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更新时间:2023-09-10 02:3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复习题

下载中心 加入时间:2010-12-3 15:16:43 阅读:58

1、高等教育概念的基本点有哪些?

答:高等教育概念应从四方面加以把握:一是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相比较,高等教育是一种学术教育;二是与中小学的普通教育相比较,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三是与中小学的普通教育相比较,高等教育还是一种职业教育;四是从现代教育层次上面看,高等教育是第三级教育或中等后教育。

2、高等教育事业的性质是什么?

答:高等教育的性质包括文化属性、科学属性和事业属性三种性质。 3、如何理解高等教育的事业属性?

答:(1)高等教育不仅是现代社会的文化事业以及科学事业,而且在社会效益上是服务于公众、国家和民族的社会公益事业。(2)高等教育的文化属性和科学属性决定了高等学校的成果不是产品的,二是服务的;不是物品的,而是人品的;不是物质的,而是精神的。(3)在于政府、企业的角色比较中,高等学校攀岩的是一种工艺性角色,是一种自主性角色。(4)高等学校在本质上是一种道德组织。对于一个民族或国家来说,高等学校是人才的培养者,是知识的创造者,是文化的传承者,是理性的批判者,是理想的守望者。 4、如何理解高校教师职业问题

答: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属于现代社会的职业道德领域。在当代,高等学校承担者人培养、学术研究和社会服务三大社会职能,高校教师则扮演着教育教学者、学术研究者和社会服务者三大社会角色。

5、如何理解高校教师劳动的特点

答:(1)教师职业在社会劳动上属于精神文化的范畴,不同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物质生产、物质劳动。(2)教师职业在经济学上是一种公共经济现象,其劳动成果是一种公共产品,在社会效益上属于公益性事业的范畴。(3)教师职业在社会劳动性质上,不仅是精神的、公益的,而且是个性化的。(4)教师职业还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伦理性或道德性。总之,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具有精神文化性、公共服务性、个体自主性和伦理道德性等特点,也正是这些劳动特点使得职业道德具有特殊的实践价值,师德乃是高校教师职业的本质规定。

6、什么是道德?

答:道德是做人的规矩,是由社会存在和经济基础决定的意识形态,它以善恶为评价标准,通过人们的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的风俗习惯来维持,是调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系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7、什么是品德?

答:品德,即德、德性、道德品质,亦即个人的道德自我、道德人格。品德是个体的道德行为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它是一个人在长期的一系列的道德实践中积累而成的。 8、道德和品德之间有什么区别?

答:道德是社会现象,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舆论所支持的行为规范。道德是伦理学的研究对象,在研究道德的内容时,主要是揭示其社会性和阶级性。道德受社会发展的制约,是社会的产物, 不依赖于某一个体生命的存亡而存亡。而品德是个体现象,是具体的

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品质。品德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其存在形式和发展规律有人类的共同特点,研究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心理规律不一定要采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品德也受社会发展的制约,但同时也依赖于具体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因而, 它依赖于具体人的存在,会随个体生命的终结而消亡。 9、道德和品德之间有什么联系?

答:个体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的道德,社会的道德是个体品德形成和发展的依据。反之,个体的思想品德也会对社会的道德产生一定影响和作用。。 10、什么是职业道德? 答:职业道德,就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青草和品质的总和。 11、简述职业道德的特征

答:职业道德有以下特征:(1)范围上的有限性,职业道德只是用于从事本职业的业内人士,有一定的局限性。(2)内容上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它往往表现为世代相传的职业传统。(3)形式上的多样性,职业道德的形式,因行业而异。 12、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

答:教师职业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表现形式,在一般的意义上说,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13、什么是高校教师职业道德 答: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从事高等教育工作必须遵守的行为、道德规范和准则的总和,是高校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道德规范的认识和实践所达到的自觉程度,是高校教师职业素质的核心。

14、怎样理解高校教师的职能、角色 答:高校教师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和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以及服务社会的撒旦职能,高校教师既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教师,又是各个专业学术领域里的专家、学者,还是社会政治进步、经济发展、文化传承中的学术专家和顾问。

15、简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

答: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规定为如下内容:高校教师教书育人的道德、高校教师学术研究的道德、高校教师社会服务的道德、高校教师人际交往的道德。 16、简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属性和特点

答: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特殊性、先进性、示范性、教育性、继承性和时代性以及奉献性等属性和特点。

17、简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作用及价值。

答:(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对高素质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具有支撑功能。(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对高校教师做好本职工作具有统领作用。(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对高校教师个人获得幸福人生具有心灵平衡的价值。

18、为什么说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对高校教师做好本职工作具有统领作用?

答:(1)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不如高等教育职业殿堂的必修课。(2)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高校教师胜任本职工作的重要资源。(3)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人格的成熟是高校教师职业成熟的重要标志。(4)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是照亮高校教师整个职业人生的光源。 19、简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成长和发展的科学理念。

答:(1)以人为本,注重教师职业道德人格的培养。(2)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理念。(3)构建和谐教师文化,促进教师生涯发展 20、如何理解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

答:首先,教师应树立全面发展的理念,所谓全面的发展理念,就是指教师在职业发展的过程中,既要重视专业理想的确立和升华,专业知识的拓展、专业能力的发展,还要重视专业人格抑或是职业道德人格的形成。其次,教师应树立协调发展的理念,协调发展也包括三个层面,一是教师个体和学生群体的协调发展;二是教室个体和教师群体的协调发展;三十教师个体自身的协调发展。第三,教师应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教师的可持续发展内含着教师发展的现代性、终生性、开放性、生态性、生活性、创新性和生成性。 21、如何理解构建和谐教师文化,促进教师生涯发展?

答:和谐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途径,也是科学发展追求的目标。构建和谐的教师文化,努力促进人为协作的教师文化向自然协作的和谐的教师文化的转变,使教师的合作互助由外在的他律和强制,转向内在的自律和自觉,就成了教师文化建设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成了教师生涯和谐发展以及和谐职业道德人格形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22、简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答: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有着丰富的内涵,它的核心是高校教师的道德人格。横向看,它主要包括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指向外部的,指向教师的工作、指向教师的职业、指向教育的对象——学生,它包括教师的职业理想、职业态度、执业医师、职业责任、职业良心等;另一个层面是指向内部的,指向教师的内心世界,它包括教师对自己在学校集体中的职业地位、荣誉、权利以及所遇到的困难、措置等所持的态度、处世的方式和行为习惯等。 23、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人格的行程和发展一般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答: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一般要尽力三个不同的阶段,即职业阶段、事业极端和志业阶段,并以此达到三种不同的境界,即职业境界、事业境界和志业境界。(1)志业境界:视教师工作为职业,为谋生的手段;对工作尽职尽责;获得教师职业的稳定杆、安全感。(2)事业境界:视教师工作为事业,为发展的手段;全身心投入,潜心钻研,获得教师职业的满足感、成就感。(3)志业境界:视教师工作为志业,为人生的目的而非手段;随心所欲而不逾矩;获得教师职业的神圣感、幸福感。 24、什么是师德原则?

答:所谓是的原则,就是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最高概括,集中体现了师德的社会本质。其以普遍的形式解释了教育职业活动中形成的到的内容,体现着教育活动应追求的伦理精神,指导着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方向。 25、简述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答: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主要有公益性原则、公正性原则、人道主义原则和主体性原则。 26、简述师德公益性原则的内涵。

答:高校教师师德的公益性原则,就是指高校教师在履行自己岗位职责的过程中,要以公共利益为旨趣,不得以私利为目的。要有造福于人类的胸怀和志向,有忠诚于国家和民族的情操和品质,有服务于社会和民众的责任感、异物感、有服从和服务于学校培养目标的大局意识和岗位责任意识,有与教师群体同舟共济的协作精神,有全心全意关爱和服务于学生的态度和行为。

27、师德公益性原则确立的依据有哪些? 答:(1)“公益性”是高校组织的特殊属性。(2)“公益性”是高校教师劳动的本质特征。(3)“公益性”是高等教育产品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客观要求。 28、如何理解“公益性”是高校组织的特殊属性?

答:首先,我国《高等教育法》规定明确了我国高等学校的组织属性的公共性质。决定了高

校不能像商业组织那样以追求盈利为目的,而必须坚持公益性取向。高校是教育性组织、是学术性组织、是服务性组织,具有公共服务的责任和义务。 29、如何理解“公益性”是高校教师劳动的本质特征

答:首先,教师劳动的目的不是为了某一个人或几个人,二是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整体利益,为了社会的公共利益,为了整个学校的生存和发展,为了学生的进步和成长,总之,乃是为了公共的利益,具有公益性。其次,教师劳动的手段具有公共性,这集中体现在教师劳动所赖于顺利进行可用资源的性质上。一是教师赖以生存的物质资源具有公共性,是政府的公共财政支付;二是作为保证教师教育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知识和精神资源,也具有公共性。再次,教师职业劳动的过程也具有“公益性”。 30、如何理解“公益性”是高等教育产品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客观要求

答:首先,作为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对象的产品——学生的价值追求,具有公益性。其次,作为高校教师从事科研活动对象的科研成果也具有公益性的客观要求。第三,教师从事社会服务活动的对象,也负载着服从和服务于公益的属性。 31、如何理解是的公正性原则的内涵

答:遵守教师职业道德的公正原则,就是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公正观, 转变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在教育教学目的的制定、教育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设计、教育教学过程的实施以及教育教学评价的进行等一系列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践中,自学贯彻教育公正的原则,自觉培养自己的公正品质,以自己的公正品质,培养和造就学生的公正品质,以达到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32、高校教师应如何贯彻师德公正性原则?

答:教师职业道德公正性原则,一方面要求教师坚持对学生一同人,平等相待,另一方面还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坚持个性化的教育教学原则,即主张教师要设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于自己个性和智力独特发展的教育。 33、师德公正性原则的依据有哪些?

答:(1)教师的教育公正是现代民主政治对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2)教师的教育公正是学校组织健康发展的道德资源。(3)教师的教育公正是教师为新确立的重要源泉。(4)教师的教育公正是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力量。

34、人道主义原则对高校教师提出了哪些具体的要求?

答:人道主义原则对高校教师提出的要求是多方面的。首先,在对待和处理教育服务的对象——受教育者的关系上,要求教育者在教育教学及管理的过程中,尊重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个人权利和人格尊严,肯定学生的独立价值,研究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要,以教育者特有的爱给予受教育者以理解、关心、严格要求和爱护,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得以健康、和谐、全面、幸福的发展,以完成教育的使命、实现教育的目标。其次,风向人道主义教育原则,还要求教育者要研究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及教育和教学的科学和规律,人性地待学生、科学地待人,按照教育教学及管理的规律来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再次,租售人道主义教育原则还要求教育者要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的实践中努力践行“使人成为人”的人道追求。第四,实德的人道主义原则还包括对教育管理者的道德要求,也包括对教育者自身的人道主义的尊重和关爱,提醒人们不要遗忘教育者自身的自我完善与发展。换句话说,师德的人道主义原则关涉的是教育教学及管理过程中所有的人。 35、师德人道主义原则的依据有哪些?

答:(1)遵守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教育本质的内在要求。(2)奉行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坚守大学理念和精神的必要基础。(3)践履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教师合格与否的最基本尺度。(4)贯彻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是受教育着成长发展的客观需要。

36、如何全面、正确地理解师德主体性原则 答:师德主体性原则可以做多重辩证思考。第一,师德的主体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执业活动中,要把学生当做主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要把学生看成是与自己一样具有同等人格尊严的人,设法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教育过程,主动进行自我教育的积极性、自觉性和创造性,把学习、成长和发展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第二,师德的主体性原则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涯实践中,在师德修养的过程中,具有主体的地位、价值、意义和作用。第三,是提示教师在注重提升自身主体地位、发挥自身主体作用的同时,不要忘记自己的同行、同事以及学校的领导也是主体,注重于教师群体、学校的领导以及校园生活中所有的人,建立起科学、合理、和谐、融洽的主体之间关系。坚持师德的主体性原则,还要求教师要把教育实践看作是师生主体的意义和价值生成和实现的过程。 37、简述师德主体性原则的依据

答:(1)师德主体性原则的确立是教师全体师德建设的客观要求。(2)师德主体性原则的确立是教师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内在需要。(3)师德主体性原则的确立是坚持教育主体性原则的需要。

38、简述教书育人的含义

答:所谓教书,就是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训练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所谓“育人”,就是培养学生成人,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养成健康的审美情操,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个人心理素质,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过程。简而言之,“教书育人”就是指教师在传授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努力做到全面育人,促进嘘声整体素质获得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过程。

39、实际分析教书与育人的关系

答: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和复杂性,“教书育人”也是如此。首先,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教师的教学实践看,教师是与人的主要途径,教书具有“手段性”特征;“育人”具有“目的性”和“终极性”的教育价值。其次,教书和育人事统合在一起的。

40、如何理解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

答:教师的使命首先是教书育人。从根本上来说,教书育人的使命是教师指责的集中体现。(1)教育的本质决定了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2)教育教学过程决定了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3)当今时代的特点决定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4)教师的职业理想决定了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 41、何谓教书育人的道德规范

答:所谓教书育人的道德规范,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对于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等方面要求的总和。它们既是一定社会对教师行为的基本要求,也是教师自觉自愿的内心立法。

42、高校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遵循哪些道德规范?

答:作为高校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把握教书育人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1)依法执教、廉洁从教;(2)热爱学生、诲人不倦;(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4)严谨治学、探寻规律。

43、简述依法执教、廉洁从教的到的意义

答:(1)依法执教的道德意义:首先,依法执教是教师贯彻教育方针,执行教学计划,认真完成教学工作任务的需要。其次,依法执教时保障教书育人迈向正确政治方向的必然要求。最后,依法执教还是教师不断提高自身思想政治觉悟和教学业务水平的需要。(2)廉洁从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xl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