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信丰县信丰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

更新时间:2024-03-18 15: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信丰中学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生物

试卷

一、选择题(30小题,共60分)最新试卷十年寒窗苦,踏上高考路,心态放平和,信心要十足,面对考试卷,下笔如有神,短信送祝福,愿你能高中,马到功自成,金榜定题名。

1.与人体内环境及稳态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肝细胞的直接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淋巴 B.内环境中多余的H主要从肺和皮肤排出 C.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和消化液 D.血液中抗利尿激素随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而增多

2.下表表示人体组织液和血浆的物质组成和含量的测定数据。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成分(mmol/L) ① ② Na 142 147 ++

K 5.0 4.0 +Ca 2.5 1.25 2+Mg 1.5 1.0

2+Cl 103.3 114.0 -有机酸 6.0 7.5 蛋白质 16.0 1.0

A.①属于血浆,因为其含有较多的蛋白质

B.②属于组织液,①的蛋白质含量减少将导致②增多

C.肝细胞中的CO2从产生场所扩散到①至少需穿过10层磷脂双分子层 D.②与①的成分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毛细血管壁的选择透过性

3.正常情况下,转氨酶主要分布在各种组织细胞内,以心脏和肝脏含量最高,在血浆中含量很低。当某种原因使细胞膜通透性增高或因组织坏死细胞破裂后,可有大量转氨酶进入血浆。这项事实可作为下列哪项结论的证据 A.内环境是不稳定的,其稳态是不存在的

B.内环境的生化指标能反映机体的健康状况,可作为诊断疾病的依据 C.稳态的动态变化将不利于机体的正常代谢 影响

4.下列过程,哪些不是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反应

①神经递质和激素的合成 ②抗体和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③丙酮酸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④神经递质和突触后膜受体的作用 ⑤乳酸与碳酸氢钠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 ⑥蛋白质在消化道中的消化分解 A.②④⑤

B. ⑤⑥ C.①③④

D.①③⑥

D.内环境的稳态不受细胞代谢过程的

5.下列不是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A.浮肿 B.手足抽搐 C.贫血 D.尿毒症

6.右图表示人体皮下的组织,b、c、d表示细胞外液。下面罗列的诸多因

素中,可能引起病人组织水肿的是

①c周围的管壁破损 ②长期蛋白质营养不足 ③淋巴管阻塞 ④花粉等过敏原引起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增加 ⑤肾炎导致血浆蛋白丢失 A.只有①②③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①③⑤

D.①②③④⑤

7.某人因身体不适,全身浮肿,去医院作尿液检查,化验师做了如下操作:①取稀释尿液2 mL;②加0.1 g/mL NaOH溶液2 mL,摇匀;③加0.01 g/mL CuSO4溶液3~4滴,摇匀;④观察结果:有紫色出现,此病人可能患 A.糖尿病

D.过敏性皮炎

B.肾小球肾炎 C.脂肪肝

8.正常情况下,当人体局部组织活动增加时,代谢产物增加,此时该组织中的 A. 组织液增加、淋巴增加 B.组织液减少、淋巴增加 C.组织液增加、淋巴减少 D. 细胞液减少、淋巴减少 9.右图是人体内环境示意图,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A.6中含有激素、葡萄糖、尿素、CO2等物质 B.图中3、5、6所示的液体均不能互相渗透 C.内环境中的温度、渗透压一般保持恒定状态 D.酶促反应只发生在4中

10.在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中,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刺激部位 左后肢 右后肢 反 应 破坏前 左后肢收缩 左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右后肢收缩 破坏后 左后肢不收缩 左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收缩 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的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①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②感受器和效应器 ③感受器 ④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⑤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A.②或④或⑤ B. ②或③或④ C.②或③或⑤ D.①或②或⑤ 11.下列对于神经兴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 B.神经细胞兴奋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双向传递

D.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 12.右图是膝跳反射的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A.a、脊髓、b、c四种结构构成了完整的反射弧 B.在d处施加任一强度的刺激,都将引起膝跳反射

C.膝跳反射发生时兴奋将沿c→b→a的方向传导 D.b处的结构决定了兴奋只能向单一方向传递

13.人在拔牙时,往往需要在相应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使其感觉不到疼痛,这是因为麻醉

A.阻断了传入神经的兴奋传导 B.抑制神经中枢的兴奋 C.阻断了传出神经的兴奋传导 D.抑制效应器的活动

14.如图为一些细胞间的联系,a、b为置于神经细胞B和神经细胞D的膜外的电流计的两个微型电极,下列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图表示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其兴奋的传导途径是细胞E→细胞D→细胞C→细胞B→细胞A

B.给皮肤细胞A一个刺激,电流计的指针就一定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该图中共有四个突触,神经细胞D和神经细胞C之间的信息交流需要消耗ATP D.相同体积的细胞D和细胞E,后者的细胞膜面积和高尔基体的量通常小于前者 15.田径运动员听到啦啦队的“加油”声时会跑得更快,这一神经调节的过程是 A.声音→感受器→传入神经→大脑皮层→传出神经→效应器 B.声音→感受器→传入神经→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 C.声音→感受器→传入神经→下丘脑→传出神经→效应器 D.声音→感受器→传入神经→小脑→传出神经→效应器 16.与人体高级神经中枢无直接联系的活动是

A.上自习课时边看书边记笔记 B.开始上课时听到“起立”的声音就站立起来 C.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引起小腿抬起 D.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时想不起对方的姓名 17.世界顶级杂志《自然神经科学》刊登文章指出,当人们在挠痒时,会刺激同一皮肤部位的各种疼痛和触觉感受器,痛觉和触觉感受器会产生一种“周围抑制”效应,瘙痒感就被短暂地“关闭”掉了。请据此推理,抗组胺药、类阿片拮抗药等可暂时减缓瘙痒感的原理最可能是

A.阻止瘙痒感受器发出瘙痒信号 B.激活瘙痒部位的痛觉和触觉感受器 C.使传递瘙痒的神经细胞变得“迟钝” D.激活瘙痒感受器发出瘙痒信号

18.试判断一个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在添加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河豚毒素(Na—离子转运载体抑制剂)后,是如何变化的

19.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模式图(虚线内为神经中枢,箭头为兴奋传递方向),据图分析不正

确是

A.图中共有五个突触

B.中间神经元可能传递来自高级中枢的信号 C.图中最可能标错的兴奋传递方向是箭头C D.①处的兴奋经过一系列传递必然引起①的兴奋

20.如图是较为复杂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 灵敏电流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A.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

B.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 兴奋,则A释放的是抑制性递质

C.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 D.若ab=bd,如果刺激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2次

21.如图表示刺激强度逐渐增加(S1~S8)时下一个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规律,下列叙述正确的

A.刺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诱导神经细胞产生兴奋 B.刺激强度达到S5以后,随刺激强度增加兴奋逐渐增强

C.在S1~S4期间,细胞膜上没有离子的进出 D.在S5~S8期间,细胞膜的电位是外正内负

22.乙酰胆碱(Ach)是一种神经递质。实验人员欲研究Ach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简图如下图),在除去突触小泡的前提下自①处注入不同浓度的Ach,②处给予恒定刺激,③、④两处分别为感应测量点。测得不同浓度Ach条件下③、④两处感受到信号所用时间如下表所示。下列各项叙述正确的是

Ach浓度(mmol·L)

0.1

-1

③处感受到信号的时间(ms)

5.00

④处感受到信号的时间(ms)

5.56

0.2 0.3 0.4 5.00 5.00 5.00 5.48 5.31 5.24 A. 图中的⑤、⑥与⑦共同构成一个突触

B.实验中除去突触小泡的目的是防止实验结果受到相关因素的干扰 C.表中数据说明高浓度的Ach能促进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D.表中数据说明Ach浓度的增加对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无明显影响

23.有三只生存状况一致的小狗,分别切除它们的下丘脑、甲状腺、垂体,然后检测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变化,结果如下表所示: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甲状腺激素 甲 乙 丙 - + + - - + - - - 注:“+”代表增加,“-”代表减少 则甲、乙、丙三只小狗被切除的器官分别是 A.垂体、下丘脑、甲状腺 C.甲状腺、垂体、下丘脑

B.垂体、甲状腺、下丘脑 D.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24.激素作为一种化学信使,能把某种调节的信息由内分泌细胞携带至靶细胞。如图表示影响血糖调节的因素及激素发挥作用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影响胰岛A细胞分泌的刺激X最可能是血糖含量降低 B.刺激①→①→②→③→胰岛A细胞,是神经调节, 其中②结构位于大脑皮层 C.靶细胞的“受体”是糖被

D.靶细胞接受激素的刺激后,促使肝糖原分解及非糖物质的转化,血糖浓度上升 25.正常人若一次饮完1 000 mL清水后,立即测量尿流量。下列能正确表示从输尿管流出的尿流量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

26.如图表示某人在休息时,单位时间内其单位面积皮肤血管内血液的相对流量,在A时刻,室内温度由15℃突升至40℃,在时刻B,室内温度又突降至15℃。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v2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