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朱德在解放战争中的战略领导作用

更新时间:2024-01-03 19:19: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略论朱德在解放战争中的战略领导作用

引言

朱德,字玉阶。四川省仪陇县人。

一九0 九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

一九一三年后在滇军任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曾参加护国、护法战争。

一九二二年赴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二五年到苏联学习军事,次年回国。

一九二七年在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

一九二八年参与领导湘南起义。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红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兼红一方面军总司令。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总指挥(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任总司令)。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

在波澜壮阔的人民解放战争中,以往的历史在对共军战略指挥系统的描述中,往往把灯光聚焦在毛泽东身上,通过

以《毛泽东选集》为代表的各种论述,让后人往往简单地认为共产党军对的战略指挥系统是简单的,即基本上是依靠毛泽东个人的英明领导和天才指挥。这让现在的军事历史研究者和爱好者产生一个巨大的疑问:人民解放战争中,毛有的决策显得很英明,不愧为人民解放军的伟大领袖;毛有的决策却又显得很荒谬,显然对军队的作战和指挥缺乏基本的认识。为什么在同一个人身上,英明决策和低级错误并存? 朱德作为全军总司令和军队领袖,军史却只是简单介绍如下“1946年 6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协助毛泽东指挥全国的解放战争。1947年3月,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后,同刘少奇、董必武等组成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到华北进行中央委托的工作。1948年 5月,代表中共中央出席在河南濮阳召开的华东野战军前委扩大会议并视察华东部队,作重要讲话。1948年9月后,参与组织、指挥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到底他做了那些工作,现在大家还是不知道。给人感觉朱德似乎对军队的战略指挥没做什么工作,好象在那儿休息一样。

实际上,朱德作为红军、八路军、解放军的总司令,不仅是靠他的资历,也是和他的对战略战术的精通和卓越的领导能力分不开的。客观的说,指挥人民解放军作战的素养,周恩来都不在毛之下,更别说军事素养超一流的朱德。不过朱德为人党性坚忍、做事低调、为人海量,甘心藏在党的领

导人的背后,因此后人从历史书上不易简单看出朱德在解放战争中的伟大贡献。在文革中,林彪为了达到自己私下的秘密,张口批朱是光杆司令,说都是毛的英明指挥,到是毛自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赶紧站出来说“朱毛,朱毛,没有朱,就没有毛”,让林彪那样胡说只是为了批倒朱德,倒不敢就此否认历史。共产党军队中军事素养最高的当数“刘伯承、徐向前、粟裕、林彪、陈赓”等除林彪外,谁不对朱德敬仰之至?其中,粟裕在解放战争中每称朱,言必“他老人家”(建国后对毛可也没这样);徐向前在红四说“这中央,那中央,离开老总没中央”。国民党的优秀将领——四大金刚之一的卫立煌能够被朱德吸引以至于变成\近朱者赤\如果朱德只有高尚的品德恐怕难以成为卫的知音和指路人吧.

从1945年8月到1949年9月解放军的指挥中枢---中共中央军委的组成成员来看:1945年8月中共中央在延安召开武汉局扩大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周恩来、朱德、刘少奇、彭德怀为副主席,陈毅、贺龙、林彪、叶剑英、聂荣臻、刘伯承、徐向前等为委员,杨尚昆为军委秘书长。其中,刘少奇、杨尚昆的军事素质明显低于其他人员,只能主要从事后勤和土地改革等政治辅助;彭德怀、陈毅、贺龙、林彪、聂荣臻、刘伯承、徐向前等在前方一线各战略区应付国军的进攻;因此,中共中央军委常务人员实际只有毛泽东、周恩来(同时指导国民党

统治区的革命运动)、朱德主要从事全国战略部署和指挥。众所周知,毛的性格霸道专横,在七大彻底取得党权后,当仁不让地站在舞台最前面,故此朱、刘、周、叶等只能站在毛的背影中发挥作用。

一、朱德在解放战争中的第一功,是45年和刘少奇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其实毛、周等在重庆谈判,努力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共争端。(那个时候就说共军必胜,恐怕和疯子一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的实施,使共产党抢的先手,占据了军事和政治的主动权,现在大家都可以说既奠定了南线共军集结兵力,运动作战,最终取得胜利的基础,也奠定了北线东北野战军的产生和壮大的基础。

1945年8月23日,人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指出:东三省我们一定要去,要派大批干部去开展工作。8月28日,他再次强调:我们要积极向东北发展,东北大有文章可作。蒋介石的部队大部分在南方,到东北要走半年。即使他到了东北,顶多是他占城市,我占乡村,像日本占领东北那样。打日本我们有办法,对他我们就没有办法了吗?不怕!东北工业发达,又挨着苏联,不受夹击,就是打退却,也应该向东北退,退华北还不够。现在要派五万队伍插过去,再派万把干部,将来还要去。这是很长远、很巩固的路,是长期艰苦的群众工作,是争取3000万群众和我们在一起。(《朱德传》,

1945年9月14日,他在政治局会议上说:“中央要迅速派人到东北去,要准备40万至60万军队”,和国民党军队对抗。17日,他与刘少奇致电在重庆的毛泽东、周恩来,建议“向北推进,向南防御”,主张力争东北,控制热、察。在得到毛、周复电同意后,9月19日,中共中央电示各战略区,明确提出:“全国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只要我能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并有全国各解放区及全国人民配合斗争,即能保障中国人民的胜利。(《刘少奇选集》上,人民出版社1981版,第372页)

1945年9月14日,他在政治局会议上说:南面定天下,古来如此。我们将来也会如此。但是我们现在要争取北方。(《朱德年谱》,人民出版社1986版,279页)

1945年9月14日,他在政治局会议上说:只要北方行,南方不巩固甚至丢失一些地方也是需要的,苏北、皖中、长江流域,准备做交换条件,我们要来个主动的行动,形成北面归我们的形势。(《朱德传》,人民出版社1993版,548页)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方针,很明显是从军事角度来考虑决策的,是以牺牲南面控制地区、党和党控制的政府为代价的,因此这个决策如其说是朱德和刘少奇共同提出的,不如说是朱德的主意得到刘的支持。中原李先念部却没有执行这个方针向刘邓部或陈粟部靠拢,从毛和周亲自指挥李先念行动就可以看出,很显然是出自毛和周的考虑和安排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qw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