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闫)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六章 粒子和宇宙 二、浩瀚的宇宙》公开课 - 2

更新时间:2023-11-29 02:3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九章 9.2 地球 太阳系

一、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学习地球、太阳系。原子和地球、太阳系内容为二期课改教材中新增加的基础型课程中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初中物理四个一级主题(物质、机械运动、电磁运动和能量)中的一个,地球、太阳系是物质主题所属三个二级主题密度、分子原子和宇宙中的一个。物质主题主要是让学生对物质结构的尺度有一个初步的理解,物质结构大到宇宙,小到微观粒子——分子原子等。空间尺度从10

27

m跨度到10

-18

m。随着人类理解水平的提升,这个范围还会扩大。

地球、太阳系内容在教材中隶属于“从原子到星系”这个章的第二节内容,是现代物理学研究的两大前沿领域: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这个章包含了两个二级主题,微观和宏观的物质结构,地球、太阳系属于宏观的物质结构,属于天体物理的范畴。虽然,这个部分内容不多,但却是研究物体运动的一般规律和物质结构的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学生原有知识基础的限制,课程标准只要求学生通过学习,理解宏观的物质结构,感悟科学的宇宙观。知识点要求为知道级。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查阅和使用资料,初步学会查阅、整理和使用资料,提升分析、归纳和总结的水平,感受太阳系缩小模型的建立过程,感悟模型建立对人类理解物质结构的重要作用,体验科学研究是持续发展的,理解是逐渐深化的,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热情。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构成及各行星的特点。 (2)了解数量级在研究物质宏观结构中的意义。 (3)初步学会按比例缩小太阳系模型。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用各种球类模拟按比例缩小太阳系结构的活动,感受用模拟方法学习,理解太阳 系的空间结构。

(2)初步经历查询、获取资料,并实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地球、太阳系”,感悟科学的宇宙观。

(2)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过程,感知人类为此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使学

生养成敢于质疑、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3)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最新探索,感悟科学的发展是永无止境的,激发对宇宙奥秘的 好奇心和物理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地球、太阳系的构成及各行星的特点。 难点:用各种球类模拟按比例缩小太阳系结构。

四、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器材:

2、演示实验器材:篮球、橘子、李子、豌豆、绿豆等,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等。 3、自制模拟演示PPT幻灯片。

五、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以人类对宏观的物质结构中,太阳系的理解历程为主线,以太阳系行星运行模拟flash动画、相关太阳系的资料和缩小太阳系模型活动为基础,多媒体课件为手段,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导为方法,让学生理解太阳系的结构。

在突出重点上,首先让学生画出自己所认为的太阳系结构图,并实行相互交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然后通过介绍人类对太阳系的理解过程,感悟人类为此付出的艰辛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结合太阳系行星运行模拟flash动画,通过对人类积累的太阳系相关资料的分析,了解八大行星的结构与特点,加深学生对太阳系结构的理解,建立抽象的太阳系结构。

在难点突破上,通过数学计算按比例缩小行星的直径和相互之间的距离,用实物模拟太阳系缩小模型活动,初步学会按比例建立缩小模型。利用实物模拟的方法将抽象的太阳系各行星比例关系转为直观的实物比例关系,以促动初中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化,提升思维的品质和层次。

最后使用多媒体介绍人类的太空探索过程,使学生了解最前沿的研究领域天体物理关于宇宙学的最新进展。激起学生的求知欲与探索欲,激发献身宇宙探索的欲望。

完成本设计的内容需要1课时。

六、教学流程

1、 教学流程图

2、教学流程图说明

太阳系 模型 情景Ⅴ 情景Ⅳ 动画3 活动Ⅲ 学生活动 3 行星的结构与特点 活动Ⅱ 学生活动2 情景I 动画1 活动I 学生活动1 情景II 认识过程 1 情景Ⅲ 动画2 太阳系结构 太空探索 情景Ⅰ 动画1

播放关于生命起源的flash动画,提出“你认为的太阳系结构是什么?”引出课题。 活动Ⅰ 学生活动1

利用给定的铅画纸,画出心目中的太阳系结构图。 情景Ⅱ 幻灯演示1

利用多媒体介绍从古至今人类对太阳系的理解过程。 情景Ⅲ 动画2

播放太阳系行星运行的flash动画,学生对照自己的太阳系结构图,理解太阳系结构。 活动Ⅱ 学生活动2

对人类积累的太阳系相关资料的分析,了解八大行星的结构与特点。 活动Ⅲ 学生活动3

用实物模拟太阳系缩小模型活动,初步学会按比例建立缩小模型。 情景Ⅳ 幻灯演示2

用多媒体介绍人类的太空探索过程,使学生了解现代物理学最前沿的研究领域天体物理的最新进展。

七、教案示例

(一)引入

1.播放关于生命起源的flash动画,提出“你认为的太阳系结构是什么?”引出课题 “地球、太阳系”。

(二)新课

2.太阳系结构 (1)问题

利用给定的铅画纸,画出心目中的太阳系结构图,你认为能符合实际的百分之几十? (2)学生活动1

以两个人为一小组,利用给定的铅画纸,相互讨论,确定太阳系行星的个数和名称,以及他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和相互距离,画出心目中的太阳系结构图。

(3)小组交流

各小组交流本组的太阳系结构图。交流时,其他小组的同学互相比较,选择认为最接近实际的结构图。

(4)教师演示1

利用多媒体介绍从公元前324年亚里士多、托勒密的“地心说”到公元1579年哥白尼的“日心说”以及到1930年美国天文学家汤博发现太阳系最后一个行星,使学生了解人类对太阳系的理解的艰难曲折的过程。

(5)动画演示结论:

播放太阳系行星运行的flash动画,学生对照自己的太阳系结构图,理解太阳系结构。

结论:太阳系由围绕着太阳旋转的八大行星和哈雷彗星组成,它们在各自的椭圆轨道上围绕着太阳旋转,有不同的周期、体积、质量和表面状况,各自有数目不同的卫星。

3.行星的特点 (1)问题

各行星的一年时间与地球上的一年时间是否相同?表面温度是否一样? (2)学生活动

根据人类积累的太阳系相关资料,讨论回答关于行星绕太阳运转周期、体积、质量和表面状况,自转周期,表面温度与太阳距离的关系等问题。

结论:知道八大行星的结构与特点。 4.太阳系缩小模型 (1)问题

如果我们把太阳缩小约为30亿分之一,那么太阳便可想象成一个直径约为40厘米的西瓜,按同样比例缩小,那么地球相当于什么水果?

(2)学生活动

参考人类积累的太阳系相关资料数据,按30亿分之一比例,将八大行星的直径和各行星至太阳的距离缩小,粗略估算后填入表格。

讨论回答问题关于缩小模型能否在标准操场陈列?需要多大地域范围才能展示?太阳到各行星距离与行星本身的大小相比有什么特点?

(3)教师演示

缩小模型不能在操场图片展示,缩小模型能在上海地图展示。

结论:缩小模型需要地域范围半径为1.5千米的圆,行星本身的大小与各行星到太阳距离相比能够忽略。

5.太空探索 (1)教师演示

用多媒体介绍人类从第一颗人造卫星,登月,各种探测器对太阳系和太空探索过程,以及对宇宙探索的最新成果,使学生了解最前沿的天体物理研究领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wm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