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高中语文-第一单元《4-即景抒情诗四首》教案
更新时间:2024-02-03 19:1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 2016年彭楚粤推荐度:
- 相关推荐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4-即景抒情诗四首》教案
即景抒情诗四首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背诵、默写诗歌,诗人生平及思想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学习作者是如何运用即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了解不同内容诗歌的不同特点以及艺术风格,通过这些诗歌体会即景抒情的表现手法,让学生得到情感的体验,精神的陶冶和以及进一步提高对美的认识。 教学重点:1、 教学难点:2?
一、知识点回顾
1.即景抒情诗:借歌咏自然景物中的山、水、田园等景物,或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的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笔下的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愫。 2.鉴赏要点
把握景物的特征和寓意,进而感受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 意境:作者主观情感与自然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 3. 主要内容:
(1)、借景表达自己与众不同,厌倦官场,不愿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2)、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等感伤。表达客居他乡,怀友思亲的感情,或其他或喜或悲或忧的感情。
(3)、描写自然景物,表现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作者简介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他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不为武则天采纳,政治抱负不能实现。 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契丹李尽忠、孙万荣等攻陷营
1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4-即景抒情诗四首》教案
州。武则天委派武攸宜率军征讨,陈子昂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武为人轻率,少谋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反被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报国宏愿成为泡影。 三、朗读
学生听朗读,品味诗情。 学生自由朗读。 朗读提示: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前在句式方面,采取了长短参错的楚辞体句法。上两句每句五字,三个停顿,两句音节比较急促,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后两句每句六字,四个停顿,各增加了一个虚字(“之”和“而”),多了一个停顿,音节就比较舒徐流畅,表现了他无可奈何、曼声长叹的情景。全篇前后句法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互相配合,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四、鉴赏品读
(一)、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感慨?
析:“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此二句从时间角度着笔,“前”与“后”、“古人”与“来者”对举,用两“不见” 相连,表现自己的孤独和寂寞。像燕昭王那样的贤明君主,古代有,我不曾见;将来有,我亦不可见,千载而下,为何我如此遭遇?想到此,悲愤填膺,发出了封建社会千千万万怀才不遇之士共同的心声,因而引起千百年人们的共鸣。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想到宇宙寥廓与绵长,个人却渺小与短暂,更何况生不逢时,怀才
2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4-即景抒情诗四首》教案
不遇,于是伤感无限,涕泪交横。“独”字,正写出了诗人寂寞凄凉的心境,有“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意味。
这种悲哀是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所共有,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共鸣,为人所传颂,它的被人传颂还有另外的原因:全诗突如其来,如山洪暴发,又戛然而止。诗人怀才不遇、寂寞无聊的情绪极富感染力,反复吟咏,一位独立苍茫、思索人生课题的抒情主人公形象便跃然纸上,而浩浩无涯的时空背景也随之展现。
前——后 时间之长 不见 无奈之苦
念 感慨之深 念:统摄全诗 天地之悠悠 宇宙之广 抒情手法:直抒胸臆
独 孤独之切 怆然、泣下 悲苦无限
(二)意读,讨论如下:
1 根据背景材料,概括此诗写了怎样的“故事”? (明确:写了一个怀才不遇的诗人,途经故地登上古迹幽州台,想起修筑黄金台的燕昭王,联系现实中的自己,注目无限的天地,感慨万千,禁不住热泪横流。)
2 两个“不见”,极力要写诗人想见的是什么?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意识?
(明确:极写诗人想见的是像燕昭王这样的贤君,表现了他希望能积极参与政事,充分施展自己的社会意识。)
3 “念”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独怆然而涕下”? (明确:“念”有想象和思考两层意思:所谓想象,就是极力张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与无限的时空;所谓思考,就是思考自己渺小的个体,短暂的生命,将以怎样的形式来在这样光芒无际的宇
3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4-即景抒情诗四首》教案
宙表达自己的存在。诗人之所以会“独怆然而涕下”,就是感到自己虽然有如此强烈的宇宙意识,但却反而因此感到孤独而无奈,自己几乎无能施展自己,以求自己生命个体存在的意义。) (三)小结,讨论课后练习一,展示如下:
思考?探究一 有人认为,《登幽州台歌》表现了鲜明的宇宙意识和社会意识,有人认为它深含孤独感。请就此加以分析,并说说这首诗为什么特别感人。
析:所谓宇宙意识,指诗中那个“念”字句,想象宇宙时空的无限,一方面表现出诗人抱负之非凡,另一方面又在这无限的时空背景下更显出人的渺小、人生的短暂。而所谓社会意识,当指诗中两个“见”字句,联想古代那个思贤若渴的燕昭王,自己便油然而起一种生不逢时的不遇之感,并由此推测未来,更显出对今人的不屑,那种渴望积极参与政事,意欲施展自己和对现实不满和忧虑,就充分地表现了诗人强烈的社会意识。因为“胸中自有万古,眼底更无一人”形成强烈的反差,让诗作深含一种从未有人道及的孤独感,正因为这样也就特别感人。另外,诗作特别感人,还因为它的情真意切,发泄了士大夫们的一种典型情绪。征战途遇古迹登台而怀古,古今对比,感慨万千,有感而发,虽然脱口而出,直抒胸臆,但却因为发出了千百年来怀才不遇之士的共同心声,所以读之能不“泫然流涕”!
课后思考
“怀才不遇”为什么会成为中国古代知识分子一中典型心理呢?除了社会原因外,还有无他们自身的性格原因?这种典型心理对当代知识分子产生了什么影响?
这首诗写诗人登幽州台之时对宇宙、社会和人生的深刻思索和感慨。(主旨)
全诗直抒胸臆,破空而来,感情的潮水澎湃而出,震撼人心,具有苍凉悲壮的阳刚之气。
4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4-即景抒情诗四首》教案
望月怀远
一、导入:有一句诗,千百年来为人传颂,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二、作者简介
张九龄:唐玄宗开元时宰相。韶州曲江(今广东曲江北)人。一名博物,字子寿。弱冠登进士。曾上书唐玄宗李隆基,主张重视地方官人选,选官应重贤能,不循资历。其文才为宰相张说器重。开元十一年(723)被任为中书舍人。张说罢相,受累外迁。十九年,玄宗召为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再迁中书侍郎。二十一年,以中书侍郎为相。时玄宗的宠妃武惠妃,谋废太子李瑛而立己子,命宫中官奴游说九龄,九龄叱之。
玄宗欲以范阳(今北京)节度使张守为相,以朔方(今宁夏灵武南)节度使牛仙客为尚书,九龄都反对,玄宗不悦,李林甫更进谗言,迁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不久又因他荐举的监察御史周子谅弹劾牛仙客,触怒玄宗,贬为荆州长史。二十八年卒。初,安禄山讨奚、契丹,战败,被执送京师。九龄主张按军法处以极刑,玄宗不从。及安禄山反,玄宗奔蜀,思及此事,为之流涕,遣使至曲江祭九龄。九龄才思敏捷,文章高雅,诗意超逸。有《曲江集》20卷传世。
三、鉴赏
首联“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既写眼前所见之景,又是诗人望月怀远之意的表达。一轮明月从无边无垠的大海上升起,月光普照之下,无论远近,天涯海角都沐浴其中。此句境界博大,自然景象中包含着诗人博大宽广胸襟,为千古名句。
颔联“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以“怨”字为中心,以“竟夕”呼应“遥夜”,写多情之人因为整夜相思难眠,不禁埋怨起
5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4-即景抒情诗四首》教案
夜之漫长。
颈联“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月华如此美好,光彩照人,诗人不由得吹灭烛火,披衣踱出房间,凝神望月,而这一轮明月啊,竟是如此撩人思绪,诗人不禁久久伫立,直到露水沾湿了衣服才知夜深。一个“滋”字不仅有润湿之意,还写出了诗人凝神望月而相思难抑的情形。
尾联“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月光是如此皎沽,伸出手去,满手皆是,可是却无法送给对方以表相思,只好回房就寝,希望在梦中相会。此联构思精巧,意境幽清,并化用古人诗句,写出了诗人的怅惘和失意。晋陆机《拟明月何皎皎》有句“照之有余辉,揽之不盈手”,南朝陶弘景《答齐高帝诏问山中何所有》有句“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四、小结
全诗紧紧围绕“望月”而展开,从望月写到怀人,从灭烛写到披衣,由室内写到室外,又由室外回到室内,从月升写到月沉,由相思写到人梦。由景入情,情景相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联千古传诵。此联看似平淡无奇,脱口而出,却高华浑融,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此前谢庄《月赋》有句“隔千里兮共明月”,后苏东坡《水调歌头》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名句,寓意相同,只是一为赋,一为诗,一为词,各尽其妙。
题李凝幽居
一、作者简介
6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4-即景抒情诗四首》教案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范阳(今北京附近)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元和五年(810)冬,至长安,见张籍。次年春,至洛阳,始谒韩愈,以诗深得赏识。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文宗时,因飞谤,贬长江(今四川蓬溪)主簿。曾作《病蝉》诗“以刺公卿”(《唐诗纪事》)。开成五年(840),迁普州司仓参军。武宗会昌三年(843),在普州去世。贾岛诗在晚唐形成流派,影响颇大。
二、赏析
(一)思考,此诗记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展示基本解读如下
首联“闲居少邻并,草径人荒园”,写友人李凝幽居的环境。诗人沿着一条杂草丛生的小径走去,寻访友人幽居之处;小径通向荒芜的小园,周围很少有人居住。暗示了李凝的隐士身份。 颔联“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写幽居的静寂。友人幽居之处旁有一池塘,池塘边有树,诗人来到门外,轻叩门扉。月夜之下一片宁静,敲门声惊动了树上的鸟儿,它们发出了声响,或飞出盘旋一阵又回到巢中。
颈联“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写回归路上所见。诗人走过一座小桥,视野开阔起来,依稀分辨得出原野上斑斓的色彩;夜风轻拂,云脚飘移,让人觉得仿佛山石在移动。诗人反说此景,别具特色,因为“石”并未动,是“云”在动。一说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所以在这里,“移石”和“动云根”是同一意思。这样更显出了环境的幽深而迷人。 尾联“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点明诗的主旨:我暂且离去了,但不久会再来,不负共同归隐的诺言。前三联是写景叙事,作为铺垫,最后方托出此一主旨,即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7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4-即景抒情诗四首》教案
(二)意读,讨论如下:
1 此诗记写了怎样一个“故事”?
明确:记写了一个诗作主人公访友未果的故事。 2 这次拜访是不是“初访”?为什么?
明确:不是初访。因为从首联可以看出,这联写诗作主人公独自一人一边回想着友人的居住地很少邻居的特点,一边沿着一条长满小草的小路,走到一个荒芜的小园里来;如此熟门熟路,初访者怎么做得到呢?。
3 正面写拜访的是颔联,这联中两句诗的语序符合“故事”情节的先后顺序吗?
明确:不符合。因为“敲门”才有“鸟动”;按说应该是诗作主人公先敲门,这剥落的敲门声惊动了门外池塘边树上的鸟,现在这样把“果”放在前面写,让读者依“果”寻“因”,这样写,不但可以给人新奇感,更能凸现出“僧敲月下门”这个正面写“访”的特写镜头。
4 颈联写归途的所见,写这些景物突出了什么特点,这又反映了诗作主人公怎样的心情?
明确:突出了景物的迷人新奇的特点,这反映了诗作主人公颇有几分兴奋喜悦的心情。
5 按说,拜访朋友,却吃了闭门羹,诗作主人公心情应该是失落郁闷才对,怎么他反而会喜悦呢?
明确:这可以从尾联中得到解释,因为来访者与被访者有个“幽期”,而这位被访者,本来就是一个隐者,所以来访者这一路走路,所见所闻,更感到友人“幽居”的清新幽静,而友人拒访,又更说明他归隐的性格,这样,“幽居”之所清新幽静的环境,“幽居”之人的超尘脱俗的性格,更加让来访者坚定了归隐的决心和自信;在他看来,遭到拒访,也许正是友人对自己归隐诚心
8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4-即景抒情诗四首》教案
的一次考验,想到此,他便有了一种识破天机的兴奋,情不自禁表示“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三)小结,结合练习三进行,展示如下:
思考?探究三 《题李凝幽居》的主旨是什么?诗中所写之景与所要表现的题旨有什么内在关系?
答:《题李凝幽居》的主旨是希望远离喧嚣的尘俗社会,归隐到这幽清恬淡之所。所写之景,无论是草径、荒园,还是池边树、月下门,乃至桥边的原野之色、石山的峰顶之云,都始终突出了 “幽静”“新奇”的特点,在这样的描写中又饱和着诗作主人公的喜爱之情,因此,写景就是为达意铺垫蓄势,通过前三联的层层写景,最后一联便水到渠成,直抒胸臆,点明全诗的题旨:“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写景与表意之间就有了一种内在的因果关系。
9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4-即景抒情诗四首》教案
春江花月夜
一、
教学目标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培养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三、教学难点: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步骤 一、导语
闻一多先生曾这样评价《春江花月夜》,说它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可见此诗的艺术成就之高,今天我们就和着悠扬的旋律,精美的画面走进《春江花月夜》,来感受一下它的艺术魅力。”
二、作者介绍及背景提示 (一)、作者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与贺知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一生只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就是因为《春江花月夜》而“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该诗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
(二)、解题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点染出祖国锦绣的江山。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
10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4-即景抒情诗四首》教案
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
三、 学习本诗重在诵读,以读传情,读、悟交融
1. 视频朗读。要求学生在欣赏朗读时,展开想象,把语言文字还原成既符合原作的描绘、而又带有学生自己审美情趣的画面,进而走进这画面中去。在这其中,想象是至关重要的。 2. 学生朗读
朗读提示:象大都是虚实相生、情景交融的复合物,因而边读边感受,要发挥想像,根据字词句节想象形象,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四、赏析诗歌
(一)欣赏诗歌的景物美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开头八句为第一部分,依题目摹写春、江、花、月、夜的幽美景色,侧重描绘皓月当空、光照整个江天、天地一派空明的美妙境界。
思考:诗人写了哪些景物,请展开联想和想像,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这幅画面,体会其意境。
参考: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
11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4-即景抒情诗四首》教案
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
内容点击: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诗人真的看到的吗???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 春江花月夜:清幽静谧
小组合作探讨这首诗的“明月”、“江水”、“落花”三个意象的寓意。 点拨:
1、纵向联想,即联想诗人所处的社会背景,诗人的生平遭遇及其性格特征,知人论世,鉴赏古诗。
2、横向联想,既有此句联想到彼句,其间关系可相类也可相反,在此比较中鉴赏是的艺术氛围,体会其诗所写之景、所抒之情、所叙之事及所言之志。 材料一:明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唐?李白)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唐 王昌龄) “明月何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宋 苏轼)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唐 刘禹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情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唐?张九龄《望月远怀》)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12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4-即景抒情诗四首》教案
《静夜思》)
点拔:面对宇宙的浩瀚,明月的无穷,人生的有限,多少伤时、惜时、叹时之作流传千古,让人在浩淼无穷、深邃永恒的宇宙面前,顿生渺小之感、短暂之感,更激起和历史洪流相融,奋力在短暂的人生中有为的斗志。文人墨客,在月之中或倾注了他们的爱恨情愁,或寄托了他们的悲欢离合,或展示了他们的人生坎坷,或抒写他们了的哲理思考。 材料二:江水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李之仪的《卜算子》。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的《临江仙》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南宋辛弃疾《南乡子》
“离恨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点拔:长江东流,玉带盘桓,沿岸风光如画,引出多少名篇佳句流传千古。江水不仅是个空间概念,更喻指历史的长河,是个时间概念。任你是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或一代枭雄,无一例外终将湮灭于历史的滚滚长河之中。 任你活着的时候生命怎样灿烂辉煌,也一样逃不过自然的规律、归结于尘土流水。表现出那种人生空漠之感,更显深沉悠远。 材料三:落花
“欲向相思处,花开花落时。” (唐?薛涛《春望词》四首之一)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宋?晏殊《浣溪纱》)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13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4-即景抒情诗四首》教案
(宋?晏几道《临江仙》)
“春恨秋愁皆自惹,花容月貌为谁妍?” (清?《红楼梦》)
\流水落花春去也\(李煜《浪淘沙》)
点拔: 飘零的落花中,弥漫着春光不再、青春不再、美人迟暮的感慨与恐惧。缤纷的落花是中国古典诗歌伤春主题的核心意象。以落花为媒介,用优美流畅的语言表表达对年光流转、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感叹,几乎涵盖了后世落花意象的所有意义。《春江花月夜》中,作者张若虚展示了女主人公迷离梦境的片断:昨夜闲潭梦落花。月夜春江,清景无限,她所等待的人迟迟没有归来。美丽的花瓣无声无息飘谢在寂静深潭,梦中的刹那,折射出漫长守望的苍凉、红颜衰老的恐慌。
(二)领悟诗的哲理美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诗人身处江天一色,毫无纤尘的纯净之境,不禁对空中这轮孤月发出奇想:究竟是谁最先在江畔看见这明月呢?江月又在什么时候开始照着人呢?
由月之“照”人,从描写景色转向思考人生。思索茫茫人生与漫漫宇宙之间的相互关系。
人生代代绵延无已,但江月却年复一年没有变化。她可是在等待什么人吗?但月下只有滔滔不绝的江水。
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诗将月拟人化,月看似无情实则有情,月是在等待,由于等待而有了落寞之感。
这里的感情是颓废的吗???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
14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4-即景抒情诗四首》教案
放映课件字幕及配画,指名一学生朗诵本节
评价学生的诵读,并加以指导,在指导中让学生感受哲理 重点读出“江天一色”的辽阔与苍茫,“空中孤月”的寂寞空旷。
“何人”“何年”应重读,以读出诗人对月的苦苦追问与思索。
“人生代代无穷已”应读出一种沉重的历史沧桑感,“江月年年望相似”“但见长江送流水”应读出诗人对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惆怅。
(三)品味诗的情感美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析: “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
由感叹人生多愁进而抒写人间思妇游子的离情别绪,讴歌人们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幸福的憧憬。 具体而言,又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是写“思妇怀人”还是写“游子想家”? 这几句是怎样表达思妇对离人的怀念?
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诗篇把“月”拟人化。月为何“徘徊”???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
15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4-即景抒情诗四首》教案
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但是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把捣衣砧上的月光拂去,又想把帘子卷起来,以便把上面的月光卷去,可是这恼人的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也无用。“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音讯──该又凭添几重愁苦!思妇只好托月华来遥寄相思了。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写游子想家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凄苦的寞寞之情。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湘,天各一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沉沉”二字加重地渲染了他的孤寂;“无限路”也就无限地加深了他的乡思。他思忖: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他那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诗人把游子思妇的离愁放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上,以良辰美景衬托离别之苦;又以江月与人生对比,显示人生的短暂,而在短暂的人生里,那离愁就越发显得浓郁。这首诗固然带着些许伤感和凄凉,但总的看来并不颓废。它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以及对宇宙、人生的探索,境界是相当开阔
16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高中语文-第一单元《4-即景抒情诗四首》教案
的。
总结:《春江花月夜》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17
正在阅读:
2016年-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高中语文-第一单元《4-即景抒情诗四首》教案02-03
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08-16
德国的风俗习惯02-07
《沉香救母》(一)第一课时04-10
110KV线路工程施工合同书01-06
河北工业大学毛概quan09-15
银行会计练习题2答案11-09
十二五规划纲要(全文标准版) - 图文06-18
八年级物理《透镜》说课稿04-17
- 12013-2014学年高中语文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活页规范训练 1-3 Word版含解析
- 22018 - 2019学年高中高中语文第3单课时分层作业14苏轼词二首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 3即景抒情诗
- 4高中语文《八声甘州 - 柳永》教案 苏教版选修系列《唐诗宋词选读》
- 5高中高中语文选修鲁人版唐诗宋词选读练习:单元综合测评4+Word版含解析
- 6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旅夜书怀》导学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 7即景抒情诗鉴赏导学案(学生版)
- 8高中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之《李贺诗二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 9即景抒情诗鉴赏导学案(学生版)
- 10抒情诗:李白《月下独酌四首_其一》原文翻译及赏析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四首
- 散曲
- 即景
- 抒情诗
- 选读
- 宋词
- 选修
- 唐诗
- 教案
- 单元
- 语文
- 高中
-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