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朗镇毛织产业集群建设工作方案2009年—2020年

更新时间:2024-03-26 08:5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朗府办〔2009〕49号关于印发《大朗镇毛织产业集群建设

工作方案》(2009年—2020年)的通知

2010-4-13

各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单位:

《大朗镇毛织产业集群建设工作方案》(2009年—2020年)业经镇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O O九年十月十一日

大朗镇毛织产业集群建设工作方案

(2009年—2020年)

为认真贯彻《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做强做优大朗毛织特色产业,特制定本方案,对我镇毛织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进行规划,规划时间近期为2009至2012年,中长期到2020年。

一、重要意义

毛织产业是我镇三大主导产业之一,也是富民强镇的特色产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大朗积极承接香港毛纺织产业转移,毛织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分散到集群,从加工生产到自产自销,从贴牌加工到自有品牌,不断发展壮大。2002年,中国纺织工业协会在全国精选19个市县和19个镇作为“全国纺织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第一批试点”,大朗荣列其中,同年12月,评为首批“中国羊毛衫名镇”;2005年,大朗被列为广东省创建区域国际品牌3个试点单位和广东省首批15个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2007年,被确定为“广东省火炬计划毛纺织特色产业基地”;2008年,被列为“中国纺织服装企业社会责任管理集群试点单位”。经过20多年的发展,大朗毛织产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和优势:一是产业集群度高。目前,以大朗为中心的产业集群内,有近万家毛织企业,仅大朗就有3000多家,从业人员10万多人,整个产业集群毛衣年销售量超过12亿件,在大朗集散的有8亿件,大朗毛织对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目前,以巷头社区为中心,形成了6平方公里的毛织商贸区,5条毛织专业街,2600多家毛织企业。二是配套能力较强。大力完善研发设计、质量检测、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展销物流、融资服务“六大公共服务平台”,成立了中国(大朗)毛

纺织产品研发中心、广东省质量监督毛织品检验站(东莞)、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东莞市毛织服装设计师协会、大朗镇毛纺织技术创新中心、毛织贸易中心等,创办了一年一届的“织交会”,建设了大朗毛织服装时尚设计创意区,在产业集群内形成了毛衣设计、毛衣生产、辅料机械、销售服务等完善的产业链,具备了毛织行业的各个环节、要素,为毛织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坚实平台。三是地理位置较好。大朗毛织产业集群地处港穗深经济走廊腹地,深切接受香港、广州、深圳等国际大都市的辐射,市场容量大,对外开放程度高,交通和信息高度发达,能够迅速捕捉珠三角以及国内外市场的各种信息。四是政府扶持力度较大。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以及各级政府对大朗毛织业的关注程度高,扶持力度大,出台了一系列产业转型扶持措施。近年来,镇委、镇政府为做强做优毛织产业,从组织领导、平台建设、资金补贴、市场开拓到品牌培训等方面作出了一系列部署。五是以信息化改造升级传统技术效果较好。毛织业技术改造力度不断加大,2005年全镇电脑织机总量不足1000台,2005年后企业大规模地更新设备,目前,全镇共购置数控织机6000多台套,总投资达20亿元。六是产生了一批创新创业的优秀企业家。随着毛织行业的不断发展,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培育和锻炼一批具有艰苦奋斗、创新创业精神的企业家,成为做强做优毛织业的中坚力量。但是,由于大朗的毛织业起步较低,对外依存度较高,在发展中存在着“四多四少”的问题:企业数量多,企业规模小,领军企业少;生产加工企业多,销售企业少;贴牌加工企业多,自有品牌企业少;被动接单的企业多,主动接单的企业少。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尤其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大朗毛织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巨大的挑战。一是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在国家实施拉动内需政策基础上,国务院出台《纺织工业调整振兴规划》,加大财税金融支持力度和提高纺织品服装出口退税率;对基本面较好但暂时出现经营和财务困难的企业给予信贷支持;加大中小纺织企业扶持力度,鼓励担保机构提供信用担保和融资服务,减轻纺织企业负担。另外,增值税转型、技改贴息等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政策支持。二是产业集群竞争压力加大。随着《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实施,全国纺织工业蓬勃发展,各地政府不断加大对纺织产业的扶持力度,产业集群越来越多,专业化水平越来越高,协作分工越来越明显,形成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态势,大朗的先发优势正逐步减弱。三是结构调整面临机遇。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市场需求总体下降,竞争更加激烈,纺织服装业面临严峻挑战,竞争力弱的企业将退出市场,有实力的企业将抓住机遇,利用国家和省市有关政策,加大结构调整和招商引资力度,以产业重组带动产业发展,加快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培育自主品牌,提高核心竞争力。因此,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对我镇毛织产业的中长期发展进行规划,促进毛织产业转型升级,对于做强做优大朗毛织产业,提高行业竞争力,提升区域影响力,推进集约集群发展,创建区域国际品牌,都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立足现有产业基础,找准大朗在全国产业集群的战略定位,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坚持培育品牌和拓展国内外市场相结合,坚持扶持骨干企业和带动中小企业相结合,坚持技术改造和

淘汰落后相结合,加快完善研发设计、质量检测、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展销物流、融资服务等六大公共服务平台, 着力提升研发设计、品质监管和营销策划等三种能力,实现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从生产基地向现代毛纺商贸城转变,把大朗打造成为世界毛织之都、高档毛织品生产基地、毛织服装研发设计中心、毛织服装销售中心、毛织服装品牌集散地、数控织机制造和销售基地。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将大朗建设成集高档毛织品生产基地、毛织服装研发设计中心、毛织服装销售中心、毛织服装品牌集散地、数控织机制造和销售基地于一体的世界毛织之都,成为世界毛织服装流行趋势风向标,持续提升大朗区域国际品牌在海内外的影响力。

(一)高档毛织品生产基地。逐步淘汰落后产能,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推动企业向规模化、品牌化、信息化发展。到2012年,规模以上毛织生产企业所占比重达到40%,形成20家能发挥积极带动作用的龙头骨干企业。到2020年,我镇“企业数量多,企业规模小,领军企业少”的产业结构状况得到全面改善,以强大的生产配套能力和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毛织产品,吸引一大批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毛织品牌在大朗下单生产,成为高档毛织品生产基地。

(二)毛织品研发设计中心。改造企业技术装备和工艺,提升研发设计水平和市场快速反应能力,优化以设计人才为主的专业人才构成。到2012年,全镇规模以上企业100%设立独立的研发部或设计部,生产设备工艺达到国内同行先进水平;全镇每年设计新款毛衣50万件;企业研发投入占总投入的比重达50%。到2020年,以中国(大朗)毛纺织产品研发中心为核心,初步形成产学研一体化、技工贸一条龙的研发格局,成为引领世界毛织服装流行趋势的风向标及全国反应速度最快的毛织新款、新材料、新工艺研发中心。

(三)毛织品销售中心。依托毛织商贸片区的集聚效应,吸纳本地龙头企业和更多的上下游厂商在片区内设立销售点;变革营销方式,积极提高企业的市场化运营能力。到2012年,20家龙头骨干企业在商贸片区内均设有销售点;市场和特色街区的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在全镇形成完整的毛织产品销售体系;形成内外兼顾的市场格局,内外销比重从4:6调整为5:5。到2020年,大朗成为全国最完善的毛织品销售中心,为采购商提供一个一站式采购的大平台。

(四)毛织品牌集聚中心。强化品牌推动,以构建品牌集聚中心为目标,力争到2012年,吸引国内外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落户大朗;以产品为龙头,以企业为依托,创建1—2个品牌联盟;大朗获得国家名牌名标产品2件以上,省级名牌名标产品达15件以上。到2020年,大朗成为国内外主流品牌的聚集地,成为区域国际品牌知名度高、产品附加值高、中介服务机构功能完善的品牌中心。

(五)数控织机制造和销售基地。大力引进世界品牌数控织机在大朗设立销售点,逐步引进国内知名数控织机生产企业在大朗设厂,延长供应链条。到2012年,全镇共有数控织机生产企业6家以上,年产数控织机2000台以上。到2020年,大朗建成全国最大的数控织机制造和销售基地,成为行业企业采购数控织机的首选地。

四、做旺以毛织贸易中心为龙头的毛织商贸片区

升级改造毛织商贸片区的外部环境,将做旺“织交会”与做旺毛织商贸片区相结合,活跃商贸氛围,引导资源向毛织商贸片区集聚,力争将毛织商贸片区打造成为全国最旺的毛织商业区。

(一)提升商贸区的经营环境。成立毛织商贸片区协调小组,由相关职能部门、单位、社区(村)、专业市场组成,建立联动的工作协调机制,升级周边路网,改善富康路、富华路的交通现状,加强环境、卫生、治安整治及周边配套设施的建设;对销售伪劣毛织产品的店铺进行严厉打击,杜绝不合格产品,为商户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完善大朗物流中心和汽车客运总站的配套建设,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

(二)提升商贸区的招商活力。积极调整商贸区的招商引资策略,拓展招商渠道,鼓励集群内的龙头生产企业在商贸区设立销售总部,重点引进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在国内具有较高知名度、辐射带动效益强的大型纱线企业和机械企业,在商贸区内的专业市场或特色街区设立销售点或营业部,提高商贸片区的企业质量。

(三)提升商贸区的贸易氛围。加大宣传造势力度,提升毛织商贸片区的对外影响力。每年在商贸区内举办若干场不同类型的商贸活动,由协调小组统筹,统一策划、统一组织、统一形象,包括专题展会、采购会、购物节、新产品发布会、客商对接会等,帮助商户拓展经营空间。

(四)提升“织交会”的办展水平。中国(大朗)国际毛织产品交易会是目前国内最具影响力的毛织产品交易会。要切实提高办展水平,通过每年一届的“织交会”平台,做旺毛织商贸片区。加快展会的市场化改革。成立专业展览公司,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推进展会在招商招展、广告宣传、专项活动等方面的市场化运作。强化展会的招展、招商。注重每届“织交会”的市场推广在目标定位、重点区域等方面,更好地组织目标展商与客商,培育新增长点;建立与国内外展览组织机构、行业协会的交流与沟通渠道,借力进行推介活动。完善展会的专业化服务。不断完善和创新专业化服务的理念与思路,与国际接轨。加大专业人才培训力度,利用每年展会休整期对服务人员进行集中培训。打造在线“织交会”。办好“织交会”专题网站,安排专人负责信息采集和更新;积极打造在线“织交会”,将展会服务功能集成在网络中,有效利用网络手段和各传媒系统构建“织交会”的信息平台,及时向国内外发布展会信息,实现网上和网下的互联、互通和互动。

(五)提升毛织贸易中心商贸水平。优化布局。推动毛织贸易中心的升级改造工程,并加大招商力度,提高铺位出租率。提升档次。做好贸易中心一至三层的功能规划,重点引进国内优势企业进驻。完善管理。聘请或成立专业物业管理公司,实行专业化的统一管理。加强贸易中心周边的治安管理和环境整治,增设固定岗哨、安装监控设备,完善公共交通和路牌指示等设施。

五、以创建区域国际品牌为抓手推进品牌提升工程

以品牌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提升毛织产业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实现由“大朗制造”向“大朗创造”转变。

(一)引进知名品牌。凭借大朗的信息、人才、资金、技术、市场等综合优势,加大吸引国内外名牌产品的力度,积极吸引10家以上国内外服装品牌到大朗落户发展,用名牌引导市场,以市场带动产业,提高整个行业的档次和水平。

(二)培育大朗品牌。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品牌建设,努力营造培育品牌、经营品牌、争创品牌、使用品牌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名牌带动战略,继续加大对创牌企业的奖励和扶持力度,把销售总部设在大朗、并在国内外其他市场发展销售网络的企业纳入奖励范围,鼓励企业在各地进行品牌发布和形象展示。

(三)推广区域品牌。以提高“大朗毛织”区域品牌的综合价值为目标,加强区域品牌的策划、推广和经营。制定区域品牌推广计划,进一步明确区域品牌塑造和发展的思路,通过联合优势企业、组织赴外参展等方式将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的发展同区域品牌的发展有效融合起来,并充分利用“织交会”及各类媒体资源,形成区域品牌比较完善的运作体系。到2020年,大朗区域国际品牌要在海内外市场中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四)推进品牌联盟。以产业基础为依托,大力发展以抱团合作为主要形式的企业联盟。引导企业通过建立联手共创品牌、联手开发产品、联手做大市场的联盟关系,加大行业整合,形成整体竞争力,解决毛织企业小而散的问题,发挥整体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促进整个产业的有序良性发展,形成强大的规模优势。

(五)搭建品牌孵化平台。大力推进大朗毛织服装时尚设计创意区的建设,加快推进已签约院校及企业的入驻工作,充分发挥政策、市场、人才、环境等优势,加强对外宣传,不断提高知名度。制订扶持政策,鼓励本土毛织企业入驻创意区,吸引国内外的名企、名牌、名校、名师在创意区设立工作室或展示厅,加快高端资源的集聚,以带动镇内毛织业界的品牌经营能力,使时尚创意区逐渐成为毛织品牌的孵化器。

六、完善六大公共服务平台

以建设大朗毛织服装时尚设计创意区为抓手,加快完善研发设计、质量检测、人才培训、信息咨询、展销物流、融资服务等六大公共服务平台,着力提升研发设计、品质监管和营销策划等三种能力。

(一)质量检测平台。加强与东莞标检沟通合作,鼓励其引进更多的检测项目,强化对毛纺织产品的质量监管。广东省质量监督毛织品检验站(东莞)要根据企业需要,拓宽服务项目;加快建立健全企业标准化体系和质量检测体系,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为企业提供权威的原材料品质监管、成品品质监管等业务;定期举办毛织产品质量知识讲座或向企业派发质量宣传手册;建立和加强有关质监部门、权威质量检测单位的合作关系,打破质量贸易壁垒。

(二)研发设计平台。完善中国(大朗)毛纺织产品研发中心功能:一是提高研发设计功能。针对企业或行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和新工艺;帮助企业组建研发中心和培训设计团队;帮助企业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品推介和品牌宣传活动。二是提高展览展示功能。通过设计创新推广新材料、新工艺的研发应用,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科技含量,促进产品个性化。通过在展示厅展示设计作品,组织企业参观学习;举办发布会、订货会等方式,推动设计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三是提高研讨交流功能。加强与国内的研发机构和服装院校等开展技术合作,利用外部资源为本地企业服务;不定期举办培训讲座或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为大朗企业授课。加强东莞市毛织服装设计师协会建设:充分发挥设计师协会作为行业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提升大朗毛织设计师的总体水平。通过职业培训、专业知识讲座等形式,及时传播国内外时尚信息;通过作品展示、优秀设计师评选,建立时装设计创新体系,发布服装流行趋势。规范大朗设计师职业标准,加强横向联合,推动设计成果转化,更好地为大朗毛织产业提供人才服务。擦亮中国毛衫流行趋势发布基地的名片:大力推进“三大体系”的建立,强化大朗流行趋势发布的权威性和专业性。一是研究体系。组建研发团队,邀请行业协会领导、服装院校教授、行业专家和学者以及国内著名设计师参与,站在全行业的角度上,引导全行业的主要趋势,在最短时间内实现大朗流行趋势与国际流行趋势的接轨。二是发布体系。建立健全完善的发布体系,以一年一届的“织交会”为发布平台,充分利用平面和网络媒体组成的媒介平台,把大朗最新的设计研发成果向行业发布。三是推广体系。认真做好一年一届的中国(大朗)国际毛织服装流行趋势发布会,积极推动研发成果转化为企业的畅销产品,为企业创造更广阔、更立体化的市场空间。力争到2012年,每年推出两季符合中国市场需要的流行趋势发布。

(三)人才培育平台。建立健全引才用才机制,创造吸引人才、人尽其才的良好局面;加大人才培训力度,提高专业人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平均每年培训的设计人才达2000人次,销售、管理人才达1000人次,其他专业技术人才达3000人次。一是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高端人才。全面梳理和完善现有人才政策,通畅人才引进绿色通道,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便利条件,逐步形成符合产业特点和顺应国际化要求的人才政策体系,吸引各地人才到大朗施展才化。二是健全教育培训机制。依托大朗职业中学,拓展教育培训渠道,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对毛织企业家的培训和管理,培养他们的战略眼光和前瞻思维,

提高对市场的宏观把握能力;培养一批精于专业、善于管理的管理人才;引导或协助企业做好技术人员培训,做好中高级电脑操作技工和电脑图纸设计人员的培训;培养和引进一批引领时代潮流的毛织研发设计人才;培养和引进一批懂市场、会策划、懂外语的营销策划人才。三是继续举办各类专业赛事选拔人才。精心举办一年一届的中国(大朗)毛织服装设计大赛和网上毛织服装设计大赛,不断壮大赛事规模,提升专业化水平,扩大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使大赛成为挖掘和选拔设计人才的权威平台。

(四)展销物流平台。加强物流基础设施的整合与建设,形成配套的综合运输网络、完善的仓储配送设施。大力发展电子物流,加快我镇物流业的信息化进程。精心办好每年一届的“织交会”,不断提升“织交会”的商贸功能。充分利用我镇毛织服装市场网络,强化和完善本地专业市场和特色街区建设,为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提供空间。由毛织办与行业协会牵头,组织重点毛织企业以“大朗毛织”的统一形式参加国内外有影响力的专业展会,如北京服装会、深圳服交会、美国纺织服装展、法国纺织服装展等,镇财政在展位制作、品牌宣传等方面给予一定补贴。

(五)信息咨询平台。加快完善大朗毛织网的电子商务功能,建立网上专业市场,支持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应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独立的电子商务平台,通过营销的创新,缩短产品流通周期,降低产品营销成本,拓展国内外市场;积极扶持行业杂志的发展,培育1家有影响力、较全面的本土毛织产业杂志,促进大朗建成全面、快捷、专业、丰富的毛织信息传播渠道。

(六)融资服务平台。鼓励金融机构和担保公司为信誉和市场前景较好的毛织企业提供融资和担保。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担保公司的加快发展。建立奖励制度,鼓励毛织企业引进数字化和自动化生产设备,进行数字化生产、自动化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采取奖励政策和奖励资金的办法,鼓励毛织企业通过联合、收购、控股、兼并等方式发展投资多元化的企业集团,进行资产重组,走联合发展道路的办法。对引进电脑织机的企业给予一定政策倾斜,帮助企业做好申报工作,加快设备进口速度。

七、加强行业引导和帮扶

以政府为主导,创新政府服务方式和内容,加大帮扶企业力度,创造良好的环境和平台,引导毛织企业创新创优,抢占市场份额,提高行业竞争力。

(一)成立大朗镇毛纺织产业发展管理委员会。由分管民营工作的镇领导牵头,镇毛织办、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求富路社区、巷头社区、巷尾社区、黎贝岭村、大井头社区等为成员单位,成立大朗镇毛纺织产业发展管理委员会,实行镇毛织办、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织交会”组委会、镇毛织研发中心、大朗毛织服装时尚创意区、大朗毛织创新服务有限公司“六位一体”的管理架构。(管委会具体工作机构和职责见附件)

(二)鼓励企业创新管理体制。鼓励毛织企业深化企业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步伐,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不断提升企业管理和科学决策水平,提高核心竞争能力;鼓励企业加大产品研发和技术进步投入,增强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能力和生产能力,进一步提高产品的档次和水平;鼓励企业把握国内外市场形势变化,努力开发适销对路产品,提高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反应能力,使产品开发、品牌培育与市场紧密结合;鼓励优势企业利用自身规模、技术和品牌优势,通过兼并重组进一步做大做强;要求广大毛织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员工培训,全面履行社会责任,建立和谐企业。

(三)培育30家重点毛织企业。继续加强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联系重点毛织企业制度,努力为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实际问题。重点扶持颖祺、和利达、众圣、兴业、英伟、百盛等30家有自主品牌、发展较快、产品市场前景好的优势毛织企业,重点在开拓市场、创建名牌、宣传造势、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推动生产要素向这些优势企业集中,形成资源优势集聚和资源效率提升,通过龙头的带动作用,推进毛织产业的发展。

(四)加强环保和节能建设。加快建设900亩的毛织环保专业基地,实行统一供水、统一供气、统一供电、集中治污,促进毛织产业集群向专业化分工、清洁生产、节约资源、循环经济发展。利用环保、土地、信贷等行政手段,加大对高能耗、高污染生产企业的淘汰力度。全面加强毛织行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五)延伸产业链条。稳固原有的以成衣品牌生产、销售为核心的链条,并在此基础上,把纺织机械装备制造、销售作为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抓。近期内,要以东莞市缝神机械有限公司和东莞市盛星电脑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带动一批本土缝盘机、电脑织机生产企业发展,引进5家世界一流水平的毛织电脑机生产企业落户大朗,进一步完善毛织产业链。

(六)推进产学研合作。探索建立务实有效的产学研联合开发的长效机制。对已建立的产学研合作项目实行重点扶持,促进项目纵深发展,包括研发中心与西安工程大学合作的西安工程大学(大朗)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与香港纺织及成衣研发中心的产学研合作、与广东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和广州大学纺织服装学院的校外实习基础项目,时尚创意区与广东工业大学、西纺广东服装学院、广州纺织服装职业学校、国际职业设计师学会、深圳泛美职业培训学校、东莞市大朗职业中学等6家服装院校的产学研合作项目。鼓励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相关行业的企业合作,支持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以各种形式进入毛织企业,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开发,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加快先进技术在企业中的推广应用。

八、保障措施

做强做优毛织特色产业,加快推进转型升级,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镇各有关部门加强联动,互相配合,协同作战,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全力支持。为保证规划顺利贯彻实施,要加强六个方面的保障。

(一)加强组织保障。全面加强毛织办、毛织行业协会、设计师协会的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行业自律,为推动毛织企业发展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及时反映行业情况、问题和企业诉求,引导企业落实产业政策,加强行业自律,促进行业有序发展。

(二)加强政策保障。认真落实财税优惠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充分用足用好财税优惠政策,强化对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切实把优惠政策用足、用好、用活。积极研究制定财税配套政策,对国家确定的重点支持项目。创新资金筹集方式,调整资金支出结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配套资金支持。

(三)加强资金保障。设立扶持毛织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镇财政每年用于扶持毛织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不少于2000万元。积极申报省财政挖潜技术创新产业集群公共服务体系项目等省、市扶持资金。积极利用大朗1亿元创新基金,大力支持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企业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四)加强环境保障。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公正公平的市场秩序,遏止无牌无证经营、行业内部恶性竞争等行为。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查处整治,规范企业经营行为,对拒不办理营业执照、不符合安全生产或环保生产条件的,坚决进行整改取缔,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优胜劣汰。

(五)加强舆论引导。充分利用大朗网、大朗周刊、大朗电视台等媒体宣传我镇毛织产业集群发展情况。加大宣传镇委、镇政府扶持毛织业加快发展的政策举措,宣传重点毛织企业提高自主创新的良好氛围。全镇各级领导、各部门切实提高认识,各司其职,肩负起做强做优毛织特色产业的重任;广大毛织企业要切实加强联系沟通,定期召开企业座谈会,营造良好社会氛围,调动企业参与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性。

(六)健全行业统计分析机制。对我镇毛织产业发展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对规模以上毛织企业进行常态监控,定期整理详细的统计分析数据,认真开展分析研究,用详细的数据指导行业发展。

附件:大朗镇毛纺织产业发展管理委员会的工作机构和职责 附件:

大朗镇毛纺织产业发展管理 委员会的工作机构和职责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镇毛纺织行业的组织领导,有效整合我镇的产业资源,理顺管理体制,现成立大朗镇毛纺织产业发展管理委员会。具体工作机构及工作职责如下:

一、管委会的机构设置 主 任:林熙仿(镇委委员)

副主任:陈锡培(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会长) 周 菁(东莞市毛织服装设计师协会会长) 陈仲轩(镇经贸办主任、质监站站长) 叶建华(镇毛织办主任) 委 员:陈焕明(求富路社区) 陈柱权(巷头社区) 陈德铭(巷尾社区) 彭润田(黎贝岭村) 叶钦水(大井头社区) 钱贺怀(大朗工商分局) 叶创其(大朗国税分局) 叶暖芬(大朗地税分局) 钟杰辉(大朗国土分局) 黄锦辉(大朗环保分局) 叶沃东(大朗劳动分局) 叶伟强(大朗社保分局) 邝效光(大朗安监分局) 曾雪霞(镇外经办) 黄庆波(镇民营办) 叶惠强(镇民营办)

谢志良(镇毛织研发中心) 李谋任(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 任清伟(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 梁海潜(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 钟秋明(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 关 伟(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 陈敬东(东莞市毛织服装设计师协会)

管委会办公室设在镇毛织办,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二、管委会的工作职责 (一)职能定位。

大朗镇毛纺织产业发展管理委员会作为镇政府的直属机构,由镇政府授权,行使毛织产业管理、公共服务等职能,确保毛织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目标的顺利完成。

(二)具体职能。

1、贯彻执行镇委、镇政府的各项决策和工作部署;

2、加强与各级协会的沟通联系,争取更多的支持和合作机会; 3、制定和实施全镇毛织产业具体管理规定和优惠政策; 4、编制全镇毛织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组织实施;

5、对全镇毛织行业公共服务平台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监督; 6、协调解决毛织产业发展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7、承办镇委、镇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管委会的工作体制

1、实行镇毛织办、东莞市毛纺织行业协会、“织交会”组委会、镇毛织研发中心、大朗毛织服装时尚创意区、大朗毛织创新服务有限公司“六位一体”的管理架构。

2、建立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动机制。

3、实行每季度一次的基层调研制度,做好产业发展分析。

4、建立完善的会议制度。办公室例会,每星期召开一次,汇报和部署管委会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主任办公会议,每个月召开一次,研究毛织业发展的存在问题,检查督促工作措施的落实情况;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审议管委会的重大决议和年度工作计划,讨论并协调解决毛织行业发展的重大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py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