的酶系统,必需在敏感细胞内增殖;不能自主(1)病毒在敏感细胞内的增殖过程:复制。

①病毒进入细胞后,细胞的代谢系统会按照病毒核酸的指令,以病毒核酸为摸板进行核酸的复制,病毒蛋白质。(3分)

②新合成的病毒核酸和蛋白质分别构成子代病毒的核心和衣壳,在装配成子代病毒释放到细胞外。

(2)病毒的复制具有周期性,即从病毒体侵入细胞到子代病毒体生成释放,称为一个病毒复制周期脱壳、生物合成和装配释放。(3分)

56、试述巨噬细胞对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提呈过程。

参考答案: 答:

1.对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递呈 (1分)

(1) 内源性抗原是指细胞内合成的抗原,如病毒编码的蛋白分子、肿瘤抗原等。(2分)

(2)它们在胞浆内受聚合蛋白酶体(LMP)的作用而被降解成具有8-10个氨基酸残基的抗原肽。

(3)抗原肽再由转运体(TAP)转运到内质网中,与新合成的MHCⅠ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Ⅰ(4)最后运送到APC表面,递呈给CD8+T细胞,供CD8+T细胞识别。(2分)

2.对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和递呈 (1分)

(1) 外源性抗原是指细胞外感染的微生物或其它蛋白质抗原。(2分)

(2)经APC吞噬或吞饮摄入细胞内,形成吞噬小体,并与溶酶体融合成吞噬溶酶体。在酸性环境下降解成具有免疫原性抗原肽(12-20个氨基酸残基)。(4分)

(3)在吞噬溶酶体中,抗原肽与新合成的MHCⅡ类分子结合,形成抗原肽-MHCⅡ类分子复合物,然后细胞识别。(3分)

57、 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1、某种物质是否具有免疫原性,能否作为免疫原成功地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受多方面因素的关。(3分)

(1)异物性:异物性是指抗原与自身成分相异或未与宿主胚胎期免疫细胞接触过的物质。具有异种异体物质以及某些自身物质。(4分) (2)理化性状: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分子量大小: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通常为大分子的有机物质。抗原分子量越大,含有抗原在体内不易被降解,能持续刺激免疫活性细胞。(4分)

②化学性质和组成:多数大分子蛋白质具有很好的免疫原性,多糖是重要的天然抗原,核酸般无抗原性。(4分)

③结构的复杂性:从结构上看,结构越复杂,其免疫原性越强。(2分) ④分子构象和易接近性:抗原应有一定的空间构象,并易于被接近。(3分)

58、 试述与细菌致病性有关的因素,构成细菌侵袭力的物质基础。

参考答案:

1.细菌致病性与其毒力.侵入机体的途径及数量密切相关:首先细菌的毒力取决于它们对机体的侵

2.其次,细菌的侵袭力是指病原菌突破机体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侵袭力与其表有关;(3分)

3.细菌的毒素分为外毒素和内毒素2类。

(1)外毒素是由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在生长繁殖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

(2)内毒素是革兰阴性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只有裂解或用人工方法裂解菌体后在释放出来反应.内毒素休克.弥漫血管内凝血(DIC)。(3分)

4.细菌的侵袭力是指致病菌突破机体的防御功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构成侵袭力的物

侵袭性酶。(3分)

(1)菌体表面结构:菌毛.膜磷壁酸以及荚膜和微荚膜。其中,菌毛和某些革兰阳性菌的膜磷壁酸结构;细菌的荚膜和微荚膜有抗吞噬细胞吞噬和抗体液中杀菌物质(补体.溶菌酶等)的作用。(

(2)侵袭性酶:是指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胞外酶,它们可协助细菌抗吞噬或有利于凝固酶.透明质酸酶等。(3分)

59、

试述TD-Ag和TI-Ag的区别及TI抗原刺激产生的免疫应答具有哪些特 点?

参考答案:

1.TD-Ag由B表位和T表位组成,即由半抗原和载体组成,故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时需T细胞的辅免疫应答,并产生免疫记忆。(4分)

2.TI-Ag只含有B表位,不需要T细胞辅助,一般只引起体液免疫应答,不引起回忆反应。TI-Ag又分为TI-1 Ag和TI-2 Ag。(4分)

3.与TD抗原相比,TI抗原只能刺激机体的不成熟B细胞产生免疫应答,具有三个特点:(3分)(1)TI抗原能直接刺激B细胞活化,不需要APC加工处理、不需要Th细胞的辅助;(3分)

(2)在免疫应答的过程中不产生记忆B细胞,因此,TI抗原激发的体液免疫应答没有再次应答,(3分)

(3)TI抗原刺激机体只能产生体液免疫,而不能产生细胞免疫。(3分)

60、 试述细菌基因突变的类型。

参考答案:

间体,而“-”代表不能合成该成份的菌株。如his-则代表组氨酸缺陷型,需在培养基中加入组氨酸。(5分)

1.营养缺陷型:突变后因某种酶的缺失需要额外添加某种营养成份方能生长繁殖者。一般用“+”代表能利用自然存在的

2.抗性突变型:一般以S代表对化学药物或抗生素敏感,r代表有抵抗力。如strR代表该菌株对链霉素耐药,在有链型最易获得,应用亦广。(5分)

3.毒力突变型:细菌突变后致病能力减弱或增强。这是由于突变后细菌减弱或增加了对宿主的抗吞噬能力,从而引起

4.条件致死性突变型:在某一条件下具有致死效应,突变株不能生长,但在另一没有致死效应的条件下仍可生长。最

们在亲代能生长的温度范围内特别是较高湿度(42℃)不能生长,但在较低温度(25℃)则能生长。(5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xx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