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概论

更新时间:2024-05-10 09: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公共政策概论

第四章

一、公共政策的含义·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 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为题、达成公共目标、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二、公共政策的类型(P135)

1、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只能观测可以划分为(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2、按时间和空间跨度结合:战略、策略、战术 3、依政策内容的社会领域不同进行分类:

a、政治政策b、经济政策c、社会政策d、教育、科技、文化政策 三、公共政策的功能(P157)

1、管制功能 :条文规定是政策对象不能、不愿、不敢超出规范擅自行为,这是政策的积极

性管制功能;条文规定是政策对象发生违反规范的行为时,受到相应的惩罚,这是政策的消极性管制功能

2、引导功能 为解决某个政策问题,政府依据特定的目标,通过政策对人们的行为和事物的发展加以引导,使得政策具有导向性(正向、负向)

3、调控功能 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实行治理的手段、工具、杠杆

4、分配功能 把价值或利益分配给与政府主管基偏好基本一致最能代表社会生产力发展方向者及普遍获益的社会多数 四、公共政策的本质(P158)

1、政策的认识论本质:理论与实践的中间环节 2、政策的社会本质: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五、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1、政治性、权威性与强制性 2、公共性与偏好性的对立统一 3、实然与应然的统一 4、回应性与普遍性的统一

六、政策工具的含义

所谓政策工具,指的是被设定为旨在实现一定政策目标的各种措施、策略、方法、技术、机制、行动、作为以及配置的人力、资金、设备、资源等手段。 七、政策工具的类型(P171)(了解) 八、影响政策工具的选择的因素: 其一,政策主体

(1)主观偏好(2)政治体制

(3)国家或政府能力(4)工具选择的习惯性 其二,政策问题

(1)政策问题的性质(2)政策问题的严重性和负责性 (3)政策问题的紧迫性 其三,政策目标

其四,目标人群(1)目标人群的类型(2)目标人群的社会分裂程度(3)目标人群的政策参与程度(4)政策工具的可接受性 其五,政策工具的特性

其六,工具实施的环境(1)社会经济的发展(2)文化,政治制度和法律体系的差异(3)利益集团,公民社会和政策社群发达的程度 第五章

一、政策系统(构成、任务、功能) (主体系统)、(支持系统)、(反馈系统) 1、主体系统 (1)、政策制定系统

功能:a、认定政策问题 b、确认政策目标 c、组织政策方案的设计 d、主持审议备选方案并最终进行政策抉择 e、完成政策合法化程序正式发布政策 作用:生产高质量的政策 (2)、政策执行系统

功能:a、为政策方案的试试做好准备 b、有效实施政策方案 c、分析和总结执行情况

作用:确保政策目标实现 (3)、简介主体系统(x)

a、利益表达与利益综合 b、提出公共问题 c、影响公共政策制定 d、影响并改变政策环境 e、填补政策直接主体所无法达到的空间 2、政策支持系统:

(一)信息传播系统:功能:信息的收集与整理,信息的加工与储存,信息的传递 (二)政策咨询系统:它以改进政策制定为目标,综合运用现代化科学理论和先进的技术手段,相对独立地进行政策研究、政策规划和政策咨询,并向主体系统提供新思想、诊断新问题、提供备选政策方案、评估政策实施结果。

(三)政策监控系统:建立政策监控标准,监测政策绩效,发现和纠正政策执行偏差。 (四)为政策的优劣,存废以及政策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事实和价值依据。 第七章

一、政策问题:所谓政策问题是指统治集团或社会大多数人感觉到现实中出现的某种情况

与他们的利益、期望、价值和规范有相当严重的矛盾和冲突,进而通过团体或组织活动要求有关社会公共组织和政府采取行动加以解决,并被后者列入政策议程的社会问题或公共问题。

二、政策问题的基本属性: 1、关联性与公共性 2、客观性与主观性 3、历史性与动态性 三、进入政策议程的条件: 第一,事件或问题必须明朗而严重

第二,要有政治权位领导人及专家学者的预测性发动 第三,要有正常、民主和开放的察觉机制与过程

四 、进入政策议程的障碍:首先,事件和问题并没有明显的严重化,仍处于潜在的状态和轻微的程度上;领导人和有关学者并未觉察其严重性;社会缺乏正常,民主和开放的觉察机制。其次,一是社群的价值规范,二是制度或程序上的限制。此外,公共问题的表达方式和技术等。

第八章

1.确定政策目标的原则:实事求是,面向未来,系统协调,明确具体,伦理考量 2.政策制定是政策过程的核心阶段。

3.政策方案的设计原则:紧扣政策目标、规划多重方案、方案彼此独立、方案要有创新、方

案切实可行

第九章

一、公共政策执行

就是政策执行主体为了实现公共政策目标,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作用与公共政策对象,是公共政策内容变为现实的行动过程。它是政策过程的(关键)重要环节,是实现政策目标和解决政策问题的直接途径,是将公共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 现实的唯一途径。

三、公共政策执的特点: 1、目标的导向性 2、内容的务实性 3、行为的能动性 4、手段的权威性

四、公共政策执行的意义(作用): 1、公共政策执行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途径 2、公共政策执行是检验政策质量的唯一环节 3、公共政策执行是制定后继政策的基本依据 五、政策执行的资源

1、财务资源 2、人力资源 3、信息资源 4、权威资源 5、制度资源 六、政策执行的手段

1、行政手段 2、法律手段 3、经济手段 4、思想政治手段 5、技术手段 七、公共政策执行力(X):

公共政策执行力是政策执行者通过对政策目标及其方向的把握,设计执行方案,调度和配置相关资源,运用政策工具,从而实现政策目标、最终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和成效。

八、执行者是政策执行活动的主体和执行力的核心要素。 九、政策执行力的影响因素:(P352)

1、执行者因素 执行这是政策执行活动的主体和执行力的核心要素 2、资源因素

3、工具因素 执行工具是公共政策执行成功的重要手段 4、环境因素

十、如何提升政策执行力?(论述)

从特点、作用、过程、提升执行力、原则等方面论述 1、优化公共决策机制

第一、完善政策评估 第二、推广决策听证 2、创新政策执行的动力机制

首先要优化公民参与机制。政策是否具有执行力,关键在于与政策相关的利益群体对政策的态度。同时,优化公众参与机制,鼓励其他治理主体广泛参与政策执行,能够提供更多有效的政策执行工具。其次,要构建创新激励机制。创新激励机制主要包括:引入绩效制。是政策执行人员的薪酬与个人的绩效相符合;引入功绩制,承认和尊重政策执行人员的工作业绩,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职务晋升制,是执行人员的晋升与政策执行的效果相关联。

3、构建政策执行的功能共享机制。

第一、构建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第二,强化责任追究机制,明确规定执行主体对执行过程及其结果应承担的责任;第三,完善执行监督机制。应注重建立和健全相对独立的监督体系,保证监督的客观性和公正性,进一步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强化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职能。 4、构建政策执行的利益均衡机制 一是要建立健全利益表达机制; 二是要建立利益引导机制。 十一、政策执行过程: (一)

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

1加强政策认知2、制定执行计划3、进行物质准备4、做好组织准备5、注意制度配套 (二)

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

它是实现政策目标的关键环节1、政策宣传 2、政策试验 3、政策全面推广 (三)

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

1、

政策执行检测 2、政策执行再决策

十二、公共政策有效执行的原则:

1、 2、 3、 4、 5、

第十章 【选择题较多】

一、公共政策评估:公共政策评估就是评估主体依据一定的评价标准,通过相关的评估程序,考察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阶段、各个环节,对政策产出和政策影响进行检测和评价,以判断政策结果实现政策目标的程度的活动。 二、政策评估的类型

1、从评估组织活动形式上看,可分为(正式评估)和(非正式评估) 2、从评估机构在政策活动中的地位上看,可分为(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 3、从评估的阶段上看,可分为(预评估)、(过程评估)和(结果评估) 4、从评估对象的数量上看,可分为(单一政策评估)、(复合政策评估) 三、公共政策评估的内容

1、政策成本评估2、政策需求评估3、政策效益评估 4、政策过程评估5、政策影响评估6、政策价值评估 四、评估的标准 1、事实标准的内容

(1)、政策效率(2)、政策效益(3)、政策影响(4)、政策回应性 2、技术标准的内容

(1)、多样化(2)、系统化(3)、数量化 3、价值标准的内容

(1)、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社会公正(3)、社会可持续发展

五、公共政策监控:为了确保政策过程各项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即使纠正各个环节中出现的偏差,提高决策目标实现的程度,保障公民和组织的合法权益,有必要对政策

忠实原则。忠实于“政策目标” 。 民主原则 。针对民众,政策在执行的依据。 法治原则。法律规定的必须执行完全。

创新原则。因地事宜地创新确保政策目标的实现。 效益原则。不能铺张浪费。

运行过程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督促、知道和纠偏,这就是政策监控。 六、公共政策监控的类型

1、以实施监控的时间先后为标准,可分为(预防性监控)、(过程性监控)、(结果监控) 2、以监控的经常性为标准,可分为(经常性监控)和(因发行监控) 3、以监控的参与程度为标准,可分为(单方面监控)和(抗辩性监控) 七、政策评估的过程 1、评估筹划

其一、明确评估目的;其二、选定评估对象; 其三、制定评估计划;其四、筹备评估条件 2.评估实施 搜集信息,撰写报告

3.评估总结 听取意见-递交有关部门-公之于众 第十一章 一、

政策稳定的积极意义与消极影响

消极影响——政策僵化

政策僵化:是指一项长期存在、没有及时予以终结的政策,在发展变化了的环境下,继续得以执行,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成为解决问题的阻力和障碍。 积极影响(意义):

第一、政策稳定有利于国家与社会的稳定;

第二、政策稳定有利于贯彻落实执政者或决策者的意志和决定,进而取得预期的成效; 第三、政策稳定有利于提高政策的可预见性; 第四、政策稳定有利于降低社会管理成本

二、政策调整:在公共政策实施的过程中,根据政策评估和监控所反馈的信息对原有政策中不适应政策对象和政策环境变化的部分,采取渐进的方式,进行增删、修正和更新。具有渐进性、局部性、动态性 三、政策调整的内容:P426 1、政策目标调整 2、政策方案调整 3、政策措施调整 4、政策关系调整

5、政策主、客体调整 四.公共政策调整原则:

实事求是原则、渐进调适原则、追踪反馈原则

五.政策周期(x):公共政策问题的形成和认定、公共政策的制定、公共政策的执行、公共政策的评估和监控以及公共政策的变动和终结等五大阶段。(选择)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xr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