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_荡秋千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更新时间:2023-05-02 16:34: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童心》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荡秋千》,感受歌曲旋律的高低起伏。感受二拍子节奏的律动感,并与荡秋千的形象结合起来。

2.感受重复与变化两种音乐创作手法。

3.欣赏《节日舞》,感受歌曲欢快的旋律,并能够准确听辨和哼唱主题旋律。

教学重点:

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荡秋千》。

教学难点:

大跨度音程的音准的把握。

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欣赏《节日舞》

1.初听

师:欢迎大家来到今天的音乐课堂,老师带来一首音乐作品,同学们欣赏音乐,听到音乐你想做什么?

2.介绍作品

师: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3.复听

跟琴唱出主题旋律,并听一听一共出现了几次?

三、学唱《荡秋千》

师:在快乐的节日里,仡佬族的小朋友也唱起他们的歌,同学

们听一听他们在做什么?

1.初听

2.简介仡佬族。(主要居住在贵州,散居在云南,广西等地。

仡佬族人善纺织、刺绣、蜡染,他们的服饰也很有特点,妇

女上衣短仅及腰,袖上绣鳞状花纹,下穿无褶长筒裙。)

3.师范唱

师:了解了这么多,老师也想唱一唱

4.生随音乐做荡秋千的动作

5.跟琴小声模唱

师:大家找出重复的乐句

6.跟琴学唱

(解决难点)

7.跟伴奏完整唱

8.唱出歌曲的强弱、快慢。

9.拓展表现:轮唱

四、小结

童年是珍贵的,也是有趣的。同学们要珍惜时间,珍惜友谊。四年级的学生很乖,不但课堂纪律好,表现力也较三年级的学生强,而且,学生们上音乐课的积极性较高,尤其在表演唱环节,他们主动要求表演的同学占大多数,并且还有动作的设计及角色的分工。

《荡秋千》这堂课从课堂教学情况来看,各项教学目标都已达成,学生学习也颇有兴趣。但是我们的教育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不可能十全十美,在课堂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还有一些令人不满意的地方。以后教学中还需继续努力。

《荡秋千》是一首曲调活泼、节奏明快,反应仡佬族儿童生活情境的童谣,结构方整而短小。可以把它看作是一首三乐句结构的对称性极强的单二部曲式。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乐句。旋律的调式音阶为"1 2 35 6",五声宫调式。A段的第一乐句个性鲜明,第二乐句在旋律上先是三度小跳,继而下行六度大跳,再一个七度大跳,把秋千来回荡漾的感觉刻画得栩栩如生。第三乐句又回归平衡旋律。

老师在解决歌曲教学后,让学生去找出歌曲在演唱上强弱规律是怎样的?并且让学生自己打节拍唱,在唱歌中巩固强弱节拍的训练,接下来老师让学生体会本歌的情绪,面带微笑地动情表演。从教学发生练习开始,到教新歌,一直在用教师引导,让学生自己去钻研学习的方法展开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真正做课堂上的主人,有兴趣和动力去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包括欣赏《节日舞》和学唱《荡秋千》两部分。

钢琴曲《节日舞》选自丁善德所作的儿童组曲《快乐的节日》中的第五首。课堂上四年级的学生能够准确听出演奏乐曲和旋律特点。本节课我主要引导学生听出主题旋律在乐曲中变化出现了几次。这节课学生先学唱主题旋律,再结合动作,便能准确听出。

《荡秋千》是人音版小学音乐四年级上册的一首演唱歌曲。歌曲的旋律轻快愉悦,学生们乐于学唱。能够很快的学会,但是不够准确,比如:前八后十六节奏、附点节奏、5到低音6的七度跨音,都是本节课的难点。因此在课堂上,我采用了柯尔文手势来唱旋律。为了加强学生对旋律的记忆,孩子们发现规律找出相同的乐句,加强对歌曲的理解。继而加上模仿荡秋千的动作进行律动,唱出荡秋千的快乐心情。最后,学生通过游戏的方式完整演唱,分小组召唤小伙伴,并以轮唱的方式演唱,使歌曲表现更加丰富有趣。

这节课孩子们参与性和积极性都很高,但是还存在一些不满意的地方。欣赏环节可以调动学

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过多的侧重后面歌曲的学唱,忽略了欣赏作品的重要性,这点是需要反思的。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应注意引导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增加音乐创造活动的分量,以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艺术的魅力吸引学生。保持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培养音乐感受与鉴赏的能力。培养表现音乐的能力。培养艺术想象和创造力。培养乐观的态度和友爱精神。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us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