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万州第二高级中学2018届高三10月15日周考物理试题 含解析

更新时间:2024-05-20 18: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8级高三10月15日周考物理试题

二、选择题(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14-18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9-21题为多项选择题)

1. 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开始沿同一方向运动,甲物体运动的v-t图像为两段直线,乙物体运动的v-t图像为两段半径相同的圆弧曲线,如图所示,图中t4=2t2,则在0-t4时间内,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体的加速度不变 B. 乙物体做曲线运动

C. 两物体t1时刻相距最远,t4时刻相遇 D. 甲物体的平均速度等于乙物体的平均速度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0~t2时间段内,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t-2~t4时间内甲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错;速度是矢量,在速度时间图像中,只能表示直线运动,B错;在整个运动过程中t3时刻,两物体相距最远,C错;在速度时间图像中,下面所包围的面积即为位移,可求知t4时间段内,位移相等,故平均速度相同,D对。 考点:速度时间图像。

【名师点睛】速时间图像中: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的意义

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物体的位移.若该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正方向;若该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表示这段时间内的位移方向为负方向.

2. 如图所示是光电管的原理图,已知当有波长为λ0的光照到阴极K上时,电路中有光电流,则( )

A. 若换用波长为λ1(λ1>λ0)的光照射阴极K时,电路中一定没有光电流 B. 若换用波长为λ2(λ2<λ0)的光照射阴极K时,电路中一定有光电流 C. 增加电路中电源电压,电路中光电流一定增大 D. 若将电源极性反接,电路中一定没有光电流产生 【答案】B

【解析】A、用波长为λ0的光照射阴极K时,电路中有光电流,知波长为λ0的光照射阴极K时,发生了光电效应。换用波长为λ1(λ1>λ0)的光照射阴极K时,由于频率变小,不一定发生光电效应,电路中不一定有光电流,故A错误;

B、换用波长为λ2(λ2<λ0)的光照射阴极K时,频率变大,一定能发生光电效应,电路中一定有光电流,故B项正确;

C、增加电路中电源的路端电压,如果已经达到饱和电流,电流不再增大,故C错误; D、将电路中电源的极性反接,光电子做减速运动,还可能到达阳极,所以还可能有光电流,故D错误。 故选:B。

3. 如图所示,传送带AB倾角为α,传送带上的可看做质点的小物块质量为m,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tanα.现给在B位置的小物块一个沿传送带向上的初速度v0,传送带速度为v,方向未知.在传送带上摩擦力对物块做功的最大功率是( )

A. μmgcosα B. μmgv0cosα C. μmgvcosα D.μmg(v0+v)cosα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因为μ<tan α,即μmgcosα<mgsinα,不论传送带如何转动,物体在传送带上都做减速运动,即摩擦力对物块做功的最大功率在刚放上瞬间,即功率最大为P=μmgv0cosα,故B正确。 考点:瞬时功率

4. 探究超重和失重规律时,一位体重为G的同学站在一个压力传感器上完成一次下蹲动作。传感器和计算机相连,经计算机处理后得到压力F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则下列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人在加速下蹲的过程中,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在减速下蹲的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上,处于超重状态.

对人的运动过程分析可知,人在加速下蹲的过程中,有向下的加速度,处于失重状态,此时人对传感器的压力小于人的重力的大小;在减速下蹲的过程中,加速度方向向上,处于超重状态,此时人对传感器的压力大于人的重力的大小, D正确.

5. 已知地球赤道上的物体随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大小为v1、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1,近地卫星线速度大小为v2、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2,地球同步卫星线速度大小为v3、向心加速度大小为a3。设近地卫星距地面高度不计,同步卫星距地面高度约为地球半径的6倍。则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

A. = B. = C. 【答案】C

D.

CD、地球赤道上的物体与地球同步卫星是相对静止的,有相同的角速度和周期,同步卫星距

地心距离约为地球半径的7倍,由公式a=ωr知故选:C。

2

,则C正确,D错误;

6. 如图所示,倾角为θ的斜面c置于水平地面上,小物块b置于斜面上,通过细绳跨过光滑的定滑轮与沙漏a连接,连接b的一段细绳与斜面平行。在a中的沙子缓慢流出的过程中,

a、b、c都处于静止状态,则( )

A. b对c的摩擦力一定减小

B. b对c的摩擦力方向可能平行斜面向上 C. 地面对c的摩擦力方向一定向右 D. 地面对c的摩擦力一定减小 【答案】BD

【解析】试题分析:b受到c的摩擦力不一定为零,与两物体的重力、斜面的倾角有关.对bc整体研究,由平衡条件分析水平面对c的摩擦力方向和支持力的大小.

解:A、B、设a、b的重力分别为Ga、Gb.若Ga=Gbsinθ,b受到c的摩擦力为零;若Ga≠Gbsinθ,b受到c的摩擦力不为零.若Ga<Gbsinθ,b受到c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故A错误,B正确. C、D、以bc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如图,根据平衡条件得知 水平面对c的摩擦力f=Tcosθ=Gacosθ,方向水平向左.

在a中的沙子缓慢流出的过程中,则摩擦力在减小.故D正确,C错误. 故选:BD

【点评】本题采用隔离法和整体法研究两个物体的平衡问题及B所受的摩擦力,要根据B所受的拉力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小关系,分析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7. 如图所示为用绞车拖物块的示意图。拴接物块的细线被缠绕在轮轴上,轮轴逆时针转动从

而拖动物块。已知轮轴的半径R=0.5 m,细线始终保持水平;被拖动物块质量m=1.0 kg,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轮轴的角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是ω=kt,k=2 rad/s,g=10 m/s2,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 物块做匀速运动

B. 细线对物块的拉力是5.0 N C. 细线对物块的拉力是6.0 N

D. 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是1.0 m/s2 【答案】CD

【解析】AD、由题意知,物块的速度为:v=ωR=2t×0.5=1t,又v=at,故可得:a=1 m/s,所以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是1.0 m/s。故A错误,D正确;

BC、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物块所受合外力为:F=ma=1 N,F=FT-Ff,地面摩擦力为:Ff=μmg=0.5×1×10 N=5 N,故可得物块受细线拉力为:FT=Ff+F=5 N+1 N=6 N,故B错误,C正确。 故选:CD。

8. 如图所示,两个半径均为R的光滑圆弧对接于O点,有物体从上面圆弧上的某点C以上任意位置由静止下滑(C点未标出),都能从O点平抛出去,则( )

2

2

A. ∠CO1O=60° B. ∠CO1O=45°

C. 落地点距O2最远为2R D. 落地点距O2最近为R 【答案】AC

【解析】试题分析:据题意,当物体从C点下滑后能够从O点做平抛运动,说明小球在O点的速度为

,则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解得

,则∠CO1O=60°,A选,

项正确;当物体从A点下滑,落地点距离O2最远,最远距离为:

,解得

。故C选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圆周运动和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74分)

三、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129分)

9. 如图甲所示,用铁架台、弹簧、刻度尺和多个已知质量且质量相等的钩码,探究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与弹簧伸长长度的关系实验.

(1)如图乙所示,根据实验数据绘图,纵轴是钩码质量m,横轴是弹簧的形变量x(单位为cm).由图可知:图线不通过原点的原因是由于______________;弹簧的劲度系数k=______N/m(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g取9.8m/s2);

(2)如图丙示,实验中用两根不同的弹簧a和b,画出弹簧弹力F与弹簧长度L的F-L图像.下列正确的是 (_______)

A.a的原长比b的长 B.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 C.a的劲度系数比b的小 D.弹力与弹簧长度成正比

【答案】 (1). (1)弹簧自身重力; (2). 4.9; (3). (2)B 【解析】(1)由于弹簧自身有重力,在不挂钩码时,弹簧已经有一定的伸长;

由图可知在弹簧长度由4cm伸长到10cm时,所挂钩码由20g增加到50g,根据胡克定律:

(2)

A、图像与横轴的截距,及F=0时弹簧的长度为弹簧的原长,故a的原长比b的短,A错误; B、图线的斜率等于弹簧的劲度系数,故a的劲度系数比b的大,B正确,C错误;

D、由图可知,弹力与弹簧长度不成正比,D错误。 故选:B。

10.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所受合力的关系。将装有力传感器的小车放置于水平长木板上,缓慢向小桶中加入细砂,直到小车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传感器的最大示数F0,以此表示小车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再将小车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小桶中加入细砂,记下传感器的示数F1。

(1)打点计时器接通频率为50 Hz的交流电源,释放小车,打出如图乙所示的纸带。从比较清晰的点起,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量出相邻计数点之间的距离,则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__m/s2。

(2)改变小桶中细砂的重力,多次重复实验,获得多组数据,描绘小车加速度a与合力F(F=

F1-F0)的关系图像。不计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摩擦。下列图像中可能正确的是________。

(3)同一次实验中,小车释放前传感器示数F1与小车加速运动时传感器示数F2的关系是

F1________F2(选填“<”“=”或“>”)。

(4)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小车和传感器的总质量应远大于砂桶和砂的总质量 B.实验中需要将长木板右端垫高 C.实验中需要测出小车和传感器的总质量

D.用加砂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可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 【答案】 (1). (1)0.16 m/s2 (2). (2)AB (3). (3)> (4). (4)AD 【解析】(1)小车的加速度

(2)由题意易知,描绘的小车加速度a与合力F(F=F1-F0)的关系图像,相当于已平衡摩擦力

后描绘的小车加速度与作用力(砂和砂桶的总重力)图像,应过原点,C、D项均错误,F1等于砂和砂桶的总重力,由此得到的F在F1远小于小车重力时满足与a成正比的关系,当F1不远小于小车重力时,不再满足与a成正比的关系,故A、B正确;

(3)小车加速运动时绳的拉力F2小于砂和砂桶的总重力(等于车静止时绳的拉力F1),故F1>F2。 (4)本实验中将小车静止时绳中拉力当做小车运动时砂和砂桶的总重力,需要满足砂桶和砂的总质量远小于车和传感器的总质量的条件,A项正确;用力传感器测出了摩擦力,不需要平衡摩擦力,B项错误;本实验是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只要保持小车和传感器的总质量不变,不需要测出它们的具体数值,C项错误;用加砂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每次砂的质量可增加得很少,而挂钩码每次质量增加得多,故前者可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D项正确。 故选:AD。

11. 汽车试车场中有一个检测汽车在极限状态下的车速的试车道,试车道呈锥面(漏斗状),侧面图如图所示。测试的汽车质量m=1 t,车道转弯半径r=150 m,路面倾斜角θ=45°,路面与车胎的动摩擦因数μ为0.25,设路面与车胎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g取10 m/s2)求

(1)若汽车恰好不受路面摩擦力,则其速度应为多大? (2)汽车在该车道上所能允许的最小车速。

【答案】(1)38.7 m/s (2)30 m/s

【解析】(1)汽车恰好不受路面摩擦力时,由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tan θ=m 解得:v≈38.7 m/s。(2分)

(2)当车道对车的摩擦力沿车道向上且等于最大静摩擦力时,车速最小,受力如图: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FNsinθ-Ffcosθ=m FNcos θ+Ffsin θ-mg=0 Ff=μFN

解得:vmin=30 m/s

12. 如图所示,劲度系数k=25N/m轻质弹簧的一端与竖直板P拴接(竖直板P固定在木板B的左端),另一端与质量mA=1kg的物体A相连,P和B的总质量为MB=4kg且B足够长.A静止在木板B上,A右端连一细线绕过光滑定滑轮与质量mC=1kg的物体C相连.木板B的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μ=0.4.开始时用手托住C,让细线恰好伸直但没拉力,然后由静止释放C,直到B开始运动.已知弹簧伸长量为x时其弹性势能为kx,全过程物体C没有触地,弹簧在弹性限度内,g取10m/s2.求: (1)释放C的瞬间A的加速度大小; (2)释放C后A的最大速度大小;

(3)若C的质量变为mC′=3kg,则B刚开始运动时,拉力对物体A做功的功率.

2

【答案】(1)5m/s (2)

2

m/s (3)45 W

【解析】(1)对物体C:mCg-FT=mCa 对物体A:FT=mAa 所以a=

=5m/s2

(2)水平面对B的摩擦力Ff=μFN=μ(mA+MB)g=20N,释放C后B不会运动. 所以,当A的加速度为0时其速度最大,有kx=mCg,x=0.4m 对物体A、C用动能定理mCgx+W=

W=Fl=-·x=-,

联立解得:vm=

m/s (3)设B刚开始运动时弹簧伸长量为x1,弹力F=kx1,当F=Ff时木板B开始运动, 则kx1=μ(mA+MB)g,x1=0.8m 弹簧弹力对物体A所做的功W1=-若B刚开始运动时A的速度为v, 对物体A、C用动能定理

v=2m/s

设B刚要运动时细线的拉力为FT1

对物体C:mC′g-FT1=mC′a′,对物体A:FT1-kx1=mAa′,

FT1==22.5N,功率P=FT1v=45W。

(二)选考题:共45分。请考生从给出的2道物理题、2道化学题、2道生物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注意所选题目的题号必须与所涂题目的题号一致,在答题卡选答区域指定位置答题。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13. 如图所示,气缸和活塞与外界均无热交换,中间有一个固定的导热性良好的隔板,封闭着两部分气体A和B,活塞处于静止平衡状态。现通过电热丝对气体A加热一段时间,后来活塞达到新的平衡,不计气体分子势能,不计活塞与气缸壁间的摩擦,大气压强保持不变,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答案标号。选对1个得2分,选对2个得4分,选对3个得5分。每选错1个扣3分,最低得分为0分)

A. 气体A吸热,内能增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wh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