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 - 李晓锋 pdf

更新时间:2023-03-11 11:44: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远程教育

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课程

*

教学中的应用调查研究

□ 李晓锋 王忠华

【摘 要】

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信息化中发挥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笔者以所在学校使用的网络教学平台为例, 主要从教师授课情况、网络教学平台作用、网络教学平台使用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手段已经普及化,但网络化、信息化程度有待加强,大多教师认同网络教学平 台的功能和作用,学校需在政策激励措施、教师引导作用、优质资源建设、平台功能完善等方面促进网络教 学平台的使用。

【关键词】 网络教学平台;高校;应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9—458x(2012)02—0067—04

为推动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促进教学过程信息化,笔者对所在学校应用“课程中 心”网络教学平台的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引 言

伴随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成为 促进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主要途径和有力措 施。教育信息化的主要内容是课程教学的信息化,而 网络教学平台在教学信息化中发挥着基础性的支撑作 用,近几年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所谓网络教学平台是指具有组织、跟踪、评估、

发送、呈现、管理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促进学习者 之间交互等一系列功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教 学平台集成了网络教学所需的各种应用子系统和工 具,是开展网络教学活动的技术支撑。目前,国内外 已经研发了许多网络教学平台软件, 比如国外的 Bla c kBoa rd 、 Mood le 、 Sa ka i, 国 内 自 主 开 发 的 “课程中心 ”、“天空教室 ”、“清华教育在线 ”、

“4A”等。它们都是通用型网络教学平台,从对教学 过程 (课件的制作与发布、教学组织、教学交互、学 习支持和教学评价) 的全面支持,到教学的管理 (用 户与课程的管理),再到与网络教学资源库及其管理 系统的整合,集成了网络教学需要的主要子系统, 形 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网络教学支撑环境。

[3]

[2]

[1]

一、调查背景与实施情况

武汉大学于 2008 年底引进了上海卓越公司开发 的“课程中心”网络教学平台,在 2009 年为全校各 院系教师开展了一轮培训,截至目前共有 900 余门 课程利用“课程中心”平台建立了课程主页。根据学 校教学发展规划,将利用“课程中心”平台实现全部 本科课程上网,展示学校课程资源,促进教学过程信 息化,同时面向社会提供服务。笔者对学校本科人才 培养方案课程设置进行了梳理统计,按“专业主干课

程”、“一般专业课程”进行了分类。全校共有专业

课程约 3300 门,其中专业主干课程约 1500 门,学 校分期分批对课程教师进行培训。2011 年上半年针 对量大面广的专业主干课程教师进行了培训,经过培 训又有近 100 余门课程建立了课程主页。

为深入了解广大教师对“课程中心”平台的看

法,推进“课程中心”平台建设和在课程教学中的应 用,笔者设计了问卷并在培训过程中对参加培训教师

* 湖北省教育厅项目:“数字化课程资源中心建设与应用共享研究” (2011035)。

2 0 1 2 年 0 2 月

67

中国远程教育

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进行了调查。共回收问卷 392 份, 其中有效问卷

(回答比较完整) 376 份。数据录入采用 Exc e l 软件,

表 3 教师上课使用的技术手段情况表

技术 Powerpoint、 专业软件(如 手段 多媒体课件 AutoCAD 等) 访问互联 板书 数据处理采用 Sp s s 15.0 软件。

话筒、功放 实物教具 网资源 二、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问卷分五部分,分别为教师基本信息、授 课情况、对“课程中心”平台作用的认识、对使用 “课程中心”平台制约因素的认识以及对“课程中心” 平台应用的建议。在 376 名调查对象中,“35 以下” 占 158 名 (42.0%) , “ 36- 49 岁 ” 占 190 名 (50.5%),“50 岁以上”占 28 名 (7.4%),职称分 布与学科分布如表 1 所示。

表 1 职称分布与学科分布汇总表

职称 教授级 副教授级 讲师级 助教级 人数(比例) 70(18.6%) 144(38.3%) 141(37.5%) 21(5.6%) 学科 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 理工科 医科 人数(比例) 47(12.3%) 94(24.7%) 199(52.2%) 41(10.8%) 人数 (比例) 354(95.2%) 35(9.4%) 150(40.3%) 150(40.3%) 45(12.1%) 60(16.1%)

注:有 4 份问卷未对该题作答 教师课外的教学安排和需要使用的技术手段如表 4 所示,其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有教学安排,要求学生 自学或完成作业。就技术手段来说,e - Ma il 的使用 最为普遍,占 62.2%;论坛、QQ 等社会性交流软件 有一定的应用,占 29.3%;利用网站发布各种教学信 息的比例占 23.5%,说明教师应用网络手段发布教学

信息的需求还不够大,这也反映教师教学过程信息化

程度有待提高。

表 4 教师课外的教学安排和需要使用的技术手段情况汇总表

课外教学 基本上不 定期布置作 安排 提供参考资 要求学生 做要求 业并检查

料、引导学生 自学和准备 自学 课堂交流 注:部分教师选择了两个或多个学科

人数(比例) 19(5.1%) 240(65.0%) 166(45.0%) 102(27.6%) 1. 教师授课情况

就教师主讲课程的课堂人数来说,“30 人以下” 课堂有 49 个 (12.2%),“31- 60 人”课堂有 157 个

课外技术 手段 基本上不 利用网站发 利用论坛、 利用 e- Mail 等 需要任何 布各种教学 QQ 等手段组 手段收集作业 技术手段 信息 织学生交流 和提问 人数(比例) 69(19.1%) 85(23.5%) 106(29.3%) 225(62.2%) (39.1%),“61- 100 人”课堂有 129 个 (32.1%), “100 人以上 ”课堂有 67 个 (16.7%)。 可见 , “31- 100 人”课堂占了大多数,达 71.2%。

教师上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如表 2 所示, 其中 “基本上是课堂讲授”和“课堂讲授为主辅以少量讨 论、交流”合计占 73.8%。可见,教师上课普遍以讲 授为主,互动交流偏少。就学科领域来说,人文科学 课程的讨论、交流开展较多,而理工科课程的讨论交 流开展较少,这与学科知识的性质有关系。

表 2 教师上课采用的教学方法情况表

教学方法 基本上是 课堂讲授为 课堂讲授 以讨论交 实践课 课堂讲授 主辅以少量 与讨论、交 流为主 或其他

注:有 7 份问卷未对该题作答 2. 对“课程中心”平台作用的认识

“课程中心”网络教学平台集成了开展网络辅助

教学活动的各项功能,包括上传教学课件或参考资

料、发布课程通知、作业布置与提交以及组织网络讨

论交流等。教师对“课程中心”平台本身各项功能的

认同程度如表 5 所示,其中“上传教学课件或参考资

料”最为大家所认同。

表 5 教师对“课程中心”平台各项功能的认同程度情况表

讨论、交流 流并行

人数(比例) 78(20.9%) 198(52.9%) 105(28.1%) 7(1.9%) 31(8.3%) 注:有 2 份问卷未对该题作答 上传教学 轻松建立 发布课程 作业布置 组织网络 功能 课件或参 课程网站 通知 与提交 讨论交流 考资料 人数 (比例) 246(68.3%) 285(79.2%) 180(50.0%) 198(55.0%) 184(51.1%) 注:有 8 份问卷未对该题作答 教师上课使用的技术手段如表 3 所示,其中 95.2% 的教师都需要使用 “Powe rp oint、多媒体课 件”上课,40.3%的教师需要使用“板书”。可见多 媒体手段已成为教师授课不可或缺的技术支撑,但传 统板书也还有较大需求,多媒体技术手段使得“实物 教具”的需求相应减少。而上课需要“访问互联网资 源”的教师仅占 16.1%,这说明教师教学过程的网络 化、信息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就“课程中心”平台在学校教学信息化中应该发 挥的主要作用,教师的认识情况如表 6 所示,大多数 (71.2%) 教师赞同将其建设成为课程资源中心,也

有较多教师 (67.5%) 赞同“辅助教学过程,开展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教学模式改革”。

表 6 教师对“课程中心”平台应发挥的主要作用的认识情况表

68

辅助教学过程,与其他教师 拓展师生、 建设课程 开展“教师主 共享教学资 生生交流渠 作用 资源中心 导,学生主体” 源、交流教 道提高教学 教学模式改革 学经验 质量 人数(比例) 252(71.2%) 239(67.5%) 158(44.6%) 203(57.3%) 注:有 11 份问卷未对该题作答 2 0 1 2 年 0 2 月

3. 对使用“课程中心”平台制约因素的认识

教师、学生、学校是与“课程中心”平台密切

相关的 3 大主体,问卷分别对这 3 大主体在使用推 广“课程中心”平台中的制约因素进行了调查。

对“教师在使用?课程中心?平台方面的制约 因素”的认识情况如表 7 所示。由表可见,教师“教

学精力投入不足”及相应的“学校政策激励不够,没 有积极性”是两大制约因素。 表 7 对“教师在使用?课程中心?平台方面的制约因素”的认识情况表

教师 沿用传统教 学校政策 信息技术 担忧课程 方面 学模式,没 教学精力 激励不够, 应用能力 知识产权 制约 必要使用网 投入不足 没有积极 不足 滥用 因素 络平台 性 人数 30(8.7%) 173(50.0%) 175(50.6%) 149(43.1%) 121(35.0%)

中国远程教育

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比例) 注:有 15 份问卷未对该题作答

对“学生在使用?课程中心?平台方面的制约

因素”的认识情况如表 8 所示,超过半数 (53.2%)

教师认为学生“缺少学习积极性”是主要制约因素,

也有不少教师 (36.5%) 认为“教师缺乏对?课程中

心?平台的使用引导”是原因之一。 表 8 对“学生在使用?课程中心?平台方面的制约因素”的认识情况表

学生方面 制约因素 缺少学习 信息技术应 不存在 积极性 用能力不足 教师缺乏对“课程 中心”平台的使用 引导 125(36.5%) 人数(比例) 68(19.9%) 182(53.2%) 56(16.4%) 注:有 17 份问卷未对该题作答

对“学校在推广使用?课程中心?平台方面的

制约因素”的认识情况如表 9 所示,多数 (64.5%)

教师认为学校“对教师开展网络教学活动的激励不

够”是主要制约因素,也有不少教师 (34.9%) 认为

表 9 对“学校在推广使用?课程中心?平台方面的制约因素”的认识

情况表

学校 对教师开展 教学管理 优质网络 “课程中心” 宣传、培 教室微机 平台功能欠 方面 网络教学活 制度的限 教学资源 训推广工 制约 动的激励不 网络不通 缺,访问操 制 缺乏 作不够 因素 够 作不便 人数 (比例) 222(64.5%) 68(19.8%) 120(34.9%) 93(27.0%) 58(16.9%) 97(28.2%)

中心”平台的意见或建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即

学校政策激励和平台功能完善。

在学校政策激励方面,典型的意见或建议有:

“建立适度的奖励和惩罚制度;依据不同的学科、

专业,对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信息化建设方面做不

同要求。”

“我认为学校推广?课程中心?平台要落实到具

体课程,并采取一些有效的激励措施。”

“应计入教学工作量,建设网站需要更多的时间

和精力。”

“应该聘请真正优秀的老师制作录像 (但请注意

是真正优秀),而不宜所有教师都制作录像。”

“请给优秀课程建设发证书,作为年终考核和评

职称的依据。”

在平台功能完善方面,典型的意见或建议有:

“继续加强、完善?课程中心?平台功能,例如

加快外网访问速度,适当增加课程网站空间,减少

Bug…”

“继续完善?课程中心?平台的功能,增强其便

利性与可操作性。”

“建议与教务系统对接”

“…将发布通知与学生邮件系统联系起来,发布

紧急通知可直接发邮件到学生的邮箱中。”

“课程的查找、分类混乱,建议明确分类,便于

查找。…消息自动推送服务。”

三、调查结论与思考

从上述问卷调查结果来看,目前学校教师课程教

学信息化和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情况如下:

1.教师课程教学多媒体手段应用已经普及,但

网络化、信息化程度有待加强

调查结果显示 95.2%的教师都需要使用“Pow-

e rPoint、多媒体课件上课”,充分说明教师课程教学

对多媒体技术的需求已经普及。但无论课堂教学还是 课外安排,教师对网络技术手段的应用需求都不是太 高,这反映出教学过程的网络化、信息化水平还有待 提高。

2.网络交流技术手段有一定需求 , 尤其是

e - Ma il 技术的需求较大

在课外教学环节中,有 62.2% 的教师表示需要 “利用 e - Ma il 等手段收集作业和提问”,也有 29.3% 的教师表示会“利用论坛、QQ 等手段组织学生交

“优质网络教学资源缺乏”是其原因。 注:有 16 份问卷未对该题作答 建议

意见的有:

4. 对学校推广使用“课程中心”平台的意见或

在学校是否应该强制推行“课程中心”平台使

用上,有不少教师 (38.4%) 明确持反对意见,典型 “鼓励、支持,但不应该强制要求。” “逐步推进,不应硬性规定必须采用。”

问卷还收集了不少教师对学校推广使用“课程

2 0 1 2 年 0 2 月

69

中国远程教育

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流”。这说明教师对网络交流手段有一定需求,尤其

习惯使用 e - Ma il 技术,而网络教学平台集成了各种

交流工具,完全可以满足教师的这种需求。

3.教师认同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和作用,但反

映学校推广使用政策激励不够

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教学平台的各项功能,包

括上传教学课件或参考资料、发布课程通知、作业布

置与提交以及组织网络讨论交流等都较受教师欢迎,

而且多数教师 (71.2%) 赞同将网络教学平台建成学

校的数字化课程资源中心。在教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

的制约因素上,半数以上 (50.6%) 反映学校政策激

励不够,缺少积极性。

4.教师的引导作用、丰富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 是促进网络教学平台使用的必要条件

从调查结果看,在促进学生使用网络教学平台 方面,教师的引导作用是最主要的因素。而在学校推 广使用网络教学平台方面,除了激励政策外,优质教 学资源是教师最为关心的因素。因此,为了更好地推 广使用网络教学平台,必须重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 用,积累丰富优质的教学资源。

总的来说,目前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已

经十分普遍,课程数字化资源的积累也十分可观,这

对促进教学质量提高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是我们也

认识到,多媒体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对提高教学质量 来说并未达到我们的预期。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 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更新,在于激发学生兴趣和学 习热情。教学过程网络化、信息化是教学模式更新的 一条重要途径,它有利于营造“教师主导、学生主 体”的立体化教学环境,提供时时能学、处处能学的 条件,加快和促进知识的传播和创新。网络教学平台 是实现教学过程网络化、信息化的核心技术条件,因 此,大力推广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是高校教学发展和 ·消息·

教学质量提高的必然要求。笔者认为,多媒体技术、

网络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拓展了教学的

时间和空间,但归根结底只是辅助手段。我们应该认

识到,无论教师教学还是学生学习,其本身都是一件

辛苦的工作,知识传授、获取与创新并不是一个轻松

的过程。

就如何推广应用网络教学平台,不少文献进行了

有益探讨,其中谢舒潇等人以本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推

广为例进行了策略研究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十

[4]

分值得借鉴。笔者所在学校也从目标规划、政策激

励、评估督促、技术培训、功能完善等各方面不断加

大“课程中心”网络教学平台的推广应用,取得了一

定成效,课程上网门数逐渐增加,已有近千门课程上

网。经过十余年来多媒体教学的应用推广,已从个别

教师应用多媒体手段发展到目前普遍应用多媒体手

段。我们同样能预期,应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网络辅

助教学,实现教学过程网络化、信息化也必将为广大

教师所采纳。

[参考文献]

[1] 谢晓林,余胜泉. 网络教学平台的新发展[J]. 开放教育研究,

2007,(5).

[2] 黎加厚. Moodle 课程设计[M].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3] 曲宏毅,韩锡斌. 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进展[J]. 中国远程教育,

2006,(5).

[4] 谢舒潇,陈毓超. 网络教学平台创新推广策略研究—以暨南大 学网络教学平台推广为例[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5).

收稿日期:2011-10-30

作者简介:李晓锋,博士,武汉大学教务部副主任(430072)。

王忠华,副研究员,武汉大学教务部教育技术中心

主任(430072)。

责任编辑 三 川

“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第二批课程上线

据媒体报道,第二批 23 门“中国大学视频公开课”已在爱课程网站及其合作网站中国网络电视台、网易 正式上线。本批课程由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等 1 9 所高水平大学承建。课程选题丰富,既包含 人文社科类课程,也包括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类课程。主讲教师不乏国内高校名家,其中南开大学顾沛教授、 武汉大学郭齐勇教授和中南大学罗学港教授是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据了解,201 2 年,“中国大学视 频公开课”将持续建设,在全国高校的积极参与下,陆续向社会推出数量更多、质量更高、内容更加丰富的视 频公开课。

(南岭 摘编)

70

2 0 1 2 年 0 2 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vw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