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之《传播学教程》考研内部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

更新时间:2023-04-30 14: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录

2016年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之《传播学教程》内部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及答案(一) (2)

2016年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之《传播学教程》内部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及答案(二) (9)

2016年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之《传播学教程》内部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及答案(三) (17)

2016年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之《传播学教程》内部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及答案(四) (24)

2016年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之《传播学教程》内部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及答案(五) (31)

第1 页,共37 页

2016年安徽大学新闻传播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硕之《传播学教程》内

部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及答案(一)

说明:①本资料为VIP包过学员内部使用资料。——————————————————————————————————————————一、简答题

1.什么是大众传播的“窄众化”?这一趋势是对“大众”这一概念的有效批评和实践上的更正吗? 【答案】(1)大众传播的“窄众化”的内涵

大众传播的“窄众化”是指传播活动不再针对广大范围的数量巨大、结构复杂的大众群体,而是以特定的传播内容,来服务于具有特定特征的相对同质化的小群体。“窄众化”趋势的发展,要求大众传播业改变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对受众市场进行“细分”,以挖掘出具有不同需求特征的小众市场,并对其实施不同的传播策略。

(2)大众传播的“窄众化”趋势可以看作是对“大众”这一概念的有效批评和实践上的更正,理由如下:

①“窄众化”趋势对“大众”概念构成挑战。“窄众化”趋势的出现表明,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公众不再是被动盲目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而是多元化的具有特定需求和特征的不同细小群体的组合,这对传统的“大众”概念构成了一定的挑战。

②“窄众化”也在传播实践上引发了一系列的变革。诸如广播系列台、数字电视个性化频道等传媒实践的新趋向,均表明了大众化传播方式的变革,“窄众化”传播己经成为当前信息传播的潮流。与窄众、小众化媒体己经逐步成为媒体发展的主要趋势一致,专业媒体及行业媒体开始体现出大众媒体所不能比拟的优势。比如在一个知名媒体集团中,一本专门讲养花知识的杂志是最利润最高的一一因为这个是内容定位准确,分众、乃至窄众传播的媒体。

综上所述,大众传播的“窄众化”趋势可以看做是对“大众”这一概念的有效批评和实践上的更正。

2.试述1986一一1991年苏联新闻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答案】戈尔巴乔夫为了改变当时新闻界节目内容单调呆板的情况,在宣传方针和内容上作了重大调整。各个媒体竞相扩大报道范围,对社会的各种弊端公开揭露抨击,由于控制不力,苏联的新闻舆论完成了从统一到分散、从有序到无序的转变,为苏共解体、苏联新闻事业瓦解埋下了伏笔。

(1)公开暴露社会生活中的阴暗面。在戈尔巴乔夫“公开性”原则的鼓励下,新闻界开始突破“禁区”,矛头直指党内不正之风和社会上存在吸毒、卖淫、走私等各种问题。

(2)大量触及时政、历史“敏感问题”。随着改革的全面展开,随着“公开性”向各领域的渗透,苏联新闻媒体从公开暴露社会普遍存在的矛盾、问题,发展到组织人们对党和政府的大政方针、对已有定论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进行重新审视和评价,各报纷纷抨击斯大林和他领导时期形成的“社会主义模式”。

(3)不同观点激烈交锋。改革以后,苏联媒体成为观点的自由市场,不同党派的观点彼此碰

第2 页,共37 页

撞,甚至是无政府主义者和纳粹分子,有的还鼓动民族分裂。

搞“毫无限制的公开性”,放弃党对新闻媒介的领导,允许私人、各党派团体和外国人办报,改变了党报的作用和内容。舆论界的这种状况加上西方某些新闻媒介对苏联的强大宣传攻势,使人民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急剧下降,助长了党内外反对派势力的发展,苏联的新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瓦解。

3.什么是人际传播?请简述人际传播的特点。

【答案】(1)人际传播的含义

人际传播是指作为行为主体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信息传播活动,它是由两个个体系统相互连接组成的新的信息传播系统。

(2)人际传播的特点

①人际传播传递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

传播者不仅可以使用语言,而且能够运用表情、眼神、动作等多种渠道或手段来传达信息;同样,受传者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接收信息。

②所传递信息的意义比其他形式的传播更为丰富和复杂。

这个特点和第一个特点密切相关,即在面对面的情况下,多种渠道和多种手段的配合,会形成特殊的传播情境,这种特殊的情境会产生新的意义。

③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双方的信息授受以一来一往的形式进行,传播者与受传者不断相互交换角色,每一方都可以随时根据对方的反应把握自己的传播效果,并相应地修改、补充传播内容或改变传播方法。因此,人际传播是一种高质量的传播活动,尤其在说服和沟通感情方面,其效果要好于其他形式的传播。

④在传播关系上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和非强制性,是一种非制度化传播。

说人际传播是一种非制度化传播,并不是说它不受任何制度化因素的影响。相反,人际传播也是社会关系的体现,参与的双方虽然都是拥有独立意志的主体,但他们都是由一定的社会关系相连接的;人际传播的内容,双方使用的言辞、语气、态度等等,无一不是这些关系的反映。这里的非制度化,主要指传播关系的成立上具有自发性、自主性和非强制性,人际传播主要是建立在自愿和合意基础上的活动。在人际传播中,双方都没有强制对方的权利,也没有接受强制的义务,这意味着人际传播是一种相对自由和平等的传播活动。

4.在传播学研究的美国源头有哪些重要人物?

【答案】美国传播学研究的源头可以追溯到杜威、库利、帕克和米德。他们将传播置于人类行为概念的中心点上,将传播媒介解释为在美国恢复社会道德和政治共识的代言人,并对传播研究提出了一些创新性的观念。

(1)杜威(1859-1952)

杜威是美国最有声望的哲学家、社会学家,实用主义主要代表之一。

①他认为,“有组织的信息”能帮助创造一个“伟大的社会”,而新媒介亦有助于形成研究潜能;指出社会整体的存在高于社会的个人的利益,而传播的功能就是使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相协调;

第3 页,共37 页

他甚至希望“在某种程度上把新闻业引进社会科学研究之中,来改造社会科学”。

②在((批判的伦理学大纲》(1891)中,杜威宣称:“现代的责任是将信息社会化,实现信息对于社会实践的意义。”

③在《经验与本质》(1928)一书中,杜威说:传播“是工具,因为它使我们从其他事物的巨大压力中解放出来,否则我们就会被压垮……目的就是人们分享社会上宝贵的目标和各种学问。有了这种分享,传播的意义就在社会的意识中得到增强、加深和巩固。”

杜威为美国传播学的建立“提供了一个工具性的基础”,并直接影响他的三个追随者一一库利、帕克和米德的学术研究。

(2)库利(1864-1929)库利是自我发展理论的创始人。这个理论反映出他的隐居的内省的个性。

①库利认为,我们通过想像别人是如何感觉我们的行为和外貌来了解我们自己的。自我可以说正反映了别人的意见,所以库利把它叫做“镜中自我”。他将自我分为三个部分:对自己的行为给别人造成的印象的知觉;对别人对我们行为的评价的知觉;以及对他们的评价的感觉。我们是在人际传播中通过别人的反映(反馈)来评价自己的行为。与他人的信息交流犹如一面镜子,能帮助自我概念的形成。

②库利还认为,在首属群体中,人际传播能使自我得到充分的发展。库利觉得家庭是最重要的首属群体,像友谊、服从、忠诚、崇敬和个人自由这些品质都发源于此。

(3)帕克(1864-1944)

帕克曾被人称为“可能是美国社会学中最具影响力的一个人”,同时也是“第一位大众传播研究者,’o

①帕克受齐穆尔的影响,将人际传播,特别是与父母、同僚和朋友的初级团体的人际传播放在}一分重要的位置。他认为,传播就是“个人能以某种意识到达某种程度,并对别人表达态度与观点的一种社会心理过程。”人际交往实际上是一种信息交换,每个人有权对自己所接收到的信息赋予不同的意义。

②在1941年的欧洲危机期间,帕克认为,为了让公众迅速了解事件,新闻的传播变得非常急需,而且现代传播手段已经可以完成激励广大军队和全体人民斗志的复杂任务。

③他还第一个提出了民意是可以测量的观点;第一个提出了“议题设定”的观念,认为“新闻是人际交谈的基础。”

(4)米德(1863-1931)

米德是位杰出的社会心理学家,但他却认为自己基本上是个哲学家。他的著作为传播学界所重视。

①他的《精神、自我和社会》一书的精华部分,是其首创的符号互动论。米德认为,“行动”是人在一定处境下的全部反应。但是,人不会像动物那样不假思索地简单地做出反应。

②人类还有一点不同于动物,即人有“自我感”。在米德看来,传播是基本的人类过程,而内向传播应是人类意识的主要特征。

第4 页,共37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qc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