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原理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3-10-19 16: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印刷原理复习资料

一、绪论

1. 印刷的定义:使用印版或其它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

2. 按整个工艺流程,可将印刷分为印前、印刷、印后三个部分。 3. 印前、印刷、印后各自的含义

印前——正式上机印刷之前的所有生产工序,即信息转移到纸张或其他承印物材料上之前。如原稿的设计、图文信息处理、制版。

印刷——印版上的油墨向承印物上转移的过程。常见的有胶印、凹印、凸印、丝印等方式。

印后——包括纸张(或其他承印材料)印刷之后的全部加工过程。如覆膜、上光、模切、压痕等。 二、数字印前工艺

1. 常见的数字图像(光栅图像)是由彼此相邻的彩色像素构成,图形则是由一个个相互独立的图形对象组合而成。 2. 试解释什么是RIP?

RIP 全称光栅图像处理器。主要作用是将计算机制作版面中的各种图像、图形和文字解释成打印机或照排机能够记录的点阵信息,然后控制打印机或照排机将图像点阵信息记录在纸上或胶片上。 RIP 通常分为硬件 RIP 和软件 RIP 两种,也有软硬结合的 RIP 。 3. 什么是颜色空间?

颜色空间也叫颜色模型,是表示颜色的一种数学方法。在颜色空间中的颜色通常使用三维模型的三个参数来表示,这些坐标描述了颜色在颜色空间中的位置。 4. 基于加色法的色空间RGB和减色法的色空间CMYK都是与设备相关的色空间,CIE LAB色空间是与设备无关的色空间。

5. 为什么要对胶印、凸印的印前分色后的图像进行加网?常见加网方式有哪两种,各自表现原稿层次的机理是什么?常见加网参数有哪些?

① 因胶印、凸印印版为典型的“二值型”印版,即只有着墨和不着墨两种状态,而印前分色后的图像层次变化丰富,为连续调,因此须将该连续调的图像离散为

点阵(半色调)的网点图像,即加网处理,用网点来呈现原稿丰富的层次。网点面积率越大,表现层次越深,网点面积率越小,表现层次越浅。

② 常见的加网方式有调幅加网和调频加网两种。调幅网是通过改变网点的大小(幅度)来呈现不同的层次,即大网点呈现深层次,小网点呈现浅层次;调频网是通过改变网点出现频率来改变层次,即网点出现频率大,呈现的层次深,出现频率小,呈现的层次浅。

③ 常见的加网参数:加网方式、网点形状、加网角度、加网线数等。 6. 印前原稿数字化时采用的扫描仪常用的有平台扫描仪和滚筒扫描仪两种。 7. CTF的中文含义是?试简述CTF流程。

CTF(Computer-to-film)即计算机直接制胶片。CTF流程的基本过程是:原稿 → 原稿数字化(扫描) → 印前处理 → 分色 → RIP → 激光照排机发排 → 拼大版 → 晒版 → 显影 → 烤版 → 上机印刷。

8. PS版的中文含义是?试简述阳图型PS版的制版流程。

PS版(Pre-Sensitized Plate)即预涂感光版。阳图型PS版制版的基本过程是:版基准备→涂布感光层(重氮化合物)→将阳图底片与感光层密合→曝光→显影→冲洗→烤版

9. 试解释CTP的含义。

CTP(Computer-to-plate)即计算机直接制版。CTP制版技术就是指版面图文信息经数字化处理好后,不经过制软片工序而直接输出到印版上的技术。 10. 什么是数码打样?

把彩色桌面系统制作的页面(或印张)数据,不经过任何形式的模拟手段,直接经彩色打印机(喷墨、激光或其他方式)输出样张,以检查印前工序的图像页面质量,为印刷工序提供参照样张,并为用户提供可以签字付印的依据。 三、印刷过程中的润湿原理

1. 润湿指物体表面上的一种流体被另一种流体取代的过程。

2. 水分子是极性分子,极性分子内部存在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水分子间还存在氢键,因此分子间作用力大,表面张力大、比表面能高;油分子可视为非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间只存在色散力,分子间作用力小,表面张力小、比表面能低。

3. 试述四大传统模拟印刷方式中各自的印版表面结构特点,并结合润湿的机理分别说明其为什么能被印刷中的流体(油墨、润版液)润湿。

四大传统印刷方式即平版、凸版、凹版、孔版印刷。平印印版表面为亲油、亲水两类不同的区域,且两区域几乎在同一水平面上。凸版印版图文部分高出非图文部分,凹版图文部分低于非图文部分。孔版的图文部分为孔状,可渗透油墨,非图文部分不透墨。

平版印版的图文部分为硬化的感光层,为非极性,与非极性的油墨具亲和性,能被油墨润湿,不能被极性的水润湿。非图文部分为高能金属表面,能被水润湿,也能被油墨润湿。故应对印版先上水,后上墨。

凸版印版中,刚性凸版为金属版基,高能表面能被低表面张力的油墨润湿;柔性版印版为高分子材料,非极性,能与非极性的油墨亲和,被油墨润湿。 凹版印版为高能金属表面,能被低表面张力的油墨所润湿。

孔版印版中有金属质丝网和尼龙质等高分子材料丝网,金属质丝网为高能表面,能被油墨润湿,高分子材料丝网为非极性,能被非极性的油墨润湿。 4. 接触角的定义及判定。

接触角指在固、液、气三相交界处,自“液-固”界面,经液体内部,到达“气-液”界面的夹角。

5. 如何提高胶印印版非图文部分的亲水性?印刷过程中如何保护其亲水性? 可通过建立砂目的办法以提高胶印印版非图文部分的亲水性。 ① 针对亲水部分的电化腐蚀:预涂感光膜,置于干燥通风处。 ② 亲水部分吸附杂质:可擦胶保护。

③ 亲水部分的磨损:控制印刷压力、辊压、供水量。

6. 橡皮布为什么能实现油墨的传递(被油墨润湿)?其在印刷过程中润湿性的变化?

橡皮布的成分为非极性分子,油墨也为非极性分子,二者的结构很相似,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故能被油墨润湿。印刷过程中,因橡皮布直接与纸张接触,会吸附纸粉、植物纤维等极性分子,导致橡皮布吸水性增强,吸墨性降低。此外,橡皮布还会发生“老化”和“晶化”现象,均会导致润湿性下降。 四、印刷压力

1. 胶印、凹印、柔印的印刷压力均来源于印刷包衬的压缩变形。

2. 印刷压力的表示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间接法可用压印面宽度b与最大压缩量λ表示。

3. 一般情况下,使用硬性包衬的网点再现性比较好。

4. 印刷压力与油墨转移率的关系分析。(据图分析) CD段对应的印刷压力 pt 即为印刷工艺必需的压力。

AB段上升缓慢,因印刷压力过低,包衬压缩量过小,油墨与纸面不能充分接触,致使印迹空虚不完整;

BC段转移率 f 增大,印品墨色逐渐改善; 到C点后,印品墨色逐渐达到满意程度; 到D点后,网点严重扩大。

5. 试结合印刷工艺分析确定印刷压力应考虑哪些因素?

包衬的组成及软硬性质——最直接的影响因素。(如何影响?) 印刷速度——印刷速度越高,需加大印刷压力。

印刷承印材料——如承印材料的平滑度、厚度等。平滑度低,需提高印刷压力,否则网点发虚、印迹残缺。

印版图文结构——实地版通常需较大压力以得到浓重厚实的印迹;网线版中,粗网线版(线数低)需较大压力;细网线版(线数高)需较小压力以免网点扩大严重。

印刷数量——印刷数量增加,需适当提高印刷压力。 五、印刷油墨的传输与转移

1. 长墨路供墨系统和短墨路供墨系统分别有哪些(举例)?

长墨路供墨系统如:平版印刷(胶印)、传统凸版印刷(刚性凸版印刷)。 短墨路供墨系统如:柔性版印刷、凹版印刷。

2. 印刷机中油墨的传输与转移可分成三部分:给墨行程、分配行程和转移行程。 3. 长墨路供墨系统中油墨分配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长墨路供墨系统的油墨分配系统主要起的作用是:改善油墨的流动性;使油墨分配均匀。

其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①串墨辊:起串墨的作用;②匀墨辊:起匀墨的作用;③重 辊:增加墨辊间的压力;④着墨辊(靠版辊):承担向印版供墨。 4. 表征印刷机中油墨分配系统性能的参数有匀墨系数Kc、着墨系数Kd、贮墨系数Kg,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Kc用来表征系统的匀墨性能,其等于匀墨装置中所有墨辊的匀墨面积总和 A匀 与印版面积 A版 之比。

Kd用来表征系统的着墨性能,其等于着墨装置中所有墨辊的着墨面积总和 A着 与印版面积 A版 之比。

Kg等于匀墨系数Kc与着墨系数之和Kd 。

5. 印刷中途为什么要尽量减少停印次数? 使用过版纸有何意义?

印刷机(如胶印机)工作平稳时,油墨从传墨辊到着墨辊按一定规律递减分配,此为正常状态,能得到墨色均匀一致的印刷品。当停印时,滚筒离压,油墨在各墨辊间重新分配,直到各墨辊上的油墨达到相同厚度。再重新合压印刷时,油墨的分配要耗费一定时间逐渐恢复为正常状态,这样刚开始印刷得到的印张墨色很深,为废品,造成浪费,此时需借助过版纸来减少废品率。因此印刷中途要尽量减少停印次数。 六、平板印刷工艺

1. 平版印刷的基本模式(过程)?

第一步:先给印版供水,再供墨;第二步:印版上的油墨先转移到橡皮布上;第三步:在印刷压力的作用下,橡皮布上的油墨再转移到承印物上。 2. 什么是乳化?平版印刷中为什么说油墨的乳化是不可避免的?

乳化指一种液体以细小液珠的形式分散在与它不互溶的液体之中的过程。平版印刷中的油墨乳化一般指润版液以细小液珠分散到油墨中,所形成的体系(W/O型)即乳状液。

平版印刷中的油墨乳化是不可避免的,这是由平印过程决定的:胶印机的印刷部分存在四种辊隙状态。第一种辊隙是着水辊与印版空白部分的间隙;第二种是着水辊与印版图文部分的间隙,此时在着水辊与印版的强力挤压下,少量润版液被挤入油墨造成第1次乳化;第三种是着墨辊与润湿过的印版空白部分的空隙,又有少量润版液被挤入油墨造成第2次乳化;第四种是着墨辊与印版图文部分的间隙,因前面过程附着在印版图文部分墨膜上的润湿液微珠再次被挤入油墨,造成油墨的第3次乳化。

3. 绝对不乳化的油墨是否适合平版印刷?为什么?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qw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