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加工技术教学方案

更新时间:2023-05-15 18:5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项目成果 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 31

中等职业学校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

教学指导方案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编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指导性教学文件汇编,内容包括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专业设置标准、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这些教学文件对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书配有光盘,盘中除本书内容外,还附有教育部以教职成[2000] 7号文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等23门文化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以供配套使用。

目 录

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通知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 1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 12

机械加工技术教学基本要求 ························ 12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教学基本要求 ····················· 18 设备控制技术教学基本要求 ························ 22 数控机床加工技术教学基本要求 ······················ 26 热加工实习教学基本要求 ························· 30 机加工实习教学基本要求 ························· 33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设置标准(供参考) ················ 41 附录 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研究与开发报告 ········ 44 后记 ···································· 49

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

教学指导方案的通知

教职成厅[2001]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 (教委),各计划单列市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委,有关部委 (单位)教育司 (局):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我部制定了《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教职成[2000]8号),并在目录中确定了83个专业为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我们结合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的“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组织有关行业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项目课题组,并在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有关院校的大力配合下,开发了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包括专业课程设置、部分主干专业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以及专业设置标准 (供参考) 等〕,将分批印发给你们,请组织实施。

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体现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精神,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业务范围、课程设置和教学要求,是实施学历教育的各类中等职业学校加强专业和课程建设、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的指导性教学文件,也是各地、各行业教育部门和教研机构指导职业学校深化专业教育教学改革和评价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基本依据。同时,也为高等职业院校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相关专业毕业生进行专业知识与实践能力考核提供了依据。

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印发和实施,是加强中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提

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一项重要工作。各地、各行业教育部门在推动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实施中,要认真组织好培训工作,使广大教师和教研人员转变教育观念,进一步树立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指导思想,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要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安排的指导和对教学过程的检查评估,进一步规范中等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切实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提高。要从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重点建设好一批设置合理、办学条件好、教学质量高的重点建设专业示范点,推动中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工作。

各地、各行业还应创造条件,组织开发具有地方和行业特色的其他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逐步完善适应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为及时向各地、各行业和各职业学校提供重点建设专业的教学指导方案,我们已委托高等教育出版社分专业集册出版。按照“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和教材建设规划”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正以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为依据,组织编写和出版重点建设专业主干专业课程的国家规划教材。

各地、各行业教育部门要认真总结和收集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实施情况和出现的问题,并及时报我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

附件: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目录*

教育部办公厅

2001年8月6日

* 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目录见本书封四。

中等职业学校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设置

一、招生对象与学制

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

(一)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机械加工生产第一线工作的机械加工操作人员。

本专业毕业生应当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具有基本的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立业创业的能力与继续学习的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具有基本的审美能力。

(二) 业务范围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各类机械制造企业,从事普通机械制造加工的工艺实施、加工质量检测和机械加工设备的调试、操作、保养等工作。

三、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及要求

(一) 知识结构及要求

1. 掌握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识图能力。 2. 掌握机械加工及装配的常规工艺。

3. 掌握主要机械加工设备结构、调整及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

4. 了解电工、电子、液压传动、数控等技术在机械加工中应用的基本知识。 (二) 能力结构及要求

1. 具有机械加工的基本技能并能较熟练地操作1~2种机械加工设备。 2. 具有检测产品的基本技能及分析零件加工质量的初步能力。 3. 具有对一般加工设备进行维护和排除常见故障的初步能力。 (三) 知识、能力分解表

本专业的知识、能力分析与分解,见下表。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用6个模块表示,

每一模块的知识结构及相应的能力要求对应若干门课程及技能训练,通过这些教学环节的实施,必须达到表中所列的能力要求。

知识、能力分析及分解表

(四) 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实践教学设置

根据能力分解表的各项要求,本专业毕业生的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实践教学设置如图1所示。

图1 文化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及专业实践教学设置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

(一) 理论教学 统一要求部分 1. 德育(173学时)

(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 法律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宪法、行政法、民法、经济法、刑法、诉讼法中与学生关系密切的有关法律基本知识,初步做到知法、懂法,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指导学生提高对有关法律问题的理解能力,对是非的分析判断能力以及依法律己、依法做事、依法维护权益、依法同违法行为做斗争的实践能力,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的公民。

(3)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与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4) 哲学基础知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及基本观点的教育。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等多种方式,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与社会实践、人生实践和职业实践密切相关的哲学基本知识;引导学生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分析最常见的社会生活现象;初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将来从事社会实践打下基础。

2. 语文(224学时)

在初中语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现代文和文言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和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加强文学作品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加强写作和口语交际训练,提高学生应用文写作能力和日常口语交际水平。通过课内外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扩展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接受优秀文化熏陶,形成高尚的审美情趣。

3. 数学(214学时)

在初中数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基础知识。必学与限定选学内容: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数列与数列极限、向量、复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与统计初步。选学内容:极限与导数、导数的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基本计算工具使用、空间想像、数形结合、思维和简单实际应用等能力,为学习专业课打下基础。

4. 英语(248学时)

在初中英语的基础上,巩固、扩展学生的基础词汇和基础语法;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技能和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使学生能听懂简单对话和短文,能围绕日常话题进行初步交际,能读懂简单应用文,能模拟套写语篇及简单应用文;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继续学习的能力,并为学习专门用途英语打下基础。

5. 计算机应用基础(96学时,其中上机实习不少于50学时,另设1周课程综合实践)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常用操作系统的使用、文字处理软件的使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操作和使用,掌握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网上交互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6. 体育与健康(156学时)

在初中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掌握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的基本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自主锻炼、自我保健。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控的意识,全面提高身心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终身锻炼、继续学习与创业立业奠定基础。

7. 物理(96学时)

在初中物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和掌握本课程的基础知识,通过物理教学向学生进行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的教育,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在整个教学中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发展和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为学生学习后续课程、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接受继续教育、从事社会主义建设工作打下必要的基础。

8. 机械制图(160学时,测绘2周)

掌握正投影法的基本理论和作图方法;能够执行制图国家标准及其有关规定;具有识读中等复杂程度的零件图和装配图、绘制一般零件图和简单装配图的基本能力;具有一定的空间想像和思维能力;能够正确的使用常用的绘图工具,具有绘制草图的技能;了解计算机绘图的基本知识,能用计算机绘制简单的机械图样。

9. 金属工艺学(50学时)

了解常用机械工程材料的类别和用途,初步具有正确使用常用金属材料的能力;了解金属加工的工艺特点和应用范围、金属毛坯和零件的常用加工方法,初步具有使用毛坯和确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能力;了解机械产品的制造过程、加工设备及工艺过程,通过实习初步具有钳工、车工、焊工等的操作技能,为形成综合职业能力打下基础;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设备,通过实验具有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和正确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热爱劳动、文明生产、环境保护和质量与效益的意识。

10. 机械工程力学(75学时)

理解和掌握机械工程力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与基本方法及其适用范围;学会应用机械工程力学的基本知识分析和解决机械工程中简单的力学问题;掌握简单的机械工程力学实验知识;具有对机械零件进行受力分析和对机械零部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作出正确判断的初步能力;具有对机械零部件的简单力学问题进行定性分析的能力。

11. 极限配合与技术测量(60学时,课程综合实践1周)

掌握极限配合的基本概念;了解有关极限标准的基本规定;对图样上常见的公差标注能正确的识读;了解常用量仪的种类、应用范围和检测方法,具有正确选用和使用现场量仪检测产品的基本技能及分析零件质量的初步能力。

12. 电工与电子技术(100学时)

基本知识教学目标是:①电工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②常用电气设备的工作原理及主要用途;③电子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分析方法;④基本电路的原理、结构、用途;⑤常用器件的特性和应用范围、途径。

能力目标是:①能正确使用常用电工电子仪器仪表;②能阅读和分析简单的电器原理图及设备的电路方框图;③具有借助手册等工具书和设备铭牌、产品说明书、产品目录等资料,查阅电气设备、电子元器件及产品有关数据、功能和使用方法的能力;④初步具备正确使用常用照明设备、电热设备、家用电气设备、单相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能力;⑤初步具备安全用电和节约用电的能力;⑥初步具备运用运算放大器、典型的中小型规模数字集成电路,组成某些简单应用电路的能力;⑦能处理电子设备的简单故障。

13. 机械设计基础(90学时,课程综合实践2周)

熟悉通用机械零件和机械传动的工作原理、结构、特点及选用的基本方法;具有与本课程有关的解题、运算、绘图、执行国家标准、使用技术资料的技能;初步具有测绘、拆装、调整、运用和维护一般机械装置的技能;初步具有分析和处理一般机械运转中问题的能力。

14. 机械加工技术(160学时,课程综合实践2周)

掌握典型零件的加工工艺与常规装配工艺;掌握主要机械加工设备的结构、调整及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知识;了解机床夹具的基本原理及应用、刀具的选用方法;具有机械加工工艺实施的初步能力及对一般加工设备进行维护和排除常见故障的初步能力。

15. 设备控制技术(85学时)

了解液压传动、机床电气控制、可编程控制器等基本原理及其在机械加工中应用的基本知识。

16. 数控机床加工技术(68学时,实习2周)

了解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机械结构及工作原理;了解数控加工工艺、数控程序编制及数控技术在机械加工中应用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一种数控机床的操作技能。

17. 工业企业管理(51学时)

了解机械加工企业的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计划管理、产品销售等企业管理的基本知识。

学校自主安排部分

各学校可根据专业方向不同决定自主安排的课程(包括选修课),学时数为234学时。

(二) 专业实践 统一要求部分

专业实践包括实验、课程综合实践、热加工实习、机加工实习、数控加工实习、考工实训、制图测绘、毕业综合实践等实践教学环节。

1. 实验

实验是提高理论教学效果、培养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有关课程应紧密结合课程内容和学科发展,合理设置实验项目,准备较充足的实验仪器及实验设施,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动手机会。

2. 课程综合实践(6周)

分别安排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综合实践1周,极限配合和技术测量课程综合实践1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综合实践2周,机械加工技术课程综合实践2周。使学生在学完理论知识后,能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巩固理论知识和获取相应的技能。

3. 实习(12周)

本专业共安排12周实习,在学习金属工艺学课程的同时,安排热加工实习与机加工实习;在学习数控机床课程后,安排数控机床加工实习。基本要求如下:

(1) 热加工实习(2周)

了解铸造、锻压、焊接、热处理等热加工的基本过程、常用方法和主要设备;进行焊条电弧焊和手工造型的基本训练。

(2) 机加工实习(8周)

以车床加工或钳工为主的操作训练,要求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3) 数控机床加工实习(2周)

进行简单机械零件的程序编制、输入、修改、删除训练,操纵机床进行加工,掌握数控机床加工的基本操作技能。

4. 考工实训(4周)

在机加工实习的基础上,选取某一工种(车、钳) 进行专门训练,达到获得中级工职业技能鉴定等级证书的要求。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进行数控机床操作考工训练。

5. 制图测绘(2周) 6. 毕业综合实践(7周)

毕业综合实践是在学生毕业前根据不同专业方向安排的比较全面、系统的综合性专门训练,是强化常规机械加工操作、掌握检测手段、熟悉并初步掌握较先进设备调试方法的实践环节,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和技能、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校自主安排部分

学校自主安排部分是指为了完成培养目标和达到基本技能要求,根据各地区所需人才的去向及各校具体实践条件的不同而灵活安排设置的实践教学环节。可用于加强统一要求部分中的某些实践教学环节,也可用于集中培训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以突出学校特色。时间为3周。

五、教学活动时间分配(供参考)

六、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供参考)

注:表中C—测绘周,Z—综合实践周,X—实习、实训周。

七、教 学 进 程

(按周分配)

八、课程分配比例

注: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均按每周30学时计算。

2. 自主安排部分的学时可安排选修课或认为需要加强的某些课程,也可以作为机动学时安排。

中等职业学校

机械加工技术专业主干专业课程

教学基本要求

机械加工技术教学基本要求

(160学时,课程综合实践2周)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具备机械加工高素质操作者所必需的机械加工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机械加工方面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标

(一) 知识教学目标

1. 了解机械加工及装配的工艺知识。

2. 理解金属切削加工的基本原理及一般机械加工方法。

3. 理解机械加工主要设备的结构特点,了解不同设备的基本运动和加工范围。 4. 了解零件加工工艺路线制定的知识。

5. 了解与本课程相关的技术政策和标准,了解机械加工新技术发展趋势。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初步具有常见零件加工工艺的实施能力。

2. 初步具有根据加工对象合理选择普通机床和工艺装备的能力。 3. 初步具有一般加工设备维护、常见机械故障判断和排除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理论教学模块

1. 机械加工的概念

理解机械加工的基本概念:生产过程、工艺过程、生产纲领、生产类型、工序、工步。 理解基准的定义,了解基准的分类。 了解劳动生产率指标的确定。 2. 金属切削的基本知识 理解切削运动和切削要素。

了解切削的基本变形及影响因素。 了解切削力的来源与分解。

了解切削热的产生与传散、切削温度的概念。 了解切削液的功能及与表面粗糙度的关系。 3. 机械加工工艺系统 (1) 机床

了解机床传动的基本知识。

了解车床的种类、用途及工艺范围。

了解典型车床操作机构的原理及工作调整。

能够分析车床机械故障的原因,初步掌握排除方法。 了解铣床的种类、用途及工艺范围。

了解典型铣床操作机构的原理及工作调整。 了解钻床与镗床的种类、用途及工艺范围。 了解磨床的种类、用途及工艺范围。 了解刨床的种类、用途及工艺范围。 (2) 刀具

了解金属切削刀具的种类、结构形式与特点。 理解常用刀具的性能及牌号。 理解常用刀具的选用。

了解刀具寿命及其影响因素。 掌握车刀刃磨的方法。 (3) 夹具

了解机床夹具的分类、组成及作用。 掌握工件的定位原理。

掌握定位方法与定位元件的选择。 了解基本夹紧机构的工作原理。 了解典型夹紧机构。

(4) 工件

掌握各种典型加工方法及获得的经济精度。

掌握各种典型加工方法及获得的经济表面粗糙度。

了解工件在加工时产生尺寸形状位置误差的主要因素。 4. 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编制 了解工艺规程的形式与作用。 理解零件工艺分析。 了解毛坯选择的方法。 掌握定位基准的选择。

理解拟订工艺路线的方法。 理解加工余量的确定。

理解机床与工艺装备的选择。 了解切削用量的确定原则。 5. 典型零件加工 (1) 轴类零件

了解轴类零件结构特点与加工工艺。 掌握轴类零件典型表面的加工方法。 了解轴类零件其他表面的加工方法。 了解加工轴类零件的工艺装备。 (2) 套类零件

了解套类零件的结构特点与加工工艺。 掌握套类零件典型表面的加工方法。 了解加工套类零件的工艺装备。 (3) 箱体类零件

了解箱体类零件的结构特点与加工工艺。 掌握箱体类零件平面加工的方法。 掌握箱体类零件孔系加工的方法。 了解加工箱体类零件的工艺装备。 (4) 圆柱齿轮

了解圆柱齿轮的结构特点与加工工艺。 了解直齿圆柱齿轮齿形的加工方法。 了解加工圆柱齿轮的工艺装备。 6. 装配工艺基础

了解机械装配的基本内容。 了解装配的组织形式。

理解产品装配精度的内涵,理解装配精度与零件精度的关系。 了解装配尺寸链的组成与应用。 理解装配方法的选择。

了解典型部件装配工艺规程的实施。 7. 设备的维护

了解设备使用与维护的内容。

了解设备使用与维护的要求、规程及管理制度。 了解设备维修的修理类别。

掌握设备的日常检查和状态分析方法。

掌握判断、分析和排除设备常见故障的方法。

实践教学模块

1. 基本实验

(1) 切屑控制分析

内容与要求:分别采用不同槽形的刀具和切削用量进行切削,观察分析断屑效果;了解不同材料、不同切削用量加工性能。

器具:不同类型的槽刀、普通测量工具。 (2) 车床的观察与调整

内容与要求:观察卧式车床的传动系统和结构,对典型部件进行调整。 器具:框式水平仪、百分表、莫氏检棒、专用调整器具等。 (3) 车刀几何角度测量

内容与要求:车刀刃磨并对3~5种车刀的几何角度进行测量,绘出各投影面角度并标出所测角度。

器具:砂轮机、万能角尺绘图工具、车刀量角仪等。 (4) 一般加工技术问题处理

内容与要求:对常见加工技术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器具:通用测量工具、检具专用检测工具等。 (5) 细长轴加工变形分析

内容与要求:车削长径比大于20的细长轴,测量加工误差,采用防止弯曲变形的措施后再加工,测定、比较分析;了解细长轴加工的工艺措施。 器具:中心架、跟刀架、百分表、千分表等。 2. 社会实践 结合教学情况,利用课余时间或机动教学时间组织学生到不同生产类型(单件小批量、成批生产、大批量生产)的工厂进行参观,针对产品零件的工艺特征了解机械加工的方法、过程,了解加工中机床和工艺装备的选用;调查生产实际问题,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调查机床的维护保养方法,了解实际生产中一般处理设备故障的方法;要求学生在进行社会实践的同时,撰写实践调查报告和总结。 3. 课程综合实践

综合实践应集中安排,可进行操作综合实践或在下列内容中选择:

(1) 零件加工工艺分析及工艺规程的编制。 (2) 机床夹具拆装、精度分析和选用。 (3) 设备维护与保养。

四、学时分配建议

五、说 明

1. 本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是根据中等职业学校机械加工技术专业课程设置中统一要求部分制定的。

2. 本课程突出知识的综合性和实用性,各部分的教学要注意同生产实际相结合,除综合运用理论知识外,还应强调知识的实用性。

3. 注重实践教学,合理选用实践教学的课题,加强实训教学环节,重视实践能力培养。

4. 在教学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尤其要开设现场教学、课堂讨论,以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兴趣。课堂讨论课题可以在下列内容中选择: (1) 传统车刀与新型车刀比较分析。

(2) 标准麻花钻与修磨后的麻花钻分析比较钻削效果。 (3) 普通镗刀与浮动镗刀的结构分析比较,加工精度分析。 (4) 砂轮与珩磨轮的结构比较及应用场合分析。

(5) 车床主运动、进给运动、车螺纹运动传动链调整计算。 (6) 车床机械故障原因分析。

(7) 铣削加工顺铣、逆铣的状态分析,加工结果分析。 (8) 铣螺旋槽的工作调整计算,挂轮齿数配换方法分析。 (9) 不同类型零件根据加工要求定位方式的比较。 (10) 三种基本夹紧机构的应用与分析。 (11) 夹紧力对加工精度影响的分析。

(12) 细长轴零件加工工艺分析与路线拟定。 (13) 薄壁套筒加工工艺分析与路线拟定。 (14) 钻深孔防引偏工艺措施的应用。

(15) 不同批量齿轮零件的工艺分析与工艺路线的制订。 (16) 整体式箱体与分离式箱体的加工工艺分析比较。 (17) 镗模在箱体孔系加工中的应用。 (18) 典型产品部件装配工艺性的分析。

5. 课程综合实践应单独进行考核和成绩评定,做为能力考核的重要依椐。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qy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