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榜教育·2016届安徽示范高中高三第一次联考

更新时间:2023-11-24 04:0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地理参考答案

1.C【解析】根据地球自转方向可知,②地位于北半球,⑦地位于南半球;以0°经线为参照,可以推算出②地经度约为170°E,⑦地经度约为10°E ,同为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所以②地位于⑦地的东北方。 2.D【解析】读图可知,⑧地和⑤地同位于南半球,且经度相差约180°,大致在同一经线圈上,所以最短路线为经过这两点的大圆劣弧,即⑧地——南极点——⑤地经线段,航行方向为先向正南后向正北。 3.B【解析】根据“水星凌日”发生的原理判断在地球上可以观测到“凌日”现象的行星应是位于太阳系中公转轨道的地球内侧,所以除了“水星凌日”,还可以观察到“金星凌日”,其他行星位于地球的外侧,没有“凌日”现象。

4.A【解析】“凌始自19时12分始”,在美国东部可以观测到,即美国东部时刻是19时12分,可采用纽约(西五区)的时间计算北京时间应为第二日上午,因此在我国能够观察到“水星凌日”现象的只能是西部地区,越往西观察到的时间越长,四个选项中乌鲁木齐位于最西,因此可以拍摄“水星凌日”的现象最长。

5.A【解析】依据材料和示意图可知,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太阳视运动东升西落,从日出到日落太阳照射着晷针,在晷盘上影子指向十二个方格来计时,因此日晷的制作依据的是地球自转运动;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于地球公转运动引起的;地球自转轨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黄赤交角,显然与日晷的制作原理不同。

6.D【解析】结合示意图判断晷针应垂直于太阳视运动的轨道平面,上端应指向北极星的方向;日晷计时要受到天气和夜晚的限制;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如果采用日晷计时,则夏至日的晷影最短;根据材料和示意图判断日晷体积较大,可移动性较差。

7.B【解析】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地球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而制定的,每一个节气分别对应太阳在黄道上每运动15°所到达的一定位置。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的周年视运动,与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周期一致。 8.C【解析】根据图中立春的位置判断立夏的节气应该在P点之前;黄河下游流域一年中最高月份气温在7月,P点时还未到夏至;小麦接近成熟,颗粒逐渐饱满;黄河流域雨季还未来临,故降水不是全年最多。 9.A【解析】夜晚晴天云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地表降温幅度大,水汽因降温快而大量凝结成露,结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判断此时有冷气团控制,往往会持续几天的晴朗天气;水稻种植在春季,与材料中时间不符;四月、五月与材料的时间不符;D选项说明春天即将到来,天气逐渐转暖,与白露节气不符。 10.A【解析】甲图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处于极昼,乙图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处于极夜,可判断甲图为夏至日,乙图为冬至日。甲图中①地位于北极圈,正值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时刻,因此其正午日影正值最短时刻;乙图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京日出应为东南方向;乙图中④地位于北回归线,其昼长应小于12小时;①地所在经线为90°E,地方时为12时,③地所在经线也为90°E,地方时为0时。 11.D【解析】由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可判断,四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取决于四地所在的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纬度差。6月1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与北回归线之间,直射点纬度约为19°N,④地位于北回归线,在四地中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最小,所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12.B【解析】12月22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全球昼夜分布规律是自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为极昼,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为极夜,全球自南极圈向北至北极圈昼长逐渐缩短,因此四地昼长由长到短排序为③②④①。 13.D【解析】云量、水汽、悬浮物、太阳高度角等都会对太阳辐射产生影响,A、C错;根据曲线图判断太

地理参考答案 第1页(共3页)

阳辐射与日照时数并不是同步变化,但二者大部分月份呈正相关关系,故关系密切联系,B错、D正确。 14.A【解析】6月相对于5月阴雨天多,会降低日照时数,①正确;6月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北移动至北回归线后再转向南,松花湖的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对于5月份大,单位面积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②正确;植被覆盖率高与辐射量关系不大,③错;6月份相对于5月份昼逐渐变长,④错。综上,选A。

15.C【解析】据图乙可知,由于稻草燃烧,近地面气温升高,中心气流上升,气压变低,其周围地区气温较低,气流下沉,气压升高,近地面气流由番塔周围地区流向番塔中心,因此与城市风、山谷风、海陆风的原理相似,属于小尺度的热力环流。火山喷发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

16.D【解析】“烧番塔”导致图乙所示①②③④四处气压值发生变化。①②④处气压升高,③处气压降低。再根据近地面气压总是大于高空气压,得出图示①②③④四处的气压值大小为②大于③,③大于④,①大于④,①大于③。

17.A【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判断a处气压值为600百帕,结合图中海拔高度的分布示意判断a点海拔在2400米到2500米之间,即在此区间的某个海拔高度上的气压值为600百帕,根据“同一垂直面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的规律判断a点对应的2300米处的气压值大于600百帕。

18.C【解析】b点北侧是2800m处的气压值为600百帕,南侧是2900m处的气压值为600百帕,结合上题的分析,在同一高度上b点南北两侧的气压值比较南侧要高于北侧,风从南侧吹向北侧,在南半球向左偏,在高空风中最终会偏转成与等压线平行,故b点风向为东北风。

19.B【解析】读图分析可知,相同高度a地气压低,c地气压高,根据近地面与高空气压大致相反的规律可判断a地近地面为高压,c地近地面为低压,结合热力环流规律可知a地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多晴朗天气;c地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多阴雨天气。

20.D【解析】①③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是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②是副极地低气压带,是由于动力原因形成的;④位于印度半岛,由于夏季温度高,陆地形成低压,海洋上温度低形成高压,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21.D【解析】据图可知,高压中心分布于30°N附近的太平洋和大西洋上,而同纬度的亚欧大陆(印度地区)为低压区(亚洲低压),所以可判断此时为北半球的夏季(7月份)。甲群岛为夏威夷群岛,夏季应高温多雨;乙海域为地中海,此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也为晴朗干燥天气;乌拉尔山区,大雪纷飞出现在冬季;此时为南半球的冬季,好望角海域受西风带控制,风高浪急。

22.C【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区1月份等温线大致呈东西走向(与纬线平行),因此对其影响最大的是 纬度。

23.B【解析】图中甲地位于河流分水岭,其海拔较高,结合7月闭合等温线的数值可以判断图中甲地气温在26℃—28℃之间。

24.A【解析】7月1日,该地区日出东北,北京时间7:40阳光在骑行者左后方说明骑行者大致向南行驶。 25.C【解析】7月15日该地区日落于西北方,而骑行者只看到日落西方,说明正西方有山阻挡,因此最可能位于③地。 26.(14分)

(1)地形以盆地为主,地势中间低四周高。(4分) (2)先由东向西,再向西南。(2分)

(3)D处(2分)理由:D处有山脊阻挡视线。(2分)

地理参考答案 第2页(共3页)

(4)甲处方案: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小;淹没土地少;工程量小;人口迁移规模小。(2分)

乙处方案:库区面积和蓄水量大;淹没土地多;工程量大;人口迁移规模大。(2分) 27.(20分)

(1)①②③④对应的节气依次为春分日、夏至日、秋分日、冬至日。(8分)

(2)10°N。(2分)推算过程:①③ 分别为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0°),该地正午太阳高度为80°,且该地位于北半球,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H=90°-(当地纬度±太阳直射点纬度)计算可得出该地纬度为10°N。(6分) (3)先变小,后变大(4分) 28.(16分)

(1)图a表示1月,(1分)图b表示7月。(1分)

理由:因为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热带辐合带也随之南北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是夏季北移,冬季南移(2分)。

(2)夏季,太阳直射点北移,热带辐合带位于北半球;(2分)

冬季,几内亚湾暖流使沿岸地区温度升高,上几内亚高原的南侧在1月份充分地截获斜射的太阳光热,使上几内亚高原的南侧增温,上几内亚高原的南侧易形成低压中心,几内亚季风向北越过赤道与其它偏北风形成热带辐合带。(4分)

(3)一年中有明显的干湿两季(2分)

冬季,A地位于热带辐合带北侧,受干燥的东北信风影响,降水较少;(2分)

夏季,A地位于热带辐合带的南侧,受来自海洋的几内亚季风的影响(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降水较多。(2分)

地理参考答案 第3页(共3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x9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