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篇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和内容需求化途径
更新时间:2024-06-22 23:5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第七篇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西 安 欧 亚 学 院
教 案
课程名称 适用专业 章节题目 学前教育学 12级教育学 学时总数 课 次 32 16 任课教师 审 批 人 审批时间 化》、《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目的: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和内容的需求化,探究式科学教育活动 教学重点:理解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和内容的需求化,学会根据实际情况运用不同的教学环境来创设授课条件和内容。 教学难点:巧妙利用教学环境有效选择顺应-生成途径或者预设-转化途径 教学过程设计: 第四章第三节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和内容需求化的途径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
概述 1、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科学 技术 例:“为什么下雨”的科学探索 人工降雨技术 目的:认识自然 改造自然
回答:是什么,为什么 做什么,怎么做 获得:新发现 新发明
途径:实践上升到理论 从理论运用到实践
苏靖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目标及内容的需求
第 1 页 共 1 页
2、科学的四个内涵、本质
①科学是知识的体系: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 ②科学是过程 ③科学是世界观 ④科学的本质是探究
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就是教师引导学前儿童主动对周围物质世界进行探究,帮助他们形成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活动。 4、预设生成的关系: ⑴顺应—生成途径
含义:对幼儿的兴趣点和关注点进行教育价值的判断,开发和利用幼儿需求中的教育价值,生成科学教育活动。
具体要求:①顺应、支持幼儿提出的问题和疑问生成科学教育;
②支持幼儿的需求和想法,利用和实现其中已有的教育价值; ③在幼儿的兴趣和关注点上不断开发,生成和深化教育; ④顺应幼儿的需求和兴趣,开发和利用其教育价值的关键因素。
Ⅰ、①倾听幼儿直接提出的问题,或在交谈中关注产生的疑问或问题;
第 2 页 共 2 页
②通过设置问题箱来收集幼儿的问题和疑问; ③鼓励、 引导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到答案。
Ⅱ、老师给幼儿尝试错误的机会,引发了幼儿的兴趣,给幼儿证明想法的机会。 Ⅲ案例:①大雨引起了幼儿的注意; ②认识雾; ③反光;④醋泡蛋。
Ⅳ,①善于觉察幼儿的需求和兴趣;②判断幼儿的经验水平;③找出幼儿经验中可能实现的教育目标和价值。 ⑵预设—转化途径
含义:创设既有教育价值又能引起幼儿兴趣的情境,教师将幼儿引入情境,让他们观察获得有关信息,逐步明确要探究的问题。也就是将教育目标和内容转化为幼儿的需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具体要求:①不断提供易于幼儿引发问题和探究行为的物化教育目标和内容的新材料; ②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幼儿探究的情境和需要; ③创设教育情境,使幼儿感到学习对自己的意义。
第五章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方法 1、观察法:
第 3 页 共 3 页
含义: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和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去探索客观世界的事物和现实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作用:是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也是幼儿学科学运用最多的方法。 方式:①借助于感官进行直接观察;
②通过仪器进行间接观察(分析两者优点、局限性) 2、比较观察
含义:指幼儿同时观察两者或两者以上的物体或自然现象,并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 作用:帮助幼儿较快发现事物特征,更准确认识自然物,并进行比较和分析,有利于幼儿分类能力发展和概念形成。 适用对象:仅在小班后期与中、大班进行,且各年龄阶段要求不同。
3、长期系统性观察
含义:指幼儿在较长的时间内,持续对某一物体或自然现象进行系统的观察,对其质、量两方面的发展变化过程有完整地认识。
特点:观察的时间长,对幼儿的观察持久性要求较高。
作用:有益于培养幼儿观察的持久性、兴趣性以及培养幼儿对观察对象的感性。 4、组织观察活动时的指导要点: ①尽可能地提供实物背景;
第 4 页 共 4 页
②调动幼儿利用多种感官与观察;
③引导幼儿多角度、全面有序地观察事物;
④指导幼儿学习观察方法(顺序观察法、比较观察法、典型特征观察法)
5.科学实验: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幼儿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明确了幼儿园社会教学活动的基本流程
经过几年的研究,我们把社会教学过程分为如下三个环节: 1、环节一——创设情境,感知理解
幼儿园社会教学立足于幼儿真实的社会生活,创设真实(或拟真)的情境,将幼儿带入和自己熟悉的生活状态中,通过多种形式让幼儿理解社会、认识社会、尊重社会中的人与环境。因此,在教学活动的第一个流程中,教师应利用多种方式、创设多种情境(如故事、儿歌、表演、文学作品等),将幼儿引入到即将学习的情境中,让幼儿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体验,从而去感知、理解某些行为和情感,为产生亲社会性行为做铺垫。
在该环节中,教师可组织的素材有很多:文学作品、某种行为表现(看图书的方法、争抢、礼貌交往等)、社会认知活动(超市购物、交通规则、人们的劳动)等。例如:我们在中班设计的活动《小老鼠打电话》,主要目标是知道幼儿了解110、119、120这三个特殊的电话号码,由于这些电话号码所表现的情节,不容易在课上体现,为此我们编写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小老鼠打错电话这一情节引出谈话主题,既能生动有趣、又突出主题。当然社会课中的故事和语言教学中的故事在讲述时应有所不同,只讲主要情节,不讲细节,这样更能突出活动目标。(不要举例)
第 5 页 共 5 页
具有儿童生活实际意义的经验背景之中。因为如果儿童认为过去的实际活动对于自己越是具有重要意义,它与学习活动的结合更能激起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4、故事式
这一策略指的是在导入阶段,教师以讲述故事的形式开始,以故事为引子,在故事讲述过程中引出当次教学活动主题。故事式话题呈现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要通过叙述故事,使幼儿头脑中形成鲜明生动形象的画面或情节的同时,引起幼儿对观察对象或教学内容的注意。鉴于此,导入语中教师所讲的故事,应该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联,成为教学过程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的提问要有别于语言教学,不追求故事的细节、所提问题要突出本节课的中心思想,即目标的完成。 5、角色式
角色式话题呈现是指教师以想象的某角色身份说出的导入语。主要表现为借助某个想象中的角色引发儿童学习兴趣、唤起儿童的注意、将儿童的注意力和思维指向教学内容与活动。教师使用角色式的语言与儿童对话,可以让儿童借此进入广阔的幻想世界中,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生命力。
角色式导入最大的特点就是教师也是个平等的参与者,以角色式的语言与儿童对话,不仅会使教学活动变得有丰富、有趣,还会让儿童感到亲切和平等。运用此策略设计导入环节要注意把握儿童已有的经验,切忌超出儿童经验的范围,露出“导演”的痕迹。例如:大班《今天我当家》中,教师通过但当导游角色,孩子们组成小家庭,扮演父母子女角色,使整节课充满情境性。 6、情境式
运用情境式话题呈现的重点是通过直观的场景布置和简洁的语言描绘,创设出一个儿童感兴趣的具体情境,将抽象的内容、规则等形象化、具体化、可操作化,从而把儿童迅速带入特
第 11 页 共 11 页
定的教学情境之中。如小班:做客活动是结合几个不同情境的设置,将具体的要求寓于情境说明中,对儿童的活动提出了目的和要求,引着儿童一步一步地感知、体验做客的要求,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做客的规则。
一般来说,采用这种导入语后,整个活动都存在于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所以,教师运用此策略应注意让儿童身临其境,在情景中观察、感知、操作、体验;而创设的情境也必须结合活动目的,从教学内容出发,巧妙构思,形式上也力求新颖,新奇的刺激更容易引起儿童的注意,唤起儿童的求知欲。
(四)探索了行为实践环节的教学指导策略
课堂上的“行为实践”虽然没有日常行为练习经常和方便,却能通过课堂特意创设的环境的新异刺激和教师的指导给幼儿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有效地避免了社会教学中的单一说教。 策略一:根据教学内容和年龄特点选取相宜的行为实践方式
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中贯穿行为实践活动,这种形式我们在小年龄班用得比较多。因为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决定了我们的活动设计游戏化、行为化特点。当然是否采用这种方式还取决于具体的教学内容。如大班《今天我当家》活动中,三个孩子分别扮演爸爸、妈妈、宝宝组合为一个小家庭,通过参加一日游、为10元金费作计划、游公园消费等环节,孩子们真实地在教学中当了一回家,体会到当“父母”的责任、当家的不易,同时他们能为省钱和合理花钱动了一番脑筋。整个教学活动孩子在真实的情景中边学边玩,非常愉快。
在教学活动最后环节进行行为的实践活动,是指幼儿把教学中获得的社会认知、技能,及情感,在这个环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感受、来练习,从而得到感性认识和强化。 策略二:强调行为实践活动的趣味性、适宜性、挑战性。
趣味性:社会实践练习的趣味性有特殊的作用。很多时候我们要给孩子的社会认知,(比如规则的建立)本身是缺乏趣味性的事,如我们在进行规则教育时,设计了《猴子过河》这样
第 12 页 共 12 页
一个教学内容来指导小班孩子学习排队。排队不是什么有趣的事,但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几乎每天都涉及到,是小班幼儿入园后规则教育的重要内容。我们在教学的行为实践环节中,通过设计有趣的活动“去摸箱取礼物”调动小班幼儿动起来的热情,积极学习、体验排队,还着重感受了“排队”这个规则带来的好处和便捷,巩固了对“排队”这个规则的良好认知。 适宜性:就是指行为实践活动内容要和课堂前半部的教学活动内容相辅相成,让幼儿既能理解教学所讲,又能把认知的道理进一步感性化。如,我们设计的中班学习乘车规则的《文明小乘客》教学活动,课堂前半部分通过故事、谈论等知道做文明小乘客的方法和意义,最后我们设计了两个行为实践内容:第一,请幼儿通过操作填卡片来辨别正误,幼儿马上就联系到用前面的认知进行一个价值判断“这样做文明还是不文明”。第二,我们现场把小朋友的小椅子动几张,用一根包装绳一围,幼儿就开始玩乘汽车游戏了。这中间有幼儿扮演抱小孩的,有扮演老人的。游戏帮助幼儿把刚学到的乘车规则通过操作更加感性和深刻。 挑战性:是指行为实践活动不仅帮助幼儿理解教育内容,还让幼儿大胆进行变通地、有所创造的尝试,从而更好地得以理解和运用。如我们在设计大班“多彩的广告”的教学活动时,行为实践活动是让幼儿为班级的区域设计、表演广告,幼儿此时就要借助前面对广告的认识和模仿,创造性地进行广告设计和表演,这样的行为实践活动不仅激发幼儿创造欲望而且加深了幼儿对“广告”的理解。
策略三:明确行为实践目的,巧妙借助游戏、角色扮演、操作、互动等方式。
在行为实践环节中,我们常常借助游戏、角色扮演、操作活动、互动活动等等活动形式,多样的活动形式更好地体现了行为实践活动的运用效果。但是这些活动形式不是拿来就用的,而是要充分考虑社会教学的目标如何体现并成为活动重点的问题。如在大班《我俩交朋友》活动中,我们将体育游戏“踩报纸”作为最后的实践活动,要求好朋友想办法让四只脚不离开报纸,随着报纸的对折变小,难度也越来越大,为了让自己和朋友赢得比赛的胜利,有的
第 13 页 共 13 页
孩子抱起了对方,有的让对方的脚踩在自己的脚上……这些身体的拥抱、动作的协调都让孩子进一步体验到朋友的亲密,合作的快乐。
策略四:激发幼儿对实践行为产生情感,避免简单、机械地模仿。
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幼儿对社会认知内容(道理)能很快接受和复述,但是往往在行为实践中,并不能言行一致,甚至是只会说不会做。这就要求我们注重实践活动中幼儿对行为产生情感,而不是一味地模仿。教师要学会做观察者和引导者,当孩子的实践出现错误行为时,不要急着干预,可以借助录像、照片等形式现场记录让幼儿及时反思。
第 14 页 共 14 页
正在阅读:
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周周清03-20
常用化肥的鉴别10-21
安泰公司土地平整施工方案08-11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 -专题解读研讨纲要 - 图文05-28
盘点:估值超过5000万元的地方网站04-15
小学六年级下册心理健康教育15课时全套活动课教案教学设计05-02
阳极板冲裁模设计101-23
我眼中的色彩作文500字06-28
关于电力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思考06-29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科学教育
- 学前
- 途径
- 需求
- 目标
- 儿童
- 内容
- 空中英语2010年9月课文 - 图文
- 中考数学-2018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经典例题解析2 精品
- 一法通 万法通(清)吴獬 著
- 内外墙抹水泥砂浆施工方案讲义
- 安全,延续生命的美丽
- 电气班组制度汇编
- 担保函和担保合同的区别
- 党支部的基本工作制度
- 五年级数学经典应用题类型汇集
- 2013年大学寒假社会实践报告2(17) - 图文
- 最高院建设工程施工合同司法解释第二十二条 按固定价款结算
- 人力资源管理规则-传阅版
- 笔记本电脑品牌策划方案
- 工程造价审计方案
- 2015年下半年广西注册土木工程师:水利水电基础试题
- 第二学期小学语文三年级综合练习题
- 小学二年级下册有余数除法竖式计算题100题(完整版)
-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期末质量检测试卷(教师用书所附试题)
- 东财《管理会计》在线作业
- QC080000-2017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