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
更新时间:2024-01-24 19:1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第一章 文学革命与五四新文学
第一节 概述 1.现代文学:不仅指时间,同时是指这期间文学作品具有现代性,是一个性质标志。用现代
文学语言和文学形式来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文学。表明中国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联系。(展新型 文学语言、形式)。2.1917年事中国现代文学开始的时间。3.1917年1月,《新青年》刊出胡适的《文学改良刍chu议》首次提出文学应该改良 标志文学革命开始。4.五四文学革命:文学语言以白话为主,废弃文言文。5.文学革命带来文学观念、内容、语言载体、形式各方面全新的革新与解放,其实绩体现在创作上。6.文学社团:各种团体中,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事文学研究会和创造社。7.文学研究会;在创作上提倡“为人生”的文学,在创作方法上强调写实主义。8.创造社:五四期间富有创新精神,主张“为艺术而艺术”大都侧重自我表现,带有浓厚的个人主观抒情色彩,不关注外部世界。9.湖畔诗社:1922年成立,以写作爱情诗闻名。闻一多、徐志摩倡导新格律诗。 二.论争(斗争):与文学旧势力
五四文学革命与守旧的文学思想发生了冲突和斗争:1.1919年初,新文学阵营开展对以林纾为代表的守旧分子的争斗。(林蔡之争)蔡元培 2.1922年,新文学阵营又与“学衡 ”派进行了斗争。3.与《学衡》相呼应的有章士钊的《甲寅》上的复古调 。
三.文学革命的史绩:1.白话文普及2.外国文学涌入,新文学社团风起3.文学理论取得初步成果。4.出现引人瞩目的作品。但是具有局限性,它一味的对西方文化接受。 第二节 鲁迅与现代小说的开端
一.20年代(三类小说)活跃在文坛上:1.以文学研究会作家为主体的问题小说 2.以文学研究会作家为主题的乡土小说 3.以创造社作家为主题的自叙传抒情小说 二.鲁迅 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字豫山,现代小说之父,受进化论的影响。
1.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2.评价《狂人日记》: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1918年5月发表在《新青年》上,它标志着五四新文学创作的伟大开端。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自一问世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在思想上,《狂人日记》是中国五四新文学的一篇总序,它体现了文学上的彻底反封建的总体倾向。《狂人日记》对封建制度和礼教的揭露与批判是多层次展开的。(表现深切)。在艺术表现上,《狂人日记》冲破了传统手法,大胆采用了现实主义与象征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效果。(格式特别) 三.现代小说作品
1.《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其中《呐喊》中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两篇。《阿Q正传》是鲁迅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小说创作上的一个杰出成就。(形喜事悲)悲剧。 2.题材:a.在《呐喊》《彷徨》中,农民题材的小说占有重要的位置。(对农村妇女的关注)《离婚》写农村女性的。b.在《呐喊》《彷徨》中还有大量知识分子题材的小说。《伤逝》唯一 一部爱情作品。 3.《故事新编》鲁迅自己认为,这是一部“神话、传说及史实的演义”的总集。特点:a.《故事新编》的写作上的鲜明特点之一是依据古籍和容纳现代。(有鲜明的艺术风格)b.不是“将古人写的更死”,而是将古人写活,这是《故事新编》有一个重要的艺术特色。C.运用“油滑”手段,在穿插性的喜剧人物身上,赋予现代化的细节,为“借古讽今”服务,这是《故事新编》的重要手段。 四.小说(27页):
文学研究会以“为人生”为基本创作宗旨,“为人生”而艺术。出现“问题小说”最早的问题小说家是:罗家伦 同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还有:冰心的《斯人独憔悴》卢隐的《海滨故人》许地山的《商人妇》王统照的《沉思》
五.乡土文学:到20年代中期,“问题小说”逐渐式微,“乡土文学”则走向勃兴。乡土文学突破五四文学的局限。乡土文学作家崛起于1923年左右,代表作家有王鲁彦、废名。许钦文等。王鲁彦《柚子》《黄金》。废名(冯文炳)《竹林的故事》抒情写意小说。许钦文的《鼻涕阿二》 乡土文学的成就:(20年代)乡土文学小说家们还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许多富有色彩的地方风俗画,大大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文学画廊。
六.郁达夫与艺术派小说:创造社的特征是“为艺术而艺术”,创造社小说作品呈现出浓烈的表现色彩,对自我心灵的强烈抒发、对生活的浪漫叙写,以及对于个性解放的热烈追求,是创造社小说创作的显著特征。(30页)
郁达夫:浙江富阳人,于1921年结集《沉沦》出版,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郁达夫在散文、旧体诗词等领域有很高的成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卓有成绩又独具风格的优秀作家。
自叙传抒情小说:(以小说抒情)自叙传的内涵:他们的作品多以作家个人的经历为创作基础,着重表达个人内心对于客观世界的感受,作品带有作家强烈的主观情感投射,而作品的叙述视角多是第一人称,主人公形象也多有作者的强烈投影,从而形成作者、叙述者与人物的三重合一。
七.郁达夫作品中的零余者形象分析:1.大多是遭受社会压迫,无力把握自己命运的小人物。2.愤世嫉俗、伤感忧郁、内向而敏感、孤傲而又自卑,是他们共有的气质3.《沉沦》中的主人公,因得不到爱情,受日本歧视,而变态以至自虐和自杀。《茫茫夜》当中的于质夫因报国无门而纵情酒色。4.都不容于那个黑暗的社会,因此作者创造一系列形象,不仅是对自己精神困境的一种表述,而且也是经过自我拷问、探寻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世界,以此显示出批判的锋芒。
八.郁达夫的写作风格:1.在20年代,郁达夫的写作风格有所变化,他的创作题材不再局限于知识分子领域,创作的感情基调也有所改变。2.30年代,郁达夫的创作风格又有新的转变,首先是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面更为宽广,关注中心由早期的“性”的苦闷描写转移到“生”的苦闷的思考。
九.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曾长期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教育文学家”。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夜》。在小说体裁之外,他还创作过不少优秀的散文和童话作品,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优秀的散文家,也是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开创者。其中的散文作品有《没有秋虫的地方》和童话作品《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篇。
1. 叶绍钧的写作风格变化:在早期他创作的的领域侧重于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进行描摹与揭示。1925年《夜》的出版使他的作品中增添了亮色,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之后他的作品情绪氛围也较之前的完全的“灰色”有所转变,增加了一些光明和亮色,作者的感情也不再是单纯的对弱者的讽刺与揭露,增添了对于勇者的歌赞与褒扬。1928年,他出版了长篇小说《倪焕之》,作品的问世,标志着叶不但在小说体裁的开拓上做出了贡献,而且,在表现撒谎那个火内容的广度上也有拓展。作品最大的特点是将知识分子个人的人生道路与对时代社会的探求结合起来。2.他小说的共同点:在叙述语言上,叶也是从生活本身出发,注重炼字炼句,语言精炼准确。纯正规范,这对于中国现代汉语的规范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第三节:郭沫若与白话诗的崛起
一. 诗歌的发展过程:词曲化的新诗—自由诗—小诗(冰心为首)—新格律诗(在自由诗的基础上产
生的)—象征诗—现代诗(五四的爆发) 二. 早期的白话诗:代表人物是:胡适 刘半农
1.1918年1月《新青年》发表了胡适、沈尹默《月夜》、刘半农的九首白话诗。标志着新诗在寻找新语言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2.胡适:胡适的诗集《尝试集》于1920年3月出版,是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白话新诗集。(46首新诗)其中《关不住了》标志着他脱离了半百半文言的诗。《鸽子》 3.刘半农:他对于新诗的形式颇多关注《教我如何不想她》(她指代祖国),这部作品具有多层阅读方式。《瓦釜集》是新诗史上第一部用方言写作的民歌体新诗集。 4.俞平伯:于1921年组织了五四新文学革命的第一个新诗社团——中国新诗社,出版了第一本诗歌刊物《诗》月刊(后算作文学研究会刊物)。 5.朱自清:长诗《毁灭》,周作人也一度的写作新诗,《小河》以其语言的朴素,节奏的纡徐有致,与诗之深深的忧惧情感构成张力,不愧为当时新诗中的杰作。 三.郭沫若与《女神》:
1.郭沫若:恶魔诗人,受到泛神论的影响,,原名郭开贞 ,沫若是他1919年发表新诗的笔名。郭沫若的《女神》为诗坛开了浪漫的新风。
2.《女神》及其新诗:①自我抒情主人公形象 ②《女神》想象力:飞腾的想象力③形象特征:壮阔性 奇特性(奇异性)飞动性 ④彻底的自由诗,不受约束,没有外在的律的约束(几言形式),受到内在律的规范(诗人的情绪 情感)—如何理解《女神》中的我:“大我”“小我”1.一个“开辟洪荒的大我”的抒情形象,五四时期崛起的中华民族的自我形象。2.指诗人小我,他是五四时期诗人自我灵魂与个性的真实袒露,也是中华民族时代觉悟的自我形象,是民族精神与作家心灵的和谐统一,因而具有强烈的的艺术感染力量。—《女神》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的意义和贡献:①集中而强烈地表现了冲破封建藩篱、扫荡旧世界的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是鲁迅所张扬的“摩罗诗力”的具体体现②奇特雄伟的想象扩大了新诗的表现领域,创造了全新的现代诗歌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③诗的抒情性与个性
化的本质得到了充分重视与加强;创作形式自由多变,大量采用比喻、象征手法,以人格化的自然为主,也化用了古代神话、历史故事甚至西洋典故,形象选择巧妙、恰切而新颖,证明新诗在艺术上足以充分表现新的时代与生活,在许多方面超过了旧诗词。
3.湖畔诗社:是指汪静之、应修人、潘漠华、冯雪峰(中国真正做情诗的人)等人。他们于1921年左右写诗,1922年在杭州成立湖畔诗社。
4.小诗:是20年代流行的一行到四行的小诗。多抒写个人即时的感兴,或托物喻理,或借景抒情。(小诗的定义)他的形成受到了周作人所译介的日本的短歌、俳句影响。最早的小诗作者有朱自清、刘半农,对诗坛影响最大的就是冰心的《繁星》《春水》。冰心的小诗,从形式上看,最短两行,最长的18行,一般的是三、五行。同时宗白华的《流云》以及徐玉诺和何植三的小诗都产生过一定的影响。小诗的讲求凝练与侧重表现内部世界,在诗的艺术探索历程中具有桥梁的意义。
6.冯至:本时期的诗风是浪漫主义,有诗集《昨日之歌》是抒情诗歌。鲁迅称冯至为“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 7.新月诗派:朱自清称之为格律诗派。新月诗派和象征派在20年代中期,对于新诗的发展形成重大的影响。新月诗派是后起的新月派。新月诗人批判《女神》抒情太泛滥,形式太自由。朱湘是前期新月诗派的重要诗人。有诗集《夏天》《草莽集》《石门集》《永言集》,朱湘曾计划用叙事诗的体裁称述华族民性的各相,结果只完成了《王娇》《猫诰》。 闻一多是主要代表人物。还是新格律诗理论的奠基者。代表作有《红烛》《死水》。.新月诗歌理论核心:(是闻一多提出的)讲究“三美”:音乐美 、绘画美、建筑美。其中徐志摩:代表作《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徐志摩诗歌艺术风格:①语言柔和婉约,清新明丽②表现手法多种多样(运用象征手段)③音节和谐,富有音乐美。
8.象征诗派:指以1925年出版李金发的诗集《微雨》为起点的,活跃在20年代中后期的诗派。《微雨》标志着象征诗派的开端。代表人物有李金发、创造社三诗人穆木天、冯乃超等人。李金发的代表作有《微雨》《食客与凶年》《为幸福而歌》 9.象征诗派的艺术手法:①通过象征性的形象和意境去暗示诗人心灵世界的某种感受。②奇特的想象力和新奇的比喻③大量的运用通感手法 第四节;戏剧创作
一. 文明新戏——话剧起步
二. 1.爱美剧:即“非职业”的业余演剧,以摆脱商业化倾向,不受“座资底支配”,进行严肃的艺术
创造。(胡适的《终身大事》与南开新剧团的《新村正》等是最早运用现代话剧的形式表现五四时代精神的剧作)2.小剧场:①与文明新戏不同,主张话剧应该走职业化,正规化路线②提出了一整套的戏剧表现模式。打破第四堵墙的理论。 三. 社会“问题剧”:丁西林(物理学家、戏剧学家他的话剧创作别具一格,具有独特性)他在1923
年写出第一部独幕喜剧《一只马蜂》一鸣惊人。出发点并不是关注社会人生现象,不强调戏剧的教化功能,而是凭借自身的幽默。朱自清所说的“平淡的幽默”正式丁西林在这时期喜剧创作的美学特征,也是剧作家对中国现代喜剧的独特贡献。 第二章 30年代文学
一.30年代文学特征:1.题材方面,题材空前规模的开拓和表现角度新开掘。(五四文学时代是知识分子题材)2.文学内容的变化必然引起相应文学形式的变化。(中长篇小说盛行)3.在叙事体作品中,心理刻化得到特别重视和发展(吸收西方文化创作)4.比较成熟的作家大多形成了自己的艺术世界(茅盾的《子夜》都市世界、老舍的《四世同堂》北京小市民世界即城市贫民、巴金的热情忧郁的青年世界《家》、沈从文湘西边城世界) 二.五四新文学是第一个十年,1928-1937是第二个十年即30年代文学。不同点:1.五四新文学自由创作消失,30年代文学主潮随时代的发展空前政治化。2.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建立3.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地位的确立4.在创作实践方面:文学创作呈现多元并存格局(左翼文学为主潮、京派和海派丰富文坛、老舍、巴金为主线民主主义文学创作)
1928年发生了重要的转折,以太阳社为首的提倡无产阶级,创造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后期创造社也提倡无产阶级文学)
三.左翼文学:左联: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鲁迅、冯雪峰、冯乃超、田汉等四十人出席)
1.“左联”进行的一系列的文学活动;①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译介与传播。②自觉地加强了与世界文学,特别是世界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联系。③推进文艺大众化活动④积极开展创作,“左联”作家如鲁迅、茅盾、丁玲等有出色的成就,同时也培养了大批新作家。
2.文艺思想的论争,是30年代文坛的突出现象:①关于“文学基于普遍人性”的论争:发生在左翼作家与新月派理论家梁实秋之间。他批判左翼作家,批判否定文学要为政治服务,主张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人性,提出“文学是没有阶级性的”,主张“天才”创造文学。鲁迅站在中立的立场指出文学与阶级性的关系,是都带,而非只有。双方都有对有错。②关于“文艺自由的论争”主要发生在“自由人”(文学不附属任何人,任何阶级)胡秋原、苏汶和左翼作家之间。严厉批判否定左翼作家。最后问题升华到政治问题。③关于“性灵”学的争论:创作以自我为中心,闲适为格调.李雨棠关注人的内心,(即使有合理之处,但是在当时的年代是不适应的)④“京派”(北方作家群)的争论:沈从文、老舍、朱光潜强调文学要与时代、政治保持一定的疏远,但没有深入下去,“文学和政治之间的关系”具有理论意义。总之:30年代的文学,是在文学外围开展争论,没有触及内部根源,而且在政治的干扰下转向政治问题,具有局限性。
四.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乌镇人。中国第一批党员,以社会学家的身份进行创作,敢于涉足于重大体裁,开创社会剖析小说范式。1928年开始创作处女作《蚀》三部曲,他是左翼创作骨干,国家设有“茅盾文学奖”奖励长篇小说创作,每四年一届。
1.关于文学样式:社会剖析小说范式(体例)特征:①反映刚刚过去或正在发生的社会现实②坚持用先进的社会科学理论来分析社会生活,以拓展形象思维的深广度③依据典型环境塑造和解释典型人物④在戏剧性强的情节中、突现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
2.作品:①名作《蚀》主要表现小资产阶级女性,资本家。由《幻灭》《动摇》《追求》组成。是由三个独立成篇、相互间又有内在联系组成。各自独立成篇,互不影响,能够完整表达,但有一脉相承在精神意志上。②《子夜》是茅盾的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部作品。《子夜》的问世,标志着从五四期间发轫的中国现代长篇小说至此已经完全发展成熟。“宏伟著作”宏伟叙事的巨大规模。以主题先行的方式,理念化色彩过强,忽略生活中小事。文章有五条并进的线索,网状结构。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是:吴荪甫,代表民族资产家。
《子夜》的艺术特征:1.形成了作品气势宏伟的艺术构架2.对于生活场景的准确描写,对于人物心理的细致把握。缺点:在描述工阶级和农民生活场景时显得较为单薄,人物形象存在概念化缺陷。这显然是作者用力不均所致,也因为作者对于乡村和工人生活相对不熟悉、缺乏丰富的生活材料。 五.沈从文:1.介绍:善于叙述湘西世界的人文风情,田园小说,形成自己独特的文化理念,“抑城市扬农村”。2.作品:第一部作品集《鸭子》,中篇小说《边城》长篇小说《长河》《八骏图》《新与旧》《月下小景》《阿黑小史》3.沈从文的理想由小说中的湘西和都市两部分构成,这两部分相互对比,相互发明,前者使后者“真正呈现出病态”。后者使前者“具有了理想化了的形态”。在湘西世界中,沈从文正面提取了未被现代文明浸润扭曲的人生形式。《神巫之爱》《月下小景》《龙朱》以民间传说和佛经故事敷衍成篇,从未染现代文明之前的历史中寻绎理想的人生形式。4.《边城》是支撑他所构筑的湘西世界的柱石。现实与理想相结合,隐性悲剧。《边城》的世界其实并不平静,尽管作者无意将故事的悲剧内涵写的触目惊心,其故事情节仍然包含了强烈的悲剧性。5.沈从文小说《边城》的美学特征:①用写意和点染的笔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呈现出水墨山水画的效果②人物性格缺乏一种内在的矛盾和冲突,呈现出一种扁平状态,体现一种单纯的淳朴和自然美。③浑圆与完整的审美神态④强烈的情绪化和抒情特征。6.乡村和都市对立的艺术世界:把赞美的目光投向农村。“非都市,而颂乡野”:“扬卑贱抑豪绅”都市系列《八骏图》《绅士的太太》《都市一妇》《大小阮》湘西系列:理想人生《边城》现实人生《丈夫》《柏子》。 六.老舍:原名舒庆春,写自然风光,风土人情,出于社会底层。他的作品从内容到语言京味强,长篇《骆驼祥子》1.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①老舍的创作视角不是现实世界的阶级状况,而是文化对于人性以及人伦关系的影响。(文化伦理形作家的独特视角)②构筑了三类市民形象:分别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形态。(老派,新派,理想市民) 七.巴金 :P99原名 李尧棠 “巴金”是他发表小说《灭亡》时开始用的笔名。他提倡无政府主义思想 蔑视一切力量,眼中没有束缚。1.作品分为;前期(1929--1941)后期(1941--1949)特点 :前期:单纯直接,致力于描写浪漫。青春的赞歌强烈的感情色彩是主要特色。 后期:《憩园》《寒夜》深沉的悲剧艺术。关注平凡人的日常琐事,更多表达的是对人性的关注。2.作品解读:处女作《灭亡》灭亡为新生。①青春三部曲:《死去的太阳》《灭亡》(是悲剧)《新生》使读者第一次看到属于自己的读者②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女性在他的笔下特别有光彩。③激流三部曲:《家》《春》《秋》其中《家》的影响力最大。最初仅仅写一个封建大家族的衰落,后来写黑暗社会的压力。
3.《家》的艺术特色:①在结构上情节完整,线索分明。②写出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以抒情的笔调 ③浓烈的抒情性 ④语言清新明丽,朴实无华,不尚雕琢如行云流水,酣畅自然,在朴实的叙写中 含有
浓郁的抒情因素。·
4.在《激流三部曲》中 巴金是如何塑造高觉新这个多余人物的:①表面上看:觉新是个动摇的人物,而实际上他内心却经历着新旧两种观念的激烈冲突。巴金将这种冲突写成是民族积淀心理在西方民主思想冲击下的痛苦挣扎,从而体现出历史的深度。②为写好人物的心理活动,作者还让觉新大段倾诉自己的内心情感,并用了很多富有人情味的细节回忆,强烈的衬托出人物心境。③巴金十分注意表现觉新的人性美。总之觉新作为中国新文学史上“多余人”的代表,其艺术魅力是显而易见的。(多余人:能够清楚看到问题根源,却没有能力去改造)人物本身具有双重性格。(典型人物:指既是生动真实的人物自身,同时还代表广大的一类型人物)。 5.《寒夜》是最能代表巴金后期创作水平与风格的一部长篇力作。40年代作家迎来第二个创作高峰;后期代表作《憩园》。 6.前后期的不同点:前期:多描写浪漫的,理想的,带有无政府主义色彩的英雄人物,作者常常单纯的,直接的倾吐热情,主观色彩浓厚。后期:注重描写平淡琐屑的凡人小事,并从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创作热情由浮躁转向沉静,有意识的追求抒情写意的客观化。 第七节 :小说创作 P152
一.30代的文学创作小说的创作的成就高。小说的门派:1.左翼作家群:代表作家主要有蒋光慈 、华汉、柔石、丁玲等无产阶级文学倡导期的革命作家及“左联”成立以后出现的一批青年作家,如张天翼、沙汀《法律外的航线》等。作品:柔石著名的中篇小说《二月》和短篇小说《人鬼和他的妻的故事》《为奴隶的母亲》。2.京派作家群:京派作家一般都具有学者身份因而能保持从容矜持的文化心态,不求新趋时,对日趋革命化,政治化的新文学不能认同,而是坚持五四文学的文化型传统。“京派”是一个涉及面较广的文学派别,包括一大批的作家,诗人及理论批评家,就小说而言,主要有老舍(前期)、沈从文、废名(冯炳文)、老向等。老舍是30年代重要的小说作家之一。沈从文 是京派作家的主要代表。3.“新感觉派”作家群(海派文学)“新感觉派”是指30年代以《文学工场》《无轨电车》和《现代等杂志为主要阵地从事小说创作的一批作家,他们的创作主要受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在艺术上,注重表现人物的感觉心理强调抓取人的刹那间的感受和感觉,以象征和暗示等艺术手法精细描写,所以又被称为“心理分析派”。主要作家是施蛰存《梅雨之夕》《善女人的行品》和《小珍集》其中《春阳》是较为优秀的成功之作。被称为“新感觉派的圣手”和“鬼才”的穆时英的早期作品《南北极》。刘呐鸥的短篇小说《都市风景线》 。P157李劼人的大河系列,《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大波》。 二.主要作家:
1.丁玲:原名蒋伟,蒋冰之。是一位与时俱进的女作家“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毛泽东曾经这样评价他。在他的创作之中最引人注目的主要有两类作品(关注女性):一类是以她的成名作《莎菲女士的日记》和后期《我在霞村的时候》《在医院中》为代表的被称为是女性的“自叙传、血泪书和忏悔录”的一些作品。另一类是以早期的表现知识分子题材的《韦护》和表现工农斗争题材的《田家冲》《水》以及后期表现土改题材的《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等为代表的小说,牢固的奠定了丁玲在革命作家中的突出地位。*****对丁玲前期作品的评价:①开拓意识强,有三次显著突破(从叛逆苦闷的女性—革命知识分子—表现工农斗争)②始终注重表现反抗或革命的主题。丁玲是五四文学后第二批女作家③创造了以莎菲为代表的倔强孤傲的女性形象系列,细腻越轨的心理描写一以贯之。
2.张天翼:原名张元定,讽刺小说,儿童文学作家。1932年起,他还写过一些儿童文学作品《大林和小林》《奇怪的地方》《秃秃大王》。在张天翼的作品中,他的小说以对小市民卑锁心理的刻画著称,短篇小说《包氏父子》便是这方面的代表。《华威先生》发表前后,张天翼还写了《谭九先生的工作》及《新生》,都是其讽刺佳作,后一并收入短篇集《速写三篇》。 3.叶紫:是左联后期的青年作家,原名俞鹤林 《丰收》是他的成名作和代表作。集中描写的是农村的“丰收成灾”这一悲剧性的社会畸形现象。
4.吴组缃: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少数的几位以不多的作品确立其文学史地位的作家。《官官的补品》《一千八百担》《天下太平》和《樊家铺》。 第八节 诗歌创作
1.大体上说,活跃于30年代中国诗坛的,主要有三股诗歌潮流,即政治抒情诗歌(唱赞歌)、唯美诗歌(搞纯诗理论创作)和乡土诗歌(贴近农民的接受层次。) 2.政治抒情诗主要由两部分人组成:一是后期创造社和太阳社的诗人,二是“中国诗歌会”的诗人。 3.殷夫:原名徐祖华,人们将他的代表作称为红色鼓动诗“(内容写斗争的,语言短,像鼓点似的)
4.1932年9月成立“中国诗歌会”,他们提倡诗要有现实主义,要大众化。“要使我们的诗成为大众的歌调”他们反对新月派和现代派的唯美主义,积极倡导诗歌的大众化。蒲风:是中国诗歌会最具代表性的诗人,长篇叙事诗《六月流火》,诗歌集《茫茫夜》《摇篮曲》。红色鼓动诗与中国诗歌 会在鼓动人们斗志方面有积极作用,但与左翼相同将诗歌政治化。
5.唯美派诗歌主要是指后期新月派和现代派的诗歌创作。新月派诗歌的主要创作力量是徐志摩,陈梦家、卞之琳等。主张纯粹的自我表现和为艺术而艺术。总体上,他们的创作倾向是远离时代和人民的,但是另一个方面,他们严肃认真的艺术追求和唯美艺术观使他们在艺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同属唯美而又与新月派的思想倾向相近的是30年代的现代诗歌派,主要人物有戴望舒、金克木、何其芳、卞之琳等人。现代派的得名除了是因为他们主要以《现代》杂志为阵地之外,还因为他们在思想艺术上受到了西方现代主义的重要影响、现代诗歌派在表现脱离时代与人民而注重表达内心世界的孤独、寂寞和惆怅等狭小的个人情绪方面,与后期新月派基本一致。
6.现代派的艺术成就:在艺术上,现代派主要以象征为中心,并不是直接抒发内心的情感,而是将其外化为美的形象。因此使诗歌的语义和内涵更有暗示性、不确定性和多义性的特点。
7.乡土诗歌:30年代有一批以艾青、臧克家(臧克家在当时便被称为农民诗人和乡土诗人)、田间、为代表的诗人。艺术成就:他们既能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注重反映中国社会的乡土人士,又能注意吸收现代主义的艺术表现方法;既不像“中国诗歌会”的诗人那样图解政治,又不像唯美派那样常常形式主义地玩弄技巧。
8.作家:艾青:1933年初第一次以“艾青”的笔名创作了他的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之后又自费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艾青吸收象征派诗歌的抒情艺术,以宏阔的胸襟、广泛的题材、深邃的情感、自由的形式和象征与写实相结合的手法,赢得了很高的声誉,被胡风称为是“吹芦笛的诗人”。 9.戴望舒:浙江杭州人,他的成名作是《雨巷》象征当时黑暗的事实,表达了失望又希望,彷徨又追求的矛盾心理。诗作发表之后,被称为“雨巷诗人”。艺术特色:象征是《雨巷》最为重要的艺术特色,而优美的旋律和流荡的节奏,也是这首诗的主要特点。语言形式:《雨巷》的诗句长短错落,音调和谐,节奏低沉徐缓,多次使用的复手法,不仅大大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气氛,更加美化了诗歌的韵律,增强了诗作的音乐性。在1932年他发表了被称为“现代派诗歌的艺术纲领”的《望舒诗论》阐述了《雨巷》后的诗歌艺术追求。所突出的中心问题是诗的“情绪”,认为一.诗的要旨在于它的“情绪”。诗应当将自己的情绪表现出来。二.为了有效的表现这种“情绪”,应该破除种种人为的“戒律”,包括新月派及其《雨巷》时期“三美”的艺术追求。三.诗歌必须找到表达情绪的独特技巧。“新的诗应该有新的情绪和表现情绪的形式”。 10.戴望舒诗歌的特征:①注重表现诗人所敏锐感受到的或者朦胧、或者明朗的“诗情”,是他这个时期诗歌创作的主要特点。戴氏诗歌的“情绪性”特征不仅更加强烈,而且还为不同情绪的表达找到了相应的技巧与形式。《寻梦者》②长于情绪的细腻体味而淡于激情的直接抒发,是戴望舒诗歌创作的第二特点。戴望舒诗歌的情绪表现方式在其爱情诗种表现尤为明显。他的爱情诗往往没有狂热的爱情呼号,而只是一种对于恋情的沉迷和对爱的苦涩的咀嚼,有时甚至是一种玩味与欣赏。《八重子》。戴望舒的诗歌侧重借鉴并娴熟运用了象征主义的象征、隐喻、通感、移情和奇特的观念联络等表现手法。 11.臧克家:1933年臧克家出版了第一部诗集《烙印》,这是他的代表作和成名作。《运河》。臧克家30年代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描写农村的生活面貌及农民的苦难命运的,他也因此被称为“农民诗人”和“乡土诗人”。《老马》是他最负盛名的短诗。用老马来体会农民。臧克家诗歌最重要的思想特征是其所自称的“坚忍主义”的人生态度。臧克家的很多诗篇都深入发掘和赞颂了中国农民的“坚忍主义”的生活态度。臧克家的诗作凝练集中,往往篇幅简短,却有很大的容量。臧克家讲求意境,他的诗往往深沉含蓄,在冷静、客观的描述当中蕴涵着强烈的情感。 第九节:散文创作概况
1.在抒情散文方面,何其芳和丽尼是较突出的。何其芳有抒情散文集《画梦录》。 2.在叙事散文方面,有李广田,散文集《画廊集》陆蠡有散文集《海星》《竹刀》
3.30年代哲理散文写的较有特色的是丰子恺、梁遇春。丰子恺有散文集《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 第十节:戏剧创作概况
1.1930年至1932年间相继创作了《五奎桥》《香稻米》《青龙潭》合称“农村三部曲”
2.本世纪初从国外泊来的现代戏剧,在1928年由洪深、田汉等命名为“话剧”,以区别于传统戏曲。“话剧作为”中国现代戏剧名称的确立,成为中国现代剧本体自觉的标志之一。
第三章:40年代文学(1937—1949十二年) 第一节:概述
1.40年代文学,又称现代文学的第三个十年,文学形成国统区文学、解放区文学、沦陷区文学同时并存的格局。
2.两个特征:阶段性、地域性。
3.阶段性的表现:可分为三个阶段,①抗战初期(1937年7月—1938年8月)这个时期的文学特征是:积极的英雄主义和昂扬乐观的气息是这个时期文学的主导风格,文学体裁则往通俗化,小型化,轻型化(介于文学与非文学之间的亚文学)(更有利的配合形势,利于宣传)方向发展:速写化的小说、墙头诗、朗诵诗、传单诗、枪杆诗、活报剧风行一时,报告文学和朗诵诗比较繁荣。②抗战中期: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具有史诗格调的优秀作品。知识分子题材的创作得到回复和强化,小说、戏剧和诗歌中的知识分子题材出现了一个高潮。以知识分子为题材的原因是:以知识分子自身对自己命运道路与国家命运道路探索相结合,以小见大。③抗战后期及解放初期(1944年9月—1949年9月):作为时代政治的反映,讽刺成了这个时期文学的主要色调,喜剧品格在小说、戏剧、诗歌、杂文等领域中得到了积极的发展。通过讽刺来表达他们心中的不满。
4.这个时期的文艺思想论争比以前两个时期更为激烈频繁:①抗战初期关于文艺与抗战关系以及抗战文艺公式化、概念化问题的论争。主张将文学从商场和情场上解放出来。②是1939年至1941年展开的关于文艺的“民族形式”问题的讨论。讨论民族形式的来源。③是1945年至1949年关于现实主义与主观论的长期论争。(对于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论争源于胡风文艺思想与毛泽东文艺思想的冲突,直接导火索则是深受胡风影响的舒芜的长篇论《论主观》。 5.《讲话》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和毛泽东《讲话》在次年公开发表,是系列讲座,是抗战文艺运动中重要的历史事件,也是解放区文学运动的发展标志,以此为标志,解放区文学运动分为前后两大阶段。解放区文艺运动的核心内容就是《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代表了战争时代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文艺的特殊要求。毛泽东《讲话》的中心是解决文艺为群众及如何为群众的问题,目的在求得文艺对革命的有力配合。《讲话》在文艺与政治的关系的论述中,明确以政治标准为第一,艺术标准为第二,对文艺自身的特点与规律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
6.《讲话》的内容:《讲话》的中心是解决文艺为群众及如何为群众的问题,目的在于求得文艺对革命的有力配合:①是提出了文艺的服务方向,即为工农兵服务。②是提出了如何为群众服务的问题:即“普及与提高的关系”③解决了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要求作家必须要深入工农兵生活。④阐述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强调文艺从属于政治,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⑤提出要开展文艺斗争,开展整风运动。
第二节:国统区的文学创作(暴露与讽刺) 一.小说:
1. 抗战时期小说创作的主流题材是抗战。对英雄的塑造。《一个连长的战斗遭遇》 2. 以社会剖析和世情讽刺为主题的小说(讽刺题材)张恨水《八十一梦》 3. 注重文化分析的支流:沈从文的《长河》 4. 关注知识分子人生道路的题材,钱锺书的《围成》
二.诗歌:(政治讽刺诗)40年代的国统区先后出现了两个重要的诗歌流派:七叶诗派和九叶诗派 话剧:(见书本194页) 三.主要作家:
1.路翎:是真正能代表“七月派”小说的创作风格,显示“七月派”小说创作实绩的。写作特点:高强度的心理描写,或心灵搏斗的艺术,1943年3月作为“七月新丛”之一出版的《饥饿的郭素娥》为他的早期小说的思想艺术作了一个总结。长篇小说《财主底儿女们》是路翎的代表作,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优秀力作。全书分为上下两部,在40年代后期,路翎还创作了长篇小说《燃烧的荒地》,中篇小说《蜗牛在荆棘上》。从艺术上看,他的这些小说也许不够精致。感情的抒发也许不那么节制,但却别有一种狂野雄放、元气淋漓的风格,有力地传达了路翎所理解的“艺术的原始强力”。原始力指的是:作家的主观战斗精神,主观感情。 2.钱锺书:《围城》仅有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短篇小说集《人.兽.鬼.》他的主要精力是在中外文学研究上,著有诗学专著《谈艺录》与《管锥编》。《围城》是学人小说。学人小说指的是:学习人生精力,把古今中外的许多文化典故知识都写进小说;把知识写进小说,知识就变成了一种表现手
段,增加了小说的表现力,使小说具有独特的美感。《围城》的思想意蕴是多层次的,大致可分为三层个层面:一是社会批判层面 二是文化批判层面 。三是:哲学反思层面。《围城》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出现,具有独特的意义:它不仅是旧中国最后一代知识分子生活的真切写照,而且还以其对此类知识分子病态生活的历史原因的深刻分析,为整整一代类似的旧知识分子作了历史的总结。杰出的讽刺艺术是《围城》在艺术上最突出的特色。
4.鲁迅的幽默特点:老辣深刻,入目三分。钱锺书:机灵、灵动、迅捷是一种学者型、智慧型的幽默。老舍的幽默特点:温和的、随和的、让人感到亲切。
5.张爱玲:艺术成就:一是:张爱玲的小说将浓厚的中国古典小说智慧与深刻的现代生存体验结合起来,成为现代文学史上融会新旧、雅俗共赏的典范文本。二是:貌似陈旧的古典情调中时时沉淀着浓稠的现代人生体验。三是:华美、富丽、苍凉雅致而通俗的传统笔法又常常反馈出现代小说技巧的高超。四是:他的小说语言既纤细、精致又潇洒、空灵,有力地传达出作品的情调、氛围与底蕴。所有的这些努力,都使其作品散溢着持久的艺术魅力。(新旧并存,雅俗共赏)意象化,语言陌生化,意蕴苍凉。 意象的特点:大量的新颖别致的意象;“月亮“镜子”往往以人物的心理为作为意象使用的依托。
6.艾青:他在监狱中创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第一次使用“艾青”这个笔名。艾青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篇,形成了第二个创作高超。这些诗大致可分为两组:一组是以北方生活为主,表现深重的民族命运的作品,风格忧郁深沉,称为“北方组诗”《手推车》《我爱这土地》一组是以诗人自己的激昂情绪为中心,以太阳和火为主要象征物,表现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的作品,比较自由豪放,称为“太阳诗组”《太阳》(对于光明和美好理想生活的追求。)《他死在第二次》。艾青的诗歌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厚重的历史感,就其诗歌的思想内容而言,主要有这样的几个方面:一是:写出了民族的悲哀、人民的苦难。二是:艾青的诗在描写苦难的同时,还非常注重从中挖掘在苦难中顽强挣扎,坚韧奋斗的民族精神。三是: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
艾青的诗歌突出地表现一种独特的情调,这便是浓浓的忧郁情绪。有人将之称为艾青式的忧郁,形成这种特征的主要原因有:一是:艾青早年独特的生活经历所决定的。二是:这是由艾青所秉承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所决定的。三是:艾青的忧郁还来自他对时代现实生活的忠实与严肃的思索。四是:艾青诗歌的忧郁与吸取西方文化与艺术养分也有关系。
艾青诗歌的魅力,还来自其在艺术上的独特建树:第一,注重诗歌意象的选取和诗歌形象的创造。第二是注重感觉印象与所宣泄的主观感情的有机融合。三是:散文化语言和自由体形式的追求。总之,艾青的诗歌代表了抗日战争时期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也继承性地发展了中国诗的优秀传统,是中国新诗艺术的集大成者,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艾青是中国新诗史上继郭沫若之后最伟大的诗人。 7.穆旦:九叶派诗人中风格显著、成绩突出的是穆旦。原名查良铮,主要作品有:诗集《探险队》《穆旦诗集》《旗》穆旦的诗持久深入地探索和表现了“自我”,表现了很强的反思和批判精神。与郭沫若“天狗式”的夸饰的“我”、徐志摩的浪漫多情的“我”、戴望舒感伤自哀自怨的“我”不同,穆旦的“我”是生活在混乱而黑暗的现时代现实中的分裂、残缺,矛盾而痛苦的“我”。他的作品《诗八首》既是关于爱情的诗,也是关于自我的诗。诗人抒写、礼赞了爱情丰富而复杂的历程,礼赞了爱情的美、力量和永恒。与传统的爱情诗不同,处于爱恋中的情爱主体不再是统一而深情的情感主体,他们被困于灵和肉、理性与情感、时间与空间、我和你、人类与造物主的差异和矛盾之中,抒情主体人格分裂而痛苦,全诗也因此具有强烈的知性特色。
8.穆旦的诗歌主题:一个民族已经起来;丰富和丰富的痛苦;残缺的自我。 第三节:解放区文学创作(歌颂、赞美、明朗、朴素的色彩)
1.时代特征:①服务于时代的功利性②艺术追求的乡村化③作家心态的工农兵化,过多限制文艺家的创作思维,单纯创作的一种。
正在阅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01-24
石材合格证08-11
中国古代文论阐释相对性的语言学解读12-30
现代心理和教育统计学课后题(完整版)10-18
学海导航湖南师大附中2010届高三语文月考试题师大附中版10-01
哈工大849经济学原理2013真题11-06
最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1 3.1.103-06
C - Lab8-1 - 指针基本概念04-13
铭记这一天作文600字06-18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现当代
- 中国
- 文学
- 新初一学年度入学考试语文试卷
- 改性铵油炸药安全技术规程
- 新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上册教学设计 - 图文
- 重庆市农村场镇环境卫生情况调研报告
- 化工热力学试卷三套与答案
- 煤化工事故汇总
- 心理健康教育题库(2014版有答案)
- 13级法理学教案1
- 决胜高考2013高考语文 6年高考母题精解精析专题09 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 文化旅游品牌建设的基本方略与路径选择
- 教育学多选题
- 侵权行为法习题集及详细解答
- 浅论特殊利益群体信访问题成因
- JDE CNC管理员手册6
- 政府监管与服务方式应如何转变
-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见习报告
- 二元一次方程组加减消元法练习题
- 软件外包管理规范
- 在城投集团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 国电电力财务管理制度汇编完整版 - 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