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_圆的认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更新时间:2023-05-08 15:21: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通过画一画、折一折、量一量体验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理解在同一个圆内直径与半径的关系。能根据这种关系求圆的直径和半径。

2、让学生了解、掌握画圆的多种方法,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其特征,并学会画圆。

难点:根据圆的特征,学会画规定大小的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各种不同的圆形实物、圆规、直尺、圆形纸片等。

学具准备:各种不同的圆形纸片、圆规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师:大家看教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呀?(圆形笑脸)希望我们每个人也要像这张笑脸一样,开心、快乐的面对每一天,好吗?(好)那就从现在开始,请大家都自信地微笑一下吧!师:对于圆,同学们非常熟悉,生活中你看到哪些物体是圆形的,谁来说一说。

生:车轮、硬币、纽扣、光盘、桌面、钟面……年轮。

师:你知道,车轮为什么设计成圆形的吗?车轴应该装在哪吗?(课件出示)

师:那圆中到底蕴藏着怎样的秘密呢?今天让我一起走进圆的世界,去领略其中的奥秘。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二、动手操作,探索特征。

1、前后知识的联系与区别

师:观察图形并说一说他们有什么不同

生:前面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都有角而圆没有角。

生:前面所学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是直线型图形而圆是曲线型图形。

2、动手实践,理解概念。

①拿出准备好的圆形纸片,你可以独立行动,也可以和周围的同学合作,你可以折一折,也可以量一量,你能发现什么?在小组里讨论。

课件出示:活动要求,学生讨论、交流。

②小组汇报。

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的发现和大家一起分享。

生:通过折一折发现折痕都相交于一点,从而认识圆心用字母O 。表示。折痕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用字母d 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半径,用字母r 表示。

生:我们发现,圆内有无数条半径、无数条直径。

师:你是用什么方法验证圆的直径和半径有无数条。(画和对折)

师:大家同意他的说法吗?所有半径长度都相等、直径长度都相等。(同意)你是怎样验证的。

生:我们是看出来的(半径都是3cm ,直径都是6cm )

生:我们还发现,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师:你们是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个结论的?

生:测量、对折。

师:你能将直径和半径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出来吗?

板书:d=2r r= d 2

强调:说得非常好,课件出示直径、半径都相等,在这里一定要注意,在同一个圆内有无数条直径,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所有的半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

3、借助实物创造圆。

师:请同学们利用桌上的实物和学具,想办法创作一个圆。

同学们真是心灵手巧,一会儿功夫,桌上画出了很多的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创作的? 生:我是用硬币、用杯子盖、三角板中间的空心部分、圆柱。

4、用圆规画圆。

师:是的我们可以用圆规来画圆,你知道圆规怎样使用吗?

师:请同学们拿出圆规,用圆规任意画一个圆(老师在欣赏大家画圆的过程中,怎么发现有的同学画的圆大,有的同学画的圆小)

谁来说一下这是为什么,你是怎样画的?

生:两脚叉开,固定针尖,旋转一周。(课件出示画圆)

师:那在画圆的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呢?

生:针尖不能动,两脚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

师:请同桌互相看一下,你们画的圆的位置在不在同一个地方?、

生:不在。

师:那谁决定圆的位置(圆心)

师:同桌比一比,你们刚才画的圆大小一样吗?(不一样)

生:那谁决定圆的大小(半径)(课件出示)

师:现在我们用圆规画一个半径3cm的圆。欣赏同桌的圆,那如果老师想让大家画一个直径4cm的圆,该怎么办?

生:圆规两脚张开的距离是2cm。

师:试试看。

三、实际应用,深化认知。

师:老师想检测一下大家的掌握情况。你们敢接受老师的挑战吗?

1、看图判断谁是圆的直径谁是圆的半径。

2、对口令。知道半径填直径或知道直径填半径。

3、选一选

4、判断

四、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学习说一说你有哪些收获?

五、解密

你知道手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轴应装在哪里?

把车轮做成圆形,车轮上各点到车轮中心(圆心)的距离都等于车轮的半径,当车轮在平面上滚动时,车轮中心与平面的距离保持不变,因此,当车辆在平坦的路上行驶时,坐车的人会感觉到非常平稳,这也是车轮都做成圆形的数学道理.

六、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对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圆不仅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也走进了人们的心灵,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像圆那样完美!最后欣赏美丽的圆。

七、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心 O 只有一个

半径 r 无数条都相等

在同圆或等圆内

直径 d 无数条都相等

d=2r r=d 2

学情分析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面积的计算,以及对圆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从学习直线图形的知识,到学习曲线图性的知识,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改变。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是学生初步认识到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和直线图形的关系,这样不仅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从空间观念方面来说,进入了一个新的领域。

我们班的现状是: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水平、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学生虽然对圆已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圆的理性认识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上本节课时,必须加强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通过折、量、画、议的方法,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知识的体验,得到成功的愉悦。

效果分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习兴趣较高理解透彻,知道圆有一个圆心,有无数条半径,有无数条直径。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都相等,半径都相等,直径是半径的2倍,半径是直径的一半。学会了怎样快速正确画圆,先定长(定半径)再定点(定圆心)最后旋转一周。明确了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圆心决定圆的位置。会运用所学知识能解决问题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效果较好。

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是小学实验数学学生活动用书四年级,模块四图形与几何的第7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行、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研究曲线图形的开始,又是学生学习圆的周长和面积的重要预备知识。所以,它在整个几何教学体系中起着承前起后的作用。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结合具体情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因此,这节课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上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评测练习

一、 填一填。

1、( )号线段是直径。

2、()号线段是半径。

二、对口令。

1、r=3cm d= ( )

2、d=2m r= ( )

3、r=1.2dm d= ( )

三、选一选。

1、画一个直径是3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厘米。

A 3厘米

B 1.5厘米

C 6厘米

2、()决定圆的位置,()决定圆的大小。

A 半径

B 圆心

3、下图中圆的半径是(),直径是()。

A 4厘米

B 2厘米

C 8厘米

1

2、圆的直径都相等。()

3、直径是圆内最长的线段。()

4厘米

4、同一个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课后反思

《圆的认识》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教材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结合具体情境和操作活动激活已经存在于学生头脑中的经验,促使学生逐步归纳、内化,上升到数学层面来认识圆。以前虽然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圆,但对于建立正确的圆的概念以及掌握圆的特点和性质还是比较困难的,小学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思维过程,又是一个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学生正处在逻辑抽象思维形成的阶段上,要使他们全面、正确的理解数学概念,就应该灵活采取各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下面,我就说一说这节课的具体方法:

一、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来自现实生活,学生生活周围处处有数学,结合生活实际引入概念是一个有效的途径。因此,我从生活中引入圆,抽象出圆的表象,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自己“做”数学的过程,因此,要将学生形成数学概念的过

程转变为在操作中思考和分析的过程。例如,在教学中,学生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观察等一系列活动中,动手操作,积极思考,主动探索,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综合性思维能力。

三、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本节课中,我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开展合作型的探究性活动,让学生在观察、实验、讨论、交流、合作学习中,理解新知识。例如,在教学中,同学们用各种学具创造圆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总之,这节课,我通过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各种思维能力,但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在课堂上还不够放手,如果能够给孩子更充足的时间去创造、探索、交流、合作、发现,可能孩子们的收获会更多。

课标分析

一、课标要求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的“第一学段”中提出“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又在“第二学段”中指出“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梯形和圆,知道扇形,会用圆规画圆”“通过操作,了解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为定值,掌握圆的周长公式;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及其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从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的角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并运用它们在方格纸上设计简单的图案”。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实施建议”中提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

二、课标解读

(一)以实践活动引领学生学习,加强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能力

本单元教材在各知识板块的编排中,都体现了上述的理念与内容,即以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做”起来,在“做”的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思考”,进而主动探索,最终理解概念(或得出结论)。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多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画一画、剪一剪、围一围、

拼一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探索圆的周长、面积计算公式。

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让学生在画圆的过程中,去观察和圆相关的一些元素,如针尖所在的点、两脚之间的距离,从而导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等概念,在通过折、画、量等活动发现半径、直径的特点及关系。当然,在实际教学时,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动手操作活动作为活动的目的,而应该引导学生以动手操作为基础,探索和发现圆的有关特性。如此,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和技能,体验到了操作活动的价值,还有效地积累了数学活动的经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qv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