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4.5 牛顿第三定律》教案

更新时间:2023-05-14 21:32: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牛顿第三定律》教学课例

一、 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对物体间的相互作用问题有了定性地了解,也知道相互作用和一对平衡力是不同的,即一对平衡力是指同一物体所受的两个力相互平衡,而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但是学生的这一知识面只是定性地了解,而基本处在记忆的层次上,他们体会不到明确提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一问题的重要价值。牛顿第三定律是高一物理“牛顿运动定律”一章的重点内容,学好这部分知识是学生能正确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关键之一。布鲁纳曾提出过:“知识是一个过程,不是结果”。学生认知能力必须通过实践才能逐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必须通过释疑才能逐步加深。如实际现象与物理规律好像发生冲突时,例如:我打你时,往往认为我打你的作用力在先,而你打我的反作用力在后;大小推小孩时,往往认为大小对小孩的作用力大于小孩对大人的反作用力。教师应该诱导学生像科学空一样进行科学的探究,通过自己的实验、观察、分析、讨论、总结等一系列活动发现科学概念、科学规律,这样不仅消除前意识的错误概念,也在这个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了创造能力。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②理解和掌握牛顿第三定律,并能用它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③学会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生自主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验能力。

②通过运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解释物理现象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③通过学生大胆质疑、勇于探索来培养可提高学生自信力和养成科学思维习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结合有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实事求是、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②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与热情,养成一种科学探究的意识。

3.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与掌握牛顿第三定律。

(2)区分一对平衡力跟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 (3)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分析讨论实际的问题。 4.教学用具:

滑板小车(2辆)、电动小车、木板、试管(4个)、条形磁铁(2个)、小车(2个)、弹簧测力计(若干个)、橡胶筋、探究力的传感器、鸡蛋、石块、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5.教学流程:

1

2

3

4

5

三一

三、课后反思:

物理学研究的是“物”中之“理”,与实际的生产、生活联系最为紧密。它源于生活,并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观察,实验,思辩,得出结论,再运用到实践中加以检验,从而形成定理与规律。并反过来又能指导生活,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步。通过本节教学加以诠释,并充分利用多媒体、传感器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使学生体味到物理学“来自生活又归于生活”的独特魅力。本节课以多提问、多诱导、多讨论、多做实验,多探究的形式。来不断地激发学生的热情,点燃起学生们探索的激情,不断地体验物理知识“波澜壮阔”的情愫。充分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愉悦在体会学习的快乐,在快乐的学习中有所收获。“牛顿第三定律”学生感觉似乎不难,但利用其去理解实际的问题时往往会遇到很多的迷惑。还应该在以后的教学中与“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结合起来多加分析与训练。

四、课例点评:

本课例充分地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内容安排合理科学,衍接自然,过渡顺畅。设计时所举的例子非常典型,并能配以插图,力求形象生动;设计时能够突出物理学科的特点,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的过程,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设计时注意启发学生思维,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些都可以看出作者花费心思,让“学生学后有所思,教师教后有所记”。并且本课例独特的育人价

6

值还在于通过对“牛顿第三定律”的学习,启发学生客观辩证的评价周围的事物,突出物理贴近生活,联系社会实际。教师组织学生运用结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这是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一种手段,也是迁移知识,深化知识的重要环节。通过运用和深化,使学生的知识,技能转化为能力和素质,这是学生完成自身发展的延续。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q3e.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