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人教版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案

更新时间:2024-04-24 06: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运算定律》

【基于课标】

新课标对学生提出的要求:“探索并了解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会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 【基于教材】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连减的简便运算。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为后面学习小数乘法、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分数乘法、除法和百分数(一)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基于学情】

学生先前已经学习了加法的认识(渗透加法交换律)小括号(渗透减法的性质)乘法的意义(一)(渗透乘法交换律)表内乘法(二)(渗透乘法分配律)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算法(渗透乘法分配律)的内容,所以对于加法的这些特征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对于乘法的结合律和分配律学生没有接触,会有一定的困难,在教学中,对于乘法的运算定律要进行区分。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学习内容】教材第17页-19页例1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尝试计算,初步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2.通过观察交流、举例验证的过程归纳出运算定律,并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提高符号意识。 【评价任务】

1.结合李叔叔的情境,学生通过用两种方法分别计算40+56=56+40 ,(88+104)+96=88+(104 +96),并举出一些实例来验证,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实现目标一。

2.通过用符号表示这一环节,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让学生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实现目标二。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前同学们已经完成了复习任务,请同桌交流计算的结果和发现。

看来,每个学生都已经有了自己的初步发现。这些发现正确吗?科学吗?严谨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

【设计意图:通过两组算式的计算,唤起已有经验,初步感知规律。】 二.问题探究

(1)加法交换律

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①感知规律

问:你能列式计算吗?40+56=96 或 56+40=96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40+56和56+40这两种列式都对吗? 40+56○56+40 ○里填什么符号? ②充分举例。

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等式吗?(学生举例,老师写在黑板上) 你能说明他们为什么可以用等号连接吗? 问: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预设:不管是什么数作为加数,交换他们的位置后,和是不变的。 师:你发现的这个规律适用于所有加法算式,是吗?

这样的算式有很多,永远写不完,有什么办法让人更加信服呢?

(如果我能找到一个交换加数位置后,和不相等的例子,那么这个规律就不正确了。) 师:这个想法真严谨,好的,同桌两个一起找一找还有没有不符合这样规律的例子。 ③提炼规律

反馈:找到这样的反例了吗?

能不能从加法意义的角度理解这个规律的正确性呢?

交流后得出:加法的意义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无论谁在前谁在后,本质是合在一起,所以得数不变。

师生一起归纳出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猜测,验证等方法,促进学生发现并归纳出规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运算意义的角度理解定律的正确性,完善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④表达规律

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吗?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和同学交流。

师:同学们说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字母表示数,把加法交换律写成: a+b=b+a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表示规律,体会符号表达的优越性,进一步理解加法交换律的内涵,培养抽象概括能力,为以后正式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打下初步基础。】

(2)加法结合律

两个数相加,有交换位置和不变的规律,如果是三个数相加,会有什么规律呢?我们继续研究。 出示例2

①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方法一: 88+104+96 方法二: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②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很多,你能想到一个反例吗? ③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④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问: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3.回顾反思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发现了加法运算中的两个规律。回忆一下,我们是怎么得到这两个定律的? 板书:观察发现——举例验证——概括规律——字母表示 三.巩固练习

(1)你能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下面计算的道理吗?

(2)应用加法交换律,用线连一连。

28+56 79+O ?+69 ?+O

69+? O+? 56+28 O+79 (3)完成教材第18页做一做。 ①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

300+600=600+( ) ( )+65=65+35

78+( )=43+( ) 12+a=( )+12 ②根据加法结合律填空。

(25+68)+32=25+( + ) 130+(70+4)=(130+ )+ (4)新风商场第一季度电器销售情况统计表

答案:1337 848 1118

解析:【考查目标3】用加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五.课时作业

1.填一填

54+66=( )+54 b+32=32+( )

123+35+65=123+(35+ ) 答案:66 b 65

解析:【考查目标1】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2.在( )里写出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46+54=54+46 ( ) (2)159+162+38=159+(162+38) ( ) (3)231+47+69=47+(231+69) ( ) 答案:加法交换律 加法结合律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解析:【考查目标2】以定律为判断依据,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3.先计算,再填表。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学习内容】教材第20页例3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1.通过复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深入理解加法运算定律。 2.通过自主探究,选择算法,能灵活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通过合作交流,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形成数学应用意识。 【评价任务】

1. 通过复习导入这一环节,让学生说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内容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目标 一。

2. 通过计算115+132+118+85,让学生用多种方法来计算,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实现目标二。

3.通过布置作业第3题,联合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孩子体会数学的应用意识,实现目标三。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对口令。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对一个数,使它们的和是100。 (2)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76+18=18+76

56+72+28=56+(72+28) 31+67+19=31+19+67

24+42+76+58=(24+76)+(42+58)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内容是什么?

我们已经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计算加法时,运用这些运算定律有时可以使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就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口令的练习和复习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加法运算定律,为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作好铺垫。】 二.问题探究

①收集信息,明确条件问题

从情境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生1:第四天,从A到B,要骑115 km。 生2:第五天,从B到C,要骑132 km。 生3:第六天,从C到D,要骑118 km。 生4:第七天,从D到E,要骑85 km。) 根据以上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②独立思考,尝试列式解决

怎样列式呢?(生独立列式 115+132+118+85) 请你算一算,想一想,怎样算简便呢? 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 ③读懂过程,感悟不同方法 方法一:

115+132+118+85 =247+118+85 =365+85 =450 方法二:

115+132+118+85

=85+115+132+118 ←加法交换律 =(85+115)+(132+118)←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

观察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生1:我发现按照正常运算顺序计算不简便。

生2:我发现运用加法交换律交换加数的位置之后,再用加法结合律计算,能够凑成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小结:在计算加法时,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情境图,解决情境中的实际问题,通过对不同算法的对比感受利用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体会应用价值,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④分析总结

学生可能对添加小括号的那一步计算有异议。

教师可引导:加法中为了更清楚地体现运算定律,所以加上了小括号。 这道题我们运用了加法中的什么运算定律? 既用到了加法交换律,也用到了加法结合律。

总结:通常在简便计算中,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是同时使用的。 三.巩固练习

(1)先观察下面每个算式中加数的特点,再说一说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88+156+44 28+172+69 91+34+109+366 (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14+186 75+168+25 245+180+20+155 67+25+33+75

先组织学生独立思考,算一算,再在小组内相互交流。 讨论:运用加法运算定律时应注意些什么?

(在计算加法时,要先观察数据的特点,把和是整十、整百??的数先加起来可以使计算简便) (3)刘老师为学校采购了下面的体育用品,一共花了多少钱?

四.课堂总结

在计算加法时,要先观察数据的特点,看一看哪些数据可以凑成整十、整百??,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五.布置作业

1.根据运算定律在□里填上适当的数。 45+56=56+□ 78+96=□+□

(143+63)+37=143+(□+□) 54+(46+147)=(□+□)+147 78+48+152+22=(□+□)+(□+□)

解析:【考查目标1】。熟练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191+89+11 185+247+15+53 168+250+232 97+189+11

解析:【考查目标2】能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

王阿姨一共要汇多少钱? 答案: 225+328+175

=225+175+328 =400+328 =728(元)

答:王阿姨一共要汇728元。

解析:【考查目标3】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根据数据特点运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4.这堆原木一共有多少根?

答案:10+9+8+7+6+5+4+3+2+1

=10+(9+1)+(8+2)+(7+3)+(6+4)+5 =10+10+10+10+10+5 =55(根)

答:这堆原木一共有55根。

《连减的简便计算》

【学习内容】教材第17页-19页例1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讨论交流,理解连减的简便算法,能根据数据特征合理选择算法,培养简算意识。 2.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评价任务】

1. 通过计算234-66-34,让孩子选择合适的算法理解连减的简便运算,并且在练习中进行巩固, 培养减算的意识,实现目标一。

2.通过巩固练习这一环节,让孩子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目标二。· 【学习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还记得那个骑自行车的李叔叔吗?他独自一人骑车旅行了多长时间啊?想知道他为什么这么厉害吗?因为他随身携带者一个旅行法宝——《自助游安全旅行手册》。这本书可以告诉他旅行时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设计意图:以轻松愉快的谈话开始,创设学生熟悉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欲望。】 二.问题探究

这本书一共234页,还剩多少页没看? ①收集信息,明确条件问题

李叔叔在外出旅行前,他就仔细的查阅了这本书的资料。从图上,你能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 需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

这个问题你们会解决吗?把你的想法和小组同学交流一下。

【设计意图: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引导学生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为后续的讨论对比提供素材。】

②全班交流,汇报各自想法

方法一: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减去昨天看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就算出还剩多少页没

看。即234-66-34

方法二: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234-(66+34)

方法三:总页数里减去今天的页数,再减去昨天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234-34-66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讲得都很有道理,你更喜欢哪一种?选择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③互动交流,汇报计算结果

师:你是用哪种方法进行计算的?理由是什么?

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34-66-34 234-66+34) 234-34-66 =168-34 =234-100 =200-66 =134(页) =134(页) =134(页) 生1:按顺序计算。

生2:方法二比较简便,因为66+34正好得100,再算234-100等于134,李叔叔还有134页没看。

生3:方法三也比较简便,因为234-34正好得200,再算200-66等于134,李叔叔还有134页没看。

师:三种方法的计算结果一样吗?那这三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数学符号连接起来?(等号) 教师板书:234-66-34=234-(66+34) 你还能写出这样的式子吗?

课前我们通过几组式子的计算和对比,已经发现了这个规律,现在你确信这个规律成立吗?说一说理由。

现在你能用字母来表示这个规律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a-b-c=a-(b+c) 这个规律我们把它叫做:减法的性质。 ④回顾反思

回顾刚才的解题过程,我们发现在计算连减时有三种不同的方法。即依次减去两个数,或者先减第二个数再减第一个数,或者减去两个减数的和。到底哪一种方法简便呢?一定是这种方法简便吗?

⑤改变数据,选择方法。

师:如果把这本书的总页数改成266页,想一想,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板书:266-66-34

小结:不能绝对的说哪一种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合理选择。这就要求我们在计算时要先认

真观察数据特点再计算,切勿一概而论。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理解连减的简便计算,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巩固练习

(1)做一做1。

(2)做一做2: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528-53-47 545-167-145 487-187-139-61 169-25-25-50 (3)解决问题。

答案: 2000-416-284

=2000-(416+284) =2000-700 =1300(m) 答:海拔1300m。

解析:【考查目标2】。正确利用连减的简便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

在计算连减时,我们可以根据数据的特点灵活选用合适的方法进行简便计算。 五.布置作业

1.判断。

638-(438+57)=638-438+57 ( ) 901-109-91=901-(109+91) ( ) 3456-(481+519)=3456-481-519 ( ) 答案:× √ √

解析:【考查目标1】能根据减法的意义来理解,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和,相当于从被减数中连续减去这两个数。

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800-138-162 672-(72+36) 487-187-139-61 300-123-75-77 答案:

解析:【考查目标1】能够根据算式中数据的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算法。

3. 答案: 325-276-24 =325-(276+24) =325-300 =25(票)

解析:【考查目标2】能用连减的简便计算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学习内容】教材第24页-25页例5例6及“做一做”。

【学习目标】

1.迁移加法运算定律的探究方法,结合具体的情境,尝试计算,初步认识和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2.通过观察交流、举例验证,总结出规律,并能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评价任务】

1.先通过复习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定律,再创设植物这个情境,4×25=25×4和(25×5)×2=25×(5×2),并举出一些例子来验证,实现目标一。

2.通过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一个方式,让学生用字母表示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实现目标二。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我们是怎样研究加法运算定律的?

(教师引领学生回忆学习加法运算定律的学习过程:观察发现——举例验证——概括规律——字母表示)

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的运算定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加法运算定律的探究过程和方法,为探究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做铺垫。】 二.问题探究

(1)理解题意,提出问题

为保护环境,光明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 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适当板书。

问题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问题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问题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图中所给的信息,提出相应的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做好素材上的准备。】

(2)加法交换律

引导学生看第一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并说明列式依据。板书:4×25和25×4 ①观察发现:

教师提问:4×25和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4×25=25×4)

②举例验证:

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指名举例,板书:如,35×2=2×35 60×30=30×60??) ③概括规律:

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 提醒学生根据加法交换律的表述方式进行总结,总结好后说给同桌听。 汇报得出结论: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这个规律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可能马上说出:乘法交换律,再让学生说是怎么想到的。 你能从乘法意义的角度解释这个规律吗?

请学生根据图意解释道理:横着看,每排6把,有5排;竖着看每列5把,有6列。实际上是一样的。

④用字母表示定律:

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看谁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

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字母表示:a×b=b×a,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板书公式:a×b=b×a 这里的a与b可以是哪些数?(任何数) ⑤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以前我们什么时候用过乘法交换律?

引导学生回忆:在验算乘法时,可以用交换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进行验算,实际上就是运用乘法交换律。

(3)乘法结合律

在加法中有加法交换律,在乘法中有乘法交换律吗?接下来我们继续进行探究。 ①探究发现

出示第二个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观察主题图,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什么?要几步?怎样列算式?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两种算法: 先算一共种了多少棵树:(25×5)×2 先算每个小组要浇多少桶水:25×(5×2)

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明确(25×5)×2=25×(5×2) ②举例验证:

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15×4)×10 ○ 15×(4×10) (125×8)×5 ○ 125×(8×5) 学生计算后,指名回答,明确是相等关系。 ③小组合作学习,概括规律

观察以上所有算式,回忆加法结合律的总结思路,小组同学之间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讨论这个规律的命名和字母表示方法。

最后汇报交流,老师板书:乘法结合律:(a×b)×c=a×(b×c)

【设计意图:前几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有了观察、猜想、验证、概括的探究思想,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组成小组再次经历观察、猜想、验证、概括整个“发现”的过程,既教会了学生思考的方法,还锻炼了学生的思考敏捷度、数学表达能力,同学们在合作中还学会了倾听别人的发言,尊重别人的意见??加强了团结意识,提高了合作能力。】

(4)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比较

比较所学的四个定律,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

交换律是两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交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回顾探究规律的过程,你们有什么体会?

四个运算定律在探究方式上是一样的。都是按照“观察发现规律→举例验证规律→总结概括规律→字母表示规律”这一过程进行的。

大家总结的很好,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会用到这种方法探究更多的规律。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7页做一做。 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填上合适的数。

12×32=32× 108×75= ×

30×6×7=30×(6× ) 125×(8×40)=( × )× (2)结合下面的例子说明等式为什么成立。

(3)这个游泳池长50m。他每次游多少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1.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15×16=16× 25×7×4= × ×7

(60×25)× =60×( ×8)

125×(8× )=(125× )×14 3×4×8×5=(3×4)×( × )

解析:【考查目标1、2】理解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2.

学校一共需要购进多少套双人课桌椅?

3.一个盒子能装12支钢笔,每支钢笔25元钱。买这样的钢笔4盒共用多少元? 答案: 12×25×4=1200(元)或者12×(25×4)=1200(元) 4.探究题:减法和除法也满足交换律吗?举例试一试。

解析:先猜想一下,再举出例子进行验证。如:10-4=6,如果交换被减数和减数的位置得到:6-10,发现不够减,可以证明减法不能满足交换律,同样的方法可以证明除法也不能满足交换律。

《乘法分配律》

【学习内容】第26页例7相关内容及做一做、练习七部分习题。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尝试计算,初步认识和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 2.通过观察交流、举例验证,概括规律,并能用字母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 3.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借助乘法的意义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 【评价任务】

1.通过创设植物活动,学生得到(4+2)×25=4×25+2×25,再通过举例子,理解认识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实现目标一。

2. 通过问学生用字母怎样表示这个规律,学生用字母式子表示,实现目标二。

3. 通过问题李阿姨购进了60套这种运动服,花了多少钱,借助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理解乘法的意义,实现目标三。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前同学们已经完成了复习任务,请同桌交流计算的结果和发现。 我们已经学习了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应用它们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什么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

【设计意图:复习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通过计算比较,初步感知规律。】 二.问题探究

还记得我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吗: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①自主探索,独立解决问题

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列式计算。

【设计意图: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促成多种解决问题方法的生成,为探索运算定律准备了资源。】 ②汇报交流,明确算法

谁愿意把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展示给大家,并说明解决问题的步骤。 方法一:先算每个小组人数,再算总人数。 (4+2)×25

=6×25 =150(人)

方法二: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负责抬水、浇树的人数,再算总人数。 4×25+2×25

=100+50 =150(人)

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计算结果都是150人。 ③观察对比,概括规律 这两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4+2)×25=4×25+2×25 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这个等式吗?

左边是4加2的和与25相乘,右边是4和2分别与25相乘,然后再相加。左右两边结果相等。 教师适时用箭头表示出来。

请你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写在练习本上。 教师随学生的汇报板书。 观察这些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结果相等。 ④你能结合乘法的意义理解这个规律吗? 如:(4+2)×25=4×25+2×25

左边表示6个25,右边表示4个25加2个25,也是6个25,所以两者结果相等。 借助直观图进一步理解: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4cm5cm9cm

大长方形的面积=两个小长方形面积之和

(5+9)×4=5×4+9×4

得出结论: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⑤用字母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a+b)×c=a×c+b×c a×(b+c)=a×b+a×c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总结和表示乘法分配律,完全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基础。在此基础上,借助乘法的意义和面积模型,加深学生对定律内涵的理解。使全体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乘法分配律。】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56×(19+28)=56×19+28 ( ) 32×(7×3)=32×7+32×3 ( ) 64×64+36×64=(64+36)×64 ( ) 答案:× × √

解析:【考查目标1、2】借助乘法意义判断,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含义,注重形式表达的认识与强化。

(2)观察下面的竖式,说一说在计算的过程中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答案:运用了乘法分配律25×12=25×2+25×10

解析:【考查目标1、2】结合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唤起学生已有的经验,体会乘法的算法与乘法分配律的关系。

(3)李阿姨购进了60套这种运动服,花了多少钱?

答案:(75+45)×60

=120×60 =7200(元)

解析:【考查目标3】借助熟悉的生活问题情境,在列出不同算式的基础上,以生活情境的材料解释算式意义,进一步加深对乘法分配律意义的认识和理解。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了一个新的运算定律: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是(a+b)×c=a×c+b×c

左边表示(a+b)个c,右边表示a个c加b个c,所以两者结果相等。 如果反过来,等式仍然成立。 如4×7+4×3=4×(7+3)

利用这个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问题。 五.布置作业

1.请你结合4×2+4×3这个算式,通过画一画,算一算的方式等说明乘法分配律是成立的。 解析:【考查目标1、3】可以结合点子图、或者乘法的意义进行说明,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 2.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117×3+117×7=117×(3+7) 24×(5+12)=24×17 4×a+a×5=(4+5)×a 36×(4×6)=36×6×4

解析:【考查目标2】通过比较帮助学生进一步从形式上把握乘法分配律的数学模型。 3. 算一算一共贴了多少块瓷砖?

答案:4×8+6×8=80(块) 或者(4+6)×8=80(块)

解析:【考查目标3】借助实际问题的两种解题方法,理解乘法分配律的意义。

4.金星小学买来25副羽毛球拍和25个羽毛球,每副羽毛球拍26元,每个羽毛球4元。一共花了多少钱?(用两种方法解答)

解析:【考查目标3】借助实际问题情境,进一步理解乘法分配律的内涵。

《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学习内容】第29页例8相关内容及做一做、练习八。 【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尝试计算,能用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2.通过对比分析,总结出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

3.能选择合适的算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评价任务】

1.通过理解题意,提出问题这一环节,解决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学会用乘法结合律和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实现目标一。

2. 通过观察比较330÷5÷2和330÷(5×2),总结出除法的运算性质,并学会用字母来表示,实现目标二。

3.通过巩固练习第三题,创设情境,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实现目标三。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课前同学们已经完成了复习任务,全班交流学过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教师小结:在解决问题时,灵活地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变的简便。 【设计意图:复习运算定律,为学习新知做铺垫。】 二.问题探究

(1)理解题意,提出问题 从图上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

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展示并整理问题。 ①每副羽毛球拍多少钱? ②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③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④买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⑤买羽毛球拍和羽毛球一共花了多少钱? ⑥买羽毛球比买羽毛球拍多花了多少钱?

【设计意图:将数学问题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图中所给的信息,提出相应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能力和问题意识。】

(2)乘法的简便计算

先来解决这个问题: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①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你能根据所选的信息,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 (买了25筒羽毛球、“一打”装、“一打”是12个。)

②讨论交流,展示汇报

③读懂过程,比较异同

比较上述三种不同的解法,你喜欢哪一种?说一说你的理由。 (后两种方法都关注到了数据的特点,利用运算定律使计算变得简便。) 师:后两种方法都利用了定律使计算简便。对比一下,它们的思路有什么不同?

看到25,想4,一种是把12拆成4乘3,算式转变成了三个数连乘,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算;一种是把12拆成10与2的和,算式转变成了两级运算,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

强调:根据数据特点,需要把某个因数拆分时,一定要注意拆后的算式是连乘的同级运算还是两级运算,再利用相应的运算定律进行简算,切莫混为一谈。

④及时练习: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 125×88 32×25 99×28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尝试自主解决问题,在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方法的异同,体会简便算法的关键是根据数据特征和算式特点,依据运算定律找到合理、简捷的方法,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

(3)连除的简便计算

第二个问题: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①独立思考,尝试解决 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哪些信息? 你能根据所选的信息,解决这个问题吗? 想一想你依据的是什么,有哪些方法? ③观察对比,总结规律

330÷5÷2和330÷(5×2)的结果一样吗?数学上我们可以用什么表示它们间的关系? (①它们的结果相等。②都是求一支羽毛球拍的价格。所以可以用等号连接。) 你能再写出类似于这样的等式吗? 观察算式的特点,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除以这两个数的乘积。) 用字母表示为:a÷b÷c= a÷(b×c) 注意,式子中的b、c都不为0。

【设计意图:从“特殊到一般”通过引导组织学生大量举例论证,在举例验证活动后,引导学生进行推想,进而概括规律,最后要求学生用字母来表示规律,促使学生从感观的体验上升到理性的思考。】

④及时练习:

1200÷25÷4 3000÷125÷8 (4)回顾反思

回顾刚才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体会或感受?

有些情况下,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我们要关注数据的特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变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在下列等式的○里填上运算符号,使等式成立。 16÷2÷4=16÷(2○4) 180÷(3×6)=180○3○ 6 560÷16=560○2○8

解析:【考查目标2】加深对除法运算性质的认识。 (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35×5×20 25×(4+8) 2000÷125÷8

解析:【考查目标1、2】根据数据特点,能运用乘除法的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答案: 350÷14 =350÷(7×2) =350÷7÷2 =50÷2 =25(册)

解析:【考查目标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灵活性。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结合数据和算式特点,运用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五.布置作业

1.哪些算式是正确的?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29+22+78=29+100 ( ) (2)35×16=35×2×8 ( ) (3)123-68+32=123-(68+32) ( ) (4)102×56=100×56+2 ( ) (5)12×97+3=12×100 ( ) 答案:√ √ × × ×

解析:【考查目标1、2】结合运算定律说明错误原因,进一步理解运算定律的内涵。 2.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98+265+202 273-73-27 250×13×4 3200÷4÷25 88×125 99×38+38 17×23-23×7 72×125

解析:【考查目标3】能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李大爷家有一块菜地(如图),这块菜地的面积有多少平方米?

答案: 9×21+9×19 =9×(21+19) =9×40 =360(平方米)

解析:【考查目标3】乘法分配律的几何模型,丰富知识表象,加深对定律的理解。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xr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