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毕业设计思考题

更新时间:2023-10-09 01:5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1何为结构体系?高层建筑结构体系大致有哪几类?选定结构体系主要考虑的因素有哪些?(P4~ P5)

2.2高层建筑结构总体布置的原则是什么?框剪结构体系A级高度的最大高宽比在设防烈度为6、7、8度时为多少?按弹性方法计算时楼层层间最大位移与层高之比的限值,对框剪结构应为多少?(P6,P7) 2.3高层建筑结构平面布置、竖向布置的一般原则是什么?(P6) 2.4如何进行柱网布置?(P7)

2.5柱的间距、梁的跨度、板的跨度之间有何关系?(P7~ P8) 2.6框剪结构中剪力墙布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P8)

2.7何为壁率?初定剪力墙的数量时,剪力墙的壁率应取多少?底层结构构件截面积与楼面面积之比应取多少?(P9) 2.8剪力墙的刚度过大或过小时,采用的调整方法有哪些?(P9) 2.9结构受力构件编号时,“abc—d”中各符号含义是什么?(P10)

2.10如何初估楼板厚度?顶层楼板、地下室顶板厚度有何要求?为什么?(P11) 2.11如何初定梁的截面尺寸?(P12) 2.12如何初定柱的截面尺寸?(P12)

2.13框剪结构中的剪力墙除满足剪力墙结构的要求外,还应满足什么要求?(P13) 3.1何谓单向板及双向板?

3.2单向板、双向板板厚如何确定?梁的截面尺寸如何估算?根据什么确定? 3.3在现浇肋形楼盖中,如何确定单向板、双向板、非框架梁的计算简图? 3.4什么情况下可采用等效均布荷载? 3.5计算梁、板内力用什么方法?

3.6绘出单跨简支梁在均布荷载或跨中集中力作用下的弯矩图、剪力图? 3.7绘出悬臂板在均布荷载作用下内力图及配筋图? 3.8试述弯矩分配法的计算步骤?弯矩分配系数如何计算?

3.9为什么用弹性法计算双向板跨中弯矩时要考虑泊松比?而计算支座弯矩时不考虑? 3.10板和梁的保护层厚度多少?怎样确定? 3.11受弯构件有哪两种主要破坏形态?

1

3.12梁正截面有哪几种破坏形式?有何区别? 3.13受弯构件斜截面有哪几种主要破坏形态? 3.14板的受力钢筋和分布钢筋应满足哪些构造要求? 3.15单向板内分布钢筋的作用有哪些? 3.16为什么板一般不配箍筋,请分析

3.17连续梁、板支座负钢筋截断的根据是什么?如何确定梁、板的负钢筋切断长度? 3.18连续板边支座看作简支,是否存在弯矩?如何处理?对梁有何影响? 3.19为什么板边支座可作简支边?简支板为什么要设板面构造负钢筋? 3.20天面板飘板板角为什么要配置放射钢筋?. 3.21设计屋面天沟板应如何配筋? 3.22如果要求板开孔洞,结构如何处理? 3.23次梁是否需要加密箍?为什么?

3.24梁内受力钢筋和纵向构造钢筋应满足哪些构造要求? 3.25梁中架立筋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设腰筋?箍筋有何作用? 3.26底筋4φ22放在b=200㎜的梁内,一排放得下吗? 3.27次梁与主梁相交处,应设置什么钢筋?为什么? 3.28楼梯平台梁如何支承? 3.29墙下不设次梁如何处理?

3.30试绘出板式楼梯的计算简图?楼梯梯段板有何内力?如何配筋? 3.31请绘出折板式楼梯的配筋图?为什么? 3.32计算楼梯时扶手荷载如何处理? 3.33如何考虑楼梯扶手和阳台栏杆压顶配筋? 3.34梯间小柱的位置?

3.35计算楼梯内力时,弯矩有时用(1/8)ql2,而有些用(1/10)ql2,请分析原因? 4.1 在用近似法计算高层框架—剪力墙时,引入了哪些假定将空间结构简化为平面结构?

2

4.2在普通高层建筑中,结构布置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4.3 框架—剪力墙结构在水平荷载作用下,其变形曲线是何种类型? 4.4 剪力墙每一侧的有效翼缘的宽度如何确定?

4.5 框架—剪力墙结构的计算简图可简化为哪两种体系?如何区分这两种体系? 4.6 对有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其主体结构的计算高度如何确定? 4.7 剪力墙如何进行分类?根据什么条件来判别其类型?

4.8 壁式框架与普通框架有何不同?总框架抗推刚度Cf是否包含壁式框架的抗推刚度? 4.9 什么是刚度特征值λ?它对内力分配、侧移变形有什么影响?

4.10 框架—剪力墙结构λ值的正常范围是什么?λ值不满足要求时,对结构如何进行调整? 5.1结构计算发现,建筑物存在较大的扭转效应,应如何处理?

5.2设计时未布置剪力墙,在施工过程中为了结构安全,自行增加了若干剪力墙,是否妥当? 5.3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内力分析采用什么方法? 5.4反弯点法与D值法有什么不同? 5.5计算连梁时,是否需要考虑翼缘影响?

5.6水平荷载作用下,框架和剪力墙的变形特点有什么不同? 5.7风荷载计算需考虑哪些因素?

5.8框架内力分析中,分层法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5.9重力荷载代表值是如何确定的?

5.9规程对高层建筑结构的层间水平位移做出了限值?其目的是什么?如果高层建筑结构的层间水平位移太小,是否合适,为什么? 5.10风荷载计算中,分整体风荷载计算和局部风荷载计算,其目的是什么? 5.11抗震设计时,为什么要进行0.2V0的调整?怎样调整? 5.12什么是反弯点?

5.13总体信息中,周期折减系数的意义是什么?

5.14 在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为什么要限制结构的层间位移和顶点位移?

6.1如何计算在各类水平荷载作用下总剪力墙上任意一点发生的水平位移?如何进行水平位移验算,用哪个参数进行验算?

3

6.2如何计算在各类水平荷载作用下总剪力墙任意一点的内力(弯矩、剪力),总框架的内力(弯矩、剪力)? 6.3在刚结计算体系中,什么是总框架的广义剪力?如何计算总连梁的分布约束弯矩?

6.4用公式(6-2)—(6-4)算出的剪力在什么体系中是总剪力墙的总剪力?但在什么体系中就不是总剪力墙的总剪力,而是总剪力墙的总剪力与总连梁分布约束弯矩的代数和?这两个体系中总弯矩是否相同? 6.5在刚结体系内力计算中,λ应该用考虑什么折减后的计算值。 6.6什么时候调整Vf?怎样调整Vf?

6.7如何计算各根连梁的第i个刚结端的分布约束弯矩?如何计算连梁第i个刚结端的约束弯矩?

6.8在求各根连梁内力时,应注意剪力墙轴线处约束弯矩M12和剪力墙墙边处连梁杆端弯矩Mb12这两个概念的不同。如何计算这两个不同的弯矩?

6.9在求出总剪力墙在各楼层处的内力(弯矩、剪力)后,如何求各片剪力墙在各楼层处的内力(弯距,剪力)? 6.10在求出MWij, VWij后,对于整截面剪力墙和小开口整体剪力墙,还应怎样考虑连梁? 6.11对于联肢剪力墙,求出MWij, VWij后,还需进一步求出什么?

6.12 D值法又称改进的反弯点法,主要在什么地方进行改进?如何用D值法计算各榀框架的内力? 6.13 在D值法中如何确定反弯点位置?y0 ,y1 ,y2 ,y3 分别代表什么意义,如何计算这四个参数?

6.14在用Excel表(表13-17至表13-36)计算内力时,须特别注意公式当中每个参数的含义;并且当中许多公式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6.15在计算柱轴力和梁端弯矩(表13-37)时须注意正负符号。 6.16地震荷载是和风荷载分别是按怎样的分布作用在结构上的?

7.1 高层建筑在竖向荷载作用下一般要不要考虑荷载的最不利布置?为什么?

7.2 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框—剪结构内力时,各荷载是取标准值还是取设计值?为什么? 7.3 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有哪些方法?

7.4 为什么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结构的内力可以采用分层法? 7.5 试简述用力矩分配法计算单层框架结构的计算过程。 7.6 请画出用分层法计算框架结构的计算简图。

7.7 请指出分层法计算框架时,为什么除底层柱之外,其他层柱的线刚度乘上0.9,传递系数用1/3。

4

7.8用分层法计算框架结构时,分层计算所得的杆端弯矩就是最后弯矩吗?为什么? 7.9 如何由梁端弯矩计算梁端剪力?

7.10 如何计算竖向荷载作用下框架柱的轴力?

7.11 如何计算框—剪结构中作用在剪力墙部分的竖向荷载? 7.12 画出框—剪结构在竖向荷载作用下剪力墙的计算简图。 7.13 如何计算框—剪结构中剪力墙部分的内力? 7.14 如何计算连梁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7.15如何计算壁式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内力? 7.16 试画出壁式框架在竖向荷载作用下的计算简图。 8.1什么是荷载效应?什么是荷载效应组合? 8.2在结构设计时,为什么要进行荷载效应组合?

8.3非抗震设计与抗震设计相比,荷载效应组合的公式有何不同? 8.4有地震作用效应组合时,公式中的SGE含义是什么? 8.5荷载分项系数的取值跟哪些因素有关?

8.6进行构件截面设计时,构件的控制截面应如何选取? 8.7什么是截面的最不利内力?

8.8框-剪结构中,梁、柱、剪力墙在考虑地震作用的情况下,内力组合通常有哪几种? 8.10框-剪结构中,梁、柱、剪力墙需要考虑的最不利内力有哪些?

8.11在框架梁的设计中,对于竖向荷载作用下的梁的内力可以进行塑性调幅。什么是塑性调幅?为什么要进行塑性调幅?怎样进行塑性调幅?

9.1 结构抗震设计的原则是什么?什么是“三个水准”、“二阶段设计”? 9.2 如何实现“三个水准”的设防目标? 9.3 本设计如何实现第三水准的设防要求?

9.4 结构重要性系数和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的意义是什么? 9.5 框架和剪力墙的抗震等级如何确定?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vc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