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金融危机下是刺激消费还是扩大投资的相关问题

更新时间:2023-05-16 11:5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金融危机

浅析金融危机下是刺激消费还是扩大投资的相关问题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危机逐步从金融领域转向经济领域,并向实体经济渗透。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下,我国内外需求也开始日渐疲软。为确保实现“保增长”这一政策目标,国家分别提出刺激消费和扩大投资两个方面的政策。本文将以金融危机为背景,探讨当前局势下,刺激消费和扩大投资的选择问题,以及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存在的问题,并通过相关的论述和研究总结应对政策及建议。

关键词:金融危机 刺激消费 扩大投资 选择

Abstract:The financial crisis in the financial sector caused by the U.S. sub-loan crisis gradually shifted from the economic field, to penetrate the real economy. Under the impact of the global economic recession, the demand at home and abroad is going to slump day by day. To make sure that the “keep increasing” policy be realized, the government has put forward policies in two areas, including stimulating consumption and expanding investment. This article will be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financial crisis, to discuss the choice problem between stimulating consumption and expanding investment, and the relationship and issue between these two under the present situation. Finally, to come to a conclude about policy responses and suggestions through relative discussion and research.

Key words: financial crisis stimulate consumption expand investment choice

自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经济影响,金融危机也日益向经济危机转变。本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原因十分复杂,既有宏观方面的成因,也有微观方面的因素。这次危机始于华尔街,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表明,微

金融危机

观因素起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证实了疏于监管的危害。因此应高度重视,克服这些缺陷和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而宏观方面,则认为主要是由于全球经济不平衡所导致的。但这次不平衡有一个很明显的不合理的特点,就是收入相对较低国家储蓄率高,而发达国家富裕人群过度消费。

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贸易大国,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订单的数量明显减少,从国外的经济环境来看,这种状况短期内不会有很大改变;国内投资增幅趋缓,企业利润减少,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沿海地区外资撤离导致工厂倒闭。人民收入增长缓慢,也使得居民消费顾虑重重。但不难看出,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主要是是外需疲软,内需不足。

政府也为此积极地提出了一系列相应的对策。例如,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2008年11月9日中央果断决策,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迅速推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一揽子计划。通过增加安排1.18万亿元中央投资,拉动四万亿元投资规模是一揽子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6月23日表示 商务部正酝酿和制定“以旧换新”、“商业用电电价”和“信用卡”等方面的刺激消费相关措施 为国内消费进一步发展助力。可以看出,当前形势下,刺激消费和扩大投资是政府应对金融危机的主要手段。

那么,要如何刺激消费,扩大投资?这两者又该孰轻孰重,何从选择?以及实行该政策所存在的问题要如何解决?本文将给予具体的阐述。

一、刺激消费的相关政策及存在的问题

消费需求通俗讲是指人为了生存与发展所需的一切物质文化条件。每个人为了生存和发展都要产生适合个人的消费需求,个人消费需求加总,经过社会再生产过程(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形成社会总有效需求,从而推动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技术进步。另外,生产力发展进步了,人民物质财富积累了,反过来又会激发社会更大的、更高级的、新一轮的消费需求。由比可见,人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在整个社会再生产总过程处于中心位置,人的消费需求即是社会生产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出发点,又是其归宿点。这说明,消费需求在创造与更新人力资本及推动生产力进步中的关键作用是不可否认的,作为社会经济活动主体的人的消费需求无疑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金融危机

通过扩大国内居民消费,使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推动力,是确保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一个根本性措施,也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和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取向和原则。消费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拉动起着直接作用

(一)刺激消费的紧迫性

而我们知道,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取决于最终消费率(最终消费额占GDP的比重)及居民的消费倾向等因素。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历年统计年鉴显示,2000年最终消费率尚为61.1%,到2008 年已经下降到48.6%(央行公布的一个数据),其中居民消费率由48%下降到35%左右。目前我国最终消费率过低主要是由居民消费率持续走低引起。在北京,2000年时全市最终消费1221.33亿元,其中政府消费412.8亿元,占比是33.8%,到2006年,全市最终消费4205.16亿元,其中政府消费1589.9亿元,占比37.8%,比例提高了4个百分点;上海情况也是如此,2000年到2006年,政府消费占比同样提高了4个百分点。

同时,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GDP虽然维持增长,但是GDP的增长率却是自07年中旬开始持续降低,如下图:

199719992001200320052007

图1.1 1997-2008年国内GDP指数

曾经的辉煌不复存在,金融危机将全球经济带入“寒冬”,收入降低人们纷

金融危机

纷捂紧口袋,消费市场到处呈现萧条现象。所以,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和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刺激

消费市场,是应对当前形势的迫切需求。

(二)刺激消费的对策

在全球金融危机、外部需求疲软的背景下,进一步刺激内需就成为我国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关键。刺激消费需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不仅是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而且是扩大我国内需战略的可靠保证。解决目前消费需求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应该从国民经济总体发展、城乡一体化等方面形成长远之计,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和措施,最大程度地释放城乡居民的潜在需求,把市场巨大的消费潜力转变为现实的购买力。

1、调整收支预期

对由于居民未来收支不确定性所造成的消费不足,主要是通过稳定居民对未来的收支预期解决。细分下来可以归结为五个方面,包括保持物价相对稳定,物价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衣食住行,人们对物价的波动极为敏感;改善人们对未来收人的预期,收人增加,消费支出也随之增加。收人对消费需求有决定性的作用;减轻居民教育、医疗负担,稳定居民消费预期。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增强消费者对未来生活的信心;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制定实施有利于扩大就业的产业政策、财税政策和金融政策,统筹城乡就业,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五是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增强农村居民的未来预期,激发广大农村居民的消费热情和消费能力。

2、优化产品结构

有效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随着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居民单项消费的支出金额也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这种情况下,不能继续依靠传统的积累式消费,而要选择更为创新的消费方式。从国家来讲,一是要坚决压缩过剩生产能力,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污染。二是要鼓励企业积极主动进行产品结构的升级与优化。三是要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加大人才投资,产品创新投资,科研力量投资。从企业来讲,一是转变经营理念,牢牢树立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观念。二是加大科技投人力度,以科技营造效益。

3、缩小收入差距

金融危机

消费是收人的函数,直接受收人水平的制约。要通过通过市场、经济和行政等手段的优化组合,调节居民收人分配比例,缩小日益扩大的居民收人差距,提高社会的平均消费倾向。因此,应该充分利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缩小居民的收人差距。例如合理分配投资消费比例;加强税制改革,实现收入再分配,提高消费能力;加快国企改革,通过提高企业效益提高居民收入等等。

4、改善消费环境

努力改善城乡消费环境,是引导和促进居民消费的一项迫切任务。近几年来,我国进一步加大了执法力度,市场秩序逐渐好转,商品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消费者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为消费者营造一个放心的消费环境。同时广泛深人地开展消费者权益宣传教育,积极发展消费者权益保护中介机构,加大消费纠纷处理力度,赢取消费者信心。

5、更新消费观念

扩大消费需求就要转变传统的消费观。消费观念陈旧,是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意识方面的障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考虑储蓄,消费倾向明显偏小。所以要消除陈旧的消费观念,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科学消费观,引导居民转变消费观念,使居民逐渐做到“敢于消费、善于消费”。消费观念应由节俭型向适度消费型转变;也要求消费模式由雷同化、平板型向多样化、梯度型转化;消费结构由生存型向享受型、发展型转化。通过理论讨论和宣传,排除由于认识偏差给人们消费观念更新带来的束缚,以激活人们的消费,从而提高人们的消费倾向。

6、开拓农村市场

农村市场集中了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广大农民是我国市场经济最大的潜在商品需求者。农民消费对国民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制约力,其制约作用高于城镇居民消费。目前,城

乡消费水平差距较大,如果能缩小城乡之间的消费差距,8亿农村人口的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带动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应努力改善农村的消费环境,大力拓展农村消费市场,积极生产适合农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变过剩的生产能力为有效供给,大力强售后服务。

7、扩大消费热点

金融危机

我国目前新的经济增长点有住宅业、汽车产业、教育产、信息通讯产业、旅游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等。我们要积极采措施培育这些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其能够真正成为居民新的消费热点。

(三)刺激消费的主要制约因素

在刺激消费对策的指导下,党中央、国务院推出一系列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成为迎战危机的一个转折点。但是,从当前的形势来看,我国的消费市场人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中还存在着很多因素制约着消费需求的增加。

1、储蓄率构成

25

20

15

10

5

0199219951998200120042007

图1.2中国储蓄率(储蓄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构成变化 中国的家庭储蓄与GDP之比实际上相当稳定。1992年为20.3%,2007年为20%,期间有些波动,低的时候到17%,但基本保持在20%上下。这一现象表明随着收入的增加,居民用于消费的额数也相应增加,但是最终消费率却还是维持不变的。

企业储蓄占比1992年为11.3%,2007年达22.9%,涨了一倍;而这一提高是

金融危机

和中国巨大且廉价的农村劳动力大军有密切关系。所以,广大农村居民的收入实际上增幅不大,这也是抑制居民消费增加的一个总要因素。

2、收入差距

表1.1城镇居民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及消费性支出

年份 项目 最低收 低收入 中等偏 中等收 中等偏上 高收入 最高收 最高最低 入用户 用户 下用户 入用户 用户收入 用户 入用户 用户比例 (10%)(10%) (20%) (20%) (20%) (10%) (10%)

2002 收入 2408.60 3649.16 4931.96 6656.81 8869.51 11772.82 18995.85 7.89

消费 2387.91 3259.59 4205.97 5452.94 6939.95 8919.94 13040.69 5.46

2003 收入 2590.17 3970.03 5377.25 7278.75 9763.37 13123.08 21837.32 8.43

消费 2562.36 3549.28 4557.82 5848.02 7547.31 9627.58 14515.68 5.66

2004 收入 2862.39 4429.05 6024.10 8166.54 11050.89 14970.91 25377.17 8.86

消费 2855.15 3742.23 5096.15 6498.36 8345.70 10749.35 16841.82 5.90

2005 收入 3134.88 4885.32 6710.58 9190.05 12603.37 17202.93 28773.11 9.18

消费 3111.47 4295.35 5574.32 7308.06 9410.77 12102.51 19153.73 6.16

2006 收入 3568.73 5540.71 7554.16 10269.70 14049.17 19068.95 31967.34 8.96

消费 3422.98 4765.55 6108.33 7905.41 10218.25 13169.82 21061.68 6.15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说明:项目中的收入是指平均每人可支配收入,消费是指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

由表可知,近年来,我国的消费结构正受到收入层次结构的严重影响。中等偏下及低收入者比重很大,而中等收入者比重较小。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由于存在收入上的巨大差距,消费水平也形成一道巨大的鸿沟。随着居民收入差距的加大,我国的贫富差距正日益加剧。

低收入群体为满足日常基本需求,只能抑制克制消费欲望,收入的提高并没有改变消费的实质作用;中等收入群体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但是受到预期风险的制约,有消费欲望却没有足够的购买力,实际收入增加时,消费的增加反而会小于收入的增加;高收入群体有足够的消费能力,但是缺乏消费欲望,所以消费的倾向很低。

金融危机

3、消费环境及观念

由于我国目前尚处于经济体制的转型过程中,商品市场不完善,存在一定程度的无序现象。假冒伪劣产品、虚假广告、地方保护阻碍稳定消费环境的形成,影响了居民消费需求的增长。

同时,传统的勤俭节约消费观念导致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重逐渐降低,抑制消费的增长。在收人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下,随着消费品档次和价格量级的提升,人们为实现特定消费必然要压缩其他消费,进行一定时间的储蓄积累。

4、农村市场开发不足

内需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农村居民有效需求不足。我国拥有13亿人口,是世界上最具开发潜力的市场,占我国人口60%以上的农民则是我国最大的消费群体。然而,由于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制约了这一部分居民的消费。只有改善农村的落后条件,才能刺激消费。

二、扩大投资的内容

单位:万吨

60

50

40

30

20

10

9月10月11月12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

7月 8月

金融危机

图2.1 08年我国对欧盟25国热轧卷板出口情况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出口订单的数量明显减少,从国外的经济环境来看,这种状况短期内不会有很大改变;国内投资增幅趋缓,企业利润减少,部分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只有加大投资力度,才能有效抵御外部冲击,掌握发展的主导权。

(一)、扩大投资的必要性

据经济参考报相关报道,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从去年11月份以来,我国密集发布了一系列以加大投资为特色的经济刺激方案。对此,相关人士给予了评价。

魏杰:加大投资,特别是加大民生投资,应该说是我国政府针对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所作出的最快速、最直接的反应。

曹建海:此次中央和地方扩大投资的一个重要依据是,通过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带动国家投资的增加,从而实现有效需求和消费的增加。如此循环往复形成的新的投资需求,将数倍于初始的投资数量。

可以看出,投资的目的在于扩大消费。从这个意义上说,缺乏消费拉动的投资,会成为无源之水,也就失去了投资的意义和目的。从经济上看,没有消费支持的投资,注定将成为无效的投资,并因此遭受重大经济损失;当然,消费率过高也会限制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速度。因此,保持好投资和消费之间合理的比例关系,对于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扩大投资的相关政策及成效

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央已分三批安排3000亿元投资用于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水电路气房”等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卫生教育等社会事业建设、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包括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另有1200亿元用于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这次中央扩大投资的方向是非常明确的,主要用于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的建设,在积极拉动即期内需的同时,努力促进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没有用于“两高一资”和扩大产能的投资。同时,中央也采取了多项措施来加强对新增中央投资的监督检查,要求对项目用地、环评、节能等各环节严格把关,不能降低土地管理和环境保护的要求,严格建设程序管理,切实管好用好资金,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金融危机

从一季度情况看,扩大投资政策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已经开始显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中央投资拉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加快。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8.8%,增幅比去年同期和第四季度分别提高4.2和6.4个百分点;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87.7%,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92.1百分点。

二是中央投资带动重点领域投资明显加快。一季度,农业、水利、交通运输、教育、卫生、环保投资分别增长30%—90%,中部、西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投资增长分别为33.7%、46.1%和58.9%,均高于全国平均投资增长水平。

三是经济运行出现积极变化,工业生产和部分投资品价格逐步企稳。一些与投资关联度高的行业,如工程机械、建材、机电装备等生产形势好转。3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比前两个月加快4.5个百分点。4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3.5%,作为观察经济走势的重要先行指标,已连续5个月回升。

(三)、扩大投资的弊端

当前国内环境还仍然充满诸多不确定性,调低基准利率和人民币对一揽子货币的波动引发对外资流出的担忧,而解决民生问题和支持汶川地震灾区的重建需要大量资金,企业所得税合并和增值税的转型,调低印花税、利息税,调高个税起征点和纺织业的退税都将令财政收入大幅减少,进一步压缩了可减税的空间,中央财政收支将面临一段吃紧的日子;而楼市交投量的明显放缓直接影响了地方政府财政。国务院10月17日常务会议明确了10条针对性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措施,强农惠农仍是头等大事。好在粮食生产有望实现连续五年丰收,国内仍保持较高的储蓄率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潜力和空间较大,尽管当前消费者信心不足,但这些因素的存在却奠定了中国经济下一步发展的基础。 实际上,持续发酵的金融危机令全球经济蒙上阴影,中国以高于9%的经济增速再次得到了其他经济体的正面肯定,认为中国宏观经济基本面表现仍很强劲,但在国内的反映却不尽然,在经过去年全年11.9%的增速后,增速持续放缓引发了市场人士担忧,回落却无法预测底部的观望气氛令消费者信心受挫,市场人士进一步期待中央释放利好,以保持经济的平稳回落。但是,当前国际国内环境中出现的不确定性因素,对于解决当前的问题而言是把“双刃剑”,应坚持产业调

金融危机

整和经济转型,慎用不恰当的鼓励加大固定资产投资策略,以免加大未来经济增长的隐患。刺激消费与扩大投资的联系

三、刺激消费与扩大投资的联系和存在的问题

(一)刺激消费和扩大投资的联系

投资、消费、外贸出口作为总需求的三大组成部分,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大要素。而其中刺激消费和扩大投资更是扩大内需,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两个重点内容。

消费需求对经济的刺激作用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消费刺激经济增长,而经济的增长又会反过来推动消费的增加。消费在创造与更新人力资本中也起着关键作用,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

投资与经济增长之间同样存在着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辨证关系,一方面投资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贡献,是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另一方面经济增长又强烈地影响和决定着投资行为。同时,投资还具有乘数效应,乘数反映着经济系统的潜在投资效率。根据这一原理,投资的增减会引起收入增减,并能刺激或抑制消费的增长,进而影响收入水平。

不难看出,消费和投资在推动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中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确保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避免了单方面刺激消费造成的通货膨胀和单方面扩大投资引起的经济过热现象。

(二)目前政策选择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在扩大内需的认识和实践上,有些人片面地将扩大内需等同于扩大消费,完全忽略甚至否定投资在扩大内需、启动市场、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表2.1 90-03年的消费投资变化情况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亿元)

年份 GDP 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额 净出口 投资率(%) 消费率(%)

金融危机

1990 18319.5 11365.2 6444 510.3 35.2 62 1991 21280.4 13145.9 7517 617.5 35.3 61.8 1992 25863.7 15952.1 9636 275.6 37.3 61.7 1993 34500.7 20182.1 14998 679.4 43.5 58.5 1994 46690.7 26796 19260.6 634.1 41.3 57.4 1995 58510.5 33635 23877 998.5 40.8 57.5 1996 68330.4 40003.9 26867.2 1459.3 39.3 58.5 1997 74894.2 43579.4 28457.6 2857.2 38 58.2 1998 79003.3 46405.9 29545.9 3051.5 37.4 58.7 1999 82673.1 49722.7 30701.6 2248.8 37.1 60.1 2000 89340.9 54600.9 32499.8 2240.2 36.4 61.1 2001 98592.9 58927.4 37460.8 2204.7 38 59.8 2002 107897.6 62798.5 42304.9 2794.2 39.2 58.2 2003 121511.4 67442.5 51382.7 2686.2 42.3 55.5

从20世纪90年代消费与投资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的投资率相对较高而消费率则偏低,这表明目前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拉动。重投资、轻消费已经成为经济结构中的突出矛盾。所以许多学者认为目前我国的产品普遍供过于求是由于过度投资带来的过剩生产力造成的,再扩大投资会使生产能力进一步扩大,而且会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使产品过剩的问题更趋严重。因而需要加大力度刺激消费。

但是,在市场需求的约束下,投资于产品已过剩的领域意味着企业会因产品没有销路而破产,没有投资收益。投资风险会约束投资者的投资行为, 对重复建设大多会警觉,从而也会持抵制和反对的态度。

同时,大量的生产设备投资又是一种生产性消费,投资的乘数通过促进生产资料更新需

求和消费资料需求,从而极大地增加了社会总需求,刺激了生产迅速增长,就业大量增加。恰恰从反面证明了扩大投资在扩大需求、拉动经济增长中的巨大作用。

四、结论及建议

金融危机

综上所述,片面的刺激消费和扩大投资都是不理性的选择。在积极应对金融危机的同时,要选择正确的促进政策,消费和投资同样重要。只有通过合理的选择分配,才能达到更好的效果。实质上即是要正确处理扩大内需中的相关问题。

(一)、扩大内需须让利于民

大规模增加固定生产投资易为日后经济过热埋藏下隐患。而且大规模固定生产投资是阶段性的,因而难以对经济增长起到长久拉动作用。相比之下,民众对于生活必需品与教育、医疗及福利产品的消费是长期性的,并且有着巨大的改善与提高空间,因此民众消费提高是内需增长永不衰竭的源泉,而且可以避免出现造成投资与生产过剩之虞。另外,用于投资与消费的资金掌握在百姓手中,进行投资与消费的就是作为资产所有者的民众本人,就可在更大程度上避免资金浪费、损害公平与腐败现象出现。

(二)正确处理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进行大规模固定生产投资的主体是国家,而固定生产投资的执行者是具体的管理人员,这样在进行大规模固定生产投资过程中就出现所有者缺位现象,而这种资产所有者与具体管理者的脱节,容易导致在固定生产投资过程中出现成本高企与效率低下现象,而且还可能滋生资金与资源分配不公现象甚至是腐败。如果用于投资与消费的资金掌握在百姓手中,进行投资与消费的就是作为资产所有者的民众本人,就可在更大程度上避免资金浪费、损害公平与腐败现象出现。

(三)点面结合

由于各地方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不同,政府的财力不同,面临的发展矛盾也不同,所以要追求上下步调一致,必须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兼顾其他,做到点面结合。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扩大内需投资的面可以宽一些,点可以多一些;而经济欠发达地区则可以面窄一些,点更集中一些。避免地区内部不同部门、不同产业、不同人群之间争抢有限投资,造成僧多粥少的矛盾。

(四)大小兼顾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热衷于争上大项目、大工程,关注大企业的发展,此次扩大内需也不例外。大项目固然有投资大、政策优惠多、容易出政绩等优势,但大项目同样也蕴涵着建设周期长、管理要求高、投资风险大。并且,一些发达地

金融危机

区,受资源、环境的硬约束,大项目落地的成本越来越高,而边际收益却呈下降趋势。发展基础比较薄弱的一些中西部地区,上大项目、大企业也有许多不利因素。因此,各地方政府在扩大内需投资的过程中,要切实从自身的发展条件和需要出发,辨证地分析上大项目和上中小项目的利害关系,合理选择扩大内需投资的规模和结构。该大则大,该小则小,不要贪大求洋求全。

五、总结

危机以来,中国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扩大内需,为减缓危机的负面冲击、维系可持续发展做了大量的努力。尽管在具体规律和路径上还需不断探索、试验和认识,我深信,世界各国共同探索,能够找到走出危机的途径并走上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 郑茂清.扩大投资还是扩大内需的主要选择[J].经贸导刊.1998.(11).4

[2] 王元璋.刘纲.论扩大投资对扩大内需的影响[J].经济与管理.2000. (03).42

[3] 金石平.4万亿:扩大投资,会不会引发过热[J].金融博览.2009. (02).29

[4] 常修泽.防止扩大投资中的“国进民退”[J].人民论坛.2009. (08)

[5] 刘佳, 崔晓笛, 刘妮雅.浅析我国在金融危机中扩大内需的紧迫性[J].商场现代化.2009. (01).377~378

[6] 宋养琰.扩大内需:必须正确处理七大关系[J].中国经贸导刊.2009. (01).11~12

[7] 国家出台扩大内需十项措施 基础设施建设成投资重点领域[J]. 中国住宅设施. 2009. (01).6

[8] 魏文彪.扩大内需须让利于民[J].西部大开发.2009. (01).58

[9] 罗望.刺激消费的经济视角[J].西南金融.2009. (03).1

[10] 刘成海.中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的理论与对策——基于相对消费理论模型的分析[J].辽宁经济.2009. (03).38~40

[11] 王丽.扩大内需:刺激消费 激活市场[J].决策探索(上半月) .2009. (01).22~23

[12] 贺强, 李靖, 陈鹏.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刺激消费需求的对策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8. (11).13~15

[13] 孙自铎,张亨明. 一个省区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

——以安徽为例[J].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03).5~17

金融危机

[14] 李靖.扩大当前消费需求的九个建议[N]. 中国经济时报. 2009-07-03

[15]李靖.争鸣千亿顺差刺激消费还是扩大投资[OL]. /html/2005-10-26/17440.htm. 2005-10-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pc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