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忌讳

更新时间:2024-07-09 15:4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倒带

就是把觉得刚才没有说好的话,原话重复一遍,这样是很影响比赛节奏的,同时越说越没有自信。

在新手比赛时候,陈词的时候容易出现,答辩的时候也会出现:“也就是说,也就说……”“我们没有否定abc,----忘了说事实上3个字,于是---接着补充,事实上,我们没有否定abc”

在陈词中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就可以拼命的把辩词的末尾部分背熟!因为知道自己即将的发言会滚瓜烂熟会行云流水,对于刚才的口误会有很好的心态处理。

2,无价值补充

就是觉得刚才的太深奥,观众可能不懂。 又补充一点废话

其实,表达,是越清晰越好,而不是话越多越好。说得多,更不是说话清晰的标志 话说的太多,观众反而会听迷糊。

3,无价值补救

就是觉得刚才那个话题没有论述好,就反复冲起来补救刚才的话题。 甚至连对方的问题都没有听清楚,连自己的队友发现了对方的漏洞都不管 事实上你补救的不是我们的立场,而是你个人的形象 要认识到自己与集体的关系,是可以避免的

4,本能性破坏

就是,发言时候,本能性的说出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看法,而该看法是和比赛冲突的, 或者本能说出一些口头禅,比如ft,哇特?(what?) 对着观众说:对方观点,对方辩友。

5,本能性挖苦 语言

多用“我们”等柔中带刚绵里藏针等语言 姿势

如果你不知道什么姿势批评对方而又不被看成挖苦

就什么手势也不用,一般来说,批评对方时候,手势不要太大,不要指着对方,不要翻白眼,不要抖腿,落座后也不要抖腿,嘴角不要翻不要撇, 表情

快速寻找一个,表情很和善的评委,看着他发言即使你说的话再狠,你的表情也不会很过分

6,表演依赖性

往往容易出现的是,急于说出某句精妙的话,根本不管队友问了什么问题,对方问了什么问题,就冲起来回答,这种个人主义必须避免

7,形象依赖性

就是自己刚才表现不好,为了维护自己形象,就反复站起来表现自己,结果会破坏全队的形象。

8,提示版依赖性

有的人,明明背的下来辩词,因为带了提示版,就背不得了。

这时候,提示版不如不带,只带个卡片记点提纲就可以了,即使忘了就即兴演讲。

9,黑板依赖性

演讲比赛时候也容易出现

因为没有安全感,就回头看黑板,其实,心中早就知道黑板上写什么了,回个头就是踏实

10,抵赖性发言

明明说过了,说刚才没有说过 明明承认了,说刚才没有承认 …………观众心里有数

11,伪造论据

侮辱辩手职业道德就算了,总不能侮辱辩手的智商吧! 美国每年要消耗70亿个馅饼都编出来了。

12,扯皮式发言

其特点是大错不计,小错必究,总之是抠字眼抠的过分

比如对方谈《沉默的羔羊》的引入,带动了心理学的学习热潮。你就反驳,正确的翻译是《羔羊的沉默》,对方连英语都没有学好,怎么有资格谈引进大片的利弊呢?

13,无接口回答

对于对方的问题,我们提倡正面回答,如果实在是没有必要正面回答,回答的时候也要有接口,就是答案中要有对提问关键词的回应!

14,本能性小动作

比如说话时候抖腿,闪一下脖子,这些可以通过演讲训练解决

15,对反应能力的依赖

其实,反应快,不等于进攻能力强。

有的人,慢吞吞的,突然抖出一刀,可能让对方吞不下去。

16,自以为是

抛出对抗公众意识的话。

17,不尊重观众,

在回答观众提问时候摆辩手架子

18,时间效率抵

说话浪费时间,没有时间观念

  :em01: 辩论犹如战争。先期的准备,如分析辩题、查找资料、设计问题等可称为战前准备。兵家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三军未动,粮草先行”、“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等古训无一不可在此体现。

   先期准备尚有如此多的讲究,真正两军对垒时更是战略战术孰优孰逊的较量。辩论当然也是如此,辩论技巧的好坏不仅在于为全队赢取一个优越的局势,很多时候成功的战术运用更可以扭转劣势甚至反败为胜。虽然理论上无不可辩之题,任何辩题都具有可辩性,但限于选手知识、眼界、洞察力、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大众思维的惯性引导等等种种原因,参赛者往往在先期准备方面出现种种漏洞和不足。也就是说相对对手而言在赛前已经处于了不利地位。怎么办?这就靠技巧来缓解危机。兵法云:“兵者,诡道也。”

对抗技巧:

   这是短兵交接的战斗。辩论双方在唇枪舌剑的较量中,往往呈现出尖锐的矛盾对立状态。而这对抗性,也正是辩论引人入胜的重要特征之一。对抗技巧的特点就在于针对同一事物能给出针锋相对的结论。

1. 例证对抗

   在论辩中,选取与对方所提及的相反的事例来与之对抗,从而构成尖锐对抗。如在“人性本善与人性本恶”中:

   正方:对方辩友,请你们不要回避问题,台湾的正严法师救济安徽的大水,按你们的推论不就是泯灭人性吗?

   反方:但是对方要注意到,8月28号《联合早报》业告诉我们,这两天新加坡游客要当心,因为台湾出现了千面迷魂大盗。(笑声,掌声)

   当台湾大学队列举“正严法师”的例子时,如果复旦大学队就此是不是泯灭人性展开讨论,不仅难度大,而且将陷入被动。预示反方选取了“千面迷魂大盗”这一相反的实例,将对方的诘问有力地顶了回去,赢得了这一回合的胜利。

2. 名言对抗

   当对方引用名言来为其观点作证时,直接对名言进行反驳是不理智的。这时最好的办法是引用与对方相反的名言与之构成尖锐对抗。如:

   反方:就义利作用而言,利是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而义呢,只是通过对利益关系的调节,来间接地影响社会发展。正是在对自身利益契而不舍的追求下,人类从洪荒蛮野走进现代化文明的瑰丽殿堂。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一语道破这种真谛:“利益是我们的唯一动力。”

   正方:对方辩友跟我们说了一位法国人的话,那么我也想回赠对方一段法国人卢梭的话,他说:“爱人类,首先就要爱正义。”(掌声)

   反方队从古今中外名家名言的宝库中找出爱尔维的话来论证重利的主张。同样,正方也从这一宝库中找出重义的名言来与之构成尖锐的对抗,使辩论更具有激动人心的色彩。

   在论辩中要运用好名言对抗的技巧,平时对名言要有深厚的积累,辩论赛前更应准备好与对方观点相对应的名言卡片,以便运用。

3. 史实对抗  

   当对方从历史典籍中挑选与对方观点有联系的史实来进行论辩时,我们也不妨从历史典籍中找出与对方观点相反的史料来与之构成对抗。可参照名言对抗,在此暂略。

4. 数据引证  

   很简单,数字是一种非常有说服力的工具。不作赘述。

5. 煽情对抗

   煽情,就是通过公众的某些特殊利益,迎合公众的心理来挑拨“是非”,并凭借公众在情感上的好恶,把假象说成真相,或把某些问题推向极端,以次达到征服对方的目的。对于煽情的对手我们有时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唤起公众对己方的支持和对对方的憎恶来与之构成尖锐对立,此谓“煽情对抗”。如关于“离婚率上升是社会文明的表现”中:

   反方:我只想请大家设想一个很简单的场景,当越来越多的孩子在他们最需要关怀的时候,偏偏失去了健全的爱,这难道能说是社会文明的表现吗?

   正方:君不见,有多少孩子在父母的吵闹声中流着眼泪离家出走;又有多少孩子有家不愿回,流浪在外而误入歧途。他们是有一个家,然而,这样的家带给他们的又是什么呢?


一辩和四辩的差异是,一辩要注意己方观点的全面性,四辩要对观点的阐述有所侧重。结辩的时间很有限,在这有限的时间如何分配每个论点的阐述时间就是很需要经验的地方了。 首先要对比赛局势有一个自己的判断。这场比赛,假如没有四辩的话,我们会赢还是会输,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你的辩词要走什么样的风格。倘若已然露出败象,那么就要做出一篇可能翻盘的辩词,在这时,防守的意义已然不大了。防守的目的是保持己方已有的优势,倘若根本没有优势点可言,那么要防守做什么。此时的结辩,要以攻为主,以立为辅,在对对方观点的反驳中夹杂着对本方观点的再次阐述。通过论证对方的“错”,让大家相信你们的观点“可能对”。想要翻盘,四辩必须做到一点,点出对方的优势是如何建立起来的,这种建立的基础又为什么不对。我想起了林正疆的一点辩词:“汉字是非常奇妙的,一个字可能有很多种含义。。。。。”他在这段阐述中,点出了对方无赖的地方,他们利用汉字的多义性偷换了辩题的本质。我又想起了黄大叔的辩词:“对方辩友为什么会把大学生创业看成是一种如此利大于弊的事情呢?他把这个事情看得太重了。”想翻盘的四辩要将对方所有的优势压缩到一个点上,然后把这个点打破,才有一丝胜机。你可以像林正疆那样临场反应。也可以像大叔那样,在准备辩题前就已经对对方的立论进行预判,然后用价值将其击溃。但是如果没有这种压缩,只是一味的反驳,这样的四辩,翻盘恐怕更多靠的是评委的口味。

再讲一讲顺风局吧。在优势确立的情况下。四辩很难绽放太多光彩,这时的四辩的主要责任侧重于巩固防守,一方面,要再次提醒全场的评委和观众,在这场比赛中,有哪些东西,对方是回避掉了或者没有解决掉的。这点很重要,大家的记性不是那么好,需要四辩来提醒一下。另一方面,要有嗅觉,在这场比赛中,我们什么没解释清楚,或者对方故意不让我们有时间解释清楚的。自由辩常常会陷入一种尴尬的地步,己方的几个论点,我方只打了优势点,而丝毫未提劣势点。这样打,场面上虽然容易占优,但是也给了对方翻盘的希望,因为越是劣势点,让大家接受自己的观点所需要的时间就越长,分析就要越到位。这时,这个责任就放在了四辩的身上,如果是正方四辩,也许还可以根据对手四辩是否点到位进行取舍,但是同时也要注意,不排除一会儿上去有个评委说,正方的观点XXX不成立的可能。对方接受了你的观点,不等于评委接受了你的观点。如果是反方四辩,这种没阐述或者阐述较少的地方,一定要花时间解释一下为什么。单从比赛而言,继续攻击对方论点使得对方疲于解释己方观点,顾不得进行反击也是一种办法,根据个人风格进行取舍吧。个人感觉,在双方优势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采取这样的手段可能会有奇效,但是这也是建立在对手是一个不冷静的四辩的基础之上的

watermark]转自星辰互联
作者:蔡业银
                     
   辩论是由立论(辩护)和反驳两个基本环节构成的,其中立论就是为了证明己方的基本立场,它是反驳的基础和必要的阶梯。辩论中如果没有必要的立论,反驳就会显得强词夺理,苍白无力,而且,辩论中如果自己的立论不稳,自然会被对方攻击得只有招架之功,更谈不上对对方的攻击了。可见,立论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辩论的成败。因此,辩论中要特别注意加强立论的力度。下面简单介绍几种立论战术:
   逻辑严密,框架严整
   立论中,运用严密的逻辑思维,构建严密无懈的理论框架,从而使自己的立论坚实。严谨,无任何漏洞可寻,这是使辩论获胜的关键。如“万家乐杯”电视
辩论大赛上,北京大学队与国际关系学院队的辩论题目是:“我国现阶段应该鼓励私人购买轿车。”这一题目的关键是“轿车”“鼓励”和“我国现阶段”这三个词。如何找准这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形成一条强有力的立论思路,这是能否构建严密的攻防体系的关键。最后,作为正方的北大队根据其内在的逻辑联系推导出了这样的思路:现阶段发展轿车工业是我国工业发展的主导方向之一。由于轿车工业“三

高一快”的特点,轿车工业被证明是经济起飞最有力的助推器,轿车的质量和产量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高低的标志。我国也不例外.要想促进工业发展,必须发展轿车工业。其次,轿车工业要发展,关键在市场。如何扩大轿车市场,最便捷的办法是使轿车“飞人寻常百姓家”。所以,轿车工业同鼓励私人购买就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在此基础上,他们再依据其必然的逻辑联系充分论证了“鼓励购买”的现实可能性和必要性,并充分考虑了对方立论中可能会提出的问题(即我国的公路交通的拥挤憎况,轿车的私人消费是否会是一种奢华的超前消费倾向),并对此一一作了周密合理的论述准备。由于北大队在立论中充分运用严密的逻辑思维来确立自己的论证体系,确保了该体系的严整周密,所以他们的立论在实践中既立得起,又防得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出其不意,“破”中求“立”
   辩论,说到底是一种知识、智谋的较量,辩论的一方在立论时如能充分运用自己的知识和智谋,在透彻地分析辩题的基础上,突破对方立论的防线,巧妙地提出一个全新的概念,给对手一个“措手不及”,这样便能大大削弱对方的攻击力。如94长虹杯全国大学生辩论赛南京大学队迎战吉林大学队,吉大队作为正方的立场是:大学毕业生择业的首要标准是发挥个人专长。南大队作为反方其立论思路有很多,比如可以说“首要的标准是社会需要”,也可说“是收入丰厚”“是兴趣”等等,但所有这些都是因为太平常而可能落人吉大队事先准备好的猛烈进攻中。你说“社会需要”,他讲择业是主观行为,“发挥个人专长”正是更好地满足“社会需要”,你说“收入丰厚”,他说:对方辩友在养育自己的祖国最需要的时候,以一己私利为先,向人民讨价还价,多么让人痛心和失望!如此,南大队将难以招架。最后,南大队经过缜密的思考,提出了一个极其大胆的观念:大学生择业复杂多样,没有也不应该有一个统一的首要标准!并指出,没有证明大学生择业应当有一个统一的首要标准,就去强调这个首要标准是“发挥个人专长”,这无疑于在流沙上盖楼。此语一出,举座皆惊。由于南大队的观点从根本上动摇了对方精心设计的立论,吉大队毫无准备,顿时乱了阵脚,以致在规范性发言中几乎未对此进行反驳。南大队在以前所未有的创新勇气击破对方的同时,又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立论:大学生应以个人的自我完善和推动社会进步为择业方向。如此一来,南大队便很快占据了场上的主动,收到了十分明显的场上的效果。
   另辟蹊径,李代桃僵
   当辩论中碰到一些在逻辑上或理论上都比较难辩的辩题时,在立论过程中就不得不采用“李代桃僵”的办法,引入新的概念来化解困难。比如“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这一辩题就是很难辩的,因为艾滋病既是医学问题,又是社会问题,从常识上看,是很难把这两个问题截然分开的。复旦大学在处理这
个问题时,首先做了以下设想:如果让他们去辩正方的话,他们就会引入“社会影响”这一新概念,从而肯定艾滋病有一定的“社会影响”.但不是“社会问题”,并严格地确定“社会影响”的含义,这样,对方就很难攻进来。后来在辩论时他们却抽到了反方的签,要阐述“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完全否认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也会于理太悖,因此,他们在辩论中引入了“医学途径”这一概念,强调要用“社会系统工程??的方法去解决艾滋病,而在这一工程中,“医学途径”则是必要的部分之一。这样一来,他们的周旋余地就大了,对方得花很大气力纠缠在他们提出的概念上,其攻击力就大大地弱化了。“李代桃僵”这一战术的意义就在于引入一个新概念与对方周旋,从而确保己方立论中的某些关键概念隐在后面,不直接受到对方的攻击。
   少下定义,多做描述
   在立论(辩护)中,我们时常会遇到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即给概念下定义。可以说,下定义是明确我们的基本观点,澄清我们的基本立场的主要方法。但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我们在辩论中热衷于给每一个概念都下明确的定义,很可能因此给对方提供许多意想不到的炮弹,而且,把辩题和概念交代得大清楚了,
辩论中也就没有了回旋的余地。比如“温饱”这个概念,如果把它定义为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社会的大部分人都无衣食之困”、那么对方马上就可以追问:“你的社会概念的内涵是什么?它指一个团体。一个民族,还是一个国

家?”也可以问:“你的?大部分人?的含义是什么?是人口60%、70%还是80%?”对这些问题,如果你继续回答,就又可能会暴露出许多新问题,从而完全陷入被动应对的局面。因此,在解释概念时,既要说出什么,又必须隐藏什么,即采用描述的方法来搪塞。所谓“描述”,也就是不揭示概念的本质涵义,只是从现象上对概念进行描述,甚至是同义反复的描述。如对“什么是温饱”的问题,复旦大学队是这样回答的:“温饱,就是饱食暖衣”。这个口答实际上是同义反复,没有提供任何新的东西,但它给人的感觉是,他们已清楚地阐释了这个概念,而对方又抓不住任何把柄实施攻击。这样,在后面的辩论过程中,当复旦大学队对“温饱”这一概念作出新的补充和说明时,他们就显得比较灵活、自由,不至于被对方抓住什么矛盾。
   总的来说,在辩论中要注意恰当使用描述和定义的方法,两者不可偏废,但要尽量多用描述,从而达到既讲清某些问题,又隐蔽另一些问题的境界,使对方不能迅速地判断并抓住己方观点中根本性的东西来攻击。辩论中的立论是一个灵活多变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运用的战术也是灵活多样的,上面列举的只不过是实践中几种最重要的也最常用的故术,还有很多的好的战术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不断地积累、总结,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在辩论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watermark]

四辩培训教程

? 2011-1-28 19:57 ?

回复

?

? 中华辩论 ?

102位粉丝

?

0

3楼培训目标 1、表达能力

判断一个辩手的表达能力,主要是看其否把自己所想的用语言表述出来,以及是否能够表述得清楚、明白。表达能力可以说是一个辩手进行辩论的基础,因为无论多么好的理论都必须从辩手的嘴里说出来才能体现其价值,而如果表达得当,一些很朴实的思想也能够让人大为赞赏。因此,作为辩手,都应当把语言表达能力的锻炼摆在第一位,结合自己的性格和表达特点,加以磨练。

良好(4分/5分):能够流利并思路清晰地进行2分钟的即兴论述,能够在阅读文稿的时候得当地控制停顿并有一定节奏感,使重点突出、思路明确,能够比较生动简明地描述生活中的事件;

优秀(5分/5分):能够流利并思路清晰地进行3到4分钟的即兴论述,能够在该过程中善用语言的节奏、停顿,能配合语气语势使重点突出、思路明确,最好能通过发言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和真实感情,阅读文稿时也应能达到同一水平,能够生动简洁地描述生活中的事件。

2、交流能力

辩论作为一种双方辩手以及辩手与评委、观众的互动活动,要求辩手具有一定的交流能力。交流不同于表达,因为表达仅仅要求你说出来,说清楚,而交流则要求你要让你表达的内容能够被受众接受,也就是要说好听。同时,交流还包括了听的能力,即理解他人所说的话的确切含义和暗示。交流不是一种单向的观点灌输,而是一种双向的

讨论,而这才是辩论过程中所谓“交锋”的来源——归根结底交锋毕竟也是交流的一种方式,没有了交流就成了自说自话,而那样的辩论往往是令人感到无趣的。当然,交流所借助的并非只是语言工具,表情、姿态、肢体动作等都可以成为交流的工具,而这些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仪态,并且对于一个优秀辩手而言后者往往才是他们交流能力优秀的最大原因。

良好(4分/5分):就问题与他人进行讨论时表达方式比较得当、措辞合理,仪态较好,有一定肢体语言,使人愿意倾听,能较好地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并使他人愿意与之继续探讨,面对不同的意见能大方听取并作出有礼有节的回应;

优秀(5分/5分):就问题与他人进行讨论时表达方式和措辞选择得当,仪态大方得体并与自身性格相符合,使人乐于进一步思考和理解其观点,除听懂他人所表达的字面含义,应能一定程度上理解其中可能包含的隐性信息如暗示、情绪等,对提出不同看法的人能很得当地处置并引导对方进行进一步探讨,给人以友好、明理、有礼的感觉。

3、协作能力 辩论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四个人的事情,而是一个团队的系统工程。成员确实有分工的区别,但只有各个位置上的辩手协同合作,才可能呈现出真正精彩的比赛。作为场下队员,是否能够在不上场的情况下时刻作好准备并主动给队伍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作为场上队员,能否配合队友发言执行战术意图,这些都是衡量一个辩手素质的重要方面。

良好(4分/5分):在因为能力或战术需要不上场比赛时,仍保持有良好积极的态度,基本保证训练和讨论的出勤率,上场后能注意到队友发言的意图并及时跟进,战术执行能力较强,场上沟通及时有效;

优秀(5分/5分):在良好的基础之上,能很好地领会队友的发言意图,结合本方立论和战术安排给予得当的追击或补充,场上能有效调动队友使全队发言意图基本统一。

4、应变能力

辩手在比赛中随时可能遭遇到意外情况,此时如何作出反应使局面得到控制或者扭转,就依赖于他们的应变能力。另外,由于一个立论体系中包含多个论点多个角度,在比

? 2011-1-28 19:59 ?

回复

赛中如何结合当时情况调整战术的侧重点——也就是平时常说的“大局观”——也属于应变能力的范畴,只不过那是一种宏观的应变而已。一个出色的辩手正是依靠其过人的应变能力做到赛场上的临危不乱和对比赛的整体把握的。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辩手最难培养的一项素质,有不少性格和天赋因素。

良好(4分/5分):即兴对辩总时间1分钟内不冷场且不出现明显游离于辩题外的发言,比赛时能准确理解对方的主要论点和攻击方向,能主动调整战术和论证、反驳的侧重点;

优秀(5分/5分):即兴对辩总时间2分钟内不冷场且发言能充分支持自己观点并对对方观点作出一定有效攻击,比赛时能准确把握双方的论证方向并从中梳理出较清晰的逻辑线,能带领队友调整战术并变更论证、反驳的重点。

5、分析能力

辩论不是耍嘴皮子,否则很容易陷入没有深度的就事论事或者事实的罗列,因此辩手应当具有充分的分析、思考能力。这种能力主要体现为分析辩题时的清晰性、逻辑性和条理性,即是否能把一个辩题的双方立场所依赖的各种前提、逻辑形式以及其中可能存在的矛盾、悖论等想清楚。不同于应变的是,分析时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可以允许辩手反复、充分地思考论证。良好的分析能力不仅是立论时的依托,也是应变的基础和表达对象的来源。一个只有执行能力而缺乏对辩题独立深入的分析的辩手,常常是难以真正吸引住听众也难以说出值得回味的话语的。 良好(4分/5分):能对辩题的一方立场提出成系统的一套观点并加以推证,采用的前提容易被认可,逻辑清晰无漏洞;

优秀(5分/5分):能对辩题的一方立场提出成系统的一套观点并加以推证,并能结合另一方立场对整个辩题进行较全面而清晰的综合辨证分析,采用的前提基本是为一般人公认或容易被多数人认可,逻辑清晰条理分明。

?

? 中华辩论 ?

102位粉丝

?

? 2011-1-28 19:59 ?

回复

?

? 中华辩论 ?

102位粉丝

?

4楼

除此之外,一个优秀的四辩还应该具备:

1、要具有先天的表演张力,要具有强烈的自我表现的欲望,要能够适当的威慑对方辩友、压住我方阵脚、煽动场下观众。

2、要有一定的撰写文章的能力,能够使用或幽默或豪迈或华丽等有特色的语言,并根据自身个性特长将文章的优势尽情展现出来。

3、要具有鸡蛋里挑骨头的批判性,且能将极度匪夷所思的理论说的尽量理直气壮、平易近人。

4、要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强烈的求知欲和广泛分布的兴趣点,在生活中搜集各种名言警句,并能将它们运用于赛场上。

5、要能够及时感知评委心思,并在最后的总结陈词中淡化我方劣势,突出我方优势。

5楼

培训流程

1、请指出以下文章所犯的至少十处典型逻辑错误:8分钟

如果说地理就是地理学家的爱人,那么,地理学家就是地理的爱人。地理可以分为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天文学、地理信息四类。地理学家和研究地理的学者,他们认为中学生没有必要学习地理。整个国家的地形和位置完全可以和这个国家的历史同时学习。他们主张可以把历史课和地理课合并,这样对学生是方便的。但是著名地理学家李四表示:“对于这件事情我没有问过,只是侧面了解一下情况,提点意见,仅供参考。这种观点不能说是全面的,也不能说是片面的。我的孩子就是一个喜欢把地理和历史结合在一起学习的人,可见这种教育方法适宜于中小学生。”众多地理学家纷纷表示:为了加快我国的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天文科学。因为在发达国家,天文科学发展很快。

可以明锐的指出逻辑错误,对该类错误形成条件反射,

? 2011-1-28 20:00 ?

回复

?

? 中华辩论 ?

102位粉丝

?

尤其是在四辩陈词中,有时甚至能达到拆散对方立论的效果。

请指出以上错误并进行反驳,不能回避。请对反驳进行再反驳。准备5分钟,20分钟(最后做)

6楼

2、辩题一:正方:法律有情;反方:法律无情 正方立论:我方观点是法律有情,理由如下:

1、从法律的制定来看。制定法律的主体是有情的——不管是古代的少数人立法还是现代的多数人参与立法,都是体现本阶级的“情”。我们这里所说的情,不是指私情,而是体现阶级意志的情,即因阶级立场而表现出的态度。法律是法的外化。是由专门机关制定的,无论如何,也是由人操办的,或多或少都会有人的情感注入其内。同时,我方强调,在今天探讨的法律是表现良法的法律,不是恶法,因为今天我们探讨这个辩题就具有当代的外延。当代社会是个文明法制的社会,在世界各国都没有恶法,如果对方辩友和我方探讨这个命题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2、从法律的实施的社会背景来看。现实生活的复杂性是法律所不能面面俱到的,而社会的人文化发展是人类所共同追求的目标。法律作为反映一个社会进步标准不能无情。

3、从法律的具体操作来看。法律的遵守、执行都要求法律有情。上面讲过,这里的情是由阶级立场而衍生的态度,而法律主要是用以解决阶级内部矛盾的工具。试问,解决内部矛盾还要“无情”吗?!我方立场中的情决不是“问世间情为何物”的爱情,而是体现社会的正义,制度的人道。

4、法律是维护社会的工具,可是它并不是冷冰冰的。它借助文字的表现出其深刻的“情”内涵。请对方辩友别以因为是“工具”就无情。就好象犯了“杀人者,非我也,兵也”的错误!

请分别对以上观点进行反驳和再反驳。10分钟 请从正反方观点中各抽出几个足以代表各项理论的关

键字,每条理论不得超过五个关键字。

请无间断地阐述正反方观点各一分钟,准备时间一分钟。

? ?

2011-1-28 20:00 回复

7楼

3、正方: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利大于弊 反方: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影响弊大于利

?

? ?

中华辩论 102位粉丝

请在20分钟的时间内写出立论,并写出四辩陈词的升华部分。请以四辩陈词的形式对立论进行反驳。交换观点,对自己的立论进行反驳。

?

? ?

2011-1-28 20:00 回复

8楼

4、正方:发展旅游业利大于弊;反方:发展旅游业弊大于利。 反方观点:

1.旅游业会引起物价上涨,破坏经济平衡,给当地居

?

? ?

中华辩论 102位粉丝

民的生活带来不便

2.破坏生态环境,污染自然环境,损坏历史遗迹。 3.破坏民族文化,特别使一些少数民族,因为外来民族的到来,使原本的民族文化逐渐同化。

4、发展旅游业可能不成功,造成浪费资源等现象。 5、为了盲目追求业绩,不知因地制宜而可以发展旅游业。

6、发展旅游业拆房,损害人权。 7、旅游会受到社会稳定等影响

8、埃塞尔比亚发展旅游只能去看难民,他们应该发展农业。

9、发展旅游业需要经济基础,但现在世界经济尚未复苏。

?

? 2011-1-28 20:00 ?

回复

?

? 中华辩论 ?

102位粉丝

?

10、旅游导致外来文化入侵,引起社会动荡。 11、客源会受到诸多不确定因素制约,因而容易亏本,如非典。

12、指责正方是无节制无限制的发展旅游业。 13、政策制定有问题,会影响到发展旅游业。 正方观点:

1、经济是根本,旅游能发展经济,那么其他的问题都会为了能发展经济而解决。

2、发展旅游业就要求我们要创造稳定的社会、便利的交通等有利因素。

3、可以促进国与国之间的文化交流。

4、发展,是有依据有规划的发展,要因地制宜。 5、是带动贸易交流的产业。 6、符合当今世界交流沟通的大方向。

7、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政策等不够完善是因为经济的基础没打好,而发展旅游恰就是固本培元。 对对方观点进行详细反驳,每个观点反驳1分钟;进行简洁反驳,每次发言不得多于15秒,不多于10秒更佳;对我方观点进行完善,巩固,补漏洞,阐述时间需多于一分钟;用我方观点反驳对方观点,不得超过15秒;从我方观点提出问题,不得超过10秒;再次反驳对方观点并提出我方问题。不得超过15秒。

初步制定标准,再次通过回归标准反驳对方观点。不得超过15秒

9楼5、问题应变

我方被对方炮轰至少30秒。

对方强势扣帽子。

对方将利弊比较曲解为有利还是有弊。 对方只提弊端否认利。 对方多次打断我方。

6、四大不可原谅错误

2011-1-28 20:01 回复

?

? 中华辩论 ?

102位粉丝

?

对我方已准备的问题未良好反击; 场上情绪化;

礼仪上和赛制上出现问题; 自由辩论耗时过多。

10楼1的解答:常见逻辑错误:1同语反复2.循环定义3.概念不当并列

4.偷换概念 例如:司马光说:“我要去看花灯。” 司马光夫人说:“家中这么多灯,何必去看?” 司马光夫人说:“我要去看游人。” 司马光说:\家中这么多人,何必出去看?\5.转移论题6.自相矛盾7.两不可8.以偏概全9.循环论证10.倒置因果 一、偷换概念、偷换论题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个思想必须与其自身保持同一,这是同一律的要求。可用公式表示:A是A,A表示 一个概念或命题。一个概念反映什么对象就反映什么对象,在同一语言环境中,它不能既反映这类对象,又反映彼类对象。在概念上有意识地违背同一律的要求而出现的逻辑错误,逻辑上称之为“偷换概念”. 其特点是有意不明确某个概念的含义,进而在这个概念中塞进新的含义。商家“买一赠一”的促销广告,玩的就是“偷换概念”的把戏。两个“一”的概念内涵大不相同。

在概念的运用方面,有的人是不了解某个概念的确切含义,以至在后面运用这一概念时改变了这一概念的含义。这种错误叫做\混淆概念\。 同一律还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命题肯定什么就肯定什么,否定什么就否定什么。一个命题必须具有确定的“真”、“假”意义。我们把不自觉地违背同一律的逻辑错误称为“转移论题”。其表现为在说话或论述中,把所要说明或论证的问题无意识地变成了另外的问题。比如小孩子讲话,前言不搭后语,即

? ?

属于此。

对于在命题上有意识地违背同一律的要求而出现的逻辑错误,逻辑上称之为“偷换论题”。其表现是有意识地改变论题内容,偷梁换柱,从而达到某种目的。例如清朝时,某一书生坐于高台之上读书,台高风大,吹得书页哗哗乱翻,书生随口吟出两句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居心叵测之人有意歪曲“清”字的含义,诬陷书生讽刺清廷没文化,犯了大不敬罪。 二、自相矛盾

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都是真的,其中必有一个是假的,这是矛盾律的要求。一个概念不能既是它,又不是它,就好像一个人,不能既是人又不是人;一个命题不能既肯定某一对象又否定这一对象。违反矛盾律的要求而出现的逻辑错误,称之为“自相矛盾”。 三、模棱两可

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都是假的,其中必有一个是真的,这是排中律的要求。

任何命题或者肯定某对象具有某种情况,或者否定某对象具有这种情况,二者必居其一,两个相互矛盾的命题不能同假。它要求在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中,必须旗帜鲜明地承认一个是真的。如果违背了这一要求,既不承认这个,又不承认那个,含混模糊,那就犯了“模棱两可”的逻辑错误。由于这种逻辑错误的特征是对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都予以否定,因此,又有人把这种错误称为“模棱两不可”。 四、循环定义、同语反复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就是用简明的语句概括地说明对象的本质属性。定义由被定义项、定义项和定义联项三部分组成。被定义项就是通过定义来揭示其内涵的概念;定义项就是用来揭示被定义项内涵的概念;联结被定义项和定义项组成定义的概念是定义联项。下定义有一定的规则,它要求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如果直接包含被定义项,那就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如果间接包含被定义项,那就犯了“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如“如果把?奇数?定义为?偶数加一?,那么?偶数?是?奇

? 2011-1-28 20:02 ?

回复

?

? 中华辩论 ?

102位粉丝

?

数加一?得到的数”。用“偶数”解释“奇数”,用“奇数”解释“偶数”,这一定义就犯了“循环定义”的错误。 五、概念不当并列 六、因果倒置 七、循环论证

论证就是用几个真实命题确定另一命题真实性的过程。论证有一条重要原则,避免组策略逻辑错误即论据的真实性不应依赖论题的真实性。论题能否确立依赖论据的真实性来论证,如果论据的真实性反过来以论题的真实性为依据,那就等于什么也没有论证。违反这一规则所犯的逻辑错误,称为“循环论证”。 八、推不出

论证的另一条重要规则是要求从论据出发能合乎逻辑地推出论题,即论据和论题之间要有必然的联系。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推不出”的逻辑错误。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情况:1.推理形式不正确 2.论据和论题毫不相干 3.论据不足 4.理由虚假

11楼

3、精彩立论、反驳和四辩陈词

立论:正方:谢谢主席,大家好!我方认为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利大于弊。在展开本场辩论

之前,我们先来明晰几个概念:什么是文化?文化是人类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什么是民族文化?民族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文化。那么什么是外来文化呢?我方认为正在进入一个民族内部,并与其社会发生作用,被其逐步接受的别族文化,即外来文化。今天,我们面临的是一个利弊交锋的辩题,利和弊从来都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结果,从不是建立在猜测之上的可能性,因此衡量利和弊只能由事实判断来得出。其次,利与弊谁大谁小,标准自然是必

? 2011-1-28 20:03 ?

回复

?

? 中华辩论 ?

102位粉丝

不可少的。我方认为用整体全局的眼光,发展辨证地来看,只要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发展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这就是利大于弊。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外来文化的本身有其优劣之分,但是我们从来不都是取齐精华,去其糟粕吗?我们从来不都是应该吸收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吗?我们从来不都是要做善于拿丕的新人吗,因此,决下能用错误引进民族文化带来的种种弊端来判定外来文化本身对民族文化发展的利弊大小。先让我们为大家展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吧!在文艺复兴的欧洲,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明使欧洲复兴成为可能。优秀的意大利古典作品哺育了具有高度英格兰民族性的莎士比亚。而中国呢,曾经与拥有古代西方全部文化遗产的阿拉伯人并驾齐驱的中国人却在此后的闭关自守中备尝落后挨打的教训。当我们今天再一次站在世纪之交的广阔舞台上,回顾几个世纪的世界文化的广泛传播和交流的时候,我们惊叹外来文化带来民族文化怎样的崛起和飞跃,我们相信任何一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只有在与外来文化的相互交融和碰撞中,才能够突飞猛进,我们也同样将相信,\海纳百川,兼容并蓄\正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坚强自信和历史价值的最佳体现。有道是:\不畏浮云遮望眼,只为身在最高源。\谢谢大家!

13楼煽动性总结陈词:尊敬的主席、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晚上好。实不相瞒,在参加这场决赛之前,我的心中

一直有一个疑虑——我很天真地认为对方辩友一定会戴着假辫子,包着过脚步,穿着唐装前来参加这场辩论赛!这样的装扮才符合我们今天的辩题啊!结果对方辩友的衣着打扮不禁让我受宠若惊,你们表面上违心地疾呼弊大于

?

利,却穿着代表西方文化的西装暗地里支持我方观点!在此,我谨代表我方选手向对方辩友的支持致以最诚挚的谢意!俗话说:道理越辩越明。我方观点地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正是得益于与对方辩友的观点之间的碰撞,由此可见,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绝对是利大于弊的啊! 其次,对方辩友一味强调外来文化犹如洪水猛兽,一旦引入会给我们的民族文化带来毁灭性的打击,但是文化的交流是相互的,决不是简简单单的强势吞噬弱势。众所周知,日本是中国的一个小小邻国,在经过中国文化几千年的渗透之后,我们可以说日本文化中处处存在着中国文化的影子,难道我们就可以说日本文化就是中国文化吗?同时我方认为爱国与接受外来文化之间并不矛盾,难道说我们接受了外来文化就不爱我们的祖国了吗?事实绝非如此!我想说我们要接受外来文化,同时我们的眼中仍然饱含泪水,因为我们仍然爱这土地爱得深沉! 再次,对方一边一再强调即使弊大于利他们仍然会坚持文化交流。但这其实只是一种美好的幻想,便徒生童话还要脱离事实!举个例子,是药三分毒,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吃药?那是因为我们看重的是那七分的药效。如果是七分毒性三分药效,那么请问各位,谁还敢吃药?不过对方辩友倒是给了吸毒者一个福音,他们可以说吸毒不用打吗囗啡,岂不省了止疼的钱啦!这样的观点岂不是会贻笑大方啊!

最后,我想说我们所提倡的接受外来文化绝不仅仅是为了自我的发展,而是为了促进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同时发展!曾经有一段灿烂的外来文化放在我们中华民族面前,我们没有珍惜,等到岁月流逝,我们才后悔莫及。民族文化发展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如果上天在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我会对那段文化说四个字:我接受你。如果非要在这份交流上加个期限,我希望是……一万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t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