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3-201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练习:2.7 李清照词两

更新时间:2024-05-16 07:2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梧桐(tónɡ) .卓尔不群(zhuó) .

B.当真(dànɡ) .吹毛求疵(cī) .C.憔悴(qiáo) .暗香盈袖(xiù) .D.堆积(duī) .情不自禁(jìn) .

茅塞顿开(sè) .埋怨(mái) .

处心积虑(chǔ) .窥视(kuī) .

乍暖还寒(zà) .寻觅(mì) .伺机反扑(sì) .

纱厨(chú) .

【解析】 B项,“埋”应读mán;C项,“乍”应读zhà;D项,“禁”应读jīn。

【答案】 A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莫道不销魂 .B.怎敌他、晚来风急 .C.雁过也,正伤心 .D.梧桐更兼细雨 .

莫听穿林打叶声 势均力敌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二者不可得兼 .

【解析】 A项,都为否定副词,不,不要。B项,动词,抵挡;动词,同等,相当。C项,动词,飞过,经过;名词,错误,过失。D项,动词,加上;动词,同时具备。

【答案】 A

3.下列词句,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B.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C.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D.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解析】 B项,应为“独自/怎生得/黑”,“怎生”是一个词,即“怎么、怎样”之意。

【答案】 B 4.填空。

(1)《醉花阴》中形象地抒发相思之情的三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醉花阴》中化用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是____________;化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

(3)《醉花阴》的主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声声慢》中连用叠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声声慢》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莫道不销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2)佳节又重阳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3)抒写了对远方丈夫刻骨铭心、委婉动人的相思之情 (4)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5)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二、课内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5~8题。

醉花阴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对《醉花阴》中词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薄雾浓云愁永昼”意思是说秋天日长,从清晨薄雾到入暮浓云,时光难以打发,因而为之生愁。

B.“瑞脑销金兽”意思是香料在香炉中渐渐烧完了。

C.“东篱把酒黄昏后”一句的“东篱”指菊圃。这里化用了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句。

D.“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设想主人公因思念而更显得憔悴的形象,属于虚写之笔。

【解析】 应为“实写”。 【答案】 D

6.下列对《醉花阴》的赏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词内容单纯,上片主要写秋日无聊秋夜凉,孤寂之感自生。 B.下片写重阳独酌,倍觉销魂,人比菊瘦。

C.词中作者善于以正侧结合点染之笔来塑造自我形象,词中对人物的容貌、服饰进行了简约的描述,便使一个闺阁佳人的形象呼之欲出。

D.全词正笔、点笔是实中有虚,情中有态,因此人物意态、形象立现,正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解析】 词中没有描述人物的服饰、容貌。 【答案】 C

7.“佳节又重阳”中的“又”字对句意表达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炼字。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应放到句中、全诗中,并结合意象、意境、表达技巧来做综合分析。“又”字表明再一次,又一次,强调词人与丈夫分离已久,已不是第一次在佳节时独守空房了,写出的分离之悲更深。

【答案】 这一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又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纱厨”往昔是与丈夫共用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

8.据元人伊世珍《琅嬛记》所载:“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忘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易安作也。”请问为赵明诚五十首所难掩的“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究竟好在何处呢?试用自己的语言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首先是这三句展现了两个镜头:一是凄冷的风穿帘而过,菊花满园,枯萎凋零的菊花在寒风中瑟缩;二是词人迎着寒风,看着菊圃中的菊花,顾花自怜,认为憔悴愁绝的自己比菊花更消瘦。其次,这三句是情景交融,创设出凄苦绝伦的境界。

【答案】 这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销魂”极喻相思愁绝之情。“帘卷西风”即“西风卷帘”,暗含凄冷之意。这三句工稳精当,是作者艺术匠心之所在。先以“销魂”点神伤,再以“西风”点凄景,最后落笔结出一个“瘦”字。在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妇与菊花相比,展现出两个叠印的镜头:一边是萧瑟的秋风摇撼着羸弱的瘦菊,一边是思妇布满愁云的憔悴面容,情景交融,创设出了一种凄苦绝伦的境界。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1题。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9.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乍暖还寒时候”是写一天的早晨,而不是写一季之气候。秋日清晨,朝阳初出,故言“乍暖”;但晓寒犹重,秋风砭骨,故言“还寒”;且下片“到黄昏”句正好与清晨呼应。

B.“这次第”三字极其有力,一笔收住,总括上述种种情景;“怎一个愁字了得”又放开一步,开拓出一种含蓄的境界,让人想象,发人深省。

C.首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直接抒情,表达的感情缠绵悱恻,为全词奠定了凄清的基调。

D.尾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与首句相呼应,使文章都笼罩在一种凄凉、低沉的氛围中。体现了女词人晚年寡居时凄清孤独的生活感受。

【解析】 表达的感情应为“哀婉凄切”。 【答案】 C

★10.(对应本课“重难突破”第4题)这首词中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淡酒、秋风、过雁、黄花、梧桐、细雨。 ①“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写词人的忧愁很浓。 ②“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抒写词人的天涯沦落之感。

③“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写自己孤苦飘零的晚境,正是愁上加愁。

④“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以声衬情,啪啪的雨声震撼着作者的心扉,简直让作者不能自抑忧苦之情。

11.该词最后作者以“怎一个愁字了得”收尾,也是蹊径独辟之笔。请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前人写愁绪,有的说愁有千斛万斛,有的说愁如江如海,总之是极言其多。这里却化多为少,只说自己思绪纷繁,仅用一个“愁”字如何包括得尽。妙在又不说明于一个“愁”字之外更有什么心情,即戛然而止,仿佛不了了之。表面上有“欲说还休”之势,实际上已倾泻无遗,淋漓尽致了。

三、课外阅读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13题。

点绛唇 李清照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祇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12.有人认为“愁”字是本词的“词眼”,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rk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