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因工程学 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4-04-07 08:1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因工程学

第一章 人机工程学概述

填空、判断、选择题:

1、人机工程学的研究目的在于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使系统获得较高的效率和效益,同时保证人的安全、健康和舒适。

2、目前许多国家采用希腊文Ergonomics作为该学科的命名。日本采用该词的音译,称为人间工学。

3、为了实现人、机、环境之间的最佳匹配,人因工程学把工作优化问题作为追求的重要目标。其标志是使处于不同条件下的人能高效、健康、舒适的工作和生活。

4、 英国是世界上开展人机工程学最早的国家,但本学科的奠基性工作实际上是在美国完成的,该学科,起源于欧洲,形成于美国。

5、 20世纪初,人机关系总的特点是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 6、 1945年,在国家医药研究委员会等的鼓励下,英国诞生了人因工程职业。 7、1960年成立了国际人类功效学会IEA,标志着该学科已经发展成熟。 8、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包括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两方面。

9、 人机的效能取决于人机系统的总体设计。系统设计的问题是人与机器之间的分工以及人与机器之间如何有效地进行信息交流等问题。

10、 工作场所设计包括工作场所总体布置、工作台或操纵台与座椅设计、工作条件设计等。 11、 实践表明,系统的事故绝大多数是由人的失误造成的,而人的失误则是由人的不注意引起的。

12、 人因工程学中与人直接有关的应用领域有机具、作业、环境和管理等几大类。 名词解释:

1人机工程学:就是按照人的特性设计和改进人—机—环境系统的科学。

2人-机-环境系统:指共处于同一时间和空间的人与其所操纵的机器以及他们所处的 周围环境所构成的系统。

3心理测量法:(感觉评价法):是运用人的主观感受对系统的质量、性质等进行评价和 判定的一种方法,即人对事物客观量做出主观感觉评价。 4心理测验法:是以心理学中有关个体差异理论为基础,将操作者个体在某种心理测验 中的成绩与常模作比较,用以分析被试心理素质特点。

5图示模型法:采用图形对系统进行扫描,直观地反映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系统本质的一种方法。

第 1 页 共 31 页

人因工程学

简答题:

1 人因工程学发展的几个阶段(具体时间、发展特点,代表事件) ㈠人因工程学的萌芽时期

20世纪初,美国人 泰勒 伯利恒钢铁公司 铁铲实验和时间研究实验

20世纪初,吉尔布雷斯夫妇 动作研究,创立了通过动素分析改进操作动作的方法。 进行了疲劳作业研究、工作站设计、以及为残疾人设计合适的工具。 德国心理学家 闵斯托伯格 将心理学应用于生产实践 《心理学与工作效率》 人机关系总的特点:以机器为中心,通过选拔和培训使人去适应机器。 ㈡人因工程学的兴起时间 (一战初~~~二战前) 该阶段主要研究:如何减轻疲劳及人对机器的适应问题。 1924年 美国芝加哥 西方电气公司 霍桑工厂 “霍桑试验” ㈢人因工程学的成长时间 (二战~~~20世纪60年代) 人机关系的研究,从 使人适应机器 转入到 使机器适应人 的新阶段。

1945年,在国家医药研究委员会、科学与工业研究部的鼓励下,英国诞生了人因工程职业。 1960年,国际人类工效学会(IEA),标志着该科学已经发展成熟,该组织为推动各国的人因工程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㈣人因工程学的发展时期 (20世纪60年代后)

发展三大基本趋势:⑴研究领域不断扩大; ⑵应用范围越来越广; ⑶在高技术领域中发挥特殊作用。 2 人因工程学的具体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①研究人的心理与生理特征。 ②研究人机系统总体设计。 人机系统的效能取决于它的总体设计。③研究人机界面设计。④研究工作场所设计和改善。⑤研究工作环境及其改善。⑥研究作业方法及其改善。⑦研究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⑧研究组织与管理的效率。

系统设计的基本问题:人与机器之间的分工以及人与机器之间如何有效的进行信息交 流等问题。 3 人因工程学的主要研究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⑴ 调查法 ① 访谈法 ② 考察法 ③ 问卷法⑵ 观测法 ⑶ 实验法 ⑷ 心理测量法 ⑸ 心理测试法 ⑹ 图示模型法 4 人因工程学的研究步骤,以机具为例

第 2 页 共 31 页

人因工程学

机具的研究步骤:⑴ 确定目标及功能 ⑵ 人与机具的功能与分配 ⑶ 模型描述 ⑷ 分析 ⑸ 模型的实验 ⑹机具的设计与改进

第二章 人的因素

填空、判断、选择题:

1神经系统是由包括脑和脊髓的中枢神经以及遍布全身各处的周围神经组成。

2 感觉系统可以分为视、听、触、味、嗅等系统。每种感觉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直接接收刺激的部分,传入神经,神经中枢。

3 外部世界80%以上的信息是通过人的视觉获得的。人眼所能感受的光线的波长为380-780nm。

4听觉是人耳接受16-20000HZ的机械振动波所引起的感觉。听阈的声压级是0dB,痛阈的声压级为120-130 dB。人体能引起振动感觉的频率为15-1000Hz,而对200 Hz左右的振动最为敏感。

5 通常将能源物质转化为热或机械功的过程称为能量代谢。

6 磷酸原系统是短时爆发式活动能量的主要来源,当人体剧烈活动达10s以上时,所需的能量主要靠乳酸能系统供给。有氧氧化系统适合中等强度作业的供能需求。 7 人体能量消耗测定方法有直接法、间接法和相关估算法。

8 从动机和行为的关系分析,动机具有激发、调节、维持和停止行为的功能。

9 情绪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三种成分组成。人的典型情绪状态可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

10.一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抽象概括能力、感觉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等。特殊能力包括操作能力、节奏感、对空间比例的识别力、对颜色的辨别力等。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操作能力包括劳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组织能力包括组织管理能力、解决纠纷能力、判断决策能力等。 名词解释:

1听阈:能引起有声音感觉的最小声压级。

2痛阈:当声压级增大到使人感觉很不舒服、刺耳和有头痛感,这时的声压级称为痛阈。 3触觉两点辨别阈:人能辨别出两点受触、压的最小距离称为触觉两点辨别阈,两点 辨别阈越小,皮肤触觉分辨力越高。

4性格:是指一个人在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对现实比较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行 为方式。

第 3 页 共 31 页

人因工程学

能力:是指那些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5 心境:是一种持久的、微弱的影响人的整个精神活动的情绪状态。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然而是爆发式的情绪状态。 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作出的适应性反应。 简答题:

1 视觉感知系统特点

优点:① 可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 ② 可利用颜色和形状传递性质不同的信息; ③ 对信息敏感,反应速度快; ④ 感觉范围广,分辨率高; ⑤ 不容易残留以前刺激的影响。 缺点:容易发生错视、错觉和容易疲劳。 2 人体活动的三种供能系统、特点及适用场合 1) 磷酸原(ATP-CP)系统(非乳酸能系统)

磷酸肌酸激酶 CPK CP+ADP Cr+ATP

无氧产能,功能速度快、时间短、是短时爆发式活动能量的主要来源 2)乳酸能系统

磷酸果糖激酶

糖原 ATP+乳酸

无氧供能,功能速度较快,但容量有限,只能维持人体剧烈运动几十秒时间

3)有氧氧化系统

氧化磷酸化

葡萄糖或脂肪+氧 ATP 优点:是功能大、持续时间长, 缺点:是功能速度慢。

因此适合中等强度作业的功能需求。 3 脑力劳动及神经紧张型作业生理变化特点

脑组织对缺氧、缺血非常敏感,但总摄取量明显增高时,并不意味着脑力劳动效率的提高。 脑力劳动时心率减慢,但特别紧张时,可引起舒张期缩短而使心跳加快、血压上升、呼吸 频率提高、脑部充血而四肢及腹腔血液减少,脑力劳动时,脑电图的频率加快。 4 人的心理因素5个方面

1)性格、2)能力、3)动机、4)情绪、5)意志 5 能力的影响因素

第 4 页 共 31 页

人因工程学

1)素质 2)知识 3)教育 4)环境 5)实践活动 6)主观努力程度 6 动机与需要关系理论

人的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动机。当需要推动人们去活动引向一个目标时,需要就成为人的动机。 7 动机与工作效率理论

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动机强度与工作效率的关系上。

心理学领域专家耶克思和道德森的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不同而不同。在比较容易的任务中,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着任务难度的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有逐渐下降的趋势,即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第三章 微气候环境

填空、判断、选择题:

1微气候主要包括空气气温、空气湿度、气流速度、以及热辐射4个要素。

2 空气温度通常由干球温度计测量,空气湿度干湿球温度计测量,气流速度由热球微风仪测量,热辐射主要由黑球温度计测量。

3 相对湿度在70%以上称为高气湿,低于30%称为低气湿。

4 影响人体热平衡的因素包括由机体自身新陈代谢产生的热量,以及人在外界温度环境下的得热或散射。

5 舒适的衣内微气候是指温度32度,湿度(50±10)%,风速(25±15)cm/s。在规定标准下测定的人体最舒适的温度一般是(21±3)度。

6 在微气候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中,不舒适指数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风速对人的影响。有效温度是根据人的主诉温度感受所制定的经验性温度指标。三球温度指数是综合评价人体接触作业环境热负荷的一个基本量。卡他度一般用来评价劳动条件舒适程度。

7 一般将热源散热量大于84KJ/(M22h)的环境称为高温作业环境。三种基本类型是:高温、强热辐射作业、高温高湿作业、夏季露天作业。 8舒适温度在夏季偏高、冬季偏低

9 根据试验研究表明,生活在不同国家、地区的人感到舒适的气候条件不同,但一般当不舒适指数在70附近时,人感觉比较舒服。

第 5 页 共 31 页

人因工程学

6 体内能量的产生、转移和消耗叫做能量代谢。能量代谢按机体所处的状态分为:基础代谢量、安静代谢量和能量代谢量。通常男性的基础代谢量高于同龄女性,幼年比成人高,年龄越大,代谢率越低。

7 能量代谢量包括基础代谢量、维持体位增加的代谢量和作业时增加的代谢量3部分。 8 氧需能否得到满足主要取决于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9 静态作业的特征是能量消耗水平不高,但容易发生疲劳。

10 目前国内外对劳动强度分级的能量消耗指标有:相对指标,相对代谢率RMR;绝对指标,8h能量消耗,劳动强度指数等。

11 德国学者米勒研究发现,一般人连续劳动480分钟而不至于造成疲劳累积的最大能量消耗界限为16.75kj/min,该能量消耗水平被称为耐力水平。

12 体力疲劳可以从三种特征上表现出来:身体的生理状态、进行特定作业时的作业能力下降,疲劳的自我体验。疲劳的测定方法有:生化法、生理心理测试法、工作绩效测定和他觉观察及主诉症状法。

13 在降低疲劳的工作方法中,改进工作方法包括工作姿势、工作速度、搬运方法和操作的合理化。

14 休息方式可以分为积极休息(交替休息)和消极休息(安静休息)。生理学认为,积极休息比消极休息使工作效率恢复提高约60-70%。重体力劳动一般采取消极休息的方式。 名词解释:

1 氧需:单位时间所需的氧量(氧需能否得到满足主要取决于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 氧上限:血液在单位时间内所能供应的最大氧量(成年人的氧上限一般不超过3L/min, 有锻炼者可达到4L/min)。

2 安静代谢量:是指机体为了保持各部位的平衡及某种姿势所消耗的能量。 基础代谢量:是人在绝对安静下(平卧状态)维持生命所必须消耗的能量。 能量代谢量:人体进行作业或运动时所消耗的总能量。

3体力疲劳: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出现的劳动机能衰退,作业能力下降,有时伴 有疲倦感等自觉症状的现象。 经济速度:

4体力工作负荷:是指人体单位时间内承受的体力工作量的大小。 5劳动强度:是指作业者在生产过程中体力消耗及紧张程度。 简答题:

第 11 页 共 31 页

人因工程学

1 坐姿手操纵力的一般规律是?

1)右手力量大于左手; 2)拉力略大于推力;

3)手臂处于侧面下方时,推拉力都较弱,但其向上向下的力都较大; 4)向下的力略大于向上的力; 5)向内的力大于向外的力。 2 疲劳测定方法满足条件?疲劳的一般规律?

满足条件: ①测定结果应当是客观的表达,而不依赖于作业者的主观解释。 ②测定的结果应当定量化表示疲劳的程度。 ③测定方法不能导致附加疲劳,或使被测者分神。

④测定疲劳时,不能导致被测者不愉快或造成心理负担或病态感觉。 疲劳的一般规律: (1)疲劳可以通过休息恢复 ; (2)疲劳有累积效应 ; (3)疲劳程度与生理周期有关 ; (4)人对疲劳有一定的适应能力。 3 劳动强度的测定方法?

1)以相对代谢率指标分级; 2)以能耗量指标分级; 3)以劳动强度指数分级; 4)以氧耗、心率等指标分级; 5)最大能量消耗界限。 论述题: 如何测定疲劳,可以从哪些方面降低疲劳?

测定方法: (1)生化法 ; (2) 工作效绩测定 ; (3) 生理心理测试法 。 生理心理测试法:① 膝腱反射机能测定法 ; ② 触二点辨别阈值测定法 ;

③ 皮肤划痕消退时间测定法 ;④ 皮肤电流反应测定法 ;⑤ 心率值测定法 ; ⑥ 色名呼叫时间测定法 ; ⑦ 勾消符号数目测定法 ; ⑧ 反应时间测定法 ; ⑨ 闪光融合值测定法。

降低疲劳的途径:(一) 改善工作条件:(1)合理设计工作环境 ; (2)改进设备和工具 ; (3)改进工作方法 。

改进工作方法: ① 采用合适的工作姿势 ; ② 采用经济作业速度 ; ③ 选择最佳的作业方法 。

(二)合理确定休息时间和休息方式: 1.疲劳后身体的恢复 2.休息时间的确定 休息时间的确定:(1)以能耗指标确定。(2)综合各因素考虑确定。 3.休息方式

休息方式可分为:积极休息(交替休息),积极休息比消极休息使工作效率恢复快约 60%~70%; 消极休息(安静休息 ),重体力劳动一般采取这种休息方式。

第 12 页 共 31 页

人因工程学

(三)改进生产组织与劳动制度

1、休息日制度:休息日制度直接影响劳动者的休息质量与疲劳的消除。

2、轮班制度:轮班制分为单班制、两班制、三班制或四班制等。

应当根据行业的特点、劳动性质及劳动者身心需要安排轮班方式 。

第九章 人的信息处理系统

填空、判断、选择题:

1 人的信息处理系统由感知觉系统、认知决策系统和运动系统三个子系统组成。

2 在人机系统中,信息在信息源和信宿之间传递有三种模式:信息被信宿完全接收,在传递过程中消耗殆尽,虽有损耗,但仍有部分有效传递。

3 感受器按其接受刺激的性质可分为视、听、触、味、肤等多种感受器。视觉、听觉、嗅觉接受远距离的刺激。每一种感受器只对一种能量形式的刺激特别敏感,即适宜刺激。除适宜刺激外,感受器对其他能量形式的刺激不敏感或根本没反应。

4 感觉记忆的存储时间大约为0.25-2s,记忆容量较大。编码形式主要依赖于信息的物理特征。工作记忆是感觉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间阶段,保持时间大约为5-2分钟。

5 人的知觉过程所包含的信息加工方式主要体现为自上而下的加工和自下而上的加工。 6 模式识别过程是感觉信息和长时记忆中的有关信息进行比较,再决定它与哪个长时记忆中的项目有着最佳匹配的过程。

7 注意的基本功能是对信息进行选择,即注意的选择功能。注意可以分为无意注意,有意注意、和有意后注意。

8 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主要是客观刺激物自身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新异性、刺激物的强度、运动变化等。

9 注意广度随知觉对象呈现的时间长短、信息量、特点、学习等状况不同而不同。 10 认知系统的信息储存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为当前信息加工的需要而短时储存信息,一般称为工作记忆;另一种是为以后信息加工的需要而储存信息,称为长时记忆。

11 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是工作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研究表明,工作记忆的编码通常是以听觉的声音符号方式进行的。

12 复述是工作记忆信息储存的有效方法。工作记忆中信息提取方式为完全系列扫描。 13 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有两种基本形式:再认和回忆。再认有感知和思维两种水平,回忆通常以联想为基础。

第 13 页 共 31 页

人因工程学

14 遗忘的进程除了与时间有关外,还与识记材料性质与数量、学习程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有关。材料的顺序对识记效果有重要影响,最后呈现的项目最先回忆起来,其次是最先呈现的项目。

15推理是从已知的或假设的事实中引出结论。从具体事物归纳出一般规律的活动叫归纳推理,根据一般原理推出新结论的思维活动称为演绎推理。演绎推理中有三段论推理、条件推理、线性推理等。

16 问题的解决策略有算法策略、启发性策略,启发性策略又包括:手段-目的分析、逆向搜索、爬山法等。

17 影响信息处理能力的内部因素主要有:觉醒水平、工作任务、学习、疲劳和动力。 18 人的信息输出的质量取决于反应时间、运动时间和准确性等因素。

19 操作者信息输出形式主要有:言语输出、运动输出。运动输出又可分为:定位运动(视觉定位、盲目定位)、重复运动、连续运动、操作运动、序列运动、静态调节运动。 20 神经中枢的加工处理过程所耗费的时间是反应时的主要部分。在实践中往往利用反应时指标来近似说明人对信息处理过程的效率及影响因素。

21 在告警信号中,常以听觉刺激作为告警信号形式,在普通信号中,则多以视觉刺激作为主要信号形式。

22人的机体处于适应环境条件的状态,刺激反应时短,相反则长。对于年龄,20岁以前,反应时随年龄增加而缩短,以后逐渐随年龄增加而变长,60岁以后更明显。

23 刺激物间的差别越小,识别判断等信息处理活动复杂,选择反应时越长。对于选择反应时,一般认为0.5s是人对信息处理能力的一个界限。 24 手指的最大敲击速度大约为5次/s。

25 试验结果表明,在垂直面和水平面内,手臂的前后运动的准确度明显低于垂直面内上下运动和水平面内左右运动的准确度。在实际工作中,操作者一般愿将工作点选在最佳工作点靠右侧的某一位置。 名词解释: 1 适宜刺激:

2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 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3 问题的心理学描述

第 14 页 共 31 页

人因工程学

(1)给定。一组已知的关于问题条件的描述,即问题的起始状态; (2)目标。对构成问题结论的描述,即问题要求的答案或目标状态;

(3)障碍。正确的解决方案不是显而易见的,必须间接通过一定的思维活动才能找到 答案,达到目标状态。 4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5 反应时:一般将外界刺激出现到操作者根据刺激信息完成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 6 简单反应时:如果呈现的刺激只有一个,被试只在刺激出现时做出特定的反应所获 得的反应时间。

选择反应时:有多种不同的刺激信号,刺激与反应之间表现为一一对应的前提下, 呈现不同刺激时,要求做出不同的反应所获得的反应时。 7 运动时间:运动开始至运动结束所耗费的时间,即完成反应动作的时间。 8 注意广度:是指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能知觉的注意对象的数目。

注意选择性:是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 忽略另外刺激。 简答题:

1 注意的特征及特性?

注意的特性: (1) 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选择性;(3)注意的持续性;(4)注意的分配 2 工作记忆特点?

(1)信息保持时间很短 ; (2)记忆容量小 ;

(3)对中断的高度敏感 ; (4)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可被意识 。 3 工作记忆编码方式受到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工作记忆的主要编码方式:听觉编码 和 视觉编码 。

工作记忆编码效果的影响因素:(1)觉醒水平;(2)工作记忆的组块;(3)认知加工深度。 4 长时记忆编码形式主要有哪些?

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a. 语义类型编码 b. 语言特点编码 c. 主观组织 5 容易产生联想进而引起回忆的事物有哪些特点?

容易形成联想的因素:⑴ 时间、空间相近的事物 ; ⑵外形或性质相似的事物 ; ⑶事物间相反的特征 ; ⑷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

第 15 页 共 31 页

人因工程学

6 思维过程包括哪些方面?

1)分析与综合 ; 2)比较; 3)抽象与概括。 7 影响人信息处理能力的因素有哪些?

8 影响反应时的因素有哪些?

1.刺激信号性质的影响:1)刺激的强度 ; 2)刺激的空间特性 ; 3)刺激的持续时间; 4)刺激的清晰度。 2.人的机体状态的影响:1)机体对环境条件的适应状态; 2)精神准备程度; 3)年龄因素。 9 影响选择反应时的因素有哪些?

(1)刺激物数量的影响 ; (2)刺激物间差别的影响 ;

(3)作业时间长短的影响 ; (4)信号间隔与发生频度的影响。 10 为了提高人的反应速度,缩短反应时间,应注意什么因素?

11 影响定位运动速度的因素有哪些?

(1)早期进行的研究表明,定位运动时间依赖于运动距离和运动精度两个因素。 (2)关于定位运动时间和运动方向的关系。 (3)定位运动时间与空间介质有关。 (4)定位运动时间还受操作者年龄的影响。 (5)定位运动的反应时间和运动时间是相互独立的。 12 盲目定位运动准确性分布?

盲目定位运动主要借助于对运动轨迹的记忆及动觉反馈来完成。盲目定位运动在前方位置具有最大的准确性,边侧位置的准确性最小。下层的准确性最高,中层次之,上层最差。右侧的靶标比左侧的靶标的准确性高。

第十一章 人体测量

填空、判断、选择题:

1 正中矢状面将人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冠状面将人体分成前、后两部分。水平面将人体分成上、下两部分。

2在人体上、下方向上,将上方称为头侧端,下方称为足侧端。在人体左、右方向上,将靠近正中矢状面的方向称为内侧,远离正中矢状面的方向称为外侧。

第 16 页 共 31 页

人因工程学

3在四肢上,将靠近四肢附着部位的称为近位,远离四肢附着部位的称为远位。 4对于上肢,将桡骨侧称为桡侧,尺骨侧称为尺侧。 5对于下肢,将胫骨侧称为胫侧,腓骨侧称为腓侧。

6 线性测量项目测量值读数精确度为1mm,体重读数精确度为0.5kg。

7 人体形态测量数据主要有两类,即静态人体尺寸(人体构造尺寸)和动态人体尺寸(人体功能尺寸)。

8 静态人体尺寸是指被测者静止地站着或坐着进行的一种测量方式。可用作设计工作空间的大小、家具、产品界面元件以及一些工作设施等的设计依据。

9 动态人体尺寸是指被测者处于动作状态下所进行的人体尺寸测量,测量重点是测量人在执行某种动作时的身体动态特征。动态人体测量通常是对手、上肢、下肢、脚所及的范围以及各关节所能达到的距离和能转动的角度进行测量。

10 测量顺序为次序为从头向下到脚;从身体的前面,经过侧面,再到后面。

11 GB1000-1988给出了身高、体重、上臂长、前臂长、大腿长、小腿长共6项人体主要尺寸数据。百分位数表示设计的适应域。

12对与健康安全关系密切或减轻作业疲劳的设计应按照可调性准则设计,如汽车座椅应在高度、靠背倾角、前后距离等尺度上可调。

13 人体身高常用于通道和门的最小高度设计,通道和门的最小高度设计应使用高百分位数身高数据;而操纵力设计则按最小操纵力准则设计。

14对姿势修正量的常用数据是:立姿时的身高、眼高减10mm,坐姿时的坐高、眼高减44mm。按钮开关设计时,可以对上肢前展长减12mm,推滑动推钮、扳动搬钮开关则减25mm。 15 平均性准则主要用于门拉手、锤子和刀的手柄等设计上。 名词解释:

1 人体测量学: 是通过测量人体各部位尺寸来确定个体之间和群体之间在人体尺寸上的差别,用以研究人的形态特征,从而为各种工业设计和工程设计提供人体测量数据。 2 立姿 :指被测者挺胸直立,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视前方,肩部放松,上肢自然下垂,手伸直,手掌朝向体侧,手指轻贴大腿侧面,膝部自然伸直,左、右足后跟并拢,前端分开,使两足大致呈45°夹角,体重均匀分布于两足。

3 坐姿:指被测者挺胸坐在被调节到腓骨头高度的平面上,头部以眼耳平面定位,眼睛平视前方,左、右大腿大致平行,膝弯屈大致成直角,足平放在地面上,手轻放在大腿上。 简答题:如何合理选择百分位数和适用度?

第 17 页 共 31 页

人因工程学

(1) 凡间距类设计,一般取较高百分位数据,常取第95百分位的人体测量数据。 (2) 凡净空高度类设计,一般取高百分位数据,常取第99百分位的人体测量数据。 (3) 凡属于可及距离类设计,一般取低百分位数据。

(4) 座面高度类设计,一般取低百分位数据,常取第5百分位的人体测量数据。

(5) 隔断类设计,如果设计目的是为了保证隔断后面人的秘密性,应使用高百分位数据(第95或更高百分位)。反之,如果是为了监视隔断后的情况,则应用低百分位数据(第5或更 低百分位)

(6) 公共场所工作面高度类设计,常取第5百分位的人体测量数据。

第十二章 作业空间设计

填空、判断、选择题:

1作业空间是人、机器设备、工装以及被加工物所占的空间。设计作业空间,主要是设计两个作业需求距离:安全距离、最小距离。

2 根据作业空间的大小以及各自的特点,可将其分为近身作业空间,个体作业场所和总体作业空间。

3 近身作业空间包括三种不同的空间范围:作业范围、作业活动空间、安全防护距离。 4 在考虑作业特点对近身作业空间空间设计中的影响时,体力作业比脑力作业空间大得多;高温作业比常温作业的作业空间大等。

5 通常,作业场所布置原则中,重要性和频率原则主要用于作业场所内元件的区域定位阶段,而使用顺序和功能原则侧重于某一区域内各元件的布置。

6 总体作业空间设计与企业的生产方式、工艺特点等有关。作业空间设计应以人为中心。 7 观察对象的位置、眼睛的高度和视野所及的范围,是作业空间设计中协调人机关系必须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8 最敏锐的视力是在标准视线每侧1°的范围内。 双眼视区大约在左右60°范围,辨别字的视线角度为10-20°,字母为5-30°。

9 根据对物体视觉的清晰度,一般把视野分成:中心视力范围(1.5-3°),瞬间视力范围18°,有效视力范围30°。

10 视力范围与被观察的目标距离有关。目标在560mm处最为适宜。当观察目标需要转动头部时,左右均不宜超过45°,上下也不宜超过30°。

11 立姿眼高是从地面到眼睛的距离,在一般工业人口中,立姿眼高的范围约1470-1750mm。坐姿眼高是从座位面至眼睛的距离,其范围约为660-790mm。

第 18 页 共 31 页

人因工程学

12 人体最合理的作业姿势是坐姿。适合坐姿作业的工作:精细而准确的作业、持续时间较长的作业;施力较小的作业;需要手足并用的作业。

13 作业中需要重复前伸超过41cm或高于15cm的操作应采用坐立姿交替的作业姿势。 14人对作业空间的要求,还受到社会和心理因素影响,一般来说,人的心理空间要求大于操作空间要求。

15 个人心理空间是指围绕一个人并按其心理尺寸要求的空间,通常有紧身区、近身区、社交区、公共区。

16 坐姿作业空间设计主要包括工作面、作业范围、容膝空间、椅面高度及活动余隙、脚作业空间的尺寸设计。

17 坐姿工作面的高度一般取坐姿肘部以下50-100mm,但也要根据作业性质进行调整,负荷较重应降低,反之提高50-100mm。

18 工作面宽度,若供单肘,最小宽度为100mm,最佳为200mm;仅当写字用时,最佳宽度为400mm。

19 作业范围分为水平作业范围、垂直作业范围、立体作业范围。

20 座椅的椅面高度一般略低于小腿高度。座椅放置空间的深度距离至少应在810mm以上;座椅的扶手至侧面的距离应大于610mm。

21 大小腿间的就夹角在105-135,最好为120°时,可以获得最大的蹬力,对于蹬力较小的则取105-110°之间。

22 立姿作业空间设计主要包括工作面、工作范围和工作活动余隙等。

23 人站立工作时较舒适的工作面高度是比立姿肘关节高低1-5cm。从理论上来讲,设计立姿工作面高度时,稍高一点比稍低一点为好。

24 从生理学的角度来讲,一般推荐能够交替站立或者坐着进行的工作。 25 坐立姿交替作业的椅子高度以68-78cm为宜,同时一定要提供脚踏板。

26 为防止作业空间太小,一般按照第95百分位数以上的人体数据为受限作业空间设计依据,并考虑穿着服装的修正量。

27 一般仅供人员出入的进出口应大于810mm*2100mm。

28 楼梯的坡度应设计为30-35°左右,坡度在20度以下应设计为坡道,50°以上应使用梯子。

29 楼梯的边缘要设计扶手栏杆,高度一般为900-1000mm,扶手宽度或直径应小于50mm。 30 座椅按其使用目的主要分为:专用工作椅(汽车座椅、办公室座椅、学生课桌椅等)、多

第 19 页 共 31 页

人因工程学

用座椅(餐厅、会议使用等)、休息椅(沙发、躺椅等)。工作座椅必须具有:坐面、腰靠和支架。

31 座椅设计中椅面高度应设计的比小腿加足高略低一些,椅面前缘以低于小腿加足高5cm左右为宜。根据我国人体尺寸的测量数据,成年人使用的座椅面离地面高度不宜超过40cm。 32 设计座椅深度一般以臀膝距尺寸作为参考,取第5百分位数的3/4作为设计依据。工作用椅深度取35-40cm为宜。一般座椅宽度以女性成人臀部测量的第95百分位数作为设计坐宽的依据。椅面宽度不宜小于40cm,联排的不宜小于50cm。

33 座椅面倾角,供休息用的一般后倾20°左右,音乐厅、讲演厅、会议室等可设计成5-15°,对办公座椅一般以后倾3°为宜。

34 一般认为靠背可在95-110°范围内选取。办公用椅以100°为宜,阅读用以101-104°为宜,休息用椅靠背角的最佳范围为105-110°之间。

35 扶手高度以坐者上臂下垂时的肘部高度或略低于肘部高度为宜。 名词解释:

1 作业空间:是人、机器设备、工装以及被加工物所占的空间。

2 近身作业空间:是指作业者在某一固定工作岗位时,考虑人的静态和动态尺寸,在坐姿或

站姿状态下,作业者为完成作业所及的空间范围。

3 个体作业场所:是指作业者周围与作业有关的、包含设备因素在内的作业区域。 4 总体作业空间:多个相互联系的个体作业场所布置在一起的总体作业空间。

5 作业空间设计:从小的范围来讲,就是合理设计工作岗位,以保证作业者安全、舒适、高

效工作。

6 作业范围:是作业者以站姿或坐姿进行作业时,手和脚在水平面和垂直面内索触及的最大

轨迹范围。分为水平作业范围、垂直作业范围和立体作业范围

7 水平作业范围:水平作业范围是指人坐在工作台前,在水平面上方便的移动手臂所形成的

轨迹。包括正常范围和最大范围。

8 正常作业范围:是指上臂自然下垂,以肘关节为中心,前臂作回转运动时手指所触及的范

围。

9 最大作业范围:是指人的躯干前侧靠近工作面边缘时,以肩峰点为轴点,上肢伸直作回转

运动时手指所触及的范围。

10 个人心理空间:是指围绕一个人并按其心理尺寸要求的空间。通常把心理空间分为四个

范围,即紧身区、紧身区、社交区、公共区。

第 20 页 共 31 页

人因工程学

11作业范围(在规定的位置上进行作业时,必须触及的空间)

12作业活动空间(是人体作业或进行其他活动时(如进出工作岗位,在工作岗位上进行短暂的放松与休息))

13安全防护空间距离(为了保证人的安全,避免人体与危险源(如机械运动部位)接触所需的安全防护距离) 简答题:

1 近身作业空间设计应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

(1)作业特点 (2)人体尺寸 (3)作业姿势 (4)个体因素 (5)维修活动 2 作业场所布置的原则有哪些?

(1)重要性原则 (2)使用频率原则 (3)功能原则 (4)使用顺序原则 3 视觉运动规律有哪些?

(1)眼睛沿水平方向运动比沿垂直方向运动快而且不易疲劳;一般先看到水平方向的物体,

后看到垂直方向的物体。

(2)视线的变化习惯于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和顺时针方向运动。

(3)人眼对水平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比对垂直方向尺寸和比例的估计要准确得多,因而

水平式仪表的误读率(28%)比垂直式仪表的误读率(35%)低。

(4)当眼睛偏离视中心时,在偏离距离相等的情况下,人眼对左上限的观察最优,依次为

右上限、左下限、而右下限最差。 (5)两眼的运动是协调的、同步的。

4 确定作业姿势时,主要考虑因素有哪些?应避免和减少的体位和姿势有哪些? 在确定作业姿势时,主要考虑:⑴ 作业空间的大小和照明条件;⑵ 作业负荷的大小和用力方向;⑶ 作业场所各种仪器、机具和加工件的摆放位置;⑷ 作业台高度及有没有容膝空间 ⑸ 作业时的起坐频率等

尽量避免和减少的工作体位和姿势:

① 静止不动的立位;② 长时间或反复弯腰;③ 身体左右扭曲或半坐位; ④ 经常一侧下肢承担体重;⑤长时间双手或单手前伸等; 5 坐姿作业特点?

(1)不易疲劳,持续时间长;(2)身体稳定性好,操作精度高;(3)手脚可以并用作业;(4)脚蹬范围广,能正确操作。

6 立姿作业的优缺点?应该采用立姿的作业有哪些?

第 21 页 共 31 页

人因工程学

(1)立姿作业的优点

⑴ 可活动的空间增大;⑵ 需经常改变体位的作业,立位比频繁起坐消耗能量少;⑶ 手的力量增大,即人体能输出较大的操作力;⑷ 减少作业空间,在没有坐位余地的场所,以及显示器、控制器配置在墙壁上的情况,立姿更好。 (2)立姿作业的缺点

⑴不易进行精确和细致的作业;⑵不易转换操作;

⑶立姿时肌肉要做出更大的功来支持体重,容易引起疲劳; ⑷长期站立容易引起下肢静脉曲张等。 7 坐姿作业空间设计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坐姿作业空间设计主要包括工作面高度和宽度、作业范围、容膝空间、椅面高度及活动余隙、脚作业空间的尺寸设计。 (一)工作面高度和宽度

工作面宽度视作业功能要求而定:①一般若单供靠肘之用,最小宽度为100mm,最佳宽度为200mm;②仅当写字用时,最佳宽度为400mm;③工作面板的厚度一般不超过50mm,以便保证大腿的容膝空间。 (二)作业范围

作业范围是作业者以站姿或坐姿进行作业时,手和脚在水平面和垂直面内索触及的最大轨迹范围。分为水平作业范围、垂直作业范围和立体作业范围 (1)水平作业范围

水平作业范围是指人坐在工作台前,在水平面上方便的移动手臂所形成的轨迹。 根据手臂的活动范围,作业空间的平面尺寸的设计原则: ⑴ 按照95%的人满意原则;

⑵ 将使用的控制器、工具、加工件放在正常作业范围内; ⑶ 将不常用的控制器、工具放在正常范围和最大范围间 ⑷ 将特殊的、易引起危害的装置,布置在最大范围之外 (四)椅面高度及活动余隙

(1)座椅的椅面高度一般略低于小腿高度,以便使全部脚掌着地支撑下肢重量,方便下肢移动,减少臀部压力,避免椅子前沿压迫大腿。

(2)座椅放置空间的深度距离(台面边缘到固定壁面的距离),至少应在810mm以上,以便作业者起身与坐下时移动椅子。

第 22 页 共 31 页

人因工程学

(3)座椅放置空间的宽度距离应保证作业者能自由的伸展手臂,座椅的扶手至侧面的距离应大于610mm。

8 立姿作业空间的设计内容有哪些?

立姿作业空间设计主要包括工作哟面高度、作业范围和工作活动余隙等的设计 (一)工作面高度

人站立时较舒适的工作面高度是比立姿肘关节高低1~5厘米 (二)作业范围

与坐姿作业时基本相同,垂直作业范围要比坐姿大一些

9 座椅设计原则有哪些?

(1)座椅的尺寸应与使用者的人体尺寸相适应。

(2)座椅设计应尽可能使就坐者保持自然的或接近自然的姿势,且要使坐者必要时可以在坐位上不时变换自己的坐姿。

(3)座椅设计应符合人体生物力学原理。

(4)座椅要尽可能设计得使坐用者活动方便,操作省力,体感舒适。 (5)座椅要设计得牢固、稳定,防止坐者倾翻、滑倒。 10 座椅主要部分的设计要求? (1)椅面高度

椅面高度应设计得比“小腿加足高”略低一点,椅面前缘以低于小腿加足高5 cm左右比较适宜;根据我国人体尺寸的测量数据,成年人使用的座椅面离地高度不宜超过40cm (2)深度与宽度

①座椅的深度要设计成使人的腰背自然地倚靠在靠背上时椅面前缘不会抵到小腿; ②设计座椅深度一般以“臀膝距”尺寸作为参考。取第5百分位数的3/4作为设计依据。 按照我国成人的人体尺寸测量数据,坐位深度以取35~40cm为宜;

③为了使坐位深度能适合各种身材的人使用,最好把座椅靠背设计成前后可以调节的。 ④坐位宽度要按大身材人的体宽尺寸设计。一般以女性成人臀部测量的第95百分位数测量值作为设计坐位宽度的依据。⑤我国成人使用的座椅面宽度不宜小于40cm。

⑥对左右连接排列成行的坐位,要适当增大宽度,这时应参照坐姿“两肘间宽”的第95百分位数进行设计。不宜小于50cm。 (3)坐位面倾角

第 23 页 共 31 页

人因工程学

①供休息用的座椅,椅面一般后倾20?左右。②音乐厅、讲演厅、会议室等场合使用的座椅,椅面可设计成5?~15?。③对办公座椅的椅面倾角,一般以后倾3?左右为宜。 (4)靠背 1)靠背尺寸

设置拷贝的目的是为了使人坐着工作或者休息时把身体的一部分重力压在靠背上,以减轻脊柱尤其是腰椎部的负荷,同时能使脊椎保持自然的弯姿,产生轻松省力的感受。靠背能具有上述功能主要取决于它的形状、倾角、高低尺寸桑儿因素的设计。

靠背按其高度尺寸可以分为四类:低靠背、中靠背、高靠背和全靠背。低靠背一般取上下高15~25cm,左右宽30~40cm 中靠背其上下高度可取40cm左右

高靠背座椅由于其形状可设计成与脊柱自然弯度相似,坐起来特别省力,因此广泛用于办公室、休息室、电影院、音乐厅、交通车等场合。

高靠背指高度达到肩部的靠背。高靠背加上头部位置就成了全靠背。这种设计常应用于飞机机舱、长途客车以及躺椅等主要供休息用的坐位设计中。 2)靠背角

靠背角指靠背与椅面的夹角;一般认为坐位的靠背可在950~1100范围内选取

办公用椅以1000左右为宜;阅读用椅则以1010~1040时最好;休息椅靠背角的最佳范围为1050~1100。 3)靠背形状

靠背应在腰椎倚靠的部位适度隆起,使人后靠在上面时能与腰椎段的自然弯曲状恰贴,并使上体前倾。从事桌面操作时,不使腰椎段后凸,以免腰椎间盘产生过度压力。 (5)扶手

扶手有用来放置手臂、起坐时的扶持及分隔坐位、防止与相邻者碰触的作用

扶手高度以坐者上臂下垂时的肘部高度或略低于肘部高度为宜。扶手宽度不应小于10cm。 (6)坐垫

设置坐垫的主要目的是使坐者的体重压力能较均匀地分布在椅面上。

第十三章 人机系统

填空、判断、选择题:

1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 人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人和及其两个子系统组成的,且能完成特定目标的一

第 24 页 共 31 页

人因工程学

个整体系统。

3 系统基本模式由人的子系统(S-O-R)、机器的子系统(C-M-D)以及人机界面组成。 4 人机系统按有无反馈控制分类,可以分为闭环人机系统、开环人机系统。按系统自动化程度分为人工操作系统、半自动化系统和自动化系统。按人与机结合方式可以分为人机串联、人机并联、人机串并联混合。

5 人机功能分配必须建立在对人和及其功能特性充分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在人机系统设计中,对人和机进行功能分配,主要考虑的是系统的效能、可靠性和成本。

6 人机应达到最佳匹配,方能使系统整体效能最优,由于人和机器各有特长和局限性,所以人机之间应当彼此协调,相互补充。 名词解释:

1 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要素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2 人机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人和及其两个子系统组成的,且能完成特定目标的

一个整体系统。

3 人机系统设计:是把解决系统安全、搞笑、经济问题,特别是有关人的效能、安全和身心

健康问题等作为设计目的,从功能分析入手,合理的将系统的各项功能分配给人和机器,从而达到系统的最佳匹配。

4 人机功能分配:是指在人机系统中,为了发挥人与机械各自的特长,互补所短,恰当地分

配人际任务,以达到人机系统整体的最佳效能与总体功能。

5 人机界面:在人机系统中用以进行人机信息交流的面,成为人机界面。 简答题:

1人机系统设计思想的发展内容?

⑴ 让人来适应机器的设计思想;⑵ 让机器适应人的设计思想;⑶ 人与机器相互适应的系统设计思想。

2 人机系统设计程序包括那些方面?

3 人机系统设计步骤?

(1)明确系统的目的和条件;(2)进行人和机械的功能分配;(3)进行人和机械的相互配合;(4)对系统或机械的设计;(5)对系统进行分析评价。

第 25 页 共 31 页

人因工程学

第十四章 人机界面设计

填空、判断、选择题:

1 在人机界面上,向人表示机械运转状态的仪表或器件叫显示器,供人操纵机械运转的装置或器件叫控制器。对机械来说,控制器执行的功能是输入,显示器执行的功能是输出。 2 人的三要素:感受器、中枢神经和运动器。机械的三要素:显示器、机体和控制器。 3 人机界面设计主要是指显示器、控制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设计,应使人机界面符合人机信息交流的规律和特性。人机界面的设计依据始终是系统中的人。

4 在人机系统中,按人接受信息的感觉通道的不同,可将显示器分为视觉显示器、听觉显示器和触觉显示器。

5 仪表是显示装置中用得最多的一类视觉显示器,按其认读特征可分为:数字式显示仪表和刻度指针式仪表。

6 刻度指针式仪表按功能可分为:读数用仪表(高度表、时速表、煤气表)、检查用仪表、追踪用仪表、调节用仪表(收音机上的调频显示装置)。

7 刻度线的高度与视距有关,刻度线的数量由精度决定;刻度标数的递增方向一般是:顺时针方向为增加;从左向右的方向为增加;从下向上的方向为增加。字符中汉字推荐采用宋体或黑体,字符的大小根据视距确定。圆形仪表的刻度直径与视距和刻度数有关。

8信号装置的左右主要有:指示性、显示工作状态两种。在大多数情况下,一种信号只用来指示一种状态或情况。

9 对于信号灯来说,使用颜色过多可能造成混淆和错认,一般不应超过10种。

10 信号的可觉察亮度随背景亮度而变化,即觉察效率随着背景对比度的增加而提高。一般能引起人注意的信号灯,其亮度要高于背景亮度的两倍,同时背景以灰暗无光为好。信号灯的亮度不宜过大,以免造成眩光。

11 利用闪光信号较之固定信号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闪光频率一般可用0.67-1.67Hz。 12目标亮度越高,愈益觉察,目标亮度不宜超过34.3cd/m2.通常目标呈现时间为0.5s,亦可满足视觉辨别的基本要求。当目标的运动速度超过80°/s时,已很难看清目标。68.6cd/m2被作为屏面亮度的最佳值。

13 对荧光屏的观看视距来说,最好处于710mm左右,太大或太小均不理想。 14 听觉显示装置有两类:音响及报警装置、言语显示装置。

15 蜂鸣器适用于较安静的环境,常配合信号灯一起使用。铃主要是在宁静的环境下让人注意;角笛和汽笛常用作高噪声环境中的报警装置;警报器主要用在危急事态的报警。

第 26 页 共 31 页

人因工程学

16 言语显示装置设计的首要考虑因素是言语信号的语言清晰。设计一个言语显示装置,其言语的清晰度必须在75%以上。

17 言语显示装置的语音强度最好在60-80dB。当环境噪声声压级大于40dB时,对言语信号有掩蔽效应。

18 对于引起人们主义的音响显示装置,最好使用断续的声音信号;对报警装置最好采用变频的方法。报警装置最好与信号灯一起作用,组成视听双重报警信号。

19 控制器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控制器外形、大小、位置、运动方向、运动范围、操纵力以及操作过程的宜人性等。

20 在控制器编码方式中,颜色和标志编码是通过视觉来辨认,形状、位置和大小编码是通过视觉和触觉或动觉来辨认。

21 形状编码是一种容易被视觉,特别是触觉识别的编码方式。

22 对于手柄大小,试验结果表明,手柄直径50mm,手和手柄的接触面积以及握力的发挥都是最为理想的。

23 控制器的操作阻力有静摩擦力、弹性阻力、粘滞阻尼、惯性4种。 24 手动控制器有:按钮、旋钮、扳动开关、控制杆等。

25 旋钮直径一般以5cm为最佳。用于拇指操作的按钮,最小直径建议采用19mm,用其他手指尖操作的建议10mm。控制杆的运动多为前后推拉、左右推拉和做圆锥运动。控制杆的长度根据设定的位移量和操纵力决定。

26 脚动控制器主要有:脚踏板、脚踏钮等。当操纵力较小时,且不需要连续控制,宜选择脚踏钮,如需要较大操纵力,要求提供相当的速度时,多使用脚踏板。 27 脚踏板的形式分为:直动式、摆动式和回转式。

28 控制显示相合性包括两方面内容:空间位置上的配合,运动方向上的一致。 29 一般来说,人机界面上的控制显示系统具有精调和粗调两种功能。

30最佳的控制显示比收许多因素影响,显示器的大小、控制器的类型、观察距离以及调节误差的允许值等。

31 手部常见的累计损伤疾病有:腱鞘炎、腕道综合症、腱炎、滑囊炎、痛性腱鞘炎、狭窄性腱鞘炎和网球肘等。 名词解释:

1 人机界面: 在人机系统中用以进行人机信息交流的面,成为人机界面。 2 显示器: 向人表示机械运转状态的仪表或器件

第 27 页 共 31 页

人因工程学

3 控制器: 供人操纵机械运转的装置或器件

4 言语显示装置:用语言在人与机器之间传递信息,时期具有一定的表达能力。 5 控制显示相合性:控制器与显示器之间的配合成为控制显示相合性

6 控制显示比: 是控制器与显示器位移大小的比例关系,即是指控制器的位移量与之相对应的显示器位移量之比(C/D),可用来表示系统的灵敏度, 7 累积损伤疾病: 简答题:

1 描述人机界面三要素基本模型?

人机系统基本模式是由人的子系统(S-O-R)、机器的子系统和人机界面所组成(C-M-D) 。 2 数字显示式仪表与刻度指针式仪表的优缺点有哪些? (1).数字式显示仪表

直接用数码来显示有关的参数或工作状态

特点:认读过程简单、直观,只要对单一数字或符号辨认识别就可以了。认读速度快,精度高,且不易产生视觉疲劳。

应用:计算器、电子表及列车运行的时间显示屏幕。 (2).刻度指针式仪表

刻度指针式仪表是指用模拟量来显示机器有关参数和状态的视觉显示器。

特点:显示的信息形象化、直观,使人对模拟值在全量程范围内所处的位置一目了然,并能给出偏差量,对于监控作业效果很好。 应用:汽车上的油量表、氧气瓶上的压力表。

刻度指针式仪表分类:⑴读数用仪表 ⑵检查用仪表 ⑶追踪用仪表 ⑷调节用仪表 3 荧光屏设计中,目标状态对显示的影响有哪些方面?

①亮度 标亮度不宜超过34.3cd/m2 ②呈现时间 通常选择最佳呈现时间0.5s ③余辉 目标光点一般多停留3~6s

④目标的运动速度 ④目标的形态 ⑥目标与背景的关系 4 设计言语显示装置时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语言清晰度; 2、语言的强度;

3、噪声对言语传示的影响 小于40dB

第 28 页 共 31 页

人因工程学

? 音响显示装置的选择原则

1)在有背景噪声的场合,音响显示装置的频率选择在噪声掩蔽效应最小的范围内,使人们在噪声中也能辨别出音响的声音。

2)对于引起人们注意的音响装置,最好使用断续的或音调有高低变化的声音信号,更能引

起人的注意。最好组成视、听双重报警信号。

3)音响信号传播距离远和穿越障碍物时,应加大声波强度,使用较低的频率。 4)注意音响装置的多少,避免各信号间的相互干扰。

? 言语显示装置的选择原则

1)显示内容较多时,采用一个言语显示装置即可。 2)更适于指导检修和故障处理工作,引导操作者操作。 3)适用于追踪操作中。

4)在非职业性的领域中,言语显示装置更符合人们习惯。 5 控制器设计的主要内容?

包括:控制其外形、大小、形状、运动方向、运动范围、操纵力以及操作过程中的宜人性等。 6 控制器的编码方式及主要考虑因素?

编码方式1.形状编码 2.位置编码3.大小编码4.颜色编码5.标记编码6.操作方法编码 主要考虑因素:(1)操作者使用控制器的任务要求;(2)辨认控制器的速度和准确性;(3)需要

采用编码方式的控制器的数目;(4)可用的控制面板空间;(5)照明条件;(6)影响感觉因素和辨认能力的因素等。

7 控制器操作阻力的作用有哪些?

8控制器偶发启动可以通过哪些措施防控? (1)将控制器安装在陷入控制板的凹槽内; (2)在控制器上加保护罩;

(3)将控制器安装在不易被碰撞的位置;

(4)使控制器的运动方向向着最不可能发生意外用力的方向;

(5)操作者必须连续做两种操作运动,才能使控制器被启动,而后一种操作运动与前一种

操作运动的方向不同,以此将控制器锁定在位置上;

(6)一组控制器必须按正确的顺序操作时才能被启动,使控制器彼此之间具有连锁作用。

如配电柜上的油开关和刀闸开关的操作顺序连锁;

第 29 页 共 31 页

人因工程学

(7)适当增大控制器的操作阻力。 9 手握式工具设计原则有哪些?

⑴避免静肌负荷⑵保持手腕伸直 ⑶使组织压迫最小 ⑷减小手指的重复活动 10 显示器有哪几种形式?

在人机系统中,按人接受信息的感觉通道不同,可将显示器分为视觉显示、听觉显示和触觉显示等。其中视觉和听觉应用最为广泛,触觉显示是利用人的皮肤受触压或运动刺激后产生的感觉向人们传递信息的一种方式。

第十五章 劳动安全与事故预防

填空、判断、选择题:

1 危险是任何可以导致人员伤害、疾病、死亡的或导致设备的损伤或损失的实际或潜在的状况。

2 事故有生产事故与非生产事故两类。

3系统安全分析的目的是查明危险源以便在系统运行期间内控制或根除危险源。

4 系统安全分析方法有:检查表法、预先危害分析、故障类型和影响分析、危险性和可操作性研究、事件树分析、故障树分析、因果分析等。 5 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定性安全评价、定量安全评价。

6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事故原因分析法是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常用的4M法,即从人、设备、环境与媒介、管理4个方面分析。

7 人为失误一方面影响系统的安全性,另一方面影响系统的可靠性。

8 人为失误按照作业要求可分为:遗漏差错、代办差错、无关行动、顺序差错、时间差错。按发生人为失误的工作阶段:设计失误、操作失误、检查或监测差错、制造失误。按大脑信息处理程序:认知确认失误、判断记忆失误、动作操作失误。 9 伤亡事故预测包括事故发生可能性预测和事故发生趋势预测。 名词解释:

1 危险:危险是任何可以导致人员伤害、疾病或死亡的或导致设备的损伤或损失的实际或潜

在的状况。

2 安全:所谓安全,就是没有超过允许限度的危险。或者说:发生导致人身伤害、职业病、

死亡或引起设备或财产损失,或危害环境的程度没有超过允许的限度。

3 事故:是指人在实现其目的行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迫使其有目的的行动暂时或永久终

止的一种意外事件。

第 30 页 共 31 页

人因工程学

4 系统安全分析:是从安全的角度对人-机-环境系统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的分析,它通过揭示

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来查明系统中的危险源,以便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它们。

5 人机系统的安全性评价:是以实现人机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

对人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 人为失误:是指人实际完成的职能与系统已设定的应该完成的职能之间发生偏差,从而对

系统的目标、构造、模式、运行发生影响,使之逆转运行或遭受破坏。

7 事故预测: 简答题: 1 事故的特性

(1)事故的因果性(2)事故的偶然性和必然性(3)事故的潜在性和预测性 2 人机系统安全评价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1)相关性原理(2)类推原理(3)惯性原理(4)量变到质变原理 3 人为失误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方面? 1.生理方面的原因 2.心理方面的原因

(1)注意的心理特性 1)不注意与注意 2)注意的强弱和范围

(2)主观臆测(3)心理环境(4)急迫时的行动(5)忘却意图(6)其他心理因素 3.人的作业姿势和动作方面原因

(1)姿势 (2)非主要意识动作 (3)场面行动

4.社会和工作环境方面的原因 5.作业能力方面的原因 6.设施和信息方面的原因 4 事故产生原因有哪些方面内容?

(1)、人为失误(2)、设备因素(3)、环境因素(4)、管理因素 5 事故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预防? 1.根据4M法理论提出事故预防对策

(1)人的因素方面的对策(2)设备方面的对策(3)环境与媒介方面的对策(4)管理方面的对策

2. 根据“能量转移”提出事故预防对策 3. 根据“综合论”提出事故预防对策

第 31 页 共 31 页

人因工程学

4 系统安全分析:是从安全的角度对人-机-环境系统中的危险因素进行的分析,它通过揭示

可能导致系统故障或事故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来查明系统中的危险源,以便采取措施消除或控制它们。

5 人机系统的安全性评价:是以实现人机系统安全为目的,应用安全系统工程原理和方法,

对人机系统中存在的危险因素、有害因素进行辨识与分析,判断系统发生事故和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从而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 人为失误:是指人实际完成的职能与系统已设定的应该完成的职能之间发生偏差,从而对

系统的目标、构造、模式、运行发生影响,使之逆转运行或遭受破坏。

7 事故预测: 简答题: 1 事故的特性

(1)事故的因果性(2)事故的偶然性和必然性(3)事故的潜在性和预测性 2 人机系统安全评价的基本原理有哪些?

(1)相关性原理(2)类推原理(3)惯性原理(4)量变到质变原理 3 人为失误产生的原因有哪些方面? 1.生理方面的原因 2.心理方面的原因

(1)注意的心理特性 1)不注意与注意 2)注意的强弱和范围

(2)主观臆测(3)心理环境(4)急迫时的行动(5)忘却意图(6)其他心理因素 3.人的作业姿势和动作方面原因

(1)姿势 (2)非主要意识动作 (3)场面行动

4.社会和工作环境方面的原因 5.作业能力方面的原因 6.设施和信息方面的原因 4 事故产生原因有哪些方面内容?

(1)、人为失误(2)、设备因素(3)、环境因素(4)、管理因素 5 事故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预防? 1.根据4M法理论提出事故预防对策

(1)人的因素方面的对策(2)设备方面的对策(3)环境与媒介方面的对策(4)管理方面的对策

2. 根据“能量转移”提出事故预防对策 3. 根据“综合论”提出事故预防对策

第 31 页 共 31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xa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