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整体规划说明书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9-18 04:46:01 阅读量: 幼儿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章 规划背景

一、城市发展战略要求

随着漳州市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核心城市的提出,而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推动了城市建设由本市向周边城市扩张的步伐,使得城市规模得到扩大,周边地区将逐步成为发展的重点地区。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做为漳州市“东拓”发展的重点区域,对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整合规划的编制,将明确了未来至2020年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建设的规模以及空间形态。

近年来随着漳州市跨越式发展及长泰县的大开发,使得规划编制与发展实际脱节,存在各片区发展步调不一致,规划的衔接上存在一定的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过程的加快、经济体制改革与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区域拓展的速度超出了规划的预测,使得长泰县局部片区缺乏规划指导。 二、城市建设管理要求

《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总本规划》于2004年编制,为使规划区健康有序的发展,加强

城市规划的综合协调作用,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序拓展。需针对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建设发

展的实际需求,对马洋溪生态旅游区相关规划进行整合,对原有规划进一步落实与深化。

以促进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开发的顺利进行,推动建设步伐。

三、市政配套建设需求

由于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前期建设过程中,缺少相对完整的规划指导,各项目却相继落地,导致了项目建设与市政配套落后的矛盾,需有更完善的规划来指导该区的市政设施建设。

1

第二章 现状概况

一、规划区位、范围

规划区位于长泰县东南部,辖有十里、旺亭、山重、后坊四个村及林果场等等(包含整个马洋溪流域) 。

本次规划范围为马洋溪生态旅游区管辖范围,东邻厦门集美区、海沧区,西靠兴泰开发区和陈港镇,南接漳州龙文区、龙海市,北毗陈港镇、枋洋镇。规划区距离漳州市区17公里,距离厦门市沧海大桥39公里,距离泉州市106公里,距离潮汕地区200公里,距省会城市福州290公里,区位条件优越。

规划区总用地138平方公里,辖区总人口11439人。 二、现状概况

1、自然环境

地形地貌:规划区海拔最高965.8米,最低16.7米,平均海拔450米左右;地理地貌属于低山丘陵,山峰,台地,阶地,谷地,悬崖等,近,中,远程景观效果强;水资源丰富,森林植被茂盛,生态环境良好。范围内尚有大小不等的水库(塘)和溪流,其中红岩水库是区域内最大的水库,马洋溪是区域内最大的溪流。

气候:规划区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湿多雨,四季温和。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12.6℃,全年平均气温21℃,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8.6 ℃,全年平均气温21 ℃。日照充足,热量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000 小时左右,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达127.8 千卡/cm2,大于10 ℃活动积温达7400 ℃左右,全年无霜期长达328天(霜日仅6-8天),作物几乎整年都可以生长。

2

水文:降水丰沛,年平均降水量1688mm左右。受东亚季风环流影响,年降水量有75%以上集中在春夏两季,秋冬两季降水量较小,而且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也较大。

土壤和植被:规划区土壤为发育于花岗岩的砖红壤性红壤和沙壤,土层深厚,PH值为5—6,有机质含量为1—2%。以马尾松、相思树、铁芒萁、杜鹃花等为主,植被茂盛,覆盖率达66.9%。

2、人口、经济产业状况

规划区总人口11439人:其中十里村4393人、旺亭村985人、山重村3664人、后坊村2267人、林果场130人。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绝大比例,城市化水平8%,与全国45%差距很大。

通过对区域人口社会构成(劳动构成、文化素质构成等)的分析,在2004年前,规划区城市化发展的速度是缓慢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全区的工业化、城市化水平低, 基础设施差、经济总量小、居民收入少。

规划区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农业生产适应性广。农村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近年来,经济作物油、茶、蔗、果、蔬发展步伐加快,比重上升。

规划范围内马洋溪流域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是长泰县旅游业发展的核心区域。目前,已有马洋溪漂流、泛华生态博览园、天柱山国家森林公园等12家旅游企业落户该区,投资总额达10多亿元,初步形成一批特色旅游品牌。2005年马洋溪旅游区税收收入86万元,2006年税收收入275万元,土地收益及城市配套费收入2800万元。

3、土地利用状况

规划区现状城镇(含农村)建设用地约为4.56平方公里。现状建设用地主要由村镇住宅用地、行政办公用地、商业金融用地、道路用地等组成。

3

住宅用地

规划区的住宅多以独门独户式的农宅形式为主。大多数位于村庄中部的住宅破旧,多为 土石墙体加坡顶结构,富有闽南建筑风格;建筑质量较好的村宅分布在村庄外围,多为钢筋混凝土的框架结构,建筑风格趋多样化。

对于城镇文化程度较高的管委会中心区及较大部分新开发的高级商用住房,如泛华天成生态博览园等,以点式低层的住宅占有一定的比例,且建设层次普遍较高,用地量也占整个生态旅游区相当一部分。

行政办公用地

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是新成立的辖区,本规划区行政办公用地较少。 商业金融用地

规划区的商业设施不发达,大部分的商业集中在十里村,并沿角泰公路的两侧发展。商店的规模普遍较小,购物环境和商品档次都不高。

从商业设施的分布上看,现状商业用地多位于中心区或车流交通量较大的交通要道上,对城镇交通产生影响,同时商业内部的交通制约问题比较明显。

文化娱乐用地

规划区文化设施的建设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相对于经济发展的速度,文化设施的建设相对滞后。缺乏大型、综合性文化中心,没有图书馆、博物馆等场馆,跟不上时代要求;文艺演出缺乏专业性场所;群众文化活动设施存在发展空间不足的问题;全区缺乏室外文化活动广场或文化主题公园,使大型群众文化艺术活动难以开展。

体育设施用地

公共体育设有一定的基础,大部分的体育设施皆为旅游项目。如漂流、皮划艇训练、攀岩、野营、高尔夫球场、等等,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处在建设过程当中。

4

医疗卫生设施用地

现状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内只有一所卫生院,医疗设施严重匮乏。 教育设施用地

马洋溪生态旅游区现有小学2所,为十里小学和马洋溪中心小学(山重小学与后枋小学合并)。

市政设施现状

为不断完善旅游区路网框架建设,管委会加大对旅游区内水泥路和景区道路建设的投入。两年来,投入1500万元,完成了水泥路建设27公里。在全区推行十里村自然村主道路由群众投工投劳,村委会统一规划、埋设下水管道并铺设水泥路的典型做法,由旅游区补贴水泥在四个村进行自然村内水泥路建设。

规划中的一条穿山隧道和两条高速公路,使得厦门与漳州两个城市都在长泰县的半个小时通勤圈内,将极大地改善长泰现有交通能力。同时,还将投入435万元对4公里110伏高压线进行改造。目前全区四个村的水、电、通讯、道路基本能满足下一步开发建设需要。

全区已投入17万元购置了一部垃圾车及三个拉圾箱,补助给四个村15万元购置垃圾保洁车12辆,垃圾箱100个,保洁桶1800个;在四个村建立垃圾中转站1个、垃圾填埋场3个、垃圾池40口,有效确保卫生保洁工作的顺利开展,实现美化整个马洋溪生态旅游区的环境。

4、土地批租、基本农田及森林植被分布 土地批租现状

规划区是长泰县近期建设的重点,建区以来土地批租已逐渐增多。批地总面积为10.73平方公里。占规划总用地的7.78%。土地批租分为已批已建、已批在建、已批未建三类。

土地批租情况表用地名称面积(公顷)比例 已批已建用地966.55%已批在建用地535.3836.56%已批未建用地833.1656.89%总批地1464.54100%

5

基本农田分布情况

规划区的基本农田大多沿马洋溪两侧分布,东北部量少、西南部量多。基本农田总用地为1541.78公顷。

森林植被情况

规划区土地面积13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541.78公顷,林地10934.83公顷,香蕉果树746.63公顷。林地面积10934.83公顷,森林覆盖率79.2%,保证了马洋溪生态旅游区较优越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是城市周边生态系统组成部分,但森林的综合作用有待利用。香蕉果树746.63公顷,占全区面积的确5.1%,大面积连片果园覆盖了不少坡度较大,立地条件较差的坡面,加剧了水土流失。据2000年福建省水土流失遥感调查,森林中的茶果园为主的其他林地类水土流失率达28.8%,问题十分突出。

5、土地利用状况统计

土地利用现状统计表序号用地性质用地代号面积(公顷)比例(%)备注1居住用地R370.062.68其中一类居住用地R1174.64中小学用地R211.75三类居住用地R3193.672公共设施用地C2.750.02其中行政办公用地C10.1商业金融业用地C22.653道路广场用地S102.580.744市政公用设施用地U0.545山体用地G10934.8379.246水域和其它用地E2390.5617.32其中水域E1102.15耕地E21541.78林地E3746.637总用地13800100%

6

第三章 相关规划汇总及分析评价

一、已编规划汇总

1、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2004-2020)

3、福建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

2、厦—漳“东西发展轴城镇群”规划(2000-2020)

7

5、漳州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6、长泰旅游发展规划(2007-2018)

6、马洋溪生态旅游区行政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8

7、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中心区概念规划 二、已编规划分析评价

1、原规划体系支路系统缺失,易造成日后的交通问题 2、各片区规划理念不统一,路网不成体系

3、城市扩张速度快,用地布局零碎,城市用地不够集约,同时也给规划改造制造难度。

4、高速发展带来了较多的不确定性,城市规划相对滞后,公共设施用地预留不充分。

5、未考虑城市发展快速交通发展的可能性

9

第四章 规划重点、原则及目标体系

一、规划依据及参考资料

1、《福建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 2、《漳州市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1998-2010)》 3、《长泰县旅游发展规划纲要(2000-2020)》 4、《长泰旅游发展规划(2007-2018)》在编 5、《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总体规划(2004-2020)》 6、《厦—漳“东西发展轴城镇群”规划(2000-2020)》 7、《马洋溪生态旅游区行政中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2006年 8、《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中心区概念规划》2005年 9、《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水资源规划报告》2006年 10、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各地块相关项目规划 11、1:10000地形图及各项目用地红线 二、规划目的、重点

1、规划目的

a、 结合快速交通(沈海复线漳州长泰段)的构想,调整路网和用地结构。 b、 结合成片旅游区开发的需求,调整产业空间布局。

c、 结合旅游服务业的生活需求,规划配套生活区,并提出重要公共服务设施和基

础设施的布局方案。

d、 结合农村城市化的改造策略,建设社会主要新农村。

10

筑物倒塌时,抗震救灾和消防车辆的通行,确保人员疏散和物资运输畅通无阻。

⑤防止次生灾害发生

重点保护液化气厂站及各类危险品仓库等次生灾害源点,防止在地震时可能诱发的火灾、爆炸、有毒有害物质泄漏和病菌散溢。

⑥其它抗震防灾措施

完善防灾组织系统。以现有行政管理体制为基础,组成抗震防灾指挥部,加强抗震防灾管理工作。新建工程应严格执行抗震设计规范。 <四>、人防规划

(1)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

规划区目前尚无人防工事。规划本着“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平战结合,质量第一”的人防战备方针,抓住发展契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使人防工作增添新的活力。

(2)人防工程规划

①大力开展人防知识教育,特别是防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的三防知识教育,增强国防观念。

②战时人口按照疏散与留城隐蔽相结合的原则。疏散人口可按60%控制,留城人口为6.76万人左右。留城人员掩蔽以就地掩蔽为主,掩蔽工程人均使用面积1.5平方米。全区掩蔽工程总面积约10.14万平方米。

③人防工程以平战结合为原则。在街心绿地下按六级防护标准设人防工事,平时作为地下商场,战时作为人防工事。

④在规划区的建设中,重要的建筑物及居住建筑下均应按人防工事的标准和防空掩蔽人数设置地下室或地下停车场。在新建的居住区结合公建和绿地设置人防工程设施。

⑤确定城市交通主干道和次干道为疏散通道,街心花园、路边绿带、中小学操场及公园、

41

绿地、广场等为集散地。

(4)重要目标和城市基础设施的防护

大桥、油库、立交桥、邮电局、广播大楼、水厂、变电站、政府大楼、指挥所等作为市级重要防护目标和城市基础设施,应采取防护与保障措施。

①目标设施的主管部门应制定所管辖的重要目标和基础设施在和平时期、临战阶段和空袭发生后的防护方案。各级指挥机构、大型通信设施、新闻单位等应建有一定抗力的地下防护措施。大型设施(如桥梁、车站、港口等)应制定抢修标准、计划和实施方案,建立相应的防空专业队。

②建立健全人民防空防灾警报网络,警报音响覆盖率达到95%。 ③建成人防指挥网络,实现与市、街道办事处人防指挥网络互连互通。 八、村庄改造规划

●实施原则

1、政府推动、政策引导、社会支持、造福群众。 2、前期补偿、补助与后期扶持相结合。 3、政府统一建安置房与村民自购商品房相结合。 4、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稳步推进、逐年落实。 ●安置实施方案--整体搬迁异地安置

1、搬迁计划:用3-5年的时间,对旅游区内几个自然村中相对边远贫困的村庄分批实施整体搬迁,异地安置。

2、安置方式:以实物安置为主。

3、安置地点:马洋溪生态旅游区中心区起步区内和后坊片区起步区。

42

2、体育设施

公共体育设施体系可分为: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居住区公共体育设施、组团级公共体育设施三大类。主要结合生态旅游区旅游运动项目建设。

3、医疗卫生设施

建立一套能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公共卫生保障体系,建立起以区级医院、疾控中心、妇幼保健院(所)、急救中心(站)为中心,辐射区域范围内的医疗、疾病控制、妇幼保健、院前医疗急救系统。

4、教育设施

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关于学校布局调整的精神和市政府对教育资源整合的要求,遵循针对实际,因地制宜;就近入学,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调整合理,合并适度;从易到难,积极稳步推进的原则分期分批、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学校布局调整。根据居住区的分布和合理的服务半径来配置中小学。 四、绿地系统规划

规划结合马洋溪区生态旅游区山地特别,在中心区内相对增加公共绿地,配置旅游区和社区公园,预留充足的绿化走廊,绿化点、线、面相结合,促进片区园林绿地建设。

以马洋溪两侧绿带为竖轴,自然山体绿契绿化渗透空间为横轴,构成山地自由型的绿化主轴;以后泛华生态博览园、上扬生态园为“片”;以居住区级绿地为“点”,以道路绿带为“线”,形成以线联线、以线含点、以线带片的完整绿地系统。

21

五、道路交通规划

1、道路交通结构

作为长泰县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旅游区的道路结构考虑与周边区域衔接的同时,力争与规划区的发展模式相适应,构建与土地开发相适宜的具有合理密度的街道路网布局。形成城市快速路、主干道、次干道、支路四个层次道路交通网络结构。具体如下:

梳理原有规划的道路交通组织,适当加强南北向主干道的交通联系; 考虑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路网结构;

结合村庄改造规划布置支路网体系,以增加道路规划的可操作性; 结合厦成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对区内互通口设计; 充分预留道路绿化防护带为未来轨道交通留有空间; 对生活区和旅游区道路进行有区别的道路断面设计。 2、交通设施布局

考虑马洋溪生态旅游区发展的实际情况,规划在区内布置交通设施共设置1处长途客运站。

六、市政设施规划 <一>、给水工程规划 1、供水现状

(1)水源

马洋溪是九龙江北溪下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长泰县陈巷镇山重村七石尖山一带,流经洪岩、山重、后坊、十里,在龙文区的蓬莱汇入九龙江北溪。马洋溪流域呈狭长形,从东北到西南,上游坡陡,下游河道坡降趋缓。其总流域面积153km2,河长36.0km,河道坡降0.73%,

22

流域形状系数0.12。

根据水质检测结果,马洋溪水质符合GB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其水质水环境质量评价为Ⅱ类,水体质量良好,能满足居民生活用水和生态旅游用水的水质要求。

(2)水库

马洋溪上游建有一座小(二)型水库——洪岩水库,其集水面积16km2,总库容474万m3,调节库容420万m3,库容系数0.23,为年调节水库。洪岩水库具有较强调节能力,对规划区枯水期紧张的用水状况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 (3)水厂

规划区内尚未建设水厂,生活用水主要靠手摇泵井解决,部分靠山溪、泉水集体解决供水问题。

2、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 (1)水资源特点

①规划区内建有20座小水电,总装机容量3175kw。

②规划区内现状耕地共有1.63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46万亩。区内建有灌溉面积超过1000亩的灌溉水利工程5座,总灌溉面积1.15万亩。

③皮划艇训练基地和漂流旅游是用水大户,具有用水量大、用水集中的特点。

④规划区尚处于初始开发阶段,固定人口和流动人口不多,其居民生活用水和公建用水量较小。

⑤开溪水电站从马洋溪亭下林场下游河道引水,其设计引水流量0.4m3/s,电站从马洋溪引水至流域外的岭脚发电,尾水作为开溪灌区的农田灌溉用水。

23

(2)水资源利用现状

经洪岩水库调节后,马洋溪皮划艇基地断面保证率90%的现状年可利用水量4680万m3。 (3)《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水资源规划报告》简介

由福建省漳州水文水资源勘测分局于2006年4月编制的《长泰县马洋溪生态旅游区水资源规划报告》提出以下水利工程规划:

①将洪岩水库扩容至920万m3,调节库容665万m3,主要进行马洋溪流域的水量年内调节及年际调节。

②规划在旺头村附近马洋溪干流上建设旺头水库,水库上游集水面积86.4km2,多年平均径流量9110万m3。总库容550万m3,调节库容430万m3。旺头水库是皮划艇训练用水的专用调节水库,满足皮划艇和漂流用水需求。

③规划在大枋村附近山斗溪支流建设山斗溪水库,水库上游集水面积6.3km2,多年平均径流量693万m3。总库容250万m2,调节库容220万m3。山斗溪水库主要进行马洋溪流域的水量年内调节。

④洪途岭、桥仔头反调节水库

洪途岭水库位于皮划艇训练河段下游,总库容25.8万m3,调节库容12.0万m3。桥仔头水库位于洪途岭水库下游,总库容43.8万m3,调节库容16万m3。这两座水库主要功能是对上游皮划艇训练的集中来水进行调节。

⑤以上规划水利工程实施后,马洋溪皮划艇训练基地断面,保证率90%的可利用水量将达到5820万m3。 (4)需水量预测 ①规划区用水量预测

规划采用人均综合用水量指标、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

24

标法分别预测规划区用水量,并互为较核。 Ⅰ、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法

以《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为依据,结合规划区具体情况预测规划区用水规模。

规划区最高日用水量预测表 用地性质 生活用水量 对外交通用地 道路广场及绿地浇洒 旅游人口用水量 未预见用水量 合计 用水指标 250l/d·人 30m3/d·ha 20m3/d·ha 100L/人次 按总用水量5%计 规划人口 或用地面积 16.9万人 52.58ha 613.59ha 4500人次 用水量 (万m3/d) 4.23 0.16 1.23 0.05 0.28 5.95

规划区最高日用水量为5.95万m3。 Ⅱ、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法

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采用0.4万m3/km2·d,则规划区最高日用水量为13.25万m3。 Ⅲ、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法

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采用0.4万m3/万人·d,则规划区最高日用水量为6.76万m3。 Ⅳ、规划区用水量预测

由于本规划区的主体产业为旅游开发,对区内的用地开发强度较小,由上可知,单位建设用地综合用水量指标法所预测的用水量偏大。本次规划采用单位人口综合用水量指标法和人均综合生活用水量指标法预测规划区用水量,并取其大值。

规划区最高日用水量为6.8万m3。日变化系数取1.6,则平均日用水量为4.25万m3,

2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opbh.html

Top